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宋史》 作者:脫脫和阿魯圖  

列傳·卷十四

郭崇楊廷璋宋偓向拱王彥超張永德王全斌(曾孫凱)康延澤(王繼濤高彥暉附)
王全斌,並州太原人。其父奉事莊宗,任岢嵐軍使,私下畜養一百多名勇士,莊宗懷疑他心存異誌,召見他,他害怕不敢去。當時全斌十二歲,對他的父親說“:這是因為懷疑大人有別的圖謀才召見您,您讓我去作人質,一定會消去懷疑。”他的父親照計行事,果然得以保全,於是莊宗把全斌收用在軍中。

郭崇,應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稱崇。父祖俱代北酋長。崇弱冠以勇力應募為卒。後唐清泰中。為應州騎軍都校。
到莊宗入洛時,曆任宮內職務。同光末年,國家有內難,亂兵攻入宮城,近臣宿將都棄甲逃走,隻有全斌與符彥卿等十幾人在宮中抵抗。莊宗中了流箭,全斌等扶他到絳霄殿,全斌痛哭而去。明宗即位,補任他為禁軍列校。後晉初年,跟從侯益在汜水大敗張從賓的軍隊,因戰功升任護聖指揮使,後周廣順初年,改護聖為龍捷,任命全斌為右廂都指揮使。到了討伐慕容彥超於兗州時,任行營馬步都校。顯德年間,跟隨向訓平定秦、鳳,於是兼任思州團練使。不久升為兼任泗州防禦使。跟從世宗平定淮南。收複瓦橋關,改任相州留後。

晉祖割雲應地入為契丹,崇恥事之,奮身南歸,曆鄆、河中、潞三鎮騎軍都校。開運中,戍太原。會漢祖起義,以崇為前鋒。入汴,改護聖左第六軍都校、領郢州刺史,改領富州。
宋初,李筠占據潞州叛亂,全斌與慕容延釗由東路會合大軍進討,因戰功授任安國軍節度。詔令他修葺西山堡塞,不到限期就完成了。建隆四年(963),與洛州防禦使郭進等人率領軍隊攻入太原境內,俘獲敵人數千人而歸,進克樂平。

從周祖平河中,以功遷果州防禦使、領護聖右廂都指揮使。周祖鎮鄴,以崇領行營騎軍兼天雄軍都巡檢使。
乾德二年(964)冬天,又任忠武軍節度。當天朝廷下詔征伐蜀地,命全斌任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率領禁軍步兵騎兵二萬人、各州軍隊一萬人由鳳州路進討。皇帝召他來看川陝地圖,並且告訴他戰略方針。

乾祐三年冬,崇從周祖平國難,與李筠拒慕容彥超於劉子陂,走之,以崇補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遣馮道等迎湘陰公斌於徐州,將立之。會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於澶州,為六軍推戴。樞密使王峻在京師聞變,遣崇率七百騎東拒斌,遇於睢陽。崇陣於牙門外,斌懼,登門樓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軍變,遣崇等來衛乘輿,非有他也。"斌召崇升樓,崇未敢登,即遣道下與語,崇乃登,具言軍情有屬,天命已定,斌執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斌所領衛兵都校張令超以眾歸崇,斌親將賈、王等數怒目視道,將害之。斌曰:"汝輩勿草草,此非關令公事。"崇即送斌就館舍。
十二月,率領軍隊攻拔乾渠渡、萬仞燕子兩個營寨,於是攻下興州,蜀刺史藍思綰退保西縣。打敗蜀軍七千人,俘獲軍糧四十多萬斛。接著攻拔石..、魚關、白水二十多座兵營。先鋒史延德進軍三泉,打敗數萬蜀軍,擒俘招討使韓保正、副使李進,繳獲糧食三十多萬斛。不久崔彥進、康延澤等人的軍隊把蜀軍趕過三泉,於是達到嘉陵,殺死、俘虜很多蜀軍。蜀人阻斷閣道,軍隊不能前進。全斌打算奪取羅川路攻入,延澤暗裏對彥進說“:羅川路險,軍隊難以齊頭並進,不如分兵修治閣道,與大軍在深渡會合。”彥進把這個意見告訴全斌,全斌認為正確。命令彥進、延澤監督修治閣道,幾天後成功,於是進攻金山砦,攻破小漫天砦。全斌領兵由羅川趕到深渡,與彥進的部隊會合。蜀人沿長江列陣以待,彥進派張萬友等攻奪敵人的橋梁。正遇天黑,蜀人退保大漫天砦。到天明,彥進、延澤、萬友分三路進攻,蜀人出動全部精銳部隊來迎戰,又大破蜀人,乘勝攻拔敵軍兵營,蜀將王審超、監軍趙崇渥逃走,又與三泉監軍劉廷祚、大將王昭遠、趙崇韜帶領軍隊來戰,蜀軍三戰三敗,全斌等領兵追至利州北。昭遠逃走,渡過桔柏江,焚燒橋梁,退守劍門。於是攻克利州,繳獲軍糧八十萬斛。

廣順初,領定武軍節度,又為京城都巡檢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軍公事。未幾,複升陳州為節鎮,以潁州隸焉,命崇為節度。周祖親郊,加同平章事,出鎮澶州。周祖不豫,促還鎮所。
從利州到劍門,中途駐紮在益光。全斌與諸將商議說:“劍門是天險,古稱一夫持戈,萬夫不能前進,各位應當各陳進取之策。”侍衛軍頭向韜說“:降卒牟進說‘:益光對江的東邊,越過幾座大山,有條小路叫來蘇,蜀人在江的西邊設置兵營,對岸有渡口,從這裏出劍關南行二十裏,到清強店,與大路相合。可以從這裏進兵,則劍門不足為恃也。’”全斌等人就準備帶甲出發,康延澤說:“來蘇小路,不須主帥親自去。況且蜀人屢次戰敗,合兵退守劍門,不如各位元帥協力進攻,命令一位偏將到來蘇,如果到達清強,向北進攻劍關,與大軍夾攻,必然攻破劍門。”全斌采納他的策略,命史延德分兵去來蘇,在江上建造浮橋,蜀人見橋建成,棄營而逃。昭遠聽說延德領兵攻來蘇,到達清強,就帶領軍隊撤退,在漢源坡列陣,留偏將守劍門。全斌等人大敗蜀軍,昭遠、崇韜都逃走,全斌派輕騎追擊擒俘了他們,押送到朝廷,於是攻克劍州,殺死蜀軍一萬多人。

世宗立,並人侵潞州,命崇與符彥卿出固鎮以禦之。世宗親征,又副彥卿為行營都部署。師還,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軍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騎萬乘餘掠邊,崇率師攻下束鹿縣,斬數百級,俘獲甚眾。五年,天清節,崇來朝,表求致政,不允,賜襲衣、金帶、器幣、鞍勒馬,遣之。世宗平關南,至靜安軍,崇來朝。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乾德四年正月十三日,駐軍魏城,孟昶派遣使者奉表投降,全斌等將領進入成都。十多天後,劉廷讓等人領兵才從峽路到達。孟昶贈送廷讓財物以及犒勞部隊的規格,都與全斌到達時相同。詔書頒賞時,各軍也沒有差別。從此兩軍互相忌恨,蜀人也相爭,主帥於是不和。全斌等人先接到詔令,每處理事務必須諸將合議,至此,即使小事也不能獨自決斷。

宋初,加兼中書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時複泣下。監軍陳思誨密奏其狀,因言:"常山近邊,崇有異心,宜謹備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篤於恩義,蓋有所激發爾。"遣人覘之,還言崇方對賓屬坐池潭小亭飲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聯言。"未幾來朝。時命李重進為平盧軍節度,重進叛,改命崇為節製。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聞之震悼,贈太師。
不久詔令征發蜀兵到京城,每人給錢十千,不走的人,加發兩個月廩食。全斌等人不立即執行,從此蜀軍憤恨不已,人人想作亂。兩軍隨軍使者常常有數十上百人,全斌、彥進及王仁贍等各自保庇他們,不讓他們遣送蜀兵,隻分別派遣諸州牙校遣送。蜀軍到了綿州果然叛亂,搶劫屬縣,聚眾十多萬人,自稱“興國軍”。蜀人中有個曾任文州刺史全師雄的人,曾經當過將領,有威望有德惠,士兵們都畏服他。當時正帶領全族人到京城,在綿州遇到叛亂,師雄恐怕被士兵們挾製,於是全家藏在江曲民舍。幾天以後被亂兵捉到,推擁為主帥。

子守璘至洛苑副使,妻即明德皇後之姊也。子允恭,以父任授殿直,至崇儀副使、知常州卒。次女為仁宗皇後。天聖三年,詔贈崇尚書令兼中書令,守璘太尉、寧國軍節度,允恭太傅、安德軍節度。六年,又詔追封崇英國公,加贈守璘康清軍節度兼中書令,允恭忠武軍節度兼侍中。允恭子中庸,左侍禁、閣門祗候、副使;中和,娶潁川郡王德彝女,為西染院副使。
全斌派都監米光緒前往招撫叛軍,光緒把師雄全族人殺盡,又把他的愛女納為妾並收沒他家的財富。師雄聽說後,就沒有歸心,率領士兵急攻綿州,被橫海指揮使劉福、龍捷指揮使田紹斌打敗;於是進攻彭州,趕走刺史王繼濤,殺死都監李德榮,占據州城。成都十縣都起兵響應師雄,師雄自號“興蜀大王”,建立幕府,設置官員,任命節帥二十多人,命他們分別據守灌口、導江、郫、新繁、青城等縣。彥進與張萬友、高彥暉、田欽祚共同討伐他們,被師雄打敗,彥暉戰死,欽祚僅僅免死,賊兵越來越多。全斌又派張廷翰、張煦前往鎮壓,戰鬥不利,退入成都。師雄分兵駐守綿、漢之間,阻斷閣道,依江建立兵寨,聲言準備進攻成都。從此,邛、蜀、眉、雅、東川、果、遂、渝、合、資、簡、昌、普、嘉、戎、榮、陵十七州,都跟隨師雄作亂。郵傳一個多月不暢通,全斌等人非常害怕。當時城中還有二萬蜀兵,全斌害怕他們響應叛賊,與諸將計謀,把蜀兵引誘到夾城中,全部殺死。

楊廷璋字溫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賤,有姊寡居京師,周祖微時,欲聘之,姊不從,令媒氏傳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見周祖,歸謂姊曰:"此人姿貌異常,不可拒。"姊乃從之。
不久,劉廷祚、曹彬在新繁大敗師雄的軍隊,俘獲一萬多人。師雄退保郫縣,全斌、仁贍又打破他們,師雄走保灌口砦。賊勢受到壓製,餘黨散保州縣。有位陵州指揮使元裕,被師雄任命為刺史,有部隊一萬多人,仁贍活捉了他,在成都市中斬首。

周祖從漢祖鎮太原,廷璋屢省其姊,周祖愛其純謹。姊卒,留廷璋給事左右。及出討三叛,入平國難,廷璋數獻奇計。即位,追冊廷璋姊為淑妃,擢廷璋為右飛龍使,廷璋固辭不拜,願推恩其父洪裕。即令召洪裕赴闕,以老病辭,就拜金紫光祿大夫、真定少尹。廷璋曆皇城使、昭義兵馬都監、澶州巡檢使。
不久虎捷指揮使呂翰被主將相待無禮,於是殺死知嘉州、客省使武懷節,戰..都監劉漢卿,與師雄的部屬劉澤會合,兵至五萬,趕走普州刺史劉楚信,殺死通判劉沂及虎捷都校馮紹。又有果州指揮使宋德威殺死知州、八作使王永昌及通判劉渙、都監鄭光弼,遂州牙校王可砲率領州民叛亂。仁贍等人領兵在嘉州討伐呂翰,呂翰敗走逃到雅州。師雄在金堂病死,叛賊們推舉謝行本為主帥,羅七君為佐國令公,與賊將宋德威、唐陶敝龜占據銅山,不久被康延澤打敗。仁贍又在雅州大敗呂翰,呂翰逃到黎州,被部下殺死,把屍體丟在水中。後來丁德裕等分兵招降,叛賊才平息。

世宗自澶淵還京,言廷璋有幹材,遷客省使。俄為河陽巡檢、知州事。涇帥史懿稱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將行,謂之曰:"懿不就命,即圖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詔書示懿,諭以禍福,懿即日載路。俄聞周主崩,廷璋嘔血不食者數日。
全斌入蜀時,正是深冬季節,京城下大雪,太祖在講武殿設氈帷,穿著紫貂裘皮衣帽處理政事,忽然對身邊的大臣說:“我穿這樣的衣服,身上還感到寒冷,想到西征將士冒著風雪,怎麼過呢?”就解下衣帽,派中黃門騎馬送給全斌,仍然曉諭諸將,因為恩澤不能遍及。全斌跪拜賞賜感激得哭起來。

世宗立,拜左驍衛大將軍,充宣徽北院使。征劉崇,以為建雄軍節度。在鎮數年,頗有惠愛。前後率兵入太原境,拔仁義、高壁等砦,獲刺史、軍校數十人,俘其民數千戶,獲兵器羊馬數萬計。並人棄沁州二百裏,退保新城,廷璋遂置保安、興同、白壁等十餘砦。
當初,成都平定後,朝廷命令參知政事呂餘慶知府事,全斌隻管理軍隊事務。全斌曾經對親近的人說“:我聽說古代的將帥,大多不能保全功名,現在西蜀既然平定,我打算稱病告歸,以免後悔。”有人說“:現在盜寇還很多,沒有詔書,不能輕易離去。”全斌猶豫未決。

會隰州刺史孫議卒,廷璋遣監軍李謙溥領州事。謙溥至,並人來攻其城,議者以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堅完,並人奄至,未能為攻城具,當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餘人,許以重賞,由間道遣人約謙溥為內應。既至,即銜枚夜擊,城中鼓噪以出,並人大潰,追北數十裏,斬首千餘級,獲器甲萬計。奏至,世宗喜曰:"吾舅真能禦寇。"詔褒之。
正遇有人告發全斌及彥進攻破蜀時,搶奪民家子女玉帛等違法之事,準備與諸將一起都召回來。太祖看在全斌等人初立功,雖然犯法,不打算讓獄吏汙辱他,隻令中書省問清罪狀,全斌等人都供認了,太祖下詔說:“王全斌、王仁贍、崔彥進等人披堅執銳,出征全蜀,蜀人畏威而送款,不久向蜀人宣詔申恩。宣示哀矜之心,敦務綏撫之舉,一應孟昶的宗族、官吏、將卒、士民都得以安存,沒有一點驚擾;然而違背約束,侵侮法律,專殺降兵,擅開公帑,搶奪婦女,廣納財貨,導致萬民怨嗟,群盜橫行。以致鬧到再度調發軍隊,才得以平定。自從命令歸來,還想含忍不究,但銜冤之人每日擁在國門告狀,說他隱藏金銀、犀玉、錢帛十六萬七百餘貫。又擅自打開豐德庫,致使失去錢幣二十八萬一千餘貫。於是下令中書門下召他與告狀者質證此事,而全斌等人都供認。下令禦史台在朝堂集合文武百官定他的罪。”

世宗自河東還,加檢校太保。顯德六年夏,率所部入河東界,下堡砦十三,降巡檢使靳漢晁等三人。恭帝即位,加檢校太傅。
於是百官議定,全斌等人罪當處斬,請求按律處理。於是下詔說“:即使王師出動也應有征無戰;更當崇尚武德而禁暴戢兵。庸蜀愚蠢,自敗奸謀,王師討伐罪犯以宣朝威,蜀人不久望風而歸命。於是下令按堵,勿犯秋毫,希望布恩德於天下,使百姓安寧。而忠武軍節度王全斌、武信軍節度崔彥進指揮勁旅,實行朝廷的謀劃,既然取得克定的大功,就應當體諒朝廷安撫百姓的用意。本以為不日蜀地清寧,及時凱旋班師,賞賜功勳,舉行慶典。然而不顧法律,造成過錯,貪殘無厭,殺害無辜,不圖平抑民情,卻玩弄兵權,尚且顧及以前的功勞,特別給予寬大,隻停任節度,仍然委任藩鎮宣政。我不是沒有恩惠,你們應當自己反省。全斌可責授崇義軍節度觀察留後,彥進可責授昭化軍節度觀察留後,特別改建隨州為崇義軍、金州為昭化軍來安置他們。仁贍責授右衛大將軍。”開寶末年,太祖到洛陽舉行郊祀,召全斌侍候祭祀,任命為武寧軍節度。太祖對他說“:因為江左未平,我怕征南諸將不遵守紀律,所以壓抑你幾年,為我立下典型。現在已經攻克金陵,還給你節度之職。”仍然賜給他銀器萬兩、帛萬匹、錢千萬。全斌到鎮後幾個月就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追贈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錄用他的孫子王永昌為三班奉職。

宋初,加檢校太尉。吏民詣闕,請立碑頌功德。太祖命盧多遜撰文賜之。李筠叛,潛遣親信使齎蠟書求援粼境,廷璋獲之,械送京師,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詔委以經略。及車駕親征,詔廷璋率所部入陰地,分賊勢。賊平,歸鎮。是秋來朝,改鎮邠州。乾德四年,移鄜州。開寶二年,召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四年,卒,年六十。賻帛二百匹。
全斌輕財重士,不追求聲譽,寬厚容人,軍隊願意為他效力。貶居山郡十多年,怡然自得,有識之士稱讚他的風度。

廷璋美髯,長上短下,好修容儀,雖見小吏,未嚐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晉州日,太祖命荊罕儒為鈐轄。罕儒以廷璋周朝近親,疑有異誌,每入府中,從者皆持刀劍,欲圖廷璋。廷璋推誠待之,殊不設備,罕儒亦不敢發,終亦無患。議者以廷璋在涇州保全史懿,陰德之報也。
兒子審鈞,任崇儀使、富州刺史、廣州兵馬鈐轄;審銳,任供奉官、門合門祗候。曾孫名凱。

洪裕少時,嚐漁於境貂裘陂,忽有馳騎至者,以二石雁授洪裕,一翼掩左,一翼掩右,曰:"吾北嶽使者也。"言訖,忽不見。是年生淑妃,明年生廷璋,家遂昌盛。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宋史》

《宋史》

作者:脫脫和阿魯圖
《宋史》本紀
《宋史》誌
《宋史》表
《宋史》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