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金史》 作者:脫脫  

列傳·卷四十一

完顏仲元完顏阿鄰完顏霆烏古論長壽完顏佐石抹仲溫烏古論禮蒲察阿裏奧屯襄完顏蒲剌都夾穀石裏哥術甲臣嘉紇石烈桓端完顏阿裏不孫完顏鐵哥納蘭胡魯剌
完顏仲元本姓郭,中都人。大安年間,李雄招募兵士,郭仲元和完顏阿鄰一起應募,多次立有戰功。貞祐三年(1215),他和完顏阿鄰都積累戰功升任節度。郭仲元是永定軍節度使,被賜姓完顏氏。當時,郭仲元的兵力最強,號稱“花帽軍”,人們都稱呼他為“郭大相公”,以便和完顏阿鄰相區別。不久,又兼任本路宣撫使。八月,遙授郭仲元知河間府事。幾個月後,又改知濟南府事,權山東東路宣撫副使。

完顏仲元,本姓郭氏,中都人。大安中,李雄募兵,仲元與完顏阿鄰俱應募,數有功。貞祐三年,與阿鄰俱累功至節度。仲元為永定軍節度使,賜姓完顏氏。仲元在當時兵最強,號“花帽軍”,人呼為“郭大相公”,以與阿鄰相別。頃之,兼本路宣撫使。八月,遙授知河間府事。數月,改知濟南府事,權山東東路宣撫副使。
貞祐四年(1216),山東缺糧,郭仲元和軍隊三萬人準備到黃河邊或陝右分開屯守,他便上書朝廷,請求補任京官,並且說自己有收複河朔的計策,必須到朝廷麵奏。皇帝下詔說“:你們兄弟集合義軍,在各自地方立功,忠義的情操,已昭然可見了。朕因為參政侯摯和你一向交情深厚,派他到那裏擔任行省官員,你應當可以理解我的心意了!你要求到朝中參見,想法當然也是不錯的,但東平處於危急之際,正需依賴你們加以聲援,等戰事稍為和緩之後,便可將軍隊遷移到黃河邊駐守,那時你再來朝廷,為時未晚。尚希戮力報效朝廷,我不會忘記你的。”不久,改任他為河北宣撫副使。

貞祐四年,山東乏糧,仲元軍三萬欲於黃河之側或陝右分屯,上書乞補京官,且言恢複河朔之策,當詣闕麵陳。詔曰:“卿兄弟鳩集義旅,所在立功,忠義之誠,皎然可見。朕以參政侯摯與卿素厚,命於彼中行省,應悉朕心。卿求入見,其意固嘉,東平方危,正賴卿等相為聲援,俟兵勢稍緩,即徙軍附河屯駐,此時卿來,蓋未晚也。尚思戮力,朕不汝忘。”未幾,改河北宣撫副使。
郭仲元的部將李霆等都累積戰功而被任命為刺史、提控,仲元上奏朝廷賜予金牌,李霆等都成為當時的名將,功名都和仲元相當。仲元屢立戰功,以本職任從宜招撫使,計劃約集從坦等軍準備恢複失陷的地方。朝廷下詔說,仲元的軍隊人數多而雜濫,可大致分為三等,上等的準備征伐時使用,中下等的派去防守,懦弱的全部放走。紅襖賊一千多人占據漣水縣,完顏仲元派提控婁室領兵攻破縣城,斬首幾百人,打敗了祝春,活捉了郭偉,其餘的都奔逃而散,於是收複了漣水縣。仲元兼任單州經略使,婁室晉升了兩個品級,晉升職務一等。不久,仲元被遙授知歸德府事。

仲元部將李霆等積功至刺史、提控,仲元奏賜金牌,霆等皆為名將,功名與仲元相埒。仲元屢有功,以本職為從宜招撫使,計約從坦等軍圖恢複。詔以仲元軍猥多,差為三等,上等備征伐,中下給戍守,懦弱者皆罷去。紅襖賊千餘人據漣水縣,仲元遣提控婁室率兵擊破之,斬首數百,敗祝春,擒郭偉,餘眾奔潰,遂複漣水縣。仲元兼單州經略使,婁室遷兩階,升職一等。未幾,仲元遙授知歸德府事。
當年十月,移軍至盧氏,改任仲元為商州經略使,代元帥右都監。朝廷下詔說“:商、虢、潼關,實屬相連一體,你要考慮個萬全計策。”不久,潼關失守,仲元軍隊前往商、虢,又到嵩、汝之間,都未能和敵人交戰。仲元上書朝廷說:“去年六月,我曾經請求朝廷,推選名將來督促各軍,我當先鋒,身先士卒,但糧草物資不能按時供應,未能成行。如今讓軍隊坐等敵人,則師勞而財盡,越來越困頓不堪。”他大概想攻打西夏以張揚軍威。他又說“:陝西一路最為重要,潼關、禁坑和商州各關隘都應當有所防備。原來在中都時,居庸關是最要害的地方,敵人從小嶺、紫荊繞行出兵,使我軍腹背受敵,終於失守。近日敵人由禁坑出兵繞行,因而潼關失陷。可挑選精兵分別加以防守。”後來他在秦、藍設置守衛部隊,並且向西夏出兵。

是歲十月,徙軍盧氏,改商州經略使,權元帥右都監。詔曰:“商、虢、潼關,實相連屬,卿思為萬全之計。”未幾,潼關失守,仲元軍趨商、虢,複至嵩、汝,皆弗及。仲元上書曰:“去年六月,臣嚐請於朝廷,乞選名將督諸軍,臣得推鋒,身先士卒,糧儲不繼,竟不果行。今將坐甲待敵,則師老財殫,日就困弊。”其大概欲伐西夏以張兵勢。又曰:“陝西一路,最為重地,潼關、禁坑及商州諸隘,俱當預備。向者中都,居庸最為要害,乃由小嶺、紫荊繞出,我軍腹背受兵,卒不能守。近日由禁坑出,遂失潼關。可選精兵分地戍之。”其後乃置秦、藍守禦,及用兵西夏矣。
興定元年(1217),仲元又被任命為單州經略使,打敗了在龜山的兩千名宋兵,又在盱眙擊敗了宋軍步騎兵一千多人,接著在白裏港打敗了紅襖軍,俘虜了老幼一萬多人,他全都把他們放走了。宋軍圍困海州時,仲元軍隊駐守在高橋,他命令提控完顏阿鄰帶領騎兵繞到敵軍後麵夾擊,宋軍解圍而去。皇帝賜給金帶,並下詔加以嘉獎。紅襖軍攻占了曹馬城,在徐、單兩州間搶劫掠奪,提控高琬等人領兵出擊,俘虜了兩千人。興定三年(1219),仲元上奏說:“目前州城堅固,並積蓄糧食二十萬石,聚集了鄉間的義軍一萬多人,又經過了較好的訓練,足以防守,請讓我部渡河守衛。”朝廷下詔讓仲元軍屯於宿州,和右都監紇石烈德共同行帥府事。因為仲元腿部有病,過了百日以後,朝廷下詔說:“卿隻須處置機要事務,撫恤將士,出兵時派李辛就行了。”四年,兼任保靜軍節度使,不久又改為勸農使。五年,任鎮南節度使。

興定元年,複為單州經略使,敗宋人二千於龜山,複敗步騎千餘於盱眙,敗紅襖於白裏港,獲老幼萬餘人,皆縱遣之。宋人圍海州,仲元軍高橋,令提控完顏阿鄰領騎繞出其後夾擊之。宋兵解去。賜金帶,優詔獎諭。紅襖賊陷曹馬城,剽掠徐、單之間。提控高琬等分兵擊之,俘生口二千。三年,仲元奏:“州城既固,積糧二十萬石,集鄉義軍萬餘人,並閑訓練,足以守禦,乞以所部渡河。”詔屯宿州,與右都監紇石烈德同行帥府事。仲元有足疾,滿百日,詔曰:“卿處置機務,撫存將士,出兵使李辛可也。”四年,兼保靜軍節度使,尋為勸農使。五年,為鎮南節度使。
元光元年(1222),完顏仲元被任命知鳳翔府事。鳳翔被圍困時,左監軍石盞合喜領兵救援。仲元讓石盞合喜總管軍事。合喜說:“明公一向深得人心,不必以官位相讓。”仲元要求身先士卒,便傳諭將士們說:“凡是建立奇功的,立即破格晉升。”在形勢危急時他可以有權立即委任四品以下官員。顏盞蝦蟲麻拚力作戰,功勳最大,他便任命蝦蟲麻通遠軍節度使。敵軍解圍之後,他奏請朝廷處置自己擅自任命官員的罪責。金宣宗嘉獎他的功勞,全部按照他的要求任命了那些官員。

元光元年,知鳳翔府事。鳳翔被圍,左監軍石盞合喜來濟軍。仲元讓合喜總兵事。合喜曰:“公素得眾心,不必以官位見讓。”仲元請身先士卒,諭諸將士曰:“凡有奇功者,即承製超擢。”及危急乃輒注四品以下。顏盞蝦蟆力戰功最,輒授通遠軍節度使。圍解,奏請擅除拜之罪。宣宗嘉其功,皆許之。遷元帥右監軍,授河北東路洮委必剌猛安,賜金五十兩、重幣十五端、通犀帶,優詔褒諭。正大間,為兵部尚書,皇太後衛尉,卒。仲元為將,沈毅有謀,南渡後最稱名將雲。
又改任仲元為元帥右監軍,被授予河北東路洮委必剌猛安,賜給黃金五十兩、帛十五端、通犀腰帶等,優詔嘉獎。正大年間任兵部尚書、皇太後衛尉,去世。完顏仲元為將,沉著剛毅而有智謀,是南渡之後最為人稱道的名將。

完顏阿鄰,本姓郭氏,以功俱賜姓完顏。大安中,李雄募兵,阿鄰與完顏仲元等俱應募,數有功。宣宗即位,遷通州防禦使。宣宗遷汴,阿鄰改同知河間府事兼清州防禦使,將所部兵駐清、滄,控扼山東。遷橫海軍節度使,賜以國姓。阿鄰與山東路宣撫副使顏盞天澤不相能,詔阿鄰當與天澤共濟國事,無執偏見,妄分彼此。尋改泰定軍節度使、山東西路宣撫使。是時,仲元亦積功勞,知濟南府,賜姓完顏,與阿鄰俱加從宜招撫使,詔書獎諭,且令計約涿州刺史從坦等軍恢複中都。於是,仲元、阿鄰部兵猥多,詔以三等差第之,上等備征伐,中下戍守,懦弱者罷去,量給地以贍其家。阿鄰所部“黃鶴袖軍”駐魚台者,桀驁不法,掠平民,劫商旅,道路不通,有司乞徙於滕州。詔阿鄰就處置之。頃之,破紅襖賊郝定於泗水縣柘溝村,生擒郝定,送京師斬之。
完顏阿鄰本姓郭,因為立功而一同被賜姓為完顏。大安年間,李雄招募兵士,阿鄰和完顏仲元等一起應募,多次立功。宣宗即位後,被任命為通州防禦使。金宣宗遷都汴京時,阿鄰改任同知河間府事兼清州防禦使,帶領部眾駐守於清州、滄州,控製山東一帶。又遷任橫海軍節度使,賜姓完顏。阿鄰和山東路宣撫副使顏盞天澤互不相讓,朝廷下詔讓阿鄰和天澤共同以國事為重,不要固執己見,亂分彼此。不久改任泰定軍節度使、山東西路宣撫使。當時,仲元也累積功勞而出知濟南府事,被賜姓完顏氏,他和阿鄰都被加封從宜招撫使,朝廷下詔書嘉獎,並且命令他們約集涿州刺史從坦等軍收複中都。當時,仲元、阿鄰兩部兵多而雜,詔令將軍隊分成三等加以區別,上等以備征戰之用,中下等充當守衛任務,老弱者免去,量情給予土地以贍養家口。阿鄰的部下“黃鶴袖軍”駐屯在魚台,驕橫不守法紀,搶劫平民和過往商人旅客,使道路不能通行,有關方麵請求將軍隊移至滕州。下詔讓阿鄰加以處置。不久,在泗水縣柘溝村打敗了紅襖賊軍郝定,活捉了郝定,送到京城斬首。

近製,賜本朝姓者,凡以千人敗敵三千者賜及緦麻以上,敗二千人以上者賜及大功以上,敗千人以上賜止其家。阿鄰既賜姓,以兄守楫及從父兄弟為請。宰臣奏阿鄰功止賜一家,宣宗特詔許之。至是仲元上奏曰:“臣頃在軍旅,才立微功,遽蒙天恩,賜之國姓,非臣殺身所能仰報。族兄徐州譏察副使僧喜、前汾州酒同監三喜、前解州鹽管勾添章、守興平縣監酒添福猶姓郭氏。念臣與僧喜等昔同一家,今為兩族,完顏阿鄰與臣同功,皇恩所加並及本族,僧喜等四人乞依此例。”不許。改輝州經略使。
當時規定,被賜予國姓的人,凡能以千人打敗敵軍三千人的,可以封賜給服麻服以上的親人;打敗二千人以上的,封賜到服大功服以上的親屬;打敗千人以上的隻能封賜本家。阿鄰被賜姓之後,就請求朝廷封賜他的哥哥郭守楫和叔叔伯伯家的兄弟們。宰臣上奏說,阿鄰的功勞隻能封賜他本家,而金宣宗特詔準許了阿鄰的請求。於是,完顏仲元也上奏說“:臣下近時在軍隊,剛立微功,便蒙皇恩,賜給國姓,這不是微臣以殺身所能仰報皇上的恩德。我的族兄徐州譏察副使僧喜、前汾州酒同監三喜、前解州鹽管勾添章、守興平縣監酒添福仍姓郭。念微臣和僧喜等人過去同是一家,如今成為兩族,完顏阿鄰和微臣同樣的功勳,皇恩所加已及其本族,僧喜等四人也請依照此例。”朝廷不允許。阿鄰又改任輝州經略使。

阿鄰有眾萬五千,詔分五千隸東平行省,其眾泣訴雲:“我曹以國家多難,奮義相從,捐田宅,離親戚,轉戰至此,誓同立功,偕還鄉裏。今將分配他軍,心實艱苦。乞以全軍分駐懷、衛、輝州之間,捍蔽大河,惟受阿鄰節製。”阿鄰亦不欲分之,因以為請。宰臣奏:“若遂聽之,非唯東平失備,他將仿效,皆不可使矣。”宣宗以為然。加遙授知河南府事,應援陝西。阿鄰將兵八千,西赴至潼關,聞京兆已被圍,遊騎至華州,陝西行院欲令阿鄰駐軍商、虢,拒東向之路。阿鄰上奏:“臣本援陝西,遇難而止,豈人臣之節?夫自古用兵,步騎相參,乃可以得誌。今乃各有所屬,臨難不救,互分彼此。今臣所統皆步卒,願賜馬軍千人,則京兆之圍不足解矣。”宣宗謂皇太子曰:“阿鄰赴難不回,固善矣。而軍勢單弱,且駐內地以觀事變,並以虢州兵五千付之,使乘隙而進,卿以此意諭之也。”
阿鄰有軍隊一萬五千人,朝廷下詔讓分出五千隸屬於東平行省。他的部眾哭著說“:我們因為國家多難,舉起義旗跟從您,捐棄田宅,離開親人,轉戰至此,誓同立功,同回鄉裏。而今將被分到其他軍隊,心中實在難受。請將全軍分別駐守到懷、衛、輝州之間,守衛大河,隻受阿鄰管轄。”阿鄰也不願將軍隊分出去,便以此為由向朝廷請求。宰臣上奏說:“如果因此聽從的話,不僅東平失去防備力量,其他將領也會仿效,這樣就難以指揮調動了。”金宣宗認為有道理。於是加遙授阿鄰為知河南府事,領兵援救陝西。阿鄰帶領八千軍隊,西馳到潼關,聽說京兆已經被包圍,遊騎到達華州,陝西行院準備讓阿鄰把軍隊駐紮在商、虢之間,以扼守東麵的道路。阿鄰上奏朝廷說“:我本領兵救援陝西,遇到有難而停留,這豈是人臣的禮節?自古用兵,步、騎兵參合使用,才能夠取勝。如今軍隊各有統屬,遇難不能相互救援,而是互相區別彼此所屬。如今臣下所統率的都是步兵,希望賜給騎兵一千人,這樣,京兆之圍也就不愁解了。”金宣宗對皇太子說“:阿鄰赴難而不回兵,固然是好事。但他軍力單薄弱小,況且駐守內地以觀察事態變化,可同時將虢州守軍五千交給他,讓他乘隙進擊,你可以將這個意圖告訴他。”

興定元年,遷元帥右都監,出秦州伐宋。宋統製吳筠守皂角(角又作郊)堡,城三重,據山之巔。阿鄰分兵絕其汲路,克其外城,再克其次城。宋兵縱火而出,阿鄰以騎兵邀之,遣步卒襲其後,宋兵敗,生獲吳筠及將校二百人,馬數百匹,糧萬石及兵甲衣襖。複敗宋兵於裴家莊六穀中,斬五百級,墜澗死者甚眾。又敗之於寒山嶺、龍門關、大石渡,得粟二千餘石。複敗之於稍子嶺,斬首二千餘級,生擒百人。是時三月,宿麥方滋,阿鄰留兵守之。已而宋兵大至,金兵敗,阿鄰戰沒。贈金紫光祿大夫、西京留守。
興定元年(1217),升任元帥右都監。他出兵秦州攻打宋軍,宋軍統製吳筠據守皂角堡,修築了三重城牆,占領山頂。阿鄰分兵斷絕了城裏汲水必經之路,攻克外城,又攻克次城。宋兵放火突圍,阿鄰以騎兵攔擊,又派步兵襲擊敵人的後部,宋兵大敗,活捉了吳筠和將校二百人,馬幾百匹,糧食一萬石以及兵甲、衣襖等。又在裴家莊的六穀中打敗宋軍,斬首五百級,墜澗而死者人數眾多。又在寒山嶺、龍門關、大石渡打敗宋軍,得到粟米二千多石。又在稍子嶺打敗敵軍,斬首二千餘級,活捉一百多人。當時已是三月間,前年播種的麥子剛剛滋長,阿鄰留下軍隊守衛。不久,宋兵大批開到,金兵戰敗,阿鄰戰死。被追贈為金紫光祿大夫、西京留守。

完顏霆,本姓李氏,中都寶坻人。粗知書,善騎射,輕財好施,得鄉曲之譽。貞祐初,縣人共推霆為四鄉部頭。霆招集離散,糾合義兵,眾賴以安。招撫司奏其事,遷兩官。霆與弟雲率眾數千巡邏固安、永清間,遙授寶坻縣丞,充義軍都統。劉璋說霆使出降,霆縛送經略司。遷三階,攝寶坻令,升都提控,遙授同知通州軍州事。
完顏阿裏不孫,字彥成,是曷懶路泰申必刺猛安人。明昌五年(1194)考中進士,調任易州、忻州軍事判官,安豐縣縣令。又補任尚書省令史,授興平軍節度副使,應奉翰林文字,又轉任修撰,充任元帥左監軍紇石烈執中的經曆官。紇石烈執中包圍楚州時,放縱軍隊大肆擄掠,完顏阿裏不孫因沒有加以勸諫和糾正而坐罪,被打了五十杖。大安初年,改任戶部員外郎、鈞州刺史。紇石烈執中在西京行樞密院事,又任命他為經曆官。改任威州刺史。貞祐初年,累遷至國子祭酒,曆任越王、濮王師傅,改任同知平陽府事,兼本路宣撫副使。又召回任兵部侍郎,改遷翰林侍講學士。改陝西路宣撫副使,遷為元帥左都監。改河平軍節度使、河北西路宣撫副使。改禦史中丞、遼東宣撫副使。又過了一個月,任代理右副元帥、參知政事、遼東路行尚書省事,賞賜給他禦衣、皇廄中的禦馬、安山盔甲。上京行省蒲察五斤上奏朝廷為他請功,又賞賜給黃金百兩、絹百匹。

中都食盡,霆遣軍分護清、滄河路,召募賈船通餉道。遙授同知清州防禦事,從河北路宣撫使完顏仲元保清、滄。遙授通州刺史、河北東路行軍提控,佩金牌。舊製,宣撫副使乃佩金牌,仲元奏:“臣軍三萬,管軍官三人,皆至五品,乞各賜金牌。”廷議霆輩忠勇絕人,遂與之。改大名路提控,複取玉田、三河、香河三縣。徙屯濱、棣、淄,留副將孫江守滄州。江以滄州降於王楫,而江將兵圍觀州。霆乃詐作書與孫江,約同取滄州者。王楫得其書,果疑孫江與霆有謀,召江還,殺之。霆乃定觀州而還。進官三階,充濱、棣行軍都提控。未幾,遙授同知益都府事,加宣差都提控,遷棣州防禦使,賜姓完顏氏,屯海州。俄權單州經略司事,充宣差總領都提控。
興定元年(1217),真拜參知政事,代理右副元帥,在婆速路行尚書省、設元帥府,承製可以任命刺史以下官員,但未能協調。當時,蒲鮮萬奴占據遼東,入侵和搶掠婆速路地區,高麗人都害怕他兵力強盛,資助給他八萬石糧食。上京行省的蒲察五斤被召入朝之後,遼東的兵力更加薄弱,蒲察五斤留下江山防守肇州,江山對於自己何去何從,舉棋不定。當上京的宣撫使蒲察移剌都改任陝西行省的參議官之後,伯德胡土便產生了異心。宣撫使海奴不迎奉朝廷傳旨的使者,坐在那裏接受詔書,阿裏不孫將他關押起來。不久,阿裏不孫又假傳朝廷詔書大赦諸道,眾人這才稍稍安定下來,阿裏不孫便回朝廷請罪。

興定元年,泰安、滕、兗土寇蜂起,東平行省侯摯遣霆率兵討之,降石花五、夏全餘黨二萬人,老幼五萬口,充權海州經略副使。紅襖賊於忙兒寇海州,霆擊走之。二年,宋高太尉兵三萬駐朐山。霆軍乏糧,采野菜麥苗雜食之。宋兵柵朐山,下隔湖港,霆作港中暗橋,遣萬戶胡仲珪、副統劉斌率死士由暗橋登山,霆率兵四千人趨山下,約以昏時舉火為期,上下夾擊,宋兵大敗,墜澗溺水死者不可勝計,斬高太尉、彭元帥於陣,餘眾潰去。遷安化軍節度使,經略副使如故。以其子為符寶典書。逾月,宋兵複至,霆逆戰,駐兵城外。夜半,宋人乘虛逾城而入。經略使阿不罕奴失剌率兵扼戰,都統溫迪罕五兒、副統蒲察永成、蒲察隻魯身先士卒,殺二百餘人,城賴以完。詔五兒等各遷兩階。
起先,留哥據守廣寧,知廣寧府事溫迪罕青狗住在蓋州,妻兒留在廣寧。他和伯德胡土是結盟的兄弟。溫迪罕青狗的軍隊歸阿裏不孫管轄,但青狗內懷猜忌之心,不情願聽從指揮,蒲察移剌都曾經上奏朝廷,讓青狗的軍隊不歸屬阿裏不孫管轄。金宣宗便宣召青狗入京,青狗不肯聽從。阿裏不孫殺了溫迪罕青狗。伯德胡土因此怨恨阿裏不孫。不久,伯德胡土討伐高麗,便用軍隊殺害了阿裏不孫。代理左都監納坦裕和監軍溫迪罕歌不靄、遙授東平判官參議軍事郭澍謀劃殺掉伯德胡土,但還不敢實行。正值上京留守蒲察五斤派遣副留守夾穀愛答、左右司員外郎抹睰獨魯到納坦裕這裏商議事情。納坦裕便將他們的計謀告訴了這兩人,兩人表示讚同。於是,召來伯德胡土,在帳中將他殺了。阿裏不孫死去後,朝廷才收到他寫的有關矯詔大赦的請罪奏疏,並下令有關部門給予嘉獎。不久,聽到了阿裏不孫死於內亂的消息,便下詔追贈他為平章政事、芮國公。納坦裕授為左都監,哥不靄晉升一品階,愛答、獨魯、郭澍都升官提職不等。

四年,改集慶軍節度使,兼同知歸德府事。五年,改定國軍節度使,兼同知京兆府事,擢其子為護衛。元光元年,陝西行省白撒奏:“京兆南山密邇宋境,官民遷避其間者,無慮百萬人。可遣官鎮撫,庶幾不生他變。”宣宗以為然。十月,霆以本官為安撫使,守同知歸德府惟宏、大司農丞郭皓為副使,分護百姓之遷南山者。元光二年,卒。
阿裏不孫待人寬厚仁愛,辦理政務敏捷,能夠處置重大問題,認識他的人都認為尚未能盡用其才。

烏古論長壽,臨洮府第五將突門族人也。本姓包氏,襲父永本族都管。泰和伐宋,充緋翮翅軍千戶,取褷川寨及祐州、宕昌、辛城子,以功進官二階。貞祐初,夏人攻會州,統軍使署征行萬戶,升副統,與夏人戰於窄土峽,先登陷陣,賞銀五十兩。戰東關堡,以功署都統,兼充安定、定西、保川、西寧軍馬都彈壓。詔錄前後功,遙授同知隴州防禦事,世襲本族都巡檢。三年,賜今姓。攻蘭州程陳僧,為先鋒都統。夏人圍監洮,扼渭源堡,內外不通。統軍司募人偵候臨洮消息,長壽應募,馘二人,擒一人,問得臨洮及夏兵事勢。以勞遷宣武將軍,遙授通遠軍節度副使。招降諸蕃族及熟羊寨秦州逋亡者。複遷懷遠大將軍,升提控。興定元年,夏人大入隴西,長壽拒戰,遷平涼府治中,兼節度副使,充宣差鞏州規措官。頃之,遙授同知鳳翔府事,兼同知通遠軍節度事,提控如故。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金史》

《金史》

作者:脫脫
《金史》本紀
《金史》誌
《金史》表
《金史》列傳
《金史》附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