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經】
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杞伯姬來,朝其子。
夏,公孫茲如牟。
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於首止。
秋八月,諸侯盟於首止。
鄭伯逃歸,不盟。
楚人滅弦,弦子奔黃。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冬,晉人執虞公。
【傳】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台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
晉侯使以殺大子申生之故來告。初,晉侯使士蒍為二公子築蒲與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之。士蒍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慼,憂必讎焉。無戎而城,讎必保焉。寇讎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讎之保不忠,失忠與敬,何以事君?《詩》雲:‘懷德惟寧,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將尋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及難,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讎也。”逾垣而走。披斬其袪,遂出奔翟。
夏,公孫茲如牟,娶焉。
會於首止,會王大子鄭,謀寧周也。
陳轅宣仲怨鄭申侯之反己於召陵,故勸之城其賜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孫不忘。吾助子請。”乃為之請於諸侯而城之,美。遂譖諸鄭伯曰:“美城其賜邑,將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
秋,諸侯盟。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撫女以從楚,輔之以晉,可以少安。”鄭伯喜於王命而懼其不朝於齊也,故逃歸不盟。孔叔止之曰:“國君不可以輕,輕則失親。失親患必至,病而乞盟,所喪多矣,君必悔之。”弗聽,逃其師而歸。
楚鬥穀於菟滅弦,弦子奔黃。於是江、黃、道、柏方睦於齊,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設備,故亡。
晉侯複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偪乎?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謠雲:‘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翻譯】
【經】
去年春季,晉獻公殺害太子申生。杞伯姬和她的兒子一起來魯國朝見。
夏季,公孫茲到牟國去。
與僖公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在首止這個地方拜會周天王的世子。
秋季八月,各諸侯在首止盟會。
鄭伯逃回國不參加盟會。
楚國軍隊滅亡了弦國。弦國國君逃到黃國去。
九月戊申這天是初一,有日食發生。
冬季,晉國人抓到了虞國國君。
【傳】
五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初一日,冬至。魯僖公在太廟聽政以後,就登上觀台望雲物,加以記載,這是合於禮的。凡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必定要記載雲物,這是由於要為災荒作準備的緣故。
晉獻公派遣使者來報告殺害太子申生的原因。當初,晉獻公派士蔿為兩位公子在蒲地和屈地築城,不小心,城牆裏放進了木柴。夷吾告訴晉獻公。晉獻公派人責備士蔿。士蔿叩頭回答說:“臣聽說:‘沒有喪事而悲傷,憂愁必然跟著來到;沒有兵患而築城,國內的敵人必然據作守衛之用。’敵人既然可以占據,哪裏用得著謹慎?擔任官職而不接受命令,這是不敬;鞏固敵人可以占據的地方,這是不忠。沒有忠和敬,怎麼能奉事國君?《詩經》說:‘心存德行就是安寧,宗室子弟就是城池。’君王隻要修養德行而使同宗子弟的地位鞏固,哪個城池能比得上?三年以後就要用兵,哪裏用得著謹慎?”退出去賦詩說:“狐皮袍子蓬蓬鬆鬆,一個國家有了三個主人翁,究竟是誰我該一心跟從?”等到發生禍難,晉獻公派遣寺人披攻打蒲城。重耳說:“國君和父親的命令不能違抗。”並通告說:“抵抗的就是我的敵人。”重耳越牆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最後他逃亡到翟國。
夏季,公孫茲到牟國,在那裏娶了親。
魯僖公和齊桓公、宋桓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昭公在首止相會,會見周王的太子鄭,為的是安定成周。
陳國的轅宣仲(濤塗)怨恨鄭國的申侯在召陵出賣了他,所以故意勸申侯在所賜的封邑築城,說:“把城築得美觀,名聲就大些,子孫不會忘記。我幫助您請求。”就為申侯向諸侯請求而築起城牆,築得很美觀。轅宣仲就在鄭文公麵前進讒言說:“把所賜封邑的城牆築得那麼美觀,是準備將來用這城牆叛亂的。”申侯因此而獲罪。
秋季,諸侯會盟。周惠王派周公召見鄭文公,說:“我安撫你去跟隨楚國,又讓晉國輔助你,這就可以稍稍安定了。”鄭文公對周惠王的命令感到高興,又對沒有朝見齊國感到懼怕,所以打算逃走回國而不參加盟誓。孔叔不讓他走,說:“國君舉動不能輕率,輕率就失掉了能親近的人。失掉了能親近的人,禍患必然來到。國家困難而去乞求結盟,所失掉的東西就多了。您一定會後悔。”鄭文公不聽,離開了軍隊潛逃回國。
楚國的鬬穀於菟滅亡弦國,弦子逃亡到黃國。這時江、黃、道、柏四國和齊國友好,這些國家都和弦國有婚姻關係。弦子仗著這些關係而不去事奉楚國,又不設置防備,所以被滅亡。
晉獻公再次向虞國借路進攻虢國。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虢國滅亡,虞國必定跟著完蛋。晉國的野心不能讓他打開,引進外國軍隊不能忽視。一次已經夠了,難道還可以來第二次嗎?俗話說的‘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嘴唇缺了,牙齒便受冷寒’,這說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關係。”虞公說:“晉國是我的宗族,難道會害我嗎?”宮之奇回答說:“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兒子。太伯沒有隨侍在側,所以沒有繼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兒子,做過文王卿士,功勳在於王室,受勳的記錄還藏在盟府。晉國準備滅掉虢國,對虞國又有什麼可愛惜的?況且虞國能比晉國的桓叔、莊伯更加親近嗎?如果他們愛惜桓叔、莊伯,這兩個家族有什麼罪過,但是卻被殺戮,不就是因為使他們感到受到威脅嗎?親近的人由於受寵就威脅公室,尚且被無辜殺害,何況對一個國家呢?”虞公說:“我祭祀的祭品豐盛又清潔,神明必定保佑我。”宮之奇回答說:“下臣聽說,鬼神並不是親近哪一個人,而隻是依從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說:‘上天沒有私親,隻對有德行的才加以輔助。’又說:‘祭祀的黍稷不芳香,美德才芳香。’又說:‘百姓不能變更祭祀的物品,隻有德行才可以充當祭祀的物品。’這樣看來,那麼不是道德,百姓就不和,神明也就不來享用祭物了。神明所憑依的,就在於德行了。如果晉國占取了虞國,發揚美德作為芳香的祭品奉獻於神明,神明難道會吐出來嗎?”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的要求。宮之奇帶領了他的族人出走,說:“虞國過不了今年的臘祭了。就是這一次,晉國不必再次出兵了。”
八月某一天,晉獻公包圍上陽。問卜偃說:“我能夠成功嗎?”卜偃回答說:“能攻下。”晉獻公說:“什麼時候?”卜偃回答說:“童謠說:‘丙子日的清早,龍尾星為日光所照;軍服威武美好,奪取虢國的旗號。鶉火星像隻大鳥,天策星沒有光耀,鶉火星下整理軍隊,虢公將要逃跑。’這日子恐怕在九月底十月初吧!丙子日的清晨,日在尾星之上,月在天策星之上,鶉火星在日月的中間,一定是這個時候。”
冬季,十二月初一日,晉國滅掉了虢國。虢公醜逃亡到京城。晉軍回國,住在虞國,乘機襲擊虞國,滅亡了它。晉國人抓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隨員,但並不廢棄虞國的祭祀,而且把虞國的賦稅歸於周王。所以《春秋》記載說“晉人執虞公”,這是歸罪於虞國,而且說事情進行得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