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二
孫複,字明複,晉州平陽人,因舉進士不中而退居泰山。他一生研究《春秋》,著有《尊王發微》十二篇,其學大抵源於陸淳,但有不少創新之意。
○胡旦賈同劉顏高弁孫複石介胡瑗劉羲叟林概李覯何涉王回(弟向)周堯卿王當陳暘
石介在山東有名望,但包括石介在內的許多人皆視孫複為先生。孫複四十歲的時候還未娶妻,李迪深知孫複賢能,故欲將弟之女嫁給他。孫複起初對此事猶豫不決,石介與其他弟子勸請孫複說:“公卿不禮賢下士已很久了,現在丞相李迪不嫌先生貧賤,打算以其弟之女許配先生,先生應該答應這件婚事,以成丞相之賢名。”孫複接受了弟子們的意見。孔道輔聞知孫複賢德,就去拜見孫複,石介執杖立於孫複身旁,且恭敬攙扶不離左右。石介任學官後,對他人說:“孫先生並非隱者。”於是,範仲淹、富弼等人皆言孫複有經術,適宜在朝廷任職。孫複因而得以出任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直講。皇帝車駕親幸太學巡視,賜孫複緋衣銀魚,並召孫複為邇英閣祗候說書。楊安國說孫複之講解多異於先儒之學,遂將孫複罷免。
胡旦字周父,濱州渤海人。少有雋才,博學能文辭。舉進士第一,為將作監丞、通判升州。時江南初平,汰李氏時所度僧,十減六七。旦曰:"彼無田廬可歸,將聚而為盜。"悉黥為兵。遷左拾遺、直史館,數上書言時政利病。出為淮南東路轉運副使、知海州。逾年,召歸。
孔直溫事敗後,在其家中抄得他寫給孫複的詩作,孫複因此被貶為虔州鹽稅,並遷往泗州,不久任長水知縣、簽書應天府判官事。後又被任命為陵州通判,孫複還未赴任,因翰林學士趙概等十餘人言孫複精通經術,向為人師,不宜使佐州縣做官,孫複因得以留於朝廷做直講,稍後又升遷為殿中丞。去世時,皇帝賜錢十萬於其家。
先是,盧多遜貶,趙普罷相。其夏,河決韓村,尋複塞。旦獻《河平頌》曰:"天祚我宋,以君兆民。配天成休,惟堯與鄰。粵有大水,昏墊下人。非曰聖作,孰究孰度。蔽賢者退,壅澤者罪。我防大患,河豈雲敗。逆遜遠投,奸普屏外。聖道如堤,崇崇海內。帝曰守文,是塞是親。調爾衛兵,程是烝民。民以盡力,臣以勤職。役雲其終,河以之塞。唐堯懷山,實警神德。漢武宣防,實彰令式。我塞長河,融流惠澤。明明聖功,萬代成則。"太宗覽頌有"逆遜、奸普"之語,召宰相謂曰:"胡旦獻頌,詞意悖戾。朕自擢於甲科,曆試外任,所至無善狀。知海州日為部下所訟,猶已具,適會大赦,朕錄其材而舍其過,尚令在近列,又領史職,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貶殿中丞、商州團練副使。
孫複與胡瑗素不合,兩人在太學相互避見。胡瑗治經不如孫複,但教養諸生強於孫複。孫複患病後,韓琦向仁宗稟報,並選書吏,給紙筆,命孫複門生祖無擇就孫複家得書十五萬字,謄錄後藏於秘書閣。朝廷還特將孫複一子錄用為官,以示恩寵。
上《平燕議》曰: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經術教授於吳地,達四十餘年。
今幽州在北門之外,東封非國家所急,願移其資以事北伐。且天時、地利、人事皆有可伐之意。歲之所臨,其地受福。今年春末至來年,歲在宋分,今年初秋至六年,鎮在燕分。從今年為備,至來春興師。北兵之遇春夏,則氈裘、皮履、羊弓、塞馬不為用,而中原士卒素不能寒,往北逢暄,筋力勇健。以勇健之士驅不用之敵,承福慶之時討災殃之城,成功立事,在於此矣。
景祐初年(1034),朝廷改定雅樂,下詔求通曉音律之人。範仲淹特薦舉胡瑗,胡瑗以平民的身份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谘詢。之後,和鎮東軍節度推官阮逸一同校定音律,分別鑄造鍾和磬各一。他以一粒黍子的長度為一分,從而製成尺,律的長度為三分四厘六毫四絲,圍的直徑為十分三厘九毫三絲。又以大黍之長累而成尺,小黍之長實龠。丁度等人認為胡瑗所做不合古製,故罷之不用。後授胡瑗為秘書省校書郎。當時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副史,任胡瑗為丹丹推官。不久胡瑗任保寧節度推官、教授湖州,胡瑗教導學生頗有方法,製定了完備的規章製度,並能以身作則。即使在盛暑天也一定身著公服坐於堂上。師徒之禮甚嚴。胡瑗視學生如子弟,學生們也信任愛戴他如父兄一般。跟隨他學習的常常有數百人。慶曆年間(1041~1048)朝廷興辦太學,派人到湖州學習胡瑗教學之法,並因之製成學規。又召胡瑗為諸王宮教授,胡瑗稱病不上任。後做太子中舍,以殿中丞辭職。
長淮以北,太行以東,河水罷災,土地甚沃。因其豐實,取其穀帛,減價以折納,見錢以貴糴,官府多積,兵役無虞,用兵豐財,可濟大事。
皇祐中期(1049-1053),朝廷又鑄太常鍾磬,派人召胡瑗、阮逸和近臣、太常官議事於秘閣,於是經常做樂事。後又以之為大理寺評事,兼任太常寺主簿,胡瑗推辭不上任。一年以後,授胡瑗光祿寺丞、國子監直講。太常鍾磬鑄成後,胡瑗升遷為大理寺丞,皇上賜之以繡著銀魚的紅袍。胡瑗就住在太學,這時他的學生更多了,太學住不下,就租太學近旁的官舍安頓。禮部所錄的官員中,胡瑗的弟子常占十之四五,無論才能高下,他們皆注意修身養性,嚴謹自律。穿戴舉止,也往往相似。別人遇見他們,即使不認識,也都知道他們是胡瑗的弟子。嘉..初年(1056),胡瑗擢升為太子中允、天章閣侍講,這時他仍然管理太學。不久,胡瑗染病不能上朝,以太常博士而辭官,告老還家,眾弟子和朝廷官員在城東門外為胡瑗餞行,當時將此事傳為佳話。不久,胡瑗病終,皇上下詔厚賞其家,並幫助辦理了胡瑗喪事。
太原克複以來,於今七載,兵甲甚利,士卒甚雄,夜寢晨興,寒裘饑粟。若以促裝之賜,發軍而用之,恩賞之貲,成功而賚之,可以齊心平敵,恢拓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