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宋書》 作者:梁沈約  

列傳·卷五十三

張茂度子永庾登之弟炳之謝方明江夷
謝方明,陳郡陽夏人,是尚書仆射謝景仁的叔祖的孫子。謝方明的祖父謝鐵,官至永嘉太守。父親謝衝,官至中書侍郎。謝衝家在會稽,因病辭官在家,被任為黃門侍郎,謝衝未應命。後,被孫恩殺死,被追封散騎常侍。

張茂度,吳郡吳人,張良後也。名與高祖諱同,故稱字。良七世孫為長沙太守,始遷於吳。高祖嘉,曾祖澄,晉光祿大夫。祖彭祖,廣州刺史。父敞,侍中、尚書、吳國內史。
謝方明隨同伯父吳興太守謝邈在郡上,孫恩侵犯會稽,東邊各郡都響應,吳興百姓胡粲、郜驃攻破東遷縣,謝方明勸謝邈躲避一下,謝邈不聽從。起義部隊一到,謝邈便被殺了。謝方明逃脫免除禍害。當初謝邈的舅表兄長樂人馮嗣之和北方學士馮翊、仇玄達,都到吳興投奔謝邈。謝邈把他們安置在本郡學舍,招待很簡略。二人都很怨憤,於是和孫恩私通。孫恩曾經冒充馮嗣之的隨從人員,半夜到郡城中,看到謝邈手下人員不少,逃跑了,但並沒有改變計劃。孫恩本來打算在吳興起義,這裏沒有成功,於是轉到會稽。到郜驃等人進攻吳興時,馮嗣之、仇玄達都參與其事。劉牢之、謝琰等討伐孫恩,孫恩逃到海上,馮嗣之等不能一起逃走,於是便聚集一起。謝方明結聚謝邈的門生故吏一百多人,掩襲馮嗣之等,都抓住了,並將他們全部親手殺死。

茂度郡上計吏,主簿,功曹,州命從事史,並不就。除琅邪王衛軍參軍,員外散騎侍郎,尚書度支郎,父憂不拜。服闋,為何無忌鎮南參軍。頃之,出補晉安太守,盧循為寇,覆沒江州,茂度及建安太守孫蚪之並受其符書,供其調役。循走,俱坐免官。複以為始興相,郡經賊寇,廨宇焚燒,民物凋散,百不存一。茂度創立城寺,吊死撫傷,收集離散,民戶漸複。在郡一周,征為太尉參軍,尋轉主簿、揚州治中從事史。高祖西伐劉毅,茂度居守。留州事悉委之。軍還,遷中書侍郎。出為司馬休之平西司馬、河南太守。高祖將討休之,茂度聞知,乘輕船逃下,逢高祖於中路,以為錄事參軍,太守如故。江陵平,驃騎將軍道憐為荊州,茂度仍為谘議參軍,太守如故。還為揚州別駕從事史。高祖北伐關洛,複任留州事。出為使持節、督廣交二州諸軍事、建武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綏靜百越,嶺外安之。以疾求還,複為道憐司馬。丁繼母憂,服闋,除廷尉,轉尚書吏部郎。
當時正當饑荒禍亂之後,喜禮和喪禮的儀式都被廢棄不用。謝方明全家遇到禍亂,資產全部喪失,但經營安葬事務,竭盡全力,幾月之間,安葬事情結束。而這些禮儀在平時候也不會多到哪去。不久以後,孫恩再次攻下會稽郡,謝琰被殺。孫恩通緝謝方明,很急迫。謝方明在上虞用車載著母親和妹妹逃奔東陽,從黃..嶠奔鄱陽,送母親和妹妹回到首都,寄居在國子學校。其中的流落險阻,艱難萬分。但謝方明的堅韌獨立精神,絲毫不改。元興元年(402),桓玄攻克京城,丹陽尹卞範之權傾當時,想把女兒嫁給謝方明,叫尚書吏部郎王騰說服開導他,謝方明最終沒有順從。桓玄聽說此事,非常稱讚他,馬上任命他為著作佐郎,補任司徒王謐的主簿。

太祖元嘉元年,出為使持節、督益寧二州梁州之巴西梓潼宕渠南漢中秦州之懷寧安固六郡諸軍事、冠軍將軍、益州刺史。三年,太祖討荊州刺史謝晦,詔益州遣軍襲江陵,晦已平而軍始至白帝。茂度與晦素善,議者疑其出軍遲留,時茂度弟邵為湘州刺史,起兵應大駕,上以邵誠節,故不加罪,被代還京師。七年,起為廷尉,加奉車都尉,領本州中正。入為五兵尚書,徙太常。以腳疾出為義興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上從容謂茂度曰:“勿複以西蜀介懷。”對曰:“臣若不遭陛下之明,墓木拱矣。”頃之,解職還家。征為都官尚書,加散騎常侍,固辭以疾。就拜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
方明的堂兄謝景仁推薦方明為高祖的中兵主簿。謝方明碰到任何事都非常忠心賣力,無所不至。高祖對他說:“很慚愧,我沒有給你什麼財物賞賜,姑且和你共享豫章國的俸祿。”多次賞賜他,謝方明嚴肅而恭敬,善於自處,即使在暗室中,也未曾表現出懈惰的儀表。他沒有什麼特別技能,卻天然表現出一副高雅的風度。他的堂兄謝混名重天下,謝方明也不過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過去拜謁一下而已。丹陽尹劉穆之權蓋當時,朝廷民間人物都惟恐趨奉不及。而未和劉穆之相結交的隻有謝混、謝方明、郗僧施、蔡廓四個人而已。劉穆之相當怨恨他們。謝方明、蔡廓後來拜訪他,劉穆之高興萬分,對高祖說:“謝方明可說是名家的千裏馬,一任職便可當三公宰相,更不用說他還有其他本領。”

茂度內足於財,自絕人事,經始本縣之華山以為居止,優遊野澤,如此者七年。十八年,除會稽太守。素有吏能,在郡縣,職事甚理。明年,卒官,時年六十七。諡曰恭子。
不久,謝方明轉任從事中郎,同時當左將軍劉道憐的長史。高祖叫道憐把府中雜事都交謝方明決定。隨同本府轉任中軍長史、不久又兼任晉陵太守,再當驃騎長史,南郡國相,對他的委任和當初一樣。當年年終,江陵縣的獄中犯人,無論罪行大小,謝方明都把他們放回家,叫他們過了正月初三再來。其中重罪的人有二十多名,謝方明的部下各吏無不懷疑而擔心。當時晉陵郡送行前主簿弘季盛、徐壽之都隨同到西方,複進諫說:“古人雖然也有這種事,也許是書中的誇大之辭。況且當今民心虛偽而刻薄,不能用古人大義來期待他們。”謝方明沒有采納這個建議,一下子便把犯人給放了。犯人及其父兄都驚喜流淚,認為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期限一到,犯有重罪的有兩人沒有返回,方明不允許討捕。原來其中一人喝醉了未能回來,到了第二天才來。另一個犯人十天還不回來,五官朱千期請見謝方明說要逮捕那個人,謝方明知道朱千期為的是犯人事,叫身邊的人謝絕五官朱千期,叫他不需進去,犯人自然會返回。那個犯人在村中躑躅不想回去,鄉人們責怪他,一起把他送回郡中監獄,最後沒有一個逃跑的。遠近的人聽說此事,又感歎又佩服。恰遇他的母親去世,方明於是辭了官職,服喪期滿後,又當宋國的台府的尚書吏部郎。

茂度同郡陸仲元者,晉太尉玩曾孫也。以事用見知,曆清資,吏部郎,右衛將軍,侍中,吳郡太守。自玩洎仲元,四世為侍中,時人方之金、張二族。弟子真,元嘉十年,為海陵太守。中書舍人狄當為太祖所信委,家在海陵,死還葬,橋路毀壞,不通喪車,縣求發民修治,子真不許。司徒彭城王義康聞而善之,召為國子博士,司徒左西掾,州治中,臨海東陽太守。
宋高祖稱帝,謝方明遷任侍中。永初三年(422)出外當丹陽尹,很有能幹的名聲。再轉任會稽太守。江東地區人口繁盛,風俗刻薄,強欺弱,奸猾小吏到處都是。每次上麵文書一下,下麵便符令逼迫相繼。又喜歡株連犯罪的人,一人犯罪,鄰人也不放過,以至一村百姓放棄了生活生產,村莊驚動不安,狗叫聲日夜不斷。謝方明深知政治方法,不按文法辦事,無論大事小事,隻提綱挈領,大處著眼,小處忽略。州中的文書一到,他馬上公布下去,緩和人民交租的期限,讓他們能完成任務。郡縣中的官吏不能輕易外出,貴族豪紳沒有人敢犯規。除去株連法律,判決長期關押的犯人。前前後後的征討,每次後勤兵力不夠他都征發士族,庶族人士,事情完成以後,都叫他們回去。他的部屬做了對不起百姓的事,謝方明便叫那人當小吏。官員不賢明、處事昏亂、人事弄得不好的,必然被禁錮,不得升遷。謝方明削減冗員,留下精幹官吏,各人明確自己的職責。東邊人民到今天還稱讚他。他性格非常寬容,記住別人的優點,從未對別人有任何否定,代理前人的事務,不改變其中的方法,有必須更改的,必定以漸近的辦法改過來,使無跡可查。元嘉三年(426),他在任上逝世,享年四十七歲。

茂度子演,太子中舍人;演弟鏡,新安太守,皆有盛名,並早卒。鏡弟永。永字景雲,初為郡主簿,州從事,轉司徒士曹參軍,出補餘姚令,入為尚書中兵郎。先是,尚書中條製繁雜,元嘉十八年,欲加治撰,徙永為刪定郎,掌其任。二十二年,除建康令,所居皆有稱績。又除廣陵王誕北中郎錄事參軍。永涉獵書史,能為文章,善隸書,曉音律,騎射雜藝,觸類兼善,又有巧思,益為太祖所知。紙及墨皆自營造,上每得永表啟,輒執玩谘嗟,自歎供禦者了不及也。二十三年,造華林園、玄武湖,並使永監統。凡諸製置,皆受則於永。徙為江夏王義恭太尉中兵參軍、越騎校尉、振武將軍、廣陵南沛二郡太守。二十八年,又除江夏王義恭驃騎中兵參軍,沛郡如故。
江夷字茂遠,濟陽考城人。祖父江..,是晉朝的護軍將軍。父親江豈攵,官至驃騎諮議參軍。

永既有才能,所在每盡心力,太祖謂堪為將。二十九年,以永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揚威將軍、冀州刺史,督王玄謨、申坦等諸將,經略河南。攻確磝城,累旬不能拔。其年八月七日夜,虜開門燒樓及攻車,士卒燒死及為虜所殺甚眾,永即夜撤圍退軍,不報告諸將,眾軍驚擾,為虜所乘,死敗塗地;永及申坦並為統府撫軍將軍蕭思話所收,係於曆城獄。太祖以屢征無功,諸將不可任,責永等與思話詔曰:“虜既乘利,方向盛冬,若脫敢送死,兄弟父子,自共當之耳。言及增憤,可以示張永、申坦。”又與江夏王義恭書曰:“早知諸將輩如此,恨不以白刃驅之,今者悔何所及!”
江夷少年時努力學習,是年輕一輩中出眾人才。本州征用他為主簿,他未應命。桓玄篡位時用他當豫章王文學。義兵奮起時,高祖任他為鎮軍行參軍,不久又當大司馬琅王牙王軍事。因為公事沒處理好,被免職。不久再補任主簿。因為參與討伐桓玄有功,他被封為南郡州陵縣五等侯。又當孟昶的建威府司馬、中書侍郎、中軍太尉從事中郎、征西大將軍劉道規的長史、南郡太守。不久又轉任太尉諮議參軍、兼任錄事,遷任長史,進宮當侍中、大司馬,隨從劉裕北伐。江夷拜謁洛陽的晉朝皇陵,進軍到潼關。回來又兼寧遠將軍、琅王牙的內史、本州的大中正。高祖委托他管理大司馬府和琅王牙國的大小事務。

三十年,元凶弑立,起永督青州徐州之東安東莞二郡諸軍事、輔國將軍、青州刺史。司空南譙王義宣起義,又板永為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輔國將軍、冀州刺史。永遣司馬崔勳之、中兵參軍劉則二軍馳赴國難。時蕭思話在彭城,義宣慮二人不相諧緝,與思話書,勸與永坦懷。又使永從兄長史張暢與永書曰:“近有都信,具汝刑網之原,可謂雖在縲絏,而腹心無愧矣。蕭公平厚,先無嫌隙,見汝翰跡,言不相傷,何其滔滔稱人意邪!當今世故艱迫,義旗雲起,方藉群賢,共康時難。當遠慕廉、藺在公之德,近效平、勃忘私之美,忽此蒂芥,克申舊情。公亦命蕭示以疏達,兼令相報,共遵此旨。”事平,召為江夏王義恭大司馬從事中郎,領中兵。
宋國府台機構剛設立,江夷當五兵尚書。高祖稱帝,轉任掌度支,又出外當義興太守,加俸祿到二千石,因病離職。不久拜任吏部尚書,當吳郡太守。營陽王在吳縣被殺,江夷親臨哭泣,很符合禮節。又因為兄長病了,離職。後又再當丹陽尹、吏部尚書,加官散騎常侍,遷任右仆射。江夷外表美麗,舉動灑脫,在曆屆任職中,以和平簡潔著稱。再出為湘州刺史,加官散騎常侍,未到任,便病死了,享年四十八歲。他留下遺言讓簡單安葬,祭祀用蔬菜,必須節儉樸素。被追認為前將軍,原來官職照舊。他的兒子江湛,另外有傳記。

時使百僚獻讜言,永以為宜立諫官,開不諱之路,講師旅,示安不忘危。世祖孝建元年,臧質反,遣永輔武昌王渾鎮京口。其年,出為揚州別駕從事史。明年,召入為尚書左丞。時將士休假,年開三番,紛紜道路。永建議曰:“臣聞開兵從稼,前王以之兼隙,耕戰遞勞,先代以之經遠。當今化寧萬裏,文同九服,捐金走驥,於焉自始。伏見將士休假,多蒙三番,程會既促,裝赴在早。故一歲之間,四馳遙路,或失遽春耜,或違要秋登,致使公替常儲,家闕舊粟,考定利害,宜加詳改。愚謂交代之限,以一年為製,使征士之念,勞未及積;遊農之望,收功歲成。斯則王度無騫,民業斯植矣。”從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宋書》

《宋書》

作者:梁沈約
《宋書》本紀
《宋書》誌
《宋書》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