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純張本郭敦郭璡鄭辰柴車劉中敷(孫機)張鳳周瑄(子紘)楊鼎(翁世資)黃鎬胡拱辰陳俊林鶚潘榮夏時正
金純,字德修,泗州人。洪武年間國子監生,因吏部尚書杜澤的推薦,被授予吏部文選司郎中。三十一年(1398),他出任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成祖即位後,因蹇義的推薦,把他召回任刑部右侍郎。當時將營建北京,命他到湖廣采木。永樂七年(1409),他隨從皇上巡視北京。八年,隨從皇上北征,升為左侍郎。
金純,字德修,泗州人。洪武中國子監生。以吏部尚書杜澤薦,授吏部文選司郎中。三十一年出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成祖即位,以蹇義薦,召為刑部右侍郎。時將營北京,命采木湖廣。永樂七年從巡北京。八年從北征,遷左侍郎。
九年,命他和宋禮一同治理會通河,又同徐亨、蔣廷瓚疏浚魚王口黃河故道。當初,太祖在梁、晉之間用兵,派大將軍徐達挖開塌場口,把黃河通到泗水;又掘開濟寧以西的耐牢坡,引曹州、鄆城地區的黃河水,以開通中原的運輸通道。後來故道漸漸淤塞,至此金純來疏浚治理它。他從開封之北引水到鄆城,進入塌場,出穀亭以北十裏,在這裏設永通、廣運兩座閘門。
九年命與宋禮同治會通河,又同徐亨、蔣廷瓚浚魚王口黃河故道。初,太祖用兵梁、晉間,使大將軍徐達開塌場口,通河於泗。又開濟寧西耐牢坡引曹、鄆河水,以通中原之運。其後故道浸塞,至是純疏治之。自開封北引水達鄆城,入塌場,出穀亭北十裏為永通、廣運二閘。十四年改禮部左侍郎。越二月,進尚書。十五年從巡北京。十九年同給事中葛紹祖巡撫四川。仁宗即位,改工部。居數月,又改刑部。明年兼太子賓客。
十四年(1416),他改任禮部左侍郎。過了兩個月,他升為尚書。十五年他隨從皇上巡視北京。十九年,他同給事中葛紹祖巡撫四川。仁宗即位後,他改為工部尚書。幾個月後,又改為刑部尚書。第二年他兼任太子賓客。
宣德三年,純有疾,帝命醫視療。稍間,免其朝參,俾護疾視事。會暑,敕法司理滯囚。純數從朝貴飲,為言官所劾。帝怒曰:“純以疾不朝而燕於私,可乎?”命係錦衣獄。既念純老臣,釋之,落太子賓客。八月予致仕去。
宣德三年(1428),金純有病,皇上派醫生給他看病。病情有好轉後,皇上免予他朝參,讓他能養病治事。當時正暑熱,皇上敕令法司審理積壓的案件。金純多次與朝中顯貴飲酒,被言官彈劾。皇上怒道:“金純因病不朝見,卻私下燕飲,這能行嗎?”命令將他關進錦衣衛監獄。後來又念金純是老臣,放了他,降為太子賓客。八月,準予他退休而去。
純在刑部,仁宗嚐諭純:“法司近尚羅織,言者輒以誹謗得罪,甚無謂。自今告誹謗者勿論。”純亦務寬大,每誡屬吏不得妄椎擊人。故當純時,獄無瘐死者。正統五年卒。贈山陽伯。
金純在刑部時,仁宗曾諭告他說:“法司近來專好羅織罪名,提意見的人常被指責為誹謗而得罪,這很沒意思。自今以後,告誹謗的不要論罪。”金純也力求寬大,常告誡屬官不得亂拷打犯人。所以金純當權時期,沒有死於獄中的人。他於正統五年(1440)去世。贈山陽伯。
張本,字致中,東阿人。洪武中,自國子生授江都知縣。燕兵至揚州,禦史王彬據城抗,為守將所縛。本率父老迎降。成祖以滁、泰二知州房吉、田慶成率先歸附,命與本並為揚州知府,偕見任知府譚友德同涖府事。尋擢本江西布政司右參政。
張本,字致中,東阿人。洪武年間,他以國子監生被授予江都知縣。燕王的部隊到達揚州時,禦史王彬據城抵抗,被守將所縛。張本率父老迎接並歸降。成祖因滁、泰二州的知州房吉、田慶成率先歸附,便命他們與張本同為揚州知府,偕同現任知府譚友德治理府事。不久他升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
永樂四年召為工部左侍郎。坐事免官,冠帶辦事。明年五月複官。尋以奏牘書銜誤左為右,為給事中所劾。帝命改授本部右侍郎而宥其罪。
永樂四年(1406),他被召回任工部左侍郎。後來因犯有過失被免官,但仍讓他冠帶辦事。第二年五月給他複官。不久他因在奏章中署官銜時誤左為右,被給事中彈劾。皇上命改任他為本部右侍郎。而寬宥了他的罪過。
七年,皇太子監國,奏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運。躬自相視,立程度,舟行得無滯。會疾作,太子賜之狐裘冠鈔,遣醫馳視。十九年將北征,命本及王彰分往兩直隸、山東、山西、河南,督有司造車挽運。明年即命本督北征餉。
七年(1409),皇太子監國,上奏任他為刑部右侍郎。他善於發現奸情。他奉命總督北河運輸時,親自巡視,訂立製度,使舟行無阻。正值他疾病發作,太子賜給他狐裘冠帽和鈔幣,派醫生馳往為他看病。十九年(1421),皇上將北征,命張本和王彰分別前往南北兩直隸、山東、山西、河南,監督有關官員造車挽運。第二年即命張本總督北征糧餉。
仁宗即位,拜南京兵部尚書兼掌都察院事。召見,言時政得失,且請嚴飭武備。帝嘉納之,遂留行在兵部。
仁宗即位後,他被任為南京兵部尚書兼掌都察院事務。他被召見時,談論時政得失,並請嚴整武備。皇上嘉納了他的建議,遂把他留在行在兵部。
宣德初,工部侍郎蔡信乞征軍匠家口隸錦衣衛。本言:“軍匠二萬六千人,屬二百四十五衛所,為匠者暫役其一丁。若盡取以來,家以三四丁計之,數近十萬。軍伍既缺,人情驚駭,不可。”帝善本言。
宣德初年,工部侍郎蔡信請征取軍匠家屬隸屬於錦衣衛。張本說“:軍匠二萬六千戶,分屬於二百四十五個衛所,為匠的人暫且每家役使一丁。如果全部把他們征來,每家按三四丁計算,為數將近十萬。這樣則不但軍伍缺少,而且人情驚駭。不可。”皇上稱讚張本的意見。
征漢庶人,從調兵食。庶人就擒,命撫輯其眾,而錄其餘黨。還以軍政久敝,奸人用貸脫籍,而援平民實伍,言於帝。擇廷臣四出厘正之。時馬大孳息,畿內軍民為畜牧所困。本請分牧於山東、河南及大名諸府。山東、河南養馬自此始。晉王濟熿坐不軌奪爵,本奉命散其護衛軍於邊鎮。
征討漢庶人時,張本隨從,處理軍餉。漢庶人就擒後,張本受命安撫他的部眾,並登記其餘黨。回來後,他將軍政久弊,奸邪之人通過納賄得以脫籍,而把平民拉來充實軍伍的情況報告了皇上。皇上挑選廷臣四出,進行改正。當時馬匹大量繁衍,畿內軍民被畜牧所困,張本請到山東、河南、大名等府分別牧養。山東、河南養馬自此而始。晉王朱濟火黃犯行為不法被削奪封爵,張本奉命將他的護衛軍分派到各個邊鎮。
四年命兼太子賓客。戶部以官田租減,度支不給,請減外官俸及生員軍士月給。帝以軍士艱,不聽減。餘下廷議,本等持不可,乃止。陽武侯薛祿城獨石諸戍成,本往計守禦之宜。還奏稱旨,命兼掌戶部。本慮邊食不足,而諸邊比歲稔,請出絲麻布帛輸邊易穀,多者三四十萬石,少者亦十萬石,儲偫頓充。六年病卒,賜賻三萬緡,葬祭甚厚。
四年(1429),張本兼任太子賓客。戶部因官田租稅減少,請削減外官的俸祿和生員軍士的月給。皇上認為軍士生活艱難,不讓減,其他的交大臣廷議。張本等人反對,此事作罷。陽武侯薛祿修築獨石等戍城池成功,張本前往謀劃守禦事宜。回來後他作了彙報,很合皇上旨意,命他兼掌戶部事務。張本擔心邊防儲糧不足,而各邊地連年豐收,便請拿出絲麻布帛輸運到邊疆以換取糧食,多的三、四十萬石,少的也有十萬石,邊糧儲備頓時充實起來。六年,張本病逝。賜給喪資三萬緡,葬祭很豐厚。
本廉介有執持,尚刻少恕。錄高煦黨,脅從者多不免。成祖宴近臣,銀器各一案,因以賜之。獨本案設陶器,諭曰:“卿號‘窮張’,銀器無所用。”本頓首謝,其為上知如此。
張本廉潔剛介,有原則,比較嚴厲而少有寬恕。登記朱高煦黨羽時,脅從者多不得免。成祖宴請近臣,每人都各擺銀器一案,並把這些都賜給各人,唯獨給張本的案上擺陶案,對他說:“愛卿號稱‘窮張’,銀器沒什麼用。”張本叩頭致謝。他就是這樣為皇上所知。
郭敦,字仲厚,堂邑人。洪武中,以鄉舉入太學,授戶部主事。遷衢州知府,多惠政。衢俗,貧者死不葬,輒焚其屍。敦為厲禁,且立義阡,俗遂革。禁民聚淫祠。敦疾,民勸弛其禁,弗聽,疾亦瘳。在衢七年。永樂初,坐累征,耆老數百人伏闕乞留,不得。後廷臣言敦廉正,召補監察禦史。遷河南左參政,調陝西。十六年春,胡濙言敦有大臣體,擢禮部右侍郎兼太仆寺卿,偕給事中陶衎巡撫順天。二十年督北征餉。
郭璡,字時用,初名進,新安人。永樂初年,他以太學生被升為戶部主事,曆任吏部左、右侍郎。仁宗即位後,命他兼詹事府少詹事,改名為璡。
仁宗即位,以大行喪不齋宿,降太仆卿。旋進戶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宣德二年進尚書。陝西旱,命與隆平侯張信整飭庶務當行者,同三司官計議奏行。敦乃請蠲逋賦,振貧乏,考黜貪吏,罷不急之務,凡十數事。悉從之。歲餘,召還。在部多所興革,罷王田之奪民業者,令民開荒不起科。建漕運議,民運至瓜洲、儀真,資衛卒運至京。民甚便之。
宣宗初年,他掌管行在詹事府。吏部尚書蹇義年老,解除了部裏職務,皇上想用郭璡取代他。郭璡為人厚重勤敏,但沒有學問。楊士奇說恐怕郭璡不能勝任,應當妙選通經術知古今的大臣來擔任。皇上於是作罷。過了一年,他終於成為尚書。皇上對他談呂蒙正夾袋、虞允文材館錄的故事。郭璡由此留意人才。他知道進士李賢有輔相之器,便任他為吏部主事,李賢後來果然成為名相。當時外官九年任滿後,所轄百姓來到京城請求讓其留任的,總是增加俸祿讓他複任。郭璡擔心其中有的有詐,請求核實。皇上聽從了。
敦事親孝,持身廉。同官有為不義者,輒厲色待之,其人悔謝乃已。性好學,公退,手不釋卷。六年,卒官,年六十二。
郭璡雖然為六卿長官,但名望較輕。漢時又政歸內閣,從布政使到知府,有了出缺,聽任京官三品以上推薦。後來又命禦史和知縣,也都聽任京官五品以上推薦。要職選任和提升,都不關吏部。正統初年,左通政陳恭說:“古代擇任百官,都經過選部,職責專任而事體一致。現在令朝臣各舉薦其所了解的人,恐怕令開私謁之門,助長奔走之風,乞請杜絕,使職權歸一。”皇上交吏部討論。郭璡謙遜辭謝,說不敢當,此事遂罷。
郭璡,字時用,初名進,新安人。永樂初,以太學生擢戶部主事。曆官吏部左、右侍郎。仁宗即位,命兼詹事府少詹事,更名璡。
正統六年(1441),禦史曹恭因有災異請求罷免不稱職的大臣。皇上命科道官員會同討論。郭璡和尚書吳中、侍郎李庸等二十人被彈劾。郭璡等人自述自己所為。皇上嚴厲責備他,而後寬宥了他。郭璡的兒子郭亮受賄為他人求官。事情被發覺後,禦史孫毓等人彈劾郭璡。於是皇上令郭璡退休,而以王直取代他。
宣宗初,掌行在詹事府。吏部尚書蹇義老,輟部務,帝欲以璡代。璡厚重勤敏,然寡學術。楊士奇言恐璡不足當之,宜妙擇大臣通經術知今古者,帝乃止。逾年,卒為尚書。諭以呂蒙正夾袋,虞允文材館錄故事。璡由是留意人才。識進士李賢輔相器,授吏部主事,後果為名相。時外官九年考滿,部民走闕下乞留,輒增秩複任。璡慮有妄者,請覆實。從之。
鄭辰,字文樞,浙江西安人。永樂四年(1406),中進士。後被授予監察禦史。江西安福的百姓告有謀逆事,朝廷命鄭辰前往查訪,查得誣告的情況。福建外番殺人,又命鄭辰前往。鄭辰隻將首惡治罪,其他的都釋放了。南京敕令建報恩寺,役使囚犯一萬人。有流言說役夫誹謗,恐怕有變,朝廷命鄭辰前往調查。鄭辰查無實據,結果沒有一人得罪。穀庶人圖謀不軌,又命鄭辰察訪,鄭辰全部查清了他的蹤跡。皇上對方賓說“:他真是國家耳目之臣啊!”
璡雖長六卿,然望輕。又政歸內閣,自布政使至知府闕,聽京官三品以上薦舉;既又命禦史、知縣,皆聽京官五品以上薦舉。要職選擢,皆不關吏部。正統初,左通政陳恭言:“古者擇任庶官,悉由選部,職任專而事體一。今令朝臣各舉所知,恐開私謁之門,長奔競之風,乞杜絕,令歸一。”下吏部議。璡遜謝不敢當,事遂寢。
十六年(1418),他被超升為山西按察使,懲治貪汙者,不稍有寬貸。潞州有盜賊起事,有關官員上報說有反叛,詔令發兵去討伐。鄭辰正有事回京師朝見,上奏說“:這是百姓苦於徭役而已,請不要發兵。”皇上同意了。他回去時則屏退騶從人員,親自入山穀中進行安撫。盜賊都感動而泣,重做良民。禮部侍郎蔚綬轉運糧食給山海關駐軍,鄭辰統領山西百姓用車運。百姓很辛苦,多有拖欠和損耗,蔚綬命令就在山海關借貸償還。鄭辰說“:山西百姓貧窮而且凶悍,逼急了恐怕會生變。不如先緩一下,讓他們自通有無。”他的意見被采納,終於沒有拖欠。遭母喪歸家時,軍民都前往禦史處乞請把他留下。禦史上報朝廷,鄭辰守孝期滿後,回到舊任。
正統六年,禦史曹恭以災異請罷大臣不職者。帝命科道官參議。璡及尚書吳中、侍郎李庸等被劾者二十人。璡等自陳,帝切責而宥之。璡子亮受賂為人求官。事覺,禦史孫毓等劾璡。乃令璡致仕,而以王直代。
宣德三年(1428),他被召回任南京工部右侍郎。當初,兩京六部堂官出缺,皇上命令廷臣推薦可勝任的在外的方麵之臣。蹇義等推薦了九個人。隻有鄭辰和邵王己、傅啟讓三人,皇上素知他們的名字,馬上真授他們官職,其他的隻是試用而已。
鄭辰,字文樞,浙江西安人。永樂四年進士,授監察禦史。江西安福民告謀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誣狀。福建番客殺人,複命辰往。止坐首惡,釋其餘。南京敕建報恩寺,役囚萬人。蜚語言役夫謗訕,恐有變,命辰往驗。無實,無一得罪者。穀庶人謀不軌,複命辰察之,盡得其蹤跡。帝語方賓曰:“是真國家耳目臣矣。”十六年超遷山西按察使,糾治貪濁不少貸。潞州盜起,有司以叛聞,詔發兵討捕。辰方以事朝京師,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請無發兵。”帝然之。還則屏騶從,親入山穀撫諭。盜皆感泣,複為良民。禮部侍郎蔚綬轉粟給山海軍,辰統山西民輦任。民勞,多逋耗,綬令即山海貸償之。辰曰:“山西民貧而悍,急之恐生變。不如緩之,使自通有無。”用其言,卒無逋者。丁內艱歸,軍民詣禦史乞留。禦史以聞,服闋還舊任。
英宗即位後,分派大臣考察天下方麵官。鄭辰前往四川、貴州、雲南,都上奏罷免不稱職的人。雲南布政使周王景在妻喪期間納妾,鄭辰彈劾他有傷風教,周王景被免職。正統二年(1437),他奉命賑濟南畿、河南饑荒。當時黃河決堤,即命鄭辰趁便修複堤防。有人建議從大名開渠,引各水灌通衛河,以利於灌溉運輸。鄭辰說這樣會勞民,不便,此事遂罷了。後來他升任兵部左侍郎,與豐城侯李彬轉運糧食到宣府、大同。鎮守都督譚廣阻撓命令,鄭辰彈劾他,事情得以辦妥。八年,他患風疾,告病歸家,第二年去世。
宣德三年召為南京工部右侍郎。初,兩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麵官堪內任者。蹇義等薦九人。獨辰及邵玘、傅啟讓,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餘試職而已。
鄭辰為人重義輕財。初登進士時,他把財產都讓給兄弟。在山西時,與同僚杜僉事有言語衝突。杜去世後,鄭辰為他治喪,出資遣送他的妻兒回鄉。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麵官。辰往四川、貴州、雲南,悉奏罷其不職者。雲南布政使周璟居妻喪,繼娶。辰劾其有傷風教,璟坐免。正統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饑。時河堤決,即命辰伺便修塞。或議自大名開渠,引諸水通衛河,利灌輸。辰言勞民不便,事遂寢。遷兵部左侍郎,與豐城侯李彬轉餉宣府、大同。鎮守都督譚廣撓令,劾之,事以辦。八年得風疾,告歸。明年卒。
柴車,字叔輿,錢塘人。永樂二年(1402),他以舉人被任為兵部武選司主事,曆任員外郎。八年,皇上北征,柴車隨從尚書方賓扈行。回來後升為江西右參議。後因犯有過失,降為兵部郎中,出京任嶽州知府,後來又入京任郎中。
辰為人重義輕財。初登進士,產悉讓兄弟。在山西與同僚杜僉事有違言。杜卒,為治喪,資遣其妻子。
宣德五年(1430),他升為兵部侍郎。第二年,山西巡按禦史張勖說大同的屯田多被豪門大族所占據,朝廷命柴車前往處理。他查得田地近二千頃,還給了部隊。
柴車,字叔輿,錢塘人。永樂二年,以舉人授兵部武選司主事,曆員外郎。八年,帝北征,從尚書方賓扈行。還遷江西右參議。坐事,左遷兵部郎中,出知嶽州府,複入為郎中。
英宗初年,西陲不寧。皇上因柴車廉潔而有才幹,命他協助讚理甘肅軍務。柴車調動軍隊,供應糧餉,都很合宜。當初,朵兒隻伯入侵涼州,副總兵劉廣兵敗喪師,不據實上報,還粉飾功勞以邀賞賜。柴車彈劾他的罪狀。劉廣被押送到京師,皇上賜給柴車金幣,以表彰他的正直。岷州土官後能冒功獲得升賞,柴車奏請給他加罪。後能又上書請賞,皇上命令寬宥他。柴車反複論奏說這樣不行,他說:“像後能這樣欺詐的人,實應罰做苦役,臣正在逐步調查。現在寬宥後能,何以管治大眾?如果無功可以得官,那麼捐軀死敵的人,又怎麼對待他們呢?”朝廷雖然批準了後能的請求,但都讚柴車賢明,派使者去慰勞他。
宣德五年擢兵部侍郎。明年,山西巡按禦史張勖言,大同屯田多為豪右占據,命車往按。得田幾二千頃,還之軍。
正統三年(1438),柴車以擊破朵兒隻伯之功,得增加一級俸祿。他在邊防,上了數十篇奏章,都切中時弊。同事多不高興,柴車卻更堅持自己的意見。他曾建議說:“漠北來投降的人,朝廷把他們留在京師,雖然給了他們優厚的封賞,但其心終究與我們不同。如長脫脫木兒,當初隨他的首領來歸附,不久卻又叛去。如今又來,怎知將來他不再叛呢?宜將他遷到江南,讓他與他的族類分開。”此事下到兵部,兵部請把他安置到河間、德州一帶。皇上的回報批準了。後來來歸降的人都按此令執行。柴車檢查被豪門占去的屯田,全部清了出來,共得六百餘頃。
英宗初,西鄙不靖。以車廉幹,命協讚甘肅軍務。調軍給餉,悉得事宜。初,朵兒隻伯寇涼州,副總兵劉廣喪師。不以實聞,顧飾功要賞。車劾其罪,械廣至京。賜車金幣,旌其直。岷州土官後能冒功得升賞,車奏請加罪。能複請,命宥之。車反覆論其不可,曰:“詐冒如能者,實繁有徒,臣方次第按核。今宥能,何以戢眾?若無功得官,則捐軀死敵者,何以待之?”朝廷雖從能請,然嘉車賢,遣使勞賜之。
四年(1439),柴車升為兵部尚書,仍參讚邊務。不久命他兼理陝西屯田。第二年把他召回,命他與僉都禦史曹翼每年輪流出去鎮守。到期時,柴車病重,詔派大理寺少卿程富代替曹翼,而命柴車回來治病。柴車還來不及動身,六年六月去世。
正統三年,以破朵兒隻伯功,增俸一級。在邊,章數十上,悉中時病。同事多不悅,車持益堅。嚐建言:“漠北降人,朝廷留之京師,雖厚爵賞,其心終異。如長脫脫木兒者,昔隨其長來歸,未幾叛去。今乃複來,安知他日不再叛,宜徙江南,離其黨類。”事下兵部,請處之河間、德州。帝報可。後降者悉以此令從事。稽核屯田豪占者,悉清出之,得六百餘頃。四年進兵部尚書,參讚如故。尋命兼理陝西屯田。明年召還,命與僉都禦史曹翼歲更代出鎮。及期病甚。詔遣大理寺少卿程富代翼,而命車歸治疾。未及行,六年六月卒。
柴車在江西時,因采辦木材入四川,經過廣信。廣信長官是故人,贈給他一壇蜜。柴車揭開一看,卻是白金。柴車笑道:“公還不了解故人呢。”推辭不收。在邊塞的同事多以宴樂為豪華,柴車很厭惡,便戒掉了酒肉。他的節操多類這樣。
車在江西時,以采木入閩,經廣信。廣信守,故人也,饋蜜一罌。發視之,乃白金。笑曰:“公不知故人矣”,卻不受。同事邊塞者多以宴樂為豪舉。車惡之,遂斷酒肉。其介特多此類。
劉中敷,大興人,初名中孚。燕王舉兵時,他作為生員,以守城之功,被任為陳留縣丞。後來升為工部員外郎。仁宗監國時,命他代理工部事,賜給今名,升為江西右參議。宣德三年(1428),升為山東右參政,再升為左布政使。他樸實正直,廉潔清靜,吏民都敬畏他,誠心歸附。農作物嚴重欠收,中敷向巡撫請求,得減去三分之二的稅收。
劉中敷,大興人,初名中孚。燕王舉兵,以諸生守城功,授陳留丞。擢工部員外郎。仁宗監國,命署部事,賜今名。遷江西右參議。宣德三年遷山東右參政,進左布政使。質直廉靜,吏民畏懷。歲大侵,言於巡撫,減賦三之二。
正統改元後,他遭父喪,被奪情留任,不久召他回京任戶部尚書。皇上幼齡登基,擔心臣下欺騙自己,所以統治從嚴。而宦官王振借此來立威,屢次抓住大臣小過,引導皇上用重刑,每年都有大臣被交給司法官員處罪。三年(1438),王振暗示給事中和禦史彈劾中敷和左侍郎吳璽等人,將他們投進監獄,不久釋放複職。
正統改元,父憂奪情,俄召拜戶部尚書。帝衝年踐阼,慮群下欺己,治尚嚴。而中官王振假以立威,屢摭大臣小過,導帝用重典,大臣下吏無虛歲。三年諷給事禦史劾中敷與左侍郎吳璽等,下獄,釋還職。
六年(1441),言官彈劾中敷專權。詔令法司在內廷全麵審理。論罪應當流放,允許出資贖罪。皇上特別寬宥了他。這年冬,中敷、吳璽和右侍郎陳纋請將供禦用的牛馬分給民間牧養。言官彈劾他們變亂成法,他們並被下獄論斬。詔令將他們枷在長安門外,十六天後才釋放。瓦剌來朝貢,皇上下詔問他馬駝和草料豆類的數量,中敷答不上來,又把他和吳璽、陳纋論斬,關進監獄。中敷因母親有病,特許回家省親。第二年冬,應當處理刑獄案件,法司請示皇上。皇上命吳璽、陳纋戍邊,中敷等他母親去世後再具奏。後來,把他釋放為民。
六年,言官劾中敷專擅。詔法司於內廷雜治。當流,許輸贖。帝特宥之。其冬,中敷、璽及右侍郎陳瑺請以供禦牛馬分牧民間。言官劾其變亂成法,並下獄論斬。詔荷校長安門外,凡十六日而釋。瓦剌入貢,詔問馬駝芻菽數,不能對,複與璽、瑺論斬係獄。中敷以母病,特許歸省。明年冬,當決囚,法司以請。命璽、瑺戍邊,中敷俟母終其奏。已,釋為民。
景帝即位後,起用他為戶部左侍郎兼太子賓客。當時正在用兵,每天都在論功行賞。中敷說府庫財物有限,應節製以備緩急之用。皇上嘉許采納了他的建議。景泰四年(1453),中敷去世。贈尚書。
景帝立,起戶部左侍郎兼太子賓客。時方用兵,論功行賞無虛日。中敷言府庫財有限,宜撙節以備緩急。帝嘉納。景泰四年卒。贈尚書。
中敷個性淡泊,食不重味,為官五十年,家無餘資。
中敷性淡泊,食不重味,仕宦五十年,家無餘資。
張鳳,字子儀,安平人。父親張益,官任給事中。永樂八年(1410),他從征漠北,陣亡。張鳳考中宣德二年(1427)進士,後被授予刑部主事。他審理江西反叛一案,平反了數百人。
子璉,正統十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累官太仆寺卿。恥華靡,居官剛果。左遷遼東苑馬寺卿,卒。
正統三年(1438)十二月,司法官員因犯了過失全被關進監獄,遂升張鳳為本部右侍郎。從主事升為侍郎,從前還沒有過。第二年命他提督京師糧倉。六年,把他改到戶部,不久調往南京。正好尚書一職長期出缺,張鳳於是掌管南京戶部事務。貴州上奏說軍衛缺糧,請求運龍江倉和兩淮的鹽到鎮遠府換米。張鳳因龍江的鹽雜有泥沙,不能換米來供給軍隊,便全部以淮鹽來給他們,然後再上報。皇上嘉獎了他。他又說南京留都重地,應每年儲存二百萬石糧食,作根本打算。皇上批準了,並定為法令。南京的糧儲,舊由都禦史提督,十二年冬,命張鳳兼理。張鳳謙謹,善於執法,號稱“板張”。
子機,幼有孝行。成化十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正德中,代張彩為吏部尚書,以人言乞歸。起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流賊犯江上,眾議擇將。適都督李昴自貴州罷官至,機即召任之。昂以無朝命辭。機曰:“機奉敕有雲,‘敕所不載,聽便宜’。此即朝命也。”眾服其膽識。致仕歸,卒。
景泰二年(1451),他升為尚書。四年改任兵部尚書,參讚軍務。戶部尚書金濂去世,皇上召張鳳回京取代他。當時四方戰事平息,而災荒卻特別嚴重,皇上屢次下詔寬恤。張鳳與廷臣一同議上十項建議。第二年他又先後議上八項。回報都說可行。張鳳因災荒嚴重,國家減免的租稅多,導致國家用度更加不足,便上奏說“:建國初期天下田地八百四十九萬餘頃,現在耕地數量已經減半,加上因水旱之災而停征租稅,國家開支到哪兒去支給?京畿以及河南、山東沒有稅額的田地,甲方一開墾,乙方即揭發他漏稅。請批準輕額征稅,這樣不僅可以永絕爭端,而且還可以稍稍助軍國之用。”回報說可行。給事中成章等彈劾張鳳擅自更改祖製,楊禾遂等人又極力論爭。皇上說“:建國初期定都江南,輸運糧食容易。現在定都極北之地,難道還能守常製嗎?”四方報告災荒的,張鳳請令禦史調查核實。議論的人因此而非難他。
張鳳,字子儀,安平人。父益,官給事中。永樂八年從征漠北,歿於陣。鳳登宣德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讞江西叛獄,平反數百人。
英宗複辟後,張鳳調到南京戶部,仍兼督糧儲。五年(1461)二月,張鳳去世。
正統三年十二月,法司坐事盡係獄,遂擢鳳本部右侍郎。以主事擢侍郎,前時未有也。明年命提督京倉。六年改戶部,尋調南京。適尚書久闕,鳳遂掌部事。貴州奏軍衛乏糧,乞運龍江倉及兩淮鹽於鎮遠府易米。鳳以龍江鹽雜泥沙,不堪易米給軍,盡以淮鹽予之,然後以聞。帝嘉賞。又言留都重地,宜歲儲二百萬石,為根本計。從之,遂為令。南京糧儲,舊督以都禦史,十二年冬命鳳兼理。廉謹善執法,號“板張”。
張鳳有孝行,個性淳樸。有個故人死了,他聘其女兒為兒媳,教其兒子而奉養其母親終身。同窗好友蘇洪喜歡當麵指責張鳳的過失,到張鳳當官後還是這樣,但張鳳都一如既往地對待他。聽說他貧寒,張鳳立即接濟他。
景泰二年進尚書。四年改兵部,參讚軍務。戶部尚書金濂卒,召鳳代之。時四方兵息,而災傷特甚。帝屢詔寬恤。鳳偕廷臣議上十事,明年複先後議上八事,鹹報可。鳳以災傷蠲賦多,國用益詘,乃奏言:“國初天下田八百四十九萬餘頃,今數既減半,加以水旱停征,國用何以取給。京畿及河南、山東無額田,甲方墾辟,乙即訐其漏賦。請準輕則征租,不惟永絕爭端,亦且少助軍國。”報可。給事中成章等劾鳳擅更祖製,楊穟等複爭之。帝曰:“國初都江南,轉輸易。今居極北,可守常製耶?”四方報凶荒者,鳳請令禦史勘實。議者非之。
周瑄,字廷玉,陽曲人。由鄉薦進入國子學。正統年間,他被授予刑部主事,善於處理法律案件。十三年(1448),升為員外郎。第二年,皇上北征,應當扈從聖駕的郎中多托病不去,周瑄請求隨行。六師覆沒,周瑄受傷而回,升為代理郎中。有校尉受賄放了盜賊,而以仇人來代替。周瑄進行辯解,為他雪了冤,而將校尉抵罪。外郡送來囚犯,一天達八百人,周瑄擔心他們中暑,三天便審理遣送殆盡。
英宗複辟,調南京戶部,仍兼督糧儲。五年二月卒。
景泰元年(1450),因尚書王直的推薦,超升周瑄為刑部右侍郎。後來,他出去賑濟順天、河間饑荒。還沒辦完,英宗已複位。有關官員請把他召回,皇上不聽。又賜給他敕令,命他可以相機處置。周瑄遍曆所轄地區,大舉救荒之政,先後賑濟饑民二十六萬五千人,發給耕牛種子各一萬多,上奏實行利民八件事。事情辦完後回京,第二年轉為左侍郎。皇上正信任門達、錄杲,多次製造大案。周瑄千方百計疏導,多有匡正,他還轉告各郎官不要避禍。因此移交刑部定罪的人,不至於濫被冤枉。他供職刑部歲久,屬下官吏多不敢欺騙。他主張寬恕,不苛刻地引用法律條文來定罪。一同佐理部務的安化人孔文英,他任禦史時曾審理黃岩妖言案,應當判罪的有三千人,孔文英說他們都是冤枉,結果隻抓了首從一人定罪。至此他與周瑄同在刑部,並稱為長者。七年,命周瑄代理工部事務。
鳳有孝行。性淳樸。故人死,聘其女為子婦,教其子而養其母終身。同學友蘇洪好麵斥鳳過,及為鳳屬官猶然。鳳待之如初,聞其貧,即賙給之。
周瑄恬靜,淡於名利。成化改元時,他任侍郎已十六年了,才升為右都禦史。他督理南京糧儲時,捕捉懲治作奸者多人,清除了宿弊。鳳陽、淮安、徐州鬧饑荒,皇上據周瑄的建議發倉米四十萬賑濟。後來,他升為南京刑部尚書。他命令各部門,凡是不需要調查的案情,不出五日必須處理完畢,因此監獄中沒有滯留的囚犯。夏天發生瘟疫,他將犯輕罪的放出監獄,對他們說:“叫你們時再來。”囚犯們歡呼而去,沒有人誤期回來。
周瑄,字廷玉,陽曲人。由鄉舉入國學。正統中,除刑部主事,善治獄。十三年遷員外郎。明年,帝北征。郎中當扈從者多托疾,瑄請行。六師覆沒,瑄被創歸,擢署郎中。校尉受賕縱盜,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瑄慮其觸熱,三日決遣之殆盡。
他任尚書九年,多次上疏請求退休,過了好久才得到批準。他家中沒有田園,擇地居於南京。他去世後,贈太子少保,諡莊懿。
景泰元年,以尚書王直薦,超拜刑部右侍郎。久之,出振順天、河間饑。未竣,而英宗複位。有司請召還。不聽。複賜敕,令便宜處置。瑄遍曆所部,大舉荒政,先後振饑民二十六萬五千,給牛種各萬餘,奏行利民八事。事竣還,明年轉左。帝方任門達、逯杲,數興大獄。瑄委曲開諭,多所救正,複飭諸郎毋避禍。以故移部定罪者,不至冤濫。官刑部久,屬吏不敢欺。意主寬恕,不為深文。同佐部者安化孔文英,為禦史時按黃岩妖言獄,當坐者三千人,皆白其誣,獨械首從一人論罪。及是居部,與瑄並稱長者。七年命瑄署掌工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