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宋書》 作者:梁沈約  

本紀·卷三

武帝下
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在南郊設立祭壇,登上皇帝位,燒柴祭告上天。策書說:皇帝臣劉裕,使用黑公畜,昭告皇天後土。晉朝國運告終,天命轉移,謹奉天命,裕即帝位。上天立君治民,天下為公,誰德可為帝,眾人就推其為帝。上自唐、虞,下至選、墾,開國之君無不以可比唐堯之聖明,由首功登上帝位,所以能夠拯救百姓,留芳後世。東晉以來,禮義廉恥不振,宰相輔臣無所依賴,時間已經很久了。艱難起於隆室年間,禍患養成於互壘年間,以至於君主流亡,宗廟祭祀斷絕。劉裕雖然沒有齊、置之地,部不多,上憤時事危難,下傷心局勢動蕩,挺身而出則國家得以複興。至危而不亡,顛覆而能扶正,奸猾的人全部殲滅,僭偽一定鏟除,實在足因為興衰有期,終結有定數。至於創建晉室,治理亂世救濟民眾,憑藉時機,實在承受著重任。加之荒遠地帶羨慕仁義,外邦來朝,國家曆法所行之處,都服從教化。以致曰月星辰顯示跡象,山川呈現祥瑞,民眾神靈協合福祉,隨歲月而昭著。所以公卿百官,百姓夷人,都說天命在上,晉朝在下歸附,天命不可久違,皇位不可一空缺。於是受眾議所迫,恭敬實行這個大禮。愧以微薄的德行,托身於萬民之上,雖然敬畏上天威嚴,忽略這一小節,但顧慮深重常在心懷,恭敬畏懼如墜深淵。敬選吉利的時曰,登壇接受禪讓,祭告上天,來報答萬國的心願.隆盛國運,永遠賜福於有宋。恭請神靈享受祭祀。禮儀完畢,備齊車駕前往建康宮,到太極前殿。下詔說:“世代更迭興起,稟承天命統治天下,雖然經曆不同,時代不同,但功濟天下,拯救民眾,有興有廢則曆代都一樣。我以微薄的德行才能,遇上艱難的時運,憑藉前代終結的期限,利用官吏民眾的力量,而得以拯救落難的人,匡扶社會治理亂世,安定國家寧靜民眾,事業不及古人的一半,功績和從前豪傑相等。晉氏因眾多災難接連而至,天命已經轉移,敬順前代君王,效法美好的法則,聚集天命到我身上。自思德行不夠,辭而不準,於是恭敬順從天地人,接受逭一大運,在南郊燒柴祭天,在前朝宗廟中接受禪讓的帝位。愧處推舉賢能的時期,彙聚樂意推舉的時運,美好的賜福初起,大慶開始,思慮使這一喜事,恩惠施及百姓。現大赦天下。改置互感二年為丞匆元年。賜予民爵二級。鰥寡孤獨生計無著落者,每人賜穀五斛。拖欠的田租舊債不再征收。有違犯鄉間公正的評論、貪汙淫亂盜竊,全都免於治罪,讓他們重新開始。長期服刑的人,特予寬恕釋放。失去官職爵位,勒令不準做官被剝奪勞績者,全依舊日準則。”

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設壇於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策曰:
封置壺為零墮王,給予一郡租稅。使用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用晉朝曆法,祭祀天地的禮樂製度,都按置塑法典。給皇帝上書不稱表,皇帝批覆表文不稱詔.追尊皇帝的父親為孝穆皇帝,皇帝的母親為穆皇後,尊崇王太後為皇太後。韶令說:“聖人對傑出人物的感慨,深入後世人心,對大德之人必加祭祀,使道義隆盛於百代。置氐的封爵,都隨國運改變,軍於道德與卓絕人物相同,救濟民眾者,懷念行仁政者之樹尚且不伐,即使朝代不同,按理不應泯滅。下降的事宜,一律依照前代法典。可把始興公降為始興題公,廬陸公降為柴桑縣公,各封一千戶;始安公封為荔浦縣侯,墾業公封為醴陵縣侯,塵鑾公可就地封為縣侯,各五百戶:讓他們供奉晉朝前丞相王導、太傅謝安、大將軍溫崤、大司馬陶侃、車騎將軍謝玄的祭祀。凡在義熙年間效力,一同艱難起事的,一概因襲本來的品級,不予下降。”封晉朝的臨川王司馬寶為西豐縣侯,食邑一千戶。

皇帝臣諱,敢用玄牡,昭告後天後帝。晉帝以卜世告終,曆數有歸,欽若景運,以命於諱。夫樹君宰世,天下為公,德充帝王,樂推攸集。越俶唐、虞,降暨漢、魏,靡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勳陟帝位,故能大拯黔首,垂訓無窮。晉自東遷,四維不振,宰輔憑依,為日已久。難棘隆安,禍成元興,遂至帝主遷播,宗禮堙滅。諱雖地非齊、晉,眾無一旅,仰憤時難,俯悼橫流,投袂一援,則皇祀克複。及危而能持,顛而能扶,奸宄具殲,僭偽必滅。誠興廢有期,否終有數。至於大造晉室,撥亂濟民,因藉時來,實屍其重。加以殊俗慕義,重譯來庭,正朔所暨,鹹服聲教。至乃三靈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協祉,歲月滋著。是以群公卿士,億兆夷人,僉曰皇靈降鑒於上,晉朝款誠於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極不可以暫曠。遂逼群議,恭茲大禮。猥以寡德,托於兆民之上,雖仰畏天威,略是小節,顧深永懷,祗懼若霣。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類上帝,用酬萬國之情。克隆天保,永祚於有宋。惟明靈是饗。
庚午,任命司空道憐為太尉,封長沙王。追封司徒道規為臨川王。尚書仆射徐羨之加授鎮軍將軍,右衛將軍謝晦為中領軍,宋國領軍將軍檀道濟為護軍將軍,中領軍劉義欣為青州刺史。立南郡公義慶為臨川王。又下詔說:“銘刻功勳記載勞績,是國家的重要法典,慎重辦理喪事追懷舊人,是內心的隆重事宜。自從大業創立,十七年了,世道艱難,戰事逐年進行,自束到西,沒有安寧的日子。實在依賴於將帥竭盡心力,文武官員拚死效命,安寧內部開拓境外,迄今有所成就。聲威遠布,敵寇叛賊消滅蕩除,我因此承受禪讓的禮儀,愧獲天人的福祿。思念功勳評定勞績,日夜不忘,凡是忠誠辛勤的人,都應同享國家的慶典。賞賜和免除租稅的條例,及時討論確定。對戰死的人,免除租稅予以追贈。”乙亥。立桂陽公盞真為廬陵王,塹越公盞隆為宣晝膽,第四個皇子義康為彭城王。

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詔曰:“夫世代迭興,承天統極。雖遭遇異途,因革殊事,若乃功濟區宇,道振生民,興廢所階,異世一揆。朕以寡薄,屬當艱運,藉否終之期,因士民之力,用獲拯溺,匡世揆亂,安國寧民,業未半古,功參曩烈。晉氏以多難仍遘,曆運已移,欽若前王,憲章令軌,用集大命於朕躬。惟德匪嗣,辭不獲申,遂祗順三靈,饗茲景祚,燔柴於南郊,受終於文祖。猥當與能之期,爰集樂推之運,嘉祚肇開,隆慶惟始,思俾休嘉,惠茲兆庶。其大赦天下。改晉元熙二年為永初元年。賜民爵二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穀五斛。逋租宿債勿複收。其有犯鄉論清議、贓汙淫盜,一皆蕩滌洗除,與之更始。長徒之身,特皆原遣。亡官失爵,禁錮奪勞,一依舊準。”
丁醜,詔令說:“古代的君王,巡視各地,親自觀察人物,搜尋被埋沒的人才,拯救災難撫恤禍患,因此能恩澤遠布,遠處歸附近處平安。我以微德暗才,道義不及前代賢人,在受終之時,托身於萬民之上,日夜思慮,想尋求民眾的疾苦。然而才能微小事情艱難,如無渡口可過,常懷恐懼之念,心中遙想遠方區域。可派遣大員巡視四方,表彰賢明推舉良善,詢問民眾疾苦。凡是案件判處不公,政策刑罰失誤,損傷教化擾亂政治,不合民心者,都應該上奏。萬事的合適標準,在於不失去中道,通暢朝廷眷顧的旨意,宣泄下民壅塞阻隔的心情。”戊寅,詔令說:“百官事多而俸祿少,不夠生活之用。雖然國庫並不充裕,仍以公私兼顧為好。所有從前減半供給的,可全部恢複舊製。六軍俸祿大致尚可,不在此例。其餘的官員,如俸祿一向很少的,也酌情增加。”

封晉帝為零陵王,全食一郡。載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行晉正朔,郊祀天地禮樂製度,皆用晉典。上書不為表,答表勿稱詔。追尊皇考為孝穆皇帝,皇妣為穆皇後,尊王太後為皇太後。詔曰:“夫微禹之感,歎深後昆,盛德必祀,道隆百世。晉氏封爵,鹹隨運改,至於德參微管,勳濟蒼生,愛人懷樹,猶或勿翦,雖在異代,義無泯絕。降殺之儀,一依前典。可降始興公封始興縣公,廬陵公封柴桑縣公,各千戶;始安公封荔浦縣侯,長沙公封醴陵縣侯,康樂公可即封縣侯,各五百戶:以奉晉故丞相王導、太傅謝安、大將軍溫嶠、大司馬陶侃、車騎將軍謝玄之祀。其宣力義熙,豫同艱難者,一仍本秩,無所減降。”封晉臨川王司馬寶為西豐縣侯,食邑千戶。
己卯,改晉朝《泰始曆》為《永初曆》。

庚午,以司空道憐為太尉,封長沙王。追封司徒道規為臨川王。尚書仆射徐羨之加鎮軍將軍,右衛將軍謝晦為中領軍,宋國領軍檀道濟為護軍將軍,中領軍劉義欣為青州刺史。立南郡公義慶為臨川王。又詔曰:“夫銘功紀勞,有國之要典,慎終追舊,在心之所隆。自大業創基,十有七載,世路迍邅,戎車歲動,自東徂西,靡有寧日。實賴將帥竭心,文武盡效;寧內拓外,迄用有成。威靈遠著,寇逆消蕩,遂當揖讓之禮,猥饗天人之祚。念功簡勞,無忘鑒寐,凡厥誠勤,宜同國慶。其酬賞複除之科,以時論舉。戰亡之身,厚加複贈。”乙亥,立桂陽公義真為廬陵王,彭城公義隆為宜都王,第四皇子義康為彭城王。
秋七月丁亥,寬大釋放被沒台府的劫賊家屬,所有遷徙者都可回原籍。另外造船材料以及運輸船,不再令各郡輸出,都委托都水台另外籌備。台府所需物品,都另外派遣主帥與民眾公平交易,當即付錢,不再要求租民辦理。禁止抓車抓牛,不能憑官府之勢強行征用。又因市場稅收繁重,予以減輕。隨從征伐關中、洛陽,死在戰場,屍體沒運回的,贍養其家。己醜,陳留王曹虔嗣逝世。

丁醜,詔曰:“古之王者,巡狩省方,躬覽民物,搜揚幽隱,拯災恤患,用能風澤遐被,遠至邇安。朕以寡暗,道謝前哲,因受終之期,托兆庶之上,鑒寐屬慮,思求民瘼。才弱事艱,若無津濟,夕惕永念,心馳遐域。可遣大使分行四方,旌賢舉善,問所疾苦。其有獄訟虧濫,政刑乖愆,傷化擾治,未允民聽者,皆當具以事聞。萬事之宜,無失厥中。暢朝遷乃眷之旨,宣下民壅隔之情。”戊寅,詔曰:“百官事殷俸薄,祿不代耕。雖國儲未豐,要令公私周濟。諸供納昔減半者,可悉複舊。六軍見祿粗可,不在此例。其餘官僚,或自本俸素少者,亦疇量增之。”乙卯,改晉《泰始曆》為《永初曆》。
辛卯,又設置五校三將官,增加殿中將軍名額二十人,其餘的不算正式名額。戊戌,後將軍、雍州刺史趙倫之升為安北將軍,征虜將軍、北徐州刺史劉懷慎升為平北將軍,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楊盛升軍號為車騎大將軍。甲辰,鎮西將軍奎趑升軍號為征西將軍,平西將軍乞佛圖邀升單號為安西大將軍,征束將軍高句驪王產墮升軍號為征束大將軍,鎮東將軍百濟王扶餘迭升軍號為鎮束大將軍。設置東宮冗從仆射、旅賁中郎將宮。

秋七月丁亥,原放劫賊餘口沒在台府者,諸徙家並聽還本土。又運舟材及運船,不複下諸郡輸出,悉委都水別量。台府所須,皆別遣主帥與民和市,即時裨直,不複責租民求辦。又停廢虜車牛,不得以官威假借。又以市稅繁苦,優量減降。從征關、洛,殞身戰場,幽沒不反者,贍賜其家。己醜,陳留王曹虔嗣薨。辛卯,複置五校三將官,增殿中將軍員二十人,餘在員外。戊戌,後將軍、雍州刺史趙倫之進號安北將軍;征虜將軍、北徐州刺史劉懷慎進號平北將軍;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楊盛進號車騎大將軍。甲辰,鎮西將軍李歆進號征西將軍,平西將軍乞佛熾盤進號安西大將軍,征東將軍高句驪王高璉進號征東大將軍,鎮東將軍百濟王扶餘映進號鎮東大將軍。置東宮冗從仆射、旅賁中郎將官。戊申,遷神主於太廟,車駕親奉。壬子,詔曰:“往者軍國務殷,事有權製,劫科峻重,施之一時。今王道維新,政和法簡,可一除之,還遵舊條。反叛淫盜三犯補冶士,本謂一事三犯,終無悛革。主者頃多並數眾事,合而為三,甚違立製之旨,普更申明。”
戊申,把祖先牌位遷到太廟,皇帝親自侍奉。

八月戊午,西中郎將、荊州刺史宜都王諱進號鎮西將軍。辛酉,開亡叛赦,限內首出,蠲租布二年。先有資狀、黃籍猶存者,聽複本注。諸舊郡縣以北為名者,悉除;寓方於南者,聽以南為號。又製有無故自殘傷者補冶士,實由政刑煩苛,民不堪命,可除此條。罷青州並兗州。戊辰,詔曰:“彭、沛、下邳三郡,首事所基,情義繾綣,事由情獎,古今所同。彭城桑梓本鄉,加隆攸在,優複之製,宜同豐、沛。其沛郡、下邳可複租布三十年。”辛未,追諡妃臧氏為敬皇後。癸酉,立王太子為皇太子。乙亥,詔曰:“朕承曆受終,猥饗天命。荷積善之祚,藉士民之力,率由令範。先後祗嚴宣訓,七廟肇建,情敬無違。加以儲宮備禮,皇基彌固,國慶家禮,爰集旬日,豈予一人,獨荷茲慶。其見刑罪無輕重,可悉原赦。限百日,以今為始。先因軍事所發奴僮,各還本主;若死亡及勳勞破免,亦依限還直。”
壬子,詔令說:“先前軍國事多,事事有權宜之計,巧取豪奪,一時成風。現在王道維新,政治清明法令寬簡,嚴刑一律廢除,仍遵舊例.反叛、淫亂、盜竊三項同犯,充作鑄工,本是指一種事三次犯法,終究不改過。主管者近來多合並幾種事,合而為三,很違背確立製度的旨意,特另外普遍地申明。”

閏月壬午朔,詔曰:“晉世帝後及籓王諸陵守衛,宜便置格。其名賢先哲,見優前代,或立德著節,或寧亂庇民,墳塋未遠,並宜灑掃。主者具條以聞。”丁酉,特進、左光祿大夫孔季恭加開府儀同三司。辛醜,詔曰:“主者處案雖多所諮詳,若眾官命議,宜令明審。自頃或總稱參詳,於文漫略。自今有厝意者,皆當指名其人;所見不同,依舊繼啟。”又詔曰:“諸處冬使,或遣或不,事役宜省,今可悉停。唯元正大慶,不在其例。郡縣遣冬使詣州及都督府,亦停之。”九月壬子朔,置東宮殿中將軍十人,員外二十人。壬申,置都官尚書。冬十月辛卯,改晉所用王肅祥禫二十六月儀,依鄭玄二十七月而後除。十二月辛巳朔,車駕臨延賢堂聽訟。
八月戊午,西中郎將、荊州刺史宜都王義隆升為鎮西將軍。

二年春正月辛酉,車駕祠南郊,大赦天下。丙寅,斷金銀塗。以揚州刺史廬陵王義真為司徒,以尚書仆射、鎮軍將軍徐羨之為尚書令、揚州刺史。丙子,南康揭陽蠻反,郡縣討破之。己卯,禁喪事用銅釘。罷會稽郡府。二月己醜,車駕幸延賢堂策試諸州郡秀才、孝廉。揚州秀才顧練、豫州秀才殷朗所對稱旨,並以為著作佐郎。戊申,製中二千石加公田一頃。三月乙醜,初限荊州府置將不得過二千人,吏不得過一萬人;州置將不得過五百人,吏不得過五千人。兵士不在此限。夏四月己卯朔,詔曰:“淫祠惑民費財,前典所絕,可並下在所除諸房廟。其先賢及以勳德立祠者,不在此例。”戊申,車駕於華林園聽訟。己亥,以左衛將軍王仲德為冀州刺史。五月己酉,置東宮屯騎、步兵、翊軍三校尉官。甲戌,車駕又幸華林園聽訟。六月壬寅,詔曰:“杖罰雖有舊科,然職務殷碎,推坐相尋。若皆有其實,則體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設罰之意。可籌量觕為中否之格。”車駕又於華林園聽訟。甲辰,製諸署敕吏四品以下,又府署所得輒罰者,聽統府寺行四十杖。秋七月己巳,地震。八月壬辰,車駕又於華林園聽訟。九月己醜,零陵王薨。車駕三朝率百僚舉哀於朝堂,一依魏明帝服山陽公故事。太尉持節監護,葬以晉禮。冬十月丁酉,詔曰:“兵製峻重,務在得宜。役身死叛,輒考傍親,流遷彌廣,未見其極。遂令冠帶之倫,淪陷非所。宜革以弘泰,去其密科。自今犯罪充兵合舉戶從役者,便付營押領。其有戶統及謫止一身者,不得複侵濫服親,以相連染。”己亥,以涼州胡帥大沮渠蒙遜為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癸卯,車駕於延賢堂聽訟。以員外散騎常侍應襲為寧州刺史。
辛酉,赦免逃亡叛變者,在期限內自首的,免二年的田租布帛。原先有案可查、戶籍仍然保存的,恢複土地所有權。各郡縣的名稱中凡加了“北”字的一律去掉;僑立在南方的,準許以“南”為名。又有無故自殘者罰作鑄工的規定,這實是由於政治苛刻,民不堪命所致,這一規定應予以廢除。

三年春正月甲辰朔,詔刑罰無輕重,悉皆原降。壬子,以前冀州刺史王仲德為徐州刺史。癸醜,以尚書令、揚州刺史徐羨之為司空、錄尚書事,刺史如故。撫軍將軍、江州刺史王弘進號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子詹事傅亮為尚書仆射,中領軍謝晦為領軍將軍。乙卯,以輔國將軍毛德祖為司州刺史。乙醜,詔曰:“古之建國,教學為先,弘風訓世,莫尚於此;發蒙啟滯,鹹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於近代,莫不敦崇學藝,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給。遂令學校荒廢,講誦蔑聞,軍旅日陳,俎豆藏器,訓誘之風,將墜於地。後生大懼於牆麵,故老竊歎於子衿。此《國風》所以永思,《小雅》所以懷古。今王略遠屆,華域載清,仰風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獎童蒙,選備儒官,弘振國學。主者考詳舊典,以時施行。”二月丁醜,詔曰:“豫州南臨江滸,北接河、洛,民荒境曠,轉輸艱遠,撫蒞之宜,各有其便。淮西諸郡,可立為豫州;自淮以東,為南豫州。”以豫州刺史彭城王義康為南豫州刺史,征虜將軍劉粹為豫州刺史。又分荊州十郡還立湘州,左衛將軍張紀為湘州刺史。戊寅,以徐州之梁,還屬豫州。三月,上不豫。太尉長沙王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並入侍醫藥。群臣請祈禱神祇,上不許,唯使侍中謝方明以疾告廟而已。丁未,以司徒廬陵王義真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上疾瘳,己未,大赦天下。時秦雍流戶悉南入梁州。庚申,送珝絹萬匹,荊、雍州運米,委州刺史隨宜賦給。辛酉,亡命刁彌攻京城,得入,太尉留府司馬陸仲元討斬之。夏四月乙亥,封仇池公楊盛為武都王,平南將軍楊撫進號安南將軍。丁亥,以車騎司馬徐琰為兗州刺史。庚寅,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孔季恭薨。五月,上疾甚,召太子誡之曰:“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誌,非如兄韶有難禦之氣也。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小卻,可以會稽、江州處之。”又為手詔曰:“朝廷不須複有別府,宰相帶揚州,可置甲士千人。若大臣中任要,宜有爪牙以備不祥人者,可以台見隊給之。有征討悉配以台見軍隊,行還複舊。後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後不煩臨朝。仗既不許入台殿門,要重人可詳給班劍。”癸亥,上崩於西殿,時年六十。秋七月己酉,葬丹陽建康縣蔣山初寧陵。
罷除青州並入兗州。

上清簡寡欲,嚴整有法度,未嚐視珠玉輿馬之飾,後庭無紈綺絲竹之音。寧州嚐獻虎魄枕,光色甚麗。時將北征,以虎魄治金創,上大悅,命搗碎分付諸將。平關中,得姚興從女,有盛寵,以之廢事。謝晦諫,即時遣出。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宋台既建,有司奏東西堂施局腳床、銀塗釘,上不許;使用直腳床,釘用鐵。諸主出適,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金玉。內外奉禁,莫不節儉。性尤簡易,常著連齒木履,好出神虎門逍遙,左右從者不過十餘人。時徐羨之住西州,嚐思羨之,便步出西掖門;羽儀絡繹追隨,已出西明門矣。諸子旦問起居,入皞,脫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禮。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陰室,於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鳷盛稱上儉素之德。孝武不答,獨曰:“田舍公得此,以為過矣。”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業者焉。
戊辰,詔令說:“彭、沛、下邳三郡,是首舉義師之地,情誼深厚,諸事因情理而獎勵,是古今相同的。彭城是我的故鄉,是施以重恩的地方,優待免稅應該和豐縣、沛縣相同。沛郡、下邳可免除田租布帛三十年。”

史臣曰:漢氏載祀四百,比胙隆周,雖複四海橫潰,而民係劉氏,惵惵黔首,未有遷奉之心。魏武直以兵威服眾,故能坐移天曆;鼎運雖改,而民未忘漢。及魏室衰孤,怨非結下。晉籍宰輔之柄,因皇族之微,世擅重權,用基王業。至於宋祖受命,義越前模。晉自社廟南遷,祿去王室,朝權國命,遞歸台輔。君道雖存,主威久謝。桓溫雄才蓋世,勳高一時,移鼎之業已成,天人之望將改。自斯以後,晉道彌昏,道子開其禍端,元顯成其末釁,桓玄藉運乘時,加以先父之業,因基革命,人無異心。高祖地非桓、文,眾無一旅,曾不浹旬,夷凶翦暴,祀晉配天,不失舊物,誅內清外,功格區宇。至於鍾石變聲,柴天改物,民已去晉,異於延康之初,功實靜亂,又殊鹹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遜,殆均釋負。若夫樂推所歸,謳歌所集,魏、晉采其名,高祖收其實矣。盛哉!
辛未,追謐妃子臧氏為敬皇後。癸酉,立王太子為皇太子。乙亥,詔令說:“我繼承曆運獲取帝位,愧得天命。承積善之福,藉士民之力,七廟禮儀完備,都依美好的規範。先代皇後恭敬嚴明,得入宣訓宮,祭祀初建,不失恩情敬意。加上太子宮室禮儀完備,皇朝根基更加牢固,國家吉慶家族禮儀,都在十來天彙集,豈僅我一人,獨享這一喜事。現有罪犯不論輕重,全部赦免。限定一百天辦理完畢,以今日為第一天。原先因軍隊事務所調發的奴仆,各自歸還給本來的主人;如果死亡以及因功免去奴仆身份的,也依例償還價錢。”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宋書》

《宋書》

作者:梁沈約
《宋書》本紀
《宋書》誌
《宋書》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