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高遜誌)廖升(魏冕鄒瑾龔泰)周是修程本立黃觀王叔英(林英)黃鉞(曾鳳韶)王良陳思賢(龍溪六生台溫二樵)程通(黃希範葉惠仲黃彥清蔡運石允常)高巍(韓鬱)高賢寧王璡周縉牛景先(程濟等。)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1400)成為進士。廷試對策名列第一。因他相貌醜陋,而改為胡靖第一,胡靖即胡廣,王艮第二,李貫第三。三人都是同鄉,一同被授為修撰,朝廷並按照洪武年中成例,設文史館讓他們居住。王艮參與編修《太祖實錄》及《類要》、《時政記》等書。由此許多重要著作均由他來負責整理。此外王艮還多次上書談論時務。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進士。對策第一。貌寢,易以胡靖,即胡廣也。艮次之,又次李貫。三人皆同裏,並授修撰,如洪武中故事,設文史館居之。預修《太祖實錄》及《類要》、《時政記》諸書。一時大著作皆綜理之。數上書言時務。
燕兵逼近京城,王艮與妻子訣別時說“:食人之祿,為人而死,我不能再活下去了。”解縉、吳溥與王艮、胡靖相鄰而居。京城失陷前一晚,他們都聚集在吳溥屋內。解縉陳說大義,胡靖也奮激慷慨,唯獨王艮流淚不語。三人離去後,吳溥之子吳與弼年紀尚幼,他歎道:“胡叔叔能死節,是大好事。”吳溥卻說:“不對,隻有王叔叔會死。”語音未落,隻聽胡靖隔牆在喊:“外麵吵鬧得很,要小心看著小豬。”吳溥回頭對吳與弼說道“:一隻豬都舍不得,怎麼舍得去死呢?”片刻之後,王艮在屋內哭泣,然後喝毒酒而死。解縉則驅馬前去拜謁,成祖十分高興。第二天,解縉推薦胡靖,胡靖應詔而至,叩頭謝恩。李貫也迎附成祖。後來成祖拿出建文帝時分封群臣之事千餘件,命解縉等編閱。涉及兵、農、錢、穀之事的留下,而言語冒犯者及其他一切都加以焚毀。成祖趁機從容問李貫、解縉等說:“你們應該都曾為此受封過吧?”眾人未答,隻有李貫叩首說道:“臣確實未曾有過。”成祖說“:你認為沒有就是好嗎?拿其食祿,擔負其事,當國家危急之時,作為近臣卻毫無建議可以嗎?朕特別討厭那些引誘建文帝破壞祖法,擾亂國政的人。”後來李貫升為中允,被牽連獲罪,死於獄中。臨死時歎道:“我愧對王敬止啊!”
燕兵薄京城,艮與妻子訣曰:“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複生矣。”解縉、吳溥與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艮獨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與弼尚幼,歎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獨王叔死耳。”語未畢,隔牆聞靖呼:“外喧甚,謹視豚。”溥顧與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須臾艮舍哭,飲鴆死矣。縉馳謁,成祖甚喜。明日薦靖,召至,叩頭謝。貫亦迎附。後成祖出建文時群臣封事千餘通,令縉等編閱。事涉兵農、錢穀者留之,諸言語幹犯及他,一切皆焚毀。因從容問貫、縉等曰:“爾等宜皆有之。”眾未對,貫獨頓首曰:“臣實未嚐有也。”成祖曰:“爾以無為美耶?食其祿,任其事,當國家危急,官近侍獨無一言可乎?朕特惡夫誘建文壞祖法亂政者耳。”後貫遷中允,坐累,死獄中。臨卒歎曰:“吾愧王敬止矣。”
周是修,名德,以字行世,泰和人。洪武末年,他考中明經,任為霍丘訓導。太祖問他在家做什麼事,周是修回答:“教人子弟,孝弟力田。”太祖聽後很高興,將他提拔為周府奉祀正。一年之後,周是修跟隨周王北征至黑山,回來後升為紀善。建文元年(1399),有人告發周王違法,屬官都被交付司法官吏審判治罪。周是修因曾經勸諫過周王而得以幸免,改任衡府紀善。衡王,惠帝的親弟弟,沒有前往藩地。周是修留在京城,參與翰林纂修,喜歡推薦賢人、陳述國家大事。
有高遜誌者,艮座主也,蕭縣人,寓嘉興。幼嗜學,師貢師泰、周伯琦等。文章典雅,成一家言。征修《元史》,入翰林,累遷試吏部侍郎。以事謫朐山。建文初,召為太常少卿,與董倫同主會試。得士自艮外,胡靖、吳溥、楊榮、金幼孜、楊溥、胡濙、顧佐等皆為名臣。燕師入,存歿無可考。
燕兵渡過淮河時,周是修與蕭用道上書斥責朝廷當權者。當權者大怒,一起來對付他,周是修不為所動。京城失守,周是修留下書信告別友人江仲隆、解縉、胡靖、蕭用道、楊士奇等,交托後事,然後穿戴整齊,將讚文係於衣帶之間。前往應天府學,拜別先師,然後在尊經閣自縊而死,終年四十九歲。燕王即帝位後,陳瑛說周是修不順天命,請求追戮他。成祖卻說“:他拿其俸祿,自盡其心,不必追究。”
廖升,襄陽人。不知其所以進,學行最知名,與方孝孺、王紳相友善。洪武末,由左府斷事擢太常少卿。建文初,修《太祖實錄》,董倫、王景為總裁官;升與高遜誌為副總裁官;李貫、王紳、胡子昭、楊士奇、羅恢、程本立為纂修官。皆一時選。燕師渡江,朝廷遣使請割地。不許。升聞而慟哭,與家人訣,自縊死。殉難諸臣,升死最先。其後陳瑛奏諸臣逆天命,效死建文君,請行追戮,亦首及升雲。
周是修外和內剛,誌向和操守非同常人,不合大義,決不苟合。他說“:忠臣不計個人得失,因而所言無不正直;烈女不顧自己生死,因而所為無不果敢。”並將古今忠節之事編輯成《觀感錄》。他對經史百家,陰陽醫卜,無不精通,而且下筆成章,言辭高雅,條達通暢。當初他與楊士奇、解縉、胡靖及金幼孜、黃淮、胡儼相約一起去死。臨難時,最終隻有周是修完成了他的誌向。
時為瑛追論者,有魏冕等。冕官禦史。燕兵犯闕,都督徐增壽徘徊殿廷,有異誌。冕率同官毆之,與大理丞鄒瑾大呼,請速加誅。明日,宮中火起。有勸冕降者,厲聲叱之。遂自殺,瑾亦死。瑾、冕皆永豐人。其同裏鄒樸,官秦府長史。聞瑾死,憤甚,不食卒。或曰即瑾子也。
程本立,字原道,崇德人。先儒程頤之後。父親程德剛,富於才氣,卻不為官。元將路成率兵經過皂林,軍隊施暴搶掠。程德剛前去陳述利弊。路成十分高興,禁止其部眾搶掠,並要上奏讓程德剛擔任官職,程德剛推辭離去。程本立年少有大誌,讀書從不拘泥於章句。洪武年中,表彰孝子,太祖曾對他說“:讀書人爭相參加科舉,以研究經書為名,而無實學之實。你生性厚道,應當有誌於聖賢之學。”程本立更加發奮學習。他聽說金華朱克修從許謙那裏獲得朱熹之真傳,便前去跟隨許謙遊學。他考中明經、秀才,被授為秦府引禮舍人,並被賜給紙幣、鞍馬。因遭母喪辭官,服喪完後,補任周府禮官,跟隨周王前往開封。
又都給事中龔泰,義烏人。由鄉薦起家。燕王入金川門,泰被縛,以非奸黨釋,不殺。自投城下死。泰嚐遊學宮,狂人擠之,溺池中幾死,弗校。人服其量。
二十年(1387),程本立升為長史,隨周王入朝覲見。被牽連獲罪,貶為雲南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吏目,他將家人留在大梁,僅攜一仆人上任。土酋施可伐煽動百夷叛亂,程本立獨自騎馬入其巢穴,曉諭禍福,諸酋因而全部歸附。不久,再次反叛。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張..知道程本立賢能,命他代掌本縣軍事,且撫且禦,從楚雄、姚安直到大理、永昌、鶴慶、麗江,翻山越嶺,餐風露宿,往來安撫共九年,各族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洪武末,舉明經,為霍邱訓導。太祖問家居何為。對曰:“教人子弟,教弟力田。”太祖喜,擢周府奉祀正。逾年,從王北征至黑山,還遷紀善。建文元年,有告王不法者,官屬皆下吏。是修以嚐諫王得免,改衡府紀善。衡王,惠帝母弟,未之藩。是修留京師,預翰林纂修,好薦士,陳說國家大計。燕兵渡淮,與蕭用道上書指斥用事者。用事者怒,共挫折之,是修屹不為動。京城失守,留書別友人江仲隆、解縉、胡靖、蕭用道、楊士奇,付以後事。具衣冠,為讚係衣帶間。入應天府學,拜先師畢,自經於尊經閣,年四十九。燕王即帝位,陳瑛言是修不順天命,請追戮。帝曰:“彼食其祿,自盡其心,勿問。”
三十一年(1398),程本立上奏考核京官。學士董倫、府尹向寶一起舉薦他。程本立被征入翰林,參加編修《太祖實錄》,又升為右僉都禦史。他除了俸祿之外,從不與人互通饋贈。建文三年(1401),因陪祀過失而被貶官,但仍留任纂修。《太祖實錄》完成後,程本立出任江西副使。還未出發,燕兵已入京城,便自縊而死。
是修外和內剛,誌操卓犖。非其義,一介不苟得也。嚐曰:“忠臣不計得失,故言無不直;烈女不慮死生,故行無不果。”嚐輯古今忠節事為《觀感錄》。其學自經史百家,陰陽醫卜,靡不通究。為文援筆立就而雅贍條達。初與士奇、縉、靖及金幼孜、黃淮、胡儼約同死。臨難,惟是修竟行其誌雲。
黃觀,字伯瀾,又字尚賓,貴池人。父親入贅許家,轉隨許姓。黃觀就學於元朝待製黃..。黃..死節,黃觀更加自勵。洪武年間,黃觀被推薦入太學。他將父母之墓繪成圖,每次瞻拜總是淚流不止。二十四年(1391),黃觀在會試、廷試中都名列第一。累升為禮部右侍郎,於是上奏恢複原姓。建文初年,更改官製,左、右侍中居尚書之下,黃觀改任右侍中,與方孝孺等一起被重用。
程本立,字原道,崇德人。先儒頤之後。父德剛,負才氣不仕。元將路成兵過皂林,暴掠。德剛為陳利害。成悅,戢其部眾。俗奏,官之,辭去。本立少有大誌,讀書不事章句。洪武中,旌孝子,太祖嚐謂之曰:“學者爭務科舉,以窮經為名而無實學。子質近厚,當誌聖賢之學。”本立益自力。聞金華朱克修得朱熹之傳於許謙,往從之遊。舉明經、秀才。除秦府引禮舍人,賜楮幣、鞍馬。母憂去官,服除,補周府禮官,從王之開封。二十年春進長史。從王入覲。坐累,謫雲南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吏目。留家大梁,攜一仆之任。土酋施可伐煽百夷為亂,本立單騎入其巢,諭以禍福,諸酋鹹附。未幾,複變。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張紞知本立賢,屬行縣典兵事,且撫且禦。自楚雄、姚安抵大理、永昌鶴慶、麗江。山行野宿,往來綏輯凡九年,民夷安業。三十一年奏計京師。學士董倫、府尹向寶交薦之。征入翰林,預修《太祖實錄》,遷右僉都禦史。俸入外,不通饋遺。建文三年坐失陪祀,貶官,仍留纂修。《實錄》成,出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自縊死。
燕王舉兵後,黃觀起草皇上命令勸告他遣散軍隊返回藩地,然後自綁謝罪,言辭十分嚴厲。建文四年(1402),黃觀奉詔前往上遊募兵,並且督率諸郡軍隊赴援。到達安慶時,燕王已經渡江進入京城,下令揭露左班文職奸臣罪狀,黃觀名列第六。不久搜尋國寶,不知所在,有人說已交給黃觀去募兵了。成祖下令,命官府追捕黃觀,逮捕其妻翁氏及二個女兒交給象奴。象奴索取釵鐲去買酒菜,翁氏便讓其全部拿去,然後迅速帶領二個女兒及家屬十人,跳下淮清橋而死。
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貴池人。父贅許,從許姓。受學於元待製黃冔。冔死節,觀益自勵。洪武中,貢入太學。繪父母墓為圖,贍拜輒淚下。二十四年,會試、廷試皆第一。累官禮部右侍郎,乃奏複姓。建文初,更官製,左、右侍中次尚書。改觀右侍中,與方孝孺等並親用。燕王舉兵,觀草製,諷其散軍歸藩,敕身謝罪,辭極詆斥。四年奉詔募兵上遊,且督諸郡兵赴援。至安慶,燕王已渡江入京師,下令暴左班文職奸臣罪狀,觀名在第六。既而索國寶,不知所在,或言:“已付觀出收兵矣!”命有司追捕,收其妻翁氏並二女給象奴。奴索釵釧市酒肴,翁氏悉與之持去,急攜二女及家屬十人,投淮清橋下死。觀聞金川門不守,歎曰:“吾妻有誌節,必死。”招魂,葬之江上。命舟至羅刹磯,朝服東向拜,投湍急處死。
黃觀獲悉金川門失守,歎道:“我妻守節操,必死無疑。”於是招魂葬於江上。然後下令將船開到羅刹磯,黃觀身穿朝服向東拜別,在江水湍急處投江而死。黃觀之弟黃覯,先將其幼子藏起來,然後自己逃往他處。有人說黃覯之妻畢氏孀居母家,生下遺腹子,因而黃氏在貴池才有後代。
觀弟覯,先匿其幼子,逃他處。或雲覯妻畢氏孀居母家,遺腹生子,故黃氏有後於貴池。
當初,黃觀之妻投水時,曾吐血在一塊石頭上,形成小影,陰雨時可見,相傳為大士像,僧人將此石抬至庵中,翁氏托夢說:“我是黃狀元之妻。”等到天明,在石頭上澆水,影子更加清晰,顯出愁慘的樣子。後來被移至黃觀祠,稱作翁夫人血影石。現在尚存。
初,觀妻投水時,嘔血石上,成小影,陰雨則見,相傳為大士像。僧舁至庵中。翁氏見夢曰;“我黃狀元妻也。”比明,沃以水,影愈明,有愁慘狀。後移至觀祠,名翁夫人血影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