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明史》 作者:張廷玉  

列傳·卷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花雲,懷遠人。體貌魁偉,麵色黝黑,驍勇無比。元至正十三年(1353),手執寶劍來臨濠拜見太祖。太祖器重他的奇才,使他領兵攻占各地。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破懷遠,擒元守軍主帥,攻下全椒,襲擊繆家寨。太祖攻打滁州時,親自率數騎先行,雲隨從,突然遇敵軍數千人,雲以長矛保護太祖,又拔劍躍馬衝進敵陣,敵人大驚道:“這個黑將軍十分勇猛,不可抵擋。”大軍繼至,攻克滁州。十四年,雲隨太祖攻取和州,俘敵三百人,因功授管勾。十五年,太祖渡江,雲先渡,攻克太平,因其忠勇而留為太祖侍衛。隨太祖攻克集慶,俘敵三千,提升為總管。雲進一步攻克鎮江、丹陽、丹徒、金壇。經過馬馱沙時,忽遇盜賊數百人攔道挑戰,雲且戰且走,經三日三夜,盜賊都被他斬盡殺絕,因功授前部先鋒。隨太祖攻下常州,扼守牛塘營。太祖在太平建立行樞密院,升雲為院判。十七年,攻克常熟,俘敵萬餘。奉命向寧國進軍,兵陷於山澤中八天不能出來,群盜連成一氣,阻塞他們前進的道路,雲持矛而出,眾軍士擂鼓呐喊助威,斬賊千百人而自身未中一箭。

從古忠臣義士,為國捐生,節炳一時,名垂百世,曆代以來,備極表章,尚已。明太祖創業江左,首褒餘闕、福壽,以作忠義之氣。至從龍將士,或功未就而身亡,若豫章、康郎山兩廟及溪籠山功臣廟所祀諸人,爵贈公侯,血食俎豆,侑享太廟,恤錄子孫,所以褒厲精忠,激揚義烈,意至遠也。建文之變,群臣不憚膏鼎鑊,赤姻族,以抗成祖之威棱,雖《表忠》一錄出自傳疑,亦足以知人心天性之不泯矣。仁宣以降,重熙累洽,垂二百餘載,中間如交阯之征,土木之變,宸濠之叛,以暨神、熹兩朝,邊陲多故,沉身殉難者,未易更仆數。而司勳褒恤之典,悉從優厚。或所司失奏,後人得自陳請。故節烈之績,鹹得顯暴於時。迨莊烈之朝,運丁陽九,時則內外諸臣,或隕首封疆,或致命闕下,蹈死如歸者尤眾。今就有明一代死義死事之臣,博采旁搜,彙次如左。同死者,各因事附見。其事實繁多及國家興亡所係,或連屬他傳,本末始著,與夫直諫死忠,疏草傳誦人口,概具前帙。至若抒忠勝國,抗命興朝,稽諸前史,例得並書。我太祖、太宗忠厚開基,扶植名教,獎張銓之守義,釋張春而加禮,洪量同天地,大義懸日月,國史所載,煥若丹青。諸臣之遂誌成仁,斯為無忝,故備列焉。
花領軍回駐太平,至正二十年(1360)閏五月,陳友諒遣水軍來攻太平。雲與元帥朱文遜、知府許瑗、院判王鼎聯合迎戰。文遜戰死。陳友諒軍連攻三日,毫無進展,乘水漲時以大船進攻,攻下太平,雲被俘,慷慨就義,終年三十九歲。許瑗、王鼎也被害。太祖即吳王位,追封花雲為東丘郡侯,許瑗為高陽郡侯,王鼎為太原郡侯,建立忠臣祠,將他們供奉於祠內祭祀。

花雲(朱文遜許瑗等)王愷孫炎(王道同朱文剛)牟魯(裴源朱顯忠王均諒等)王綱(子彥達)王禕(吳雲)熊鼎易紹宗琴彭(陳汝石等)皇甫斌(子弼吳貴等)張瑛(熊尚初等)王禎萬琛(王祐)周憲(子幹)楊忠(李睿等)吳景(王源馮傑孫璽等)霍恩
王愷,字用和,當塗人。通曉經史,曾為元朝府吏。太祖攻克太平,召他為屬官。他隨太祖攻下京口,安撫新占領地區的百姓。成立中書省,任命他為都事。杭州苗軍數萬人歸降太祖,待命於嚴州境內,愷奉命去撫諭他們。衢州攻克後,命愷總管該州軍民政務。愷修理城池,設置遊擊軍,征發壯丁萬餘人。常遇春屯兵金華,其部將侵擾百姓,愷將他們逮捕,在大街上當眾鞭打。遇春責備他不該如此,愷說:“人民是國家根本,鞭打一不法部將而安定民心,想將軍也是樂於聞知這樣事的。”遇春向他表示歉意。當時饑荒與瘟疫相繼流行,愷以府庫糧食賑濟饑民,並建惠濟局為民治病,把無數人從死亡拯救出來。在衢州修建學校和孔廟,請博士教育子弟,士民無不心悅誠服。開化馬宣、江山楊明同時叛亂,愷派兵討平。

(段豸張汝舟等)孫燧許逵黃宏(馬思聰)宋以方(萬木鄭山趙楠等)
調為左司郎中,輔助胡大海治理浙江省事。苗軍作亂,殺害大海。苗軍統帥對愷很好,準備擁他西去。愷嚴正說:“我有責守衛疆土,寧死也不能從賊!”與其子王行被殺,時年僅四十六歲。

花雲,懷遠人。貌偉而黑,驍勇絕倫。至正十三年癸巳,杖劍謁太祖於臨濠。奇其才,俾將兵略地,所至輒克。破懷遠,擒其帥。攻全椒,拔之。襲繆家寨,群寇散走。太祖將取滁州,率數騎前行,雲從。猝遇賊數千,雲舉鈹翼太祖,拔劍躍馬衝陣而進。賊驚曰:“此黑將軍勇甚,不可當其鋒。”兵至,遂克滁州。甲午從取和州,獲卒三百,以功授管勾。乙未,太祖渡江,雲先濟。既克太平,以忠勇宿衛左右。從下集慶,獲卒三千,擢總管。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皆克之。過馬馱沙,劇盜數百遮道索戰。雲且行且鬥三日夜,皆擒殺之,授前部先鋒。從拔常州,守牛塘營。太祖立行樞密院於太平,擢雲院判。丁酉克常熟,獲卒萬餘。命趨寧國,兵陷山澤中八日,群盜相結梗道。雲操矛鼓噪出入,斬首千百計,身不中一矢。還駐太平。庚子閏五月,陳友諒以舟師來寇。雲與元帥朱文遜、知府許瑗、院判王鼎結陣迎戰,文遜戰死。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賊縛雲。雲奮身大呼,縛盡裂,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罵曰:“賊非吾主敵,盍趣降!”賊怒,碎其首,縛諸檣叢射之,罵賊不少變,至死聲猶壯,年三十有九。瑗、鼎亦抗罵死。太祖即吳王位,追封雲東丘郡侯,瑗高陽郡侯,鼎太原郡侯,立忠臣祠,並祀之。
愷善於謀劃、決斷。曾向太祖陳奏政務,太祖不聽。他退立門外,至晚不離開。太祖出來看他還在這裏,感到奇怪,問他為何如此。他像前次那樣再進諫一遍,太祖終於聽取了他的意見。

方戰急,雲妻郜祭家廟,挈三歲兒,泣語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義不獨存,然不可使花氏無後,若等善撫之。”雲被執,郜赴水死。侍兒孫瘞畢,抱兒行,被掠至九江。孫夜投漁家,脫簪珥屬養之。及漢兵敗,孫複竊兒走渡江,遇僨軍奪舟棄江中,浮斷木入葦洲,采蓮實哺兒,七日不死。夜半,有老父雷老挈之行,逾年達太祖所。孫抱兒拜泣,太祖亦泣,置兒膝上,曰:“將種也。”賜雷老衣,忽不見。賜兒名煒,累官水軍衛指揮僉事。其五世孫為遼複州衛指揮,請於世宗,贈郜貞烈夫人,孫安人,立祠致祭。
愷死後贈奉直大夫、飛騎尉,追封當塗縣男爵。

文遜者,太祖養子也。嚐與元帥秦友諒攻克無為州。瑗,字栗夫,樂平人。元末,兩舉鄉第一。太祖駐婺州,瑗謁曰:“足下欲定天下,非延攬英雄,難以成功。”太祖喜,置幕中,參軍事。已,命守太平。鼎,儀征人。初為趙忠養子。忠為總管,克太平,授行樞密院判,鎮池州。趙普勝來寇,忠陣歿。鼎嗣職,複故姓,駐太平。至是,三人皆死之。
孫炎,字伯融,句容人。麵鐵色,跛一足,言談風生,自負有濟世之才。與丁複、夏煜等交遊,有詩人名聲。太祖攻下集慶,召見孫炎,請他招納賢士豪傑共成大業。這時剛成立中書省,任用炎為中書省官員。隨太祖征浙東,授池州同知,進升華陽知府,又升為行省都事。攻克處州,授炎為總製。太祖命他去招請劉基、章溢、葉琛等人。劉基不肯出來,炎再派人去請,基送他一把寶劍。炎做詩,大意是劍應當獻給天子,斬盡那些不肯順應天命的人,作為臣子不敢私有,退還給劉基,並寫了一封長數千字的信,基才出來見他,孫炎送劉基到建康。

時有劉齊者,以江西行省參政守吉安。守將李明道開門納友諒兵,殺參政曾萬中、陳海,執齊及知府宋叔華,脅之降,皆不屈。又破臨安,執同知趙天麟,亦不屈,並送友諒所。友諒方攻洪都,殺三人徇城下。及陷無為州,執知州董曾,曾抗罵不屈,沉之江。
處州城外都是敵軍,而城內無一兵一卒。苗軍作亂,殺院判耿再成,逮捕了孫炎及知府王道同、元帥朱文剛,把他們囚禁在一間空房內,強迫他們投降,孫炎等不屈,苗軍統帥賀仁德以酒肉款待他們,炎邊飲邊罵,與道同、文剛被害,年僅四十。朝廷追贈他為丹陽縣男爵,畫像,建“再生祠”祭祀。

王愷,字用和,當塗人。通經史,為元府吏。太祖拔太平,召為掾。從下京口,撫定新附民。及建中書省,用為都事。杭州苗軍數萬降,待命嚴州境。愷馳諭之,偕其帥至。太祖克衢州,命總製軍民事。愷增城浚濠,置遊擊軍,籍丁壯,得萬餘人。常遇春屯兵金華,部將擾民,愷械而撻諸市。遇春讓愷,愷曰:“民者國之本,撻一部將而民安,將軍所樂聞也。”乃謝愷。時饑疫相仍,愷出倉粟,修惠濟局,全活無算。學校毀,與孔子家廟之在衢者,並新之。設博士弟子員,士翕然悅服。開化馬宣、江山楊明並為亂,先後討擒之。遷左司郎中,佐胡大海治省事。苗軍作亂,害大海。其帥多德愷,欲擁之而西。愷正色曰:“吾守士,議當死,寧從賊邪!”遂並其子行殺之。年四十六。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自幼聰敏,長大身體魁偉。拜柳貫、黃縉為師,以文章著名於世。元代時,他目觀當時的弊政,曾向宰相上書七八千言。危素、張起岩都舉薦他,得不到任用,隱居於青岩山,著書立說,名聲日高。

愷善謀斷,嚐白事,未聽,卻立戶外,抵暮不去。太祖出,怪問之,愷諫如初,卒從其議。後贈奉直大夫、飛騎尉,追封當塗縣男。
太祖取得婺州,任用禕為中書省官員。太祖征江西,禕著文歌頌,太祖高興地說“:江南有二儒生,即卿與宋濂,論學問之淵博,卿不如濂;論才思之豐富,濂不如卿。”太祖建立禮賢館,李文忠推薦禕及許元、王天錫至館中任職。不久,授禕為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後調任侍禮郎,掌管撰述《起居注》的事,又調任南康府同知。太祖將即皇帝位,將禕召回朝商討即位禮儀事宜,因違背了太祖的旨意,貶為漳州府通判。

孫炎,字伯融,句容人。麵鐵色,跛一足。談辨風生,雅負經濟。與丁複、夏煜遊,有詩名。太祖下集慶,召見,請招賢豪成大業。時方建行中書省,用為首掾。從征浙東,授池州同知,進華陽知府,擢行省都事。克處州,授總製。太祖命招劉基、章溢、葉琛等,基不出。炎使再往,基遺以寶劍。炎作詩,以為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人臣不敢私,封還之。遺基書數千言,基始就見,送之建康。時城外皆賊,城守無一兵。苗軍作亂,殺院判耿再成,執炎及知府王道同、元帥朱文剛,幽空室,脅降,不屈。賊帥賀仁德燖雁鬥酒啖炎,炎且飲且罵。賊怒,拔刀叱解衣,炎曰:“此紫綺裘,主上所賜,吾當服以死。”遂與道同、文剛皆見害,時年四十。追贈丹陽縣男,建像再成祠。
洪武元年(1368)八月,禕上書說:“祈求上天保佑朝廷永世不衰,關鍵在於要心存忠厚,為政寬大,遵循天道,順乎人心。嚴厲刑法隻能行於一時,不可經常如此。現浙西既已平定,那裏的賦稅應當減輕。”太祖高興地采納這些意見,但並未完全付諸實施。

道同,由中書省宣使在處州,贈太原郡侯。
洪武二年(1369)修《元史》,命禕與濂為總裁。禕熟悉元朝史事,他大力修改初稿,將繁雜和汙穢的內容刪掉。書成之後,升為翰林待製、同知製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參與“大本堂”的教學工作,把經書中的道理講得明白透徹,善於開導啟發。每召至殿廷問話,必賜坐,他從容回答。不久,奉詔出使土蕃,還未走到又被召回朝廷。

文剛,太祖養子,小字柴舍。變起,欲與再成聚兵殺賊,不及,遂被難。贈鎮國將軍,附祭功臣廟。
洪武年正月,朝廷決定招諭雲南歸順明朝,命禕奉詔前往。禕到雲南後,盡力勸說梁王將所屬地域歸於大明版圖,否則,明朝討伐大軍旦夕即至。梁王不肯,並把禕從賓館遷到別處去住。改日禕又勸梁王說“:朝廷為了雲南百萬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不忍興兵討伐。但若你恃其地遠險要,抗拒朝廷,朝廷派威武的艦隊來會戰於昆明,那時就悔之不及了。”梁王害怕,把禕請回賓館。這時,元朝派脫脫來雲南征餉,對梁王進行威脅,一定要他殺掉王禕。王不得已,隻得把禕交給脫脫。脫脫要使禕屈服,禕大聲罵道:“上天既然決意結束你元朝的命運,而且我大明朝實際上取而代之了,你們不過是星星餘火,怎敢與日月爭輝!我與你都是朝廷使臣,豈能為你所屈服!”有人勸脫脫說:“王公素來名聲很大,不可害他。”脫脫卷袖伸臂,大聲嚷道“:今天就是孔聖人也不叫他活著!”王禕對梁王說:“你要殺了我,朝廷天兵立即會來,你很快就禍殃臨頭了。”十二月二十四日,王禕被害。梁王遣使祭奠安葬。

牟魯,烏程人,為莒州同知。洪武三年秋,青州民孫古樸為亂,襲州城,執魯欲降之。魯曰:“國家混一海字,民皆樂業。若等悔過自新,可轉禍為福。不然,官軍旦夕至,無遺種矣。我守土臣,義唯一死。”賊不敢害,擁至城南。魯大罵,遂殺之。賊破,詔恤其家。
建文時期,禕之子王紳向朝廷申述其父親的事跡,詔贈翰林學士,諡文節。正統年間改諡忠文,成化年間,詔令建祠祭祀。

又有白謙、裴源、朱顯忠、王均諒、王名善、黃裏、顧師勝、陳敬、吳得、井孚之屬。
熊鼎,字伯穎,臨川人。元末鄉試中舉,主持“龍溪書院”。江西兵亂,鼎組織鄉兵自衛。陳友諒多次脅迫他加入其反元隊伍,鼎不肯。鄧愈鎮守江西,認為鼎是個奇才,多次請求相見,向太祖推薦。太祖欲任他官職,他以父母年邁為理由而推辭,隻願留在鄧愈幕府中參與軍事。母親去世,他守孝期滿,被召至京師,授德清縣丞。鬆江民錢鶴皋叛亂,鄰郡大受震動,而鼎卻鎮靜如常。

謙,婺源知州。信州盜蕭明來寇,謙力不能禦,懷印出北門,赴水死。
吳元年(1367),太祖即吳王位,召集大臣議論建立朝廷的禮儀,任鼎為中書考功博士。後調去專管撰述《起居注》。他奉詔搜集已往事例作為懲戒的借鑒,寫於新宮殿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廣信回來,奏報郡縣官吏的一些違法事實,太祖遣禦史去核查。這時朝廷已頒布赦令,丞相李善長再三勸阻派遣禦史,不聽。鼎與給事中尹正上書說“:朝廷已向全國頒布了赦令,現在又因小事派禦史核查,這樣不僅失信於民,且有損朝廷威嚴。”太祖沉默了許久,決定不派遣禦史。

源,肇慶府經曆。以公事赴新興,遇山賊陳勇卿,被執,勒令跪。源大罵曰:“我命官,乃跪賊邪!”遂被殺。洪武三年贈官二等。
洪武元年(1368),新設浙江按察司,任鼎為僉事,分管台州和溫州。台、溫自方國珍占據後,其文官悍將共二百人,都十分橫暴。鼎把他們遷到江、淮一帶,人民才得安寧。平陽知州梅鎰被誣告貪贓枉法,但定不了案,百姓數百人至官府申訴知州無罪。鼎聽取了民眾的申訴,有個官吏對鼎說:“如果釋放了知州,以後有人援例將怎麼辦?”鼎歎息道“:法隻懲辦有罪的人,難道我怕受到譴責而去誅無罪之人嗎!”將鎰釋放,然後上報朝廷,得到朝廷的認可。寧海民陳德仲殺害了黎異,異妻多次上訴,得不到官府的處理。鼎查閱了檔案,逮捕陳德仲審訊,得其殺人實情,將德仲正法。

顯忠,如皋人。為張士誠將,來降。以指揮僉事從鄧愈下河州,抵吐番。從傅友德克文州,遂留守之。洪武四年,蜀將丁世珍召番數萬來攻。食盡無援,或勸走避,顯忠叱不聽。攻益急,裹創力戰,城破,為亂兵所殺。均諒時為千戶,被執不屈,磔死。事聞,贈恤有差。
是年秋平定山東,朝廷在山東設按察司,任鼎為僉事。鼎到任後,奏請罷黜不稱職的官吏數十人,還準備考核官吏的利弊,令郡縣各設兩個日誌,每天將所辦理的訴訟、錢糧等事記載在日誌上,一份留郡縣備查,一份上報省府,以後按日誌上的記載來考核官吏的政績,無人敢於隱瞞。不久進升為副使,又轉任晉王府右傅。因犯過失而降為左傅。其後授為王府參軍,又召回朝任刑部主事。

名善,義烏人,高州通判。有海寇何均善曾被戮,洪武四年,其黨羅子仁率眾潛入城,執名善,不屈死。
洪武八年(1375),西部朵兒隻班率所部歸附明朝,因此改任鼎為岐寧衛經曆。鼎到任後,探知朵兒隻班是假降,密告朝廷。太祖遣使慰勞鼎,賜裘帽。又遣宦官趙成召鼎回朝。鼎剛要離開岐寧衛,朵兒隻班果然反叛,強迫鼎等隨他去北方蒙古。鼎對朵兒隻班責以大義,而同趙成及知事杜寅一齊被殺。太祖聞知,非常哀痛惋惜,命葬於黃羊川,為他建祠,將所食俸祿都給其家。

裏,雲內州同知。洪武五年秋,蒙古兵突入城。裏率兵蒼戰,死之。
王禎,字維禎,吉水人。祖父王省,死於建文之難。成化初年(1465),禎由國子生授夔州通判。成化二年,荊、襄石和尚起義反明,進攻四川巫山。督盜同知王某膽怯不敢救援,禎當麵指責其怕死之罪,自己領王某所部民兵,晝夜兼程趕去巫山援救,但他趕到時,巫山已陷落。義軍聚集山中,禎趨兵進剿,殺義軍首領,其餘逃走。接著又安撫傷殘士卒,招集被義軍擊潰逃散的官兵。三日後,義軍轉攻四川大昌。禎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指揮曹能、柴成的態度與王同知一樣。他們激勵禎說“:公為國出力,肯再帶兵出戰否?”禎立即答應,曹、柴二人假稱願為禎左右手。但在渡河後一見義軍,二人便逃走了。禎被義軍圍困,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為義軍所俘。義軍要他投降,他不肯,破口大罵。義軍先割斷他的喉,再砍斷右臂,死去。隨行的奉節典史及部卒六百餘人都死。朝廷聞知,贈禎為僉事,任其一子為官。

師勝,興化人,峨眉知縣。洪武十三年率民兵討賊彭普貴,戰死。詔褒恤。
孫燧,字德成,餘姚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由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正德年間,任河南右布政使。寧王宸濠陰謀叛亂,勾結太監和皇帝的寵臣,日夜刺探朝廷動向,希望朝廷發生什麼變故,他好乘機起事。又威脅和利誘一些官吏,以便為他所用。他惱恨巡撫王哲不順從他,下毒藥使哲得病,一年後去世。董傑接任,僅八個月又死。從此以後,凡在江西做官的人,都惶恐不安,以離開江西為幸事。董傑之後相繼接任的任漢、俞諫,都隻一年便罷官歸家。燧的才幹和節操,都名聲卓著,所以廷臣都推薦他去江西任巡撫。

敬,增城人。洪武十四年舉賢良,為曲靖府經曆,署劍川州事。鄰寇來攻,敬禦之。官兵寡,欲退,敬瞋目大呼,力戰死。命恤其家。
正德十年(1515)十月,升燧為右副都禦史,巡撫江西。燧受命後歎息道:“這到了生死關頭了。”把妻室兒女送回故鄉,自己隻帶兩個書童去上任。這時,宸濠謀反的罪行已明顯暴露出來,南昌人惶惶不安,說宸濠早晚會做天子。燧的左右都是宸濠的耳目,燧防備嚴密,使他們什麼也窺探不出來。他雖時向宸濠講說忠義之道,而宸濠終不悔改。燧暗中察覺副使許逵為人忠信,可以托付重任,便與他商議。燧考慮到向朝廷告發是無濟於事的,便借口禦寇而預做防亂準備:先屯兵於進賢城,再屯兵於南康、瑞州兩城;因建昌縣多盜,從中分出一些地方而設立安義縣,以漸漸消除憂患;奏請恢複饒、撫二州兵備,若能恢複,則請令湖東分巡兼管;九江為鄱陽湖之重地,最為要害,奏請加重兵備的權力,使他們兼管南康、寧州、武寧、瑞昌以及湖廣之興國、通城,以便控製形勢。廣信之橫峰、青山諸窯場,地勢險要人悍強,奏請設通判駐於弋陽,兼督附近五縣兵馬。又恐宸濠劫奪兵器,便以討賊為名,將兵器轉移到別處。宸濠窺探到孫燧是在對付他,使人賄賂朝中幸臣設法除去孫燧,而且送給燧以棗梨薑芥(即早離疆界的諧音)以示意,燧笑著退還。許逵勸燧先發製人,然後上報朝廷,燧曰“:為何要給賊以發難的借口,暫且等待。”

得,全椒人,龍裏守禦所千戶。洪武三十年,古州上婆洞蠻作亂,得與鎮守將井孚守城。賊燒門急攻,二人開門奮擊,得中毒弩死,孚戰死。贈得指揮僉事,孚正千戶,子孫世襲。
正德十三年(1518),江西大水,宸濠平素所蓄養的盜賊如陵十一、吳十三、閔念四等,出沒於鄱陽湖。燧與逵策劃要將他們逮捕。三賊逃到沙井,燧計劃自江外乘其不備予以逮捕,但是那夜大風大雨,未能成功,三賊躲藏於宸濠的祖墳中。燧秘密上疏,向朝廷報告盜賊的情形,並且說宸濠必反。連續上疏七次,都為宸濠半途截獲,而未能到達朝廷。宸濠非常憎恨孫燧,設宴毒害他,燧未死。燧請求辭職,朝廷不準,他十分憂懼。

王綱,字性常,餘姚人。有文武才。善劉基,常語曰:“老夫樂山林,異時得誌,勿以世緣累我。”洪武四年以基薦征至京師,年七十,齒發神色如少壯。太祖異之,策以治道,擢兵部郎。潮民弗靖,除廣東參議,督兵餉,歎曰:“吾命盡此矣。”以書訣家人,攜子彥達行,單舸往諭,潮民叩首服罪。還抵增城,遇海寇曹真,截舟羅拜,願得為帥。綱諭以禍福,不從,則奮罵。賊舁之去,為壇坐綱,日拜請。綱罵不絕聲,遂遇害。彥達年十六,罵賊求死,欲並殺之。其酋曰:“父忠子孝,殺之不詳。”與之食,不顧,令綴羊革裹父屍而出。禦史郭純以聞,詔立廟死所。彥達以蔭得官,痛父,終身不仕。
正德十四年(1519),宸濠強迫鎮巡官向朝廷奏陳其“孝行”,燧與巡按禦史林潮想藉此延緩宸濠反叛的陰謀,於是共同將宸濠的“孝行”奏於朝廷。朝廷正要降旨譴責孫燧等人,恰巧禦史肖淮揭發了宸濠一切不軌行徑,朝廷詔令重臣宣布。宸濠聞訊,便決意起兵反叛。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敏慧,及長,身長嶽立,屹有偉度。師柳貫、黃溍,遂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隱青岩山,著書,名日盛。太祖取婺州,召見,用為中書省掾史。征江西,禕獻頌。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創禮賢館,李文忠薦禕及許元、王天錫,召置館中。旋授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累遷侍禮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太祖將即位,召還,議禮。坐事忤旨,出為漳州府通判。
六月十三日是宸濠的生日,宴請鎮巡三司。十四日,燧與諸大吏去向宸濠道謝,宸濠預設伏兵,燧等來時,聲稱太後詔令他起兵討賊。眾人相顧失色,不知所措。燧向前說道:“這是說哪裏話,請把詔書拿出來我們看!”宸濠說“:不必多講,我要去南京,你給我扈駕。”燧大怒道“:汝命不長了,天無二日,我豈能從你為逆!”他急起要走,但已走不出去了。宸濠入內殿,換上軍裝,指揮士兵縛住孫燧。許逵奮起喝道“:你們怎能侮辱天子大臣!”以身擋燧。賊也把逵捆綁起來。二人大罵。賊把燧的左臂折斷,與逵一同拉出去了。逵對燧說“:我之早勸公先發製人,是因為料定會有今日。”燧與逵同被害於惠民門外。巡按禦史王金、布政使梁宸以下,都向宸濠叩頭,高呼萬歲。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法天道,順人心。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斂當減。”太祖嘉納之,然不能盡從也。明年修《元史》,命禕與濂為總裁。禕史事擅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擢翰林待製,同知製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預教大本堂,經明理達,善開導。召對殿廷,必賜坐,從容宴語。未久,奉使吐蕃,未至,召還。
宸濠舉兵反叛,任命三賊為將軍,首先遣婁伯進軍進賢,為知縣劉源清所斬。宸濠招窯賊響應,賊怕守吏而不敢動。宸濠大肆搜索城中軍械,城中軍械早已轉移了,以致其兵卒多持木棍。伍文定起兵抗賊,設孫燧、許逵二人的靈牌於文天祥祠內,率吏民祭祀慟哭。南贛巡撫王守仁也起兵平叛。叛軍逃往安義,全部落網,無一逃脫。人們更思念燧的功績。

五年正月議招諭雲南,命禕齎詔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曰:“朝廷以雲南百萬生靈,不欲殲於鋒刃。若恃險遠,抗明命,龍驤鷁艫,會戰昆明,悔無及矣。”梁王駭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王不得已出禕見之,脫脫欲屈禕,禕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餘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或勸脫脫曰:“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脫脫攘臂曰:“今雖孔聖,義不得存。”禕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遂遇害,時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梁王遣使致祭,具衣冠斂之。建文中,禕子紳訟禕事,詔贈翰林學士,諡文節。正統中,改諡忠文。成化中,命建祠祀之。
世宗即位,贈燧為禮部尚書,諡忠烈,與許逵一起在南昌建祠祭祀,各蔭一子。燧子堪聞父被害,率兩弟墀、升趕到南昌,這時宸濠已被擒,兄弟三人扶父親靈柩歸葬。

紳,字仲縉。禕死時,年十三,鞠於兄綬,事母兄盡孝友。長博學,受業宋濂。濂器之曰:“吾友不亡矣。”蜀獻王聘紳,待以客禮。紳啟王往雲南求父遺骸,不獲即死所致祭,述《滇南慟哭記》以歸。建文帝時,用薦召為國子博士,預修《太祖實錄》,獻《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二章。與方孝孺友善,卒官。
許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長身大嘴,猿臂燕頷,性格沉靜,有謀有略。授樂陵知縣。正德六年,劉七等在霸州起義,攻城邑,殺官吏,諸州縣或閉門守城,或棄城逃走,或送糧草弓馬給義軍,請求不攻打他們,而逵就任後,做迎戰準備。樂陵原無城牆,逵督民夫修築,一月即成。令民房外築高牆,旁開一小門進出,各家選一壯丁執刀守候小門內,其餘的人都編成隊伍,以旗為號令,視號令行動,違者以軍法論處。又募敢死隊埋伏巷中,大開城門,候敵深入。義軍果然進城,逵令舉旗,伏兵四起,全城抗擊。義軍被迫退走,後來雖多次進攻,都遭阻擊。逵因功升官階二級。

子稌,字叔豐。師方孝孺。孝孺被難,與其友鄭珣輩潛收遣骸,禍幾不測,自是絕意仕進。初,紳痛父亡,食不兼味。稌守之不變,居喪,不飲酒,不食肉者三年,門人私諡曰孝莊先生。
當時知縣能抵抗義軍者,除樂陵許逵外,還有益都牛鸞、郯城唐龍、汶上左經、浚縣陳滯,而逵功尤大,與鸞一同升為兵備僉事。逵駐武定州,該州城牆倒塌,城濠填平,逵督民夫築城挖壕,建..望樓,設巡邏隊。第二年五月,楊寡婦等進攻維縣、高苑、滄州、德平,均為逵所敗。逵的聲威大振。

子汶,字允達。成化十四年進士。授中書舍人。謝病歸,讀書齊山下。弘治初,言者交薦,與檢討陳獻章同召,未抵京卒。
正德十二年(1517),逵調任江西副使。當時寧王宸濠的黨徒在江西橫行無忌,逵將他們繩之以法。他曾對孫燧說:“寧王敢於橫暴,是依靠朝中權臣。權臣之所以受寧王左右,是貪圖寧王的賄賂。寧王能重賄權臣,是靠強盜為他提供財物。如今隻有鏟除盜賊。盜賊鏟除了,賄賂的財源就沒有了,寧王黨羽在江西孤立起來了。”燧深以為然,故常與逵秘密商議對付宸濠的大計。在宸濠逮捕孫燧時,逵出來抗爭,也被縛。宸濠平時就忌刻許逵,問他有何話說,逵厲聲回答:“我身為副使,為國赤膽忠心!”宸濠大怒道“:我不能殺你嗎?”逵罵道“:你能殺我,而天子能殺你。你這個反賊,將碎屍萬段,悔之不及。”宸濠將逵殺害,這時他才年三十六歲。

禕死雲南之三年,死事者又有吳雲。雲,宜興人。元翰林待製,仕太祖,為湖廣行省參政。洪武八年九月,太祖議再遣使招諭梁王,召雲至,語之曰:“今天下一家,獨雲南未奉正朔,殺我使臣,卿能為我作陸賈乎?”雲頓首請行。時梁王遣鐵知院輩二十餘人使漠北,為大將軍所獲,送京師,太祖釋之,令與雲偕行。既入境,鐵知院等謀曰:“吾輩奉使被執,罪且死。”乃誘雲,令詐為元使,改製書,共紿梁王。雲誓死不從,鐵知院等遂殺雲。梁王聞其事,收雲骨,送蜀給孤寺殯之。
逵曾將《文天祥集》贈給好友給事中張漢卿,但無書信。漢卿對人說:“寧王必反,汝登將為文天祥!”世宗即位,贈逵左副都禦史,諡忠節,蔭子一人。又因逵在山東抗擊義軍有功,再蔭一子。嘉靖元年(1522),改贈逵為禮部尚書,升所蔭子為指揮僉事。

雲子黻,上雲事於朝。詔馳傳返葬,以黻為國子生。弘治四年五月贈雲刑部尚書,諡忠節,與禕並祠,改祠額曰二忠。
黃宏,字德裕,鄞縣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萬安縣知縣。萬安縣民好打官司,凡打官司的人都要祈禱神靈。宏毀其祠,對百姓說:“有我縣令在,你們還祈禱誰。”每次審案他幾句話就把案子判定了。後調任江西左參議,負責湖西、嶺北兩道。王守仁征討橫水、桶岡盜賊時,宏負責供應軍餉有功。賊閔念四投降後,又依恃宸濠,剽劫九江一帶,宏發兵追捕。閔念四等躲入宸濠的祖墳陵園中,宏獲得其賊之輜重而歸。宸濠反朝廷的罪行日益暴露,江西的士大夫們為之擔憂,宏嚴肅地說:“國家不幸有此逆賊,我們應死守境土。”有持大義不肯隨從宸濠謀反的人,宏暗中支持他們。宸濠反,宏被捕,自殺而死。世宗即位,贈宏為太常少卿。

熊鼎,字伯潁,臨川人。元末舉於鄉,長龍溪書院。江西寇亂,鼎結鄉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鄧愈鎮江西,數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乃留愈幕府讚軍事。母喪除,召至京師,授德清縣丞。鬆江民錢鶴皋反,鄰郡大驚,鼎鎮之以靜。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明史》

《明史》

作者:張廷玉
《明史》本紀
《明史》誌
《明史》表
《明史》列傳
《明史》附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