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宋史》 作者:脫脫和阿魯圖  

列傳·卷一百七十三

史彌遠鄭清之史嵩之董槐葉夢鼎馬廷鸞
史彌遠,字同叔,是史浩的兒子。淳熙六年(1179),補官為承事郎。淳熙八年,轉為宣義郎,他銓試第一,被調為建康府糧料院,改為沿海製置司幹辦公事。淳熙十四年,被推舉參加進士考試。

史彌遠,字同叔,浩之子也。淳熙六年,補承事郎。八年,轉宣義郎,銓試第一,調建康府糧料院,改沿海製置司幹辦公事。十四年,舉進士。紹熙元年,授大理司直。二年,遷太社令。三年,遷太常寺主簿,以親老請祠,主管衝佑觀。丁父憂。慶元二年,複為大理司直,尋改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對,乞旌廉潔之士,推舉薦之賞;浚溝洫,固堤防,實倉廩,均賦役,課農桑,禁末作,為水旱之備;葺城郭,修器械,選將帥,練士卒,儲粟穀,明烽燧,為邊鄙之防。丞相京鏜屏左右曰:"君他日功名事業過鏜遠甚,願以子孫為托。"四年,授樞密院編修官,遷太常丞,尋兼工部郎官,改刑部。六年,改宗正丞。丐外,知池州。嘉泰四年,提舉浙西常平。開禧元年,授司封郎官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遷秘書少監,遷起居郎。二年,兼資善堂直講。
紹熙元年(1190),史彌遠被授予大理司直。紹熙二年,升為太社令。紹熙三年,升為太常寺主簿,他因侍奉老人請求祠觀的官職,為主管衝佑觀。史彌遠遭父喪。慶元二年(1196),史彌遠重新任大理司直,不久改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百官輪次奏對,他請求表彰廉潔的人,對舉薦賢能的人實行獎賞;疏導溝洫,加固堤防,充實倉庫,平均賦役,督促農業生產,禁止農民從商,以預防水旱;修繕城郭,整理器械,選擇將帥,訓練士卒,儲備糧草,加強警戒,以加強邊防。丞相京鏜屏退左右說“:你他日的功名事業將遠遠超過我,我希望能把子孫托付給你。”慶元四年,史彌遠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升為太常丞,不久兼任工部郎官,改到刑部。慶元六年,改為宗正丞。他請求到地方任職,被任命為池州知州。嘉泰四年(1204),史彌遠為提舉浙西常平。開禧元年(1205),他被授予司封郎官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升為秘書少監,升為起居郎。開禧二年,兼任資善堂直講。

韓侂胄建開邊之議,以堅寵固位,已而邊兵大衄,詔在位者言事,彌遠上疏曰:"今之議者,以為先發者製人,後發者製於人,此為將之事,施於一勝一負之間,則可以爭雄而捷出。若夫事關國體、宗廟社稷,所係甚重,詎可舉數千萬人之命輕於一擲乎?京師根本之地,今出戍既多,留衛者寡,萬一盜賊竊發,誰其禦之?若夫沿江屯駐之兵,各當一麵,皆所以拱護行都,尤當整備,繼今勿輕調發,則內外表裏俱有足恃,而無可伺之隙矣。所遣撫諭之臣,止令按曆邊陲,招集逋寇,戒飭將士,固守封圻。毋惑浮言以撓吾之規,毋貪小利以滋敵之釁,使民力愈寬,國勢愈壯,遲之歲月,以俟大舉,實宗社無疆之福。"
韓..胄建議北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加深皇上對自己的寵幸,不久邊兵大敗,朝廷下詔百官論事。史彌遠上疏說“:現在議事的人,認為先發者製人,後發者被人製,這是將領的事,把它用於一勝一負之間,就可以爭雄並取勝。如果事關國體、宗廟社稷,關係重大,難道能把數千萬人的性命輕易地拋出去嗎?京師是國家的根本之地,現在已調走很多戍兵,留下守衛的很少,萬一盜賊發動叛亂,誰能抵禦他們?沿江屯駐的兵馬,各自獨擋一麵,都是拱衛首都的,尤其應該整頓邊備,從今日起不要輕易調動,這樣內外表裏都有足夠的依靠,而敵人無可乘之機了。朝廷派遣的撫諭使臣,隻讓他們巡視邊疆,招集逃寇,告誡將士,固守京城附近的土地。不要蠱惑流言來破壞我們的計劃,不要貪圖小利來使敵人滋生用兵的念頭,使民力更寬,國勢更壯,拖延時間,以便大舉發兵,這實在是國家的福氣。”

奏方具,客曰:"侂胄必以奏議占人情,太夫人年高,能無貽親憂乎?"彌遠曰:"時事如此,言入而益於國,利於人,吾得罪甘心焉。"封鄞縣男兼權刑部侍郎。三年,改禮部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仍兼刑部。
史彌遠的奏書剛獻上,他的門客說:“韓..胄一定以奏議來探知人情,太夫人年事已高,你的奏議能不給親人帶來憂慮嗎?”史彌遠說:“時事這樣,我的話有益於國,有利於人,我得罪也甘心了。”史彌遠被封為鄞縣男兼權刑部侍郎。開禧三年,改任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仍兼權刑部侍郎。

兵端既開,敗衄相屬,累使求和,金人不聽。都城震搖,宮闈疑懼,常若禍在朝暮,然皆畏侂胄莫敢言。彌遠力陳危迫之勢,皇子詢聞之,亟具奏,乃罷侂胄並陳自強右丞相。既而台諫、給舍交章論駁,侂胄乃就誅。召彌遠對延和殿,帝欲命為簽書樞密院事,力辭,乃遷禮部尚書兼國史實錄院修撰。
宋兵北伐,連續失敗,多次派使臣求和,金人不答應。都城震蕩,宮中疑懼,常像禍患就在眼前一樣,但都怕韓..胄而沒誰敢說什麼。史彌遠極力陳述危急的形勢,皇子趙詢聽說後,立即上奏,才罷去韓..胄和陳自強的右丞相。不久台諫、給舍連續上奏彈劾韓..胄,韓..胄才被殺。皇上召史彌遠在延和殿奏對,想任命他為簽書樞密院事,史彌遠極力推辭,他就被升為禮部尚書兼國史實錄院修撰。

詢立為太子,兼詹事,遣使詣金求和,金人以大散隔牙二關、濠州來歸,疏奏:"今兩淮、襄、漢沿邊之地,瘡痍未瘳,軍實未充。當勉厲將帥,盡吾委寄之誠;簡閱士卒,核其尺籍之闕。繕城堡,葺器械,儲糗糧。當聘使既通之後,常如幹戈未定之日,推擇帥守以壯藩屏之勢,獎拔智勇以備緩急之求。"拜同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進封伯。
趙詢被立為太子,史彌遠兼任詹事,宋派使臣到金國求和,金人把大散、隔牙二關、濠州歸還宋朝,史彌遠上奏說“:如今兩淮、襄、漢沿邊地區,滿目瘡痍,器械、糧餉不充實。應該勉勵將帥,忠心報國;檢閱士卒,核對兵額。修繕城堡,補充器械,儲備糧食。在同金國互通使臣後,常如戰爭時一樣,推選將帥以壯大藩屏之勢,獎勵提拔智勇的人以備緩急的需要。”史彌遠被任命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進封伯爵。

嘉定元年,遷知樞密院事,進奉化郡侯兼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兼太子少傅,進開國公。丁母憂,歸治葬,太子請賜第行在,令就第持服,以便谘訪。二年,以使者趣行急,乃就道,起複右丞相兼樞密使兼太子少師。四年,落起複。雪趙汝愚之冤,乞褒贈賜諡,厘正誣史,一時偽學黨人朱熹、彭龜年、楊萬裏、呂祖儉雖已歿,或褒贈易名,或錄用其後,召還正人故老於外。十四年,賜家廟祭器。
嘉定元年(1208),史彌遠升為知樞密院事,進封為奉化郡侯兼任參知政事,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兼太子少傅,進封為開國公。遭母喪,他歸家辦喪事,太子請求在行在賜給他宅第,讓他就此服喪,以便谘詢。嘉定二年,因使臣催他動身很急迫,他才上路,他被重新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兼太子少師。嘉定四年,除去喪服,正式被起用。他替趙汝愚雪冤,請求褒贈賜諡,改正誣史,一時偽學黨人朱熹、彭龜年、楊萬裏、呂祖儉雖然已去世,有的被褒賜改名,有的後代被錄用為官,召陷於金境的歸正人和元老。嘉定十四年,賜給他家廟祭器。

寧宗崩,擁立理宗,於是拜太師,依前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封魏國公,六辭不拜,因乞解機政,歸田裏,亟出關,帝從之。實慶二年,拜少師,賜玉帶。勸上傾心順承以事太後,力學修德以答皇天眷祐,以副四海歸戴。紹定元年,上太後尊號,拜太傅,八辭不拜。夏,得疾,累疏丐歸,不許。都城災,五疏乞罷斥,乃降封奉化郡公。五年春,複爵。六年,將拜太師,三具奏辭,乞免出命,不許。乃拜太師,依前右丞相兼樞密使、魯國公,又三具奏辭。紹定五年,上疏乞謝事,拜太傅。未幾,拜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上疏乞解機政,依前太師特授保寧、昭信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進封會稽郡王。卒,遺表聞,帝震悼,輟朝三日,特贈中書令,追封衛王,諡忠獻。戶部支賻贈銀絹以千計,內帑特頒五千匹兩,遣使祭奠。及其喪還,遣禮官致路祭於都門外,賜纛、佩玉、黝纁。
寧宗去世,史彌遠擁立理宗,因此被任命為太師,仍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封為魏國公,他六次推辭不接受,於是請求解除機務,歸還故裏,馬上出朝,皇上允許。寶慶二年(1226),他被任命為少師,皇上賜給他玉帶。他勸皇上傾心順承來服侍太後,力學修德以報答上天的保佑,以報答四方的擁戴。紹定元年(1228),上太後尊號,史彌遠被任命為太傅,他八次推辭不受。夏天,他得病,多次上疏請求回家,皇上不許。都城出現災禍,他五次上疏請求罷官,於是他被降封為奉化郡公。紹定五年春,又恢複原來的爵位。紹定六年,將任命他為太師,他三次上奏推辭,請求免去成命,皇上不許。於是他被任命為太師,仍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魯國公,他又三次上奏推辭。紹定五年,他上疏請求辭官,被任命為太傅。不久,被任命為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他上疏請求解除機務,皇上仍任他為太師,又特別授予他保寧、昭信軍節度使的官職,充當醴泉觀使,進封為會稽郡王。史彌遠去世,遺表傳到朝廷,皇上震動並追悼他,停止朝事三天,特別贈給他中書令的官職,追封為衛王,諡號“忠獻”。戶部支付給他喪葬費的銀絹以千計,皇家倉庫特拿出絹銀五千匹兩,皇上派使臣去祭奠。等安葬完史彌遠,又派禮官在都城門外設筵祭奠,賜給他出殯時用的旗幟、佩玉、黝糸熏。

初,誅李全,複淮安,克盱眙,第功行賞,諸將皆望不次拔擢。或言於彌遠,彌遠曰:"禦將之道,譬如養鷹,饑則依入,飽則揚去。曹彬下江南,太祖未肯以使相與之。況今邊戍未撤,警報時聞,若諸將一一遂其所求,誌得意滿,猝有緩急,孰肯效死?"趙善湘以從官開閫,指授之功居多,日夜望執政。彌遠曰:"天族於國有嫌,高宗有詔止許任從官,不許為執政。紹熙末,慶元初,因汝愚、彥逾有定策功,是以權宜行之。某與善湘姻家,則又豈敢。"彌遠親密友周鑄、兄彌茂、甥夏周篆皆寄以腹心,人皆謂三人者必顯貴,然鑄老於布衣,彌茂以執政恩入流,周篆以捧香恩補官,俱止訓武郎而已。
當初,誅殺李全,收複淮安,攻克盱眙,論功行賞,眾將都希望能越級提拔。有人把這對史彌遠說了,史彌遠說:“駕馭將領的辦法,就如養鷹,它餓時就依靠人,吃飽了就飛走。曹彬攻克江南,太祖不肯授予他使相的官職。況且現在邊防未撤,警報常有,如果眾將一一遂心如願,誌得意滿,倉猝間要有緩急,誰還肯效死力?”趙善湘以從官的身份開設帥府,出謀劃策的功勞很多,日夜盼望當上執政。史彌遠說:“皇族對國家有嫌疑,高宗有詔隻許皇族擔任從官,不許任執政。紹熙末,慶元初,因為趙汝愚、趙彥逾有定策功,所以才權宜任命他們為執政。我和趙善湘是姻親,又怎敢違犯規定。”史彌遠的密友周鑄、哥哥史彌茂、外甥夏周篆都是他的心腹,人們都認為他們仨一定會顯貴,然而周鑄到死都是平民百姓,史彌茂因執政的恩蔭得以入流,夏周篆因捧香恩才被補官,他們也隻是訓武郎而已。

初,彌遠既誅韓侂胄,相寧宗十有七年。迨寧宗崩,廢濟王,非寧宗意。立理宗,又獨相九年,擅權用事,專任儉壬。理宗德其立己之功,不思社稷大計,雖台諫言其奸惡,弗恤也。彌遠死,寵渥猶優其子孫,厥後為製碑銘,以"公忠翊運,定策元勳"題其首。濟王不得其死,識者群起而論之,而彌遠反用李知孝、梁成大等以為鷹犬,於是一時之君子貶竄斥逐,不遺餘力雲。
當初,史彌遠殺死韓..胄後,在寧宗朝當了十七年宰相。寧宗去世後,濟王被廢,這不是寧宗的本意。史彌遠擁立理宗,又獨自任相九年,他擅權用事,專門任用諂媚卑鄙的人。理宗感念他擁立自己,不思國家大事,雖然台諫官論他奸惡,也不擔憂。史彌遠去世後,理宗對他的子孫們很寵幸優禮,後來替他製碑銘,把“公忠翊運,定策元勳”題寫在碑文前麵。濟王不是正常去世的,有見識的人群起而攻之,而史彌遠任用李知孝、梁成大等為爪牙,反而使當時的君子遭到貶逐流放,對此他們不遺餘力。

鄭清之字,德源,慶元之鄞人。初名燮,字文叔。少從樓昉學,能文,樓鑰亟加稱賞。嘉泰二年,入太學。十年,登進士第,調峽州教授。帥趙方嚴重,靳許可,清之往白事,為置酒,命其子範、葵出拜,方掖清之無答拜,且曰:"他日願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群聚暴橫,清之白總領何炳曰:"此輩精悍,宜籍為兵,緩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趨者雲集,號曰"茶商軍",後多賴其用。調湖、廣總所準備差遣、國子監書庫官。十六年,遷國子學錄。丞相史彌遠與清之謀廢濟國公,事見《皇子竑傳》。俄以清之兼魏惠憲王府教授,遷宗學諭,遷太學博士,皆仍兼教授。寧宗崩,丞相入定策,詔旨皆清之所定。
鄭清之,字德源,慶元鄞縣人。原叫鄭燮,字文叔。少年時跟從樓日方學習,能寫文章,樓鑰十分讚賞他。嘉泰二年(1202),他進入太學。嘉定十年,考中進士,調為峽州教授。統帥趙方處事認真、嚴肅、莊重,不輕易許諾什麼,鄭清之去他那兒彙報事情,他給鄭清之置辦酒席,讓他的兒子趙範、趙葵出來拜見,趙方拉著鄭清之沒進行答拜的禮儀,並說:“他日希望能照顧我的兩個兒子。”湖北茶商群集暴橫,鄭清之向總領何炳建議說:“這些人很精悍,應該把他們編入軍籍,緊急時可使用。”何炳馬上下達招募他們的命令,來的人很多,號稱“茶商軍”,後來多次依賴這支軍隊。鄭清之調為湖、廣總所準備差遣、國子監書庫官。嘉定十六年,他升為國子學錄。丞相史彌遠與鄭清之謀劃廢濟國公,這事見《皇子..傳》。不久任命鄭清之兼任魏惠憲王府教授,升為宗學諭,升為太學博士,都仍兼教授。寧宗去世,丞相獻定國的策略,詔旨都是鄭清之所擬定的。

理宗即帝位,授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兼崇政殿說書。帝問外人因閣子庫進絲履有謗議,清之言:"禁中服用頗事新潔者。"帝曰:"故事,月進鞵數兩,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謗?"清之奏:"孝宗繼高宗,故儉德易章,陛下繼寧考,故儉德難著。寧考自奉如寒士,衣領重浣,革舄屢補,今欲儉德著聞,須過於寧考方可。"帝嘉納。
理宗即位後,鄭清之被授予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升為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兼崇政殿說書。皇上詢問外人為什麼對..子庫進絲鞋有謗議,鄭清之說:“宮中穿的用的都十分講究新的、幹淨的。”皇上說:“按規定,月進絲鞋數雙,朕不穿壞是不換的,為什麼會有謗議?”鄭清之奏說:“孝宗繼高宗之後,所以節儉的美德容易表現出來,陛下繼寧宗之後,所以節儉的美德難顯現出來。寧宗自己的日常供養就如同寒士,衣服多次洗滌,多次補衣服鞋子,現在想使節儉的美德顯著,必須超過寧宗才行。”理宗高興地采納了他的建議。

寶慶元年,改兼兵部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起居郎,仍兼史官、說書、樞密院編修官。二年,權工部侍郎,暫權給事中,進給事中,升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紹定元年,遷翰林學士、知製誥兼侍讀,升兼修國史實錄院修撰、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三年,授參知政事兼簽書樞密院事。四年,兼同知樞密院事。六年,彌遠卒,命清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寶慶元年(1225),鄭清之改兼兵部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升為起居郎,仍兼史官、說書、樞密院編修官。寶慶二年,他為權工部侍郎,暫為權給事中,進升為給事中,升為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紹定元年(1228),他升為翰林學士、知製誥兼侍讀,升為兼修國史實錄院修撰、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紹定三年,鄭清之被授予參知政事兼簽書樞密院事。紹定四年,他兼任同知樞密院事。紹定六年,史彌遠去世,鄭清之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端平元年,上既親總庶政,赫然獨斷,而清之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召還真德秀、魏了翁、崔與之、李{直土}、徐僑、趙汝談、尤焴、遊似、洪谘夔、王遂、李宗勉、杜範、徐清叟、袁甫、李韶,時號"小元祐。"大者相繼為宰輔,惟與之終始辭不至,遣逸如劉宰、趙蕃皆見旌異。是時金雖亡而入洛之師大潰。二年,上疏乞罷,不可,拜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三年八月,霖雨大風,四疏丐去。九月,禋祀雷變,請益力。乃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四疏控辭,依舊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及聞邊警,密疏:"恐陛下憂悔太過,以汩清明之躬,累剛大之誌。"嘉熙三年,封申國公。四年,遣中使賜禦書"輔德明謨之閣",賜楮十萬緡為築室,乃日與賓客門生相羊山水間。
端平元年(1234),皇上親政,顯赫盛大,獨自處理政事,鄭清之也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召回真德秀、魏了翁、崔與之、李埴、徐僑、趙汝談、尤煜、遊似、洪谘夔、王遂、李宗勉、杜範、徐清叟、袁甫、李韶,當時號稱“小元..”。大多相繼擔任宰輔,隻有崔與之始終推辭不來,隱士如劉宰、趙蕃都被表彰。這時金國雖亡而進入洛陽的宋軍大敗。端平二年,鄭清之上疏請求罷官,皇上不許,授予他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端平三年八月,秋雨綿綿,狂風大作,鄭清之四次上疏請求辭職。九月,祭祀時出現驚雷,他更是極力辭職。他就被授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他四次上疏推辭,仍舊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聽到邊境警報後,他秘密上奏說:“恐怕陛下過於擔憂和悔恨,這樣會損害您的清明的身體,累及您的宏偉誌向。”嘉熙三年(1239),鄭清之被封為申國公。嘉熙四年,皇上派中使賜給他親筆寫的“輔德明謨之閣”的題字,賞給他十萬緡錢用來修建房舍,鄭清之就每天同賓客、門生遊山玩水。

淳祐四年,依前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屢辭不允,拜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封衛國公。趣入見,有旨賜第。五年正月,上壽畢,亦疏丐歸,不允。拜少傅,依前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封越國公。居無何,喪其子士昌,決意東還,又不許。拜少師、奉國軍節度使,依前醴泉觀使兼侍讀、越國公,賜玉帶,更賜第於西湖之漁莊。進讀《仁皇訓典》,謂:"仁祖之仁厚,發為英明,故能修明紀綱,而無寬弛不振之患;孝宗之英明,本於仁厚,故能涵養士氣,而無矯勵峭刻之習。蓋仁厚、英明二者相須,此仁祖、孝宗所以為盛也。"帝褒諭之。
淳祐四年(1244),鄭清之仍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他多次辭官都沒被允許,他被授予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被加封為衛國公。他入朝拜見皇上,皇上下詔賜給他府第。淳..五年正月,為皇上祝壽結束後,他又上疏請求辭官,皇上不許。鄭清之被授予少傅,仍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封為越國公。不久,他的兒子鄭士昌去世,他決意東還,辭職,又沒被允許。他被授予少師、奉國軍節度使,仍為醴泉觀使兼侍讀、越國公,皇上賞給他玉帶,又在西湖的漁莊賞給他一處府第。鄭清之為皇上講讀《仁皇訓典》,他說:“仁祖的仁德寬厚,使他表現得很英明,所以他能製定法度,國家也沒有懈怠、不振奮的禍患;孝宗的英明,來源於他本身的仁德寬厚,所以他能培養和鼓舞士氣,國家沒有特別嚴厲苛刻的風氣。仁德寬厚和英明二者互相彌補,缺一不可,這就是仁祖、孝宗統治時出現盛世的原因。”皇上表彰了他。

六年,拜太保,力辭。故事,許回授子孫,清之請追封高祖洽,帝從之,蓋異恩也。七年,拜太傅、右丞相兼樞密使、越國公。中使及門,清之方放浪湖山,寓僧刹,竟夕不歸。詰旦內引,叩頭辭免,帝勉諭有外間所不及知者。甫退,則中使接踵而至。或請更化改元,清之曰:"改元,天子之始事,更化,朝廷之大端,漢事已非古,然不因易相而為之。"
淳祐六年,鄭清之被授予太保,他極力推辭。按慣例,允許他把官職轉給子孫,鄭清之請求皇上追封給他的高祖鄭洽,皇上同意了,這是特殊的恩惠。淳..七年,鄭清之被授予太傅、右丞相兼樞密使、越國公。中使來到他家,鄭清之正在湖光山色中遊玩,住在寺院中,一直到傍晚還沒回來。第二天早晨他入宮拜見皇上,磕頭請求免去這些官職,皇上告訴了許多他不知道的事。鄭清之剛離開宮廷,中使就接踵而至。有的請求重定施政方針、改年號,鄭清之說:“改年號,是天子剛登基時的事,重定施政方針,是國家的大事,漢代的事已經不是遙遠的事,但不因為更換了宰相就那麼做。”

帝以邊事為憂,詔趙葵以樞使視師,陳靴以知樞密院事帥湖、廣,二人方辭遜,會清之再相,力主之,科降辟置無所留難,葵、靴遂往。於是戰於泗水、渦口、木庫,皆以捷聞。九年,拜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辭太師不拜,依前太傅。每謂天下之財困於養兵,兵費困於生券,思所以變通之,遇調戍防邊,命樞屬量遠近以便其道塗,時緩急以次其遣發。又議移歲調兵屯以戍淮麵,並軍分頭目以節廩稍,先移鎮江策勝一軍屯泗水,公私便之。
皇上憂慮邊疆的事,下詔讓趙葵以樞密使的身份檢閱軍隊,陳韋華以知樞密院事的身份統率湖、廣二州,他們二人正在推辭,恰好鄭清之再次擔任宰相,對他們極力支持,凡是他們所要求的都不刁難,趙葵、陳韋華就前去上任了。於是宋軍在泗水、渦口、木庫作戰,都取得了勝利。淳..九年,鄭清之被授予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他沒接受太師的官職,仍然是太傅。鄭清之常感到國家的財富因為養兵而困乏,因為發放生券而使兵費短缺,他考慮變通的辦法,每有調兵戍守邊境的時候,就命令樞密院根據距離的遠近,就近調兵戍守,根據情況的緩急決定調兵的先後順序。又議定明年調兵戍守淮水,合並軍隊以便節省物資供給,先調鎮江策勝軍駐屯在泗水,公私都很便利。

諸路虧鹽,執其事者破家以償,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掛誤者悉蠲之,全活甚眾。沿江算舟之賦素重,清之次第停罷,如池之雁〈氵義〉有大法場之目,其錢分隸諸司,清之奏罷其並緣漁取者,蓋數倍公家之入,合分隸者從朝廷償之。報下,清之方與客飲,舉杯曰:"今日飲此酒殊快!"四上謝事之章。
各路鹽額虧損,負責這件事的人都傾家蕩產來償還虧損的鹽數,鄭清之核實了那些違犯鹽法的人加以追究處治,受牽連的人都被免去了罪責,使很多人得以活命。長江沿岸的船稅一向很重,鄭清之一項一項地廢去,如池州的雁氵義有大法場這樣的稅目,這部分錢分別歸屬各衙門,鄭清之上奏請求廢除它並追究那些從中漁利的人,他們的收入是公家的好幾倍,那些分別歸屬各衙門的錢由朝廷補償。皇上同意了鄭清之的請求,消息傳來,鄭清之正與客人飲酒,他舉杯說“:今天飲這個酒特別痛快。”鄭清之四次上奏章辭職。

十年,進《十龜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學,三崇儉,四力行,五能定,六明善,七謹微,八察言,九惜時,十務實。疏奏:"敬天之怒易,敬天之休難,天怒可憂而以為易,天休可喜而以為難,何哉?蓋憂則懼心生,懼則怒可轉而為休;喜則玩心生,玩則休或轉而為怒。"帝大喜,命史官書之,賜詔獎諭。十一年,十疏乞罷政,皆不許。拜太師,力辭。有事於明堂,有旨閤門給扶掖二人,再賜玉帶,令服以朝。十一月丁酉,退朝感寒疾,危甚,猶以未得雪為憂。俄大雪,起曰:"百官賀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觀之。累奏乞罷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進封齊國公致仕。卒,遺表聞,帝震悼,輟朝三日,特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賜諡忠定。
淳祐十年,鄭清之進獻給皇上《十龜元吉箴》,一是要謹慎恭敬,二是要掌管學校,三是要崇尚節儉,四是要積極實踐,五是要能定大局,六是要明辨善惡,七是要謹小慎微,八是要考察言論,九是要珍惜時間,十是要多辦實事。他上疏說“:上天發生災變時,對天恭敬容易做到,上天正常時,對天恭敬不容易做到,上天發生災變時使人產生憂慮,因此容易對天恭敬,上天正常時人們高興,因此不容易對天恭敬,為什麼呢?因為憂慮時就心生恐懼,恐懼就可使災變轉化為好天氣;高興時就想享樂,享樂就或許會使好天氣變為壞天氣。”皇上非常高興,命令史官記下這些話,下詔嘉獎了鄭清之。淳..十一年,鄭清之上疏請求辭官,皇上都沒準許。鄭清之被授予太師的官職,他極力推辭。朝廷在明堂有事,皇上下詔讓..門官給鄭清之派兩個人,攙他上明堂,皇上又賜給他玉帶,命令他戴著玉帶上朝。十一月十二日,退朝後鄭清之得了寒病,病勢很重,他仍然因為天沒下雪而擔憂。不久天降大雪,他起身說:“百官慶賀下雪,皇上一定十分高興。”他命令人把雪捧到床前觀看。鄭清之多次上奏請求辭官,皇上不許,他不停地上奏,皇上授予他太傅、保寧軍節度使充任醴泉觀使,他被加封為齊國公後退休。鄭清之去世,遺表送到朝廷,皇上十分震驚,追悼他,停止朝政三天,特贈給他尚書令的官職,追封他為魏郡王,賜給他的諡號是“忠定”。

清之不好立異,湯巾嚐論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誰為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嚐論列清之,乃引之共政。趙葵視師年餘,乞罷,上未有以處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勞,陛下豈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來遽引退,臣願為左,使葵居右。"上訖從之,然葵竟不果來。
鄭清之不喜歡樹立異己,湯巾曾在論事時觸犯了鄭清之,鄭清之再次擔任宰相後,湯巾請求辭官,鄭清之說“:你自己想當君子,讓誰當小人?”就極力挽留湯巾。徐清叟曾經彈劾過鄭清之,鄭清之卻任用他一起執政。趙葵視師一年多,請求辭官,皇上不知如何安排他。鄭清之說“:不讓他做宰相是不足以表達對他的酬勞的,陛下難道是因為我在宰相的位置上而不任命他嗎?我一定不會因為趙葵任宰相就辭官,我願意為左相,讓趙葵為右相。”皇上最後同意了他的意見,但趙葵始終沒來任職。

清之代言奏對,多不存稿,有《安晚集》六十卷。清之自與彌遠議廢濟王竑,立理宗,駸駸至宰輔,然端平之間召用正人,清之之力也。至再相,則年齒衰暮,政歸妻子,而閑廢之人或因緣以賄進,為世所少雲。
鄭清之代言奏對,大多不保存底稿,他有《安晚集》六十卷。鄭清之自從和史彌遠一起議定廢濟王趙..,立理宗為皇帝後,就逐漸升任為宰輔,然而端平年間正人君子被任用,都是鄭清之的主張。鄭清之再次擔任宰相時,年事已高,政事都由他的妻子、兒子處理,使那些被廢罷的人都趁機用賄賂的手段得以任用,被世人所輕視。

史嵩之,字子由,慶元府鄞人。嘉定十三年進士,調光化軍司戶參軍。十六年,差充京西、湖北路製置司準備差遣。十七年,升幹辦公事。寶慶三年,主管機宜文字,通判襄陽府。紹定元年,以經理屯田,襄陽積穀六十八萬,加其官,權知棗陽軍。二年,遷軍器監丞兼權知棗陽軍,尋兼製置司參議官。三年,棗陽屯田成,轉兩官。以明堂恩,封鄞縣男,賜食邑。以直秘閣、京西轉運判官兼提舉常平兼安撫製置司參議官。四年,遷大理少卿兼京西、湖北製置副使。五年,加大理卿兼權刑部侍郎,升製置使兼知襄陽府,賜便宜指揮。六年,遷刑部侍郎,仍舊職。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宋史》

《宋史》

作者:脫脫和阿魯圖
《宋史》本紀
《宋史》誌
《宋史》表
《宋史》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