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晉書》 作者:房玄齡  

誌·第十四章

《書》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所以獎導民萌,裁成庶政。《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執法在南宮之右,上相處端門之外,而鳥龍居位,雲火垂名,前史詳之,其以尚矣。黃帝置三公之秩,以親黎元,少昊配九扈之名,以為農正,命重黎於天地,詔融冥於水火,則可得而言焉。伊尹曰:“三公調陰陽,九卿通寒暑,大夫知人事,列士去其私。”而成湯居亳,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為之,凡厥樞會,仰承君命。總及周武下車,成康垂則,六卿分職,二公弘化,鹹樹司存,各題標準,苟非其道,人弗虛榮。貽厥孫謀,其固本也如此。及秦變周官,漢遵嬴舊,或隨時適用,或因務遷革,霸王之典,義在於斯,既獲厥安,所謂得其時製者也。四征興於漢代,四安起於魏初,四鎮通於柔遠,四平止於喪亂,其渡遼、淩江,輕車、強弩,式揚遐外,用表攻伐,興而複毀,厥號彌繁。及當塗得誌,克平諸夏,初有軍師祭酒,參掌戎律。建安十三年,罷漢台司,更置丞相,而以曹公居之,用兼端揆。孫吳、劉蜀,多依漢製,雖複臨時命氏,而無忝舊章。世祖武皇帝即位之初,以安平王孚為太宰,鄭衝為太傅,王祥為太保,司馬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世所謂八公同辰,攀雲附翼者也。若乃成乎棟宇,非一枝之勢;處乎經綸,稱萬夫之敵。或牽羊以葉於夢,或垂釣以申其道,或空桑以獻其術,或操版以啟其心。臥龍飛鴻,方金擬璧,秦奚、鄭產,楚材晉用,斯亦曩時之良具,其又昭彰者焉。宣王既誅曹爽,政由己出,網羅英俊,以備天官。及蘭卿受羈,貴公顯戮,雖複策名魏氏,而乃心皇晉。及文王纂業,初啟晉台,始置二衛,有前驅養由之弩;及設三部,有熊渠佽飛之眾。是以武帝龍飛,乘茲奮翼,猶武王以周之十亂而理殷民者也。是以泰始盡於太康,喬柯茂葉,來居斯位;自太興訖於建元,南金北銑,用處茲秩。雖未擬乎夔拊龍言,天工人代,亦庶幾乎任官惟賢,蒞事惟能者也。
《尚書》說:“唐堯、虞舜考察古事,設置官職數衹有一百。”以此來勉勵引導民眾,管理各種政務。《易經》說:“上天垂示形象,聖人效仿它。”執法的在南宮的右麵,上相在端門的外麵,以及鳥師龍師等定下官位,雲師火師等作為官名,以前的史書記載得很詳細,都已經非常久遠了。黃帝設置三公的官職,來管理黎民;少昊分設九扈的官職,作為農官;命重黎為掌管天地的官員,令祝融和玄冥為掌管水火的官員,就能夠有基礎了。伊尹說:“三公協調各個方麵,九卿溝通各種關係,大夫掌握人世的事務,列士消除各自的私心。”成湯住在亳,起初設置兩個相,讓伊尹、仲虺擔任,總理調度各項事務,對上秉承國君的詔命。到周武王克殷之後分封,成王康王留下法則,分設六卿職位,太公召公弘揚教化,建立各種機構,分別製定標準,如果沒有相應的本領,人就不能光得空名而榮耀自己。留給子孫的大計,是像這樣地穩固根本的做法。到秦改變了周的官製,漢遵行羸氏的舊製,有的順應時勢而采用,有的根據現實而變革,霸主的典章,道理就在逭裹,一切為了獲得安定,就是常說的符合時代的製度。四征將軍職務是在漢代設立的,四安將軍職務是在魏的初期開始有的,四鎮將軍職務是為了安撫遠方的人,四平將軍職務在喪亂之後就沒有了,至於渡遼將軍、淩江將軍、輕車將軍、強弩將軍等,是為了揚威四方,表彰攻伐,設置了又廢除,稱號更加繁多。到當道的人得誌,平定了中原,開始設立軍師祭酒,參與掌管軍紀軍法。建安十三年,廢置了漢的台司部門,另外設置丞相,而讓曹公擔任,用來代替尚書省長官。孫吳、劉蜀,基本依從漢代官製,雖然有時臨時設置一些官職,卻不影響舊的典章。世祖武皇帝即位初期,任命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鄭衝為太傅,王祥為太保,司馬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覬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正是世人所說的八公同時,攀雲附翼而升官。至於房屋則不是一木所能支撐的;身居高位,則當將才。有的像力牧那樣放羊而和黃帝的夢境一致便任命為將軍,有的像薑子牙那樣垂釣而獲得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有的藉空桑之瑟來獻上他的本領,有的像傅說操築打牆而被發現並得到重用。臥龍孔明和飛鴻管仲,好比是黃金美玉;秦國的百裏奚、鄭國的子產,不拘一格任用人才,遣也是從前的賢士,並且又功名卓著的。宣王誅殺了曹爽,政令由自己發布,綱羅英才俊傑,來擔任各項官職。到了蘭卿被囚禁,豈公被處死的時候,雖然還是稱作墮厘,可是心裹想的是建立晉朝。到文王繼承大業,首次建立晉的機構,開始設置左右二衛,有了前驅、養由等弓箭手部隊;到後來設置三部,有熊渠、做飛等部的勇士。因此武帝即位,憑藉這些來施展,好比武王用周的十位賢臣來治理殷的百姓一樣。因此從泰始年間直到太康年間,有如大樹枝繁葉茂,很多賢人來擔任官職;從太興年問直到M紐年間,南北各地的傑出人才,處於相應的官位上。雖然還沒有能夠比得上夔和龍輔佐虞舜那樣,以人的努力來代替天工,也差不多可以說是任官惟賢,處理事務惟用有才能的人了。

丞相、相國,並秦官也。晉受魏禪,並不置,自惠帝之後,省置無恆。為之者,趙王倫、梁王肜、成都王穎、南陽王保、王敦、王導之徒,皆非複尋常人臣之職。
丞相、相國,都是秦代的職官。晉接受魏的禪讓,都不設置,自從惠帝以後,撤銷或設置都沒有常規。擔任遣一官職的,是趙王司馬倫、梁王司馬肜、成都王司馬穎、畝墾旺司皺、王鏨、王遵一類人,都不再是普通的人臣的職位。

太宰、太傅、太保,周之三公官也。魏初唯置太傅,以鍾繇為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鄭衝為之。晉初以景帝諱故,又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師之任,秩增三司,與太傅太保皆為上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無其人則闕。以安平獻王孚居之。自渡江以後,其名不替,而居之者甚寡。
太宰、太傅、太保,是周代的三公官職。魏的初期祇設太傅,由鍾繇擔任,末年又設太保,由鄭衝擔任。晉的初期由於景帝名諱的原故,又采納《周官》中的官名,設置太宰來代替太師的職務,官職增為三司,和太傅太保都作為上公,講論道義而治理邦國,協調管理各方麵事務,沒有合適的人就暫缺。由安平獻王司馬孚擔任。自從渡江以後,它的名稱沒有更改,但是擔任的人非常少。

太尉、司徒、司空,並古官也。自漢曆魏,置以為三公。及晉受命,迄江左,其官相承不替。
太尉、司徒、司空,都是古代的官職。從漢到魏,設置它們作為三公。到晉承受天命,直至江左時期,這些官職傳承下來而沒有更替。

大司馬,古官也。漢製以冠大將軍、驃騎、車騎之上,以代太尉之職,故恆與太尉迭置,不並列。及魏有太尉,而大司馬、大將軍各自為官,位在三司上。晉受魏禪,因其製,以安平王孚為太宰,鄭衝為太傅。王祥為太保,義陽王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凡八公同時並置,唯無丞相焉。自義陽王望為大司馬之後,定令如舊,在三司上。
大司馬,是古代的官職。漢代的官製把它放在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的前麵,來代替太尉的職務,所以常常和太尉輪番設置,但不同時設置。到魏才有太尉,而且大司馬、大將軍各自作為官職,地位在三司之上。晉接受魏的禪讓,因襲它的製度,由安乎王司馬孚任太宰,鄭衝任太傅,王祥任太保,義陽王司馬望任太尉,何曾任司徒,荀頡任司空,石苞任大司馬,陳騫任大將軍,共有八公同時設置,衹是沒有丞相。自從義陽王司馬望任大司馬以後,規定如同舊製,其位在三司之上。

大將軍,古官也。漢武帝置,冠以大司馬名,為崇重之職。及漢東京,大將軍不常置,為之者皆擅朝權。至景帝為大將軍,亦受非常之任。後以叔父孚為太尉,奏改大將軍在太尉下。及晉受命,猶依其製,位次三司下,後複舊,在三司上。太康元年,琅邪王伷遷大將軍,複製在三司下,伷薨後如舊。
大將軍,是古代的官職。漠武帝設置,前麵冠上大司馬的名,為的是推崇加重它的職權。到束漢時期,大將軍不經常設置,擔任的人全都執掌朝政大權。到景帝擔任大將軍,也承當了不同尋常的重任。後來任命叔父司馬孚為太尉,上奏將大將軍的職位改到太尉的下麵。到晉承受天命,仍然遵循那一製度,地位列在三司的下麵,後來恢複舊製,在三司的上麵。太康元年,琅邪王司馬佃升任大將軍,又改為在三司的下麵,司馬佃去世以後恢複舊製。

開府儀同三司,漢官也。殤帝延平元年,鄭騭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之名,始自此也。及魏黃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起於此也。
開府儀同三司,是漢代的官職。殤帝延平元年,鄧鷺任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的名稱,是從這時開始有的。到魏的黃權任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的名稱,從逭時起就有了。驃騎、車騎、衛將軍、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凡是開府的都是地位等同於公。

驃騎、車騎、衛將軍、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開府者皆為位從公。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凡是開府而地位等同於公的都是文官公,戴三梁的進賢冠,黑色介幀。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開府位從公者為文官公,冠進賢三梁,黑介幘。
大司馬、大將軍、太尉、驃騎、車騎、衛將軍、各大將軍,凡是開府而地位等同於公的都是武官公,都戴武冠,用平上黑幀。

大司馬、大將軍、太尉、驃騎、車騎、衛將軍、諸大將軍,開府位從公者為武官公,皆著武冠,平上黑幘。
文官公和武官公,都假金章紫綬,穿五時服。如果是相國、丞相,都穿袞衣戴冕冠,用綠色綬帶,以此區別於普通的公。

文武官公,皆假金章紫綬,著五時服。其相國、丞相,皆袞冕,綠盭綬,所以殊於常公也。
各位公和開府而地位等同公的,品級為第一,享受的俸祿是每天五斛糧食。太康二年,又發給絹,春季給一百匹,秋季給絹二百匹,絲綿二百斤。元康元年,給予采地十頃,專事農業的役隸十名,立夏後未賜封地的,享受全年的俸祿。設置一名長史,品級為一千石;西束合祭酒、西束曹掾、戶倉賊曹令史屬等各一名;禦屬合下令史、西束曹倉戶賊曹令史、門令史、記室省事令史、合下記室書令史、西束曹學事各一名。配給二十名武賁,持班劍。配給四馬朝車、三馬黑耳安車各一套,給祭酒掾屬白蓋的小車七套,施耳後開門式軺車、黑漆輪的犢車各一套。從祭酒往下,到令史以上的官員,都穿戴黑色零辟朝服。太尉即使不統兵,吏屬都穿絳色官服。司徒加設左右長史各一名,品級為千石;設主簿、左西曹掾屬各一名,西曹稱為右西曹,他的左西曹的令史以下的官員人數和舊製一樣。司空加設導橋掾一名。

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太康二年,又給絹,春百匹,秋絹二百匹,綿二百斤。元康元年,給菜田十頃,田騶十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置長史一人,秩一千石;西東閣祭酒、西東曹掾、戶倉賊曹令史屬各一人;禦屬閣下令史、西東曹倉戶賊曹令史、門令史、記室省事令史、閣下記室書令史、西東曹學事各一人。給武賁二十人,持班劍。給朝車駕駟、安車黑耳駕三各一乘,祭酒掾屬白蓋小車七乘,軺車施耳後戶、皁輪犢車各一乘。自祭酒已下,令史已上,皆皁零辟朝服。太尉雖不加兵者,吏屬皆絳服。司徒加置左右長史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左西曹掾屬各一人,西曹稱右西曹,其左西曹令史已下人數如舊令。司空加置導橋掾一人。
各位公和開府而地位等同公又統兵的,增設司馬一名,品級為千石;從事中郎兩名,品級與千石相等;主簿、記室督各一名;舍人四名;兵、鑪、士曹,營軍、刺奸、帳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名。主簿以下,令史以上的官員,都穿絳色官服。給司馬配吏卒按長史的標準,給從事中郎配侍從兩名,給主簿、記室督各配侍從一名。其他臨時增設優待的情況,就各隨褒獎增設時的情況來定條文,不作為定製。

諸公及開府位從公加兵者,增置司馬一人,秩千石;從事中郎二人,秩比千石;主簿、記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鎧、士曹,營軍、刺奸、帳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主簿已下,令史已上,皆絳服。司馬給吏卒如長史,從事中郎給侍二人,主簿、記室督各給侍一人。其餘臨時增崇者,則褒加各因其時為節文,不為定製。
各位公和開府而地位等同公的去擔任持節都督時,參軍增設到六名,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主簿、記室督、祭酒、掾屬、舍人完全按照通常統兵的公的規格配置。

諸公及開府位從公為持節都督,增參車為六人,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主簿、記室督、祭酒、掾屬、舍人如常加兵公製。
特進,是漠代的官職。兩漠和魏晉作為加官而仍用原有官職的車服規格,不配置吏卒。太仆羊瑪退職,拜為特進,加為散騎常侍,沒有其他官職,所以配給吏卒和車服。其他的加為特進的人,祇享受他原有的俸祿,在他原有的品級地位上罷了,不另外配給特進的吏卒和車服,後來就成為定製。特進的品級是第二,地位次於各個公,而在開府驃騎將軍上麵,戴兩梁的進賢冠,黑色介幀,穿五時朝服,佩水蒼玉,沒有章綬,享受的俸祿是每天四斛。太康二年,開始賜給春服絹五十匹,秋絹一百五十匹,絲綿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予以采地八頃,專事農業的役隸八名,立夏以後未賜封地的,享受全年的俸祿。設主簿、功曹史、門亭長、門下書佐各一名,配黑耳安車的車夫一名,施耳後開門式朝車一套。

特進,漢官也。二漢及魏晉以加官從本官車服。無吏卒。太仆羊琇遜位,拜特進,加散騎常侍,無餘官,故給吏卒車服。其餘加特進者,唯食其祿賜,位其班位而已,不別給特進吏卒車服,後定令。特進品秩第二,位次諸公,在開府驃騎上,冠進賢兩梁,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無章綬,食奉日四斛。太康二年,始賜春服絹五十匹,秋絹百五十匹,綿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給菜田八頃,田騶八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置主簿、功曹史、門亭長、門下書佐各一人,給安車黑耳駕禦一人,軺車施耳後戶一乘。
左右光祿大夫,假金章紫綬。光祿大夫加授金章紫綬的,品級為第二,祿賜、班位、冠幀、車服、佩玉,配置的吏卒羽林和卒,各種待遇都和特進相同。把它作為加官的話,衹假章綬、祿賜班位,不另外配給車服吏卒。另外死後追贈這一官位時,對本來已經具有卿一級官位的人,不再重複配置吏卒,其他的都照給。

左右光祿大夫,假金章紫綬。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者,品秩第二,祿賜、班位、冠幘、車服、佩玉,置吏卒羽林及卒,諸所賜給皆與特進同。其以為加官者,唯假章綬、祿賜班位而已,不別給車服吏卒也。又卒贈此位,本已有卿官者,不複重給吏卒,其餘皆給。
光祿大夫假銀章青綬的,品級為第三,位在金紫將軍之下,各位卿的上麵。漠代沒有固定的人數,多半賦予執行用贈使命的使者或是監護喪事的人。魏以後,漸漸變得重要起來,不再用作出使的官員。凡是各位公告老退休後,都在家拜受造一官位;就是在朝中擔任顯要職務的,也用這個官位加授給他。到晉承受天命,沿用舊製沒有改變,又作為優禮器重的製度。不過諸公退休後不再加授給他們,或是另外拜為上公,或是靠原有的封號享受公的俸祿。凡是各個卿尹在朝中擔任大官而告老退休的,以及在朝中或地方擔任官職而被加授這一官位的,前後有很多人。有人因此得以開府,有人進而被加授金章紫綬,又再次作為優禮追贈的官位。泰始中期,祇有太子詹事楊珧被加授為給事中光祿大夫。加授給統兵的人,各種待遇和三品將軍一樣。其餘的方麵都按照舊製,直到武、惠、孝懷三世結束。

光祿大夫假銀章青綬者,品秩第三,位在金紫將軍下,諸卿上。漢時所置無定員,多以為拜假賵贈之使,及監護喪事。魏氏已來,轉複優重,不複以為使命之官。其諸公告老者,皆家拜此位;及在朝顯職,複用加之,及晉受命,仍舊不改,複以為優崇之製。而諸公遜位,不複加之,或更拜上公,或以本封食公祿。其諸卿尹中朝大官年老致仕者,及內外之職加此者,前後甚眾。由是或因得開府,或進加金章紫綬,又複以為禮贈之位。泰始中,唯太子詹事楊珧加給事中光祿大夫。加兵之製,諸所供給依三品將軍。其餘自如舊製,終武、惠、孝懷三世。
光祿大夫和卿的品級同為中二千石,穿著是兩梁的進賢冠,黑色介幀,五時朝服,佩水蒼玉,享受的俸祿是每天三斛。太康二年,開始配給春賜絹五十匹,秋絹一百匹,絲綿一百斤。惠童丞康元年,開始給予六頃封地,六名農業役隸,設主簿、功曹史、門亭長、門下書佐各一名。

光祿大夫與卿同秩中二千石,著進賢兩梁冠,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食奉日三斛。太康二年,始給春賜絹五十匹,秋絹百匹,綿百斤。惠帝元康元年,始給菜田六頃,田騶六人,置主簿、功曹史、門亭長、門下書佐各一人。
驃騎將軍以下到各個不開府又不是持節都督的大將軍,品級為第二,其俸祿和特進相同。設長史、司馬各一名,品級為千石;主簿、功曹史、門下督、錄事、兵鑒士賊曹、營軍、刺奸、帳下都督、功曹書佐門吏、門下書吏各一名。凡假節而為都督的人,官員的配置和四征、鎮加大將軍而不開府卻擔任都督的人相同。

驃騎已下及諸大將軍不開府非持節都督者,品秩第二,其祿與特進同。置長史、司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史,門下督,錄事,兵鎧士賊曹,營軍、刺奸、帳下都督,功曹書佐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其假節為都督者,所置與四征鎮加大將軍不開府為都督者同。
四征、鎮、安、平加大將軍而不開府、任持節都督的人,品級為第二,設參佐吏卒、幕府兵騎和一般的都督一樣,衹是朝會的班位和祿賜待遇按照二品將軍的規格。然而持節、都督沒有定員,前漢派遣使者開始有持節。光武帝建武初期,征討攻伐四方,開始設置督軍禦史,事情結束其職亦隨之撤銷。建安中期,魏武帝當時是相,開始派遣大將軍督率軍隊。二十一年,征討瑟擅回來,夏堡墮督二十六軍就是例子。魏塞童董翅三年,開始設置都督諸州軍事,有的兼任刺史。另外上軍大將軍曹真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鐵,就是總的統掌內外各軍了。魏明帝太和四年秋,宣童征討蜀,加號為大都督。高貴鄉公正元二年,塞童都督中外各軍,不久加為大都督。到置接受禪讓以後,都督諸軍為上,監諸軍次於它,督諸軍為下;使持節為上,持節次於它,假節為下。使持節可以處死二千石以下的官員;持節可以處死沒有官位的人,如果涉及軍事方麵的事,可以和使持節一樣;假節衹在涉及軍事方麵的事情上可以處死違反軍令的人。江左以後,都督之職尤為重要,衹有王導等權勢很重的人才擔任它。

四征鎮安平加大將軍不開府、持節都督者,品秩第二,置參佐吏卒,幕府兵騎如常都督製,唯朝會祿賜從二品將軍之例。然則持節、都督無定員,前漢遣使始有持節。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權時置督軍禦史,事竟罷。建安中,魏武為相,始遣大將軍督之。二十一年,征孫權還,夏侯惇督二十六軍是也。魏文帝黃初三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刺史。又上軍大將軍曹真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則總統內外諸軍矣。魏明帝太和四年秋,宣帝征蜀,加號大都督。高貴鄉公正元二年,文帝都督中外諸軍,尋加大都督。及晉受禪,都督諸軍為上,臨諸軍次之,督諸軍為下;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江左以來,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導等權重者乃居之。
三品將軍品級為中二千石的,穿著是武冠,乎上黑色幀巾。五時朝服,佩水蒼玉,享受的俸祿、春秋賜的絲綿和絹、采地、農業役隸等按照光祿大夫和諸卿的規格。設長史、司馬各一名,品級為千石;主簿、功曹、門下都督、錄事、兵皚士賊曹、營軍、刺奸、帳下都督、功曹書佐門吏、門下書吏各一名。

三品將軍秩中二千石者,著武冠,平上黑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食奉、春秋賜綿絹、菜田、田騶如光祿大夫諸卿製。置長史、司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門下都督,錄事,兵鎧士賊曹,營軍、刺奸吏、帳下都督,功曹書佐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
錄尚書,考漠武時期,左右曹的各個官員分別處理尚書的表奏事務,掌握機要的才兼任尚書事。張安世作為車騎將軍,霍光作為大將軍,王鳳作為大司馬,師丹作為左將軍都兼任尚書事。壁漢童帝任命太傅趙憙、太尉牟融並錄尚書事。尚書有錄的名稱,是從趙憙、牟融開始的,也就是墮塞時兼尚書的官職,好比盧虞時的大麓遣一官職。和帝時,太尉鄧彪任太傅,錄尚書事,位居上公,在三公地位之上,漢代的官製中就將此作為常規,每當年少的皇帝即位就設置太傅綠尚書事,好比古代的塚宰約束自己的道理,直到官員去世才撤銷它。從魏晉以來,也都是由公卿中權勢大的人擔任它。

錄尚書,案漢武時,左右曹諸吏分平尚書奏事,知樞要者始領尚書事。張安世以車騎將軍,霍光以大將軍,王鳳以大司馬,師丹以左將軍並領尚書事。後漢章帝以太傅趙憙、太尉牟融並錄尚書事。尚書有錄名,蓋自憙、融始,亦西京領尚書之任,猶唐虞大麓之職也。和帝時,太尉鄧彪為太傅,錄尚書事,位上公,在三公上,漢製遂以為常,每少帝立則置太傅錄尚書事,猶古塚宰總己之義,薨輒罷之。自魏晉以後,亦公卿權重者為之。
尚書令,品級為千石,假銅印墨綬,戴兩梁的進賢冠,納言幀,穿五時朝服,佩水蒼玉,享受的俸祿是每月五十斛。一旦委任就給予策命文書,因為是位於端右的原故。太康二年,開始配給賜絹,春季三十匹,秋季七十匹,絲綿七十斤。元康元年,開始配給六頃采地,六名農業役隸,立夏後還未賜封地的,發給全年的俸祿。當初亙充任尚書令,因為眼睛有病而上表請求設置省事吏四名,省事這一官職就是從遣時開始的。

尚書令,秩千石,假銅印墨綬,冠進賢兩梁冠,納言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食奉月五十斛。受拜則策命之,以在端右故也。太康二年,始給賜絹,春三十匹,秋七十匹。綿七十斤。元康元年,始給菜田六頃,田騶六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奉一年。始賈充為尚書令,以目疾表置省事吏四人,省事蓋自此始。
仆射,官服品級印章綬帶都和令一樣。考漢伐原本設置一人,到濩麩帝建安四年,任命執金吾榮郃為尚書左仆射,衛臻任右仆射,仆射分設左右,就從遣時開始。經魏到晉,至於江左,撤銷或設置沒有常規,設置二人,就任命為左右仆射,有時不設兩人,衹稱尚書仆射。沒有尚書令的時候,左仆射就是尚書省首長;如果左右仆射都沒有,就設置尚書仆射來主持左仆射的工作。

仆射,服秩印綬與令同。案漢本置一人,至漢獻帝建安四年,以執金吾榮郃為尚書左仆射,仆射分置左右,蓋自此始。經魏至晉,迄於江左,省置無恆,置二,則為左右仆射,或不兩置,但曰尚書仆射。令闕,則左為省主;若左右並闕,則置尚書仆射以主左事。
列曹尚書,考尚書本是漢代繼承秦的官製設置的,到武帝在後庭遊宴,才用宦官主持中書部門,讓司馬遷擔任,其間就撤銷了尚書的官職,用來作為中書的職務。到成帝建始四年,撤去掌管中書的宦官,又設五名尚書,其中一人為仆射,四人分別擔任四曹,統一掌管圖書秘記章奏等事務,各自有自己的責任範圍。一個叫常侍曹,主管丞相禦史公卿方麵的事務。第二個千石曹,主管刺史郡國方麵的事務。第三個叫民曹,主管吏民上書的事務。第四個叫主客曹,主管外國夷狄方麵的事務。後來成帝又設置三公曹,主管斷獄,造就是五曹。後漢光武讓三公曹主管歲末考核各州郡的事務,將常侍曹改為吏部曹,主管挑選舉薦和祠祀方麵的事務,民曹主管修繕製造以及鹽池園苑方麵的事務,客曹主管護駕以及羌胡朝賀方麵的事務,二千石曹主管訴訟方麵的事務,中都官曹主管防水防火防盜安全方麵的事務,一共是六曹。加上令和仆射兩人,稱為八座。尚書雖然有曹的名稱,但不作為官號。璽童任命侍中鑿鰉為選部尚書,在這時才開始見到曹的名稱。到魏將選部改為吏部,主管選部的事務,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有五曹尚書、兩仆射、一令為八座。到晉設置吏部、三公、客曹、駕部、屯田、度支六個曹,而沒有五兵曹。鹹寧二年,撤銷駕部尚書。四年,減去一個仆射,又設置駕部尚書。太康年間,有吏部、殿中和五兵、田曹、度支、左民等六曹尚書,又沒有駕部、三公、客曹。惠帝時代又有右民尚書,衹有六個曹,不知道遣時期撤銷了哪個曹。到渡遼以後,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個尚書。祠部尚書常和右仆射職務相通,不常設置,讓右仆射代管,如果沒有右仆射,就讓祠部尚書代理右仆射的事務。

列曹尚書,案尚書本漢承秦置,及武帝遊宴後庭,始用宦者主中書,以司馬遷為之,中間遂罷其官,以為中書之職。至成帝建始四年,罷中書宦者,又置尚書五人,一人為仆射,而四人分為四曹,通掌圖書秘記章奏之事,各有其任。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禦史公卿事。其二曰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國事。其三曰民曹,主吏民上書事。其四曰主客曹,主外國夷狄事。後成帝又置三公曹,主斷獄,是為五曹。後漢光武以三公曹主歲盡考課諸州郡事,改常侍曹為吏部曹,主選舉祠祀事,民曹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事,客曹主護駕羌胡朝賀事,二千石曹主辭訟事,中都官曹主水火盜賊事,合為六曹。並令仆二人,謂之八座。尚書雖有曹名,不以為號。靈帝以侍中梁鵠為選部尚書,於此始見曹名。及魏改選部為吏部,主選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書、二仆射、一令為八座。及晉置吏部、三公、客曹、駕部、屯田、度支六曹、而無五兵。鹹寧二年,省駕部尚書。四年,省一仆射,又置駕部尚書。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為六曹尚書,又無駕部、三公、客曹。惠帝世又有右民尚書,止於六曹,不知此時省何曹也。及渡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書。祠部尚書常與右仆射通職,不恆置,以右仆射攝之,若右仆射闕,則以祠部尚書攝知右事。
左右丞,從漠武帝建始四年設置尚書,就同時設置四名丞。到光武開始減去兩名,衹設左右丞,左右丞就是從這時開始有的。從此直到晉代都沒有更改。晉代左丞主管台內禁令,宗廟祠祀,朝儀禮製,選用署吏,批準請假等事務;右丞掌管台內的庫藏廬舍,各種器用物品,以及開倉賑濟百姓租調,刑獄兵器,督管登錄遠道的文書章表奏事。八座的郎官剛上任時,都沿用漠代舊製,一起集中到座前行結交禮,離職升遷又行解交禮。

左右丞,自漢武帝建始四年置尚書,而便置丞四人。及光武始減其二,唯置左右丞,左右丞蓋自此始也。自此至晉不改。晉左丞主台內禁令,宗廟祠祀,朝儀禮製,選用署吏,急假;右丞掌台內庫藏廬舍,凡諸器用之物,及廩振人租布,刑獄兵器,督錄遠道文書章表奏事。八座郎初拜,皆沿漢舊製,並集都座交禮,遷職又解交焉。
尚書郎,西漢原設置四人,用來分別執掌尚書方麵的事務。其中一入主管匈奴單於營部的事務,一入主管羌夷的吏民事務,一入主管戶口墾田的事務,一人主管財帛運送事務。到光武將尚書分為六個曹以後,共設三十四人,品級為四百石,連左右丞為三十六人。郎主管起草文書,在建禮門內輪流值班五天。尚書郎剛從三署調到尚書台試用時是守尚書郎,滿一年後稱尚書郎,第三年稱侍郎,挑選有做官才能的人擔任。到了魏,尚書郎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別兵、考功、定課等,共二十三郎。青龍二年,尚書陳矯奏請設置都官、騎兵,合起來共二十五郎。每當一個郎的職位空缺,就詳細考察出五名能夠處理文書案卷的孝廉,慎重地密封上報他們的姓名以作遞補。到晉承受天命,武帝撤銷農部、定課,設置直事、殿中、祠部、儀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倉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駕部、車部、庫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別兵、都兵、騎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共為三十四個曹郎。後來又設置運曹,共三十五曹,設二十三名郎,兼相統管。到江左時,沒有直事、右民、屯田、車部、別兵、都兵、騎兵、左右士、運曹等十個曹郎。康穆以後,又沒有虞曹、二千石兩個郎,衹有殿中、祠部、吏部、儀曹、三公、比部、金部、倉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駕部、庫部、中兵、外兵等十八個曹郎。後來又取消主客、起部、水部,剩十五個曹。

尚書郎,西漢舊置四人,以分掌尚書。其一人主匈奴單於營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戶口墾田,一人主財帛委輸。及光武分尚書為六曹之後,合置三十四人,秩四百石,並左右丞為三十六人。郎主作文書起草,更直五日於建禮門內。尚書郎初從三署詣台試,守尚書郎,中歲滿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選有吏能者為之。至魏,尚書郎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別兵、考功、定課,凡二十三郎。青龍二年,尚書陳矯奏置都官、騎兵,合凡二十五郎。每一郎缺,白試諸孝廉能結文案者五人,謹封奏其姓名以補之。及晉受命,武帝罷農部、定課,置直事、殿中、祠部、儀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倉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駕部、車部、庫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別兵、都兵、騎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為三十四曹郎。後又置運曹,凡三十五曹,置郎二十三人,更相統攝。及江左,無直事、右民、屯田、車部、別兵、都兵、騎兵、左右士、運曹十曹郎。康穆以後,又無虞曹、二千石二郎,但有殿中、祠部、吏部、儀曹、三公、比部、金部、倉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駕部、庫部、中兵、外兵十八曹郎。後又省主客、起部、水部,餘十五曹雲。
侍中,考黃帝時代風後任侍中,在周代叫常伯,秦代取古代的名稱設置侍中,漢代因襲沿用。秦漢時都沒有定員,由功高的一人任仆射。魏晉以來設置四人,另外作為加官的就不在數內。掌管儐讚威儀,大駕出行時就由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抱著玉璽在車上陪乘,不帶佩劍,其餘的都騎馬侍從。皇上登殿,和散騎常侍相對夾輔,侍中在左側,常侍在右側。以備在身邊詢問答對,拾遣補闕。到束晉哀帝興寧四年,桓溫奏請減省二人,後來恢複舊製。

侍中,案黃帝時風後為侍中,於周為常伯之任,秦取古名置侍中,漢因之。秦漢俱無定員,以功高者一人為仆射。魏晉以來置四人,別加官者則非數。掌儐讚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餘皆騎從。禦登殿,與散騎常侍對扶,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及江左哀帝興寧四年,桓溫奏省二人,後複舊。
給事黃門侍郎,是秦代的職官。漠代以後都沿用了,和侍中一起掌管門下的各種事務,沒有定員。到晉代,設置定員四人。

給事黃門侍郎,秦官也。漢已後並因之,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無員。及晉,置員四人。
散騎常侍,本是秦代職官。秦代設置散騎,又設置中常侍,散騎在乘輿車後騎馬隨從,中常侍可以進入禁中,都沒有定員,也作為加官。東選初期,撤銷散騎,而用宦官任中常侍。魏文帝董翅初年,設置散騎,和中常侍合並,共同負責規諫事宜,不管具體事務,冠上的貂瑺飾品插在右麵,騎馬散行跟隨作侍從,到晉代不更改。到了五塵中期,塞童首先用宦官董猛任中常侍,後來就停止了。常常作為顯要的職位。

散騎常侍,本秦官也。秦置散騎,又置中常侍,散騎騎從乘輿車後,中常侍得入禁中,皆無員,亦以為加官。漢東京初,省散騎,而中常侍用宦者。魏文帝黃初初,置散騎,合之於中常侍,同掌規諫,不典事,貂榼插右,騎而散從,至晉不改。及元康中,惠帝始以宦者董猛為中常侍,後遂止。常為顯職。
給事中,是秦代職官。加授的對象是大夫、博士、議郎,負責顧問應對,地位次於中常侍。蓮伐沿用。到塞漢時期撤銷,堊絏又設置,到置伐沒有更改。級別在散騎常侍下,給事黃門侍郎上,沒有定員。

給事中,秦官也。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漢因之。及漢東京省,魏世複置,至晉不改。在散騎常侍下,給事黃門侍郎上,無員。
通直散騎常侍,考魏末的散騎常侍還有在定員以外的。壺絲十年,亙造派兩人和散騎常侍通員直,所以叫做通直散騎常侍。遼左時期設置四名。

通直散騎常侍,案魏末散騎常侍又有在員外者。泰始十年,武帝使二人與散騎常侍通員直,故謂之通直散騎常侍。江左置四人。
員外散騎常侍,塾末設置,沒有定員。

員外散騎常侍,魏末置,無員。
散騎侍郎四名,墊初和散騎常侍一同設置。從麩到置,散騎常侍、侍郎和侍中、黃門侍郎共同處理尚書部門的奏章事務,遼左時期才撤銷。

散騎侍郎四人,魏初與散騎常侍同置。自魏至晉,散騎常侍、侍郎與侍中、黃門侍郎共平尚書奏事,江左乃罷。
通直散騎侍郎四名。當初,武帝設置員外散騎侍郎,到太興元年,元帝派兩人和散騎侍郎通員直,所以叫做通直散騎侍郎,後來增加成四人。

通直散騎侍郎四人。初,武帝置員外散騎侍郎,及太興元年,元帝使二人與散騎侍郎通員直,故謂之通直散騎侍郎,後增為四人。
員外散騎侍郎,武帝設置,沒有定員。

員外散騎侍郎,武帝置,無員。
奉朝請,本來不是官職,沒有定員。漢代東京時期不任官職的三公、外戚、宗室、諸侯多做奉朝請。奉朝請,就是奉朝會時的請召罷了。武帝也讓宗室、外戚任奉車、駙馬、騎三種都尉而做奉朝請。元帝當晉王時,讓參軍任奉車都尉,掾屬任駙馬都尉,行參軍舍人任騎都尉,都是奉朝請。後來撤銷奉車、騎兩種都尉,祇保留駙馬都尉奉朝請。各位娶了公主的像劉恢、桓溫都擔任過。

奉朝請,本不為官,無員。漢東京罷三公、外戚、宗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請者,奉朝會請召而已。武帝亦以宗室、外戚為奉車、駙馬、騎三都尉而奉朝請焉。元帝為晉王,以參軍為奉車都尉,掾屬為駙馬都尉,行參軍舍人為騎都尉,皆奉朝請。後罷奉車、騎二都尉,唯留駙馬都尉奉朝請。諸尚公主者劉惔、桓溫皆為之。
中書監以及中書令,考漢武帝在後庭遊宴時,才首先讓宦官主持尚書事務,叫做中書謁者,設置令、仆射。成帝將中書謁者令改稱為中謁者令,取消仆射。漢代束京時期取消中謁者令,卻有中官謁者令,不是中謁者令的職務。魏遠童任魏王時,設秘書令,掌管尚書方麵的奏章事務。文帝黃初初年改為中書,設置監、令,任命秘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右丞孫資為中書令;監、令就從逭時開始有。到晉代沿用,都設置一名官員。

中書監及令,案漢武帝遊宴後庭,始使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置令、仆射。成帝改中書謁者令曰中謁者令,罷仆射。漢東京省中謁者令,而有中官謁者令,非其職也。魏武帝為魏王,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文帝黃初初改為中書,置監、令,以秘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右丞孫資為中書令;監、令蓋自此始也。及晉因之,並置員一人。
中書侍郎,魏黃初初年,中書部門已經設置監、令,又設置通事郎,次於黃門郎。黃門郎已經簽署的文書,經過通事之後才簽名。簽名以後,上報給皇上,由皇帝審閱,批準。到晉代,改稱為中書侍郎,定員四人。中書侍郎就從遣時開始有。到江左初期,改稱中書侍郎為通事郎,不久又稱為中書侍郎。

中書侍郎,魏黃初初,中書既置監、令,又置通事郎,次黃門郎。黃門郎已署事過,通事乃署名。已署,奏以入,為帝省讀,書可。及晉,改曰中書侍郎,員四人。中書侍郎蓋此始也。及江左初,改中書侍郎曰通事郎,尋複為中書侍郎。
中書舍人,考晉代初年開始設置舍人、通事各一名,江左時期合並舍人和通事而稱為通事舍人,掌管呈遞奏章案卷。後來撤銷,而用一名中書侍郎在西省負責,又掌管韶命文書。

中書舍人,案晉初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江左合舍人通事謂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後省,而以中書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詔命。
秘書監,考漢桓帝延熹二年設置秘書監,後來撤銷。魏武帝任魏王時,置秘書令、秘書丞。到文帝黃初初年,設置中書令,典掌尚書奏章事務,而將秘書令改為秘書監。後來任命何禎為秘書丞,可是事先已經有了秘書丞,就任命何禎為秘書右丞。到晉承受天命,武帝將秘書並入中書省,沒有廢除其中的秘書著作局。惠帝永平年間,又設置秘書監,其中的屬官有丞,有郎,都由秘書省統管。

秘書監,案漢桓帝延熹二年置秘書監,後省。魏武為魏王,置秘書令、丞。及文帝黃初初,置中書令,典尚書奏事,而秘書改令為監。後以何禎為秘書丞,而秘書先自有丞,乃以禎為秘書右丞。及晉受命,武帝以秘書並中書省,其秘書著作之局不廢。惠帝永平中,複置秘書監,其屬官有丞,有郎,並統著作省。
著作郎,是周代左史的職務。漢代束京時期圖書典籍存放在束觀,所以讓著名的儒者在束觀撰寫著作,有了“著作”這樣的名稱,還沒有相應的官職。魏明帝太和年間,下詔設置著作郎,從這時候開始有這種官職,隸屬於中書省。到晉承受天命,武帝任命繆征為中書著作郎。元康二年,韶令說:“著作原來隸屬中書,可是既然有秘書典掌文獻典籍,現在改中書著作為秘書著作。”從此改為隸屬秘書省。後來另外自行設置成為省卻仍然隸屬於秘書。著作郎一名,稱為大著作郎,專門掌管曆史方麵的事務,又設置八名佐著作郎。著作郎上任之後,必定要撰寫一位名臣的傳記。

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漢東京圖籍在東觀,故使名儒著作東觀,有其名,尚未有官。魏明帝太和中,詔置著作郎,於此始有其官,隸中書省。及晉受命,武帝以繆徵為中書著作郎。元康二年,詔曰:“著作舊屬中書,而秘書既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為秘書著作。”於是改隸秘書省。後別自置省而猶隸秘書。著作郎一人,謂之大著作郎,專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
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將作大匠、太後三卿、大長秋,都屬於列卿,各自下麵設置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屬員。

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將作大匠、太後三卿、大長秋,皆為列卿,各置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員。
太常,有博士、協律校尉等屬員,又統管太學的各博士、祭酒以及太史令、太廟令、太樂令、鼓吹令、陵令等。太史又另外設置靈台丞。

太常,有博士、協律校尉員,又統太學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廟、太樂、鼓吹、陵等令,太史又別置靈台丞。
太常博士,是墮伐的職官。魏文帝開始設置,置伐沿用了它。掌管引導皇帝的車駕。王公以下應追加謐號的,就是由博士商議確定的。

太常博士,魏官也。魏文帝初置,晉因之。掌引導乘輿。王公已下應追諡者,則博士議定之。
協律校尉,是漢代的協律都尉的官職,魏時杜夔擔任它。到晉代,改成協律校尉。

協律校尉,漢協律都尉之職也,魏杜夔為之。及晉,改為協律校尉。
晉初承襲魏製,設置十九名博士。到鹹寧四年,武帝開始設立國子學,規定設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名,助教十五名,來教育學生。博士都是選自品德高尚,通曉經書義理的人,像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的人,才能被召來參加考核。到江左初期,減到九人。元帝末年,增設《儀禮》、《春秋公羊》博士各一名,共為十一名。後來又增加到十六名,不再分別執掌《五經》,而都稱作太學博士。孝武太元十年,將國子助教減到十名。

晉初承魏製,置博士十九人。及鹹寧四年,武帝初立國子學,定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義者,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及江左初,減為九人。元帝末,增《儀禮》、《春秋公羊》博士各一人,合為十一人。後又增為十六人,不複分掌《五經》,而謂之太學博士也。孝武太元十年,損國子助教員為十人。
光祿勳,統管虎賁中郎將、羽林郎將、冗從仆射、羽林左監、五官左右中郎將、東園匠、太官、禦府、守宮、黃門、掖庭、清商、華林園、暴室等令。塞童星空二年,撤銷光祿勳,並入司徒。元年又設置。

光祿勳,統武賁中郎將、羽林郎將、冗從仆射、羽林左監、五官左右中郎將、東園匠、太官,禦府、守宮、黃門、掖庭、清商、華林園、暴室等令。哀帝興寧二年,省光祿勳,並司徒。孝武寧康元年複置。
衛尉,統管武庫、公車、衛士、諸冶等令,以及左右都候、南北東西督冶掾。到渡江以後,撤銷衛尉。

衛尉,統武庫、公車、衛士、諸冶等令,左右都候,南北東西督冶掾。及渡江,省衛尉。
太仆,統管典農、典虞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車府典牧,以及乘黃廄、驊騮廄、龍馬廄等令。典牧下又另設置羊牧丞。太仆,從五壹渡江以後有時撤銷有時設置。太仆撤銷,所以驛騮廄令成為門下省的官職。

太仆,統典農、典虞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車府典牧,乘黃廄、驊騮廄、龍馬廄等令。典牧又別置羊牧丞。太仆,自元帝渡江之後或省或置。太仆省,故驊騮為門下之職。
廷尉,主管刑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並且有律博士這樣的屬員。

廷尉,主刑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並有律博士員。
大鴻臚,統管大行、典客、園池、莖並邇、鉤盾等令,又有青宮列丞、鄴的寶亙述丞。到絲左時期,有事就臨時設置,沒事就撤銷。

大鴻臚,統大行、典客、園池、華林園、鉤盾等令,又有青宮列丞、鄴玄武苑丞。及江左,有事則權置,無事則省。
宗正,統管皇族宗人圖諜,又統管太臀令史,又有司牧掾這樣的屬員。到渡遼以後,塞童將太常撤銷,將太醫合並給門下省。

宗正,統皇族宗人圖諜,又統太醫令史,又有司牧掾員。及渡江,哀帝省並太常,太醫以給門下省。
大司農,統管太倉、籍田、導官三令,以及襄國都水長,東西南北部護漕掾。到渡江以後,哀帝撤並都水,孝武再次設置。

大司農,統太倉、籍田、導官三令,襄國都水長,東西南北部護漕掾。及渡江,哀帝省並都水,孝武複置。
少府,統管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黃左右藏、左校、甄官、平準、奚官等令,左校坊、鄴的中黃左右藏、油官等丞。到渡紅以後,哀帝撤並丹楊尹,孝武又設置。渡江以後衹設置一名尚方,又撤銷禦府。

少府,統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黃左右藏、左校、甄官、平準、奚官等令,左校坊、鄴中黃左右藏、油官等丞。及渡江,哀帝省並丹陽尹,孝武複置。自渡江唯置一尚方,又省禦府。
將作大匠,有事就設置,沒事就撤銷。

將作大匠,有事則置,無事則罷。
太後三卿,衛尉、少府、太仆,漠代設置,都隨著太後宮殿名作為官號,在同名的卿之上,沒有太後就不設置。魏改變漢的製度,地位放在九卿的下麵。到晉代恢複舊的製度,地位在同官號的卿的上麵。

太後三卿,衛尉、少府、太仆,漢置,皆隨太後宮為官號,在同名卿上,無太後則闕。魏改漢製,在九卿下。及晉複舊,在同號卿上。
大長秋,是皇後的卿,有皇後就設置,沒有皇後就撤銷。

大長秋,皇後卿也,有後則置,無後則省。
禦史中丞,本是秦代職官。秦代,禦史大夫有兩名丞,一名是禦史丞,一名是中丞。中丞對外督察部刺史,對內統領侍禦史,接受公卿上奏的事務,以及檢舉彈劾一類的案卷表章。漢代沿用,到成帝綏和元年,將禦史大夫改名為大司空,設置長史,而中丞的官職照舊。哀帝建平二年,恢複為禦史大夫。元壽二年,又改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擔任禦史台主。經漢的柬京時期到置都沿用遣一製度,由中丞擔任台主。

禦史中丞,本秦官也,秦時,禦史大夫有二丞,其一禦史丞,其一為中丞。中丞外督部刺史,內領侍禦史,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漢因之,及成帝綏和元年,更名禦史大夫為大司空,置長史,而中丞官職如故。哀帝建平二年,複為禦史大夫。元壽二年,又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為禦史台主。曆漢東京至晉因其製,以中丞為台主。
治書侍禦史,考漢宣帝在宣室,齋沐起居而決斷政事,讓兩名侍禦史侍奉在身邊負責書寫,後來因此而特別設置官職,稱作治書侍禦史,大概就是它的開始了。到了魏,又設置治書執法,掌管奏章彈劾,而治書侍禦史掌管律令,兩個官職一起設置。到晉代,祇設置治書侍禦史,定員四人。泰始四年,又設置黃沙獄治書侍禦史一名,品級和中丞相同,負責對詔獄和廷尉處置不當者的審理。後來占領河南,就撤銷了黃沙治書侍禦史。到塞塵年間,又撤銷兩名治書侍禦史。

治書侍禦史,案漢宣帝幸宣室齋居而決事,令侍禦史二人治書侍側,後因別置,謂之治書侍禦史,蓋其始也。及魏,又置治書執法,掌奏劾,而治書侍禦史掌律令,二官俱置。及晉,唯置治書侍禦史,員四人。泰始四年,又置黃沙獄治書侍禦史一人,秩與中丞同,掌詔獄及廷尉不當者皆治之。後並河南,遂省黃沙治書侍禦史。及太康中,又省治書侍禦史二員。
侍禦史,考兩漢時期所掌管的共有五曹:一是令曹,掌管律令;二是印曹,掌管刻印;三是供曹,掌管齋祠;四是尉馬曹,掌管廄馬;五是乘曹,掌管護駕。魏時設置八人。到了晉代,設置定員九名,品級和治書相同,而且有十三曹:吏曹、課第曹、直事曹、印曹、中都督曹、外都督曹、媒曹、符節曹、水曹、中壘曹、營軍曹、法曹、算曹。到江左初期,撤銷課第曹,設置庫曹,掌管廄牧牛馬市租,後來分開這個曹,設置外左庫、內左庫等。

侍禦史,案二漢所掌凡有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曰印曹,掌刻印;三曰供曹,掌齋祠;四曰尉馬曹,掌廄馬;五曰乘曹,掌護駕。魏置八人。及晉,置員九人,品同治書,而有十三曹:吏曹、課第曹、直事曹、印曹、中都督曹、外都督曹、媒曹、符節曹、水曹、中壘曹、營軍曹、法曹、算曹。及江左初,省課第曹,置庫曹,掌廄牧牛馬市租,後分曹,置外左庫、內左庫雲。
殿中侍禦史,考魏時由蘭台派兩個禦史住在殿中,巡察非法行為,就是遣一官職的開始。到置伐,設置四名,時期設置兩名。又考魏置官品的文件中有禁防禦史為第七品,孝武太五年間有檢校禦史縣璺,那麼這兩種官職也是蘭台的官職了。

殿中侍禦史,案魏蘭台遣二禦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其始也。及晉,置四人,江左置二人。又案魏晉官品令又有禁防禦史第七品,孝武太元中有檢校禦史吳琨,則此二職亦蘭台之職也。
符節禦史,是秦代的符璽令的官職。漢代沿用,品位次於禦史中丞。到了魏,另外成為一個台,品位次於禦史中丞,掌管授節、銅武符、竹使符。到泰始九年,武帝裁並蘭台,設置符節禦史掌管有關事務。

符節禦史,秦符璽令之職也。漢因之,位次禦史中丞。至魏,別為一台,位次禦史中丞,掌授節、銅武符、竹使符。及泰始九年,武帝省並蘭台,置符節禦史掌其事焉。
司隸校尉,考漠武帝開始設置,各一名刺史,又設置司隸校尉,督察三輔、三河、弘皇共七個郡,經選的塞塞時期到壟置,遣一官職沒有變更。屬官有功曹、都官從事、諸曹從事、部郡從事、主簿、錄事、門下書佐、省事、記室書佐、諸曹書佐守從事、武猛從事等官員,共有一百名吏,三十二名卒。到了渡江以後,才取消司隸校尉官職,負責它的職務的就是揚州刺史。

司隸校尉,案漢武初置十三州,刺史各一人,又置司隸校尉,察三輔、三河、弘農七郡,曆漢東京及魏晉,其官不替。屬官有功曹、都官從事、諸曹從事、部郡從事、主簿、錄事、門下書佐、省事、記室書佐、諸曹書佐守從事、武猛從事等員,凡吏一百人,卒三十二人。及渡江,乃罷司隸校尉官,其職乃揚州刺史也。
謁者仆射,是秦代職官,從漢到魏沿用。魏設置仆射,掌管大拜授時的禮儀和百官的排班位次,統管十名謁者。到武帝時減去仆射,將謁者並入蘭台。江左時又設置仆射,後來又撤銷了。都水使者,是2齜的水衡這一職官。漢又有都水長丞,主管陂池灌溉,保護看守河渠,隸屬於太常。還的塞直時期撤銷都水,設置河堤謁者,墊沿用。到!適時設置都水使者一人,將河堤謁者作為都水的屬官。時期,撤銷河堤謁者,設置六名謁者。

謁者仆射,秦官也,自漢至魏因之。魏置仆射,掌大拜授及百官班次,統謁者十人。及武帝省仆射,以謁者並蘭台。江左複置仆射,後又省。
中領軍將軍,是墊時的官職。漠代建安四年,蘇莖在丞相府自行設置,到攻下漠中,任曹體為中領軍。塞童登基,開始設置領軍將軍,任命萱體擔任它,主管五校、中壘、武衛等三營。魚適初期撤銷,派中軍將軍羊祜統管二衛、前、後、左、右、驍衛等營,就是領軍將軍的職務。堡童丞台年間,改稱中軍為中領軍。永昌元年,改稱北軍中候,不久又恢複為領軍。成帝時。又叫中候,不久又恢複為領軍。

都水使者,漢水衡之職也。漢又有都水長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屬太常。漢東京省都水,置河堤謁者,魏因之。及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一人,以河堤謁者為都水官屬。及江左,省河堤謁者,置謁者六人。
護軍將軍,考它本是秦代的護軍都尉這一官職。沿用,產擔任命速堊為護軍中尉,武帝又把它作為護軍都尉,隸屬大司馬。魏武任丞相時,讓整造擔任護軍,史逸擔任領軍,不是漢代的官職。十二年,改稱護軍為中護軍,領軍為中領軍,設置長史、司馬。魏的初期,沿用設置護軍將軍,主管武官選拔,隸屬領軍,晉代就不隸屬了。亙壺丞旦元年,撤銷護軍,並入領軍。塱壹左空二年,又設置領、護,分別統管營兵。以來,領軍不再另外統領營兵,總管二衛、驍騎、材官各營,護軍還是另外有營兵。資格老的人任領軍、護軍,資曆淺的人任中領軍、中護軍。屬官有長史、司馬、功曹、主簿、五官,接受詔命出兵征伐的時候就設置參軍。

中領軍將軍,魏官也。漢建安四年,魏武丞相府自置,及拔漢中,以曹休為中領軍。文帝踐阼,始置領軍將軍,以曹休為之,主五校、中壘、武衛等三營。武帝初省,使中軍將軍羊祜統二衛、前、後、左、右、驍衛等營,即領軍之任也。懷帝永嘉中,改中軍曰中領軍。永昌元年,改曰北軍中候,尋複為領軍。成帝世,複為中候,尋複為領軍。
左右衛將軍,考塞童首先設置中衛和衛,武童承受天命後,分為左右衛,任命羊璘為左衛將軍,趟莊為右衛將軍。都設置長史、司馬、功曹、主簿等人員,江左時期撤銷長史。

護軍將軍,案本秦護軍都尉官也。漢因之,高祖以陳平為護軍中尉,武帝複以為護軍都尉,屬大司馬。魏武為相,以韓浩為護軍,史渙為領軍,非漢官也。建安十二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領軍為中領軍,置長史、司馬。魏初,因置護軍將軍,主武官選,隸領軍,晉世則不隸也。元帝永昌元年,省護軍,並領軍。明帝太寧二年,複置領、護,各領營兵。江左以來,領軍不複別領營,總統二衛、驍騎、材官諸營,護軍猶別有營也。資重者為領軍、護軍,資輕者為中領軍、中護軍。屬官有長史、司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則置參軍。
驍騎將軍、遊擊將軍,都是漢代的雜號將軍。魏設置為中軍。到了置,將領、護、左右衛、驍騎、遊擊作為六軍。

左右衛將軍,案文帝初置中衛。及武帝受命,分為左右衛,以羊琇為左、趙序為右。並置長史、司馬、功曹、主薄員,江左罷長史。
左右前後軍將軍,考蘊旦旦童時有左軍,那麼左軍是魏的職官,到了晉沒有改變。武帝初期又設置前軍、右軍,泰始八年又設置後軍,造就成了四軍。

驍騎將軍、遊擊將軍,並漢雜號將軍也。魏置為中軍。及晉,以領、護、左右衛、驍騎、遊擊為六軍。
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等校尉,這是五校,都是漠代的官職。魏晉直到江左,還統領營兵,都設置司馬、功曹、主簿。後來撤銷左軍、右軍、前軍、後軍而改為鎮衛軍,他們的左右營校尉依然照舊,都是中領軍統管。

左右前後軍將軍,案魏明帝時有左軍,則左軍魏官也,至晉不改。武帝初又置前軍、右軍,泰始八年又置後軍,是為四軍。
二衛開始設前驅、由基、強弩為三部司馬,各自設置督史。左衛,是熊渠虎賁;右衛,是做飛虎賁。二衛各有五部督。其中的命中虎賁,由驍騎將軍、遊擊將軍分別統領。又設置虎賁、羽林、上騎、異力四個部,連同命中虎賁為五督。其中的衛、鎮四軍和五校一樣,各設置一千人。又設殿中將軍,中郎、校尉、司馬的設置和驍騎將軍一樣。持椎持斧虎賁,分別隸屬左右衛。殿中虎賁、持鈑冗從、羽林司馬,平常的隨從人數各有增減。武帝很重視軍隊的官職,所以將軍校尉等多半挑選朝廷中有清望的人士擔任。在那之前,陳勰受文帝任用,卓越有才幹,通曉軍中律令。帝當晉王時,委任他典掌兵馬事務。到蜀被攻破之後,讓陳勰學習諸葛亮的圍陣用兵倚伏的方法,以及甲乙校標幟的規製,陳勰全部掌握了,於是任命陳勰為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晉書》

《晉書》

作者:房玄齡
《晉書》帝紀
《晉書》誌
《晉書》列傳
《晉書》載記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