○榆
《毛詩》曰:《東門之枌》,疾亂也。幽公荒淫,男女棄其舊業,亟會於道路,歌舞於市井爾。東門之枌,(枌,白榆也。)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又《山有樞》曰:山有樞,隰有榆。
《毛詩義疏》曰:駁馬,梓榆也。駁犖,(呂角切。)遙視似駁馬。
《周禮·秋官》曰:烜氏四時變國火,春取榆、柳之火。
《禮記·內則》曰:芾、荁、枌、榆、免、薧、氵修、瀡以滑之。(榆白曰枌。)
《春秋玄命苞》曰:三月榆莢落。
《春秋運鬥樞》曰:玉衡星散為榆。
《爾雅》曰:藲,荎。(音毆、迭。郭璞曰:《詩》雲:"山有樞",今之刺榆。)無枯,其實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蕪荑也。)
《說文》曰:榆,白枌也。梗,山枌榆,有刺莢,可以為蕪荑。
《史記》曰:凡望雲氣,平望在榆上下,千餘二千裏也。
《漢書》曰:高祖禱豐枌榆社。(張晏曰:枌榆社,在豐東北三十裏。或曰:枌榆,鄉名也,高祖裏社也。)
又《天文誌》曰:成帝河平玄年,旱傷麥,民食榆皮。
又《循吏傳》曰:龔遂為渤海太守,勸民務農桑,令口種榆一樹。
《魏誌》曰:鄭澤為魏郡太守,百姓乏材木,乃課種榆為籬。
《後魏書》曰:太祖道武皇帝諱珪,七月七日生三合陂北。明年有榆生於埋胎處,遂成林。
又曰:桓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乃生榆木。
《趙書》曰:從幽州大道滹沱造浮橋,植行榆五十裏,置行宮。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榆條長。
《莊子》曰:鵲上高城之垝,而巢於高榆之顛,城壞巢折,陵風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時則義行,失時則鵲起。
《淮南萬畢術》曰:八月榆檽,(音而。)令人不饑。(注曰:以美酒漬榆檽,曝乾,以漬粱米、紫莧實,蒸令相合。欲不食者,三指撮酒以服之,即不饑耳。)
《韓詩外傳》曰:楚莊王將伐晉,曰:"敢諫者死!"孫叔敖進諫曰:"臣園中有榆,榆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頸欲食之;螳螂方欲食蟬,不知黃雀在後,舉頭而欲啄之;黃雀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在榆下欲彈之;童子方彈黃雀,不知在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楚乃息伐。
桓譚《新論》曰:劉子駿信方士虛言,為神仙可學。餘見其庭下大榆樹,久而剝折,指謂曰:"彼樹無情,然猶朽蠹,人雖欲愛養,何能使之不聖?"
《博物誌》曰:食枌榆,則眠不欲覺。
《晉宮闕名》曰:華林園,榆十九株。
《雜五行書》曰:舍北種榆九株,蠶大得。
《廣誌》曰:有姑榆,有榔榆。榔榆無莢,材又任車用,至善。青蠡者出渤海東,先以供官。
《石虎鄴中記》曰:襄國鄴路,千裏擲晷,夾道種榆。盛暑之月,人行其下。
《鄒子》曰:春取榆柳之火。
《氾子計然》曰:蕪荑出地,赤心者善。
《汜勝之書》曰:種禾無期,因地為時。三月榆莢雨時,高地強土可種禾。
崔實《四民月令》曰:二月榆莢成者,收乾以為醬。隨節早晚,勿失其時。
《夢書》曰:榆為人君,德至仁也。夢彩榆葉,受賜恩也;夢居樹上,得貴官也;夢其葉滋茂,福祿存也。
《古樂府詩》曰:天上何所有?曆曆種白榆。
應璩《與龐惠恭書》曰:見所上利民之術,殖濟南之榆,栽漢中之漆。
嵇康《養生論》曰:豆令人重,榆令人暝,愚智所知也。
○桐
《易緯》曰:桐枝濡毳,而又空中,難成易傷,須成氣而後華。
《尚書·禹貢》曰:嶧陽孤桐。(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為琴瑟。)
《毛詩·卷阿》曰:梧桐生矣,於彼高崗。(梧桐,柔木也。)
又《定之方中》曰: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詩義疏》曰:梓實桐皮曰椅,今民雲梧桐也。有青桐、白桐、赤桐。白桐宜琴瑟,今雲南牂牁人績以為布。
《禮記·月令》曰:清明之日,桐始華。(《周書》曰:不始華,歲有大寒。)
《禮鬥威儀》曰:君乘禍獰蘘王,其政平,梧桐為常生。
《爾雅》曰:櫬,梧也。(今梧桐。)榮,桐也。(即梧桐。)
《後漢書》曰:蔡邕行泰山,見爨桐,聞爆聲,曰:"杆良木也!"取而為琴。
《齊書》曰:豫章王於邸起山,列種桐竹,號為桐山。武帝幸之,置酒為樂。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桐。
《莊子》曰: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梧而瞑。(神不休於性分之內則外矣,精不正於自足之極則勞矣。故行則倚樹而吟,坐則據梧而瞑。言有情者之自困。)
又曰:鵷雛發南海,而飛到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實不食。
又曰:空門來風,桐乳致巢。(司馬彪注曰:門戶空,風喜投之;桐子似乳,著葉而生,烏喜巢之。)
《孟子》曰: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矣。(棄大取小。)
《呂氏春秋》曰: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桐葉以為圭,曰:"以此封汝。"虞喜,以告周公。周公請封虞,成王曰:"餘與虞戲也。"周公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於是遂封叔虞於晉。
《淮南子》曰:智有所不足,故桐不可以為弩。
又曰:夫以巨斧擊桐薪,不待利時良日而後破之;加巨斧桐薪之上,而無人力之奉,雖順招搖挾刑德,(招搖,鬥杓也。刑,十二辰;德,十日也。)而弗能破者,以其無勢也。
《淮南萬畢術》曰:桐木成雲。(取十石瓦罌,滿中水,置桐罌中,蓋之,三四日,氣如雲作。)
董仲舒《請雨書》曰:秋以桐魚九枚。
《風俗通》曰:梧桐生於嶧山陽岩石之上,彩東南孫枝為琴,聲甚清雅。
《遁甲經》曰:梧桐不生,則九州異君。(梧桐以知日月正閏,生十二葉,一邊有六葉。從下數,一葉為一月,至上十二葉。有閏,十三葉小餘者,視之,則知閏何月也。不生,則九州各異君,天下不同也。)
《王逸子》曰:木有扶桑、梧桐、鬆、柏,皆受氣淳矣,異於群類者也。
《秦記》曰:初,長安謠雲:"鳳皇鳳皇,止阿房。"符堅遂於阿房城植桐數萬株,以待之。其是,慕容衝入阿房城而止焉。衝,小字鳳皇。
《廣誌》曰:梧桐有白者。剽國有白桐木,其葉有白毳。取其毳,淹漬緝,織以為布。
《遊名山誌》曰:吹台有高桐,皆百圍。嶧陽孤桐,方此為劣。
《鄒山記》曰:鄒山,古之嶧山,魯穆夠閱為鄒。今鄒山嶧陽猶多桐樹。
《齊地記》曰:城北十五裏,有梧台,即梧宮也。
《論衡》曰:李子長為政,欲知囚情,以梧桐為之像囚形,乃鑿地為坎,臥木囚其中,曰:"罪若正,木囚不動;若有冤,木囚動。"出人之精誠著木人也。
《華陽國誌》曰:益州有梧桐木,其華彩如絲,人績以為布,名曰:華布。
沉懷遠《南越誌》曰:青桐華頗似木綿,而輝重過之。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青、白、桐三株。
伏侯《古今注》曰:昭帝玄鳳三年,馮翊人獻桐枝,長六尺九,枝枝一葉。
《異苑》曰:晉武帝世,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張華,華雲:"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言,音聞數十裏。
又曰:句章吳平門前,忽生一株青桐樹,上有謠歌之聲。平惡而斫殺。平隨軍北征,首尾三載,死桐倏自還立於故根之上。又聞樹顛空中歌曰:"死樹今更青,吳平尋當歸。適聞殺此樹,已複有光輝。"平尋歸,如鬼謠。
祖台之《誌怪》曰:蹇保至檀丘塢上北樓宿,暮鼓二中,有人著黃練單衣、白帢,將入人炬火上樓。保懼,藏壁中。須臾,有二婢上,使婢迎一女子上,與白袷人入帳中宿。未明,白袷人輒先去。如是四五宿。後向晨,白祫人才去,保因入帳中,持女子問:"向去者誰?"答曰:"桐侯郎,道東廟樹是也。"至暮鼓二中,桐郎來,保乃斫取之,縛著樓柱。明日視之,形如人,長三尺餘。檻送詣丞相,渡江未半,風浪起。桐郎得投入水,風波乃息。
《齊民要術》曰:梧桐,山石間生者,為樂器則鳴。
《瑞應圖》曰:王者任用賢良,則梧桐生於東廂。
桓譚《新論》曰:神農、黃帝,削桐為琴。
任昉《述異記》曰:梧桐園,在吳夫差舊國也。一名琴川。梧園宮,在句容縣。傳雲吳王別館,有楸梧成林焉,其梧子可食。《古樂府》雲:"梧宮秋,吳王愁"是也。
崔琦《七蠲》曰:爰有梧桐,生於玄溪。傅根朽壤,托險生危。
枚乘《七發》曰: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中鬱結而輪菌,根扶疏以分離。
魏明帝《猛虎行》曰:雙桐生空井,枝葉自相如。通泉溉其根,玄雨潤其柯。綠葉何蓩々,青修視曲阿。
張協《七命》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含黃鍾以吐幹,據蒼岑而孤生。
《古詩》曰:井梧棲靈風。
○楊柳上
《易大過》"九二"曰: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焦贛《易林·豫之晉》曰:鵲巢柳樹,鳩奪其處。任力劣薄,天命不祜。
《毛詩·彩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楊柳,蒲柳也。)
又曰:《東門之楊》刺時也。婚姻失時,男女多違,親迎女猶有不至者也。東門之楊,其葉牂牂。(牂牂然,盛貌。)
又《南山有台》曰: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隻君子,邦家之光。
又《小弁》曰:芤彼柳斯,鳴蜩嘒嘒。(柳木茂盛則多蟬。)
又曰:《菀柳》,刺幽王也。暴虐無親,而刑罰不中。有菀者柳,不尚息焉?(有菀然柳葉茂盛之柳,行路之人豈有不庶幾欲就擲旯息?)
又《東方未明》曰:折列蕻圃。(柳,弱脆之木;樊,藩也。折以藩圃,無益也。)
《毛詩疏義》曰:"楊之水,不流束蒲。"蒲柳之木二種,一種皮正青,一種皮紅白,可為箭竿。《左傳》曰:"董澤之蒲。"令人以為春莧,可為矢。
又曰:樹杞,杞柳也。生水旁,樹如柳,葉粗而白,木理微赤。今人以為車轂。今其水旁,魯國泰山、汶瞬顛路,純杞柳也。
《大戴禮》曰:正月柳梯。(梯者,發葉也。)
《爾雅》曰:檉,河柳。(郭璞注曰:河旁赤莖水楊也。)旄,澤柳(生澤中者。)楊,蒲柳。(《詩》雲:楊柳依依。《傳》曰:董澤之蒲也。)
《漢書》曰:上林苑中,大柳樹斷臥地,一朝起,生枝葉。有蟲食其葉,為字曰:"公孫病已立。"眭孟以為:木,下民之像,當有廢故之家孫氏從民間受命為天子者。及昭帝崩,無嗣,大臣迎立昌邑王。王即位,淫亂失道,霍光廢之,更立昭帝兄衛太子之孫為宣帝。帝本名病已。
《晉書》曰:王恭,字孝伯,美姿容,人多悅之。或目之曰:"濯濯如春月柳。"
又曰:嵇康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裏命駕。
又曰:太康末,京洛為《折楊柳》之歌,其曲始有兵革苦辛之歎,終以禽獲斬截之事。是時三楊貴盛,而被族火,太後廢黜,幽死宮中,《折楊柳》之應也。
又《桓溫傳》曰: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琅邪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
《南史·隱逸傳》曰:陶潛,字淵明,有高趣。宅邊有五柳樹,故嚐著《五柳先生傳》。
《晉書興書》曰:陶侃明識過人。武昌道上,通種楊柳,人有竊擲瓴於家。侃見識之,問:"何盜官所種?"於時以為神。
沉約《宋書》曰:蕭惠開為少府,不得誌。其內齋前香,草,惠開悉鏟除,列種白楊。人謂之曰:"白楊丘墓間所植,奈何於庭院種之?"答曰:"人生不得誌,與死人何異!"其年,惠開暴卒。
《齊書》曰:王敬則初為散騎使魏,於北館種楊柳。後員外郎虞長曜北使還,敬則問:"我昔種楊柳樹,今大小?"長曜曰:"虜中以為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