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金史》 作者:脫脫  

列傳·卷十一

阿離合懣晏(本名斡論)宗尹(本名阿裏罕)宗寧(本名阿土古)宗道(本名八十)宗雄(本名謀良虎)阿鄰按荅海希尹(本名穀神)守貞(本名左靨)守能(本名胡刺)
阿離合懣,是景祖的第八個兒子。他強健敏捷,善於作戰。他十八歲時,臘醅、麻產起兵占領暮棱水,烏春、窩謀罕帶領姑裏甸的軍隊協助他們。世祖捉住臘醅,暮棱水的人尚在猶豫,不能安定。世祖派阿離合懣前去安撫巡察,與斜缽合兵進攻窩謀罕。烏春已經死去,窩謀罕棄城逃跑。後來,阿離合懣跟從撒改平定留可,他立的功勞最多。

阿離合懣,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戰。年十八,臘醅、麻產起兵據暮棱水,烏春、窩謀罕以姑裏甸兵助之。世祖擒臘醅,暮棱水人尚反側,不自安,使阿離合懣往撫差之,與斜缽合兵攻窩謀罕。烏春已死,窩謀罕棄城遁去。後從撒改討平留可,阿離合懣功居多。
太祖抓住蕭海裏,派阿離合懣把所殺敵兵的左耳割下獻給遼國。太祖謀劃要攻伐遼國,阿離合懣真心實意地讚成。到起兵時,阿離合懣在軍中屢次作戰立功。太宗等人勸說太祖稱帝,太祖沒有答應。阿離合懣、昱、宗翰等人說“:現在大功已經成就,如果不及時登位建號,就無法維係天下人心。”太祖說“:我要考慮一下。”收國元年(1115),太祖即位。阿離合懣與宗翰把九副耕作農具作為獻禮,祝願道:“願陛下不要忘記耕種的艱難。”太祖恭敬地接受下來。不久,阿離合懣成為國論乙室勃極烈。

太祖擒蕭海裏,使阿離合懣獻馘於遼。太祖謀伐遼,阿離合懣實讚成之。及舉兵,阿離合懣在行間屢戰有功。及太宗等勸進,太祖未之許也。阿離合懣、昱、宗翰等曰:“今大功已集,若不以時建號,無以係天下心。〕太祖曰:“吾將思之。”收國元年,太祖即位。阿離合懣與宗翰以耕具九為獻,祝曰:“使陛下毋忘稼穡之艱難。”太祖敬而受之。頃之,為國論乙室勃極烈。
阿離合懣為人聰敏善辯,凡是聽到見過的事情,終身不忘。起初沒有文字的時候,祖宗家族的事他都能默記下來,與斜葛一同編修本朝記述氏族世係的譜牒。見到以前不認識的人,隻要聽到那人父親、祖父的名字,他就能說出那人所出身的部族輩份。有些多年舊事,偶爾被他觸及,別人可能遺忘了,他就一一辨解說明,對提出疑問的人都給解釋出意義。世祖曾經稱讚他的記憶能力強,沒人能比得上。

為人聰敏辨給,凡一聞見,終身不忘。始未有文字,祖宗族屬時事並能默記,與斜葛同修本朝譜牒。見人舊未嚐識,聞其父祖名,即能道其部族世次所出。或積年舊事,偶因他及之,人或遺忘,輒一一辨析言之,有質疑者皆釋其意義。世祖嚐稱其強記,人不可及也。
天輔三年(1119),阿離合懣臥病在床,有一天宗翰前去探問,得到了全部的祖宗舊俗法規。阿離合懣病重,皇上便到他的家中探視病情,向他討問國家大事,他回答說:“馬是給良兵使用的,現在四方未曾平定,而國中風俗很多人都用好馬殉葬,可以禁止這種習俗。”並獻出自己平生騎坐的戰馬。把戰馬獻給太宗時,阿離合懣讓兒子蒲裏迭代替他上奏,奏辭中有錯誤,就笑著譏責他,宗翰在旁邊幫他改正。進奏完了之後,阿離合懣去世,終年四十九歲。

天輔三年,寢疾,宗翰日往問之,盡得祖宗舊俗法度。疾病,上幸其家問疾,問以國家事,對曰:“馬者甲兵之用,今四方未平,而國俗多以良馬殉葬,可禁止之。”乃獻平生所乘戰馬。及以馬獻太宗,使其子蒲裏迭代為奏,奏有誤語,即哂之,宗翰從傍為改定。進奏訖,薨,年四十九。
皇上聞聽阿離合懣臨終有要進奏的事情,說道:“臨終卻不慌亂,還掛念國家之事,這真是賢臣嗬!”哀聲痛哭。下葬的時候,世祖親自駕臨。熙宗在位時,追封阿離合懣為隋國王。天德年間,他被改贈為開府儀同三司、隋國公。大定年間,又被纎祭於太祖廟廷,諡號為“剛憲”。他的兒子是賽也、斡論。賽也的兒子是宗尹。

上聞阿離合懣臨薨有奏事,曰:“臨終不亂,念及國家事,真賢臣也。”哭之慟。及葬,上親臨。熙宗時,追封隋國王。天德中,改贈開府儀同三司、隋國公。大定間,配饗太祖廟廷,諡曰剛憲。子賽也、斡論。賽也子宗尹。
宗尹,原名阿裏罕。他因為是皇室宗親的子弟而充當護衛,改做牌印祗候,又被授與世襲謀克,任右衛將軍。曾曆任順天、歸德、彰化、唐古部族、橫海軍的節度使。正隆年間(1156~1161),他南下征戰,受領神略軍都總管之職,作為前鋒渡過淮河,攻取揚州和瓜洲渡。大定二年(1162),宗尹改任河南路副都統,駐軍於許州地域。

晏本名斡論,景祖之孫,阿離合懣次子也。明敏多謀略,通契丹字。天會初,烏底改叛。太宗幸北京,以晏有籌策,召問,稱旨,乃命督扈從諸軍往討之。至混同江,諭將士曰:“今叛眾依山穀,地勢險阻,林木深密,吾騎卒不得成列,未可以歲月破也。”乃具舟楫艤江,令諸軍據高山,連木為柵,多張旗幟,示以持久計,聲言俟大軍畢集而發。乃潛以舟師浮江而下,直搗其營,遂大破之,據險之眾不戰而潰。月餘,一境皆定。師還,授左監門衛上將軍,為廣寧尹,入為吏、禮兩部尚書。
這時候,宋國攻陷汝州,殺死刺史烏古孫麻潑,以及漢軍二千人。宗尹派萬戶孛術魯定方、完顏阿喝懶,夾穀清臣、烏古論三合、渠雛訛隻等人,率騎兵四千去攻打宋軍,於是重又收複汝州。宗尹受職大名尹,仍舊任副都統。不久,他做了河南路統軍使,升遷元帥左都監,任南京留守。皇上說:“你年輕強壯,而心力卻大多凝滯。從前任點檢京尹時,辛勤而不懈怠,可是處事混亂,常出錯誤。你要努力研習職業,才合朕的心意。”皇上賜給他通犀帶和好馬。大定八年(1168),朝廷設置山東路統軍司,宗尹出任統軍使。又升遷樞密副使。加上他父親的功勞,皇上授與他世襲蒲與路屯河猛安,並親自管轄謀克。他就任太子太保,仍做樞密副使。

皇統元年,為北京留守,改鹹平尹,徙東京。天德初,封葛王,入拜同判大宗正事,進封宋王,授世襲猛安。海陵遷都,晏留守上京,授金牌一、銀牌二,累封豫王、許王,又改越王。貞元初,進封齊。時近郊禁圍獵,特畀晏三百人從獵。在上京凡五年。正隆二年,例削王爵,改西京留守。未幾,為臨潢尹,遂致仕,還居會寧。
皇上問宰執臣子“:宗尹雖然沒有非常過人的才幹,但性行淳厚,而且是國家老臣,昔日他做高官之時,你們還未出來當官。朕想任用他為平章政事,如何?”宰執臣子們都說:“宗尹做宰相,很合眾人的希望。”當天皇上就授予他平章政事之職,並封為代國公,兼任太子太傅。

海陵南伐,世宗為東京留守,將士皆自淮南來歸,晏之子恧裏乃亦自軍前率眾來歸世宗。白彥敬等在北京聞恧裏乃等逃還,使會寧同知高國勝拘晏家族。上既即位,遣使召晏,既又遣晏兄子鶻魯補馳驛促之。晏遂率宗室數人入見,即拜左丞豐,封廣平郡王,宴勞彌日。未幾,兼都元帥。
當時,民間苦於錢幣不流通,皇上詢問宗尹,宗尹回答道:“錢是有限的物品,上麵累積、下麵停滯,所以不流通。海陵王起兵時,征收一切賦稅,有菜園、房稅、養馬錢。大定初年,戰事沒有平息,調度不能接濟,因此仍舊收稅,沒做改變。現在天下沒有戰亂,國庫充實,雜稅應當全部免去。”皇上說:“你關心百姓,我還有什麼顧慮。太尉守道已經年老,除了你還能有誰。”從此,養馬錢等雜稅開始免除。

大定二年正月,上如山陵。禮畢,上將獵,有司已夙備。晏諫曰:“邊事未寧,畋遊非所宜也。”上嘉納之。因謂晏等曰:“古者帝王虛心受諫,朕常慕之。卿等盡言毋隱。”進拜太尉。複致仕,還鄉裏。是歲,薨。詔有司致祭,賻贈銀幣甚厚。
有一天,皇上對宰執臣子說:“宗尹治家嚴密,別人不如他。”回頭又對宗尹說“:治理政事也應當這樣。”不久,北方遇上饑年,軍隊糧食供應不足,朝廷中商議運糧食賑濟。有人說雖然近來收成不好,但往年有存留下的糧食,秋收又即將臨近,所以不必費力運輸。宗尹說:“國家平時積存的糧食本來就是防備荒年的,如果一定等秋收,那儲備的就多了。人有疲勞損傷,更何況還要防守戍邊?”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

宗尹,本名阿裏罕。以宗室子充護衛,改牌印祗候,授世襲謀克,為右衛將軍。曆順天、歸德、彰化、唐古部族、橫海軍節度使。正隆南伐,領神略軍都總管,先鋒渡淮,取揚州及瓜洲渡。大定二年,改河南路副都統,駐軍許州之境。
宗尹請求皇上讓兒子銀術可承襲他的猛安之職,正巧太尉守道也請求兒子神果奴承襲他的謀克之位。凡是承襲人不認識女真文字的,皇上勒令讓他們學習。世宗說:“這兩個孩子,我知道其中一個學漢字,沒學女真文字。從今後,曾經學過女真、契丹、漢文字其中一種文字的人,就允許承襲職位。”之後,書麵寫下這條命令。

是時,宋陷汝州,殺刺史烏古孫麻潑及漢軍二千人。宗尹遣萬戶孛術魯定方、完顏阿喝懶、夾穀清臣、烏古論三合、渠雛訛隻將騎四千往攻之,遂複取汝州。除大名尹,副統如故。頃之,為河南路統軍使,遷元帥左都監,除南京留守。上曰:“卿年少壯,而心力多滯。前任點檢京尹,勤力不怠,而處事迷錯。勉修職業,以副朕意。”賜通犀帶、廄馬。八年,置山東路統軍司,宗尹為使。遷樞密副使。錄其父功,授世襲蒲與路屯河猛安,並親管謀克。隊太子太保,樞密副使如故。
宗尹有病,不能去上朝。皇上問大臣們“:宗尹為何不入朝?”太尉守道回答他生病了。皇上說“:丞相誌寧曾說‘:假若皇上下詔書派遣出征,我不敢推辭。而宰相的官職,我實在不敢擔當。’宗尹難道也是這個誌願?”

上問宰臣曰:“宗尹雖才無大過人者,而性行淳厚,且國之舊臣,昔為達官,卿等尚未仕也。朕欲以為平章政事何如?”宰執皆曰:“宗尹為相,甚協眾望。”即日拜平章政事,封代國公,兼太子太傅。
大定二十四年(1184),世宗要到上京去。皇上說:“臨潢、烏古裏石壘兩處今年都未豐收,朕想取道南下前往,三月路過東京,謁拜太後陵墓,五月可以到達上京。春天,鳥獸懷胎,農事剛剛開始,不必打獵或商談國事,你們認為如何?”宗尹說“:南道年景成熟,糧草便宜,應該就依從聖上的旨意。”於是皇上從南道去了。世宗到了上京,聽說同簽大宗正事宗寧不能管製上京的皇室宗親,宗室子弟常常不從事生產。皇上對宗尹說“:你去審察此事,要給予懲戒。”宗尹上奏道:“隨父到外地就任的子弟,父親死後不回本土,因此大多好遊蕩。”皇上下令把這些人召回原地。君王在皇武殿宴請皇室宗親,擊..取樂。皇上說:“賞賜宗室,也是小恩惠,又不能一概提升官職,要命令各局分別收補,這中間有哪些人才可以任用呢?”宗尹回答“:奉國斡準的兒子按出虎、豫國公昱的曾孫阿魯可以任用。”皇上說“:考慮可以擔任什麼官職,再訪察一下其餘人,然後告訴我。”詔令任按出虎、阿魯為奉禦。

是時民間苦錢幣不通,上問宗尹,對曰:“錢者有限之物,積於上者滯於下,所以不通。海陵軍興,為一切之賦,有菜園、房稅、養馬錢。大定初,軍事未息,調度不繼,故因仍不改。今天下無事,府庫充積,悉宜罷去。”上曰:“卿留意百姓,朕複何慮。太尉守道老矣,舍卿而誰。”於是,養馬等錢始罷。
大定二十七年(1187),宗尹請求辭官。世宗說:“這老人家不做事了,可以依從他的請求。”大臣們上奏道“:老臣應該留在身邊。”皇上說“:宰相要處理天下事務,不是養老的地方,假若不能勝任,朕也有愧。如是賢人在朝中,對百姓有利,四方敬仰,朕也同時感覺榮耀。”大臣們無言以對。宗尹入朝謝恩。皇上說:“卿長久在外做官,沒聽到犯有過失,隻恨任用卿稍微遲晚,現在精力是衰退了。省去此事卻會招來麻煩,如果勉強留你,那麼周圍人會以為朕徇私情,你自己也不心安。”過後不久,皇上問宗尹的兒子:“你父親辭官後,將會住在哪裏?”他兒子說“:眷屬已經太多,不能再住京師。”皇上派人去問宗尹:“朕想留你,時常相伴交遊,你兒子的話是這樣,現在你怎樣決定的?”宗尹說:“臣下怎麼不想住在這兒?隻是剩餘的年歲,我還在陛下駕前,恐怕聖上心理困煩。您既然哀憐老臣不忍心拋棄,我能時常得以瞻仰天顏,臣下怎敢到別處去。鄉裏故人沒剩下誰,即使到了那裏,又將能與誰來往呢?”於是,皇上賜給宗尹一座甲等房宅,凡是酒宴、出獵都讓他跟隨。大定二十八年(1188),宗尹逝世。

他日,上謂宰臣曰:“宗尹治家嚴密,他人不及也。”顧謂宗尹曰:“政事亦當如此矣。”有頃,北方歲饑,軍食不足,廷議輸粟賑濟。或謂比雖不登,而舊積有餘,秋成在近,不必更勞輸挽,宗尹曰:“國家平時積粟,本以備凶歲也,必待秋成,則憊者眾矣。人有捐瘠,其如防戍何。”上從之。
宗雄,原名謀良虎,是康宗的長子。他剛出生時,世祖看見他很驚異,說“:這孩子風骨非同尋常,以後必定成為國家大器。”於是解下佩刀,讓人常放在他身邊,並說:“等他長大成人就讓他佩帶這把刀。”宗雄九歲能射奔跑的兔子。十一歲,射中奔跑的鹿。世祖把他抱坐在膝頭上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已如此,他日必定超過同輩。”把銀酒器賞賜給他。宗雄長大後,儀表奇偉,能談善辯,足智多謀,孝敬謙謹,人人喜愛尊敬他。康宗去世,遼國派遣阿息保來,騎馬到靈帷台階前,選取皇上賜給喪葬的馬匹。太祖大怒,要殺阿息保,宗雄勸諫,太祖才住手。

宗尹乞令子銀術可襲其猛安,會太尉守道亦乞令其子神果奴襲其謀克。凡承襲人不識女直字者,勒令習學。世宗曰:“此二子,吾識其一習漢字,未習女直字。自今女直、契丹、漢字曾學其一者,即許承襲。”遂著於令。
太祖要起兵,宗雄說:“遼國君主驕橫奢侈,不懂兵法,可以攻取。他們連一個蕭海裏也抓不住,而我軍卻抓到了。”太祖讚同他的話。進攻寧江州,渤海軍隊十分堅利。宗雄部隊打敗了渤海軍,因功受封世襲千戶謀克。太祖在出河店打敗遼兵,宗雄衝鋒奮戰,立下很多功勞。在達魯古城的戰役中,宗雄率領右軍,身先士卒作戰,抵擋右軍的遼兵退敗後,皇上命令宗雄幫助左軍出擊遼兵。宗雄繞到遼兵後方出擊,遼兵於是大潰敗,宗雄乘勝向北追殺。天色已晚的時候,包圍了遼兵。黎明時分,遼兵突圍出來,宗雄直追殺到乙呂白石才回還。皇上撫著他的肩背說:“朕有此人,什麼事做不成?”並把禦用衣服賞賜給他。

宗尹有疾,不能赴朝。上問宰臣曰:“宗尹何為不入朝?”太尉守道以疾對。曰:“丞相誌寧嚐言,‘若詔遣征伐,所不敢辭。宰相之職,實不敢當’。宗尹亦豈此意耶。”
遼帝帶七十萬人馬到礥門的時候,諸將都說:“遼軍氣勢旺盛,不應急速交戰。”宗雄說:“不對。遼兵雖然人多,但都是平庸將帥,士卒惴惴不安,不足以讓人畏懼。交戰就能打敗他們是把握中的事。”皇上說:“好。”在護步答岡追上遼帝。宗雄率眾人徑直衝上前去,短兵相接。宗雄命令前麵的兵士用钅廷打遼兵的馬頭,後麵的兵士放箭射擊,大敗遼兵。皇上讚許宗雄的戰功,拉著他的手慰勞他,把禦用鎧甲和禦用戰馬、寶物、奴婢賞賜給他。

二十四年,世宗將幸上京。上曰:“臨潢、烏古裏石壘歲皆不登,朕欲自南道往,三月過東京,謁太後陵寢,五月可達上京。春月烏獸孳孕,東作方興,不必搜田講事,卿等以為何如?”宗尹曰:“南道歲熟,芻粟賤,宜如聖旨。”遂由南道往焉。世宗至上京,聞同簽大宗正事宗寧不能撫治上京宗室,宗室子往往不事生業。上謂宗尹曰:“汝察其事,宜懲戒之。”宗尹奏曰:“隨仕之子,父沒不還本土,以此多好遊蕩。”上命召還。宴宗室於皇武殿,擊球為樂。上曰:“賞賜宗室,亦是小惠,又不可一概遷官,欲令諸局分收補,其間人材孰可者?”宗尹對曰:“奉國斡準之子按出虎、豫國公昱之曾孫阿魯可任使。”上曰:“度可任何職,更訪其餘以聞。”詔以按出虎、阿魯為奉禦。
斜也進攻春州,宗雄與宗幹、婁室去攻打金山縣。走到白鷹林附近,抓住七個敵方的偵察兵,放走一人讓他回去。縣裏人聽說大軍到了就潰散了,於是取下金山縣。又和斜也一起攻占了泰州。

二十七年,乞致仕。”世宗曰:“此老不事事,從其請可也。”宰臣奏曰:“舊臣宜在左右。”上曰:“宰相總天下事,非養老之地。若不堪其職,朕亦有愧焉。如賢者在朝,利及百姓,四方瞻仰,朕亦與其光美。”宰臣無以對。宗尹入謝。上曰:“卿久任外官,不聞有過失,但恨用卿稍晚,今精力似衰矣。省事至煩,若勉留卿,則四方以朕為私,卿亦不自安也。”頃之,上問宗尹子:“汝父致仕,將居何所?”其子曰:“聚屬既多,不能複在京師。”上遣使問宗尹曰:“朕欲留卿,時相從遊,卿子之言如此,今定何如?”宗尹曰:“臣豈不欲在此,但餘閑之年,猶在輦下,恐聖主心困耳。既哀老臣不忍擯棄,時時得瞻望天顏,臣豈敢他往。鄉裏故老無存者,雖到彼,尚將與誰遊乎。”於是賜甲第一區,凡宴集畋獵皆從焉。二十八年,薨。
太祖親自率軍攻打臨潢府,派宗雄先出發,遇上遼兵五千人,宗雄與之交戰,大部隊到了,大敗遼兵。到留守撻不野投降時,皇上把他的女兒嫁給宗雄,獎賞他一出兵就戰勝遼國援兵的功勞。之後,宗雄與蒲家奴巡視泰州土地,宗雄包了些土前來上奏道:“那裏的土地是這樣,可以耕種栽植。”皇上依從了他的話。從此,遷徙了一萬多戶人家到泰州屯田,因為宗雄等人說那裏的土地可以種植。西京投降後又反叛,當時糧餉將近用完,朝中商議要停止進攻。宗雄說:“西京是個都會,如果棄之而去,那麼投降的人會背離,遼國餘留黨羽與夏人就得以窺探時機作亂了。”於是設立重賞來激勵士心。不久,夜空裏起火,火光大如鬥,墜落在城中。宗雄說:“這是破城的征兆。”攻克西京以後,皇上賜給宗雄百兩黃金,十套服裝以及奴婢等。

宗寧本名阿土古,係出景祖,太尉阿離合懣之孫。性勤厚,有大誌。起家為海陵征南都統,戰瓜洲渡,功最。曆祁州刺史。
宗雄與宗翰等人在西京以東四十裏的地方進攻耿守忠的軍隊七千人,把他們打得大敗。宗雄在鴛鴦濼恭迎謁見太祖,並跟隨到了歸化州。宗雄病重,宗幹問他想說什麼。宗雄說:“國家大業已成,主上高壽萬歲,肅清四方敵人,我死而無恨。”天輔六年(1122),宗雄逝世,終年四十歲。太祖來探問病情,沒趕上見麵,悲聲痛哭,對群臣說:“此人謀略過人,在陣前勇猛果決,少見能與他相比的人。”加倍賞賜喪葬物品。皇上詔令合紮千戶駙馬石家奴護送靈柩返回,葬在歸化州,還在宗雄死去的地方修建佛寺。

大定二年,為會寧府路押軍萬戶,擢歸德軍節度使。時方旱蝗,守寧督民捕之,得死蝗一鬥,給粟一鬥,數日捕絕。移鎮寧昌軍,改知臨潢府事,移天德軍。世宗嚐謂宰臣曰:“宗寧智慮雖淺,然所至人皆愛之。”即命為行軍右翼都統,為賀宋正旦使。累遷兵部尚書,授隆州路和團猛安烈裏沒世襲謀克。出知大名府事,徙鎮利涉軍,俄同簽大睦親府事。
宗雄愛好學習讀書。曾經跟從皇上打獵時誤中流箭,但神色不變,恐怕皇上知道要治射箭人的罪。之後拔去箭,托辭生病回了家,臥床兩個月,趁機學習契丹大小文字,全部通識。金國建立初期,訂立的法製條律,都是宗雄與宗幹建立寫明的。到與遼國議和的時候,要用契丹、漢文字書寫詔書,由宗雄和宗翰、希尹主管這件事。並且,宗雄武藝矯健,挽強弓遠射,幾乎能達到三百步。他曾經騎馬奔馳中射三隻獐子,已射中兩隻,又彎弓,馬仆倒,他跳下來,依然拉著弦,隨即張滿弓走步射中獐子。宗雄正追兔子,撻懶也跟在後麵射箭,箭已射出,撻懶大叫道:“箭到了。”宗雄回頭一看,用手接住箭,順即射兔,射中了,他是多麼輕捷矯健!

宗寧多病,世宗欲以涼地處之,俾知鹹平,詔以其子符寶郎畝為韓州刺史,以便養。無幾,入授同判大睦親府事,拜平章政事。明昌二年,薨。宗寧居家約儉如寒素,臨事明敏。其鎮臨潢,鄰國有警,宗寧聞知乏糧,即出倉粟,令以牛易之,敵知得粟,即遁去。邊人以窩斡亂後,苦無牛,宗寧複令民入粟易牛,既而民得牛而倉粟倍於舊,其經畫如此。
天眷年間,宗雄被追封為太師、齊國王。天德二年(1150),被加封為秦漢國王。正隆二年(1157),改為太傅、金源郡王。大定二年(1162),他被追封為楚王,諡號“威敏”,大定十五年(1175),皇帝下詔在衍慶宮懸掛宗雄的畫像。宗雄的兒子有蒲魯虎、按答海、阿鄰。他的孫子有常春、胡裏剌、胡剌、鶻魯、茶紮、怕八、訛出。

宗道本名八十,上京司屬司人,係出景祖,太尉訛論之少子也。通《周易》、《孟子》,善騎射,大定五年,充閤門祗候,累除近侍局使。
起先,宗幹娶了宗雄的妻子,被海陵王接納過去。到海陵王篡位的時候,他派宿直將軍晁霞、牌印閭山去河間,在官署囚禁了宗雄的妻子,第二天,把她和她的兒媳、常春兄弟、茶紮的兒子共七人一同殺死並焚燒,把屍骨丟棄在濠水。大定十七年(1177),皇上詔令有司收屍埋葬。

右丞相烏古論元忠、左衛將軍仆散揆等嚐燕集,有所竊議,宗道即密以聞。世宗嘉之,授右衛將軍,出為西南路副招討。章宗即位,改同知平陽府事。陝西路副統軍、左宣徽使移刺仲方舉以自代,除西北路招討使。故事,諸部賀馬八百餘疋,宗道辭不受,諸部悅服,邊鄙順治。提刑司察廉,召為殿前右副都點檢。尋除陝西路統軍使,以鎮靜得軍民心,特遷三階,兼知京兆府事。時夏早,俾長安令取太白湫水,步迎於遠郊,及城而雨。是歲大稔,人以為精意所感,刊石紀之。
開初,蒲魯虎承襲猛安之位。蒲魯虎去世,受封金紫光祿大夫,他的兒子桓端承襲了這個官職,官位升至金吾衛上將軍。桓端去世,他的兒子嫋頻沒有承襲職位就死了。章宗命宗雄的孫子蒲帶去接襲。

承安二年,為賀宋正旦使,尋授河南路統軍使。泗州民張偉獲宋人王萬,言彼界事情,宗道疑其冤,乃廉問得實。萬,楚州賈人,偉負萬貨五千餘貫,三年不償,萬理索,為偉所誣。乃坐偉而歸萬,時人服其明。後乞至仕,朝廷知非本心,改知河中府,有惠政,民立像於層觀,以時祭之。移知臨洮,以病解。泰和四年,卒。贈龍虎衛上將軍。
蒲帶於大定末年逐步任同簽大睦親府事。章宗即位,在初期設置九路提刑司,蒲帶成為北京臨潢提刑使。皇帝詔曰“:朕剛即位,憂心萬民,常思慮刑獄未曾持定,農桑未曾勉勵,官吏可能不遵循法度,敗壞朕的統治。朝廷派使臣察訪,處事也難以周全。唯獨提刑是勸農、采訪的官員,自古便有。現今分九路專設此職,爾等要盡心去做此事。”從熙宗時代開始,朝廷派遣使臣察訪官吏治事的得失。世宗即位後,每過幾年就有官吏被進退升降,因此大定年間,各郡縣官吏都奉職守法,百姓人口滋生,號稱小康。有人說察訪使臣以個人愛憎確定官吏的最好與最壞,皇上用這話問宰相,宰相說“:臣等再為陛下查問此事。”因而世宗曾經想設立提刑司卻沒有結果。章宗回溯先朝體例,就於即位初期開始實行。

宗雄本名謀良虎,康宗長子。其始生也,世祖見而異之,曰:“此兒風骨非常,他日必為國器。”因解佩刀,使常置其側,曰:“俟其成人則使佩之。”九歲能射逸兔。年十一,射中奔鹿。世祖坐之膝上曰:“兒幼已然,異已出倫輩矣。”以銀酒器賜之。既長,風表奇偉,善談辯,多智略,孝敬謙謹,人愛敬之。康宗沒,遼使阿息保來,乘馬至靈帷階下,擇取賵贈之馬。太祖怒,欲殺阿息保,宗雄諫,太祖乃止。
九路提刑使臣早晨在慶和殿辭別,皇上說“:建立官製,應當寬厚嚴厲相適中。凡是軍民事務相互牽涉,一律公平處理,管束家人部下,不要讓他們攪擾郡縣公事。現在將司獄附屬於提刑司,隻希望牢獄中沒有冤情。”退朝後,又派近臣去傳告說:“卿等都是才學高妙,才交付給專門職責,如果盡心守職,另有獎賞,否則要受懲罰。”第二年,蒲帶承襲猛安。

太祖將舉兵,宗雄曰:“遼主驕侈,人不知兵,可取也。不能擒一蕭海裏,而我兵擒之。”太祖善其言。攻寧江州,渤海兵銳甚。宗雄以所部敗渤海兵,以功授世襲千戶謀克。太祖敗遼兵於出河店,宗雄推鋒力戰,功多。達魯古城之役,宗雄將右軍,身先士卒戰,遼兵當右軍者已卻,上命宗雄助左軍擊遼兵。宗雄繞遼兵後擊之,遼兵遂大潰,乘勝逐北。日已暮,圍之。黎明,遼兵突圍出,追殺至乙呂白石而還。上撫其背曰:“朕有此子,何事不濟。”以禦服賜之。
阿鄰,聰穎靈悟,機敏善辯,通曉女真、契丹大小文字以及漢字。他年幼時曾經入宮,熙宗見了很驚奇,說“:這孩子日後必能為國出力。”阿鄰十八歲時,受職定遠大將軍,任順天軍節度使。天德二年(1150),因為政廉明而升遷益都尹,並兼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曆任泰寧、定海、鎮西、安國等軍節度使。

及遼帝以七十萬眾至馳門,諸將皆曰:“遼軍勢甚盛,不宜速戰。”宗雄曰:“不然。遼兵雖眾,而皆庸將,士卒惴惴,不足畏也。戰則破之掌握間耳。”上曰:“善。”追及遼帝於護步荅岡。宗雄率眾直前,短兵接。宗雄令前行持挺擊遼兵馬首,後行者射之,大敗遼兵。上嘉宗雄功,執其手勞之,以禦介胄及禦戰馬、寶貨、奴婢賜之。
海陵王南下征戰,任用阿鄰為神勇、武平等軍都總管,從壽州取道渡淮水,與勸農使移剌元宜合兵共三萬人作為先鋒。這年十月,到達盧州,與宋將王權的十萬多軍隊在柘皋鎮、渭子橋交戰,打敗宋軍。行軍到和州南邊,再次與王權的八萬多軍兵會戰,又打敗了他,追殺到江上,斬得首級數千顆。

斜也攻春州,宗雄與宗幹、婁室取金山縣。行近白鷹林,獲候者七人,縱其一人使歸。縣人聞大軍至,乃潰,遂下金山縣。與斜也俱取泰州。
皇上在遼陽即位,海陵死去,大軍返回北方。要渡淮水時船隻太少,軍士爭搶船隻,不能迅速渡過。阿鄰抓到俘虜,得知可以涉水的地方,用柳枝做記號,命令本部人馬涉水過去。上了北岸,而其他各路爭渡的軍隊被宋兵截去。阿鄰入朝進見聖上,聖上聽說阿鄰在淮水上的戰功,又帶了全部軍兵回歸,就提升他做兵部尚書,監督籌劃向窩斡各軍征討糧餉,並授與他一塊金牌、四塊銀牌。窩斡被打敗,阿鄰回兵到達懿州,因病去世。喪訊傳到京師,皇上命令在永安寺祭奠,讓百官趕去吊唁,並賞賜喪葬所用的白銀五百兩、深色綢緞三十端、絹一百匹。

太祖自將取臨潢府,遣宗雄先啟行,遇遼兵五千,宗雄與戰,大軍亦至,大破之。及留守撻不野降,上以其女與宗雄,賞其啟行破遼援兵之功也。既而與蒲家奴按視泰州地土,宗雄包其土來奏曰:“其土如此,可種植也。”上從之。由是徙萬餘家屯田泰州,以宗雄等言其地可種藝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金史》

《金史》

作者:脫脫
《金史》本紀
《金史》誌
《金史》表
《金史》列傳
《金史》附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