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宋史》 作者:脫脫和阿魯圖  

列傳·卷二百一十八

◎隱逸下
譙定字天授,涪陵人。幼年喜歡學習佛學,把佛教的理論解析歸於儒家。後來向郭曩氏學習《易》學,從“見乃謂之象”一句入門。郭曩氏,世代家居南平,始祖在漢代時為嚴君平的老師,世傳《易》學,大概是象數之學。譙定一天到達汴州,聽說伊川程頤在洛陽講道,穿著幹淨衣服前往拜見,棄其《易》學而學習程氏之學。於是得聞程學精義,造詣愈加深厚,盛大而迫歸。其後程頤被貶謫涪州,確為譙定的家鄉,北山有石崖,師友前往其間,涪州人為它取名為讀易洞。

○徐中行蘇雲卿譙定王忠民劉勉之胡憲郭雍劉愚魏掞之安世通
靖康初年,呂好問推薦譙定,欽宗召他為崇政殿說書,因議論不相合,辭謝不赴任。高宗即皇帝位,譙定還在汴州,右丞許翰又推薦他,詔令宗澤由津渡送他到行在。到達維揚,寓居旅舍,非常貧寒,皇帝所寵幸的一個宦官碰巧與他是鄰居,贈給他食物不接受,給他衣物也不接受,留下金錢而離去,譙定把它納於袖內還給了他,其自立的操行就像這樣。皇帝打算任用他,適逢金兵來到,失去譙定所在的地方。譙定再返回蜀地,喜愛青城山大麵的景勝,隱居在山中,蜀人指他所在的地方叫譙岩,敬愛譙定而不敢直呼其名,稱他為譙夫子,有繪其肖像而祭祀的,久而不衰。譙定《易》學得之於程頤,傳授給胡憲、劉勉之,而馮時行、張行成就得到譙定的其他學問。譙定後不知所終,樵夫牧童往往有看見他的,世人傳說他成了仙。

徐中行,台州臨海人。始知學,聞安定胡瑗講明道學,其徒轉相傳授,將往從焉。至京師,首謁範純仁,純仁賢之,薦於司馬光,光謂斯人神清氣和,可與進道。會福唐劉彝赴闕,得瑗所授經,熟讀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逾年。乃歸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詣人莫測也。父死,跣足廬墓,躬耕養母。推其餘力,葬內外親及州裏貧無後者十餘喪。晚年教授學者,自灑掃應對、格物致知達於治國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後已。
劉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努力學習,一天背誦幾千句。過了二十歲,因鄉舉進入太學。當時蔡京專權,禁止不得挾帶元..書籍,從此伊、洛之學不能傳布。劉勉之求得伊、洛之書,每到深夜,同宿舍的學生都睡了,就偷偷抄寫而默默背誦。譙定到達京城,劉勉之聽說他跟從程頤交遊,精於《易》學,於是師事譙定。不久劉勉之厭惡科舉業,告別諸生返歸,見到劉安世、楊時,都去他們那裏請教學業。等回到家裏,就在縣城近郊構屋為書堂,讀書其中,力耕自給,身心淡泊,於世無求。與胡憲、劉子翼互相往來,每天以講論切磋學問為事。

其友羅適持節本路,舉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遺逸薦。崇寧中,郡守李諤又以八行薦。時章、蔡竊國柄,竄逐善類且盡,中行每一聞命輒淚下。一日,去之黃岩,會親友,盡毀其所為文,幅巾藜杖,往來委羽山中。客有詰以避舉要名者,中行曰:"人而無行,與禽獸等。使吾得以八行應科目,則彼之不被舉者非人類與?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慚而退。陳瓘謫台州,聞名納交,暨其沒,錄其行事,謂與山陽徐積齊名,呼為"八行先生"。
紹興年間,中書舍人呂本中疏奏劉勉之的行義誌業以聞,朝廷特召他前往宮廷。秦檜正主張和議,擔心劉勉之見到皇帝後堅持主戰主張,於是不予引見,隻令在後省策試發給筆劄而已。劉勉之知道與秦檜合不來,就謝病歸家。閉門謝客十多年,求學的人連續不斷,按照他們的才能品德,為他們講說聖賢教學的門徑以及聖賢以往言行的美德。劉勉之所居住的地方有白水河,人們稱他叫白水先生。賢士大夫自趙鼎以下都對他尊敬仰慕願意與他交往。後來秦檜日益專橫,趙鼎被流竄而死,許多賢士大夫被禁錮,劉勉之最終不再出仕。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誌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喪毀甚,既免喪,猶不忍娶者十餘年。秦檜當國,科場尚諛佞,試題問中興歌頌,庭筠歎曰:"今日豈歌頌時耶!"疏其未足為中興者五,見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語,而敢欺君乎?"
劉勉之絲毫不妄求取。妻子的娘家富有,沒有子嗣,謀劃把資產全部歸於女兒,劉勉之不接受,把這些資產贈給同族的賢能之人,命他們祭祀。他的朋友朱鬆去世,把後事囑托給他,而且訓誡兒子朱熹受學於他。劉勉之經營管理朱家,又像兒子侄子一樣教導朱熹。朱熹得到道學,從劉勉之開始。紹興十九年(1149),劉勉之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黃岩尉鄭伯熊代去,請益,庭筠曰:"富貴易得,名節難守。願安時處順,主張世道。"伯熊受其言,迄為名臣。有詔舉人嚐五上春官者予嶽祠。庭筠適應格,所親鹹勸之,庭筠辭曰:"吾嚐草封事,謂嶽廟冗祿無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郭雍字子和,他的先世是洛陽人。父親郭忠孝,官至太中大夫,以師禮相待程頤,撰寫《易說》,別號兼山先生,自己有傳。郭雍繼承了父學,通曉時務,隱居峽州,在長揚山穀之間放縱不受拘束,別號白雲先生。

其學以誠敬為主,夜必就榻而後脫巾,旦必巾而後起。居無惰容,喜無戲言,不事緣飾,不苟臧否。聞人片善,記其姓名。遇饑凍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嚐戚戚。尤袤為守,聞其名,遣書禮之。一日,巾車曆訪舊遊,徜徉幾月。歸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鄉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隱遁,稱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間,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題詩有"道學傳千古,東甌說二徐"之句,且大書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乾道年中,因峽州太守任清臣、湖北安撫使張孝祥向朝廷推薦,旌表召用不去,賜號衝晦處士。孝宗熟知郭雍賢能,每每對輔佐大臣稱讚他,命令所在州郡每年季節時令致禮存問。後來改封頤正先生,命令監司派遣官員前去詢問郭雍所想說的話,全部記錄交進朝廷。這時,郭雍年紀有八十三歲了。

庭筠之兄庭槐、庭蘭,皆有父風。孫日升,苦學有守,於是徐氏詩書不絕六世矣。
淳熙初年,求學的人輯集程顥、程頤、張載、遊酢、楊時以及郭忠孝、郭雍共七家,為《大易粹言》傳布於世。此書記述郭雍的學說說:

蘇雲卿,廣漢人。紹興間,來豫章東湖,結廬獨居。待鄰曲有恩禮,無良賤老稚皆愛敬之,稱曰蘇翁。身長七尺,美須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終歲不易,未嚐疾病。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雖隆暑極寒,土焦草凍,圃不絕蔬,滋鬱暢茂,四時之品無闕者。味視他圃尤勝,又不二價,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輸直。夜織屨,堅韌過革舄,人爭貿之以饋遠。以故薪米不乏,有羨則以周急應貸,假者負償,一不經意。溉園之隙,閉門高臥,或危坐終日,莫測識也。
《易》貫通天地人,包括萬理。伏羲氏畫八卦,得於上天而使天顯明。文王的功德,得於人而使人顯明。伏羲氏為上天畫八卦,天,是君王的意誌,所以至尊中正的五對人來說是君王。文王的功德為大地,地,是做臣民之道,所以具備中庸德行的二對人來說是臣民。以五、二上下二卦分別而言之就是這樣。綜合六爻來說,那麼九三、九四卦都是人道,所以叫作中爻。

少與張浚為布衣交,浚為相,馳書函金幣屬豫章帥及漕曰:"餘鄉人蘇雲卿,管、樂流亞,遁跡湖海有年矣。近聞灌園東湖,其高風偉節,非折簡能屈,幸親造其廬,必為我致之。"帥、漕密物色,曰:"此獨有灌園蘇翁,無雲卿也。"帥、漕乃屏騎從,更服為遊士,入其圃,翁運鋤不顧。進而揖之,翁曰:"二客何從來耶?"延入室,土銼竹幾,地無纖塵,案上有《西漢書》一冊。二客恍若自失,默計此為蘇雲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浹,遂扣其鄉裏,徐曰:"廣漢。"客曰:"張德遠廣漢人,翁當識之。"曰:"然。"客又問:"德遠何如人?"曰:"賢人也。第長於知君子,短於知小人,德有餘而才不足。"因問:"德遠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張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張公令某等致公,共濟大業。"因出書函金幣置幾上。雲卿鼻間隱隱作聲,若自咎歎者。二客力請共載,辭不可,期以詰朝上謁。旦遣使迎伺,則扃戶闃然,排闥入,則書幣不啟,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乾》卦,萬物創始的偉大根元,通行無阻,祥和有益,無所不正,而且執著,起初叫四德。後來又叫乾元,是開始通行無阻。隻有像柔順健行的母馬般,執著於正道,才會有利,君子隻有安詳地執著於正道,才會吉祥。因此四德作為乾、坤二義也是可以的。乾,是陽健的東西。坤,是陰柔的東西。按《乾》一卦來說,那麼元與亨是陽健之類,利與貞是陰柔之類。這就像春夏秋冬雖然作為四季,按陰陽來看,那麼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天的功能之所以說元亨利貞,就像立天的道理,是屬陰與陽之類。地的功能之所以說元亨利貞,就像立地的是陰柔與陽剛之類。人之所以說元亨利貞,就像立人的道理,是仁與義之類。

帥、漕複命,浚拊幾歎曰:"求之不早,實懷竊位之羞。"作箴以識之,曰:"雲卿風節,高於傅霖。予期與之,共濟當今。山潛水杳,邈不可尋。弗力弗早,予罪曷針。"
又《坤》卦的六五,坤雖然是臣道,五其實是君王的位置,雖然用柔德,但不妨害其為君王,就像《乾》卦的九二,雖然具有君王的德行,但不妨害他為君王。所以乾有二君,德無兩君;坤有兩臣,德無二臣。六五爻以柔德居於尊位,是最屈己尊人的君王。江河大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眾多溪流之王,是因為它善於屈己尊人。屈己尊人本來是坤的德性。黃色,是中色,顏色中最完美的色;裳,是下衣,這是用最完美的德行而尊人屈己。

譙定,字天授,涪陵人。少喜學佛,析其理歸於儒。後學《易》於郭曩氏,自"見乃謂之象"一語以入。郭曩氏者,世家南平,始祖在漢為嚴君平之師,世傳《易》學,蓋象數之學也。定一日至汴,聞伊川程頤講道於洛,潔衣往見,棄其學而學焉。遂得聞精義,造詣愈至,浩然而歸。其後頤貶涪,實定之鄉也,北山有岩,師友遊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讀易洞。
郭雍的創新精到到這樣的程度。淳熙十四年(1187),去世。

靖康初,呂好問薦之,欽宗召為崇政殿說書,以論弗合,辭不就。高宗即位,定猶在汴,右丞許翰又薦之,詔宗澤津遣詣行在。至惟揚,寓邸舍,窶甚,一中貴人偶與鄰,饋之食不受,與之衣亦不受,委金而去,定袖而歸之,其自立之操類此。上將用之,會金兵至,失定所在。複歸蜀,愛青城大麵之勝,棲遁其中,蜀人指其地曰譙岩。敬定而不敢名,稱之曰譙夫子,有繪像祀之者,久而不衰。定《易》學得之程頤,授之胡憲、劉勉之,而馮時行、張行成則得定之餘意者也。定後不知所終,樵夫牧童往往有見之者,世傳其為仙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宋史》

《宋史》

作者:脫脫和阿魯圖
《宋史》本紀
《宋史》誌
《宋史》表
《宋史》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