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舊唐書》 作者:劉昫  

列傳·卷一百四十

文苑上
孔紹安,越州山陰人,南朝陳時吏部尚書孔奐的兒子。少年時和哥哥孔紹新俱以文章知名。十三歲時,陳朝滅亡入隋朝,遷居京..縣。紹安閉門讀書,能背誦古文典集幾十萬字,表兄弟虞世南感歎稱異。紹新曾對世南說:“本朝滅亡,分當朝沒,隻是看看我這個弟弟,私下以為家族不會滅亡了。”當時有個擅長文辭的孫萬壽,與紹安友情篤厚為忘年之交,被當時的人並稱為孫、孔。紹安大業末(618)為監察禦史,那時唐高祖還在河東為隋朝討伐賊寇,詔命紹安監督高祖的軍隊,很得接納遇合。到高祖受禪即位時,紹安從洛陽隱秘地前去投奔。高祖見他來很高興,授予他內史舍人官職,賜給住宅一處、良馬兩匹,還有錢米絹布等物。當時夏侯端也曾做禦史,監高祖的軍隊,先於紹安歸順唐朝,授官秘書監。紹安曾在一次陪侍皇帝的酒宴上應詔命吟詠《石榴詩》道:“隻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得到當時人的稱讚。不久詔命撰寫《梁史》,書未撰成而先逝。有文集五卷。

○孔紹安子禎孫若思
兒子孔禎,唐高宗時為蘇州長史。曹王李明任州刺史,不遵守法令製度,孔禎常常進行規諫,李明說:“我是皇上的弟弟,哪裏就會有失於為王呢!”孔禎說:“恩寵是不能依賴的,大王不奉行國法,恐怕今日的榮譽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難道沒看到淮南王劉長的事嗎?”李明聽後不高興。李明身邊有人欺淩虐待老百姓,孔禎就把這些人抓起來杖打而死。李明後來果然獲罪判刑,被貶謫到黔中(今湖南沅陵西),曾對人說:“我愧悔沒有聽孔長史的話,以至於有這樣的下場!”孔禎後升任絳州刺史,封爵武昌縣子。死後諡號為溫。

袁朗弟承序利貞孫誼賀德仁庾抱蔡允恭鄭世翼謝偃崔信明張蘊古劉胤之弟子延祐兄子藏器張昌齡崔行功孟利貞董思恭元思敬徐齊聃杜易簡從祖弟審言
禎子孔季詡,早年知名,官做到左補闕。

盧照鄰楊炯王勃兄勮勔
紹安有個孫子叫孔若思。若思從小喪父,母親褚氏親予教育訓導,於是以學識品行知名。年少時,有人帶了褚遂良的幾卷書法遺墨送給他,他隻接受了其中一卷。這人說:“此種書法為今日人們所看重,價比黃金,為什麼不全部收下?”若思說:“如果是價比黃金的話,我收下的就已經很多了!”又取出一半送還來人。考中明經科,後升任庫部郎中。若思曾對人說:“官做到郎中就足夠了。”從此將一石止水放置在座位右邊,以表示止足不前的意思。不久轉任給事中。中宗即位,敬暉、桓彥範等人主持國政,因為若思了解很多舊日典章製度,所以凡有改革大事及疑惑難決的問題,多來向若思進行谘詢。後又轉任禮部侍郎,出京任衛州刺史。在此之前,各州的別駕官職都用宗室的人擔任,他們都不對刺史表示敬意,因此多做不法的事。若思到達衛州後,上奏別駕李道欽犯法的狀書,請求加以審訊。於是詔命別駕對刺史行禮表敬,這點是從若思開始的。不久以廉潔方正著稱,加官銀青光祿大夫,賜絹綢一百匹。曆任汝州刺史、太子右諭德,封爵梁郡公。開元十七年(729)去世,諡號為惠。

駱賓王鄧玄挺
賀德仁,越州山陰人。父親賀朗,為南朝陳時散騎常侍。德仁少年時與堂兄賀德基一同侍奉國子祭酒周弘正,都以詞章學問被稱賞,當時人說道:“學問操行可師法賀德基,詞采華茂文質炳煥則數賀德仁。”德仁兄弟八人,當時人將他們比作荀氏“八龍”。陳朝鄱陽王陳伯山為會稽郡太守,把他們所居住的甘滂裏改名為高陽裏。德仁奉事陳朝,官職做到吳興王友。入隋朝,經仆射楊素舉薦,授官豫章王府記室參軍。豫章王對他持待師之禮,恩惠知遇很深厚。及至煬帝即位,豫章王改封為齊王,又授官齊王府屬。到齊王獲罪時,王府臣僚都受到懲罰,惟獨德仁因忠誠謹慎免罪,出京補任河東郡司法官。德仁一向與隱太子友善,到唐高祖平定京師後,隱太子封爵隴西公,便用德仁為隴西公友。不久遷任太子中舍人,因衰老不習慣任官之事,轉任太子洗馬。當時蕭德言也是洗馬,陳子良為右衛率府長史,都是東宮學士。貞觀初(627),德仁轉任趙王友。不久去世,享年七十餘歲。有文集二十卷。

臣觀前代秉筆論文者多矣。莫不憲章《謨》、《誥》,祖述《詩》、《騷》;遠宗毛、鄭之訓論,近鄙班、揚之述作。謂“采采苤諲”,獨高比興之源;“湛湛江楓”,長擅詠歌之體。殊不知世代有文質,風俗有淳醨;學識有淺深,才性有工拙。昔仲尼演三代之《易》,刪諸國之《詩》,非求勝於昔賢,要取名於今代。實以淳樸之時傷質,民俗之語不經,故飾以文言,考之弦誦。然後致遠不泥,永代作程,即知是古非今,未為通論。夫執鑒寫形,持衡品物,非伯樂不能分駑驥之狀,非延陵不能別《雅》、《鄭》之音。若空混吹竽之人,即異聞《韶》之歎。近代唯沈隱俟斟酌《二南》,剖陳三變;攄雲、淵之抑鬱,振潘、陸之風徽。俾律呂和諧,宮商輯洽,不獨子建總建安之霸,客兒擅江左之雄。爰及我朝,挺生賢俊,文皇帝解戎衣而開學校,飾賁帛而禮儒生;門羅吐鳳之才,人擅握蛇之價。靡不發言為論,下筆成文,足以緯俗經邦,豈止雕章縟句。韻諧金奏,詞炳丹青,故貞觀之風,同乎三代。高宗、天後,尤重詳延;天子賦橫汾之詩,臣下繼柏梁之奏;巍巍濟濟,輝爍古今。如燕、許之潤色王言,吳、陸之鋪揚鴻業,元稹、劉賁之對策,王維、杜甫之雕蟲,並非肄業使然,自是天機秀絕。若隋珠色澤,無假淬磨,孔璣翠羽,自成華彩,置之文苑,實煥緗圖。其間爵位崇高,別為之傳。今采孔紹安已下,為《文苑》三篇,凱懷才憔悴之徒,千古見知於作者。
德仁弟弟的兒子賀紀、賀詔,也以博學知名。高宗時,賀紀官職做到太子洗馬,修撰《五禮》,賀詔官至率更令,兼太子侍讀。兄弟倆皆為崇賢館學士,治學者引以為榮。

孔紹安,越州山陰人,陳吏部尚書奐之子。少與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鄠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歎異之。紹新嚐謂世南曰:“本朝淪陷,分從湮滅,但見此弟,竊謂家族不亡矣!”時有詞人孫萬壽,與紹安篤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紹安大業末為監察禦史。時高祖為隋討賊於河東,詔紹安監高祖之軍,深見接遇。及高祖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高祖見之甚悅,拜內史舍人,賜宅一區、良馬兩匹、錢米絹布等。時夏侯端亦嚐為禦史,監高祖軍,先紹安歸朝,授秘書監。紹安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曰:“隻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時人稱之。尋詔撰《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卷。
鄭世翼,鄭州滎陽縣人,世代為望族。祖父鄭敬德,為北周儀同大將軍。父親鄭機,曾任司武中士。世翼二十歲即有盛名,武德年間,曆任萬年縣丞、揚州錄事參軍。多次因言辭忤逆與人不和,被人稱為輕薄。當時崔信明自以為文章獨步天下,多輕視侮辱他人。一次世翼在船行長江之中時遇到信明,對他說:“曾聞君‘楓落吳江冷’的詩句。”信明欣然把自己百餘篇詩稿給世翼看。世翼還未將詩稿翻閱完就說:“所見不如所聞。”隨後把詩稿投入江中。信明無言以對,握楫劃船離去。世翼於貞觀年間因怨恨指斥而獲罪,被流放..州而死。世翼文集大多遺失,撰有《交遊傳》,頗流傳於當時。

子禎,高宗時為蘇州長史。曹王明為刺史,不循法度,禎每進諫。明曰:“寡人天子之弟,豈失於為王哉!”禎曰:“恩寵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國命,恐今之榮位,非大王所保,獨不見淮南之事乎?”明不悅。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禎捕而杖殺之。明後果坐法,遷於黔中,謂人曰:“吾愧不用孔長史言,以及於此!”禎累遷絳州刺史,封武昌縣子。卒,諡曰溫。
崔信明,青州益都縣人,後魏七兵尚書崔光伯曾孫。祖父崔糸舀,北海郡太守。信明五月五日太陽正當午時出生,有幾隻體形很小,五色生輝的奇異小雀,停歇在庭院裏的樹枝上,扇動羽翼齊聲鳴囀,鳴聲清亮宛轉。隋朝太史令史良出使到青州,正遇上這件事便預言道:“五月為火,火正像離卦,離則是光明有文彩。日在正中,是文辭興盛炳煥。又有五色小雀,振翅鳴啼。這個小孩將來一定是文章辭藻燦爛奪目,名聲傳揚於天下。五色雀體形既然很小,俸祿官位大約不高。”待信明長大後,博聞強記,下筆成章。同鄉人高孝基有知人之明,常常對人說:“崔信明才華學問富贍,雖名聲冠絕一時,隻是悵恨他地位不顯達!”

子季詡,早知名,官至左補闕。
大業年間任堯城縣令,竇建德自立為帝,想召引任用他。信明的族弟崔敬素為建德的鴻臚卿,勸說信明道:“隋朝君主暴虐無道,天下民怨沸騰,文明禮教,掃地以盡。兄長隱居沉淪下位,不被收錄任用,豫讓所以不報答範氏中行氏,那是因為他們隻以對待一般人態度來對待豫讓。夏王竇建德英明勇武,有並吞天下的雄心,男女老少投奔他的人不可勝數。此時不立功立事,哪裏是見機而行的人呢!”信明說:“從前申包胥是個海邊打魚的人,尚且能堅守其節操,我終究不能屈身奉事偽主,以求低微的職位。”便翻城牆逃跑,隱居在太行山中。貞觀六年(632)應舉中試,授官興世縣丞。轉任秦川縣令,後去世。

紹安孫若思。
信明非常傲慢自誇,常常賦詩吟詠,自認為超過李百藥,當時人多不予承認。又自負其門第家族,輕蔑侮辱天下士人望族,因此被世人所譏嘲。兒子崔冬日,則天帝時任黃門侍郎,被酷吏所殺害。

若思孤,母褚氏親自教訓,遂以學行知名。年少時,有人齎褚遂良書跡數卷以遺若思,唯受其一卷。其人曰:“此書當今所重,價比黃金,何不總取?”若思曰:“若價比金寶,此為多矣!”更截去半以還之。明經舉,累遷庫部郎中。若思常謂人曰:“仕至郎中足矣!”至是持一石止水,置於座右,以示有止足之意。尋遷給事中。
崔行功,恒州井陘縣人,北齊巨鹿郡太守崔伯讓的曾孫,從博陵縣遷家到此處。行功年輕時好學不倦,中書侍郎唐儉愛慕他的才華,把女兒嫁給了他,唐儉前後征戰討伐,所有的文書表章,都是行功所寫的文字。高宗時,升任吏部郎中。因善於陳述奏進,曾兼通事舍人、內供奉。因事獲罪貶為遊安縣令,不久征召為司文郎中。當時朝廷的詔令文書,多是行功及蘭台侍郎李懷儼的文詞。

中宗即位,敬暉、桓彥範等知國政,以若思多識故事,所有改革大事及疑議,多訪於若思。再轉禮部侍郎,出衛州刺史。先是,諸州別駕,皆以宗室為之,不為刺史致敬,由是多行不法。若思至州,舉奏別駕李道欽犯狀,請加鞫訊。乃詔別駕於刺史致禮,自若思始也。俄以清白稱,加銀青光祿大夫,賜絹百匹。曆汝州刺史、太子右諭德,封梁郡公。開元十七年卒,諡曰惠。
在此之前,太宗命秘書監魏征撰寫四部群書,準備收藏於皇室倉庫時,另外添加了二十個人校對文字,一百人進行抄寫。魏征改任職務之後,又命令虞世南、顏師古等人繼續完成這件事,而直到高宗初年,其編撰之功仍未告成。顯慶年間,罷免了那些校對文字以及抄寫禦書的人,而任命善長書法的人進行繕抄,計值酬勞,選擇散官隨即校對文字。這之後又下詔命東台侍郎趙仁本、東台舍人張文馞以及行功、懷儼等人相繼擔任核查的工作,還設置詳正學士進行校勘和整理,行功便專門分管帝王的集子。轉任蘭台侍郎。鹹亨年間,官名恢複舊稱,改為秘書少監。上元元年(760),逝世於任上。有文集六十卷。哥哥的兒子崔玄日韋,另外有傳。

袁朗,雍州長安人,陳尚書左仆射樞之子。其先自陳郡仕江左,世為冠族,陳亡徙關中。
行功前後參與撰寫了《晉書》及《文思博要》等書籍。同時的還有孟利貞、董思恭、元思敬等人,都以文章詞采知名。

朗勤學,好屬文。在陳,釋褐秘書郎,甚為尚書令江總所重。嚐製千字詩,當時以為盛作。陳後主聞而召入禁中,使為《月賦》,朗染翰立成。後主曰:“觀此賦,謝希逸不能獨美於前矣!”又使為《芝草》、《嘉蓮》二頌,深見優賞。曆太子洗馬、德教殿學士,遷秘書丞。陳亡,仕隋為尚書儀曹郎。武德初,授齊王文學、祠部郎中,封汝南縣男,再轉給事中。貞觀初卒官。太宗為之廢朝一日,謂高士廉曰:“袁朗在任雖近,然其性謹厚,特使人傷惜。”因敕給其喪事,並存問妻子。有文集十四卷。
杜易簡,襄州襄陽人,北周硤州刺史杜叔田比的曾孫。九歲就能寫文章,待長大後,學問廣博有盛名,表兄中書令岑文本很推許尊重他。進士及第,後轉任殿中侍禦史。鹹亨年間(670~674),任考功員外郎。當時吏部侍郎裴行儉、李敬玄相互不和,易簡與吏部員外郎賈言忠迎合裴行儉的意旨,上封事陳述李敬玄的罪狀。高宗厭惡他們結為朋黨,將易簡貶為開州司馬,不久去世。易簡很善於撰寫文章,著有《禦史台雜注》五卷、文集二十卷,流傳於當時。易簡堂弟杜審言。

從父弟承序,陳尚書仆射憲之子。武德中,齊王元吉聞其名,召為學士。府廢,累轉建昌令。在任清靜,士吏懷之。高宗在籓,太宗選學行之士為其僚屬,謂中書侍郎岑文本曰:“梁、陳名臣,有誰可稱?複有子弟堪招引否?”文本因言:“隋師入陳,百司奔散,莫有留者,唯袁憲獨在其主之傍。王世充將受隋禪,群僚表請勸進,憲子給事中承家托疾,獨不署名。此父子足稱忠烈。承家弟承序,清貞雅操,實繼先風。”由是召守晉王友,仍令侍讀,加授弘文館學士。未幾,卒。
審言,進士科中舉,初任隰城縣尉。擅長做五言詩,工於書劄,有才能,富有名聲。然而他恃才傲物,很被當時人所嫉恨。乾封年間,蘇味道任天官侍郎,審言參與選官,試判完畢,審言對人說:“蘇味道必死無疑。”人們問他為什麼,他說:“蘇味道看見我的判文,自然就會羞死!”又曾對人說:“我的文章,可以讓屈原、宋玉做我的屬官;我的書法墨跡,應得到王羲之北麵稱臣。”他就是如此的傲慢誇誕。

朗從祖弟利貞,陳中書令敬之孫也。高宗時為太常博士、周王侍讀。永隆二年,王立為皇太子,百官上禮。高宗將會百官及命婦於宣政殿,並設九部伎及散樂。利貞上疏諫曰:“臣以前殿正寢,非命婦宴會之地;象闕路門,非倡優進禦之所。望詔命婦會於別殿,九部伎從東西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若於三殿別所,自可備極恩私。微臣庸蔽,不閑典則,忝預禮司,輕陳狂瞽。”帝納其言,即令移於麟德殿。至會日,酒酣,帝使中書侍郎薛元超謂利貞曰:“卿門承忠鯁,能抗疏直言,不加厚賜,何以獎勸!”賜物百段。俄遷祠部員外郎,卒。中宗即位,以侍讀恩,追贈秘書少監。
後轉任洛陽縣丞。因事獲罪被貶為吉州司戶參軍,又與本州同僚不和,司馬周季重與員外司戶郭若訥一道羅織審言的罪狀,把審言關進了監獄,準備借事端殺了他。隨即季重等人在州府中酣宴,審言的兒子杜並這時剛剛十三歲,懷中藏著利刃前來刺殺他們。季重受傷死去,杜並也被季重身邊的人殺害。季重臨死說道:“我不知道審言有這樣的孝子,郭若訥害我到這種地步。”審言也因此事被免去官職。他回到東都,親自寫文章祭祀杜並。士人親友都哀悼杜並孝順剛烈,蘇廷頁為他做墓誌,劉允濟為他寫祭文。後來武則天召見審言,準備加以提拔進用,問他道:“你喜歡嗎?”審言蹈舞以表敬謝恩,遵詔命作《歡喜詩》,很被稱許讚賞,拜官著作佐郎。不久遷任膳部員外郎。神龍初(705),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而獲罪,流放嶺南。不久被召授官國子監主簿,兼修文館直學士。六十多歲去世。有文集十卷。次子名杜閑。杜閑有兒子杜甫,另外有傳。

朗十三代祖漢司徒滂,滂生魏國郎中、禦史大夫渙,渙生晉尚書準,準生東晉右將軍、豫章太守衝,衝生司徒從事中郎耽,耽生琅邪內史質,質生丹陽尹、宋公長史豹,豹生宋吳郡太守洵,累代有高名重位,前史有傳。五代叔祖宋太尉淑,高祖父左仆射、雍州刺史顗,高祖司空察,皆死國難。曾祖梁中書監、司空、穆公昂,仕齊為吳興太守,及梁高祖禪齊,久辭朝命。父樞,叔父憲,仕陳,皆為陳仆射。叔祖敬,中書令。及陳亡,憲冒難扶護後主。朗自以中外人物,為海內冠族,雖琅邪王氏繼有台鼎,而曆朝自為佐命,鄙之不以為伍。
盧照鄰字升之,幽州範陽人。十餘歲就學於曹憲、王義方,聽他們講授《三蒼》、《爾雅》以及經史書籍。博學善於寫文章。開始出仕授官鄧王府典讖。鄧王很愛重他,曾對眾官員說:“他就是我的司馬相如。”後任新都縣尉,因染上風疾而辭去官職,住在太白山中,以服藥為事。後來病情加重,遷居陽翟(今河南禹縣)的具茨山,做《釋疾文》、《五悲》等詩文,頗有騷人風調,很被文士們推重。照鄰病勢沉重殘廢後,不能忍受病痛折磨,曾與親人握手告別,而後自投潁水而死,當時年僅四十歲。有文集二十卷。

朗孫誼,又虞世南外孫。神功中,為蘇州刺史。嚐因視事,司馬、清河張沛通謁,沛即侍中文瓘之子。誼揖之曰:“司馬何事?”沛曰:“此州得一長史,是隴西李亶,天下甲門。”誼曰:“司馬何言之失!門戶須曆代人賢,名節風教,為衣冠顧矚,始可稱舉,老夫是也!夫山東人尚於婚媾,求於祿利;作時柱石,見危授命,則曠代無人。何可說之,以為門戶!”沛懷慚而退。時人以為口實。
哥哥盧光乘,也有名於當時,長壽年間(692~694)為隴州刺史。

賀德仁,越州山陰人也。父朗,陳散騎常侍。德仁少與從兄基俱事國子祭酒周弘正,鹹以詞學見稱。時人語曰:“學行可師賀德基,文質彬彬賀德仁。”德仁兄弟八人,時人方之荀氏。陳鄱陽王伯山為會稽太守,改其所居甘滂裏為高陽裏。德仁事陳,至吳興王友。
楊炯,華陰人。伯祖楊虔威,武德年間官職做到右衛將軍。楊炯年幼時就聰明博學,善於寫文章。應童子科舉中試,稱為神童,拜官校書郎,為崇文館學士。儀鳳年間(676~679),太常博士蘇知己上表,對公卿以下的禮服,請求另立製度文飾。詔命有關官吏詳加討論,炯曾上表進獻其不同主張。蘇知己的請求竟因此表而作罷。

入隋,仆射楊素薦之,授豫章王府記室參軍。王以師資禮之,恩遇甚厚。及煬帝即位,豫章王改封齊王,又授齊王府屬。及齊王獲譴,府僚皆被誅責,唯德仁以忠謹免罪,出補河東郡司法。素與隱太子善,及高祖平京師,隱太子封隴西公,用德仁為隴西公友。尋遷太子中舍人,以衰老不習吏事,轉太子洗馬。時蕭德言亦為洗馬,陳子良為右衛率府長史,皆為東宮學士。貞觀初,德仁轉趙王友。無幾,卒,年七十餘。有文集二十卷。
楊炯不久轉任詹事司直。武則天執政之初,因堂弟神讓造反牽累獲罪,貶為梓州司法參軍。任職期滿,銓選授官盈川縣令。如意元年(692)七月十五日,宮內拿出盂蘭盆,分別送給佛寺,武則天親臨洛陽城南門,與百官觀看盂蘭盆會。楊炯進獻《盂蘭盆賦》,詞采頗為雅致清麗。楊炯上任,處理政務頗殘酷,百姓官吏稍不如意,就被鞭打至死。他所居住的官署宅第,許多進士家的亭台樓閣,他都要一一為寫匾額,題上美好的名稱,大為遠近人士所哂笑。不久死於任上。中宗即位,因為舊日幕僚的關係追贈著作郎。有文集三十卷。

德仁弟子紀、敳,亦以博學知名。高宗時,紀官至太子洗馬,修《五禮》。敳至率更令,兼太子侍讀。兄弟並為崇賢館學士,學者榮之。
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天下人稱作王楊盧駱,也號稱“四傑”。楊炯聽說後,對人說:“我愧在盧前,而恥居王後。”當時談論這事的人,也以為如此。此後崔融、李嶠、張說都看重四傑的文章。崔融說:“王勃宏闊俊逸,有超絕塵俗的意韻,本來就不是尋常之輩可以比擬的。楊炯與照鄰還可以企及,楊盈川的話是可信的。”張說說:“楊盈川的文思有如懸河注水,滔滔不絕,取之不盡,既比盧為優,也不比王差。‘恥居王後’的話,的確可信;‘愧在盧前’,則是自謙之詞。”

庾抱,潤州江寧人也,其先自潁川徙家焉。祖眾,陳禦史中丞。父超,南平王記室。抱開皇中為延州參軍事。後累歲,調吏部。尚書牛弘知其有學術,給筆劄令自序。援翰便就,弘甚奇之。後補元德太子學士,禮賜甚優。會皇孫載誕,太子宴賓客,抱於坐中獻《嫡皇孫頌》,深被嗟賞。後為越巂主簿,稱病不行。義寧中,隱太子弘引為隴西公府記室。時軍國多務,公府文檄皆出於抱。尋轉太子舍人,未幾,卒。有集十卷。
開元年間,張說做集賢大學士十多年,常常與學士徐堅談論近代文士,對他們的喪亡感到悲傷。徐堅說:“李趙公、崔文公的文章技藝,擅長一時,他們之中誰更好?”張說說道:“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的詩文,有如良金美玉,無論用在何處都好。富嘉謨的詩文,好比孤峰聳立於陡峭的崖岸,烏雲翻滾,震雷齊發,的確讓人敬畏,然若用於朝廷中,就太嚇人了。閻朝隱的詩文,有如麗服靚妝,燕趙歌舞,讓觀看的人忘了疲勞;如與《風》、《雅》相比,那就是罪人了。”徐堅問後來擅長文辭者的優劣,張說說:“韓休的詩文,如肉汁美酒,雅致而有規範,然而滋味較少。許景文的詩文,似女子豐腴滑澤的肌膚,雖禾農豔華美得可愛,卻很少風骨。張九齡的詩文,如輕盈柔薄的素絹,確實有利於社會功用,隻是潤飾稍差一點。王翰的詩文,有如瓊杯玉盞,雖燦然晶瑩值得珍愛,卻有很多瑕玷。”徐堅同意張說的看法。

蔡允恭,荊州江陵人也。祖點,梁尚書儀曹郎。父大業,後梁左民尚書。允恭有風彩,善綴文。仕隋曆著作佐郎、起居舍人。雅善吟詠。煬帝屬詞賦,多令諷誦之。嚐遣教宮女,允恭深以為恥,因稱氣疾,不時應召。煬帝又許授以內史舍人,更令入內教宮人,允恭固辭不就,以是稍被疏絕。江都之難,允恭從宇文化及西上,沒於竇建德。及平東夏,太宗引為秦府參軍,兼文學館學士。貞觀初,除太子洗馬。尋致仕,卒於家。有集十卷,又撰《後梁春秋》十卷。
楊炯伯祖楊虔威的兒子楊德幹,高宗末年曆任澤州、齊州、汴州、相州四州刺史,治理政事有威嚴之稱,州人為此傳說:“寧食三鬥蒜,不逢楊德幹。”德幹有兒子名神讓,天授初(690)與徐敬業一道於揚州謀反,父子二人被處死刑。

鄭世翼,鄭州滎陽人也,世為著姓。祖敬德,周儀同大將軍。父機,司武中士。世翼弱冠有盛名。武德中,曆萬年丞、揚州錄事參軍。數以言辭忤物,稱為輕薄。時崔信明自謂文章獨步,多所淩轢;世翼遇諸江中,謂之曰:“嚐聞‘楓落吳江冷。’”信明欣然示百餘篇。世翼覽之未終,曰:“所見不如所聞。”投之於江,信明不能對,擁楫而去。世翼貞觀中坐怨謗,配流巂州,卒。文集多遺失,撰《交遊傳》,頗行於時。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祖父王通,隋代曾任蜀郡司戶書佐,大業末年,棄官歸隱,以著書講學為業。曾依照《春秋》體例,撰寫起自《春秋》所止年代,經秦漢直到後魏時期的紀年體史書,叫作《元經》。又按照《孔子家語》、揚雄《法言》舊例,闡述王通與門徒的主客問答言論,稱為《中說》。兩書都被儒生所稱讚。義寧元年(617)去世,門生薛收等人互相商議起諡號為文中子。王通有兩個兒子:王福疇、王福郊。

謝偃,衛縣人也,本姓直勒氏。祖孝政,北齊散騎常侍,改姓謝氏。偃仕隋為散從正員郎。貞觀初,應詔對策及第,曆高陵主簿。十一年,駕幸東都,穀、洛泛溢洛陽宮,詔求直諫之士。偃上封事,極言得失。太宗稱善,引為弘文館直學士,拜魏王府功曹。偃嚐為《塵》、《影》二賦,甚工。太宗聞而詔見,自製賦序,言“區宇乂安,功德茂盛”。令其為賦,偃奉詔撰成,名曰《述聖賦》,賜采數十匹。偃又獻《惟皇誡德賦》以申諷,曰:
王勃六歲就會寫文章,文思通達無礙,情詞英邁出眾,與哥哥王麵力、王腜才思文采相當。父親的朋友杜易簡常稱讚他們說:“這是王家的三株樹。”王勃還不到二十歲,就應幽素科舉而中試。乾封初(666),赴皇帝殿庭進奉《宸遊東嶽頌》。當時東都洛陽建造乾元殿,他又進奉《乾元殿頌》。沛王李賢聽到他的名聲,招請他為沛王府修撰,很得愛重。當時諸位王爺鬥雞賭博,各有勝負,王勃寫了一篇遊戲文字:《檄英王雞文》。高宗看了後,發怒道:“寫這樣的文章分明是加劇眾王相互間的構陷。”當天就趕走了王勃,不讓他再進沛王府。好長時間以後,才補授虢州參軍官職。王勃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忌恨。有個官府的奴隸曹達犯了罪,王勃把他藏了起來,後又怕事情泄露,便殺了曹達以塞口。此事終於敗露,本應判死刑,恰逢大赦,便被除名而免於一死。當時王勃的父親王福疇為雍州司戶參軍,受王勃牽累,貶官交趾縣令。上元二年(675),王勃到交趾去看望父親,路經長江,寫了一篇《采蓮賦》以抒寫情意,文辭很美。在渡南海時,王勃落海溺水而死,當時年僅二十八歲。

臣聞理忘亂,安忘危,逸忘勞,得忘失。此四者,人君莫不皆然。是以夏桀以瑤台璿室為麗,而不悟鳴條南巢之禍;殷辛以象箸玉杯為華,而不知牧野白旗之敗。故當其盛也,謂四海為己力;及其衰焉,乃匹夫之不製。當其信也,謂天下為無危;及其疑也,則顧盼皆仇敵。是知必有其德,則誠結戎夷,化行荒裔。苟失其度,則變生骨肉,釁起腹心矣!是以為人主者,不可忘初。處殿堂,則思前主之所以亡;朝萬國,則思今己之所以貴;巡府庫,則思今己之所以得;視功臣,則思其為己之始;見名將,則思其用力之初。苟弗忘舊,則人無易心,何患乎天下之不化!故旦行之則為堯、舜,暮失之則為桀、紂,豈異人哉!其詞曰:
王腜,二十歲中進士,後任太子典膳丞。長壽年間,被提拔為鳳閣舍人。當時壽春王李成器、衡陽王李成義等五位王爺正要去封地做藩王,同一年予以冊封。主管官吏撰寫禮儀製度,忘了寫到冊書上。等到百官列於朝廷,才發現有缺於禮節,宰相相顧失色。王腜立即召集五個文書,吩咐他們各自執筆,由他口授,分頭往冊書上寫,一會兒全部寫畢,詞采典雅富贍,人們都極為歎服。不久加官弘文館學士,兼知天官侍郎。王腜很看重權勢,交結行為不端的人。萬歲通天二年(696),綦連耀謀反事敗露,王腜因與連耀友善而獲罪,連弟弟王麵力一起被處死刑。

周墳籍以遷觀,總宇宙而一窺;結繩往而莫紀,書契崇而可知。惟皇王之迭代,信步驟之恆規,莫不慮失者常得,懷安者必危。是以戰戰怵怵,日慎一日,守約守儉,去奢去逸。外無荒禽,內無荒色,唯賢是授,唯人斯恤。則三皇不足六,五帝不足十。若夫恃聖驕力,狠戾倔強,忠良是棄,諂佞斯獎。構崇台以造天,穿深池以絕壤。厚賦重斂,積寶藏鏹;無罪加刑,有功不賞。則夏桀可二,殷辛易兩。在危所恃,居安勿忘。功臣無逐,故人無放。放故者亡,逐功者喪。四海岌岌,九土漫漫,覆之甚易,存之實難。是以一人有悅,萬國同歡;一人失所,兆庶俱殘。喜則隆冬可熱,怒則盛夏成寒;一動而八表亂,一言而天下安。舉君過者曰忠,述主美者為佞,苟承顏以順旨,必蔽視而稱聖。故使曲者亂直,邪者疑正;改華服以就胡,變雅音而入鄭;雖往古之軌躅,亦當今之龜鏡。崔嵬龍殿,赫奕鳳門,苞四海以稱主,冠天下而獨尊。既兄日而姊月,亦父乾而母坤。視則金翠溢目,聽則絲竹盈耳。信賞罰之在躬,實榮辱之由己;語義皇而易匹,言堯、舜之可擬。驕誌自此而生,侈心因茲而起。常懼覆而懼亡,必思足而思止;勿忘潛龍之初,當懷布衣之始。在位稱寶,居器曰神,鍾鼓庭設,玉帛階陳。得必有兆,失必有因;一替一立,或周或秦。既承前代,當思後人。唯德可以久,天道無常親。
麵力官職做到涇州刺史。神龍初(705),有詔命為已死的王腜、王麵力恢複官位。

時李百藥工為五言詩,而偃善作賦,時人稱為李詩謝賦焉。十七年,府廢,出為湘潭令,卒。文集十卷。
王福疇,武則天朝因兒子而顯貴,後轉任澤州長史,死於任上。當初,吏部侍郎裴行儉主持銓選之事,有知人之明,見過王腜與蘇味道,就對人說:“王子、蘇子也當執掌銓選官員的重任。”李敬玄尤其看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王勃四人,認為一定會顯貴。裴行儉說:“士人的致遠,先須具備見識度量,而後才是寫作方麵的學問。王勃等人雖有文才,而心性浮躁淺露,哪有能享爵祿的氣度!楊子沉靜,當能做到令長,其餘能得到善終就是幸事。”後來的情形果然如他所說。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也,後魏七兵尚書光伯曾孫也。祖縚,北海郡守。信明以五月五日日正中時生,有異雀數頭,身形甚小,五色畢備,集於庭樹;鼓翼齊鳴,聲清宛亮。隋太史令史良使至青州,遇而占之曰:“五月為火,火為《離》,《離》為文彩。日正中,文之盛也。又有雀五色,奮翼而鳴。此兒必文藻煥爛,聲名播於天下。雀形既小,祿位殆不高。”及長,博聞強記,下筆成章。鄉人高孝基有知人之鑒,每謂人曰:“崔信明才學富贍,雖名冠一時,但恨其位不達耳!”
王勃寫文章超邁迅捷,下筆則成,尤其喜好著述,撰有《周易發揮》五卷以及《次論》等幾部書,王勃死後,多半都遺失了。有文集三十卷。王勃聰明機敏過人,對於推算天文曆法的學問尤為精通,曾作《大唐千歲曆》,說唐朝美好的國運長達千年,不會承繼北周、隋朝的短壽。其論述主旨為:“以土德稱王的朝代,傳五十代享國一千年;以金德稱王的,傳四十九代享國九百年;以水德稱王的,傳二十代享國六百年;以木德稱王的,傳三十代享國八百年;以火德稱王的,傳二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天地間的定期,符合曆法的數目。從黃帝到漢代,一起是五運的真命天子。五行已曆遍,複歸於土運,唐代以德承此運是適宜的。魏、晉直到北周、隋朝,都不是正統,是五行的災害不祥之氣所致,因此不能繼承。”大致如此。

大業中,為堯城令。竇建德僭號,欲引用之。信明族弟敬素為建德鴻臚卿,說信明曰:“隋主無道,天下鼎沸,衣冠禮樂,掃地無餘。兄遁跡下僚,不被收用,豫讓所以不報範中行,隻以眾人遇我者也。夏王英武,有並吞天下之心,士女繈負而至者,不可稱數。此時不立功立事,豈是見幾而作者乎?”信明曰:“昔申胥海畔漁者,尚能固其節;吾終不能屈身偽主,求鬥筲之職。”遂逾城而遁,隱於太行山。貞觀六年,應詔舉,授興世丞。遷秦川令,卒。
駱賓王,婺州義烏人。青少年時便善於寫作詩文,尤以五言詩為妙,曾作《帝京篇》,當時被稱為絕唱。然而他潦倒落魄品行不端,喜歡與賭徒交遊。高宗末年,任長安主簿。因貪贓犯法,被貶謫為臨海縣丞,怏怏不得誌,便棄官而去。文明年中(684),與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叛。敬業軍隊中的各種文書,都是駱賓王所寫。敬業失敗後,被處死刑,文章大多散失。武則天向來看重駱賓王的文章,曾派人搜求他的作品。有個兗州人郤雲卿輯成十卷,盛傳於當時。

信明頗蹇傲自伐,常賦詩吟嘯,自謂過於李百藥,時人多不許之。又矜其門族,輕侮四海士望,由是為世所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舊唐書》

《舊唐書》

作者:劉昫
《舊唐書》本紀
《舊唐書》誌
《舊唐書》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