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渭梁鼎範正辭(子諷)劉師道王濟方偕曹穎叔劉元瑜楊告趙及劉湜王彬仲簡
梁鼎字凝正,益州華陽人。祖父梁鉞,在蜀地曾任劍門關使。父親梁文獻,乘氏縣令。梁鼎,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甲科,解褐大理評事、知秭歸縣,又升任著作佐郎。端拱初年,向朝廷敬獻《聖德徽號頌》萬餘言,考試文章,升為殿中丞、歙州通判,因才能而被世人所知,朝廷有詔書進行表揚獎勵。調任吉州知州,有一位叫蕭甲的居民,強橫狡詐是當地百姓的一大禍害,梁鼎公布其凶猛的情狀,用杖條抽打臉上,刺字後流放到邊遠之地。太宗十分欣賞梁鼎辦事盡心盡責,輪職回京之時,太宗賜予梁鼎帛和魚,按以往的慣例太宗應當賜給銀寶瓶帶,太宗特地將犀牛帶賜予梁鼎,將他的名字記在屏風上。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養於諸父。力學,工為詩。劉鋹據五嶺,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賦重,民不聊生。渭率鄉人六百逾嶺,將避地零陵。未至,賊起,斷道絕糧,複還恭城,則廬舍煨燼,遂奔道州。為盜所襲,渭脫身北上。
淳化年間(990~994),梁鼎上書說:“《書》說:‘三年的考察結果,通過這些考察結果貶職和升職就一清二楚了。’這就是堯、舜能夠得到賢人治理天下的原因。三代以下,各種典章製度還保存著,西漢以來,各種製度的因襲和改變之處還可以考察。至於唐代,對這套辦法更加精熟,設立了考功司,使人明白考核的命令,下自一般官員,上至宰相大臣,都每年登記他們的功績和過失,通過比較來決定優劣,因此人們都考慮奮發有為,勉勵自己,功績顯著。五代時期戰爭不斷,禮法遭到破壞,而考核的法令,隻限於州縣的小官吏,這樣官吏職位的升降就發生了變化,考核之法也就名存實亡了。今天的州縣官吏,相當於古代的刺史,政績顯著者,朝廷並不知道;政績平平者,仍然像以前一樣任用。完全失去了激勵和懲罰人的原則,逐漸形成了一種苟且的風氣。這樣導致水澇旱災頻繁發生,監獄關滿了犯人,各種訴訟案件不斷,想要天下太平,又怎能夠呢?我認為陛下繼承二位先帝的宏圖大略,作為全國黎民百姓的共主,考慮到百官還沒有得到治理,天下還沒有康寧,特地詔令有司,闡明考核的辦法,這樣或許可以選拔恰當的官吏,老百姓也能享受其恩惠。”
建隆初,至京師,為薛居正所禮。上書言時務,召試,賜同進士出身,解褐白馬主簿。縣大吏犯法,渭即斬之。上奇其才,擢右讚善大夫。時魏帥符彥卿專恣,朝廷選常參官強幹者蒞其屬邑,以渭知永濟縣。彥卿郊迎,渭揖於馬上,就館始與相見,略不降屈。縣有盜傷人而逸,渭捕獲,並暴廋匿者按誅之,不以送府。
不久擔任開封府判官,升為太常博士、三司右計判官,又為總計判官,恰遇恢複三部,換為度支判官。至道(995~997)初年,梁鼎到陳堯叟處建議興建三白渠,以及陳州、許州、鄧州、潁州、蔡州、宿州、亳州數州使用水利開墾田地,事情都記在《食貨誌》中。升任都官員外郎、江南轉運副使,就地改為起居舍人,調任陝西。二年(996),五將分路攻打李繼遷,李繼隆擅自出兵赤檉路,無功而返,卻上奏軍事儲備耽誤了軍期,梁鼎因此三年未任職。又為殿中丞,兼任的職務仍和以前一樣,以母親年老為由向朝廷請求回郡,先後任徐州、密州二州知州。真宗繼承皇位,梁鼎又恢複舊有官職。鹹平四年(1001),升任兵部員外郎、知製誥,被賜予金紫。這時三司責罰逃亡之人使老百姓遭受嚴厲急迫之害,致使有些人被長期扣留和捆綁,朝廷命梁鼎與薛映按照戶口冊詳細核定,大多數人都被免除審訊。過了一個月,授予右諫議大夫、度支使。
乾德中,通判興州。州領罝口砦多戍兵,監軍敖很,縱其下為暴,居人苦之。渭馳往諭以禍福,斬其軍校,眾皆懾服。詔書嘉獎,命兼本砦鈐轄。開寶元年,鳳州七房冶主吏盜隱官銀,擇渭往代。周歲,羨課數倍,賜緋魚,又遷知棣州。殿直傅延翰為監軍,謀作亂走契丹,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聞;命械至闕下,鞫得實,斬於西市。渭在郡以簡肅稱,及還,吏民遮道泣留,俄詔賜錢百萬。
這時西部邊境還不安寧,梁鼎建議禁止陝西民間買賣解池鹽,歸所在地官府專賣,朝廷下詔聽從他的意見。梁鼎為製置使,楊覃為轉運使,張賀輔佐他們,又以內殿崇班杜承睿一起製置鹽事。人們大多議論說“:邊境的老百姓過去吃青鹽,價錢很低,到禁止青鹽來圍困敵賊,使商賈納粟,將解池鹽運往邊境,價錢與蕃鹽差不了多少,因而蕃部帶鹽來的人,不能夠用東西直接買。現在如果禁止解池鹽,和內地價錢一樣,那麼老百姓一定冒犯禁令又買賣青鹽,這是給盜賊提供糧食。”這時劉綜為陝西轉運使,梁鼎上奏罷免劉綜。劉綜回到京城,也暗中陳述禁解池鹽沒有好處。梁鼎已經實行,就發布文書禁止鹽商買賣解池鹽,文書的規定違背實情不恰當,延州劉廷偉、慶州鄭惟吉都不遵從這樣的規定。
太平興國二年,為廣南諸州轉運副使。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開寶三年,平廣南,詔昭州訪求,賜錢米存恤之。及是,渭始還故裏,鄉人以為榮。渭奏去劉鋹時稅算之繁者,重定田賦,興學校。遷殿中丞。屬有事交阯,主將逗撓無功。有二敗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奪民錢,渭捕斬之。後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訖無敢犯。移書交阯,諭朝廷威信,將刻日再舉。黎桓懼,即遣使入貢。就加監察禦史,在嶺南凡六年。徙知揚州,進殿中侍禦史,改兩浙東、西路轉運使,入為鹽鐵判官。遷侍禦史,曆判戶部、度支二勾院,出知亳州,賜金紫,俄換宋州。加職方員外郎,為益州轉運使。坐從子違詔市馬,黜為彰信軍節度副使。鹹平二年,真宗聞其清節,召還,將複用,詔下而卒,年七十七。上閔其貧不克葬,賻錢十萬,以其子建中為乘氏主簿。
梁鼎又上奏運送鹹陽的糧食來充實西部邊境的軍糧,糧食已經陳腐黴爛,梁鼎就分與民丁,等待秋收後換新糧,朝廷聽後阻止梁鼎這樣做,梁鼎上封章暗中陳述許多人都對禁解池鹽感到煩惱憂鬱,他開始的謀劃大多被停止,朝廷就派林特坐驛車與永興張詠會同梁鼎等共同商議行還是不行,這樣仍然按照舊例讓鹽商交換。梁鼎由於建議被認為行不通,因而被朝廷免去度支使,守本官。不久,因遭逢母喪離職,被朝廷起複原職。景德(1004~1007)初年,掌管三班院、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離京任鳳翔府知府。由於任職後憂鬱哭泣傷害了眼睛,上表請求擔任西京留司禦史台。景德三年(1006)去世,終年五十二歲,賜予他的二個兒子出身。
渭妻莫荃,賢婦人也。渭北走時,不暇與荃訣,二子孩幼,荃尚少,父母欲嫁之。荃泣誓曰:"渭非久困者,今違難遠適,必能自奮。"於是親蠶績碓舂,以給朝夕,二子皆畢婚娶。凡二十六年,複見渭,時人異之。朱昂著《莫節婦傳》紀其事。
梁鼎身材高大魁偉,胸懷坦蕩崇尚氣節,有獨特的節操,任官嚴厲威肅,聲名十分美好。梁鼎好學,擅長篆、籀、八分。曾寫有《隱書》三卷,《史論》二十篇,《學古詩》五十篇。梁鼎的兒子叫梁申甫、梁吉甫。
梁鼎字凝正,益州華陽人。祖鉞,仕蜀為劍門關使。父文獻,乘氏令。鼎,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甲科,解褐大理評事、知秭歸縣,再遷著作佐郎。端拱初,獻《聖德徽號頌》萬餘言,試文,遷殿中丞、通判歙州,以能聲聞,有詔嘉獎。徙知吉州,民有蕭甲者,豪猾為民患,鼎暴其凶狀,杖脊黥麵徙遠郡。太宗尤賞其強幹,代還,賜緋魚,舊例當給銀寶瓶帶,太宗特以犀帶賜之,記其名於禦屏。
王濟字巨川。其先世為真定人,祖父王卿,擅長辯論,被趙王..召見作為幕僚。趙王..政治衰敗,王卿害怕遭禍,逃避到深州饒陽,於是成為饒陽人。父親王恕,後唐時童子及第,開寶(968~976)年中,任秀州知州。恰逢盜賊興起,秀州城被盜賊攻陷,王恕被盜賊所殺,而且準備把王濟也一並殺害。王濟趴在父親的棺材上大聲哭泣,極度悲哀,對盜賊說:“我的父親已經死了,我還要活著幹什麼,隻是遺憾我的力量不能殺了你們,來報父親的仇恨罷了!”盜賊認為王濟很有道義,就放棄王濟而離去。王濟攜帶著父親的骨灰藏匿在山穀中間。不久官軍大規模聚集,王濟脫身拜見官軍的統帥朱乙,陳述討伐盜賊的辦法。朱乙對王濟的辦法大加讚賞,送給王濟一束線織品,並奏告借用運送政府公文的驛馬送王濟回家。
淳化中,上言曰:"《書》雲:'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此乃堯、舜氏所以得賢人治天下也。三代而下,典章尚存,兩漢以還,沿革可見。至於唐室,此道尤精,有考功之司,明考課之令,下自簿尉,上至宰臣,皆歲計功過,較定優劣,故人思激厲,績效著聞。五代兵革相繼,禮法陵夷,顧惟考課之文,祇拘州縣之輩,黜陟既異,名存實亡。且夫今之知州,即古之刺史,治狀顯著者,朝廷不知;方略蔑聞者,任用如故。大失勸懲之理,浸成苟且之風。是致水旱薦臻,獄訟填溢,欲望天下承平,豈可得也。伏惟陛下繼二聖之丕圖,為億兆之司牧,念百官之未乂,思四海之未康,特詔有司,申明考績之法,庶幾官得其人,民受其賜矣。"
在這之前,王濟的母親在嶽陽過世,王濟將母親的屍首放在一座佛廟裏,到這時候,王濟就一並將父親的骨灰護送回饒陽。州將聽說王濟回來,就上奏朝廷,太祖召見王濟,認為王濟還年輕,暫時讓他學習。雍熙(984~987)年間,王濟上書朝廷說明自己是一個孤兒,父親是被盜賊所殺,得以考試學士院,補為龍溪主簿。這時調往福建運鶴毛作為箭上的羽毛。鶴不是一般的動物,有司督促責罰緊迫,一根鶴的羽毛價值數百錢,老百姓感到很痛苦。王濟告訴民眾用鵝的羽毛代替鶴的羽毛,並派人騎馬向朝廷上奏此事,朝廷因而下詔其他州郡全部像王濟所陳述的辦理。龍溪縣有池塘數百頃,池塘所得之利全被鄉中豪強掌管,恰遇這年發生旱災,王濟全部疏導池塘,來灌溉老百姓的田地。汀州由於冶煉銀子而互相打官司,十年來沒有決斷,逮捕捆綁之人達數百,轉運使派遣王濟審訊此案,隻用了七天就將案情弄清楚了,僅懲辦了數人。
俄為開封府判官,遷太常博士、三司右計判官,又為總計判官,會複三部,換度支判官。至道初,鼎洎陳堯叟建議興三白渠,及陳、許、鄧、穎、蔡、宿、亳數州用水利墾田,事具《食貨誌》。遷都官員外郎、江南轉運副使,就改起居舍人,徙陝西。二年,五將分道擊李繼遷,李繼隆擅出赤檉路無功,還奏軍儲失期,鼎坐削三任。複為殿中丞,領職如故。以母老求郡,曆知徐、密二州。真宗踐位,複舊官。鹹平四年,遷兵部員外郎、知製誥,賜金紫。時三司督逋負嚴急,有久被留係者,命鼎與薛映按籍詳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諫議大夫、度支使。
又調任胙城縣尉,改任臨河主簿。轉運使王嗣宗被詔令推舉法官,王濟得以被推舉。升任光祿寺丞、代理大理丞,改任刑部詳覆官、鎮州通判。當時基層官員大多是功勳武臣,傲慢無禮欺壓百姓,王濟從來不為之屈服。駐守的士兵十分橫暴不守法度,夜晚有的焚燒老百姓的房屋搶劫東西。一天晚上,通報發生大火,王濟率領數十名壯士暗中前往偵察,果然抓獲數人及其所盜竊的財物,馬上將這些人斬首。王濟派人騎馬奏告此事,太宗十分不高興。都校孫進指使喝了酒的流氓,將人的牙齒打落,王濟不等上奏,就用棘杖抽打孫進並將他送到朝廷,於是城中守軍害怕,軍紀嚴肅。接著升為太子中舍,詔書獎勵王濟。召任判登聞鼓院,授予監察禦史。王濟上疏陳述統一天下,節省老百姓財力的決策,大致有這樣十點:選擇左右官員,區別賢才與愚才,端正綱紀,裁減多餘的官員,增加現任官員的俸祿,嚴謹政治教令,選拔優秀的將領,分兵戍守,治理民事,廣開仕路。王濟的上奏切合時政,因文字太長不予載錄。
時西鄙未寧,建議陝西禁解池鹽,所在官鬻,詔從之。以鼎為製置使,楊覃為轉運使,張賀副之,又以內殿崇班杜承睿同製置鹽事。議者多言:"邊民舊食青鹽,其價甚賤。洎禁青鹽以困賊,令商賈入粟,運解鹽於緣邊,價直與蕃鹽不相遠,故蕃部齎鹽至者,不能貨鬻。今若禁解池鹽,與內地同價,則民必冒禁複市青鹽,乃資盜糧也。"時劉綜為陝西轉運使,鼎奏罷之。綜歸朝,亦密陳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鹽商,所在約束乖當,延州劉廷偉、慶州鄭惟吉皆不從規畫。
鹹平(998~1003)初年,王濟認為朝廷刑法繁多,建議請求朝廷消減製定法律,朝廷於是命令張齊賢主管此事,王濟參予此事。《刑統》舊的條令是:拿著武器行劫,不論有沒有贓品,全部判處死罪。張齊賢議論寬赦那些沒劫到財物之人的死罪,王濟說:“被判刑的,希望不被判刑。用死來恐嚇他們,還不值得害怕,何況緩解他們的死刑呢?”因此與張齊賢四次在上廷時麵爭。王濟語詞口氣十分嚴厲,把張齊賢當作迂腐儒生。但最後還是遵從了張齊賢的建議,人們大多認為王濟刻薄。王濟被改任鹽鐵判官。
又鼎奏運鹹陽倉粟以實邊,粟已陳腐,鼎即與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聞而止之,上封章密陳其煩擾者甚眾,鼎始謀多沮,遂令林特乘傳與永興張詠會鼎等同議可否,於是依舊通鹽商。鼎坐首議改作非是,詔罷度支使,守本官。未幾,丁內艱,起複。景德初,知三班院、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出知鳳翔府。以居憂哭泣傷目,表求判西京留司禦史台。三年,卒,年五十二,賜二子出身。
太宗巡視大名,征調民丁十五萬修理黃河、汴河,王濟認為這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朝廷於是詔令王濟前去經辦此事,回來上奏說省去費用十之六七。張齊賢當時擔任宰相,由於黃河決口而感到擔憂。因為奏對,同時召見王濟,張齊賢請朝廷讓王濟起草保護黃河的條文,朝廷沒有決定,王濟說:“黃河決口也是一種陰陽災變的惡氣,宰相如果能夠調和陰陽,消除災變惡氣,黃河不決口的事,我也就可以保證了。”張齊賢說:“如果是這樣,那今天就不太平嗎?”王濟說:“北有契丹,西有繼遷,兩河、關右每年都被侵略騷擾。憑陛下的雄才大略,如果人才使用得當,可以使天下太平,而現在卻沒有出現這種局麵。”真宗對此感到震驚,單獨留下王濟詢問邊防之事。王濟說“:陛下繼承二位先帝的基業,擁有百萬臣民,那些愚昧無知醜陋的邊境民族,膽敢隨意侵犯我們,這大概是當今治理國家的人不能和以前相比。我覺得現在國家所依靠,隻有唯一洪大的黃河!現在是急需選拔賢才的時候;否則的話,我擔心敵人會飲馬黃河岸邊。”王濟又寫了《備邊策》十五條獻給真宗。
鼎偉姿貌,磊落尚氣,有介節,居官峻厲,名稱甚茂。好學,工篆、籀、八分。嚐著《隱書》三卷,《史論》二十篇,《學古詩》五十篇。子申甫、吉甫。
鹹平三年(1000),選舉大理寺判官,真宗說“:大理寺判官應當選擇當官不回來的,如果不是這樣的人,一旦出現冤案,就會感傷和氣,王濟近來多次上書言事,好像具有節操和持守,可以讓王濟試試。”於是命令王濟代理大理寺判官之事。福津尉官劉瑩將僧人會聚房中,殺狗群飲,將一伶官杖打致死,王濟將劉瑩以大辟罪論處,後來遭到赦免被流放。這時王欽若掌管刑事審訊,和王濟一直不協調,又借口王濟曾經冒犯張齊賢,於是王欽若就上奏朝廷劉瑩應當釋放,以顯示皇帝的恩澤。張齊賢、王欽若議論王濟以外派官員在本地犯有過錯,讓王濟停職。過了一年,又成為監察禦史、河南府通判。
範正辭,字直道,齊州人。父勞謙,獲嘉令。正辭治《春秋公羊》、《穀梁》,登第,調補安陽主簿。開寶中,判入等,遷國子監丞、知戎州,改著作佐郎。代還,治逋欠於淄州,轉運使稱其能,轉左讚善大夫,就知淄州。太宗征河東,諸州部糧多不及期,正辭所部長山縣吏張秀督民輸,受錢二千,即杖殺之,郡中畏服。
景德(1004~1007)初年,調任河中府知府。契丹南下侵略,真宗親臨澶淵,下詔命令沿黃河摧毀所有的橋梁和船隻,凡查實緩辦者以軍法論處。王濟說:“陝西有關隘阻隔,大船相連,軍糧儲備數萬,一旦沉沒它們,很可惜;而且還會使民心動搖。”於是暗地裏上奏建議停止此事,真宗很讚賞,派遣使者進行獎勵。
太平興國中,改殿中丞,通判棣、深二州,遷國子博士。禦史中丞劉保勳奏充台直,會有言饒州多滯訟,選正辭知州事,至則宿係皆決遣之,胥吏坐淹獄停職者六十三人。會詔令料州兵送京師,有王興者,懷土憚行,以刃故傷其足,正辭斬之。興妻詣登聞上訴,太宗召見,正辭廷辨其事。正辭曰:"東南諸郡,饒實繁盛,人心易動。興敢扇搖,苟失控馭,則臣無待罪之地矣。"上壯其敢斷,特遷膳部員外郎,充江南轉運副使,賜錢五十萬。
不久,被召見授予工部員外郎兼侍禦史雜事,景德三年(1006),判司農寺。這時周伯星出現,王濟乘此機會上奏說:“從前唐太宗把豐年作為最好的征兆。我願陛下一天比一天謹慎,居安思危,那麼天下就大幸了。”接受詔令與劉綜更改製定茶法,對舊的茶法改動很多,這樣冒犯了丁謂、林特、劉承規等人,他們就與王欽若不斷地詆毀非議王濟。
饒州民甘紹者,積財钜萬,為群盜所掠,州捕係十四人,獄具,當死。正辭按部至,引問之,囚皆泣下,察其非實,命徙他所訊鞫。既而民有告群盜所在者,正辭潛召監軍王願掩捕之。願未至,盜遁去,正辭即單騎出郭二十裏,追及之。賊控弦持弰來逼,正辭大呼,以鞭擊之,中賊雙目,執之。賊自刃不殊,餘賊渡江散走,追之不獲,旁得所棄贓。賊尚有餘息,正辭即載歸,令醫傅藥,創既愈,按其奸狀,伏法,而前十四人皆得釋。
景德四年(1007),授予工部郎中,離京任杭州知州。真宗親自對王濟加以勸慰和告諭,仍舊告誡朝廷的過失允許暗中上奏。升任刑部郎中。郡城西邊有錢塘湖,灌溉田地千餘頃,年代久遠被埋沒填塞。王濟於是派民工疏通治理,增設了鬥門,來防備湖水泛濫,仍舊將白居易舊記刻在石湖側,老百姓獲得很多好處。睦州有一位狂僧突然闖入州府,口出妖言,王濟和轉運使陳堯佐依照實際情況,將狂僧斬首,真宗讚賞王濟能夠果敢決斷。大中祥符三年(1010),調任洪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接著這年發生旱災,老百姓饑餓無食,王濟親自督促官吏煮弼,每天親自品嚐來救濟饑民,錄用饑民當州兵,許多人得以度過饑荒。這年王濟死,終年五十九歲,遺言上奏真宗招納賢才,疏遠阿諛奸佞之徒,免除各種不急需的土木建築勞役。
端拱二年,代歸,與洛苑副使綦仁澤、西京作坊副使尹宗諤同監折中倉。先是,令商人輸米豆而以茶鹽酬其直,謂之"折中",複有言其弊,罷之,至是複置焉。遷倉部員外郎,同知幕府州縣官考課,改判刑部,曆戶部、鹽鐵二判官,遷考功員外郎,通判定、揚、杭三州。真宗即位,遷膳部郎中,召判三司勾院,俄複為鹽鐵判官。鹹平二年,出為河東轉運使。三年,以本官兼侍禦史知雜事。
王濟涉獵了很多經史之書,喜歡讀《左氏春秋》,性格剛強正直,不害怕和躲避什麼。年輕時,深州刺史念金鎖一見到王濟就很器重他,並將自己的後代也托付給王濟。念金鎖死後,王濟撫養他的後代,幫助他們走上仕途。王濟一直與內臣裴愈不和,裴愈因事犯罪,真宗十分惱怒,命令憲府進行審問,王濟恰好知道其他一些事情,極力為裴愈辯白開脫,終於使裴愈隻獲較輕的懲罰。王濟的兒子王孝傑,國子監博士。
時李昌齡自忠武行軍起知梓州,董儼知壽州,王德裔、楊緘皆任轉運使,後失官宰畿邑。正辭上言:"昌齡輩貪墨著聞,願陛下罷其民政。"詔追還儼敕,餘悉代之。又言:"治民之官,牧宰為急。"舉吳奮等五人堪任大郡,複請令奮等各舉知縣、縣令,從之。坐鞫任懿獄,貶滁州團練副使。會赦,複為倉部考功員外郎、通判鄆州,知淮陽軍,複膳部郎中,以年老,求監兗州商稅。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卒,年七十五。子識、諷,並進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