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曰修吳紹詩子垣壇閻循琦王際華曹秀先周煌子興岱曹文埴杜玉林王士棻金簡子縕布
裘曰修,字叔度,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進士,改庶吉士。自編修五遷至侍郎,曆兵、吏、戶諸部。胡中藻以賦詩訕上罪殊死,事未發,曰修漏言於鄉人。上詰曰修,不敢承,逮所與言者質實,上謂“曰修麵欺。”二十年五月,下部議奪職,左授右中允。十二月,擢吏部侍郎。二十一年,令在軍機處行走。師討準噶爾,命如巴裏坤董軍儲。二十二年,疏言:“西陲回民數十部落,厄魯特人介其中。當策妄阿喇布坦時恣殺掠,回民久切齒。請敕伯克額敏和卓,厄魯特竄入境當擒戮,予賞賚,勿被煽生疑懼。”尋還京師。
河屢決山東、河南、安徽境,積水久不去。是歲上南巡蒞視,既返蹕,命曰修會山東、河南、安徽諸巡撫周行積水諸州縣,畫疏濬之策。曰修至安徽,偕巡撫高晉疏言:“安徽宿、靈壁、虹三州縣頻年被水,上承河南虞城、夏邑、商丘、永城四縣積水,下注畢彙於宿州。宿州有睢河,虹縣有潼河,泗洲與宿遷、桃源接壤處有安河,皆境內大水,與靈壁、虹縣諸支港當次第疏濬,俾入洪澤湖。洪澤以清口為出路,上令去草壩使暢流,江南之民,仰頌聖明,宜令每歲應期開放。”
曰修至河南,偕巡撫胡寶瑔疏陳:“黃河南岸,自滎澤以下諸水,東入睢,東南入淮,皆淺阻不能宣泄。東境幹河,在商丘為豐樂河,在夏邑為響河,在永城為巴河,實即一水,次則賈魯河,又次則惠濟河、渦河,皆當疏濬。自永城至汝寧府支河當施工者凡十二,導積水自支河入於幹河。其不能達者,或多作溝渠,或渟為藪澤,潢汙野潦,有所約束而不為民害。”
曰修至山東,偕巡撫鶴年疏請培館陶、臨清濱運河諸州縣民墊,官給夫米,令實力修補。複偕巡撫蔣洲疏言:“山東當疏濬諸水,以兗州為要,曹州次之。兗州宜治者九水,曹州西南境當濬順堤河,東北境當於八裏廟建壩,俾沙河、趙王河水入運,賴以節宣。”曰修諸議皆稱上意,命及時修築。
曰修複至安徽,議濬潁州府境與河南連界者六水,在府境者四水,加疏宿州境睢河,並寬留清口壩口門。上獎所議甚合機宜。還河南,諸幹河工竟,議續濬商丘、遂平、上蔡、新蔡諸支流凡五水,並築諸堤堰。調戶部侍郎。二十三年,諸水畢治,禦製詩褒之。疏言:“諸行省偏災,米豆例免稅。但以免稅故,稽查繁密。欲通商而商反以為累,卻顧不前。請如常收稅。”下九卿議行。京師平糶,曰修言糶價過減,適令商家乘機居積,請石減百錢,數日後市價稍平,以次漸減。會天津民訟鹽商牛兆泰,兆泰與曰修有連,曰修嚐寄書,上命不必在軍機處行走。二十五年,授倉場侍郎。
二十六年,河決楊橋,命如河南勘災賑,並議疏泄。曰修請廣設粥廠,饑民便就食;量增料價,料易集,工可速蕆:上皆可其奏。上遣大學士劉統勳、兆惠督塞河。曰修勘下遊,疏言:“黃水悉入賈魯、惠濟二河,二河倘不能容,為患滋大。宜察堤墊為河水所從入,悉堵禦,俾中流不至複決。”曰修還楊橋,疏言河流逼北岸,當挽行中道;又請培補沁水堤,並賑流民:得旨嘉允。曰修子編修麟,卒於京師。上念曰修所領事將竟,有子喪,母老,召還京師。工竟,上製中州治河碑,褒曰修及寶瑔不惜工,不愛帑,不勞民,上源下流,以次就治。旋居母喪,歸。
二十八年,上以直隸連年被水,曰修服將除,召來京督直隸水利。署吏部侍郎。河渠工畢,曰修請迎生母就養。上令會高晉籌濬睢河,曰修言當厚蓄清水以刷淤泥,秋冬水弱,南北築壩堵截,至四月水漲,啟壩分泄,上采其議。二十九年,福建提督黃仕簡疏論總督、巡撫得廈門洋行歲餽,命曰修偕尚書舒赫德往按,並命曰修暫署福建巡撫。讞定,還京師,署倉場侍郎。三十年,授戶部侍郎。
三十一年,上以江南淮、徐諸河堤前令曰修等經營修築,為時已久;複命曰修及高恒往勘山東、河南毗連處,並令巡視。曰修等疏言:“諸水自二十二年大治後,歲於農隙疏濬,堤岸亦以時培補,現無淤墊殘缺。”報聞。遷尚書,曆禮、工、刑三部。三十三年,丁生母憂,歸。三十四年,召授刑部尚書。初,江南、山東蝗起,命曰修捕治。是歲畿南蝗,複命捕治。曰修至武清,令順天府尹竇光鼐行求蝗起處。上責曰修不親勘,左授順天府府尹。尋遷工部侍郎。
三十六年,命如滄州勘運河,疏請改低壩基殺水勢,疏下流引河,移捷地閘,裁曲就直,疏減河使順流達海,上從之。遷工部尚書,命南書房行走。命督濬北運河。三十七年,又命督濬永定、北運諸河,疏言:“治河不外疏築,而築不如疏。直省近水居民與水爭地,水退即占耕,升科築墊。有司見不及遠,以為糧地自當防護,逼水為堤墊墊,水乃橫決為災。請敕所司,澱泊毋得報墾升科,橫加堤墊,使水有所歸。”上降旨嚴禁。
三十八年四月,曰修病噎乞歸,上以“錢陳群嚐病此,以老許其歸;今曰修方六十,不當如陳群之引退。”賜詩慰之,屢遣存問,禦醫視疾。旋加太子少傅。卒,諡文達。子行簡,自有傳。
吳紹詩,字二南,山東海豐人。諸生。雍正二年,世宗命京官主事以上、外官知縣以上,舉品行才猷備任使,即親戚子弟不必引避。時紹詩世父象寬官湖北黃梅知縣,遂以紹詩應詔,引見,分刑部學習。十二年,授七品小京官。乾隆初,累遷至郎中。外擢甘肅鞏昌知府,遷陝西督糧道。總督永常劾紹詩采兵米侵帑,奪職,下巡撫鍾音鞫治。紹詩以市米貴賤不齊,為中價具報,非侵帑。狀聞,發軍台效力,以母病許贖。
二十二年,高宗南巡,紹詩迎蹕。起貴州督糧道。遷雲南按察使。調甘肅按察使,就遷布政使。疏言寧夏駐防將軍以下官祿應給粳米,請改徵諸民應納粟米石者,改交粳米七鬥,上命寧夏駐防官祿如涼州、莊浪例,改折價。又疏鎮番縣柳林湖招墾地,請如安西瓜州屯田例,升科納賦,較前此徵租歲計有盈,且民戶世業,俾可盡心耕耨,下總督楊應琚等議行。甘、涼諸縣旱,紹詩複疏言張掖、永昌、鎮番、碾伯、高台五縣舊無城,撫彝廳、隆德、涇州城已損壞,請以時修築,使饑民就工授食,下巡撫常鈞議行。旋以憂歸,三十一年,服除,擢刑部侍郎。
出為江西巡撫。以南昌、九江二衛屯田租過重,贛州、袁州、鉛山三衛所租重而田缺,疏請減租,下總督高晉詳勘量減。上猶產鐵砂,民爭取滋事,疏請募民淘采,募商設廠收鎔,為之條例。九江關監督舒善、建昌府知府黃肇隆皆以不職為上聞,責紹詩不先事論劾,部議奪職,命寬之。三十四年,召為刑部尚書,未上,調禮部尚書。是歲南昌等縣被水,十月,紹詩將受代,始奏請緩徵。上諭曰:“災地收薄,小民豈能複事輸將?紹詩遷延不問,直至開徵將及一月,始以一奏塞責。現雖傳諭停緩,急公者納糧不免拮據,疲窘者徒受催科之累。此皆紹詩全不知以民事為重有以誤之也。紹詩累經部議降革,並從寬留任。此則玩視民瘼,難複曲貸。”因命奪職。
三十五年,起刑部郎中,三十六年,擢侍郎。皇太後八十萬壽,列香山九老,賜以宴賚。三十七年,調吏部侍郎。三十九年,乞致仕。四十一年,上東巡,迎蹕,加尚書銜。卒,年七十八,諡恭定。子垣、壇。
垣,自舉人入貲授兵部郎中,三十五年,特命調刑部。三十六年,紹詩為侍郎,上以垣本特調,命毋回避。三十七年,弟壇為侍郎,乃調吏部。遷監察禦史,以憂歸。服除,補原官。遷給事中。以弟壇為巡撫,例不為言官,署吏部郎中。壇卒,複為給事中。五遷為吏部侍郎。四十九年,外授廣西巡撫。五十年,入覲,與千叟宴。調湖北巡撫。江夏等州縣旱,疏請緩徵平糶,募商赴四川買米。五十一年,卒,上賜恤,猶獎其實心治災賑也。
壇,二十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三十一年,紹詩為侍郎,上以壇治事明敏,毋回避。三十二年,超授江蘇按察使,就遷布政使。江寧、蘇州兩布政所屬,互支官俸兵米,壇疏請更定;江蘇賦重甲諸行省,每遇奏銷,款目繁複,壇疏請分別總案、專案,以便察覈:皆議行。三十七年,內擢刑部侍郎。三十九年,太監高雲從以泄道府記載誅,京朝諸臣從問消息者皆奪職,壇亦與。上謂:“不意壇竟至於此!念其練習刑名,廢棄可惜。左授刑部主事。”遷郎中。四十四年,授江南河庫道,遷江蘇布政使。四十五年,擢巡撫。疏言:“吳縣舊有公田萬二千五百畝,銀漕外歲納租息佐轉漕,逋租甚钜。以非正賦,遇蠲免不得與。請並予豁除,災歉隨賦蠲緩。”又疏言:“江、河險處設救生船五十六,今裁存二十八。請增募四十,分泊京口、瓜州、金山諸處。”並從之。旋卒。
紹詩父子明習法律,為高宗所器。紹詩兩為侍郎,垣、壇在後在郎署,特命毋相避。及紹詩移貳吏部,以壇繼其後。父子相代,尤異數。乾隆初,重修大清律例,紹詩充纂修官,綱目二卷,實所釐定。壇複著大清律例通考三十九卷。
閻循琦,字景韓,山東昌樂人。乾隆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工部主事。三遷廣東道禦史,仍兼工部行走。疏言:“江南諸行省水災治賑,應照戶口秤定銀封。主其事者每假手胥吏,不能無扣減,甚或私用輕戥。宜令督撫派專員監封,仍令道府以時抽驗。貧民以銀易錢買米,當禁奸民剝削。富家積錢,亦應令其散易,以平市價。”上曰:“循琦所言,頗中情弊。但若明降諭旨,不肖者未必畏憚;本無此弊者,或轉因此啟其舞弊。當抄循琦奏寄諸行省督撫,令加意體察。”又疏言八旗義學教習多不實心督課,請歲派大臣會禮部堂官嚴察,上為罷八旗義學,令董理各官學大臣盡心教育。遷轉吏科掌印給事中。
三十四年,特命兼吏部文選司郎中。遷內閣侍讀學士,仍兼吏部行走。京西門頭溝煤窯歲久淤塞,有議他處營采者,因緣為利,命循琦會勘。謂舊窯產煤本旺,鑿溝隧,疏積水,淤去而煤暢;他處有可采,當以時招商。議上,大學士傅恒覆奏如循琦言。三十六年,超擢工部侍郎。會試知貢舉,事畢入對,上問:“諸臣知貢舉每有條奏,汝獨無,何也?”循琦對:“科場條例已甚詳備,諸臣實力奉行自足,不敢毛舉一二端自謂曉事也。”上曰:“汝言是。凡事皆當如此,非獨知貢舉而已。”三十八年,遷工部尚書。四十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恭定。
王際華,字秋瑞,浙江錢塘人。乾隆十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十三年,大考翰詹,擢侍讀學士、上書房行走。廣東舊設兩學政,十五年,以侍讀程岩督廣韶學政,際華督肇高學政,旋用岩議裁並,以憂歸。服除,起原官。三遷至侍郎,曆工、刑、兵、戶、吏諸部。在兵部,疏言:“武鄉會試舊例,外場挑雙好、單好、合式三類入內場,雙、單好列東號,合式列西號。不肖者見列西號,知不能幸中,紛紛求出。即有歸號,終日喧嘩。請嗣後武鄉會試,但挑雙、單好,毋更挑合式。”在吏部,疏請在京文武官吏議處,及各部會議外省文武官吏議處,當分別定限,皆如所議。三十四年,遷禮部尚書。三十八年,加太子少傅,調戶部尚書。四十一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文莊。賜其子朝梧內閣中書,官至山東兗沂曹道。
程岩,字巨山,江西鉛山人。以檢討督廣東肇高學政,移督廣韶學政。建議裁並,即以命岩。官至禮部侍郎。
曹秀先,字恒所,江西新建人。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未試,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十年,遷浙江道禦史。十七年八月,舉恩科會試,秀先從子詠祖坐關節誅,秀先當奪職,上以秀先初不與知,但失察,命寬之。十八年,近畿蝗,秀先請禦製文以祭,舉蠟禮;州縣募捕蝗,毋藉吏胥。上曰:“蝗害稼,惟實力捕治,此人事所可盡。若欲假文辭以期感格,如韓愈祭鱷魚,鱷魚遠徙與否,究亦無稽。朕非有泰山北鬥之文筆,好名無實,深所弗取。”下部議,罷蠟禮,餘如所請。七遷至侍郎,曆工、戶、吏諸部。三十九年,遷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命為總師傅。四十六年,禮部議四十七年祀祈穀壇日用次辛。上曰:“朕禦極以來,遇正月上辛在初三日前,當隔歲齋戒,改用次辛。其有初四日上辛亦改次辛者,以為聖母皇太後祝釐,朕率王公大臣拜賀東朝,禮不可闕。至明歲正月上辛,則非向年可比矣。如謂不敢輕易朝正令典,亦當備稽往例,具奏請旨。乃遽行題達,何昧昧至此!”禮部堂官悉下部議,秀先當奪職,複命寬之。四十七年,罷上書房總師傅。四十九年,卒,贈太子太傅,諡文恪。
秀先少孤,事母胡孝,嚐為吮疽。母卒,庶母龔為攜持,事如母。學於兄茂先,事之如嚴師。既貴,收宗族,弭鄉裏水患。蒞政勤慎廉儉,罣吏議數四,輒命減免。秀先顏其堂曰“知恩”,紀上眷也。
子師曾,自兵部郎中屢遷至侍郎,曆禮、兵二部。嘉慶二十五年,以兵部失行在印,左授太常寺少卿。道光初,再遷太常寺卿。請修墓,歸。卒。
周煌,字景垣,四川涪州人。乾隆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二十年,命偕侍講全魁冊封琉球國王尚穆。尋遷右中允,再遷侍講。二十二年,使還,奏上琉球國誌略,命以武英殿聚珍板印行。以從兵在琉球失約束,下吏議,當奪官,上以煌遠使,且在姑米山遇風險,命寬之,仍留任。二十三年,大考二等,開複。尋遷左庶子,命上書房行走。累遷兵部侍郎。三十八年五月,命如四川按壁山民訟武生勒派;十月,複命如四川按蓬溪諸生訟縣吏勒派:俱鞫虛,罪如律。四十四年,擢工部尚書。四十五年,調兵部尚書。四十六年,上幸熱河,煌詣行在入對。四川方多盜,號為侂嚕子。總督文綬疏報,遣將吏捕治。上以諮煌,煌對:“侂嚕子所在多有,縣輒百十人,其渠號‘朋頭’。白日劫掠,將吏置不問。甚且州縣胥役亦為之,大竹縣役子為盜渠,號一隻虎。”上為罷文綬,調福康安督四川,命防護煌所居村。四十七年,命為上書房總師傅,未逾年,以煌不勝總師傅,罷之。四十九年,調左都禦史。五十年,以病乞休,詔以兵部尚書加太子少傅致仕。尋卒,進太子太傅,賜祭葬,諡文恭。
子興岱,字冠三。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超授內閣學士。擢侍郎,曆禮、吏、戶諸部。命在南書房行走。嘉慶四年,祭告川、陝嶽瀆。川、楚教匪亂方急,上命興岱經被寇州縣宣諭慰恤,並傳詔招撫;複以軍中諸將勇怯諮興岱。興岱奏:“臣行次廣元,民言總兵朱射鬥在高院場戰敗,總督魁倫未遣兵應援,又不嚴守潼關。賊夜掠太和鎮,焚殺甚酷。行次梓潼,賊正擾縣境,民紛紛徙避。臣在縣督率嚴防,駐二日乃行,途中宣上指慰諭。民言川軍逐賊,德楞泰最奮勇,且能於臨陣廣布德意,解散脅從。但賊勢方張,一人不能兼顧。請敕督兵諸大臣同心協力。”上奪魁倫官,逮詣成都,命興岱會勒保按鞫。事畢,還京師。煌嚐兩使四川按事,興岱複繼之,時以為榮。六年,充江西考官,坐受餽,並索取衣裘,命退出南書房,左授侍讀學士。八年,大考,以老乞休,上從之。旋複授編修,遷侍講。擢內閣學士,複再遷左都禦史。十四年,卒。
曹文埴,字竹虛,安徽歙縣人。乾隆二十五年二甲一名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直懋勤殿,四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命在南書房行走。再遷詹事府詹事。居父喪,歸。四十二年,詣京師,謁孝聖憲皇後梓宮。喪終,仍在南書房行走。授左副都禦史。遷侍郎,曆刑、兵、工、戶諸部,兼管順天府府尹。軍機章京、員外郎海升毆殺其妻,以自縊報,其妻弟貴寧爭非是。命左都禦史紀昀等驗屍,仍以自縊具獄。貴寧複爭言:“海升與大學士阿桂有連,驗不實。”更命文埴與侍郎伊齡阿覆驗,得毆殺狀,以聞。上獎文埴等不徇隱,公正得大臣體。阿桂以嚐奏及語袒海升,坐罰俸,昀下吏議,刑部侍郎景祿、杜玉林及郎中王士棻等皆遣戍。擢文埴戶部尚書。複命與伊齡阿如通州督漕政,漕船回空較早,命議敘。
五十一年,命如浙江察倉庫虧缺。旋複命阿桂會文埴董理。浙江濱海建石塘,外積柴為障,是為柴塘。外又累土為坡以護,是為坦水。巡撫福崧疏請籌歲修,命文埴並按。文埴言:“柴塘日受潮汐,往來汕刷,勢不能無蹲蕣。今既為坦水,若不以時補修,不足當潮勢而為石塘之保障。”得旨,如所議。文埴還京師。上以阿桂及文埴鞫平陽知縣黃梅未得實,下部議,降二級,命寬之。
五十二年,文埴以母老乞歸養,俞其請,加太子太保,禦書賜其母。五十四年,上以明年八十萬壽,命文埴毋詣京師。文埴疏言:“母健在,明年當詣京師祝嘏。至時如未能遠離,當自審度。上體聖意,下順親心,諸事皆從實。”得旨:“卿能來,朕誠喜,但毋稍勉強。”五十五年,文埴詣京師祝嘏,上賜文埴母大緞、貂皮。五十六年,禦試翰詹,文埴子編修振鏞列三等。上以才可造,又為文埴子,擢侍講。寄賜文埴禦製文勒石拓本。六十年,以上禦極周甲子,文埴詣京師賀,上複賜文埴母禦書、文綺、貂皮。嘉慶三年,卒。高宗方有疾,恤典未行。五年,仁宗命予恤,諡文敏,並賜文埴母大緞、人參。
乾隆之季,和珅專政,嫉阿桂功高位其上。海升妻之獄,辭連阿桂。和珅妄謂文埴能立異同,欲引以為重。文埴特持正,故非阿和珅,母老決引退,恩禮弗替。子振鏞,自有傳。
杜玉林,字凝台,江蘇金匱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外授江西南康知府,三遷四川布政使。四十四年,內擢刑部侍郎。四十五年,命如四川按會理州沙金鳳訴其兄土司金龍占田獄。讞定,金鳳複詣京師呈訴,覆讞如玉林議分田,惟獄情未盡,又知州徐士勳當劾,玉林以同鄉置不問。吏議當左遷,上授玉林工部侍郎,仍領刑部事。旋複還刑部,迭使湖南北、江南讞獄。尚書福隆安仆笞殺役夫,賄他人自代,玉林不能察,降三品冠服。旋命複本秩。五十年,坐海升妻獄,戍伊犁。明年,召還。授刑部郎中。行至涇州,卒。
玉林善治獄,嚐曰:“刑一成而不變。治律例猶善醫,貴不泥於方書,而察其受病之實。不如是無以臨民。”
王士棻,字蘭圃,陝西華州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和珅為步軍統領,寵其役,役占通州車行。州民訴刑部,士棻為定讞,戍其役黑龍江。上詣碧雲寺禮佛,訝池涸,問其故。僧言寺後開煤礦,引水別流。上怒,逮主其事者下刑部,則和珅奴也。諸曹憚和珅,不欲竟其獄,士棻複為定讞。上責和珅而誅其奴。五十年四月,海升妻之獄,刑部侍郎杜玉林坐驗屍不以實,當譴。上欲以士棻代,而士棻亦佐驗。上諭曰:“王士棻在刑部年久,前因召對,觀其人尚有才,方欲量加擢用。乃覆驗回護,逢迎阿桂,罪無可逭。”遂與玉林戍伊犁。明年,召還。授刑部員外郎。五十二年六月,特擢江蘇按察使。五十五年,高郵州吏以偽印徵賦,事發,巡撫閔鶚元以下皆坐重譴。上以按察使得奏事,士棻見巡撫以下互相徇隱,置若罔聞,士棻本起廢籍,尤負恩,命奪職;總督書麟等請遣戍,上許納贖。尋複授刑部員外郎。五十七年,以病乞歸。嘉慶元年,卒。
士棻治獄,虛公周密,每有所平反。章丘民辛存義索逋於屠者,死於途,旁置屠刀。縣吏坐屠殺人。士棻奉命詣讞,躬訪於村女,別得罪人,屠乃雪。旗丁有兄弟異母而同居者,兄鰥,弟有婦,夜為人戕,母訴長子奸殺。士棻蒞視,長子伏地哭,無一語。在側指畫者,母之侄也。士棻審視良久,叱其侄曰:“殺人者汝也!”侄股栗具伏。泰安嫠顏氏富而子幼,夫弟強之嫁,走訴部。或餽士棻白金五千,士棻拒之,卒論如律。邳州民有舅訟甥者,謂其發母墓,罪殊死。士棻疑之,為覆讞。蓋甥為前母子,舅則後母兄。後母憎長子,舅誑之曰:“汝母墓有蛇跡。”甥與其妻往視,舅伺叢墓間,執詣縣。士棻得其情,白長子枉。士棻嚐曰:“刑官之弊,莫大於成見。聽訟有成見,強人從我,不能盡其情,是客氣也。斷罪有成見,或偏於嚴明,因求能折獄名;或偏於寬厚,自以為陰德:皆私心也。”高宗知其才,屢坐譴,終不使廢棄,仍俾為刑官。世傳其再起複欲用為侍郎,和珅實尼之雲。
金簡,賜姓金佳氏,滿洲正黃旗人,初隸內務府漢軍。父三保,武備院卿。金簡,乾隆中授內務府筆帖式,累遷奉宸院卿。三十七年,授總管內務府大臣。監武英殿刻書,充四庫全書副總裁,專司考覈督催。三十九年,授戶部侍郎,管錢法堂,鑲黃旗漢軍副都統,賜孔雀翎。四十年,奏:“京局鼓鑄,每年七十五卯,錢九十二萬七千三百五十千。歲餘二萬餘千,加以節年餘存,遇閏侭可抵放。請裁去閏月四卯。”從之。四十三年,命纂四庫薈要,署工部尚書。命赴盛京察平允庫項虧短,關防拉薩禮等治罪如律。奏定盛京銀庫章程,下部議行。四十六年,命總理工部。四十八年,擢工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四十九年,請疏濬盧溝橋中泓五孔水道,並請定三、四年疏濬一次。五十年,與千叟宴。四庫全書成,議敘。命修葺明陵,請加築思陵月台,並拓享殿、宮門。五十六年,故安南國王黎維祁聽所屬黃益曉、黎光霽等稟請歸國,命金簡察治,益曉、光霽等並發遣。五十七年,調吏部尚書。五十九年,卒,令皇孫綿{勤心}奠醊,賜祭葬,諡勤恪。金簡女弟為高宗貴妃。嘉慶初,仁宗命其族改入滿洲,賜姓。
縕布,金簡子。初授拜唐阿,擢藍翎侍衛。乾隆四十八年,授泰寧鎮總兵。六十年,召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嘉慶三年,授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四年,授工部侍郎,賜孔雀翎。奏請增設內務府養育兵,上斥其例外乞恩,意在沽名。俄以清字摺誤書孝聖憲皇後徽號,奪官,予四品頂帶,留佐領。旋複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五年,授兵部侍郎。六年,擢工部尚書、鑲紅旗漢軍都統。九年,署戶部尚書。十四年,卒。
論曰:曰修奉使治水,利澤施於生民;紹詩疏律義,尚平恕:皆有子克承厥緒。循琦、際華、秀先回翔台省,以篤謹被主知;文埴眷尤厚,不阿時相,潔其身以去:皆彬彬平世令仆才也。乾隆之季,民窮盜起,煌父子言鄉裏民間疾苦,高宗不以為忤。金簡起戚畹,所論鑄錢、葺明陵,及黎維祁乞歸國,並關國故,故比而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