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程元鳳江萬裏王爚章鑒陳宜中文天祥
陳宜中,字與權,浙江永嘉人。年少時家裏很窮,但他的性格特別倔強。有商賈推算他的生辰八字,認為他應當得到大貴,故把自己的女兒許給他為妻子。到了太學後,因文章寫得好而受到讚譽。寶..年間,丁大全以親戚鄉裏婢婿的關係奉承巴結盧允升、董宋臣,因而得到理宗皇帝的寵幸,擢升為殿中侍禦史,在台諫官中特別驕橫。陳宜中與黃鏞、劉黻、林測祖、陳宗、曾唯六人上書皇帝批評、攻擊他。丁大全因此惱怒,指使監察禦史吳衍彈劾陳宜中,削奪了他的官職,拘禁、監管在其他州府。司業率十二所學校的學生,穿著整齊地送他到橋門之外。丁大全因此更加惱怒,立碑文在學校中,戒令學生們不要胡亂地議論國家的政事,又命令,凡從此以後有上書的人,前廊的生員仔細看過以後書麵報送檢院。因此,士大夫們眾口一詞地稱道陳宜中他們,號為“六君子”。陳宜中貶謫建昌軍。
吳潛,字毅夫,宣州寧國人。秘閣修撰柔勝之季子。嘉定十年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鎮東軍節度判官。改簽廣德軍判官。丁父憂,服除,授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添差通判嘉興府,權發遣嘉興府事。轉朝散郎、尚書金部員外郎。
丁大全被放逐之後,丞相吳潛上奏要求陳宜中還朝任職。賈似道入朝仕相,再次請陳宜中還朝任職,有詔令六人都可免省試直接到京城赴考。景定三年(1262),廷試,陳宜中考中錄取為第二名。六人之中,陳宜中尤其通達時事政務。先後任紹興府推官、戶部架閣、秘書省正字、校書郎,數年以後遷升為監察禦史。
紹定四年,遷尚右郎官。都城大火,潛上疏論致災之由:"願陛下齋戒修省,恐懼對越,菲衣惡食,必使國人信之,毋徒減膳而已。疏損聲色,必使天下孚之,毋徒徹樂而已。閹官之竊弄威福者勿親,女寵之根萌禍患者勿昵。以暗室屋漏為尊嚴之區,而必敬必戒,以恒舞酣歌為亂亡之宅,而不淫不泆。使皇天後土知陛下有畏之之心,使三軍百姓知陛下有憂之之心。然後,明詔二三大臣,和衷竭慮,力改弦轍,收召賢哲,選用忠良。貪殘者屏,回邪者斥,懷奸黨賊者誅,賈怨誤國者黜。毋並進君子、小人以為包荒,毋兼容邪說、正論以為皇極,以培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庶幾天意可回,天災可息,弭災為祥,易亂為治。"
程元鳳再次擔任相職,賈似道擔心他侵奪他的權力,想逐去他。陳宜中首先彈劾程元鳳縱容丁大全肆意作惡,為國家禍害的根源。命按法律格令處置,免除太府卿職。陳宜中自己也請外任,擔任江東提舉茶鹽常平公事。鹹淳四年(1268),改任浙西提刑。鹹淳五年(1269),召還朝廷任崇政殿說書,累次遷升至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鹹淳七年(1271),閩地缺乏將帥,陳宜中以顯文閣待製,任福州知州。在任官期間,深得民心,一年多以後,回朝廷擔任刑部尚書。鹹淳十年(1274),拜任簽書樞密院事,並臨時兼任參知政事。
又言:"重地要區,當豫畜人才以備患。論大順之理,貫通天人,當以此為致治之本。"又貽書丞相史彌遠論事:一曰格君心,二曰節奉給,三曰振恤都民,四曰用老成廉潔之人,五曰用良將以禦外患,六曰革吏弊以新治道。授直寶章閣、浙東提舉常平,辭不赴。改吏部員外郎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遷太府少卿、淮西總領。
德祐元年(1275),陳宜中升任為同知樞密院事。二月,賈似道在蕪湖兵敗喪師,於是以陳宜中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此後,翁應龍從軍中回朝,陳宜中問他賈似道在哪裏,翁應龍回答說不知道。陳宜中以為賈似道已經死了,於是上奏疏請求對賈似道的誤國之罪加以正法。賈似道率軍出行時,以他的親信韓震總管禁兵,有的人說韓震想以兵劫持打算遷行的人,陳宜中借召韓震商量事情,暗中令埋伏壯士在衣袖中藏鐵椎擊殺了韓震,以表明不是賈似道的同黨。
又告執政,論用兵複河南不可輕易,以為:"金人既滅,與北為鄰,法當以和為形,以守為實,以戰為應。自荊襄首納空城,合兵攻蔡,兵事一開,調度浸廣,百姓狼狽,死者枕藉,使生靈肝腦塗地,得城不過荊榛之區,獲俘不過曖昧之骨,而吾之內地荼毒如此,邊臣誤國之罪,不待言矣。聞有進恢複之畫者,其算可謂俊傑,然取之若易,守之實難。征行之具,何所取資,民窮不堪,激而為變,內郡率為盜賊矣。今日之事,豈容輕議。"自後,興師入洛,潰敗失亡不貲,潛之言率驗。遷太府卿兼權沿江製置、知建康府、江東安撫留守。上疏論保蜀之方,護襄之策,防江之算,備海之宜,進取有甚難者三事。
當時,右丞相章鑒晚上逃跑了,曾淵子等人請詔令陳宜中代理丞相職事。恭帝詔以王火龠為左丞相,拜任陳宜中特進、右丞相。四月,王火龠還朝論事,即與陳宜中意見不合。台臣孫嶸叟請放逐潛說友、吳益、李玨回原籍,陳宜中認為:“簿錄並不是盛世所做的事情,祖宗忠厚,未曾輕易用它。李玨剛剛被召入朝廷,立即加以重刑,恐怕此後難以示信於人。”王火龠力爭,認為應該按孫嶸叟所說的辦。適逢留夢炎從湖南到京城入朝,王火龠與陳宜中都請求罷免自己的職務,不理政務,請求以留夢炎擔任相職。太皇太後於是以陳宜中擔任左丞相,留夢炎擔任右丞相,王火龠擔任平章軍國重事。王火龠接受任命,當天就去租賃民間的住房,把丞相府讓給陳宜中,陳宜中上奏皇上,認為“一個推辭,一個接受,怎麼能夠解除天下人的譏笑呢”?也辭職而去。派遣使者幾次去挽留他,才至朝任職。
端平元年,詔求直言,潛所陳九事:一曰顧天命以新立國之意,二曰植國本以廣傳家之慶,三曰篤人倫以為綱常之宗主,四曰正學術以還斯文之氣脈,五曰廣畜人才以待乏絕,六曰實恤民力以致寬舒,七曰邊事當鑒前轍以圖新功,八曰楮幣當權新製以解後憂,九曰盜賊當探禍端而圖長策。以直論忤時相,罷奉千秋鴻禧祠。改秘閣修撰、權江西轉運副使兼知隆興府,主管江西安撫司。擢太常少卿,奏造斛鬥輸諸郡租,寬恤人戶,培植根本,凡十五事。
當時,朝廷命張世傑等人分四路進軍,陳宜中、留夢炎二丞相都督軍馬而不出戰。王火龠請以一丞相督師在吳門建築關隘,以保護諸將士兵,不然的話,就自己請求擔任此事。陳宜中感到慚愧,始與留夢炎上疏請求行邊防守。這個意見在議論時臣僚們不能決斷。七月,張世傑等人所率軍隊果然在焦山失敗。王火龠上奏章說:“沒有什麼事比軍務還重要,現二丞相一起擔任都督,妙算計謀,指揮授任,我不能夠知道。近來,六月出師,諸將缺乏統帥。我難道不知道吳門相距京城不遠,而一定要為此請求,大概大敵當前,不是陛下自任統帥,就是大臣們督師出征。現在張世傑因為各位將領不能齊心協力而敗,不知道國家能夠經受幾次失敗?我既不能擔負起這方麵的職責,又不能聽到這方麵的言論,請求罷免我的官職。”沒有獲得允許。
進右文殿修撰、集英殿修撰、樞密都承旨、督府參謀官兼知太平州,五辭不允。又言和戰成敗大計,宜急救襄陽等事。貽書執政,論京西既失,當招收京淮丁壯為精兵,以保江西。權工部侍郎、知江州,辭不赴。請養宗子以係國本,以鎮人心。改權兵部侍郎兼檢正。論士大夫私意之敝,以為:"襄、漢潰決,興、沔破亡,兩淮俶擾,三川陷沒。欲望陛下念大業將傾,士習已壞,以靜專察群情,以剛明消眾慝,警於有位,各勵至公。毋以術數相高,而以事功相勉;毋以陰謀相訐,而以識見相先。協謀並智,戮力一心,則危者尚可安,而衰證尚可起也。"又請分路取士,以收淮、襄之人物。
王火龠子王某於是唆使京城的學生到宮廷上書,數落陳宜中的幾十件過失,簡單地說,就是:“趙氵晉、趙與鑒都棄城逃跑,陳宜中於是借使者去飾說,以此回報私人的恩德。令狐概、潛說友都以守城降於蒙古,於是受他的包苴而成為他的羽翼。文天祥率兵勤王,陳宜中相信讒言而阻撓他。賈似道喪失軍隊大敗,以致誤國,表麵上請求懲罰而實際上暗地裏袒護他。大兵壓境於國門,勤王的軍隊留在京城而不派遣去禦敵。宰相應當率兵督戰,而他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商量好了的意見而不執行。呂師夔狼子野心,卻派他去敵方通好請求結盟。張世傑的步兵用之於水戰,劉師勇的水兵用之於陸戰,指揮授命失宜欠當,以致造成軍事失敗。我們恐怕誤害國家的將不隻一個賈似道。”
試工部侍郎、知慶元府兼沿海製置使,改知平江府,條具財計凋敝本末,以寬郡民,與轉運使王野爭論利害。授寶謨閣待製,提舉太平興國宮,改玉隆萬壽宮。試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知鎮江府。言邊儲防禦等十有五事。改寶謨閣直學士,兼浙西都大提點坑冶,權兵部尚書、浙西製置使。申論防拓江海,團結措置等事。
奏書上後,陳宜中竟然離職而去,派遣使者去召他回朝,他沒有至朝。這以後,罷免王火龠,命臨安府逮捕捉拿上書的京城學生。召陳宜中還是沒有回朝。太皇太後自己親自寫書信送給陳宜中的母親楊氏,要她勸勉諭示她的兒子,陳宜中這才請求以祠官職入侍朝廷,於是拜任為醴泉觀使。十月壬寅,才到朝廷,不久,被任命為右丞相,然而,宋朝大勢已去。陳宜中倉惶間組織京城的民眾當作士兵,市民十五歲以上的都入籍為兵,人們都以此感覺可笑。十一月,派遣張全與尹玉、麻士龍的軍隊援助常州,尹玉與麻士龍都戰死,而張全卻不發一箭,迅速逃回。文天祥請求誅殺張全,陳宜中卻釋放了他而不問他的罪行。此後,常州被攻下,蒙軍壓境至獨鬆關,周圍的宋軍望風而逃。
進工部尚書,改吏部尚書兼知臨安府,乃論艱屯蹇困之時,非反身修德,無以求亨通之理。乞遴選近族以係人望,而俟太子之生。帝嘉納。兼侍讀經筵,以台臣徐榮叟論列,授寶謨閣學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辭,提舉南京鴻慶宮。遂請致仕,授華文閣學士知建寧府,辭。
陳宜中派遣使者到蒙軍中請求講和而沒有被答應,即率群臣入宮請求遷徙都城,太皇太後不同意。陳宜中痛哭失聲地請求遷都,太皇太後於是命人裝物、升車等待,發給百官路費銀兩。到傍晚,陳宜中沒有入宮,太皇太後憤怒地說:“我起初不想遷都,而大臣們數次請求遷都,難道這不是欺騙我嗎?”於是脫掉發簪、摘下用玉石做的耳環丟在地上,關上閣門,群臣要求入內引進奏疏,都沒有被允許。大概陳宜中實際上打算第二天遷都,倉促間奏陳皇上,是沒有經過仔細考慮所致。
丁母憂,服除,轉中大夫、試兵部尚書兼侍讀,轉翰林學士、知製誥兼侍讀,改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封金陵郡侯。以亢旱乞罷,免,改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改知福州兼本路安撫使。徙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
陳宜中起初與大元丞相伯顏預期在軍中相會,不久對此感到後悔,沒有按約前往。伯顏率兵到皋亭山,陳宜中晚上逃跑了,陸秀夫侍奉二王到溫州,派遣人員尋召陳宜中,陳宜中到溫州,他的母親死了。張世傑抬他母親的棺材到船上,於是與他一起到閩中。益王立後,又以陳宜中為左丞相。井澳之役戰敗以後,陳宜中想侍奉益王逃至占城(今越南河內),於是,先到占城說是益王的意思,估計事情不可能,就沒有返回。二王多次派人召他回來,最終還是未回。至元十九年(1282),元軍攻伐占城,陳宜中逃到暹羅(今泰國),後來死於暹羅。
召同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入對,言:"國家之不能無敝,猶人之不能無病。今日之病,不但倉、扁望之而驚,庸醫亦望而驚矣。願陛下篤任元老,以為醫師,博采眾益,以為醫工。使臣輩得以效牛溲馬勃之助,以不辱陛下知人之明。"
陳宜中為人處世多講權術謀略,少年時為縣學的學生,他的父親當官受贓按法應當黥麵受刑,陳宜中上書溫州知州魏克愚請求寬恕他的父親,讓他代他父親受刑。魏克愚認為這是官吏狡猾的行為,最後仍然依法處罰。後來,陳宜中為浙西提刑,魏克愚到郊外迎接他,陳宜中報禮不寫官銜名稱,也落款“部下民陳某”。魏克愚惶恐不安,不敢接受,袖手以表示謝罪。陳宜中表麵上以禮相待,而暗地裏搜尋他的過錯,一無所得。此後,魏克愚揭發賈德生冒借官府木材事,違忤了賈似道,被廢罷家居。陳宜中入朝,仍特地指斥魏克愚居住鄉裏的不守法行為,賈似道令章鑒彈劾他,貶謫嚴州,魏克愚的死是陳宜中排擠他較多所致。
淳祐十一年,入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明年,以水災乞解機政。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又四年,授沿海製置大使,判慶元府。至官,條具軍民久遠之計,告於政府,奏皆行之。又積錢百四十七萬三千八百有奇,代民輸帛,前後所蠲五百四十九萬一千七百有奇。以久任丐祠,且累章乞歸田裏,進封崇國公,判寧國府。還家,以醴泉觀使兼侍讀,召入對,論畏天命,結民心,進賢才,通下情。帝嘉納。拜特進、左丞相,進封慶國公。奏:"乞令在朝之臣各陳所見,以決處置之宜。"改封許國公。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的畫像,諡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他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理宗皇帝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不久,他父親逝世,回家守喪。
大元兵渡江攻鄂州,別將由大理下交址,破廣西、湖南諸郡。潛奏:"今鄂渚被兵,湖南擾動,推原禍根,良由近年奸臣憸士設為虛議,迷國誤軍,其禍一二年而愈酷。附和逢迎,媕阿諂媚,積至於大不靖。臣年將七十,捐軀致命,所不敢辭。所深痛者,臣交任之日,上流之兵已逾黃、漢,廣右之兵已蹈賓、柳,謂臣壞天下之事,亦可哀已。"
開慶初年,元朝的軍隊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對皇上說要遷都,沒有人敢議論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入朝任命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因不被采納,就自己請免職回鄉。後來逐漸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行,也沒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議論罷職。擔任軍器監並兼任代理直學士院。賈似道稱說有病,請求退休,用以要挾皇上,詔令沒應允。文天祥起草製誥,所寫文字都是諷刺賈似道的。當時起草聖旨誥命的內製沿襲要呈文稿審查,文天祥沒有寫,賈似道不高興,命令台臣張誌立奏劾罷免他。天祥已經幾次被斥責,援引錢若水的例子退休,當時他三十七歲。
又論國家安危治亂之原:"蓋自近年公道晦蝕,私意橫流,仁賢空虛,名節喪敗,忠嘉絕響,諛佞成風,天怒而陛下不知,人怨而陛下不察,稔成兵戈之禍,積為宗社之憂。章鑒、高鑄嚐與丁大全同官,傾心附麗,躐躋要途。蕭泰來等群小噂遝,國事日非,浸淫至於今日。陛下稍垂日月之明,毋使小人翕聚,以貽善類之禍。沈炎實趙與{竹忌}之腹心爪牙,而任台臣,甘為之搏擊。奸黨盤據,血脈貫穿,以欺陛下。致危亂者,皆此等小人為之。"又乞令大全致仕,炎等與祠,高鑄羈管州軍。不報。
鹹淳九年(1273),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裏。江萬裏平素就對天祥的誌向、氣節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十年(1274),改任贛州知州。
屬將立度宗為太子,潛密奏雲:"臣無彌遠之材,忠王無陛下之福。"帝怒潛,卒以炎論劾落職。命下,中書舍人洪芹繳還詞頭,不報,謫建昌軍,尋徙潮州,責授化州團練使、循州安置。潛預知死日,語人曰:"吾將逝矣,夜必雷風大作。"已而果然,四鼓開霽,撰遺表,作詩頌,端坐而逝。時景定三年五月也。循人聞之,谘嗟悲慟。德祐元年,追複元官,仍還執政恩數。明年,以太府卿柳嶽請贈諡,特贈少師。
德..初年,長江上遊告急,詔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派陳繼周率領郡裏的英雄好漢,同時聯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傑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京師。他的朋友製止他說“:現在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進迫內地,你以烏合之眾萬餘人赴京入衛,這與驅趕群羊同猛虎相鬥沒有什麼差別。”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麼回事。但是,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感到深深地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麼國家就有保障了。”
程元鳳,字申甫,徽州人。紹定元年進士,調江陵府教授。端平元年,差江西轉運司幹辦公事。丁母憂。淳祐元年,遷禮、兵二部架閣,以父老不忍去側,遷太學正,以祖諱辭,改國子錄。父憂,服闋,遷太學博士,改宗學博士。以《詩》、《禮》講榮王府。旁諷曲諭,隨事規正,多所裨益,王亦傾心敬聽。輪對,極論世運剝複之機及人主所當法天者。理宗覽之曰:"有古遺直風。"
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平生衣食豐厚,聲伎滿堂。到這時,痛心地自己貶損責罰自己,把家裏的資產全部作為軍費。每當與賓客、僚屬談到國家時事,就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也憂慮別人憂慮的事情,以別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為別人的事而至死不辭。”八月,天祥率兵到臨安,擔任平江府知府。當時因為丞相陳宜中沒有返回朝廷,沒有派遣。十月,陳宜中至,於是派遣去任職。朝議中剛剛擢升呂師孟為兵部尚書,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想以此尋求和好。師孟更加傲慢驕橫、放肆。
六年,進秘書丞兼權刑部郎官。七年,兼權右司郎官,遷著作郎,仍權右司郎官。輪對,指陳時病尤激切,當國者以為厲己。丐外,知饒州。郡初罹水災,元鳳訪民疾苦,夙夜究心,修城堞,置義阡,寬誅求,察誣證。進江、淮、荊、浙、福建、廣南都大提點坑冶,仍兼知饒州冶司,歲有冬夏帳銀,悉舉以補郡積年諸稅斂之不足者。芝生治所,眾以治行之致,元鳳曰:"五穀熟則民蒙惠,此不足異也。"
文天祥辭別天子,上疏說:“朝廷姑息、牽製的意向很多,奮發、果斷處事的例子很少,請求處斬師孟作為戰事祭祀,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又說“:宋代接受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藩鎮,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國家因此漸趨削弱。所以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中原淪陷,悔恨、痛心哪裏還來得及。現在應當劃分天下為四鎮,設置都督來作為它的統帥。把廣南西路合並於荊湖南路,在長沙建立治所;把廣南東路合並於江南西路,在隆興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並於江南東路,在番陽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並於淮南東路,在揚州建立治所。責令長沙攻取鄂州,隆興攻取蘄州、黃州,番陽攻取江東,揚州攻取兩淮,使他們所轄的地區範圍廣、力量強,足以抵抗敵兵。約定日期,一齊奮起,隻前進,不後退,夜以繼日,圖謀複地,敵兵兵力眾多,但力量分散,疲於奔命,而我宋朝民眾中的英雄豪傑,於其中等待機會攻敵,這樣的話,敵兵就容易被打退了。”當時朝議以天祥的議論是疏闊,難以實行,因此,他的上書沒有結果。
召奏事,辭,不允,遷右曹郎官。疏言實學、實政、國本、人才、吏治、生民、財計、兵威八事。尋兼右司郎官,拜監察禦史兼崇政殿說書。丞相鄭清之久專國柄,老不任事,台官潘凱、吳燧合章論列,清之不悅,改遷之,二人不拜命去。元鳳上疏斥清之罪,其言明白正大,凱、燧得召還。有事於明堂,元鳳疏言"祈天以實不以文"。又言邊備,謂"當申儆軍實,以起積玩之勢。"及言濫刑之敝。十二年,拜右正言兼侍講,以祖諱辭。詔權以右補闕係銜。上疏論格心之學,謂"革士大夫之風俗,當革士大夫之心術。"至於文敝、邊儲、人才、民心、儲將帥、救災異,莫不盡言。
十月,文天祥到平江,元兵已從金陵出發進入常州。文天祥派遣他的將帥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助常州,行到虞橋,麻士龍戰死,朱華率領廣南軍隊,戰於五牧,被打敗,尹玉也打敗了,爭相渡水,扒張全軍中的渡船,張全的士兵斬斷他們的手指,都淹死了,尹玉率領殘兵五百人夜間發起戰鬥,到第二天早晨都戰死了。張全不發一箭,逃跑退卻了。元兵攻入常州,占領了獨鬆關。陳宜中、留夢炎召令文天祥,棄守平江,退守餘杭。
餘晦以從父天錫恃恩妄作,三學諸生伏闕上書白其罪狀,司業蔡抗又力言之,元鳳數其罪劾之。奏上,以晦為大理少卿,抗為宗正少卿。元鳳又上疏留抗而黜晦,以安士心。乃命抗仍兼司業,晦予郡。
第二年正月,擔任臨安知府。不多久,宋朝投降,宜中、張世傑都走了。繼續任命天祥為樞密使。不久,擔任右丞相兼樞密使,作為使臣到元軍中講和談判,與元朝丞相伯顏在皋亭山針鋒相對爭論。丞相發怒拘捕了他,同左丞相吳堅、右丞相賈餘慶、知樞密院事謝堂、簽樞密院事家鉉翁、同簽樞密院事劉祒,向北至鎮江。天祥與他的侍客杜滸等十二人,於夜間逃入真州。苗再成出來迎接他,高興得流著眼淚說:“兩淮的士兵足可以興複宋朝,隻是二製置使有些矛盾,不能同心協力。”文天祥問道“:這個計謀是從哪裏來的呢?”苗再成回答說“:現在先約淮西兵趕赴建康,他們必然全力以防禦我們淮西的士兵。指揮東麵各將帥,以通州、泰州兵攻打灣頭,以高郵、寶應、淮安兵攻打楊子橋,以揚州兵攻打瓜步,我率領水軍直搗鎮江,同一天大舉出兵。灣頭、楊子橋都是沿長江的脆弱之軍,又日夜希望我們軍隊攻來,攻打他們,定會很快取勝。一齊從三個方向進攻瓜步,我自己率兵從長江水麵中以較少的士兵佯攻,雖然有智慧的人也不能預料到這一點。瓜步攻下後,以東麵的軍隊入攻京口,西麵的士兵入攻金陵,威脅浙江的後退之路,那麼元軍的大帥就可以生擒了。”天祥對此大加讚揚,隨即寫信送兩個製置使,派遣使者四麵聯絡。
升殿中侍禦史,仍兼侍講。京城災,疏言:"輟土木無益之役,以濟暴露之民;移緇流泛濫之恩,以給顛沛之眾。務行寬大之政,固結億兆之心。旁招俊乂,而私昵無濫及之恩;屏去奸私,而貪黷無覆出之患。謹便嬖之防,而不使之弄權;抑恩澤之請,而不至於無節。"言多剴切。
天祥沒有到的時候,揚州有逃跑歸來的士兵說“:秘密派遣一丞相進入真州勸說投降來了。”李庭芝信以為真,認為文天祥勸降來了。派苗再成迅速殺掉天祥。苗再成不忍心殺他,欺哄天祥到相城壘外,把製司的文書給他看,把他關在門外。好久以後,又派兩批人分別去窺測證實天祥是否是來勸降的,如果是勸降的就殺了他。兩批人分別與天祥談話後,證實其忠義,都不忍心殺他,派士兵二十人沿路護送至揚州,四更鼓響時抵達城下,聽等候開城門的人談,製置司下令防備文丞相很嚴密,文丞相與隨從聽說後相互吐舌,於是向東入海道,遇元兵,躲入四圍土牆中得以免禍。然而,因為饑餓而不能走路,於是向樵夫們討得了一些剩飯殘羹。走至板橋,元兵又來了,眾人跑入竹林中隱伏,元兵進入竹林搜索,抓住杜滸、金應帶走了。虞候張慶眼睛被射中了一箭,身上兩度挨箭,文天祥兩次都未被發現,得以脫身。杜滸、金應拿出身上的金銀送給元軍,才被放回,雇募二個樵夫抬著坐在籮筐裏的文天祥到高郵,泛海坐船至溫州。
寶祐元年,兼侍讀,遷侍禦史,言法孝宗八事。薦名士二十餘人,進尚書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仍兼侍讀。亟辭,出關,不允。有事於南郊,元鳳為執綏官,答問多所開陳。帝因欲幸西太乙宮,力諫止之。三年,遷權工部尚書,力求補外,特授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聽說益王未立,於是上表勸請即帝位,以觀文殿學士、侍讀的官職召至福州,拜右丞相。不久與陳宜中等人議論意見不統一。七月,於是以同都督職出任江南西路,準備上任,召集士兵進入汀州。十月,派遣參謀趙時賞,谘議趙孟氵榮率領一支軍隊攻取寧都,參讚吳浚率一支軍隊攻取雩都,劉洙、蕭明哲、陳子敬都從江西起兵來與他會合。鄒氵風以招諭副使在寧都召聚兵眾,元兵攻打他們,鄒氵風兵敗,同起事率兵的人劉欽、鞠華叔、顏師立、顏起岩都死了。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收複了永豐縣,不久兵敗被俘,死於獄中。天祥聽說羅開禮死了,穿起喪服,痛哭不已。
蜀境與沅、靖交急,朝廷欲擇重臣出鎮上流,用徐敏子易蜀帥及用向士璧為鎮撫。元鳳請下荊南,調兵援蜀,移呂文德上沅、靖。進依前職,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進參知政事,尋進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封新安郡公。力辭,禦筆勉諭,猶周回累日而後治事。疏奏正心、待臣、進賢、愛民、備邊、守法、謹微、審令八事。高、孝、光、寧四朝國史未就,奏轉任尤焴領其事,纂修成之。會丁大全謀奪相位,元鳳力辭,授觀文殿大學士判福州、福建安撫使。又力辭,依前職,提舉洞霄宮。
至元十四年(1277)正月,元兵攻入汀州,天祥於是遷移漳州,請求入衛朝廷。趙時賞、趙孟氵榮也率兵歸來,唯獨吳浚的士兵沒有到。不久,吳浚降元,來遊說文天祥。文天祥派人縛起吳浚,把他吊死了。四月,進入梅州,都統王福、錢漢英專橫跋扈,被處斬了。五月,遷出江南西路,進入會昌。六月,進入興國縣。七月,遣參謀張汴、監軍趙時賞、趙孟氵榮等率大軍進逼贛城,鄒氵風率領贛州各縣的軍隊攻取永豐,他的副官黎貴達率領吉州各縣的士兵攻取泰和。吉州八縣克複了一半,僅剩贛州沒有攻下。臨洪各郡,都送錢勞軍。潭州趙..、張虎、張唐、熊桂、劉鬥元、吳希..、陳子全、王夢應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克複數縣,撫州何時等人起兵響應文天祥。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都派人到軍中接受調遣參戰。
開慶兵興,上手疏收人心、重賞罰、團結民兵數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發運使。四上章乞免。三年,禦筆趣行,奏免修明局米五萬石。拜特進,依前職。充醴泉觀兼侍讀。度宗即位,進少保。三年,拜少傅、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封吉國公,以言罷,依舊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乞致仕,不許。四年,罷觀使,以守少保、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卒,遺表聞,帝震悼輟朝,特贈少師。
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派遣士兵入援贛州,而自己率兵在興國進攻文天祥的據點。文天祥沒有預料到李恒的兵突然攻至興國,於是率兵撤退,靠近永豐的鄒氵風。鄒氵風的軍隊已在他的前麵潰敗,李恒於是窮追文天祥至方石嶺。鞏信堅守拒戰,身中數箭,死了。到達空坑,士兵都被打敗潰散,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住。趙時賞坐在轎子中,後麵的元兵訊問是誰,時賞說“我姓文”,眾兵以為是文天祥,活捉了他返回軍營,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脫。
元鳳之在政府也,一契家子求貳令,元鳳謝之曰:"除授須由資。"其人累請不許,乃以先世為言。元鳳曰:"先公疇昔相薦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今子所求躐次,豈先大夫意哉?矧以國家官爵報私恩,某所不敢。"有嚐遭元鳳論列者,其後見其可用,更薦拔之,每曰:"前日之彈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盡其才也。"所著《訥齋文集》若幹卷。
孫..、彭震龍、張汴死於軍中,繆朝宗自己上吊死了。吳文炳、林棟、劉洙都被抓住帶回隆興。趙時賞怒罵不屈服,有的多次被抓來的,往往很快放掉,說:“小小的簽廳官,抓來有什麼用呢?”因此得以逃脫的人很多。到行刑的時候,劉洙多次辯解,時賞嗬斥他說:“死了算了,何必這樣呢?”於是林棟、吳文炳、蕭敬夫、蕭燾夫都不能免難。
江萬裏,字子遠,都昌人。自其父燁始業儒。大父璘,鄉稱善人,其鄰史知縣者誇其能杖嘩健士,璘俯首不答,歸語燁曰:"史祖父故寒士,今居官以杖士人自憙,於我心有不釋然。審爾,史氏且不昌,汝其戒之。"是夕燁妻陳夢一貴人入其家,曰:"以汝家長有善言,故來。"已而有娠,生萬裏。少神雋,有鋒穎,連舉於鄉。入太學,有文聲。理宗在潛邸,嚐書其姓名幾研間。以舍選出身,曆池州教授沿江製置司準備差遣,兩浙安撫司幹辦公事。召試館職,累遷著作佐郎、權尚左郎官兼樞密院檢詳文字。知吉州,創白鷺洲書院,兼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召為屯田郎官,未行,遷直秘閣、江西轉運判官兼權知隆興府。創宗濂書院。遷考功郎官,命旋寢。久之,以駕部郎官召,遷尚右兼侍講。
文天祥召集殘兵奔赴循州,駐紮於南嶺。黎貴達暗中陰謀投降,被抓住殺了。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進駐麗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死了,衛王繼承王位。文天祥上表自責,請求入朝,沒有獲準。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國公。軍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幾百人。天祥唯一的一個兒子和他的母親都死了。十一月,進駐潮陽縣。潮州盜賊陳懿、劉興多次叛附無常,為潮陽人一大禍害。文天祥趕走了陳懿,抓住劉興,殺了他。十二月,趕赴南嶺,鄒氵風、劉子俊又從江西起兵而來,再次攻伐陳懿的黨羽,陳懿於是暗中勾結張弘範元帥,幫助、引導元軍逼攻潮陽。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範的軍隊突然出現,眾士兵隨從措手不及,都埋頭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千戶王惟義抓住。天祥吞食腦子,沒有死。鄒氵風自刎頸項,眾士兵扶著他至南嶺才死。僚屬士卒得以從空坑逃脫的人,至此時劉子俊、陳龍複、蕭明哲、蕭資都死了,杜滸被抓住,憂憤而死。僅有趙孟氵榮逃脫,張唐、熊桂、吳希..、陳子全兵敗被活捉,都被處死。張唐,廣漢張木式的後裔。
史嵩之罷相,拜監察禦史,仍兼侍講。未幾,遷右正言、殿中侍禦史,又遷侍禦史,未及拜。萬裏器望清峻,論議風采傾動一時,帝眷注尤厚。嚐丐祠、省母疾,不許。屬弟萬頃奉母歸南康,旋以母病聞,萬裏不俟報馳歸,至祁門得訃。而議者謂萬裏母死,秘不奔喪,反挾妾媵自隨,於是側目萬裏者,相與騰謗。萬裏無以自解,坐是閑廢者十有二年。後陸德輿嚐辨其非辜於帝前。
文天祥被押至潮陽,見張弘範時,左右官員都命他行跪拜之禮,沒有拜,弘範於是以賓客的禮節接見他,同他一起入..山,要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父母,還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因多次強迫索要書信,於是,寫了《過零丁洋》詩給他們。這首詩的尾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著收藏它。..山戰敗後,元軍中置酒宴犒軍,弘範說:“丞相的忠心孝義都盡到了,若能改變態度像侍奉宋朝那樣侍奉大元皇上,將不會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淚撲簌簌地說“: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範感其仁義,派人護送文天祥到京師。
賈似道宣撫兩浙,辟參謀官。及似道同知樞密院,為京湖宣撫大使,以萬裏帶行寶章閣待製,為參謀官。大元兵圍鄂,似道以右丞兼樞密使移軍漢陽,萬裏遷刑部侍郎。似道入相,萬裏兼國子祭酒、侍讀。入對,遷權吏部尚書,又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隨以言者去官。後以原職知建寧府兼權福建轉運使。已而,加資政殿學士,依舊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沒有吃飯,沒有死,才又吃飯。到達燕京,館舍侍員殷勤、陳設奢豪,文天祥沒有入睡,坐待天亮。於是移送兵馬司,令士卒監守他。當時元世祖皇帝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員,王積翁說:“南宋人中沒有誰比得上文天祥的。”於是派遣王積翁去傳達聖旨,文天祥說:“國家亡了,我隻能一死報國。倘若因為寬赦,能以道士回歸故鄉,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還可以。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麼任用我有什麼用呢?”王積翁想與宋官謝昌元等十人一起請釋放文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同意,說“:文天祥放出後,又在江南號召抗元,置我十人於何地?”此事於是作罷。天祥在燕京共三年,皇上知道天祥始終不屈,同宰相議論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為借口,結果沒有被釋放。
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又兼權參知政事,遷參知政事。萬裏始雖俯仰容默,為似道用,然性峭直,臨事不能無言。似道常惡其輕發,故每人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為師相,至涕泣拜留之。萬裏以身掖帝雲:"自古無此君臣禮,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複言去。"似道不知所為,下殿舉笏謝萬裏曰:"微公,似道幾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
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說土星冒犯帝坐星,懷疑有變亂。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丞相。京城也有未署名的書信,說某日火燒蓑城葦,率領兩側翼的士兵作亂,丞相就沒有憂慮了。當時大盜剛剛暗殺了左丞相阿合馬,命令撤除城葦,遷徙瀛國公及宋宗室到開平,懷疑信上說的丞相就是文天祥。朝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然而還不忍心,急忙揮手要他退去。有的說應該答應文天祥的要求,詔令可以。不一會兒又下詔加以阻止,天祥已死了。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後被處死。幾天以後,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屍體,麵部如活的一樣,終年四十七歲。他的衣服中有讚文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隻有忠義至盡,仁也就做到了。讀聖賢的書,所學習的是什麼呢?自今以後,可算是問心無愧了。”
帝在講筵,每問經史疑義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對,萬裏常從旁代對。時王夫人頗知書,帝語夫人以為笑。似道聞之,積慚怒,謀逐之。萬裏四丐祠,不候報出關。加資政殿大學士、知慶元府兼沿海製置使,不拜,予祠。後二年,知太平州兼提領江淮茶鹽兼江東轉運使,召拜參知政事,進封南康郡公,既至,拜左丞相兼樞密使。丐祠,加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辭,依舊職,提舉洞霄宮。又授知潭州、湖南安撫大使,加特進,尋予祠。時鹹淳九年,萬裏年七十有六矣。
評論說:自古以來的仁人誌士,希望信奉大義於天下的人,不因為成敗、鋒利鈍挫而動搖自己的誌向,君子認為這就是“仁”,用它規合天理的正道,那麼人心就安寧了。商朝衰落,西周擁德而代商,盟津的軍隊不約而同來會者有八百諸侯國家。伯夷、叔齊兩個男子漢想攔住馬頭加以阻止,三尺長的小孩也知道是擋不住的。後來,孔子認為這是賢能的舉動,就說:“隻有追求仁義才能得到仁義。”宋到德..年間滅亡了,文天祥來往於兵營之間,開始想以言論保衛宋朝,當事情沒有達到目的,就侍奉兩個幼主稱王於嶺南海邊,企圖興複宋朝,兵敗被俘。我世祖皇帝以天地那麼大的度量氣魄,既讚揚他的節義,又愛惜他的才能,挽留他數年,好像老虎、犀牛關在籠子裏,千方百計馴服它,然而始終不能達到目的。看他從容大度的氣質,視死如歸的氣概,是因為他所追求的東西比生命還重要,難道這不可以稱之為“仁”嗎?宋代三百多年,錄取士官的科舉考試,沒有什麼比進士科考的規模還大,錄取的進士中則沒有誰能超過第一名了。自從文天祥死後,社會上有些喜歡高談闊論的人,認為科舉考試不能夠充分地選拔到偉大的人才,難道是這樣嗎?
明年,大元兵渡江,萬裏隱草野間,為遊騎所執,大詬,欲自戕,既而脫歸。先是,萬裏聞襄樊失守,鑿池芝山後圃,扁其亭曰"止水",人莫諭其意,及聞警,執門人陳偉器手,曰:"大勢不可支,餘雖不在位,當與國為存亡。"及饒州城破,軍士執萬頃,索金銀不得,支解之。萬裏竟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鎬相繼投沼中,積屍如疊。翼日,萬裏屍獨浮出水上,從者草斂之。萬裏無子,以蜀人王橚子為後,即鎬也。事聞,贈太傅、益國公,後加贈太師,諡文忠。萬頃曆守大郡,為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官至正郎。城破時,郴州守趙崇榞寓居城中,亦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