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經】
元年春,王正月。
齊人救邢。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於落姑。季子來歸。
冬,齊仲孫來。
【傳】
元年春,不書即位,亂故也。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於齊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宴安酖毒,不可懷也。《詩》雲:‘豈不懷歸,畏此簡書。’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從簡書。”齊人救邢。
夏六月,葬莊公,亂故,是以緩。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於落姑,請複季友也。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於郎以待之。季子來歸,嘉之也。
冬,齊仲孫湫來省難。書曰“仲孫”,亦嘉之也。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對曰:“難不已,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顛而後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務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
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禦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大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為之極,又焉得立。不如逃之,無使罪至。為吳大伯,不亦可乎?猶有令名,與其及也。且諺曰:‘心苟無瑕,何恤乎無家。’天若祚大子,其無晉乎?”
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眾。”
初,畢萬筮仕於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複其始。”
【翻譯】
【經】
元年春季,周曆正月。
齊國援救邢國。
夏季六月辛酉日,安葬我國國君魯莊公。
秋季八月,閔公在落姑與齊侯結盟。季友從陳國回到魯國。
冬季,齊國的仲孫湫前來。
【傳】
元年春季,《春秋》沒有記載即位,是由於動亂不能舉行即位儀式。
狄人進攻邢國。管仲對齊桓公說:“戎狄好像豺狼,是不會滿足的;中原各國互相親近,是不能拋棄的。安逸等於毒藥,是不能懷戀的。《詩》說:‘難道不想著回去,怕的是這個竹簡上的軍事文字。’竹簡上的軍事文字,就是同仇敵愾而憂患與共的意思,所以請按照簡書而救援邢國。”於是齊國人出兵救援邢國。
夏季,六月,安葬莊公。由於發生動亂,所以推遲了,過了十一個月才安葬。
秋季,八月,閔公和齊桓公在落姑結盟,請求齊桓公幫助季友回國。齊桓公同意,派人從陳國召回季友,閔公住在郎地等候他。《春秋》記載說“季子來歸”,這是讚美季友。
冬季,齊國的仲孫湫前來對禍難表示慰問,《春秋》稱之為“仲孫”,也是讚美他。仲孫回國說:“不除掉慶父,魯國的禍難沒完沒了。”齊桓公說:“怎麼樣才能除掉他?”仲孫回答說:“禍難不止,將會自取滅亡,您就等著吧!”齊桓公說:“魯國可以取得嗎?”仲孫說:“不行。他們還遵行周禮。周禮,是立國的根本。下臣聽說:‘國家將要滅亡,如同大樹,軀幹必然先行仆倒,然後枝葉隨著落下。’魯國不拋棄周禮,是不能動它的。您應當從事於安定魯國的禍難並且親近它。親近有禮儀的國家,依靠穩定堅固的國家,離間內部渙散的國家,滅亡昏暗動亂的國家,這是稱霸稱王的方法。”
晉獻公建立兩個軍,自己率領上軍,太子申生率領下軍。趙夙為晉獻公駕禦戰車,畢萬作為車右。出兵滅掉耿國、滅掉霍國、滅掉魏國。回國來,晉獻公為太子在曲沃建造城牆,把耿地賜給趙夙,把魏地賜給畢萬,派他們做大夫。士蒍說:“太子不能做繼承者了,把都城分給他,而給他以卿的地位,先讓他達到頂點,又哪裏能夠立為國君?與其得到罪過,不如逃走,不要讓罪過到來。做一個吳太伯,不也是可以的嗎?這樣還可以保有好名聲。而且俗話說:‘心裏如果沒有毛病,又何必擔心沒有家?’上天如果保佑您,您就不要在晉國了吧!”
卜偃說:“畢萬的後代必定昌大。萬,是滿數;魏,是巍巍高大的名稱。開始賞賜就這樣,上天已經啟示了。天子統治兆民,所以稱為‘兆民’,諸侯統治萬民,所以稱為‘萬民’。現在名稱的高大跟著滿數,他就必然會得到群眾。”
當初,畢萬占卜在晉國做官的吉凶,得到《屯》卦變成《比》卦。辛廖預測說:“吉利。《屯》堅固,《比》進入,還有比這更大的吉利嗎?所以他必定蕃衍昌盛。《震》卦變成了土,車跟隨著馬,兩腳踏在這裏,哥哥撫育他,母親保護他,群眾歸附他,這六條不變,集合而能堅固,安定而有威武,這是公侯的封象。公侯的子孫,必定能回複到他開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