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誼韓肖胄陳公輔張觷胡鬆年曹勳李稙韓公裔
胡鬆年字茂老,海州懷仁人。幼年時孤苦貧寒,母親織布賣錢,供養他上學。讀書過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經》。政和二年(1112),以上舍生任官,擔任淮州教授。政和八年,賜對便殿,徽宗因他像貌雄偉,改任他為校書郎兼資善堂讚讀。任殿試參詳官,以沈晦為第一名,徽宗大喜說:“我很早就聽說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升遷胡鬆年為中書舍人。
章誼,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寧四年進士第,補懷州司法參軍,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陳通寇錢塘,城閉,部使者檄誼聚杭州七縣弓兵,以張聲勢。會王淵討賊,誼隨淵得入城,賊平,旋加撫定,人皆德之。
當時正從事收複燕雲地區,胡鬆年多次上奏說邊恤一開,即有許多不能言說的事情發生,不符合當政者意思,被罷提舉太平觀。建炎年間,秘密上奏論述中原利害,召到朝廷,出知平江府。尚未入境,貪吏解下官印隱藏起來,胡鬆年將興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項張榜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加徽猷閣待製。上奏論述防衛長江的利害:一是說立國沒有藩籬之固,二是派遣將領不能首尾相援,三是說不能進攻敵人技能的短處。
帝幸臨安,苗、劉為變,帝禦樓,宰臣百執事鹹在,人心洶洶。帝問群臣曰:"今日之事何如?"浙西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時希孟輒曰:"乞問三軍。"誼越班斥之曰:"問三軍何義?若將鼓亂邪?"希孟卻立屏息,帝嘉之。事定,竄希孟吉陽軍,誼遷二秩,擢倉部員外郎。奉使二浙,貿易祠牒以濟軍用,以稽遲罷。未幾,召為駕部員外郎,遷殿中侍禦史。
朝廷召胡鬆年為中書舍人。他論述武昌、九江、建昌、京口、吳江、錢塘、明、越等地應各屯駐水軍士兵三千人以為防備。唐恪被朝廷追複為觀文殿學士,胡鬆年上奏說“:靖康之禍,何..輕率少謀,應該成為罪魁禍首。去年秦檜返朝,極力稱讚唐恪抗義守正,於是被褒揚追贈,已經引起公論不滿。現在唐恪的兒子唐琢自己陳述其父親因為迎請二帝的計謀沒有得到實現,飲藥而死。此事大義凜然,可以比美古人。應該詔令有關機構詳細考查實際情況,這樣才能不致虛假,以表示激勸。”
張浚宣撫陝西,誼奏:"自趙哲退敗,事任已重,處斷太專,當除副貳,使之自助。"何{鹵木}贈官,誼論其"折衝無謀,守禦無策,乃中國招禍之首"。乞寢免。
朝廷任命他為給事中。恰逢朝廷選拔將帥,胡鬆年上奏說:“富貴的人容易行善,貧賤的人難以成功,關鍵在於上麵的人怎樣認識提拔。希望陛下親出慰問部隊,就在軍隊中搜羅挑選,必然會有可以使用的人才。”又上奏:“恢複中原,必須從山東開始,山東歸附,必須從登、萊、密州開始,不隻是因為三郡民俗忠義,還因為有通、泰飛船往來的便利。”被任兼侍講。
邵青自太平乘舟抵平江,所至劫掠。誼請置水軍於駐蹕之地,且言:"古舟師有三等,大為陣腳,次為戰船,小為傳令,皆可為戰守之備。"詔淮南三宣撫措置。誼又獻戰守四策,謂:"金人累歲南侵,我亦累歲奔走,蓋謀國之臣誤陛下也。比者駐蹕揚州,有兵數十萬,可以一戰。斥候不明,金人奄至,逾江而東,此宰相黃潛善、汪伯彥過也。前年,移蹕建康,兵練將勇,據長江之險,可守矣。舟師不設,二相異意,金人未至,遵海而南,此宰相呂頤浩過也。不知今年守戰之策安所從出?執政大臣誰為陛下任此事者?臣愚謂有江海,必資舟楫戰守之具;有險阻,必資郡縣防守之力;有兵將,必駕馭撫循,不可為將帥自衛之資;有糧賦,必漕運轉輸,不可為盜賊侵據之用。四者各付能臣,分路以辦,重賞嚴罰,誰敢不用命哉!"
王倫出使金朝回來,說金朝想再派重臣前來計議講和事宜,以胡鬆年任工部尚書作為韓肖胄的副手,充任大金奉表通問使。當時使命久不通,人們都人心疑慮,胡鬆年毅然前往。到達汴京,劉豫命令他們以臣子之禮相見,韓肖胄沒有回答,胡鬆年說:“聖主萬壽無疆。”劉豫問“:聖主意圖何在?”胡鬆年回答“:聖主的意圖,必恢複故疆而後已。”出使回來,被任命為吏部尚書。
詔問保民、弭盜、遏寇、生財之策,誼對曰:"去奸貪殘虐之吏,則民可保;用循良廉平之吏,則盜可弭;敵寇未遏,以未得折衝禦侮之臣;財賦未裕,以未得掌財心計之臣。凡此四者,任人不任法,則政治可得而治矣。"
嶽飛收複襄、漢,命令胡鬆年籌劃守禦事宜。胡鬆年上奏:“乞令嶽飛班師,慢慢觀察劉豫動向,如果劉豫置而不問,那麼居心叵測,應當飭令將士謹嚴邊疆守備。”又陳述戰艦有四利:一是伸張朝廷深入的軍勢,二是鞏固山東想要歸順的民心,三是震懾強敵,使其不敢窺視江、浙,四是牽製劉豫使其無暇經營襄、漢。
詔集議明堂配享,胡直儒等請合祭天地,而以太祖、太宗配。誼言:"稽之經旨則未合,參之典故則未盡,施之事帝則未為簡嚴。今國家既以太祖配天於郊,比周之後稷,則太宗宜配帝於明堂,以比周之文王。仁宗皇祐二年,始行明堂合祭天地,並配祖宗,乃一時變禮。至嘉祐七年,再行宗祀,已悟皇祐之非,乃罷配享,仍徹地示之位,故有去並侑煩文之詔。如嘉祐之詔,則太祖地示已不與祭;元豐正祀典之詔,則悉罷群祀。臣等謂將來明堂大饗,宜專祀昊天上帝,而以太宗配。"後不果行。
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首先上奏八事:建立規模以奠定中興基業,振作綱紀以遵從朝廷權勢,駕馭將帥使他們有所畏懼,撫慰士卒使他們知道努力,收回予奪之權柄,明察毀譽的言論,不要因小遺棄人才,不要因虛文而廢棄實效。又推薦張敵萬“:以前在淮南誘敵深入,敵軍步騎四集,全部陷於泥淖之中,無人得以逃脫,金軍至今依然膽寒。請求任命他統率兵馬,這樣才能使朝外名將漸多,不至於僅僅依賴三四位將領。”
紹興二年,除大理卿。宰相奏知平江府,帝曰:"誼儒者,賴其奏讞平恕,使民不冤,勿令補外。"尋除權吏部侍郎,乞:"詔有司編類四選通知之條,與一司專用之法,兼以前後續降指揮,自成一書。如此則銓曹有可守之法,奸吏無舞文之弊,書成而吏銓有所執守矣。"
間諜報告劉豫在登、萊、海、密州修造戰船,在淮陽、順昌屯積糧草,打算依恃金朝入侵邊疆。議論者認為韓世忠、劉光世、嶽飛各當一麵,可保不發生意外。胡鬆年上奏“:三人名聲地位不相統屬,緊急時必然不能相互救援。況且海道闊遠,蘇、秀、明、越等州最是要衝之處,請求挑選精兵萬人,命一大臣前駐建康,親自督促韓世忠、劉光世守衛采石、馬家渡,以伸張兩軍勢力,並以兵五千人屯駐明州、平江,控製江海。如果無人可以派遣,我願意急馳趕赴那裏以應付緊急。”詔令派遣胡鬆年前往江上,同諸將會議進討之策,並觀察敵情。皇上決意親征,於是到平江,任命胡鬆年權知參知政事,專門負責修治戰艦,張浚專門負責修造兵器。胡鬆年說:“議論既定,力行才能收到實效,如果今天行,明天止,徒增紛擾而沒有益處。”
改刑部侍郎兼詳定一司敕令,誼奏:"比修紹興敕令格式,其忠厚之意,則本於祖宗;其綱條之舉,則仍於舊貫。今在有司,為日既久,州縣推行,漸見牴牾。欲承疑遵用,則眾聽惑而不孚;欲因事申明,則法屢變而難守。乞詔監司、郡守與承用官司,參考祖宗舊典,各摭新書之闕遺,條具以聞,然後命官審訂刪去,著為定法。"
不久因病提舉洞霄宮,居住在陽羨,雖然居閑但不忘國事,多次上書論說和糴科斂、防秋利害,皇上都嘉獎采納。紹興十六年(1146),病重,招呼兒子說:“生老病死,在所難免。”於是就枕,鼾聲如雷,一會兒後去世,人們都說他沒有死。時年六十歲。
遷徽猷閣直學士、樞密都承旨,誼奏:"漢有南北兩屯,唐有南北兩衛,皆天子自將之兵。祖宗所置殿班親軍,處禁門之內,皆極天下之選。今日神武兵萃於五軍,多逃亡之餘,市井之人,殿班親軍,倚以侍衛者,曾無千百。願陛下酌漢、唐南北禁衛之意,修本朝遴選班直之法,選五軍及諸州各為一衛,合取萬人,分為兩衛,則禁衛增嚴,王室大競矣。"
胡鬆年平生不喜歡積斂財產,每次任官按例要賜予金帛,胡鬆年因軍事耗費巨大,一無所求,有人勸他告訴朝廷,他說“:不請則已,告訴朝廷就成了沽名釣譽。”喜歡賓客,俸祿不足以供費,有人請他為子孫著想節省用度。胡鬆年說:“賢能但多財,就會有損誌節,況且俸祿,是皇上用來贍養老臣的。”自任官後直到執政,所推薦代替自己的,都是當時的名人,所推薦的全部出於至公,即使是權貴也不能讓他改變。
四年,金遣李永壽、王翊來,求還劉豫之俘,及西北人在東南者,又欲畫江以益劉豫。時議難之,欲遣大臣為報使。參政席益以母老辭,薦誼為代,加誼龍圖閣學士,充軍前奉表通問使,給事中孫近副之。誼至雲中,與粘罕、兀室論事,不少屈。金人諭亟還,誼曰:"萬裏銜命,兼迎兩宮,必俟得請。"金人乃令蕭慶授書,並以風聞事責誼,誼詰其所自,金人以實告,乃還。至南京,劉豫留之,以計得歸。帝嘉勞之,擢刑部尚書。
當秦檜當權時,天下認識與不認識的,都以疑忌置於死地。因此士大夫無不曲意阿附以求得自保。胡鬆年獨自鄙視他,到死時沒有給秦檜寫一封書信,世人以此讚揚他。
是冬,帝親征,王師大捷於淮陰,誼扈從。還臨安,遷戶部尚書,誼言:"祖宗設官理財,內則戶部,外則諸路轉運使、副,東南委輸最盛,則又置發運,以督諸路供輸之入,皆有移用補助之法,戶部仰以不乏者也。今川、廣、荊湖土貢歲輸,不入王府者累年矣,皆發運使失職之罪也。頃因定都汴京,故發運使置司真、泗,今駐吳會,則發運當在荊湖南、北之間。望討論發運置司之地,選能臣以充其任。"又言:"戶部左右曹之設,諸路運司則左曹之屬也,提舉則右曹之屬也。若複發運司,於諸路各置轉運使副二員,以一員檢察常平,以應右曹之選,則戶部財用無陷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