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於古猶有餘,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於末、以害農者蕃、為酒醪以靡穀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
【注釋】
(1)間:jián,近、近來。
(2)比:連續,頻繁。
(3)登:作物的成熟和收獲。
(4)咎:災禍、禍根,也可引申為過失。這句是說,不明白它的禍根所在。
(5)度:duó,量,計算,此處為丈量土地。
(6)末:古有士、農、工、商的順序,商排最末尾。有輕視商的意思。
(7)蕃:繁多。
(8)醪(láo):酒。靡(mí):浪費。
(9)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
(10)義:道理,意義。
(11)二千石:漢代內自九卿郎將,外至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這裏是以祿俸為職務的代稱。
(12)博士:秦及漢初立博士,掌管古今史事待問及書籍典守。到漢武帝時,設五經博士,置弟子員,此後博士專講經學傳授,與文帝、景帝時的博士製度有區別。
(13)率意:竭盡心意。
【譯文】
近來連續幾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災旱災和疾病成災,我非常擔憂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過失因而執政有過錯嗎?是天道有不順、地利或許沒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遺棄沒有祭祀嗎?為什麼會這樣呢?養官的俸祿是不是太多了,沒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為什麼民眾的糧食會匱乏呢?
計算(一下)田地沒有更少,統計民眾人口沒有增加,按照人口來算田地,那比古人還有多餘啊,但吃的東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裏呢?難道是百姓從事商業損害農業的地方很多,還是做酒浪費的穀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糧食很多嗎?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沒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們討論這個問題,有可以幫助百姓的辦法,用心大膽地廣開思路,不要有所隱瞞!
【賞析】
這篇文章全文共分四段:首段說明憂慮民生的日益困苦。二段從朝廷行正和官吏方麵設想民困的原因。三段從民情習俗方麵設想民困的原因。末段令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等仔細討論,不可以隱諱。通篇辭、意委婉,官式文書而如話家常,流露在字裏行間的愛民之心,特別感人。漢文帝劉恒是封建社會中一位比較能體貼民間疾苦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