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魏書》 作者:魏收  

帝紀·卷十二

孝靜紀
孝靜皇帝,名元善見,是清河文宣王亶之的世子,母親是胡妃。永熙三年,被任命為通直散騎侍郎,八月,擔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帝進關後,齊獻武王迎接沒成功,於是同百官集會商議,推舉皇帝來繼承肅宗為其後嗣,這年十一歲。

孝靜皇帝,諱善見,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永熙三年,拜通直散騎侍郎。八月,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帝既入關,齊獻武王奉迎不克,乃與百僚會議,推帝以奉肅宗之後,時年十一。
冬十月丙寅,在城東北登位,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庚午,任命太師、趙郡王元諶為大司馬。任命司空、鹹陽王元坦為太尉,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壬申,在太廟祭祀。

冬十月丙寅,即位於城東北,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庚午,以太師、趙郡王諶為大司馬,以司空、鹹陽王坦為太尉,以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壬申,有事於太廟。詔曰:“安安能遷,自古之明典;所居靡定,往昔之成規。是以殷遷八城,周卜三地。吉凶有數,隆替無恆。事由於變通,理出於不得已故也。高祖孝文皇帝式觀乾象,俯協人謀,發自武州,來幸嵩縣。魏雖舊國,其命惟新。及正光之季,國步孔棘,喪亂不已,寇賊交侵,俾我生民,無所措手。今遠遵古式,深驗時事,考龜襲吉,遷宅漳滏。庶克隆洪基,再昌寶曆。主者明為條格,及時發邁。”丙子,車駕北遷於鄴。詔齊獻武王留後部分。改司州為洛州,以衛大將軍、尚書令元弼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洛陽。詔從遷之戶,百官給複三年,安居人五年。十有一月,兗州刺史樊子鵠、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據瑕丘反。庚寅,車駕至鄴,居北城相州之廨。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徙鄴舊人西徑百裏,以居新遷之人。分鄴置臨漳縣,以魏郡、林慮、廣平、陽丘、汲郡、黎陽、東濮陽、清河、廣宗等郡為皇畿。十有二月丁卯,燕郡王賀拔允薨。庚午,詔內外解嚴,百司悉依舊章,從容雅服,不得以矛釤從事。丙子,遣侍中封隆之等五人為大使,巡諭天下。丁醜,赦畿內。閏月,蕭衍以元慶和為鎮北將軍、魏王,入據平瀨鄉。宇文黑獺既害出帝,乃以南陽王寶炬僭尊號。初置四中郎將,於僵石橋置東中,蒲泉置西中,濟北置南中,洛水置北中。
下詔說:“平靜安穩能夠遷移,是自古以來的明確典章;居住沒有定所,是往日的現成規矩。所以殷朝遷移八座城鎮,周朝卜居三處地方。吉凶有定數,興衰無定準。這是事情由於變通,道理出於不得已的緣故。高祖孝文皇帝仰觀天象,俯合於人謀,從武州出發,前來嵩縣,魏雖然是舊國,命運卻是新生的。等到正光末年,國運艱難,死喪禍亂不斷,寇賊交相侵犯,使我民眾,無處放手。現在遠遵古代規程,深入驗證時事,考察占卜因襲吉祥,遷居到漳水滏水。希望能興起宏大基業,再度昌盛帝業。主管者明確訂立條例,按時出發。”丙子,皇帝向北遷到鄴城。詔令齊獻武王留在後麵指揮。改司州為洛州。任命衛大將軍、尚書令元弼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守洛陽。詔令隨從遷移的家庭,百官給他們免除三年賦役,安居的民眾免除五年賦役。

二年春正月,寶炬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擁部來降,齊獻武王迎納之,賑其廩食。己巳,詔以齊獻武王為相國,假黃鉞,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餘悉如故。王固讓不受。乙亥,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元晏討元慶和,破走之。二月壬午,以太尉、鹹陽王坦為太傅,以司州牧、西河王忭為太尉。己醜,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斬樊子鵠以降,兗州平。戊戌,蕭衍司州刺史陳慶之寇豫州,刺史堯雄擊走之。三月辛酉,以司徒高盛為太尉,以司空高昂為司徒,濟陰王暉業為司空。齊獻武王討平山胡劉蠡升,斬之。其子南海王複僭帝號,獻武王進擊,破擒之,及其弟西海王、皇後、夫人已下四百人,並逋逃之人二萬餘戶。辛未,以旱故,詔京邑及諸州郡縣收瘞骸骨。是春,高麗、契丹並遣使朝貢。
十一月,兗州刺史樊子鵠、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占據瑕丘反叛。庚寅,皇帝到達鄴城,居住在北城相州的官署。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遷徙鄴城以西一百裏的舊民以居住新遷的人,分割鄴縣設置臨漳縣,將魏郡、林慮、廣平、陽丘、汲郡、黎陽、束濮陽、清河、廣宗等郡作為京郊地區。十二月丁卯,燕郡王賀拔允逝世。庚午,詔令內外解除戒嚴,百官都依舊曰典章,悠閑穿上朝服,不能帶著兵器辦事。丙子,派遣侍中封隆之等五人為大使,巡視告示天下民眾。丁醜,赦免京城內囚犯。閏月,蕭衍任命元慶和為鎮北將軍、魏王,進據平瀨鄉。字文黑獺害死出帝後,就使南陽王寶炬僭越稱帝。開始設置四中郎將,在礓石橋設置東中郎將,在蒲泉設置西中郎將,在濟北設置南中郎將,在沼水設置北中郎將。

夏四月,前青州刺史侯淵反,攻掠青齊。癸未,濟州刺史蔡俊討平之。壬辰,降京師見囚。
二年春正月,寶炬的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率領部屬前來投降,齊獻武王迎接安置他們,賑濟他們的糧。己巳,下詔任命齊獻武王為相國,賜予黃娥,帶劍穿鞋上殿,入朝不用快步急行,其餘都照舊。齊獻武王執意推讓不接受。乙亥,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元晏討伐元慶和,打敗趕走了他。二月壬午,任命太尉、鹹陽王元坦為太傅,任命司州牧、西河王元驚為太尉。己醜,前壺直叢刺史去墅送殺死望.王鵠投降,查業平定。戊戌,蕭衍的司州刺史陳慶之侵犯豫州,刺史堯雄出擊趕走了他。三月辛酉,任命司徒高盛為太尉,任命司空高昂為司徒,任命濟陰王暉業為司空。齊麩武王討伐平定山胡劉蠡升,殺死了他。他的兒子南海王又僭越稱帝號,獻武王進軍攻打,打敗擒獲了他,以及他的弟弟西海王、皇後、夫人以下四百人,加上逃亡的人二萬多戶。辛未,因天旱的緣故,詔令京城和各州郡縣收集掩埋屍骨。這個春季,高麗、契丹都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五月,大旱,勒城門、殿門及省、府、寺、署、坊門澆人,不簡王公,無限日,得雨乃止。六月,元慶和寇南豫州,刺史堯雄大破之。
夏四月,前壹州刺史堡繃反叛,攻打劫掠壹州齊州。癸未,濟州刺史蔡俊討伐平定了他。壬辰,對京城在押囚徒減刑。五月,天大旱,勒令城門、殿門以及省、府、寺、署、坊門用水澆人,王公也不例外,沒有限定日期,得到雨水後才停止。六月,元慶和侵犯南豫州,刺史堯雄將他打得大敗。

秋七月甲戌,封汝南王悅孫綽為琅邪王。八月辛卯,司空、濟陰王暉業坐事免。甲午,發眾七萬六千人營新宮。九月,齊獻武王以治民之官多不奉法,請選朝士清正者,州別遣一人,問疾苦。丁巳,以開府儀同三司、襄城王旭為司空。冬十有一月丁未,蕭衍將柳仲禮寇荊州,刺史王元擊破之。癸醜,祀圓丘。甲寅,閶闔門災,龍見並州人家井中。丙寅,詔齊文襄王起家為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十有二月壬午,車駕狩於鄴東。甲午,文武百官,量事各給祿。
秋七月甲戌,封汝南王元悅的孫子元綽為琅邪王。八月辛卯,司空、濟陰王暉業因事獲罪免官。甲午,調發民眾七萬六千人建造新宮殿。九月,齊獻武王因治理民眾的官吏多不奉行法令,請求挑選清廉正派的朝廷官員,州中另派遣一人,詢問民眾疾苦。丁巳,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襄城王元旭為司空。

三年春正月癸卯朔,饗群臣於前殿。戊申,詔百官舉士,舉不稱才者兩免之。齊獻武王襲寶炬西夏州,克之。詔加齊獻武王九錫之禮,侍中元子思敦諭,固讓乃止。二月丁未,蕭衍光州刺史郝樹以州內附。丁酉,詔加齊文襄王使持節、尚書令、大行台、大都督,以鮮卑、高車酋庶皆隸之。三月甲寅,以開府儀同三司、華山王鷙為大司馬。丁卯,陽夏太守盧公纂據郡南叛,大都督元整破之。
冬十一月丁未,蕭衍的將領柳仲禮侵犯荊州,刺史王元打敗了他。癸醜。祭祀圓丘。甲寅,閻闔門發生火災,龍出現在並州人家水井中。丙寅,詔令齊文襄王出任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太原郡開國公,食邑為三千戶。十二月壬午,皇帝在鄴城東狩獵。甲午,文武百官,各根據職事供給俸祿。

夏四月丁酉,昌樂王誕薨。五月癸卯,賜鰥寡孤獨貧窮者衣物各有差。丙辰,以錄尚書事、西河王忭為司州牧。戊辰,大尉高盛薨。六月辛巳,趙郡王諶薨。
三年春正月癸卯初一,在前殿宴請群臣。戊申,詔令百官推舉士人,推舉不稱職的兩相免職。齊獻武王襲擊寶炬的西夏州,攻下來了。韶令加給齊獻武王九錫的禮儀,侍中丞:工墨敦促告諭。執意推讓才作罷。二月丁未,蕭衍的光州刺史輕樹獻出州城歸附。丁酉,下韶加授齊文襄王為使持節、尚書令、大行台、大都督,將鮮卑、直重的首領部眾都隸屬於他。三月甲寅,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華山王元驚為大司馬。丁卯,陽夏太守盧全邁占據郡城向南叛變,大都督元整打敗了他。

秋七月庚子,大赦天下。蕭衍夏州刺史田獨鞞、潁川防城都督劉鸞慶並以州內附。八月,並、肆、汾、建四州隕霜,大饑。九月壬寅,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書右仆射、南道行台,節度諸軍南討。丙辰,陽平人路季禮聚眾反。辛酉,禦史中尉竇泰討平之。冬十有一月戊申,詔尚書可遣使巡檢河北流移饑人,邢陘、滏口所經之處,若有死屍,即為藏掩。勿使靈台枯骨,有感於通夢;廣漢露骸,時聞於夜哭。侯景攻克蕭衍楚州,獲刺史桓和。十有二月,以並州刺史尉景為太保。辛未,遣使者板假老人官,百歲已下各有差。壬申大司馬、清河王亶薨。丁醜,齊獻武王自晉陽西討,次於蒲津,司徒公、大都督高敖曹趨上洛,車騎大將軍竇泰入自潼關。癸未,以太傅、鹹陽王坦為太師。乙酉,勿吉國遣使朝貢。是歲,高麗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丁酉,昌樂王元誕逝世。五月癸卯,賞賜衣物給鰥寡孤獨貧窮的人多少不等。丙辰,任命錄尚書事、西河王元驚為司州牧。戊辰,太尉直盛逝世。六月辛巳,趙郡王元諶逝世。

四年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戲。竇泰失利自殺。丁巳,高敖曹攻上洛,克之,擒寶炬驃騎大將軍、洛州刺史泉企。以汝陽王暹為錄尚書事。
秋七月庚子,大赦天下。蕭衍的夏州刺史田狸鯉、題川防城都督劉鸞慶都獻州城歸附。八月,韭、壁、進、建四州降霜,發生大饑荒。九月壬寅,任命定州刺史±謎為兼尚書右仆射、南道行台,調度各軍向南討伐。丙辰,墾旺人墮至擅聚集民眾反叛。辛酉,禦史中尉宜台討伐平定了他。

夏四月辛未,遷七帝神主入新廟,大赦天下,內外百官普進一階。先是,滎陽人張儉等聚眾反於大騩山,通寶炬。壬辰,武衛將軍高元盛討破之。
冬十一月戊申,詔令尚書派遣使者巡視檢查黃河以北流浪遷移的饑民,邢陘、滏口所經過的地方,如果有死屍,就加以掩埋。不要使靈台的枯骨,在夢中相感應;廣漠暴露的屍體,在夜晚時而聽到哭聲。侯景攻克蕭衍的楚州,擒獲刺史桓和。十二月,任命並州刺史尉景為太保。辛未,派遣使者板授老人官職,一百歲以下的各有等級。壬申,大司馬、清河王元宜逝世。丁醜,齊獻武王從晉陽向西討伐,停駐在蒲津,司徒公、大都督高敖曹趕往上洛,車騎大將軍竇泰從潼關進入。癸未,任命太傅、鹹陽王元坦為太師。乙酉,勿吉國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六月己巳,幸華林園理訟。辛未,詔尚書掩骼埋胾,推錄囚徒。壬午,閶闔門災。先是,蕭衍因益州刺史傅和請通好。秋七月甲辰,遣兼散騎常侍李諧、兼吏部郎中盧元明、兼通直散騎常侍李鄴使於蕭衍。八月,寶炬、宇文黑獺寇陝州,城陷,刺史李徽伯為黑獺所殺。九月,侍中元子思與其弟子華謀西入,並賜死。閏月乙醜,衛將軍、右光祿大夫蔣天樂謀反,伏誅。禁京師酤酒。
這一年,高麗國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冬十月,以鹹陽王坦為錄尚書事。壬辰,齊獻武王西討,至沙苑,不克而還。己酉,寶炬行台宮景壽、都督楊白駒寇洛州,大都督韓延大破之。寶炬又遣其子大行台元季海、大都督獨孤如願逼洛州,刺史廣陽王湛棄城退還。季海、如願遂據金墉。潁州長史賀若微執刺史田迅西叛,引寶炬都督梁回據城。寶炬又遣其都督趙繼宗、右丞韋孝寬等攻陷豫州。十有一月丙子,以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萬俟普為太尉。十有二月甲寅,蕭衍遣使朝貢。河間人邢摩納、範陽人盧仲禮等各聚眾反。是歲,高麗、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禁止十五日互相偷盜的遊樂。竇泰失敗自殺。丁巳,高敖曹攻打上洛,攻下來了,擒獲寶炬的驃騎大將軍、洛州刺史泉企。任命汝陽王元暹為錄尚書事。

元象元年春正月,有巨象自至易郡陂中,南兗州獲送於鄴。丁卯,大赦,改元。大都督賀拔仁攻寶炬南汾州。己卯,拔之,擒其刺史韋子粲。行台任祥率豫州刺史堯雄等與大行台侯景、司徒高敖曹、大都督萬俟受洛幹等於北豫相會,俱討潁州。梁回等棄城遁走。潁州平。二月,豫州刺史堯雄攻揚州,拔之,擒寶炬義州刺史韓顯、揚州長史丘嶽,送京師。丙辰,遣兼散騎常侍鄭伯猷使於蕭衍。三月,齊獻武王固請解大丞相,詔從之。
夏四月辛未,遷移七帝的牌位進入新廟,大赦天下,內外百官普升一級。在這以前,榮陽人張儉等在大瑰山聚集民眾反叛,和寶炬交往。壬辰,武衛將軍高元盛討伐打敗他們。六月己巳,前往華林園審理訴訟。辛未,韶令尚書掩埋屍骨腐肉,訊問囚徒。壬午,間闔門發生火災。

夏四月庚寅,曲赦畿內。壬辰,齊獻武王還晉陽,請開酒禁。六月壬辰,帝幸華林都堂聽訟。是夏,山東大水,蝦蟆鳴於樹上。
在這以前,蕭衍通過益州刺史傅和請求交往友好。秋七月甲辰,派遣兼散騎常侍李諧、兼吏部郎中盧元明、兼通直散騎常侍李鄴出使蕭衍。八月,寶炬、宇文黑獺侵犯陝州,城池淪陷,刺史李徽伯被黑獺殺害。九月,侍中元於思和他弟弟子華密謀進入西部地區,都被賜令自殺。閏月乙醜,衛將軍、右光祿大夫蔣天樂圖謀反叛,受死刑。禁止京城賣酒。

秋七月乙亥,高麗國遣使朝貢。行台侯景、司徒公高敖曹圍寶炬將獨孤如願於金墉,寶炬、宇文黑獺並來赴救。大都督庫狄於率諸將前驅,齊獻武王總眾繼進。八月辛卯,戰於河陰,大破之。斬其大都督、儀同三司寇洛生等二十餘人,俘獲數萬。司徒公高敖曹、大都督李猛、宋顯並戰沒。寶炬留其將長孫子彥守金墉。壬辰,齊獻武王濟河,子彥棄城走。九月,大都督賀拔仁擊邢摩納、盧仲禮等,破平之。
冬十月,任命鹹陽王元坦為綠尚書事。壬辰,齊獻武王向西討伐,到達沙苑,沒取勝而返回。己酉,實炬的行台宮景壽、都督楊白駒侵犯洛州,大都督韓賢大敗他們。寶炬又派遣他的兒子大行台元季海、大都督獨孤如願進逼洛州,刺史廣陽王元湛放棄城池撤退返回,季海、如願於是占據金墉。穎州長史賀若微拘捕刺史田迅向西叛變,招引實炬的都督梁回占據城池。實炬又派遣他的都督趟繼宗、右丞韋孝寬等人攻克豫州。十一月丙子,任命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萬俟普為太尉。十二月甲寅,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河間人邢摩納、範陽人盧仲禮等各自聚集民眾反叛。

冬十月,蕭衍遣使朝貢。十有一月庚寅,遣陸操使於蕭衍。齊獻武王來朝。十有二月甲辰,還晉陽。
這一年,高麗、蠕蠕國都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興和元年春正月辛酉,以尚書令孫騰為司徒。三月甲寅朔,封常山郡王劭第二子曜為陳郡王。夏五月,齊文襄王來朝。甲戌,立皇後高氏。乙亥,大赦天下。是月,高麗國遣使朝貢。六月乙酉,以尚書左仆射司馬子如為山東黜陟大使,尋為東北道大行台,差選勇士。庚寅,前潁州刺史奚思業為河南大使,簡發勇士。丁酉,蕭衍遣使朝貢。戊申,開府儀同三司、汝陽王暹薨。
元象元年春正月,有一頭大象自己到場郡池塘中,南兗州擒獲後送到鄴城。丁卯,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都督賀拔仁攻打實炬南麵的汾州,己卯,攻下來了,擒獲他的刺史韋子粲。行台任祥率領豫州刺史堯雄等人和大行台侯景、司徒高敖曹、大都督萬俟受洛幹等人在北豫州相會合,一起討伐穎州。梁回等人放棄城池逃跑,穎州平定。二月,豫州刺史堯雄攻打揚州,攻下來了,擒獲寶炬的義州刺史韓顯、揚州長史丘嶽,送到京城。丙辰,派遣兼散騎常侍鄭伯猷出使蕭衍。三月,齊獻武王堅決請求解除大丞相職務,下詔依從他。

秋七月丁醜,詔以齊獻武王為相國、錄尚書事、大行台。固辭相國。八月壬辰,兼散騎常侍王元景、兼通直散騎常侍魏收使於蕭衍。九月甲子,發畿內民夫十萬人城鄴城,四十日罷。辛未,曲赦畿內死罪以下各有差。冬十有一月癸亥,以新宮成,大赦天下,改元。八十以上賜綾帽及杖,七十以上賜帛,及有疾廢者賜粟帛。築城之夫,給複一年。
夏四月庚寅,赦免京城囚犯。壬辰,齊獻武王返回晉陽,請求解除賣酒的禁令。六月壬辰,皇帝前往華林都堂聽取訴訟。這個夏季,太行山以束發生大水災,蝦蟆在樹上嗚叫。

二年春正月壬申,以太保尉景為太傅,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庫狄於為太保。丁醜,徒禦新宮,大赦,內外百官普進一階,營構主將別優一階。三月己卯,蕭衍遣使朝貢。夏五月己酉,西魏行台宮延和、陝州刺史宮元慶率戶內屬,置之河北。新附賑廩各有差。壬子,遣兼散騎常侍李象使於蕭衍。閏月己醜,封皇兄景植為宜陽王,皇弟威為清河王,謙為潁川王。六月壬子,大司馬華山王鷙薨。
秋七月乙亥,高麗國派遣使者入朝貢奉。行台侯景、司徒公高敖曹在金墉包圍實炬的將領獨孤如願,寶炬、宇文黑獺都趕來救援。大都督庫狄幹率領眾將領做前鋒,齊獻武王統領大軍隨後進發。八月辛卯,在河陰交戰,大敗寶炬的軍隊。殺死他的大都督、儀同三司寇洛生等二十多人,俘獲幾萬人。司徒公高敖曹、大都督李猛、宋顯都戰死。寶炬留下他的將領長孫子彥守衛金墉。壬辰,齊獻武王渡過黃河,子彥放棄城池逃跑。九月,大都督賀拔仁攻打邢摩納、盧仲禮等人,打敗平定他們。

冬十月丁未,蕭衍遣使朝貢。十有二月乙卯,遣兼散騎常侍崔長謙使於蕭衍。是歲,蠕蠕、高麗、勿吉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月,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十一月庚寅,派遣陸操出使蕭衍。齊獻武王前來朝見。十二月甲辰。回到晉陽。

三年春二月甲辰,阿至羅出吐拔那渾大率部來降。三月己酉,梁州人公孫貴賓聚眾反,自號大王。陽夏鎮將討擒之。
興和元年春正月辛酉,任命尚書令孫騰為司徒。三月甲寅初一,封常山郡王元況的第二個兒子元曜為陳郡王。

夏四月戊申,阿至羅國主融伏羅越居子去賓來降,封為高車王。六月乙醜,蕭衍遣使朝貢。
夏五月,齊文襄王前來朝見。甲戌,立皇後高氏。乙亥,大赦天下。這月,高麗國派遣使者入朝貢奉。六月乙酉,任命尚書左仆射司馬子如為山東黜陟大使,不久擔任東北道大行台,選拔勇敢的兵士。庚寅,前穎州刺史奚思業擔任河南大使,挑選調發勇敢的兵士。丁酉,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戊申,開府儀同三司、汝陽王元暹逝世。

秋七月,齊文襄王如晉陽。己卯,宜陽王景植薨。八月甲子,遣兼散騎常侍李騫使於蕭衍。
秋七月丁醜,下詔任命齊獻武王為相國、錄尚書事、大行台,執意推辭相國。八月壬辰,兼散騎常侍王元景、兼通直散騎常侍魏收出使蕭衍。九月甲子,調發京郊內男丁十萬人修築鄴城,四十天完工。辛未,赦免京郊內死罪以下囚犯多少不等。

冬十月癸卯,齊文襄王自晉陽來朝。先是,詔文襄王與群臣於麟趾閣議定新製,甲寅,班於天下。己巳,發夫五萬人築漳濱堰,三十五日罷。癸亥,車駕狩於西山。十有一月戊寅,還宮。丙戌,以開府儀同三司、彭城王韶為太尉,以度支尚書胡僧敬為司空。是歲,蠕蠕、高麗、勿吉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一月癸亥,因新宮殿建成,大赦天下,改年號。八十歲以上的賜予綾帽和手杖,七十歲以上的賜予布帛,以及有疾病殘廢的賜予穀粟布帛。修築城池的男丁,免除一年的賦役。

四年春正月丙辰,蕭衍遣使朝貢。夏四月丙寅,遣兼散騎常侍李繪使於蕭衍。乙酉,以侍中、廣陽王湛為太尉,以尚書右仆射高隆之為司徒,以太尉、彭城王韶為錄尚書事。丁亥,太傅尉景坐事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辛卯,以太保庫狄於為太傅,以領軍將軍婁昭為大司馬,封祖裔為尚書右仆射。
二年春正月壬申,任命太保尉景為太傅,任命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犀狄幹為太保。丁醜,遷居到新宮殿,大赦天下,內外百官普升一級,營造的主將另外優評一級。三月己卯,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五月辛巳,齊獻武王來朝,請令百官月一麵敷政事,明揚仄陋,納諫屏邪,親理獄訟,褒黜勤怠;牧守有愆,節級相坐;椒掖之內,進禦以序;後園鷹犬,悉皆放棄。六月,還晉陽。丙申,複前侍中、樂浪王忠爵。丁酉,複陳留王景皓、常山王紹宗、高密王永業爵。秋八月庚戌,以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侯景為兼尚書仆射、河南行台,隨機討防。
夏五月己酉,西魏的行台宮延和、陝州刺史宣五慶率領所屬人戶歸附,安置在董回以北。新歸附者賑濟口糧多少不等。壬子,派遣兼散騎常侍奎象山使蘊魚。閏月己醜,封皇帝的哥哥:墓殖為宣墮王,皇帝的弟弟五盛為渣回王,互謐為題王。六月壬子,大司馬莖山王丞盞逝世。

冬十月甲寅,蕭衍遣使朝貢。齊獻武王圍寶炬玉壁。十有一月壬午,班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西河王忭薨。十有二月辛亥,遣兼散騎常侍陽斐使於蕭衍。是歲,蠕蠕、高麗、吐穀渾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月丁未,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十二月乙卯,派遣兼散騎常侍崔長謙出使蕭衍。

武定元年春正月壬戌朔,大赦天下,改元。己巳,車駕搜於邯鄲之西山;癸酉,還宮。二月壬申,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據虎牢西叛。三月,寶炬遣其子突與宇文黑獺率眾來援仲密。庚子,圍河橋南城。丙午,帝親納訟。戊申,齊獻武王討黑獺,戰於邙山,大破之,擒寶炬兄子臨洮王森,蜀郡王榮宗,江夏王升,钜鹿王闡,譙郡王亮,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太子詹事趙善,督將參僚等四百餘人,俘斬六萬餘,甲仗牛馬不可勝數。豫洛二州平。齊獻武王追奔至恆農而還。
這一年,蠕蠕、高麗、勿吉國都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夏四月,封彭城王韶弟襲為武安王。五月壬辰,以克複虎牢,降天下死罪以下囚。乙未,以吏部尚書侯景為司空。六月乙亥,蕭衍遣使朝貢。戊寅,封前員外散騎侍郎元長春為南郡王。秋八月乙未,以汾州刺史斛律金為大司馬。壬午,遣兼散騎常侍李渾使於蕭衍。是月,齊獻武王召夫五萬於肆州北山築城,西自馬陵戍,東至土隥。四十日罷。冬十有一月甲午,車駕狩於西山。乙巳,還宮。是歲,吐穀渾、高麗、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甲辰,阿至羅出吐拔那渾大率領部落前來投降。三月己酉,梁州人公孫貴賓聚集民眾反叛,自稱為天王。陽夏鎮將討伐擒獲丫他。

二年春正月,地豆於國遣使朝貢。二月丁卯,徐州人劉烏黑聚眾反。遣行台慕容紹宗討平之。三月,蕭衍遣使朝貢。以旱故,宥死罪以下囚。丙午,以開府儀同三司孫騰為太保。壬子,以齊文襄王為大將軍,領侍中,其文武職事、賞罰眾典,詢稟之。中書監元弼為錄尚書,左仆射司馬子如為尚書令,以今上為右仆射。
夏四月戊申,阿至羅國主副伏羅越居的兒子圭賓前來投降,封為直直至。六月乙醜,蘆扭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夏四月,室韋國遣使朝貢。五月甲午,遣散騎常侍禦季景使於蕭衍。丁酉,太尉、廣陽王湛薨。秋八月癸酉,尚書令司馬子如坐事免。九月甲申,以開府儀同三司、濟陰王暉業為太尉。太師、鹹陽王坦坐事免,以王還第。
秋七月,齊文襄王前往晉陽。己卯,宜陽王星擅逝世。八月甲子,派遣兼散騎常侍李騫出使蕭魚。

冬十月丁巳,太保孫騰、大司馬高隆之各為括戶大使,凡獲逃戶六十餘萬。十有一月,西河地陷,有火出。甲申,以司徒高隆之為尚書令,以前大司馬婁昭為司徒。齊文襄王如晉陽。庚子,車駕有事於圜丘。辛醜,蕭衍遣使朝貢。壬寅,齊文襄王從獻武王討山胡,破之,俘獲一萬餘戶,分配諸州。是歲,吐穀渾、高麗、蠕蠕、勿吉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月癸卯,齊文襄王從晉陽前來朝見。在這以前,詔令文襄王和群臣在毖旦蟈商議決定新製度,甲寅,頒布到全國各地。己巳,調發民工五萬人修築連遺堰,三十五天完工。癸亥,皇帝在璽山狩獵。十一月戊寅,回宮。丙戌,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莖越王五超為太尉,任命度支尚書胡僧敬為司空。

三年春正月丙申,遣兼散騎常侍李獎使於蕭衍。丁未,齊獻武王請於並州置晉陽宮,以處配沒之口。二月庚申,吐穀渾國奉其從妹以備後庭,納為容華嬪。夏五月甲辰,大赦天下。
這一年,鱷魎、產麗、紐宣厘都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秋七月庚子,蕭衍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丙辰,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夏四月丙寅,派遣兼散騎常侍李繪出使蕭衍。乙酉,任命侍中、廣陽王丞邐為太尉,任命尚書右仆射高隆之為司徒,任命太尉、彭城王元韶為錄尚書事。丁亥,太傅尉景因事獲罪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辛卯,任命太保庫狄幹為太傅,任命領軍將軍婁昭為大司馬,封祖裔為尚書右仆射。

冬十月,遣中書舍人尉瑾使於蕭衍。乙未,齊獻武王請邙山之俘,釋其桎梏,配以人間寡婦。十有二月,以司空侯景為司徒,以中書令韓軌為司空。戊子,以太保孫騰為錄尚書事。是歲,高麗、吐穀渾、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五月辛巳,齊獻武王前來朝見,請求下令百官每月一次當麵陳述政事,推舉隱匿的賢人,接受規勸摒棄邪惡的人,親自審理訴訟,褒獎勤勞罷黜懈怠的人;州牧郡守有罪,逐級受連累;後宮以內,按次序進奉交接;後園的鷹犬,全都放走。六月,回到晉陽。丙申,恢複前侍中、樂浪王元忠的爵位。丁酉,恢複陳留王景皓、常山王紹忠、高密王永業的爵位。

四年夏五月壬寅,蕭衍遣使朝貢。六月庚子,以司徒侯景為河南大行台,應機討防。
秋八月庚戌,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侯景為兼尚書仆射、河南行台,根據形勢討伐防守。

秋七月壬寅,遣兼散騎常侍元廓使於蕭衍。八月,移洛陽漢魏《石經》於鄴。齊獻武王自鄴帥眾西伐,文襄王會於晉州。九月,圍玉壁以挑之,寶炬、黑獺不敢應。冬十有一月,齊獻武王有疾,班師。文襄王如晉陽。是歲,室韋、勿吉、地豆於、高麗、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月甲寅,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齊獻武王包圍寶炬的玉壁。十一月壬午,撤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西河王元驚逝世。十二月辛亥,派遣兼散騎常侍陽斐出使蕭衍。

五年春正月丙午,齊獻武王薨於晉陽,秘不發喪。辛亥,司徒侯景反,潁州刺史司馬世雲以城應之。景入據潁城,誘執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廣州刺史暴顯等。遣司空韓軌,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賀拔勝、可朱渾道元,左衛將軍劉豐等帥眾討之。景乃遣使降於寶炬,請師救援。寶炬遣其將李景和、王思政帥騎赴之。思政等入據潁川,景乃出走豫州。乙醜,蕭衍遣使朝貢。二月,侯景複背寶炬,歸於蕭衍。衍署景河南大將軍,承製。
這一年,蠕蠕、高麗、吐穀渾國都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夏四月壬申,大將軍齊文襄王來朝。甲午,遣兼散騎常侍李緯使於蕭衍。五月丁酉朔,大赦天下。戊戌,以尚書右仆射、襄城王旭為太尉。甲辰,以太原公今上為尚書令,領中書監,餘如故,詢以政事。以青州刺史尉景為大司馬,以開府儀同三司庫狄於為太師,以錄尚書事孫騰為太傅,以汾州刺史賀仁為太保,以司空韓軌為司徒,以領軍將軍可朱渾道元為司空,以司徒高隆之錄尚書事,以除州刺史慕容紹宗為尚書左仆射,高陽王斌為右仆射。戊午,大司馬尉景薨。六月,司徒韓軌、司空可朱渾道元等自潁州班師。乙酉,帝為齊獻武王舉哀於東堂,服緦縗。詔尚書右仆射、高陽王斌兼大鴻臚卿,赴晉陽監護喪事;太尉、襄城王旭兼尚書令,奉詔宣慰。
武定元年春正月壬戌初一,大赦天下。改年號。己巳,皇帝在邯鄲的西山閱兵;癸酉,回宮。二月壬申,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占據虎牢向西叛變。三月,實炬派遣他的兒子元突和宇文黑獺率領軍隊來援助仲密。庚子,包圍河橋南城。丙午,皇帝親自聽取訴訟。戊申,齊獻武王討伐黑獺,在亡山交戰,大敗黑獺,擒獲賓炬哥哥的兒子臨洮王元森,蜀郡王榮宗,江夏王元升,塹塵王五翅,譙郡王五童,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太子詹事趙善,都督將領參謀僚屬等四百多人,俘獲斬首六萬多人,兵器車馬不計其數。豫洛二州平定。齊獻武王追趕到恒農才返回。

秋七月戊戌,詔贈王假黃鉞、使持節、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齊王璽紱,轀輬車、黃屋、左纛、前後羽葆、鼓吹、輕車介士,兼備九錫之禮,諡曰獻武王。以齊文襄王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勃海王。壬寅,詔王攝理軍國,遣中使敦諭。八月,齊文襄王入朝,固辭丞相,詔複授大將軍,餘如故。甲申,葬齊獻武王於鄴城西北,車駕祖於漳濱。九月,齊文襄王還晉陽。辛酉,蕭衍遣其兄子貞陽侯淵明帥眾寇徐州,堰泗水於寒山,灌彭城,以應侯景。
夏四月,封彭城王互塑的弟弟五壟為亙造主。五月壬辰,因收複虛空,減輕天下死罪以下囚犯的刑罰。乙未,任命吏部尚書譴為司空。六月乙亥,蘆麵派遣使者入朝貢奉。戊寅,封前員外散騎侍郎元旦畫為盧登王。

冬十月乙酉,以尚書左仆射慕容紹宗為東南道行台,與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高嶽,潘相樂討淵明。十有一月,大破之,擒淵明及其二子瑀、道,將帥二百餘人,俘斬五萬級,凍乏赴水死者不可勝數。十有二月乙亥,蕭淵明至闕,帝禦閶闔門讓而宥之。嶽等回師討侯景。是歲,高麗、勿吉國並遣使朝貢。
秋八月乙未,任命沒業刺史魁健壘為大司馬。壬午,派遣兼散騎常侍李渾出使蕭衍。這月,齊獻武王召集民工五萬人在壁蛆的北山建築城池,西起馬陵戍,束到±墮。四十天完工。

六年春正月己亥,大都督高嶽等於渦陽大破侯景,俘斬五萬餘人,其餘溺死於渦水,水為之不流。景走淮南。己未,齊文襄王來朝,請以寒山獲士賜百官及督將等,各有差。二月己卯,蕭衍遣使款闕乞和,並修書吊齊文襄王。文襄王還晉陽。三月癸巳,以太尉、襄城王旭為大司馬,以開府儀同三司高嶽為太尉。辛亥,以冬春亢旱,赦罪人各有差。
冬十一月甲午,皇帝在西山狩獵。乙巳,回宮。

夏四月甲子,吏部令史張永和、青州人崔闊等偽假人官,事覺,糾檢,首者六萬餘人。秋八月甲戌,以尚書左仆射慕容紹宗為大行台,與太尉高嶽、司徒韓軌、大都督劉豐等討王思政於潁川,引洧水灌其城。九月乙酉,蕭衍遣使朝貢。
這一年,吐穀渾、高麗、蠕蠕國都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冬十月戊申,侯景濟江,推蕭衍弟子臨賀王正德為主,以攻建業。是歲,高麗、室韋、蠕蠕、吐穀渾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地豆於國派遣使者入朝貢奉。二月丁卯,徐州人劉烏黑聚集民眾反叛。派遣行台慕容紹宗討伐平定他們。三月,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以天旱的緣故,寬免死罪以下囚犯。丙午,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孫騰為太保。壬子,任命齊文襄王為大將軍,兼領侍中,凡文武職責事務、賞罰的各種典章,都詢問稟報他。中書監元弼擔任錄尚書,左仆射司馬子如擔任尚書令,任命當今皇上為右仆射。

七年春正月戊辰,蕭衍弟子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以鍾離內屬,封蘭陵郡開國公、吳郡王。三月丁卯,侯景克建業,還以蕭衍為主。衍弟子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蕭祗,相譚侯蕭退來降。衍江北郡國皆內屬。
夏四月,室韋國派遣使者入朝貢奉。五月甲午,派遣散騎常侍魏季景出使蕭衍。丁酉。太尉、廣陽王元湛逝世。

夏四月,大行台慕容紹宗、大都督劉豐遇暴風,溺水死。甲辰,詔以齊文襄王為相國、齊王,綠綟綬,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食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五郡,邑十五萬戶,餘如故。王固讓。是月,侯景殺蕭衍,立子綱為主。五月,齊文襄王師眾自鄴赴潁川。六月丙申,克潁州,擒寶炬大將軍、尚書左仆射、東道大行台、太原郡開國公王思政,潁州刺史皇甫僧顯等,及戰士一萬餘人,男女數萬口。齊文襄王遂如洛州。
秋八月癸酉,尚書令司馬子如因事獲罪免官。九月甲申,任命開府儀同三司、濟陰王暉苤為太尉。太師、鹹陽王重擔因事獲罪免官,以王的身份回到宅第。

秋七月,齊文襄王至自南討,請宥思政之罪。八月辛卯,詔立皇子長仁為皇太子。齊文襄王薨於第,秘不發喪。癸巳,大赦天下,內外百官並加二級。甲午,齊王如晉陽。
冬十月丁巳,太保孫騰、司徒高隆之各自擔任括戶大使,共獲逃稅戶六十多萬。十一月。西回發生地裂,有火噴出來。甲申,任命司徒高隆之為尚書令,任命前大司馬婁昭為司徒。齊文襄王前往置腸。庚子,皇帝在圓丘祭祀。辛醜,蕭塹派遣使者入朝貢奉。壬寅,齊文襄王跟隨獻武王討伐山翅,打敗他們,俘獲一萬多戶,分別配置給各州。

冬十月癸未,以開府儀同三司、鹹陽王坦為太傅。甲午,以開府儀同三司潘相樂為司空。十有二月甲辰,吳郡王蕭正表薨。己酉,以並州刺史彭樂為司徒。是歲,蠕蠕、地豆於、室韋、高麗、吐穀渾國並遣使朝貢。
這一年,吐釜運、直麗、鱷鱷、勿直邇都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八年春正月辛酉,帝為齊文襄王舉哀於東堂。丁卯,詔贈齊文襄王假黃鉞、使持節、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齊王璽綬,轀輬車、黃屋、左纛、前後部羽葆、鼓吹、輕車介士,備九錫之禮,諡曰文襄王。戊辰,詔齊王為使持節、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齊郡王,食邑一萬戶。甲戌,地豆於、契丹國並遣使朝貢。二月甲申,葬齊文襄王,車駕祖於漳濱。庚寅,以尚書令高隆之為太保。三月庚申,進齊郡王爵為齊王。
三年春正月丙申,派遣兼散騎常侍奎墮出使蘆塹。丁未,齊獻武王請求在差業設置置屢宣,來居住流配沒入的入門。二月庚申,吐穀渾國獻上自己的堂妹來充實後宮,被接受委任為容華嬪。

夏四月乙巳,蠕蠕遣使朝貢。五月甲寅,詔齊王為相國,總百揆,封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高陽、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十郡,二十萬戶,備九錫之禮;以齊國太妃為王太後,王妃為王後。丙辰,詔歸帝位於齊國,即日遜於別宮。
夏五月甲辰,大赦天下。

齊天保元年五月己未,封帝為中山王,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時副車;封王諸子為縣公,邑各一千戶;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於中山國立魏宗廟。二年十二月己酉,中山王殂,時年二十八。三年二月,奉諡曰孝靜皇帝,葬於漳西山崗。其後發之,陵崩,死者六十人。
秋七月庚子,蕭衍派遣使者入朝貢奉。

帝好文學,美容儀。力能挾石師子以逾牆,射無不中。嘉辰宴會,多命郡臣賦詩,從容沉雅,有孝文風。齊文襄王嗣事,甚忌焉,以大將軍中兵參軍崔季舒為中書黃門侍郎,令監察動靜,小大皆令季舒知。文襄與季舒書曰:“癡人複何似?癡勢小差未?”帝嚐與獵於鄴東,馳逐如飛。監衛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後呼帝曰:“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文襄嚐侍飲,大舉觴曰:“臣澄勸陛下酒。”帝不悅,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腳朕!”文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明日,文襄使季舒勞帝,帝亦謝焉。賜絹,季舒未敢受,以啟文襄,文襄使取一段。帝束百匹以與之,曰:“亦一段耳!”帝不堪憂辱,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常侍侍講荀濟知帝意,乃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於宮內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動,以告文襄。文襄勒兵入宮,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將殺諸妃嬪。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於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文襄下床叩頭,大啼謝罪。於是酣飲,夜久乃出。居三日,幽帝於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見烹於市。及將禪位於文宣,襄城王旭及司徒潘相樂、侍中張亮、黃門郎趙彥琛等求入奏事。帝在昭陽殿見之。旭曰:“五行遞運,有始有終。齊王聖德欽明,萬姓歸仰。臣等昧死聞奏,願陛下則堯禪舜。”帝便斂容答曰:“此事推挹已久,謹當遜避。”又雲:“若爾,須作詔書。”侍郎崔劭、裴讓之奏雲:“詔已作訖。”即付楊愔,進於帝,凡十條。書訖,帝曰:“將安朕何所?複若為而去?”楊愔對曰:“在北城別有館宇,還備法駕,依常仗衛而去。”帝乃下禦座,步就東廊,口詠範尉宗《後漢書讚》雲:“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所司奏請發,帝曰:“古人念遺簪弊履,欲與六宮別,可乎?”高隆之曰:“今天下猶陛下之天下,況在後宮。”乃與夫人妃嬪已下訣,莫不欷歔掩涕。嬪趙國李氏誦陳思王詩雲:“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皇後已下皆哭。直長趙德以故犢車一乘候於東上閣。帝上車,德超上車持帝。帝肘之曰:“朕畏天順人,授位相國,何物奴,敢逼人!”趙德尚不下。及出雲龍門,王公百僚衣冠拜辭。帝曰:“今日不減常道鄉公、漢獻帝。”眾皆悲愴,高隆之泣灑。遂入北城下司馬子如南宅。及文宣行幸,常以帝自隨。帝後封太原公主,常為帝嚐食以護視焉。竟遇酖而崩。
冬十月,派遣中書舍人尉瑾出使蕭衍。乙未,齊獻武王請求優待亡口山的俘虜,解開他們的刑具,將民間的寡婦許配給他們。十二月,任命司空侯景為司徒,任命中書令韓軌為司空。戊子,任命太保孫騰為錄尚書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魏書》

《魏書》

作者:魏收
《魏書》帝紀
《魏書》列傳
《魏書》誌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