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魏書》 作者:魏收  

列傳·卷四十四

鄭羲崔辯
鄭羲,字幼駘,滎陽開封人,曹魏將作大臣鄭渾的八世孫。曾祖鄭豁,慕容垂政權的太常卿。父鄭曄,不做官,娶長樂潘氏為妻,生有六個兒子,都粗有誌氣,而鄭羲排行第六,文學為優。少年時被舉為秀才,尚書李孝伯把女兒嫁給他。高宗末年,朝廷拜授他為中書博士。

鄭羲,字幼驎,滎陽開封人,魏將作大匠渾之八世孫也。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父曄,不仕,娶於長樂潘氏,生六子,粗有誌氣,而羲第六,文學為優。弱冠舉秀才,尚書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書博士。
天安初年(466),劉彧的司州刺史常珍奇舉汝陽來降朝廷,顯祖下詔讓殿中尚書元石為都將前去迎降,並招慰淮、汝,派鄭羲參預元石軍事。到上蔡之後,常珍奇率領文武官員三百人前來迎接,相見後,大家商議要把軍隊駐紮在汝水以北,並不馬上入城。鄭羲對元石說:“軍機之事,貴在神速,而今珍奇雖然來了,但意圖不明,我不如直入其城,奪其要害,據有府庫,雖然這樣做並非出自我們的初衷,但我們的目的是要全麵控製局勢。”元石接受了鄭羲的意見,於是策馬徑自入其城池。城中還有珍奇親信兵馬數百人,駐在常珍奇宅第裏麵。元石既克城池,意氣更加驕橫怠惰,隻管置酒嬉戲,毫無警戒防備之意。鄭羲對元石說:“看常珍奇很有不平之色,應該嚴兵設防,以備非常之變。”這天夜裏,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燒府邸廂屋,意在救火時發難,因元石有備,隻好作罷。第二天,鄭羲備白虎幡旗慰喻郭邑,大家心情才安定下來。

天安初,劉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據汝南來降,顯祖詔殿中尚書元石為都將赴之,並招慰淮汝,遣羲參石軍事。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來迎,既相見,議欲頓軍於汝北,未即入城。羲謂石曰:“機事尚速。今珍奇雖來,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奪其管籥,據有府庫。雖出其非意,要以全製為勝。”石從羲言,遂策馬徑入其城。城中尚有珍奇親兵數百人,在珍奇宅內。石既克城,意益驕怠,置酒嬉戲,無警防之虞。羲謂石曰:“觀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嚴兵設備,以待非常。”其夜,珍奇果使人燒府廂屋,欲因救火作難,以石有備,乃止。明旦,羲齎白虎幡慰郭邑,眾心乃定。
第二年春天,他們又領軍東討汝陰。劉彧的汝陰太守張超據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率領精銳人馬攻打,不克,於是退軍至陳、項,商量打算退軍長社,到秋天再行攻打。眾將都樂於早點回去,全都說這是好計策。鄭羲說:“現在張超驅使市民,挑著石頭,蟻聚窮困城池,其堅持的最長限度不會超過一個月,我們應該安心地守在這裏。張超糧食一完,不投降也會棄城而逃,我們可翹足以待,他自然會成擒拿之物了。而我們如棄圍還歸長社,長社路途遙遠,張超聽說必定修城深挖塹壕,多積穀薪,將來恐怕難以攻打了。”元石不聽,於是還師長社。到了冬天,又來攻打張超,張超果然有防備,他們隻好無功而還。幾年以後,張超死了,楊文長代其戍守城池,食盡城潰,才攻下城池,竟如鄭羲所預計的相同。淮北平定之後,鄭羲遷升中書侍郎。

明年春,又引軍東討汝陰。劉彧汝陰太守張超城守不下,石率精銳攻之,不克,遂退至陳項,議欲還軍長社,待秋擊之。諸將心樂早還,鹹稱善計。羲曰:“今張超驅市人,負擔石,蟻聚窮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超食已盡,不降當走,可翹足而待,成擒物也。而欲棄還長社,道塗懸遠,超必修城深塹,多積薪穀,將來恐難圖矣。”石不納,遂旋師長社。至冬,複往攻超,超果設備,無功而還。曆年,超死,楊文長代戍,食盡城潰,乃克之,竟如羲策。淮北平,遷中書侍郎。
延興初年,陽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動眾,擾亂京城。朝廷以鄭羲深得河南老百姓的信任,也為州郡長官所信,便派他前去安撫。鄭羲到該地以後,宣示禍福,重加懸賞,十天內,聚集的民眾紛紛歸去散開。智度奔逃潁川,不久就被擒拿斬殺。因功,鄭羲被賜予平昌男爵位,加授鷹揚將軍。

延興初,陽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動眾,擾亂京索。以羲河南民望,為州郡所信,遣羲乘傳慰諭。羲到,宣示禍福,重加募賞,旬日之間,眾皆歸散。智度奔潁川,尋見擒斬。以功賜爵平昌男,加鷹揚將軍。
高祖初年,兼任員外散騎常侍,假寧朔將軍、陽武子,出使劉準政權。中山王元睿又,被當世君王寵幸,並置王官,鄭羲為其作傳。這以後,他便連年不轉官職,家產也十分短乏,因此請假歸家,便不回去了。等到李衝受寵顯貴,與鄭羲結成姻親之好,於是他又被起任為中書令。文明太後為自己父親燕宣王在長安立廟,初成後,任命鄭羲為太常卿,假滎陽侯,具官屬,到長安拜廟,破石造碑立於廟門。回來之後,以出使的功勞,仍賜侯爵,加授給事中。出使安東將軍、西兗州刺史,假南陽公。鄭羲多受賄賂,以賄成政。性情又很吝嗇,老百姓有給他送禮的,甚至連杯酒塊肉也不賞給別人,西門受人羊酒,東門便把東西賣了。因他是李衝的親家,執法官員也不糾劾他。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童騰、別駕賈德、治中申靈度,都為官廉潔貞正,勤恤百姓,鄭羲都上表稱讚推薦他們,時論也稱讚他的行為。文明太後為高祖娶他的女兒為嬪,征拜他為秘書監。

高祖初,兼員外散騎常侍,假寧朔將軍、陽武子,使於劉準。中山王叡,寵幸當世,並置王官,羲為其傅。是後曆年不轉,資產亦乏,因請假歸,遂盤桓不返。及李衝貴寵,與羲姻好,乃就家征為中書令。文明太後為父燕宣王立廟於長安,初成,以羲兼太常卿,假滎陽侯,具官屬,詣長安拜廟,刊石建碑於廟門。還,以使功,仍賜侯爵,加給事中。出為安東將軍、西兗州刺史,假南陽公。羲多所受納,政以賄成。性又嗇吝,民有禮餉者,皆不與杯酒臠肉,西門受羊酒,東門酤賣之。以李衝之親,法官不之糾也。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董騰、別駕賈德、治中申靈度,並在任廉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稱薦,時論多之。文明太後為高祖納其女為嬪,征為秘書監。
太和十六年(492)去世,朝廷贈帛五百匹。尚書奏諡曰宣,詔書曰:“蓋棺定諡,先典成式,為的是激揚清濁,治道明範。以往何曾幼年有孝行,良史不改‘繆醜’之名;賈充受寵於晉,直士猶立‘荒公’之稱。鄭羲雖然素有文業,而為政缺少廉節清正的風範。查古代先例,其未光耀於朝策;貪財昧貨之談,已經流播民間。諡以善名,殊乖諡名初衷。又前歲之選,他所舉人才並不是備有品行然後才被舉選,自荷後任,功績未昭。尚書為什麼偏偏不能做到至平至公,愆失違背我朝明典!依據諡法:博聞多見叫‘文’,不勤成名叫‘靈’。可以贈諡於他,加諡文靈。”

太和十六年卒,贈帛五百匹。尚書奏諡曰宣,詔曰:“蓋棺定諡,先典成式,激揚清濁,治道明範。故何曾幼孝,良史不改‘繆醜’之名;賈充寵晉,直士猶立‘荒公’之稱。羲雖宿有文業,而治闕廉清。稽古之效,未光於朝策;昧貨之談,已形於民聽。諡以善問,殊乖其衷。又前歲之選,匪由備行充舉,自荷後任,勳績未昭。尚書何乃情遺至公,愆違明典!依諡法:博聞多見曰‘文’,不勤成名曰‘靈’。可贈以本官,加諡文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魏書》

《魏書》

作者:魏收
《魏書》帝紀
《魏書》列傳
《魏書》誌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