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常遇春
徐達,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務農。徐達年少有大誌,身長高顴,剛毅武勇。朱元璋成為郭子興的部帥時,徐達二十二歲,前去投奔朱元璋,雙方一見如故,言談十分投機。到朱元璋南征定遠時,率領二十四人前往,徐達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隨朱元璋在滁州澗打敗元軍,攻取和州,郭子興授徐達為鎮撫。當郭子興捉住孫德崖,孫德崖軍也拘捕了朱元璋時,徐達挺身而出,到孫德崖軍中請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獲還,徐達也獲免逃脫。以後跟隨朱元璋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徐達與常遇春都是軍中先鋒。又隨朱元璋破獲元將陳野先,並率軍攻取溧陽、溧水,又隨朱元璋攻下集慶。朱元璋駐守集慶,命徐達為大將,率諸軍東克鎮江。徐達軍中號令嚴明,城中秩序井然。徐達被授予淮興翼統軍元帥。
徐達,字天德,濠人,世業農。達少有大誌,長身高顴,剛毅武勇。太祖之為郭子興部帥也,達時年二十二,往從之,一見語合。及太祖南略定遠,帥二十四人往,達首與焉。尋從破元兵於滁州澗,從取和州,子興授達鎮撫。子興執孫德崖,德崖軍亦執太祖,達挺身詣德崖軍請代,太祖乃得歸,達亦獲免。從渡江,拔采石,取太平,與常遇春皆為軍鋒冠。從破擒元將陳野先,別將兵取溧陽、溧水,從下集慶。太祖身居守,而命達為大將,帥諸軍東攻鎮江,拔之。號令明肅,城中宴然。授淮興翼統軍元帥。
當時張士誠已經占據常州,挾製江東叛將陳保二以水師攻鎮江。徐達在龍潭將其擊敗,然後請求增兵圍攻常州。張士誠遣將來援,徐達因為敵人既狡猾又強大,強攻不易,便在城外二處設伏等待,另外派將領王均用為奇兵,徐達則親自督軍作戰。敵軍撤退時遇上埋伏,徐達軍將其擊敗,抓獲張、湯二將,進兵圍攻常州,第二年將它攻克。徐達晉升為僉樞密院事。繼而攻占寧國、宜興,派前鋒趙德勝攻下常熟,擒獲張士誠之弟張士德。
時張士誠已據常州,挾江東叛將陳保二以舟師攻鎮江。達敗之於龍潭,遂請益兵以圍常州。士誠遣將來援。達以敵狡而銳,未易力取,乃離城設二伏以待,別遣將王均用為奇兵,而自督軍戰。敵退走遇伏,大敗之,獲其張、湯二將,進圍常州。明年克之。進僉樞密院事。繼克寧國,徇宜興,使前鋒趙德勝下常熟,擒士誠弟士德。明年複攻宜興,克之。太祖自將攻婺州,命達留守應天,別遣兵襲破天完將趙普勝,複池州。遷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進攻安慶,自無為陸行,夜掩浮山寨,破普勝部將於青山,遂克潛山。還鎮池州,與遇春設伏,敗陳友諒軍於九華山下,斬首萬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勁旅也,不殺為後患。”達不可,乃以狀聞。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過半,太祖不懌,悉縱遣餘眾。於是始命達盡護諸將。陳友諒犯龍江,達軍南門外,與諸將力戰破之,追及之慈湖,焚其舟。
第二年複攻宜興,將其攻克。朱元璋親自率軍進攻婺州,命徐達留守應天,另外派兵襲擊天完守將趙普勝,將其打敗,收複池州。徐達升為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進而攻安慶,自無為出發,沿陸地行走,趁夜襲擊浮山寨,在青山打敗趙普勝的部將,攻克潛山。回師鎮守池州,與常遇春設下埋伏,在九華山下將陳友諒打敗,斬首萬人,生擒三千。常遇春認為“:這是一支勁旅,不殺的話,將會成為後患。”徐達不同意,便將此事報告朱元璋。而常遇春則搶先在夜裏活埋被俘者過半,朱元璋聞此不悅,將其餘的人全部釋放。於是朱元璋開始命徐達全麵統轄其他將領。陳友諒進犯龍江時,徐達率軍伏於南門外,與諸將奮力拚殺,將其打敗,乘勝追到慈湖,將其船隻燒毀。
明年,從伐漢,取江州。友諒走武昌,達追之。友諒出戰艦沔陽,達營漢陽沌口以遏之。進中書右丞。明年,太祖定南昌,降將祝宗、康泰叛。達以沌口軍討平之。從援安豐,破吳將呂珍,遂圍廬州。會漢人寇南昌,太祖召達自廬州來會師,遇於鄱陽湖。友諒軍甚盛,達身先諸將力戰,敗其前鋒,殺千五百人,獲一巨舟。太祖知敵可破,而慮士誠內犯,即夜遣達還守應天,自帥諸將鏖戰,竟斃友諒。
第二年,徐達跟隨朱元璋征伐陳友諒,攻取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徐達率軍追擊。陳友諒出動戰艦到沔陽,徐達在漢陽沌口紮營遏製。這時徐達晉升為中書右丞。一年後,朱元璋平定南昌,降將祝宗、康泰反叛,徐達率沌口駐軍將其討平。不久跟隨朱元璋支援安豐,打敗吳將呂珍,然後包圍廬州。當時正遇陳友諒圍攻南昌,朱元璋召徐達從廬州前來會師,與陳友諒軍在鄱陽湖遭遇,陳友諒軍非常強大,徐達身先士卒,率軍拚力奮戰,將敵前鋒打敗,殺一千五百人,獲一巨艦。朱元璋知道此敵可破,而又擔心張士誠內犯,馬上連夜派徐達還守應天,自己親率諸將鏖戰,最後擊斃陳友諒。第二年,朱元璋稱吳王,以徐達為左相國。徐達再次引兵圍攻廬州,攻克此城,連下江陵、辰州、衡州、寶慶諸路,平定湖、湘。應召返回後,率常遇春等巡行淮東,攻克泰州。吳人攻陷宜興,徐達回軍援救,將其收複。又引兵渡江,攻克高郵,俘獲吳將士千餘人。會合常遇春攻淮安,在馬騾港打敗吳軍,守將梅思祖以城投降。進而攻破安豐,俘獲元將忻都,趕走左君弼,盡得其運輸船隻。元兵侵犯徐州,徐達率軍迎擊,大敗元兵,俘獲斬首數以萬計。淮南、淮北全部平定。
明年,太祖稱吳王,以達為左相國。複引兵圍廬州,克其城。略下江陵、辰州、衡州、寶慶諸路,湖、湘平。召還,帥遇春等徇淮東,克泰州。吳人陷宜興,達還救複之。複引兵渡江,克高郵,俘吳將士千餘人。會遇春攻淮安,破吳軍於馬騾港,守將梅思祖以城降。進破安豐,獲元將忻都,走左君弼,盡得其運艘。元兵侵徐州,迎擊,大破之,俘斬萬計。淮南、北悉平。
回師之後,朱元璋與群臣商議征吳之事,右相國李善長請求暫緩,徐達則說“:張氏無能而苛刻,大將李伯升之輩徒擁子女玉帛,容易對付。處理事務的黃、蔡、葉三參軍,都是書生,不知大計。臣蒙主上威德,率大軍前去進攻,平定三吳,便計日可待。”朱元璋聽後大為高興。便拜徐達為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水師二十萬人直逼湖州。敵人三路出擊,徐達也分三路軍應戰,另外派兵扼其歸路。敵人戰敗回逃,不能入城,隻得返回作戰,徐達大敗敵軍,擒獲將吏二百人,包圍湖州城。張士誠派呂珍等率軍六萬前來援救,駐屯舊館,修築五寨以自固。徐達讓常遇春等建造十座堡壘加以圍阻。張士誠又親率精兵來援,徐達在皂林大敗其軍,張士誠逃走,遂攻克升山水陸寨。五太子、朱暹、呂珍等都投降,徐達巡行城下,湖州投降。然後攻下吳江州,從太湖進圍平江。徐達駐紮葑門,常遇春駐紮虎丘,郭子興駐紮婁門,華雲龍駐紮胥門,湯和駐紮閶門,王弼駐紮盤門,張溫駐紮西門,康茂才駐紮北門,耿炳文駐紮城東北,仇成軍駐紮城西南,何文輝駐紮城西北,築成長牆圍困城中之敵。架木塔與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築台三層,俯視城中,裝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裝置大炮,大炮所擊之處都被炸成粉碎,城中為此大震。徐達派人向朱元璋請示,朱元璋下詔慰勞他說:“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製各地兵亂,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稟明受命,這表明了將軍的忠誠,對此我非常讚許。不過將領在外帶兵打仗,君主不加幹涉。軍中緩急,將軍可根據情況,選擇有利時機采取行動,我不宜控製。”不久,徐達攻取平江,捉拿張士誠,押送應天,俘獲強兵二十五萬。在平江城即將被攻克時,徐達與常遇春相約說:“軍隊入城,我軍紮營城左,你軍紮營城右。”又命令將士道:“搶劫百姓財物者死,毀壞百姓房屋者死,擅自離營二十裏者死。”入城之後,吳人安然如故。還師之後,徐達被封為信國公。
師還,太祖議征吳。右相國李善長請緩之。達曰:“張氏汰而苛,大將李伯升輩徒擁子女玉帛,易與耳。用事者,黃、蔡、葉三參軍,書生不知大計。臣奉主上威德,以大軍蹙之,三吳可計日定。”太祖大悅,拜達大將軍,平章遇春為副將軍,帥舟師二十萬人薄湖州。敵三道出戰,達亦分三軍應之,別遣兵扼其歸路。敵戰敗返走,不得入城。還戰,大破之,擒將吏二百人,圍其城。士誠遣呂珍等以兵六萬赴救,屯舊館,築五寨自固。達使遇春等為十壘以遮之。士誠自以精兵來援,大破之於皂林。士誠走,遂拔升山水陸寨。五太子、朱暹、呂珍等皆降,以徇於城下,湖州降。遂下吳江州,從太湖進圍平江。達軍葑門,遇春軍虎丘,郭子興軍婁門,華雲龍軍胥門,湯和軍閶門,王弼軍盤門,張溫軍西門,康茂才軍北門,耿炳文軍城東北,仇成軍城西南,何文輝軍城西北,築長圍困之。架木塔與城中浮屠等。別築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礮,所擊輒糜碎。城中大震。達遣使請事,太祖敕勞之曰:“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今事必稟命,此將軍之忠,吾甚嘉之。然將在外,君不禦。軍中緩急,將軍其便宜行之,吾不中製。”既而平江破,執士誠,傳送應天,得勝兵二十五萬人。城之將破也,達與遇春約曰:“師入,我營其左,公營其右。”又令荅士曰:“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裏者死。”既入,吳人安堵如故。師還,封信國公。
不久徐達又拜為征虜大將軍,以常遇春為副將軍,率步騎二十五萬,北取中原,朱元璋親自在龍江為這次征討舉行祭神儀式。當時能稱作名將的人,首推徐達、常遇春。兩人才勇相當,都為朱元璋所倚重。常遇春剽悍、急躁,作戰勇敢,而徐達擅長謀略。常遇春攻下城邑後不能做到毫無殺戮,而徐達所到之處,從不騷擾百姓,如果俘獲壯士與間諜,便與他們以恩義結交,使他們為己所用。因為這樣,許多人都樂意歸附大將軍。因此,朱元璋傳諭諸將:指揮軍隊必須持重有紀律;而帶兵作戰,攻城略地,為將之道,徐達堪為楷模。又告訴徐達,進取方略,應當從山東開始。徐達率軍而行,攻克沂州,招降守將王宣。進一步攻克嶧州,王宣重新反叛,徐達便將他擊殺。攻下莒、密、海諸州,然後派韓政分兵扼守黃河。張興祖攻取東平、濟寧,而自己率大軍攻取益都,攻下淮、膠等州縣。濟南投降,徐達分兵攻取登、萊,齊地全部平定。
尋拜征虜大將軍,以遇春為副,帥步騎二十五萬人,北取中原,太祖親祃於龍江。是時稱名將,必推達、遇春。兩人才勇相類,皆太祖所倚重。遇春剽疾敢深入,而達尤長於謀略。遇春下城邑不能無誅僇,達所至不擾,即獲壯士與諜,結以恩義,俾為己用。由此多樂附大將軍者。至是,太祖諭諸將禦軍持重有紀律,戰勝攻取得為將之體者,莫如大將軍達。又謂達,進取方略,宜自山東始。師行,克沂州,降守將王宣。進克嶧州,王宣複叛,擊斬之。莒、密、海諸州悉下。乃使韓政分兵扼河,張興祖取東平、濟寧,而自帥大軍拔益都,徇下濰、膠諸州縣。濟南降,分兵取登、萊。齊地悉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達為右丞相,冊立皇太子,以徐達兼太子少傅。副將軍常遇春攻克東昌,會師濟南,擊斬樂安反叛者。然後徐達還軍濟寧,引水師溯黃河而上,直趨汴梁,守將李克彝逃走,左君弼、竹貞等投降。於是從虎牢關進入洛陽,與元將脫因帖木兒大戰於洛水之北,元將兵敗逃走。梁王阿魯溫以河南投降,徐達率軍平定嵩、陝、陳、汝等州,然後直搗潼關。李思齊逃往鳳翔,張思道逃往鹿阝城,徐達率軍入關,西到華州。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達為右丞相。冊立皇太子,以達兼太子少傅。副將軍遇春克東昌,會師濟南,擊斬樂安反者。還軍濟寧,引舟師溯河,趨汴梁,守將李克彝走,左君弼、竹貞等降。遂自虎牢關入洛陽,與元將脫因帖木兒大戰洛水北,破走之。梁王阿魯溫以河南隆,略定嵩、陝、陳、汝諸州,遂搗潼關。李思齊奔鳳翔,張思道奔鹿阝城,遂入關,西至華州。
捷報傳來後,太祖巡幸汴梁,召徐達到其住所,擺酒設宴慰勞,並與他商議北伐之事。徐達說:“我大軍平定齊魯,掃平河洛,王保保徘徊觀望;潼關已克,李思齊之輩狼狽西逃。元朝聲援已絕,現在我們乘勢直搗元都,便可以不戰而取。”太祖聽後讚道“:你說得對。”徐達進一步說“:元都攻克後,如果其主向北逃走,我軍要不要繼續追擊呢?”太祖說:“元朝國運已衰,即將自行滅亡,不必煩勞軍隊去追擊了。你們出塞之後,固守封疆,防止他們侵襲便可以了。”徐達頓首領命。於是與副將軍常遇春會師河陰,派遣副將分道巡行河北之地,連下衛輝、彰德、廣平。軍隊臨時駐紮臨清,派傅友德開辟陸路使步騎通過,派顧時疏通河道使水師通行,然後引兵向北。常遇春已克德州,與徐達合兵攻取長蘆,扼直沽,搭浮橋讓軍隊過河。水陸並進,在河西務大敗元軍,進一步攻克通州。元順帝攜後妃、太子向北逃走。一天後,徐達陳兵齊化門,填濠登城。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童、平章迭兒必失、樸賽因不花、右丞張康伯、禦史中丞滿川等拒不投降,徐達便將他們斬首,除此之外,沒殺一人。然後命人封閉府庫,登記書籍、寶物,並命指揮張勝帶領一千士兵看守宮殿門,讓宦官看護那些宮人、嬪妃、公主,嚴禁士兵侵擾欺淩她們。城中官民安居樂業,店鋪照常營業。
捷聞,太祖幸汴梁,召達詣行在所,置酒勞之,且謀北伐。達曰:“大軍平齊魯,掃河洛,王保保逡巡觀望;潼關既克,思齊輩狼狽西奔。元聲援已絕,今乘勢直搗元都,可不戰有也。”帝曰:“善。”達複進曰:“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將窮追之乎?”帝曰:“元運衰矣,行自澌滅,不煩窮兵。出塞之後,固守封疆,防其侵軼可也。”達頓首受命。遂與副將軍會師河陰,遣裨將分道徇河北地,連下衛輝、彰德、廣平。師次臨清,使傅友德開陸道通步騎,顧時浚河通舟師,遂引而北。遇春已克德州,合兵取長蘆,扼直沽,作浮橋以濟師。水陸並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進克通州。順帝帥後妃太子北去。逾日,達陳兵齊化門,填濠登城。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童,平章迭兒必失、樸賽因不花,右丞張康伯,禦史中丞滿川等不降,斬之,其餘不戮一人。封府庫,籍圖書寶物,令指揮張勝以兵千人守宮殿門,使宦者護視諸宮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
捷報傳來,太祖下詔以元都為北平府,設置六衛,命孫興祖等留守,而命徐達與常遇春進取山西。常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馮勝、湯和攻下懷慶,越過太行,攻取澤、潞,徐達率大軍隨後跟進。當時擴廓帖木兒正引兵出雁門,將由居庸進攻北平。徐達知道後,與諸將商議道“:擴廓率軍遠行,太原必定空虛。北平有孫都督在,足以禦敵。現在我們乘敵不備,直搗太原,使其進不能戰,退無所守,這就是攻擊敵人的要害和虛弱之處。如果擴廓西還自救,我們就能將他擒獲。”諸將聽後都說“:說得對啊。”於是,徐達引兵直趨太原,擴廓到保安,果然返回援救。徐達挑選精兵夜襲其營,擴廓率十八名騎兵逃跑。徐達盡降其部眾,攻克太原。又乘勢收取大同,分兵巡行還未攻下的州縣,山西全部平定。
捷聞,詔以元都為北平府,置六衛,留孫興祖等守之,而命達與遇春進取山西。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馮勝、湯和下懷慶,度太行,取澤、潞,達以大軍繼之。時擴廓帖木兒方引兵出雁門,將由居庸以攻北平。達聞之,與諸將謀曰:“擴廓遠出,太原必虛。北平有孫都督在,足以禦之。今乘敵不備,直搗太原,使進不得戰,退無所守,所謂批亢搗虛者也。彼若西還自救,此成擒耳。”諸將皆曰:“善。”乃引兵趨太原。擴廓至保安,果還救。達選精兵夜襲其營。擴廓以十八騎遁去。盡降其眾,遂克太原。乘勢收大同,分兵徇未下州縣。山西悉平。
二年(1369),徐達引兵向西渡河,到達鹿台,張思道逃走,於是攻克奉元。當時常遇春攻下鳳翔,李思齊逃至臨洮,徐達會集諸將商議軍隊的進攻方向,諸將都說“:張思道的才能不如李思齊,而慶陽又比臨洮易攻,請求先攻慶陽。”而徐達則說“:你們說得不對,慶陽城險而兵精,如果突然進攻,不容易攻取。而臨洮北接河、湟,西控羌、戎,獲得此城,其人便可利用來增強戰鬥力,物產也足以提供軍隊的物資糧餉。如果以大軍進逼,李思齊不棄城逃走,他就是束手待擒了。臨洮攻克後,鄰郡還能存在麼?”於是率軍渡隴,攻克秦州,攻下伏羌、寧遠,進入鞏昌,派右副將軍馮勝進逼臨洮,李思齊果然不戰而降。然後分兵攻克蘭州,擊走豫王,全部繳獲其部隊輜重行李。回軍出蕭關,攻下平涼,張思道逃往寧夏,被擴廓所捉,其弟張良臣以慶陽投降,徐達派薛顯受降。張良臣重新反叛,趁夜出兵襲擊,打傷薛顯。徐達督軍包圍張良臣叛軍,擴廓遣將前來援救,徐達率軍迎擊,將其打敗逃走,於是攻取慶陽,張良臣父子投入井中,便將其拉出斬首,陝西之地全部平定。太祖下詔,徐達班師回朝,賞賜豐厚的白金和絲綢。
二年引兵西渡河。至鹿台,張思道遁,遂克奉元。時遇春下鳳翔,李思齊走臨洮,達會諸將議所向。皆曰:“張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齊,而慶陽易於臨洮,請先慶陽。”達曰:“不然,慶陽城險而兵精,猝未易拔也。臨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得之,其人足備戰鬥,物產足佐軍儲。蹙以大兵,思齊不走,則束手縛矣。臨洮既克,於旁郡何有?”遂渡隴,克秦州,下伏羌、寧遠,入鞏昌,遣右副將軍馮勝逼臨洮,思齊果不戰降。分兵克蘭州,襲走豫王,盡收其部落輜重。還出蕭關,下平涼。思道走寧夏,為擴廓所執,其弟良臣以慶陽降。達遣薛顯受之。良臣複叛,夜出兵襲傷顯。達督軍圍之。擴廓遣將來援,逆擊敗去,遂拔慶陽。良臣父子投於井,引出斬之。盡定陝西地。詔達班師,賜白金文綺甚厚。
將要論功大封時,正遇擴廓兵攻蘭州,殺指揮使,副將軍常遇春此時已死,因此,三年(1370)春,太祖又以徐達為大將軍,平章李文忠為副將軍,分路出兵。徐達自潼關從西路出擊,直搗定西,攻打擴廓。李文忠自居庸從東路出擊,橫穿沙漠,追擊元嗣主。徐達兵至定西時,擴廓退駐沈兒峪,徐達揮師逼近。雙方隔溝而壘,一天之內交戰數次。擴廓派精兵從小路出發,進攻東南壘,左丞胡德濟倉惶失措,軍中驚擾,徐達率軍將擴廓擊退。胡德濟是胡大海的兒子,徐達因為他是功臣之子,便將他戴上鐐銬送往京城,而將他手下指揮斬首數人以示眾。第二天,整頓軍隊,進兵奪溝,殊死作戰,大破擴廓軍,擒獲郯王、文濟王及國公、平章以下文武官屬一千八百六十餘人,將士八萬四千五百餘人,馬匹、駱駝等牲畜數以萬計。擴廓僅攜妻子、兒女數人逃往和林。胡德濟被押至京城後,太祖釋放了他,卻又寫信告訴徐達:“將軍仿效衛青不斬蘇建之事,難道你沒看見穰苴是怎麼對待莊賈的嗎?將軍殺了他,也便罷了。今天到朝廷商議此事,我且念他在信州、諸暨所立之功,不忍將他處死。從今以後,將軍對這類事情不要再妄加姑息了。”
將論功大封,會擴廓攻蘭州,殺指揮使,副將軍遇春已卒,三年春帝複以達為大將軍,平章李文忠為副將軍,分道出兵。達自潼關出西道,搗定西,取擴廓。文忠自居庸出東道,絕大漠,追元嗣主。達至定西,擴廓退屯沈兒峪,進軍薄之。隔溝而壘,日數交。擴廓遣精兵從間道劫東南壘,左丞胡德濟倉卒失措,軍驚擾,達帥兵擊卻之。德濟,大海子也,達以其功臣子,械送之京師,而斬其下指揮等數人以徇。明日,整兵奪溝,殊死戰,大破擴廓兵。擒郯王、文濟王及國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屬千八百六十餘人,將士八萬四千五百餘人,馬駝雜畜以巨萬計。擴廓僅挾妻子數人奔和林。德濟至京,帝釋之,而以書諭達:“將軍效衛青不斬蘇建耳,獨不見穰苴之待莊賈乎?將軍誅之,則已。今下廷議,吾且念其信州、諸暨功,不忍加誅。繼自今,將軍毋事姑息。”達既破擴廓,即帥師自徽州南一百八渡至略陽,克沔州,入連雲棧,攻興元,取之。而副將軍文忠亦克應昌,獲元嫡孫妃主將相。先後露布聞,詔振旅還京師。帝迎勞於龍江。乃下詔大封功臣,授達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予世券。明年帥盛熙等赴北平練軍馬,修城池,徙山後軍民實諸衛府,置二百五十四屯,墾田一千三百餘頃。其冬,召還。
徐達打敗擴廓之後,立即率軍從徽州南一百八渡到略陽,攻克沔州,進入連雲棧,進攻興元,將其攻克。而副將軍李文忠也攻克應昌,俘獲元帝嫡孫妃嬪、公主及將相。捷報先後傳到朝廷,太祖下詔令勁旅返回京城,並親自在龍江迎接、慰勞。然後下詔大封功臣,授徐達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為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為魏國公,年祿五千石,給予世襲憑證。第二年,徐達率盛熙等赴北平操練兵馬,修築城池,將山後軍民遷移到各衛府,設置二百五十四屯,墾田一千三百餘頃。該年冬天,徐達應召返回京城。
五年複大發兵征擴廓。達以征虜大將軍出中道,左副將軍李文忠出東道,征西將軍馮勝出西道,各將五萬騎出塞。達遣都督藍玉擊敗擴廓於土刺河。擴廓與賀宗哲合兵力拒,達戰不利,死者數萬人。帝以達功大,弗問也。時文忠軍亦不利,引還。獨勝至西涼獲全勝,坐匿駝馬,賞不行,事具《文忠》、《勝傳》。明年,達複帥諸將行邊,破敵於答剌海,還軍北平,留三年而歸。十四年,複帥湯和等討乃兒不花。已,複還鎮。
五年(1372),太祖又大舉發兵征討擴廓,徐達作為征虜大將軍從中路出發,左副將軍李文忠從東路出發,征西將軍馮勝從西路出發,各率五萬騎兵出塞。徐達派都督藍玉在土剌河擊敗擴廓。擴廓與賀宗哲合兵力拒,徐達戰而不利,死者數萬人。太祖因為徐達功勞大,所以對此未予追究。當時李文忠軍也作戰失利,引兵返回。唯獨馮勝到西涼,獲得全勝,卻因隱藏駱駝、馬匹而獲罪,太祖對他未予獎賞,這些事情全部載入了《李文忠傳》、《馮勝傳》。第二年,徐達又率領諸將前往邊疆,破敵於答剌海,然後還軍北平,駐留三年才返回。十四年(1381),又率湯和等征討乃兒不花。不久,又返回鎮守北平。
每歲春出,冬暮召還,以為常。還輒上將印,賜休沐,宴見歡飲,有布衣兄弟稱,而達愈恭慎。帝嚐從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寧居,可賜以舊邸。”舊邸者,太祖為吳王時所居也。達固辭。一日,帝與達之邸,強飲之醉,而蒙之被,舁臥正寢。達醒,驚趨下階,俯伏呼死罪。帝覘之,大悅。乃命有司即舊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為丞相,欲結好於達,達薄其人,不答,則賂達閽者福壽使圖達。福壽發之,達亦不問;惟時時為帝言惟庸不任相。後果敗,帝益重達。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鍾山之陰,禦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徐達每年春天率軍出征,晚冬又應召返回,習以為常。回京之後,總是把大將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賜他休假,設宴暢飲,與徐達以布衣兄弟相稱,而徐達卻對皇帝更加恭敬謹慎。皇帝曾從容對徐達說“:徐兄功勞很大,至今卻還沒有一個安寧的住處,我可以將舊邸送給你。”舊邸是太祖做吳王時居住的宮邸。徐達堅決推辭。有一天,皇帝與徐達一起到舊邸去,硬讓徐達喝酒喝醉,然後讓人給他蒙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覺。徐達醒後,大吃一驚,慌忙跑下台階,俯伏在地高喊死罪。朱元璋從旁窺視,看到他這麼害怕,非常高興。於是命令有關官員在舊邸前為徐達建造府宅,並在宅前立坊題上“大功”二字。胡惟庸當丞相時,想結交徐達,徐達很輕視此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賄賂徐達的看門人福壽,讓他對徐達圖謀不軌,福壽揭發了他,徐達也不予追究,隻是時時向皇帝進言說胡惟庸不能勝任丞相之職。後來胡惟庸果然失敗,朱元璋為此更加重視徐達。十七年(1384),太陰侵犯上將,朱元璋心中憎惡。徐達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點時,皇帝派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攜帶他的親筆信前往慰問,不久應召返回。第二年二月,徐達病重死去,終年五十四歲。皇帝為此停止臨朝聽政,發喪時悲慟不已。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其子孫三世都為王爵。賜葬於鍾山之陰,禦製神道碑文。徐達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都位列第一。
達言簡慮精。在軍,令出不二。諸將奉持凜凜,而帝前恭謹如不能言。善拊循,與下同甘苦,士無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嚴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會三,郡邑百數,閭井宴然,民不苦兵。歸朝之日,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議終日,雍雍如也。帝嚐稱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子四:輝祖、添福、膺緒、增壽。長女為文皇帝後,次代王妃,次安王妃。
徐達言簡慮精,在軍中,令不二出,在諸將麵前總是保持令人遵從的嚴肅樣子,而在皇帝麵前卻恭敬謹慎,好像不會說話似的。徐達善於安撫部下,能與他們同甘共苦,士兵對他無不感恩,以死相報,所以,徐達軍能所向披靡。徐達對部隊要求非常嚴格,所平元都二個,省會三個,郡邑數以百計,各地街巷井然有序,百姓從不為軍旅所苦。率軍歸朝之日,徐達總是陋車簡舍,禮邀儒生,終日高談,氣氛和諧。皇帝曾稱讚他說:“受命而出,成功而歸,不驕傲,不自誇,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行為正派無疵,品德高尚可與日月相比,這隻有大將軍徐達一人堪當於此。”
輝祖,初名允恭,長八尺五寸,有才氣,以勳衛署左軍都督府事。達薨,嗣爵。以避皇太孫諱,賜今名。數出練兵陝西、北平、山東、河南。元將阿魯帖木兒隸燕府,有異誌,捕誅之。還領中軍都督府。建文初,加太子太傅。燕王子高煦,輝祖甥也。王將起兵,高煦方留京師,竊其善馬而逃。輝祖大驚,遣人追之,不及,乃以聞,遂見親信。久之,命帥師援山東,敗燕兵於齊眉山。燕人大懼。俄被詔還,諸將勢孤,遂相次敗績。及燕兵渡江,輝祖猶引兵力戰。成祖入京師,輝祖獨守父祠弗迎。於是下吏命供罪狀,惟書其父開國勳及券中免死語。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樂五年卒。萬曆中錄建文忠臣,廟祀南都,以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諡忠貞。
徐達有四子:輝祖、添福、膺緒、增壽。長女為文皇帝皇後,次女為代王妃,三女為安王妃。
輝祖死逾月,成祖詔群臣:“輝祖與齊、黃輩謀危社稷。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輝祖死,中山王不可無後。”遂命輝祖長子欽嗣。九年,欽與成國公勇、定國公景昌、永康侯忠等,俱以縱恣為言官所劾。帝宥勇等,而令欽歸就學。十九年來朝,遽辭歸。帝怒,罷為民。仁宗即位,複故爵,傳子顯宗、承宗。承宗,天順初,守備南京,兼領中軍府,公廉恤士有賢聲。卒,子俌嗣。俌字公輔,持重,善容止。南京守備體最隆,懷柔伯施钅監以協同守備位俌上。俌不平,言於朝,詔以爵為序,著為令。弘治十二年,給事中胡易、禦史胡獻以災異陳言下獄,俌上章救之。正德中,上書諫遊畋,語切直。嚐與無錫民爭田,賄劉瑾,為時所譏。俌嗣五十二年而卒,贈太傅,諡莊靖。孫鵬舉嗣,嬖其妾,冒封夫人,欲立其子為嫡,坐奪祿。傳子邦瑞,孫維誌,曾孫弘基。自承宗至弘基六世,皆守備南京,領軍府事。弘基累加太傅,卒,諡莊武,子文爵嗣。明亡,爵除。
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相貌奇偉,勇力絕人,長臂善射。開始跟隨劉聚為盜賊,後來發覺劉聚終將無所作為,便在和陽歸附朱元璋。朱元璋還未到和陽時,常遇春因困倦躺臥田間,夢見有一神人披甲擁盾在叫他“:起來,起來,主君到了。”常遇春從夢中驚醒,而朱元璋正好經過,常遇春當即迎拜,當時是至正十五年(1355)四月。由於尚無寸功,常遇春自請為前鋒。朱元璋說道“:你隻不過是因為饑餓來尋找食物,我怎麼能將你留下呢?”常遇春仍堅決請求。朱元璋便說道“:等到渡江之後,你再來為我效力也不遲呀?”等到朱元璋軍隊進逼牛渚磯,元兵列陣磯上,朱元璋軍船離岸三丈多,沒人能登上岸。常遇春飛舟而至,朱元璋命他向前衝擊,常遇春領命,揮戈直衝向前。敵兵抓住他的戈,常遇春乘勢一躍,跳上石磯,大聲喊叫衝入敵陣,元軍望風而逃。諸將乘勝上岸攻擊,於是攻克采石,攻取太平。常遇春被授以總管府先鋒,晉升為總管都督。
增壽以父任仕至左都督。建文帝疑燕王反,嚐以問增壽。增壽頓首曰:“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及燕師起,數以京師虛實輸於燕。帝覺之,未及問。比燕兵渡江,帝召增壽詰之,不對,手劍斬之殿廡下。王入,撫屍哭。即位,追封武陽侯,諡忠湣。尋進封定國公,祿二千五百石。以其子景昌嗣。驕縱,數被劾,成祖輒宥之。成祖崩,景昌坐居喪不出宿,奪冠服歲祿,已而複之。三傳至玄孫光祚,累典軍府,加太師,嗣四十五年卒,諡榮僖。傳子至孫文璧,萬曆中,領後軍府。以小心謹畏見親於帝,數代郊天,加太師。累上書請建儲,罷礦稅,釋逮係。嗣三十五年卒,諡康惠。再傳至曾孫允禎,崇禎末為流賊所殺。洪武諸功臣,惟達子孫有二公,分居兩京。魏國之後多賢,而累朝恩數,定國常倍之。嘉靖中詔裁恩澤世封,有言定國功弗稱者,竟弗奪也。
當時,朱元璋將士的妻子兒女及輜重都在和州,元中丞蠻子海牙再次以水師襲據采石,使朱元璋軍回和州的道路中途被阻。朱元璋親自率軍進攻,派常遇春到處布兵迷惑敵人,分散敵人的兵力。兩軍會合後,常遇春操縱輕舟,將海牙的船隊一分為二,然後從左右兩側猛攻,將其大敗,盡獲其船,江路重新暢通無阻。隨即湯和受命駐守溧陽,跟隨朱元璋進攻集慶,功勞最大。後隨元帥徐達攻取鎮江,進取常州。吳兵將徐達圍困在牛塘,常遇春前去援救,破敵解圍,擒獲敵將,晉升為統軍大元帥。攻克常州,升為中翼大元帥。又隨徐達進攻寧國,被飛箭射中,他裹住傷口之後堅持戰鬥,攻克寧國。另外攻取馬駝沙,以水師攻取池州,晉升為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又隨徐達攻取婺州,轉任同僉樞密院事,駐守婺州。常遇春調兵圍攻衢州,首先派奇兵突入圍繞南門外的小城,毀掉敵人的戰具,然後發動猛攻,將城攻破,俘獲披甲之士萬人,晉升為僉樞密院事。常遇春率軍進攻常州,戰鬥失利,應召返回應天。跟隨徐達攻取趙普勝的水寨,隨守池州,大破陳友諒兵於九華山下,這些都記載於《徐達傳》裏。
添福早卒。膺緒,授尚寶司卿,累遷中軍都督僉事,奉朝請,世襲指揮使。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初從劉聚為盜,察聚終無成,歸太祖於和陽。未至,困臥田間,夢神人被甲擁盾呼曰:“起起,主君來。”驚寤,而太祖適至,即迎拜。時至正十五年四月也。無何,自請為前鋒。太祖曰:“汝特饑來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請。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及兵薄牛渚磯,元兵陳磯上,舟距岸且三丈餘,莫能登。遇春飛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應聲,奮戈直前。敵接其戈,乘勢躍而上,大呼跳蕩,元軍披靡。諸將乘之,遂拔采石,進取太平。授總管府先鋒,進總管都督。
陳友諒進逼龍灣,常遇春以五路軍設下埋伏,大破陳友諒軍,收複太平,功勞最大。朱元璋率軍追擊陳友諒至江州,命常遇春留守,他執法嚴格,城中軍民井然守序,不敢有所冒犯,又晉升為行省參知政事。並隨攻安慶,漢軍出江四處攔截,常遇春率軍出擊,漢軍慌忙調頭逃跑,湯和等乘勝攻取江州,然後還守龍灣,兵援長興,俘殺吳兵五千餘人,敵將李伯升突圍逃走。常遇春軍受命加固安慶城。
時將士妻子輜重皆在和州,元中丞蠻子海牙複以舟師襲據采石,道中梗。太祖自將攻之,遣遇春多張疑兵分敵勢。戰既合,遇春操輕舸,衝海牙舟為二。左右縱擊,大敗之,盡得其舟。江路複通。尋命守溧陽,從攻集慶,功最。從元帥徐達取鎮江,進取常州。吳兵圍達於牛塘,遇春往援,破解之,擒其將,進統軍大元帥。克常州,遷中翼大元帥。從達攻寧國,中流矢,裹創鬥,克之。別取馬駝沙,以舟師攻池州,下之,進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從取婺州,轉同僉樞密院事,守婺。移兵圍衢州,以奇兵突入南門甕城,毀其戰具,急攻之,遂下,得甲士萬人,進僉樞密院事。攻杭州,失利,召還應天。從達拔趙普勝之水寨,從守池州,大破漢兵於九華山下,語具《達傳》。
在此之前,朱元璋所任用的將帥中功勞最大的,要數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常遇春三人。而邵榮尤其是一位善戰、有經驗的老將,這時他已非常驕橫,並有異心,與參政趙繼祖圖謀設伏兵發動兵變。事情敗露之後,朱元璋想赦免邵榮的死罪,常遇春秉直說道:“為人之臣有了謀反的罪名,還有什麼可以原諒的呢?我決不與其共生。”朱元璋於是賜邵榮喝酒,流著眼淚將其處死,因為這件事,朱元璋更加偏愛倚重常遇春。
友諒薄龍灣,遇春以五翼軍設伏,大破之,遂複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諒於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嚴,軍民肅然無敢犯,進行省參知政事。從取安慶。漢軍出江遊徼,遇春擊之,皆反走,乘勝取江州。還守龍灣,援長興,俘殺吳兵五千餘人,其將李伯升解圍遁。命甓安慶城。
池州守將羅友賢占據神山寨,私通張士誠,常遇春將其打敗並斬首。又跟隨朱元璋援救安豐,等到常遇春率軍到達時,呂珍已經攻陷安豐,殺死劉福通,聽說大軍到來,便率強兵扼守,朱元璋左右軍都進攻失敗,常遇春橫擊敵陣,三戰三捷,俘獲士兵、馬匹無數。然後跟隨徐達圍攻廬州。城將攻破時,陳友諒圍攻洪都,常遇春應召返回。會師伐漢,與漢軍在彭蠡的康郎山遭遇,漢軍船大,又處於上流,前鋒非常強大。常遇春協同諸將投入大戰,呼聲震天動地,無不以一當百。陳友諒的驍將張定邊直衝朱元璋的指揮船,船已擱淺,朱元璋處境非常危險。常遇春射中張定邊,朱元璋的船才得以脫險,而常遇春的船卻又擱淺。這時,有一隻壞船順流而下,碰撞常遇春的船隻,這才得以離開淺灘。轉戰三日,放火燒毀漢軍船隻,湖水因此變成了紅色,陳友諒不敢再戰。諸將認為漢軍兵力仍然較強,想放他們離開,唯獨常遇春不說話。等到船出湖口時,諸將正要放船東下,朱元璋卻命令扼住上遊。常遇春便溯江而上,諸將跟隨其後。陳友諒走投無路,率百船突圍。諸將半路攔截敵軍,漢軍於是分崩瓦解,陳友諒死。還師之後,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賞賜給他很多黃金、布帛、田地。攻武昌時,朱元璋返回應天,命常遇春留下督軍圍困武昌。
先是,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而榮尤宿將善戰,至是驕蹇有異誌,與參政趙繼祖謀伏兵為變。事覺,太祖欲宥榮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義不與共生。”太祖乃飲榮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愛重遇春。
第二年,朱元璋即吳王位,晉升常遇春為平章政事。朱元璋又派兵進攻武昌,漢丞相張必先自嶽陽來援,常遇春乘其還未會合,迅速進攻,將張必先擒獲。城中士氣盡失,陳理投降,常遇春盡取荊、湖之地。然後隨左相國徐達攻取廬州,另外率軍平定臨江的沙坑、麻嶺、牛陂等寨,擒獲偽知州鄧克明,攻下吉安。圍攻贛州,熊天瑞固守不下。朱元璋派使者告誡常遇春:“攻克此城時,不要多殺人。如果獲得了地盤,卻沒有老百姓,那又有什麼好處呢?”於是常遇春疏通壕溝,設立柵欄,圍攻贛州,屯兵六個月,熊天瑞兵力耗盡,於是投降,常遇春果然不殺他。朱元璋大為高興,賜信褒獎勉勵。常遇春於是憑借軍威招降了南雄、韶州,回軍時又平定安陸、襄陽。又隨徐達攻克泰州,打敗張士誠的援兵,督促水軍在海安壩建造圍牆阻攔敵軍。
池州帥羅友賢據神山寨,通張士誠,遇春破斬之。從援安豐。比至,呂珍已陷其城,殺劉福通,聞大軍至,盛兵拒守。太祖左右軍皆敗,遇春橫擊其陣,三戰三破之,俘獲士馬無算。遂從達圍廬州。城將下,陳友諒圍洪都,召還。會師伐漢,遇於彭蠡之康郎山。漢軍舟大,乘上流,鋒銳甚。遇春偕諸將大戰,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於淺,幾殆。遇春射中定邊,太祖舟得脫,而遇春舟複膠於淺。有敗舟順流下,觸遇春舟乃脫。轉戰三日,縱火焚漢舟,湖水皆赤,友諒不敢複戰。諸將以漢軍尚強,欲縱之去,遇春獨無言。比出湖口,諸將欲放舟東下,太祖命扼上流。遇春乃溯江而上,諸將從之。友諒窮蹙,以百艘突圍。諸將邀擊之,漢軍遂大潰,友諒死。師還,第功最,賚金帛土田甚厚。從圍武昌,太祖還應天,留遇春督軍困之。
同年秋天,常遇春被授為副將軍,率軍伐吳。在太湖、毗山、三裏橋打敗吳軍,進逼湖州。張士誠派兵來援,駐紮舊館,出現在常遇春大軍之後。常遇春率奇兵由大全港紮營東阡,更處於張士誠援兵之後。敵人派出精兵出擊,常遇春率軍奮力攻擊,將敵兵打敗。在平望襲擊其右丞徐義,將其赤龍船全部燒毀,又敗之於烏鎮,向北追擊至升山,攻破其水陸寨,將舊館援兵全部俘獲,湖州遂被攻下。進而圍攻平江,駐軍虎丘。張士誠偷偷率軍靠近常遇春,常遇春與其戰於北濠,將其打敗,幾乎俘獲張士誠。時間一久,諸將攻破葑門,常遇春也攻破閶門進入平江,吳地平定。常遇春晉升為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為鄂國公。
明年,太祖即吳王位,進遇春平章政事。太祖複視師武昌。漢丞相張必先自嶽來援。遇春乘其未集,急擊擒之。城中由是氣奪,陳理遂降,盡取荊、湖地。從左相國達取廬州,別將兵略定臨江之沙坑、麻嶺、牛陂諸寨,擒偽知州鄧克明,遂下吉安。圍贛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諭遇春:“克城無多殺。苟得地,無民何益?”於是遇春浚壕立柵以困之。頓兵六月,天瑞力盡乃降,遇春果不殺。太祖大喜,賜書褒勉。遇春遂因兵威諭降南雄、韶州,還定安陸、襄陽。複從徐達克泰州,敗士誠援兵,督水軍壁海安壩以遏之。
常遇春又被授為副將軍,與大將軍徐達一起率兵北征。皇帝親自囑咐他:“麵對百萬之眾,擊潰敵人精銳部隊,攻陷敵人的堅固陣地,無人能比得上副將軍。我不擔心你不能打勝,而擔心你輕戰。你身為大將,好與兵卒角鬥,這尤其不是我所期望的。”常遇春跪下拜謝。出發之後,以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隨攻山東諸郡後,又攻取汴梁,進取河南。元兵五萬軍隊陳兵洛水之北,常遇春單騎衝向敵陣,敵人二十多名騎兵手持長矛一齊刺向常遇春,而常遇春一箭將其前鋒射死,大叫一聲衝入敵陣,麾下壯士也跟隨他向前衝去。敵兵大潰,常遇春追奔五十餘裏。降服梁王阿魯溫,河南郡縣依次被攻下。常遇春到汴梁謁見皇帝後,與大將軍徐達一起攻下河北諸郡。先鋒攻取德州後,常遇春率水師沿黃河而進,破元兵於河西務,攻克通州,於是進入元都。另外攻下保定、河間、真定。
其秋拜副將軍,伐吳。敗吳軍於太湖,於毗山,於三裏橋,遂薄湖州。士誠遣兵來援,屯於舊館,出大軍後。遇春將奇兵由大全港營東阡,更出其後。敵出精卒搏戰,奮擊破之。襲其右丞徐義於平望,盡燔其赤龍船,複敗之於烏鎮,逐北至升山,破其水陸寨,悉俘舊館兵,湖州遂下。進圍平江,軍虎丘。士誠潛師趨遇春,遇春與戰北濠,破之,幾獲士誠。久之,諸將破葑門,遇春亦破閶門以入,吳平。進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
常遇春與大將軍徐達一起進攻太原,擴廓帖木兒前來救援。常遇春對徐達說“:我軍騎兵雖然已經聚集,但步兵還未趕到,突然與敵人發生戰鬥,一定會死傷很多,隻有趁夜攻打才能獲勝。”徐達說道“:你說得對。”這時正好擴廓的部將豁鼻馬前來約定投降之事,便暫且請他作為內應,挑選精銳騎兵口含木片,悄悄出發去襲擊敵人。擴廓當時正點著蠟燭學習軍書,倉促之間不知所措,赤著一隻腳,騎上一匹瘦弱的馬,率領十八名騎兵逃往大同。豁鼻馬投降,常遇春獲得四萬披甲之士,攻克太原。常遇春追擊擴廓到忻州之後才返回。朱元璋下詔改常遇春為左副將軍,位居右副將軍馮勝之上。然後向北攻取大同,轉而巡行河東,攻下奉元路,與馮勝軍會合,向西攻占鳳翔。
複拜副將軍,與大將軍達帥兵北征。帝親諭曰:“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不慮不能戰,慮輕戰耳。身為大將,顧好與小校角,甚非所望也。”遇春拜謝。既行,以遇春兼太子少保,從下山東諸郡,取汴梁,進攻河南。元兵五萬陳洛水北。遇春單騎突其陣,敵二十餘騎攢〈木朔〉刺之。遇春一矢殪其前鋒,大呼馳入,麾下壯士從之。敵大潰,追奔五十餘裏。降梁王阿魯溫,河南郡邑以次下。謁帝於汴梁,遂與大將軍下河北諸郡。先驅取德州,將舟師並河而進,破元兵於河西務,克通州,遂入元都。別下保定、河間、真定。
恰遇元將也速進攻通州,朱元璋下詔常遇春回軍守備,讓平章李文忠幫助他,率步騎九萬,從北平出發,取道會州,敗敵將江文清於錦州,敗也速於全寧。進一步進攻大興州,將一千名騎兵分別埋伏八處。當大興州守將趁夜逃跑時,常遇春將他們全部擒獲,於是攻克開平。元帝向北逃走,常遇春追奔數百裏,俘獲其宗王慶生及平章鼎住等將士萬人,車萬輛,馬三千匹,牛五萬頭,以及敵人子女、寶貨等物。常遇春率軍返回,臨時駐紮在柳河川時,暴病而死,年僅四十歲。朱元璋知道後,大驚,十分悲痛。在龍江舉行葬禮,太祖親自出奠,並命禮官就天子為大臣主持葬禮之事進行商議,商議結果上報太祖,沿用宋太祖追悼韓王趙普的先例。太祖下詔說“:可以。”賜葬於鍾山平地,賜給金銀器物九十件隨葬墓中。贈封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常遇春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都位列第二。
與大將軍攻太原,擴廓帖木兒來援。遇春言於達曰:“我騎兵雖集,步卒未至,驟與戰必多殺傷,夜劫之可得誌。”達曰:“善。”會擴廓部將豁鼻馬來約降,且請為內應,乃選精騎夜銜枚往襲。擴廓方燃燭治軍書,倉卒不知所出,跣一足,乘孱馬,以十八騎走大同。豁鼻馬降,得甲士四萬,遂克太原。遇春追擴廓至忻州而還。詔改遇春左副將軍,居右副將軍馮勝上。北取大同,轉徇河東,下奉元路,與勝軍合,西拔鳳翔。
常遇春性情深沉、勇猛、果敢,善於愛撫士兵,衝鋒陷陣,從未吃過敗仗。雖然沒有學過典籍史書,但他用兵打仗卻總是與古代兵書相符合。他比大將軍徐達大二歲,屢次跟隨徐達率軍征討,都非常認真地聽從徐達的指揮,當時的名將首推徐、常二人。常遇春曾經自稱能統領十萬人馬,橫行天下,軍中將士又稱他為“常十萬”。
會元將也速攻通州,詔遇春還備,以平章李文忠副之,帥步騎九萬,發北平,徑會州,敗敵將江文清於錦州,敗也速於全寧。進攻大興州,分千騎為八伏。守將夜遁,盡擒之,遂拔開平。元帝北走,追奔數百裏。獲其宗王慶生及平章鼎住等將士萬人,車萬輛,馬三千匹,牛五萬頭,子女寶貨稱是。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太祖聞之,大震悼。喪至龍江,親出奠,命禮官議天子為大臣發哀禮。議上,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製曰“可”。賜葬鍾山原,給明器九十事納墓中。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忠武。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二。
常遇春的堂弟常榮,多次立功,升為指揮同知,跟隨李文忠出塞,戰死於臚朐河。常遇春有二子:常茂、常升。
遇春沉鷙果敢,善撫士卒,摧鋒陷陣,未嚐敗北。雖不習書史,用兵輒與古合。長於大將軍達二歲,數從征伐,聽約束惟謹,一時名將稱徐、常。遇春嚐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又稱“常十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