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金史》 作者:脫脫  

列傳·卷二十八

趙元移剌道(本名按)高德基馬諷完顏兀不喝劉徽柔賈少衝(子益)移剌斡裏朵阿勒根彥忠張九思高衎楊邦基丁暐仁
高德基,字元履,遼陽渤海人。皇統二年(1142),高德基登進士第。皇統六年(1146),高德基為尚書省令史。海陵做丞相時,剛愎自用,沒有人敢違背他的意旨,高德基卻常常與他爭辯。等到海陵篡取了皇位,命令左司郎中賈昌祚告知高德基說:“你公正果敢,現在委任你掌管南京行省的事情。”高德基還沒前去赴任,適逢海陵皇帝想建都燕京,於是命令高德基掌管燕京行台省都事。高德基後改為攝右司員外郎,授予戶部員外郎,改任中都路都轉運副使,升為戶部郎中。

趙元,字善長,涿州範陽人。遼天慶八年登進士第,仕至尚書金部員外郎。遼亡,郭藥師為宋守燕,以元掌機宜文字。王師取燕,藥師降,樞密使劉彥宗辟元為本院令史。天會間,同知薊州事。有賊殺人橫道,官吏圜視莫知所為,路人耕夫聚觀甚眾。元指田中釋耒而來者曰:“此賊也。”叱左右縛之,遂伏。僚吏問其故,元曰:“偶得於眉睫間耳。”其後朝廷立磨勘格,凡嚐仕宣和者皆除名籍,元在磨勘中。
正隆三年(1158),海陵皇帝詔令左丞相張浩、參知政事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第二年,高德基與禦史中丞李籌、刑部侍郎蕭中一都被任命為燕京營建提點。海陵皇帝派中使對高德基說“:你們是想乘車前往?還是想騎馬前往?銀牌可到南京尚書省取。”李籌乞求先發下銀牌,海陵又派中使對李籌說:“銀牌給與不給,應當是出自朕的意思,你怎麼敢說話,難道在你們三人中,獨你的官高嗎?”於是打李籌三十下,派他騎馬前往,高德基、蕭中一乘車前往。高德基轉任同知開封尹。

齊國廢,置行台省於汴,選名士十餘人備官屬,元在選中,授行兵部郎中。行台徙大名,再徙祁州,及宗弼再取河南,元皆攝戶部事,賦調兵食取辦。天眷三年,為行台右司員外郎,囚有殺人當死者,行台欲宥之,元不從,反複數四,勢不可奪,乃仰天歎曰:“如殺人者可宥,死者複何辜,何欲徼己福而亂天下法乎?”行台竟不能奪。改左司員外郎,攝吏部事。在行台凡十年,吏事明敏,宗弼深知之,行台或有事上相府,宗弼必問“曾經趙元未也?”其見重如此。為同簽汴京留守事,改同知大名尹,用廉遷河北西路轉運使,曆彰德、武勝等軍節度使,以老致仕,卒於家。
大定三年(1163),高德基因為廉政管理不善,降職為同知北京路都轉運使事。這年秋天,土河泛濫,洪水進到京城,高德基於是命令打開長樂門,把洪水疏導分流到禦溝,以減輕水勢,洪水沒有造成危害。高德基升為刑部侍郎。大定七年(1167),高德基改任中都路都轉運使。大定九年(1169),高德基轉任刑部尚書。有犯罪當處死的人,宰相想從輕發落,高德基說:“法律沒有第二種。”沒有聽從。等到上奏,金世宗皇帝說:“刑部的決議是正確的。”因此召知諸尚書說“:自朕即位以來,因為政事與宰相爭論是非的,隻有高德基一個人。自今部上省三議不統一,就應該讓我詳細知道。”高德基為宋朝君主生日使。等到回國,宋朝人送給禮物外帶臘肉茶葉三千胯,沒有簽封。高德基說:“侄子進獻叔叔禮物,而不簽名,這是沒有名義的東西。”

移剌道,本名按。宗室移剌古為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辟掌軍府簿書,往來元帥府計議邊事,右副元帥宗弼愛其才,召為元帥府令史。補尚書省令史,特除監察禦史,再遷大理丞,兼工部員外郎。海陵南伐,使督運芻糧,所在盜起,道路梗澀,間關僅至淮南。上謁,承問,具言四方盜賊狀,海陵惡聞其言,杖之七十,使督戰艦渡江,會海陵死,軍還。
大定十一年(1171),高德基改任戶部尚書。高德基上奏章,請求免去軍房稅等錢,減少農稅及鹽酒等賦稅,未有被批複。高德基把當朝官員的俸祿糧食折成錢,按市場上的高價給他們,官府多拿出了幾乎四十萬貫的錢,金世宗皇帝派人告訴他說:“你身為尚書,為取悅宰執近臣,濫出官府的錢。你的官爵,是朕給的,為什麼要這樣?”於是決定打高德基八十板,戶部郎中王佐、員外郎盧彥衝、同知中都轉運使劉先先、副使石抹長壽、支度判官韓鎮、左警巡使李克勤、右警巡使李寶、判官強銳昌、姚宗..、尼龐古達吉不,都不同程度地被打。金世宗皇帝下詔從大定十一年十一月冬至大赦後,尚書省、禦史台、戶部、轉運司、警巡院多支出的俸祿糧食折成的錢,都追回。高德基降為蘭州刺史,王佐降為大興府推官,盧彥衝為河北西路戶籍判官,劉先先為東京警巡使,石抹長壽為東京留守推官,韓鎮為河東南路戶籍判官,李克勤為通遠縣令,李寶為清水縣令,強銳昌、姚宗..、尼龐古達吉不都授予司候。大定十二年(1172),高德基死去,終年五十四歲。他的兒子叫高錫。

大定二年,除工部郎中。奉詔招撫諸奚。是時,抹白猛安下謀克徐列等皆欲降,製於猛安合住,不敢即降。道發兵掩襲合住子婦孫男女甥,及謀克留住,及蒲輦白撒妻孥。是日,適窩斡遣白撒發抹白猛安軍,白撒聞其家人被獲,遂來降。改禮部郎中。從討窩斡,佩金牌,與應奉翰林文字訛裏也招降叛奚。
張九思,字全行,錦州人。皇統初年,他補行台省女真譯史,授予同知易州事職務,三次調為亳州防禦使、歸德尹。劉仲延在泗州接受宋朝的年貢,張九思幫助他。以往接受歲貢的人,每當因為進貢的錢物不精就斥責宋朝使者,宋朝使者就私下送給他們價值幾百幾千的錢幣已是常事,張九思獨獨不肯接受宋使的私贈,劉仲延也隨他一同拒絕私贈,從此私下饋贈的事就杜絕了。張九思從大理評事,再升為大理少卿。清池令雙申自己陳述“:我的父親雙虔,天眷初年,知永安軍,遇到叛賊孟邦傑,他們拘捕了父親並威脅他,我父不順從他們,於是被殺害。請求正式頒布給我做官的特權。”大理寺的建議是,雙虔的兒子隻給合雜班敘,張九思說:“雙虔奮不顧身,守節而死,他的兒子應給予做官的特權,以此來勉勵忠孝之人。”金世宗皇帝聽從了張九思的建議。張九思改任工部郎中、大興少尹、同知中都都轉運使事,轉刑部侍郎,後調到工部。

奉使河南,勸課農桑,密訪吏治得失。累遷禦史中丞、同修國史,廉問職官殿最,還奏。上曰:“職官貪汙罪廢,其餘因循以苟歲月。今廉能即與升除,無以慰百姓愛留之意,可就遷秩,秩滿升除。”於是,廉能官景州刺史耶律補進一階,單州刺史石抹靳家奴、泰寧軍節度副使尹升卿、寧陵縣令監邦彥、浚州司候張匡福各進兩階。貪汙官同知浚州防禦使事蒲速越、真定縣令特謀葛並免死,杖一百五十,除名。同知睢州事烏古孫阿裏補杖一百,削四階,非奉旨不得錄用。於是道改同知大興尹事。詔曰:“京師士民輻湊,犯法者眾,罪狀自實,毋為文所持,斷之以公可也。朕嚐諭執政矣,必不以小苛譴卿,勉副朕意。”
張九思恪守清規戒律,然而又急於進取,一切都以功利為追求,輕率任性不體恤百姓。皇帝金世宗詔令張九思檢查國家的田地,他把凡是地名迷惑相似的,像皇後店、太子莊、燕樂城之類,不管民田的契約憑證,一切都收歸國有。金世宗聽說後把他召回來告誡他“:如遼國時支撥的土地,建國初元帥府指射的租田,近年冒充自己的田業,此類的收歸國有。其餘的民田,一旦收回老百姓就會失業,朕意難道是那樣?”張九思轉為禦史中丞。張九思說屯田猛安人為盜賊的要征收他們的土地稅來補償國家。凡是家貧不能按規定交納的人,就令他招收佃戶,收取租傭用以交納,所交納的估價與賦稅相等的,就把他的地還給他。臨洮尹完顏讓也議論屯田貧人征收償還賣田,請求用張九思的建議,皇帝金世宗下詔同意。

遷刑部尚書。尚廄局使宗夔、副使石抹青狗私用官芻,事覺。尚廄局隸點檢司,刑部當自問。點檢烏林答天錫屬刑部使輕其罪,刑部以付大興府鞫治,於是道及天錫、郎中丁暐仁皆坐解職。尋起為大理卿,兼簽書樞密院事,再遷西京留守,卒。
張九思升工部尚書。年高的他越來越自信,皇帝金世宗對左丞張汝弼說:“張九思老了,很剛愎自用,想讓他出朝做官,怎麼樣?”此時,張九思的兒子張若拙為尚書省令吏,他假冒填寫詔敕文書,事情敗露後,他逃跑了。張汝弼因此上奏,皇帝金世宗說:“張九思難道不知道張若拙在哪?可免去他的官職,逮捕張若拙,抓到後再授職。”張九思聽到這個命令很害怕,因此染病而死。

高德基,字元履,遼陽渤海人。皇統二年登進士第。六年,為尚書省令史。海陵為相,專愎自用,人莫敢拂其意,德基每與之詳辨。及篡位,命左司郎中賈昌祚諭旨曰:“卿公直果敢,今委卿南京行省勾當。”未行,會海陵欲都燕京,命德基攝燕京行台省都事。改攝右司員外郎,除戶部員外郎,改中都路都轉運副使,遷戶部郎中。
高衎,字穆仲,遼陽渤海人。他聰穎好學,從小就能做曲,同宿舍的人想試試他的才能,讓他一天做十個曲子來戲弄他,高衎欣然提筆,不到晚上就做完了,且文雅順暢。高衎二十六歲時登進士第,但他乞求回鄉生活,二年後他調任誋陰丞,後召進京城任尚書省令史,授予右司都事。高衎母親去世時,他辭官服孝,孝期滿後出任吏部員外郎,攝左司員外郎。

正隆三年,詔左丞相張浩、參知政事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明年,德基與禦史中丞李籌、刑部侍郎蕭中一俱為營造提點。海陵使中使謂德基等曰:“汝等欲乘傳往邪?欲乘己馬往邪?銀牌可於南京尚書省取之。”籌乞先降銀牌,複遣中使謂籌曰:“牌之與否,當出朕意,爾敢輒言,豈以三人中官獨高邪?”遂杖之三十,遣乘己馬往,德基、中一乘傳往。轉同知開封尹。
王彥潛、常大榮、李慶之都在吏部官職人選中,吏部考慮王彥潛、常大榮都是進士第一名,位次應當在李慶之之上。王彥潛任..州防禦判官,常大榮任臨海軍節度判官,李慶之任瀋州觀察判官。左司郎中賈昌祚心藏私念,想派李慶之到..州,他欺詐說:“..州雖是佳郡,但防禦判官卻在節鎮之下。”於是改授王彥潛為臨海軍節度判官、常大榮為瀋州觀察判官,李慶之為..州防禦判官。李慶之開始選拔時,昌祚任李慶之為會試詮讀官,而李慶之弟弟李慶雲任尚書省令史,多與權貴結交,海陵王很討厭他,曾經對左右司說“:昌祚一定同李慶之關係好。”大奉國臣是遼陽人,永寧太後同族的人,先任東京警巡院使,因為貪贓而被免職,他想依靠太後求見,海陵王皇帝沒有答應。高衎與大奉國臣有鄉情,準備授予他貴德縣令。海陵皇帝大怒,於是昌祚、高衎、吏部侍郎馮仲等,不同程度地被杖打,李慶雲被打一百五十下,免去職務離朝。不久,馮仲、昌祚、李慶雲都死了,高衎降為清水縣主簿,兵部員外郎攝吏部主事楊邦基降為宜君縣主簿,吏部主事宋仝降為誋陰縣主簿,尚書省知除楊伯傑降為閭陽縣主簿。

大定三年,以察廉治狀不善,下遷同知北京路都轉運使事。是年秋,土河泛濫,水入京城,德基遽命開長樂門,疏分使入禦溝,以殺其勢,水不能為害。遷刑部侍郎。七年,改中都路都轉運使。九年,轉刑部尚書。有犯罪當死者,宰相欲從末減,德基曰:“法無二門,失出猶失入也。”不從。及奏,上曰:“刑部議,是也。”因召諸尚書諭之曰:“自朕即位以來,以政事與宰相爭是非者,德基一人而已。自今部上省三議不合,即具以聞。”為宋主生日使。及還,宋人禮物外附進臘茶三千胯,不親封署。德基曰:“侄獻叔,而不署,是無名之物也。”卻之。
二年後,高衎為大理司直,升戶部員外郎、同知中都都轉運使、太常少卿、吏部郎中。大定初年,轉為左司郎中。金世宗皇帝孜孜求諫,群臣順承旨意,沒有什麼改正,金世宗皇帝說:“朕剛即位,政事大多不熟悉,實在依賴將相大臣們同心輔助。老百姓況且上奏章指出政事不足,於政事有所補正。僅僅審理案件,處理日常公文,何人不能勝任?就如唐堯、虞舜之聖明,猶言‘征集考察眾人的意見,不固執己見,擇善而從’。海陵王獨斷專行,遇事不與大臣們商議,因此自取滅亡。希望卿等體察朕的心意。”皇帝讓高衎傳詔台省百司說:“凡上書說政事,假如被有司阻止,允許他上奏讓我知道所說政事。

十一年,改戶部尚書。德基上疏,乞免軍須房稅等錢,減農稅及鹽酒等課,未報。隨朝官俸粟折錢,增高市價與之,多出官錢幾四十萬貫。上使人諭之曰:“卿為尚書,取悅宰執近臣,濫出官錢。卿之官爵,一出於朕,奈何如此。”於是決杖八十,戶部郎中王佐、員外郎盧彥衝、同知中都轉運使劉兟、副使石抹長壽、支度判官韓鎮、左警巡使李克勤、右警巡使李寶、判官強銳昌、姚宗奭、尼龐古達吉不,皆決杖有差。詔自大定十一年十一月郊祀赦後,尚書省、禦史台、戶部、轉運司、警巡院多支俸粟折錢,皆追還之。德基降蘭州刺史,王佐降大興府推官,盧彥衝河北西路戶籍判官,劉兟東京警巡使,石抹長壽東京留守推官,韓鎮河東南路戶籍判官,李克勤通遠縣令,李寶清水縣令,強銳昌、姚宗奭、尼龐古達吉不皆除司候。大定十二年,德基卒,年五十四。子錫。
高衎升為吏部尚書。每季都選拔人才到吏部,吏部借故檢閱舊名冊,這叫檢契約,有的人被滯留到下一季還不能到任。高衎了解吏部的這種弊病,年終選拔官吏治理。

馬諷,字良弼,大興漷陰人。國初以燕與宋,諷遊學汴梁,登宣和六年進士第。宗翰克汴京,諷歸朝,複登進士第,調蔚州廣靈丞,遷雄州歸信令。境有河曰八尺口,每秋潦漲溢害民田,諷視地高下,疏決之,其患遂息。召為尚書省令史,除獻州刺史。天德初,改寧州,民有告謀不軌者,株連數十百人,諷察其無狀,乃究問告者,告者具伏其誣,眾歡呼感泣。再遷南京副留守,入為大理少卿。是時,高楨為禦史大夫,素貴重,繩治無所避,權貴憚其威嚴,乃以諷及張忠輔為中丞,欲有以中傷之者。諷、忠輔皆文吏巧法,不能與楨絲發相假借,楨畏其害己,因訴於海陵,海陵以楨太祖舊臣,每慰安之。諷改大理卿,歲餘出為順天軍節度使。大定二年,複為大理卿,遷刑部尚書,改忠順軍節度使,致仕。卒。
大定五年(1165),高衎為賀宋朝生日使,中途得病罷職。大定七年(1167),高衎死去。

完顏兀不喝,會寧府海姑寨人。年十三,選充女直字學生。補上京女直吏,再習小字兼通契丹文字。充尚書省令史。天德初,除吏部主事,鞫問押懶路詐襲謀克事,人稱其能,擢右拾遺。海陵謂之曰:“始聞汝名,試以吏部主事。今計其實,優於所聞遠矣。”累遷右司郎中。從海陵伐宋,至淮南,聞世宗即位於遼陽,兀不喝入白其事,海陵沉思良久,曰:“卿等始聞之邪?我已知之,遣人往矣。此大事勿泄於外。”大定二年,秩滿當代,世宗嘉其善敷奏,特詔再任,謂宰臣曰:“兀不喝為人公忠,後來有如斯人者,卿等宜薦舉之。”其見知如此。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金史》

《金史》

作者:脫脫
《金史》本紀
《金史》誌
《金史》表
《金史》列傳
《金史》附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