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北史》 作者:李延壽  

列傳·卷七十三

節義
《易》說:“立身的途徑,稱作仁和義。”大概士人成就美名,就在這兩個方麵。所以,古人把天下之事視為大事,而對自身則看得輕;生存是重要的,但和義相比較就輕了。這樣說的話,有的死比泰山還重,貴在其理全備;有的生比鴻毛還輕,重在其義全備。所以,人生隻有一次,死了不能複生。而仁愛之道不遠,就舍棄自身求仁愛之道;義理比生存更重要,就捐棄身軀而實行義理。龍逢為夏桀喪命,比幹為殷紂盡節,申蒯為齊莊公而斷臂,弘演為衛懿公而獻出肝髒,漢朝的紀信、欒布,晉朝的向雄、嵇紹,都不畏懼危險和死亡,以實踐忠誠堅貞的節操。雖然其對國家社稷沒有功勞,對傾覆毀墜無救助之力,但是和那些苟且偷生的人相比,他們氣貫長虹,光照九泉。凡是意在樹立名望的人,沒有人不希望這樣的。然而,至於麵對災難忘記自身,麵臨危險不顧性命,雖然不失斯文之風,但能夠行動的人大概很少。因此知道士人重視的,確實在於這一點。不是內有鐵石心腸,外有高潔節操的人,誰能行動起來像有命令一樣,赴湯蹈火像回家一樣呢?自魏到隋,二百多年,就像在最寒冷的時候發現鬆柏耐寒,在迅疾的狂風中知道堅韌的草不可摧折一樣,千百年之後,他們凜凜然雖死猶生,豈隻是聽說了那個不食周粟的伯夷的事跡。怯懦的人才會樹立誌向,也希望將來的君子和他們有所接近。

於什門段進石文德汲固王玄威婁提劉渴侯硃長生於提馬八龍門文愛晁清劉侯仁石祖興邵洪哲王榮世胡小彪孫道登李幾張安祖王閭劉業興蓋俊郭琰遝龍超乙速孤佛保李棠杜叔毗劉弘遊元張須陀楊善會盧楚劉子翊堯君素陳孝意張季珣杜鬆贇郭世俊郎方貴
《魏書》敘述於什門、段進、石文德、汲固、王玄威、婁提、劉渴侯、朱長生、馬八龍、門文愛、晁清、劉仁侯、石祖興、邵洪哲、王榮世、胡小彪、孫道登、李幾、張安祖、王閭等人的事跡為《節義傳》,如今又搜集到郭琰、遝龍超、乙速孤佛保,和《周書·孝節傳》中的李棠、杜叔毗附錄之。另案,《齊書》不設立《節義傳》,而《隋書》敘述劉弘、皇甫誕、遊元、馮慈明、張須陀、楊善會、獨孤盛、元文都、盧楚、劉子翊、堯君素等人的事跡為《誠節傳》。如今皇甫誕、馮慈明、獨孤盛、元文都各附錄其家傳,其餘諸人都附錄在這一篇中,又搜錄《隋書·孝義傳》中的郎方貴、郭世俊也附錄在這裏,以充備《節義傳》雲雲。

《易》稱:“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蓋士之成名,在斯二者。故古人以天下為大,方身則輕;生為重矣,比義則輕。然則死有重於太山,貴其理全也;生有輕於鴻毛,重其義全也。故生無再得,死不可追。而仁道不遠,則殺身以徇;義重於生,則捐軀而踐。龍逢殞命於夏癸,比幹竭節於商辛,申蒯斷臂於齊莊,弘演納肝於衛懿,漢之紀信、欒布,晉之向雄、嵇紹,並不憚於危亡,以蹈忠貞之節。雖功未存於社稷,力無救於顛墜。然視彼苟免之徒,貫三光而洞九泉矣。凡在立名之士,莫不庶幾焉。然至臨難忘身,見危授命,雖斯文不墜,而行之蓋寡。固知士之所重,信在慈乎。非夫內懷鐵石之心,外負陵霜之節,孰能行之若命,赴蹈如歸者乎!自魏訖隋,年餘二百,若乃歲寒見鬆柏,疾風知勁草,千載之後,懍懍猶生。豈獨聞彼伯夷,懦夫立誌,亦冀將來君子,有所庶幾。
張須陀,弘農閿鄉人。生性剛直,有勇有謀。還沒成年就跟隨史萬歲征討西爨,因軍功授儀同。後來,又跟從楊素平定漢王楊諒,加授開府。隋煬帝大業年間,任齊郡讚務。適逢遼東之戰開始,年成歉收,張須陀準備打開糧倉賑濟饑民。僚屬都說“:必須等待詔書敕令。”張須陀說“:如果等待詔書到來,百姓就會餓死在溝溪丘壑了。我如果因為這個而得罪,死了也沒什麼遺憾的。”先開倉賑濟饑民,而後上報朝廷,煬帝嘉獎他而不加責備。

《魏書》序於什門、段進、石文德、汲固、王玄威、婁提、劉渴侯、硃長生、馬八龍、門文愛、晁清、劉侯仁、石祖興、邵洪哲、王榮世、胡小彪、孫道登、李幾、張安祖、王閭以為《節義傳》,今又檢得郭琰、遝龍超、乙速孤佛保,及《周書孝節傳》李棠、杜叔毗附之。又案《齊書》不立此篇,而《隋書》序劉弘、皇甫誕、遊元、馮慈明、張須阤、楊善會、獨孤盛、元文都、盧楚、劉子翊、堯君素為《誠節傳》。今皇甫誕、馮慈明、獨孤盛、元文都各附其家傳,其餘並附此篇,又檢取《隋書孝義傳》郎方貴、郭世俊亦附之,以備《節文傳》雲。
天下既已長期安定,大多不熟悉戰事。隻有張須陀英勇果決,勇猛善戰,又善於安撫治理,很得士兵的擁戴,號為名將。當時賊兵元帥王薄北連豆子..賊孫宣雅、石祗..、郝孝德等,有十多萬人,進攻章丘。張須陀大敗賊兵,張貼布告廣告眾人。煬帝非常高興,廣頒詔令,加以表彰,令使者畫張須陀的畫像上奏。這一年,盜賊裴長才、石子河等突然襲擊到城下,張須陀與賊兵交戰,裴長才等人敗逃。此後過了幾十天,賊兵元帥秦君弘、郭方預等圍攻北海,張須陀兼程進軍,大敗賊兵。司隸刺史裴操之將其情況上奏,煬帝派遣使者慰勞張須陀。

於什門,代人也。魏明元時為謁者,使喻馮跋。及至和龍,住外不入,使謂跋曰:“大魏皇帝有詔,須馮主出受,然後敢入。”跋使人牽逼令入。見跋不拜,跋令人按其項。什門曰:“馮主拜受詔,吾自以賓主致敬,何須苦見逼也?”與跋往複,聲氣厲然,初不撓屈。既而跋止什門。什門於群眾中回身背跋,披褲後襠以辱之。既而拘留,隨身衣裳,敗壞略盡,蟣虱被體。跋遺以衣服,拒而不受。曆二十四年。後馮弘上表稱臣,乃送什門歸。拜書侍禦史。太武下詔褒美,比之蘇武,賜羊千口、帛千匹,進為上大夫,策告宗廟,班示天下。
大業十年(614),賊將左孝友屯聚在蹲狗山,張須陀排列八座營寨進逼左孝友。左孝友困窘急迫,自己捆綁起來前來投降。其黨羽解象、王良、鄭大彪、李脘各擁兵以萬計,張須陀將他們全部平定,威勢震動東部中國。因功升任齊郡通守,兼領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不久,賊盜盧明月率領十多萬人準備進犯河北,駐紮在祝阿。張須陀率兵阻擊,殺敵數千人。賊盜呂明星、師仁泰、霍小漢等各率一萬多人,騷擾濟北,張須陀率兵出戰,賊兵逃走。不久,率兵抗擊東郡賊兵翟讓,前後打了三十多仗,每次都大破賊兵。改任滎陽通守。

段進,不知何許人也。太武初,為白道守將。蠕蠕大檀入塞,圍之,力屈被執。進抗聲大罵,遂為賊殺。帝湣之,追贈安北將軍,賜爵顯美侯,諡曰莊。
這時,李密勸說翟讓奪取洛口倉,於是就進逼滎陽。張須陀迎戰翟讓,翟讓畏懼而退兵。張須陀乘機追擊。李密事先埋伏幾千人狙擊張須陀。張須陀戰敗被圍,突破重圍逃了出去,身邊的人沒有能都衝出來,就又殺入重圍解救他們,來回四次,眾人都被打敗。張須陀就仰天歎息道“:打仗敗成這個樣子,還有什麼臉麵見天子呢?”就下馬戰死。張須陀手下的士兵晝夜痛哭,數日哭聲不止。煬帝命令張須陀的兒子張元備總領父親的兵馬。張元備當時在齊郡,因與賊兵遭遇,竟然沒有成行。

石文德,中山蒲陰人也。有行義。真君初,縣令黃宣在任喪亡。宣單貧,無期親。文德祖父苗以家財殯葬,持服三年。奉養宣妻二十餘載,及亡,又衰縗斂祔,率禮無闕。自苗逮文德,刺史守令卒官者,製服送之。五世同居,閨門雍睦。
堯君素,魏郡湯陰人。隋煬帝做晉王的時候,堯君素在煬帝身邊供職。煬帝繼位,逐步升遷至鷹揚郎將。大業末年,跟隨驍衛大將軍屈突通在河東抗拒義軍。很快,屈突通帶領兵馬南逃,留置堯君素代領河東通守。義軍派遣將軍呂紹宗、韋義節等攻城,未能攻克。到了屈突通的軍隊被打敗,屈突通到城下呼喊堯君素。堯君素見到屈突通,痛哭流涕,非常悲痛,身邊的人都哽咽起來。屈突通也流下淚來,因而勸說堯君素早早投降以取富貴。堯君素用君臣名義責備屈突通說:“你即使對主上不能感到羞愧,你所騎的馬,就是代王賜給你的,你有何麵目騎它呢?”屈空通說“:唉!君素!我是力量盡了而來的。”堯君素說“:如今你的力量還沒有用盡,何必多說!”屈突通羞愧地退下了。

又梁州上言,天水白石縣人趙令安、孟蘭強等四世同居,行著州裏。詔並標榜門閭。
當時,圍攻非常緊急,音訊斷絕。堯君素就製作木鵝,把上表放在木鵝的脖頸中,詳論事情的形勢,漂浮在黃河中,順流而下。河陽守衛得到木鵝,送達東都洛陽。越王侗見到上表而歎息,就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堯君素金紫光祿大夫之職,秘密派遣使者慰勞堯君素。監門直閣龐玉、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先後自東都投奔義軍,二人一起來到成下,向堯君素陳說利害。朝廷又賜給他金券,答應免除死罪。堯君素始終沒有投降的意思。他的妻子又來到城下,對他說:“隋朝已經滅亡,何必要自取災禍?”堯君素說:“天下之事不是女人所能知道的。”拉弓射其妻,其妻應聲倒地。

汲固,東郡梁城人也。為兗州從事。刺史李式坐事被收,吏人皆送至河上。時式子憲生始滿月。式大言於眾曰:“程嬰、仵臼何如人也?”固曰:“今古豈殊!”遂便潛還不顧,徑來入城,於式婦閨抱憲歸藏。及捕者收憲,屬有一婢產男,母以婢兒授之。事尋泄,固乃攜憲逃遁,遇赦始歸。憲即為固長育,至十餘歲,恆呼固夫婦為郎婆。後高祐為兗州刺史,嘉固節義,以為主簿。
堯君素也知道事情必定難以成功,每次說起隋朝,無不痛哭流涕。他經常對將士說:“我是諸侯王府第的老臣,說到大義,是不能不死。如今糧食夠支應數年,把糧食吃完的時候,足以知天下之事的結局了。隋朝若必定傾覆敗亡,是天命有所歸與,我應該砍下頭來交給你們。”後來,經常得到江都覆滅的消息,糧食又吃完了,人們是交換兒女而食,人心離散驚懼。白虹降臨府門之上,兵器的鋒端,夜裏都閃現光芒。一個多月後,堯君素被身邊的人殺害了。

王玄威,恆農北陝人也。獻文崩,玄威立草廬於州城門外,衰裳蔬粥,哭踴無時。刺史苟頹以事表聞。詔令問狀,雲:“先帝澤被蒼生,玄威不勝悲慕,戀心如此,不知禮式。”詔問玄威,欲有所訴,聽為表列。玄威雲:“聞諱悲號,竊謂臣子同例,無所求謁。”及至百日,乃自竭家財,設四百人齋會。忌日,又設百僧供。至大除日,詔送白褲褶一具與玄威釋服,下州令表異焉。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北史》

《北史》

作者:李延壽
《北史》本記
《北史》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