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宋書》 作者:梁沈約  

列傳·卷四十六

趙倫之、到彥之闕、王懿、張邵
趙倫之字幼成,下邳僮縣人,是孝穆皇後的弟弟。少年時父親早死,家庭貧困,趙倫之對母親非常孝順,並以此顯名。劉裕起義,趙倫之因為戰功被封閬中縣五等侯,多次升官,一直到雍州刺史。武帝北伐,趙倫之派順陽太守傅弘之、扶風太守沈田子從山堯柳出擊,在藍田大破姚泓的秦軍。到武帝稱帝,趙倫之因為是開國功臣,被封為霄城縣侯、安北將軍,鎮守襄陽。少帝繼位,趙倫之被調任為護軍將軍。元嘉三年(426),趙倫之被任為鎮軍將軍,不久又升為左光祿大夫和領軍將軍。

趙倫之,字幼成,下邳僮人也。孝穆皇後之弟。幼孤貧,事母以孝稱。武帝起兵,以軍功封閬中縣五等侯,累遷雍州刺史。武帝北伐,倫之遣順陽太守傅弘之、扶風太守沈田子出嶢柳,大破姚泓於藍田。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安北將軍,鎮襄陽。少帝即位,征拜護軍。元嘉三年,拜鎮軍將軍,尋遷左光祿大夫,領軍將軍。
趙倫之雖然因為是外戚而當了大官,但他很儉樸淡然,性格粗野樸實。人情世故,很多不知道。因長期當一方大吏,很是富有,到京任護軍將軍,財務不如先前那麼多,他以為是職務降低了。光祿大夫範泰喜歡對他開玩笑說:“司徒官職正空缺,一定會用你這老家夥,我不說你的資格,僅說是外戚高爵的秩序就該輪到你。”趙倫之非常喜歡,每每帶著酒肴拜訪範泰。五年(428),趙倫之逝世,他的兒子趙伯符繼承他的封爵。張邵字茂宗,是會稽太守張裕的弟弟。最初張邵當晉朝琅王牙內史王誕的龍驤府功曹。桓玄把王誕轉任到廣州,親朋故友都離開了他,隻有張邵緊緊追隨,流著眼淚送別。當時又是戰亂又是饑荒,張邵又給王誕的妻子送糧送衣。

倫之雖外戚貴盛,而以儉素自處。性野拙,人情世務,多所不解。久居方伯,頗覺富盛,入為護軍,資力不稱,以為見貶。光祿大夫範泰好戲謂曰:“司徒公缺,必用汝老奴。我不言汝資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倫之大喜,每載酒肴詣泰。五年,卒。子伯符嗣。
桓玄篡位稱帝,張邵的父親張敞以前當尚書,因為回答桓玄提問有點錯誤,被降為廷尉卿。到武帝討伐桓玄,張邵勸張敞向劉裕表示忠心。武帝非常高興,叫人在張家門邊寫上命令:“有犯張廷尉的,以軍法處置。”後又用張敞為吳郡太守。王謐當揚州刺史,選張邵當主簿。劉毅的官職僅次於劉裕,又愛結交人才,喜好名士,當世名流無不到門下拜訪,隻有張邵不去。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答道:“我們的主公劉裕是改造國家的偉人,何必多問呢?”劉穆之把這事告訴劉裕,高祖更加信任他,轉他為太尉參軍,兼任長流賊曹。盧循襲擊京城,高祖叫張邵守衛南城,當時百姓到河邊觀望敵人的態勢,武帝很奇怪,便問張邵,張邵說:“如果殿下沒有從南燕回來,百姓怎麼敢觀望,今天他們再也不會害怕敵人了。”不久張邵補任州主簿。

伯符,字潤遠。少好弓馬。倫之在襄陽,伯符為竟陵太守。時竟陵蠻屢為寇,伯符征討,悉破之,由是有將帥之稱。後為寧遠將軍,總領義徒,以居宮城北,每有火起及賊盜,輒身貫甲胄,助郡縣赴討,武帝甚嘉之。文帝即位,累遷徐、兗二州刺史。為政苛暴,吏人畏之若豺虎,然而寇盜遠竄,無敢犯境。元嘉十八年,征為領軍將軍。先是,外監不隸領軍,宜相統攝者,自有別詔,至此始統領焉。二十一年,轉豫州刺史。明年,為護軍將軍,複為丹陽尹。在郡嚴酷,吏人苦之,或至委叛被錄赴水而死;典筆吏取筆不如意,鞭五十。子倩,尚文帝第四女海鹽公主。初,始興王浚以潘妃之寵,故得出入後宮,遂與公主私通。及適倩,倩入宮而怒,肆詈搏擊,引絕帳帶。事上聞,有詔離婚,殺主所生蔣美人,伯符慚懼發病卒。諡曰肅。傳國至孫勖,齊受禪,國除。
張邵一心撲在工作上,精力過人,到武帝殺劉藩時,張邵當時在西州值夜班,當晚他便通告手下官員說;“大軍要大規模討伐,你們各位應該修理好船舶和倉庫,到明日清晨辦好。”第二天天亮,武帝叫來各省的主簿參軍,一下便都到了,很是驚異,問他們為什麼來得這麼快,那些人回答說:“這是昨夜張主簿叫我們準備好的。”武帝說:“張邵可以說和我同憂共患。”義熙九年(413),劉裕的世子開始建立征虜府,補任張邵為錄事參軍,轉任中軍將軍,又遷任諮議參軍,兼領記室的職務。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漢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孫也。祖宏,事石季龍;父苗,事苻堅,皆為二千石。
十二年(416),武帝北伐,張邵請見武帝說:“人生是很危險而脆弱的,所以應該想遠一點,劉穆之如果發生意外,誰能代替他?主公功業到如此地步,如果劉穆之死了的話,事情將會怎麼樣呢?”武帝說:“這自然要劉穆之和你來處理了。”青州刺史檀祗鎮守廣陵,當時滁縣中有一些亡命之徒彙集,檀祗率兵襲擊,劉穆之恐怕因此惹出麻煩,準備派出軍隊。張邵說:“檀韶占據中遊,檀道濟為北伐先鋒,如果懷疑心暴露出來,恐怕會招致意外,應該先派人慰勞檀祗,觀察檀祗的真意。”不久檀祗果然沒有妄動。劉穆之去世時,朝中人心浮動,朝臣們都想下詔用司馬徐羨之代替劉穆之。張邵說:“朝廷和大府中的事,都請教徐羨之,其餘應該向北(劉裕在北)請示然後再定奪。”武帝很讚賞他臨事不亂,得大臣體統的風度。十四年(418),武帝想用世子鎮守荊州,張邵進諫說:“世子是非同一般的,全國人都看著他,所以不應該處在外藩,我這裏要以我的老命請求不要作這個任命。”武帝采納了這個建議。

仲堅德少沈審,有意略,通陰陽,解聲律。苻氏之敗,仲德年十七,與兄睿同起義兵,與慕容垂戰,敗;仲德被重創走,與家屬相失。路經大澤,不能前,困臥林中。忽有青衣童兒騎牛行,見仲德,問曰:“食未?”仲德告饑。兒去,頃之複來,攜食與之。仲德食畢欲行,會水潦暴至,莫知所如。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隨之,獲濟,與睿相及。渡河至滑台,複為翟遼所留,使為將帥。積年,仲德欲南歸,乃奔太山,遼遣騎追之急,夜行,忽有炬火前導,仲德隨之,行百許裏,乃免。
文帝當中郎將、荊州刺史時,用張邵當司馬,兼任南郡相,府中大小事都由張邵決定。武帝稱帝,張邵因是開國大功臣,被封為臨沮伯。又分出荊州一部分,設立湘州,以張邵為刺史。並將設立軍府,張邵認為長沙是內地,不是用兵的地方,設立軍府會妨礙政事,不利朝廷。武帝聽從他的意見。謝晦造反,派人送信給張邵,張邵沒有拆信,直接派人上交武帝。

晉太元末,徙居彭城。兄弟名犯晉宣、元二帝諱,並以字稱。睿字元德。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裏所容。仲德聞王愉在江南,是太原人,乃往依之;愉禮之甚薄,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見輔國將軍張暢,言及世事,仲德曰:“自古革命,誠非一族,然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成大事。”
元嘉五年(428),張邵轉任征虜將軍,兼任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官都督。當初王華和張邵有點間隙,到王華成了朝廷顯要人物時,張邵的親戚朋友為他擔心。張邵說:“王子陵(王華字)公正寬容,必然不會因私仇妨礙正經事。”這次雍州刺史的任命,實際正是王華提議的。張邵到襄陽後,建立長長的圍岸,修理堤壩塘堰,增加墾田幾千頃,本郡百姓因此而變得富足。丹江、淅川二江蠻人多次侵略,張邵誘引蠻人首領,趁大會時殺了他們,並且襲擊蠻人部落。張邵既然欺騙了蠻人部落,蠻人到處造反,水陸兩路都被截斷。他的兒子張敷到襄陽看他,準備回京,蠻子們想乘機抓住張敷。恰遇蠕蠕國派使者朝貢,蠻人以為是張敷,於是抓住了使者,張邵因此事被降為揚烈將軍。

元德果敢有智略,武帝甚知之,告以義舉,使於都下襲玄。仲德聞其謀,謂元德曰:“天下之事,不可不密,應機務速,不在巧遲。玄每冒夜出入,今若圖之,正須一夫力耳。”事泄,元德為玄所誅,仲德奔竄。會義軍克建業,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於馬上抱方回與仲德相對號泣,追贈元德給事中,封安複縣侯,以仲德為中兵參軍。
江夏王劉義恭鎮守江陵,以張邵為撫軍長史、持節、南蠻校尉。因為張邵在雍州貪汙聚斂,贓款共二百四十萬,張邵被抓到廷尉,免除一切官職,削去封爵和食邑。後來又當吳郡太守,在任上去世,死後被恢複封爵,並被諡為簡伯。張邵臨終之際,遺囑叫用菜果祭祀他,用葦席為靈車。他的兒子們按他的要求做了。他的三個兒子張敷、張演、張敬都是當時名人。

武帝伐廣固,仲德為前鋒,大小二十餘戰,每戰輒克。及盧循寇逼,敗劉毅於桑落,帝北伐始還,士卒創痍,堪戰者可數千人。賊眾十萬,舳艫百裏,奔敗而歸者,鹹稱其雄。眾議並欲遷都,仲德正色曰:“今天子當陽而治,明公命世作輔,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賊豕突,乘我遠征,既聞凱入,將自奔散。今自投草間,則同之匹夫;匹夫號令,何以威物?義士英豪,當自求其主爾。此謀若行,請自此辭矣。”帝悅之,以仲德屯越城。及賊自蔡洲南走,遣仲德追之。賊留親黨範崇民五千人,高艦百餘,城南陵。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艦,收其散卒,功冠諸將,封新淦縣侯。義熙十二年北伐,進仲德征虜將軍,加冀州刺史,為前鋒諸軍事。冠軍將軍檀道濟、龍驤將軍王鎮惡向洛陽,寧朔將軍劉遵考、建武將軍沈林子出石門,寧朔將軍硃超石、胡籓向半城,鹹受統於仲德。仲德率龍驤將軍硃牧、寧遠將軍竺靈秀、嚴綱等開钜野入河,乃總眾軍,進據潼關。長安平,以仲德為太尉谘議參軍。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宋書》

《宋書》

作者:梁沈約
《宋書》本紀
《宋書》誌
《宋書》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