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中
王貽永,字季長,是王溥的孫子。他性情清慎寡言,十分通曉書法,不追求歌舞技藝。十幾歲時,他的舅舅魏鹹信見到他很驚奇,說:“他長大後將像我似的。”
○王貽永李昭亮李用和(子璋瑋珣)李遵勖(子端懿端願端愨端願子評)曹佾(從弟偕子評誘)高遵裕(弟遵惠從侄士林士林子公紀公紀子世則)向傳範(從侄經綜經子宗回宗良)張敦禮任澤
鹹平中期,王貽永娶鄭國公主,授予他右衛將軍、駙馬都尉。他跟隨真宗去泰山封禪,任高州刺史,再升為右監門衛大將軍、獎州團練使。他請求為朝外官,得以任單州知州。真宗告誡他說“:與眾和睦,清靜求治,是你應該先做的。”王貽永被任命為氵名州團練使,轉為徐州團練使。黃河在滑州決口,徐州發大水,王貽永在城南築堤防水。又改任他為衛州團練使,升為懷州防禦使,任澶、定二州知州,轉為成德軍長官。
王貽永字季長,溥之孫也。性清慎寡言,頗通書,不好聲技。初生十餘歲時,其舅魏鹹信見而奇之,曰:"後當類我。"
恰好有人告發曹..謀反,王貽永奏請治曹..的罪。王貽永升任耀州觀察使,又為澶州知州。他曆任彰化、武定軍節度使觀察留後,被任命為安德軍節度使。出京任天雄軍知軍,轉為保寧軍節度使、鄆州知州。鄆州自鹹平中期遷移城址,舊治所已為交通要道,連接梁山,春夏時水患很多,王貽永勘察地勢,修東西水道三十多裏,百姓便利。又改為定州知州,轉到成德軍為長官。王貽永被提升為同知樞密院事,改為副使,加官為宣徽南院使,升任樞密院使。不久,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侍中。
鹹平中,尚鄭國公主,授右衛將軍、駙馬都尉。從封泰山,領高州刺史,再遷右監門衛大將軍、獎州團練使。求外補,得知單州。真宗戒之曰:"和眾靜治,卿所當先也。"真拜洺州團練使、徙徐州。河決滑州,徐大水,貽永作堤城南以禦之。改衛州團練使,進懷州防禦使,知澶、定二州,徙成德軍。
王貽永被派節製鎮海,他因病辭官,皇上下詔慰撫他,派禦醫去給他看病。皇上去看望他,賞給他皇家用的珍貴藥品,親手喂他吃粥。王貽永自稱受皇帝寵祿過盛,願意罷去樞密使、解除使相之職還家。皇上希望他病愈,就罷去他的侍中之職,改任彰德節度使,仍為同平章事、樞密使。他的病稍好點,就去拜見皇上,皇上讓他的兒子王道卿攙他上垂拱殿。允許他五日一上朝,遇到朝參起居,他可在殿側休息。至和初年,他又因病辭官,皇上任命他為尚書右仆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去世後被贈官為太師、中書令,諡號“康靖”。
會有告曹訥變者,貽永奏治之。遷耀州觀察使,複知澶州。曆彰化、武定軍節度使觀察留後,拜安德軍節度使。出知天雄軍,徙保寧軍節度使、知鄆州。州自鹹平中徙城,而故治為通衢,介梁山,春夏多水患,貽永相度地勢,為築東西道三十餘裏,民便之。複徙定州,又徙成德軍。擢同知樞密院事,改副使,加宣徽南院使,進樞密院使。久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遂加兼侍中。
當時無外戚輔政的,王貽永能疏遠權勢,在樞密院十五年而始終無過失,人們稱他謙靜。
徙節鎮海,以疾求罷,手詔撫諭,遣上醫診視。帝臨問,頒尚方珍藥,手取糜粥食之。貽永自言寵祿過盛,願罷樞筦,解使相還第。帝冀其愈也,乃聽罷侍中,徙彰德節度使,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疾稍間,入見,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仍賜五日一朝,遇朝參起居,許休於殿側。至和初,複以疾辭,拜尚書右仆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卒,贈太師、中書令,諡康靖。
他的兒子王道卿,任西上..門使。李遵勖,字公武,是李崇矩的孫子、李繼昌的兒子。他幾歲時,占卜的人說:“這孩子將因是皇親國戚而富貴。”少年時學騎射,在冰雪上馳騁,馬脫韁而跑,他掉到崖下,眾人以為他死了,李遵勖慢慢起來,沒受傷害。
當時無外姻輔政者,貽永能遠權勢,在樞密十五年,迄無過失,人稱其謙靜。
等他長大後,好做文章,被推舉參加進士考試。大中祥符年間,他被皇上召到便殿奏對,娶萬壽長公主。開始他叫李勖,真宗給他加上“遵”字,升他的輩份為李崇矩的兒子。授予他左龍武將軍、駙馬都尉,賜府第永寧裏。公主下嫁,但所住的房屋或井壁的磚瓦多是鸞鳳的形狀,李遵勖下令拆去;公主的衣服有龍的裝飾,他就都藏起來。皇上很高興。
子道卿,西上閣門使。
李遵勖任澄州刺史,因私主乳母被貶為均州團練使,轉到蔡州。第二年,皇上起用他為太子左衛率府副率,恢複他的左龍武軍將軍之職,為宏州團練使,實際為康州團練使,給他觀察使的俸祿。當時李繼昌是刺史,李遵勖請求自己的位序在他下麵,皇上允許。後來李繼昌為涇州守臣,暴染風眩,李遵勖不等皇上批準就趕緊去看望,皇上派使臣傳令讓他乘驛車前去。李遵勖回來後,上表自己彈劾自己,皇上讓輔臣慰撫他。
李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後兄繼隆子也。四歲,補東頭供奉官,許出入禁中。繼隆北征契丹,遣昭亮持詔軍中。問方略及營陣眾寡之勢,昭亮年雖少,還奏稱旨。累遷西上閣門使。出為潞州兵馬鈐轄,徙領麟府路軍馬事,尋為管勾軍頭引見司兼三司衙司。軍士有逃死而冒請官廩者數百人,昭亮按發之。領高州刺史,知代州。以四方館使複領麟府路軍馬事。遷引進使,領賀州團練使。曆知瀛定二州、成州團練使、寧州防禦使、延州觀察使、感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擢殿前都虞候、秦鳳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徙永興路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並代州路副都總管、安撫招討副使。未幾,守代州,再徙真定路都總管。
李遵勖升任澤州防禦使,又升為宣州觀察使。他請求到地方任職,試試自己的能力。出京任澶州知州,皇上在長春殿給他賜宴。他在地方,正趕上黃河泛濫,將要毀壞橋梁,李遵勖監督工匠們,七天就修成了河堤。他被升為昭德軍節度觀察留後,任命為寧國軍節度使,轉到鎮國軍,任許州知州。多數水軍不練習但卻隸屬軍籍,李遵勖下令進行核實,有十分之七八的水軍被去除。後來他因病請求用唐代韋嗣立的例子辭職,隻求一個山林的封號,皇上不許。
保州兵叛,殺官吏,詔遣王果招降之,叛者乘埤呼曰:"得李步軍來,我降矣。"於是遣昭亮,昭亮從輕騎數十人,不持甲盾弓矢,叩城門呼城上曰:"爾輩第來降,我保其無虞也。不爾,幾無噍類矣。"卒稍稍縋城下。明日,相率開城門降。改淮康軍節度觀察留後,複知定州,敕使存勞,賜黃金三百兩,給節度使奉,以褒其功。都轉運使歐陽修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隸諸軍,有輒私入其家者。"置不問。
當初在天聖年間,章獻太後屏退左右問他“:人們有什麼議論?”李遵勖不回答。太後堅持問他,李遵勖說:“臣沒聽到別的,隻聽人說天子已經成人,太後應該及時還政天子。”太後說“:我不留戀這個,隻是皇上年少,內侍又多,恐怕皇上不能控製他們。”李遵勖曾獻上三說五事來議論時政。晉國夫人林氏,因是太後的乳母多次幹預國事,太後去世後,李遵勖暗中請求皇上把她安置到別的宮中,對她的行動進行探察,來壓服眾人的議論。他對朝政的輔助大多像這樣。
明年,拜武寧軍節度使,代李用和為殿前副都指揮使。時承平久,將士多因循樂縱弛。昭亮本將家子,雖以恩澤進,然習軍中事,既統宿衛,政尚嚴,多所建請。萬勝、龍猛軍蒲博爭勝負,徹屋椽相擊,士皆惶駭,昭亮捕斬之,杖其主者,諸軍為之股慄。帝祠南郊,有騎卒亡所挾弓,會赦,當釋去,昭亮曰:"宿衛不謹,不可貸。"卒配隸下軍,禁兵自是頓肅。
李遵勖府中的花園、池塘是京城最好的。他嗜好奇石,募人運送,有從千裏之外運來的。在園中建堂引水,用好的樹木環繞在水邊,延請當時的名人與他遊樂。他跟楊億學做文章,楊億去世,他穿喪服。等他任許州知州時,祭奠楊億之墓,痛哭而回。李遵勖還同劉筠友好,劉筠去世後,他撫恤劉筠的家屬。李遵勖精通佛學,臨死時,他與和尚楚圓做偈頌。他去世後,被贈官為中書令,諡號“和文”。他寫有《間宴集》二十卷、《外館芳題》七卷。他的兒子叫李端懿。
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並州、成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以塗金紋羅書曰:"李昭亮親賢勳舊。"命其子惟賢持以賜。徙定州,改天平、彰信、泰寧軍節度使。在定州數言老疾不任邊事,願還京師,乃以為景靈宮使,又改昭德軍節度使。卒,贈中書令,諡良僖。
高遵裕,字公綽,是忠武軍節度使高瓊的孫子。因父親的恩蔭曆遷供備庫副使、鎮戎軍駐泊都監。夏人入侵大順城,李諒祚中箭逃走。恰好英宗去世,派高遵裕向西夏告哀,到達宥州祖廟,夏人派王盥接待,王盥穿著吉服來,高遵裕嚴辭譴責他,他才換去吉服。不久在客館擺上酒席,席間談到大順城的事,王盥說:“你們是剽掠之徒。”高遵裕說:“你們的主上侵犯我們邊境,負傷而逃,你的話不太荒謬了嘛!”夏人認為受了侮辱,立即派人應對,但來人終席沒敢開口,王盥憤怒地說“:你蔑視我們夏國,我國城池雖小,也有十多萬兵馬,可以同你們在戰場上一試高低。”高遵裕瞪著眼睛說“:我們主上有天賜的神武,你們別太張狂而去冒死。”當時李諒祚在屏風後偷看,擺手製止王盥。神宗聽說後讚揚高遵裕,提升他為保安軍知軍。
昭亮為人和易,練習近事,於吏治頗通敏,善委任僚佐,以故數更藩鎮無他過。昭亮妻早亡,內嬖三妾迭預家政,莫能製也。
橫山豪傑想歸宋,皇上讓高遵裕告訴種諤謀取他們,種諤就攻取綏州。統帥因種諤擅自發兵而憤怒,想要對種諤處以軍法,種諤恐懼,說是在高遵裕那得到的皇上密旨,因此種諤獲罪,高遵裕也降為乾州都監。高遵裕升任通事舍人,主管西路羌部,駐在古渭寨,把他所部的羌兵分成三等,教他們學習軍法。
子惟賢,字寶臣,以父蔭為三班奉職,後為閣門祗候、通事舍人。累遷西上閣門使,尋領高州刺史、知莫州,州倉粟陳腐,戍兵大噪,弗肯受,州人皆恐,惟賢馳往諭曰:"邊兵眾則積粟多,廩數多且積久,能無陳腐乎?欲盡取新,則陳者何所歸?"遂斬首惡一人,流十人,軍中帖然。召還,提舉諸司庫務,領榮州團練使、知冀州。會遷補禁軍,自隸籍後犯贓汙者皆絀為下軍,惟賢曰:"武士何可責以廉節?且抵罪在昔,今不可以新令繩之。"帝為更其製,徙恩州,後遷四方館使,卒。惟賢善宣辭令,習朝儀,仁宗頗愛之。
熙寧初年,朝廷用王韶收複洮、隴二州,命令王韶為秦鳳路沿邊安撫,高遵裕為副安撫。不久把古渭寨作為通遠軍,任命高遵裕為知軍。
李用和,字審禮,章懿皇太後弟也。少窮困,居京師鑿紙錢為業,劉美求用和於民間,奏為三班奉職。累遷右侍禁、閣門祗候、權提點在京倉草場、考城縣兵馬都監。
第二年,他拿著歸附的羌部的圖籍和繪製的青唐、武勝的地形圖入朝獻給皇上,他被提升為引進副使、帶禦器械,讓他回來治軍。大軍臨時駐在慶平堡,晚上行軍,早晨到野人關,羌人阻拒,高遵裕率親兵一鼓作氣打敗敵人,在武勝城下安營,羌人逃走,就占據了武勝城。皇上下詔以武勝城為鎮洮軍,由高遵裕任知軍。不久,以熙、河、洮、岷、通遠為一路,高遵裕升任西上..門使、榮州刺史、充任總管,仍為通遠軍知軍。第二年,王韶想攻取河州,高遵裕說“:古渭寨舉事時,是先建堡寨,循序漸進,故此一舉攻下武勝城。現在兵馬和糧草都不齊備,一旦離開大本營很遠去奪人之地,假使敵人占據要害阻擊我們,我軍就進退兩難了。”王韶和李憲笑著說“:你怎麼這麼快就變了呢?”就派他守臨洮。王韶攻打河州,果然沒攻破。皇上讚同高遵裕的議論,命令他專管洮、岷、疊、岩州的沒歸附者。
太後崩,詔赴喪。既葬,遷禮賓副使,領八作司。遷禮賓使,同領皇城司。遷崇儀使、賀州刺史。改葬太後於永安,領捧日、天武兵護梓宮。
高遵裕因俞龍珂的地界有鹽井,於是築鹽川寨。瞎吳叱率諸羌威脅青唐,想侵擾邊境,皇上下詔派張玉攻討。高遵裕說“:青唐人沒罪,隻不過被生羌所脅迫罷了。”派副將和俞龍珂率眾抵禦瞎吳叱。青唐人見到俞龍珂哭訴,瞎吳叱知道青唐人不歸附自己,就退去。高遵裕跟從王韶攻取岷州,攻下岷州後,高遵裕傳令兵士說:“活捉老幼與得首級相同。”數萬人得以活命。捷報傳到京城,高遵裕加官為岷州刺史。
明年春,又詔乘傳行太後陵。還,授寧州刺史。曆遷澤州團練、慶州防禦、鄜州觀察使。既而擢殿前都虞候、鄜延路馬步軍副都總管。未行,拜永清軍節度觀察留後,改真定府、定州路。舊製,刺史以上所賜公使錢得私入,而用和悉用為軍費。曆侍衛親軍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拜建武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以老乞罷軍職,拜宣徽北院使。逾月,改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以疾告,仁宗臨問,賜銀飾肩輿,進兼侍中。
第二年,羌人乘景思立失敗之機,圍河、岷二州,道路幾個月不通。有人請求退保別處,高遵裕說:“有敢議論這些的斬首!”岷州缺兵,守城者恐懼,高遵裕登上西門,派將縱入敵陣,又另選精騎兵從南門鼓噪而出,合擊羌人,羌人敗走。當時朝廷認為岷州城遠難守,決定放棄。詔書到後,羌人已潰退了。高遵裕因功升為團練使、龍神衛都指揮使、熙州知州。因推薦張穆之為轉運使,而張穆之有罪,他也獲罪被罷為潁州知州。不久,轉到慶州,又因事獲罪,被罷為淮陽知軍。
初,未有居第,詔寓館芳林園,用和固辭,又假以惠寧坊之官第。病革,帝入見臥內,擢其次子珣為閣門使,賜所居第,並日給官舍僦錢五千。既卒,帝哭之慟,贈太師、中書令、隴西郡王,輟朝五日,製服禁中,諡恭僖,帝撰神道碑,書曰"親賢之碑"。其妻卒,亦輟朝成服。
元豐四年(1081),又任慶州知州。皇上詔命他和諸路一起討伐夏國,他請求增加兵將,得到東兵十一將,馬不夠用,就用群牧馬補充。皇上又命令他節製涇原兵,劉昌祚先到靈州,差一點得到靈州城,高遵裕嫉妒他,故意不采納劉昌祚的計謀,結果兵敗而回,此事見《劉昌祚傳》。高遵裕被貶為郢州團練副使。
初,仁宗以太後不逮養,故外家褒寵特厚。用和列位將相,能小心靜默,推遠權勢,論者以此稱之。子璋。
哲宗即位後,高遵裕被任用為右屯衛將軍,主管中嶽廟。去世時,享年六十歲,被贈官為永州團練使。紹聖中期,推重他,贈他為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的官職。他的堂弟叫高遵惠。
璋字公明,以章懿皇後恩,補三班借職,積官為天平軍節度觀察留後,知澶州。護塞商胡,會河漲,訛言水且至,璋據廳事自若,人心乃安,河亦不溢。徙曹州觀察使,累遷武勝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仁宗書"忠孝李璋"字並秘書賜之。宴近臣群玉殿,酒半,命大盞二,飲韓琦及璋,如有所屬。帝崩,執政欲增京城甲士,璋曰:"例出累代,不宜輒易。"時禁衛相告乾興故事,內給食物中有金,既而果賜食,眾視食中,璋曰:"天子未臨政已優賞,汝何功複雲雲,敢喧者斬!"眾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