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恪李邦彥餘深薛昂吳敏王安中王襄趙野曹輔耿南仲(王宇附)
李邦彥字士美,懷州人。其父李浦是個銀匠。邦彥喜歡跟進士交遊,河東舉人入京者,一定取道懷州拜訪邦彥。如果要添置什麼,李浦也停下工作備辦,而且又資助路費,從此邦彥聲譽鵲起。入京補為太學生,大觀二年(1108),皇上賜他進士及第,授任秘書省校書郎,試任符寶郎。
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四歲而孤,聞人言其父,輒悲泣。以蔭登第,調郴尉。縣民有被害而屍不獲,吏執其鄰人,抑使自誣,令以為信。恪爭之,令曰:"否將為君累。"恪曰:"吾為尉而盜不能捕,更俾亡辜死平?"躬出訪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屍,遂獲盜。知榆次,縣豪子雄於鄉,萃逋庇奸,不輸公賦,前後莫敢詰。恪以理善曉之,悟而自悔,折節為長者。最聞,擢提舉河東常平、江東轉運判官。
邦彥為人俊朗豪爽,風度優美,寫文章敏捷而有功底。但是在民間長大,熟習猥鄙之事,對答敏捷;擅長戲謔,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語編為詞曲,人們爭相傳播,自號李浪子。諫官彈劾他遊縱不檢點,罷去符寶郎,仍任校書郎。不久以吏部員外郎兼管議禮局,出任河陽知州,受召入京任起居郎,邦彥擅長奉事宦官,宦官們爭相讚譽推薦他,曆任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大觀中,牂牁內附,召為屯田員外郎,持節招納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盡去兵衛,從數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以奉使稱職,遷右司員外郎、起居舍人。迎遼使還,言河北邊備弛廢,宜及今無事,以時治之。徽宗壯之,曰:"非卿誰宜為者。"命為都轉運使,加集賢殿修撰。中貴人稱詔有所市,恪不答,憤而歸,中以他事,降直龍圖閣、知梓州。
宣和三年(1121),被授任尚書右丞;宣和五年,轉任尚書左丞。李浦去世,追贈龍圖閣直學士,諡號為宣簡。邦彥重新起用後,與王黼不和,於是暗中與蔡攸、梁師成等人勾結,誣陷王黼使他被罷免。第二年,邦彥被授任為少宰,毫無建樹,隻不過阿諛順承諂媚充位而已,京城人都把他看作“浪子宰相”。
曆五年,徙滄州。河決,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詔書嘉獎。乃上疏請暫免保甲、保馬呈閱及複諸縣租,等第振貸,以寬被水之民。未報,悉便宜罷行之,民大悅。
徽宗禪位給兒子,任命邦彥為龍德宮使,升為太宰。邦彥知道朝中眾議不一,外患日漸逼近,撫疏不受命乞求留在宮祠。金兵逼近京城,李綱、種師道被罷免,李邦彥堅決主張割地求和。太學生陳東等數百人跪在宣德門上書,說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這些人是國家的禍害,請求斥退他們。邦彥退朝,人群指著他大罵,並且要毆打他,邦彥急忙逃走得以脫免。於是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充太一宮使。不滿十天,吳敏替他請求,重新起用為太宰。人們都感到驚愕,諫官們交相指責他。出京任鄧州知州,於是請求保餘職,提舉亳州明道宮。建炎初期,因主和誤國,被貶任建武軍節度副使,安置在潯州。
進龍圖閣待製、知揚州,召拜戶部侍郎。京師暴水至,汴且溢,付恪治之。或請決南堤以紓宮城之患,恪曰:"水漲堤壞,此亡可奈何,今決而浸之,是魚鱉吾民也。"亟乘小舟,相水源委,求所以利導之,乃決金堤注之河。浹旬水平,入對,帝勞之曰:"宗廟社稷獲安,卿之力也。"恪再拜,因上疏言:"水,陰類也,至犯京闕,天其或者以陰盛之沴儆告陛下乎?願垂意時事,益謹天戒。"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陽曲人。考中進士,調任瀛州司理參軍、大名縣主簿,曆任秘書省著作郎。政和年間,天下人爭相議論祥瑞,朝廷大臣動輒上表稱賀,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稱他為奇才。後來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詔令讓他草擬,安中馬上寫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後批道:“可任中書舍人。”不久,從秘書少監授任中書舍人,提升為禦史中丞。開封巡邏的士卒晚上捉拿盜賊,盜賊逃走,有個百姓受驚出門與士卒相遇,士卒把他當作盜賊綁起來;百姓到開封府申訴,受不住慘酷的拷打,於是被屈伏罪。安中審察後得知實情,審理冤屈,立即放走這個百姓,讓官吏抵罪。
宣和初,遷尚書,帝許以二府。為宰相王黼所陷,罷知滁州。言者論其治第曆陽,擾民逾製,提舉鴻慶宮。五年,起知青州;未行,召為吏部尚書,徙戶部。複請外,以延康殿學士知潭州,請往錢塘掃墓,然後之官,遂改杭州,
有個叫徐..的人,以增廣鼓鑄之說求媚於蔡京,蔡京上奏派遣徐..處理東南九路銅鑄之事,並且令他搜訪珍寶。徐..畫出冶坑圖,每年增加比以往多幾十倍的錢,並請求開采洪州嚴陽山礦坑,強迫有關部門承擔每年數額數十兩。他們煉冶出來的,隻是獲得一點兒而已。徐..術窮數盡,於是妄自請求搜尋稀世珍異與古代的寶器,送到書藝局,蔡京支持他的行動。安中單獨彈劾徐..欺騙皇上侵擾百姓,應當下令九路監司審核,徐..終於被治罪。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彥薦之,拜同知樞密院事,至則為中書侍郎。時進見者多論宣和間事,恪言於欽宗曰:"革弊當以漸,宜擇今日之所急者先之。而言者不顧大體,至毛舉前事,以快一時之憤,豈不傷太上道君之心哉。京、攸、黼、貫之徒既從竄斥,姑可已矣,他日邊事既定,然後白道君,請下一詔,與天下共棄之,誰曰不可。"帝曰:"卿論甚善,為朕作詔書,以此意布告在位。因賜東宮舊書萬卷,且用近比除子璟直秘閣,力辭之。
當時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見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們都結交關照他。安中上疏請求從今召用山野道士,應當責令引見人擔保,宣召出入,一定讓人觀察他的行路途徑,仍然嚴申大臣勾結的禁令;並且陳述蔡京欺君僭上、禍國害民的幾件事。皇上驚覺地采納了他的意見。不久再次上疏指責蔡京的罪行,皇上說:“本來打算馬上實行你的上奏請求,因為接近天寧節,等過了此節,一定為你罷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兒子蔡攸日夜在宮中侍從,向皇上哭訴懇求。皇上因此升遷安中為翰林學士,又升他為學士承旨。
八月,進拜少宰兼中書侍郎,帝注禮之甚渥。然恪為相,無濟時大略。金騎再來,邀割三鎮,恪集廷臣議,以為當與者十九,恪從之。使者既行,於是諸道勤王兵大集,輒諭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於帝曰:"唐自天寶而後屢失而複興者,以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也。今宜舉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連據秦、雍,領天下親征,以圖興複。"帝將從其議,而開封尹何栗入見,引蘇軾所論,謂周之失計,未有如東遷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頓地曰:"今當以死守社稷。"擢栗門下侍郎,恪計不用。
宣和元年,授任尚書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來朝歸還燕山舊地,朝廷謀求帥臣,安中請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讚譽他,皇上授任他為慶遠軍節度使、河北山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國降將郭藥師任同知府事。藥師驕橫,府中政事都專斷獨行,安中無法製止,於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藥師越發驕橫。不久朝廷加任安中為檢校少保,改任少師。當時山後各州都淪陷,隻有平州被張覺占據。金人侵入燕州,任命張覺為臨海軍節度使。後來張覺叛金,金人進攻他,張覺失敗逃到燕州。金人來索要張覺,安中不得已,縊殺了張覺,把他的頭包起來送給金人。郭藥師公開說“:金人要張覺立即給與,如果要藥師,也打算送給他們嗎?”安中害怕,把他的話上奏給朝廷,於是竭力請求罷任。藥師從此頹廢,金人終於因此而尋釁。安中以上清寶..宮使兼侍讀身份被召還,朝廷授任他為檢校太保、建雄軍節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
從帝巡城,為都人遮擊,策馬得脫,遂臥家求去。禦史胡舜陟繼劾其罪,謂"恪之智慮不能經畫邊事,但長於交結內侍,今國勢日蹙,誠不可以備位。"乃以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罷,栗代為相。
靖康初期,諫官彈劾他勾結王黼、童貫以及不糾察郭藥師違反朝命,安中被罷貶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又被貶任為朝議大夫、秘書少監,分司南京,在隨州居住;又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遷到內地道州,不久讓他自便。紹興初年,複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終年五十九歲。
京城不守,車駕至金帥營,恪曰:"計失矣。一入,將不得還。"既而還宮,恪迎拜道左,請入覲,栗不可。二年正月,複幸,恪曰:"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及金人逼百官立張邦昌,令吳開、莫儔入城取推戴狀,恪既書名,仰藥而死。
安中作文章豐潤敏拔,尤其擅長四六文體。徽宗曾經在睿謨殿舉行宴會,命令安中賦百韻詩以記其事。詩寫成後,徽宗欣賞讚歎不已,命令大字書寫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賞賜之。其見重就像這樣。著有《初寮集》七十六卷流傳於世。
李邦彥,字士美,懷州人。父浦,銀工也。邦彥喜從進士遊,河東舉人入京者,必道懷訪邦彥。有所營置,浦亦罷工與為之,且複資給其行,由是邦彥聲譽弈弈。入補太學生,大觀二年,上舍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試符寶郎。
耿南仲,開封人。與餘深同年考中進士,曆任提舉兩浙常平,徙官河北西路,改任轉運判官、提點廣東南路及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兩路轉運副使,入京任戶部員外郎、辟雍司業,因事被罷貶為知衢州。政和二年(1112),以禮部員外郎身份任太子右庶子,改任定王、嘉王侍讀,不久試任太子詹事、徽猷閣直學士,改任寶文閣直學士。在太子宮中任職十年。
邦彥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閭閻,習猥鄙事,應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輟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傳之,自號李浪子。言者劾其遊縱無檢,罷符寶郎,複為校書郎。俄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出知河陽,召為起居郎。邦彥善事中人,爭薦譽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欽宗辭謝徽宗禪位,生病,出宮住在福寧殿,宰相及百官列班等候,日夜不敢退。李邦彥說:“皇太子一向親近耿南仲,可召他入宮。”南仲與吳敏到殿中侍候。第二天,欽宗即位,授任南仲為資政殿大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不久,免去簽書一職。欽宗因為南仲是東宮舊臣,對他非常敬重,賜給他住宅一幢,升任他為尚書左丞、門下侍郎。
宣和三年,拜尚書右丞;五年,轉左丞。浦死,贈龍圖閣直學士,諡曰宣簡。邦彥起複,與王黼不協,乃陰結蔡攸、梁師成等,讒黼罷之。明年,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順趨諂充位而已,都人目為"浪子宰相"。
金人再次出兵攻向京城,請求割給三鎮講和,朝中大臣多數主張戰守,隻有南仲與吳千幹堅持割地。康王到軍隊前線,請求南仲同行。欽宗認為他年老,命令他的兒子中書舍人耿延禧代行。金兵駐紮洛陽,不再要求割去三鎮,直接請求劃黃河為界。於是朝廷商議派遣大臣前往,南仲以年老不願去,聶昌以親戚不願去。欽宗大怒,立即下令南仲前往河東,聶昌前往河北,商議割地。
徽宗內禪,命為龍德宮使,升太宰。知眾議不與,外患日逼,抗疏丐宮祠。金人既薄都城,李綱、種師道罷,邦彥堅主割地之議。太學生陳東數百人伏宣德門上書,言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乂之徒為社稷之賊,請斥之。邦彥退朝,群指而大詬,且欲毆之,邦彥疾驅得免。乃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充太一宮使。不旬日,吳敏為請,複起為太宰。人皆駭愕,言者交論之。出知鄧州,遂請持餘服,提舉亳州明道宮。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建武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
當初,南仲自認為在東宮奉事過欽宗,應當掌握大權,而吳敏、李綱超次升職,官位在自己的上麵,心中不平。於是每次處理政事提出不同意見,排擠不附和自己的人。李綱等人認為不能和議,而南仲竭力阻止,單獨主張和議,所以戰守軍備都被停止。康王在相州,南仲陪同金使王..前往衛州。鄉兵打算殺死王..,王..單獨逃走,南仲單身到衛州,衛州人不收納他。逃到相州,把皇上聖旨告訴康王,調河北兵去保衛京城,於是聯名簽署募兵榜張貼,人心才安息。二帝被金兵擄走,南仲與文武官吏勸康王就帝位。
方蔡京、王黼用事,附麗者多援引入政府,若餘深、薛昂、吳敏、王安中、趙野,史皆逸其事,因附著於此雲。
高宗即位後,看不起南仲的為人,趁他請求罷貶他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延禧以龍圖閣直學士知宣州。不久有人上言指責他誤國的罪行,詔令降去他的學士職務,延禧也被免職。不久責令南仲在臨江軍居住。禦史中丞張贗又上言:“南仲迫使李綱前去救河東,以致軍隊潰敗,實是不恤國事,用來報私仇。”高宗說:“南仲耽誤國家大事,天下共知,我曾想親手用劍殺了他。”下令把他降貶為別駕,安置在南雄,走到吉州死去。建炎四年(1130),追複為觀文殿大學士。
餘深,福州人。元豐五年,進士及第。崇寧元年,為太常博士、著作佐郎,改司封員外郎,拜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試辟雍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