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金史》 作者:脫脫  

列傳·卷四十九

古裏甲石倫內族訛可撒合輦強伸烏林答胡土內族思烈紇石烈牙吾塔
古裏甲石倫,隆安人。以武舉得中。他為人性格強悍,頗自以為是,到哪兒都和人家合不來,宣宗因為他英勇善戰而經常任用他。貞..二年(1214),累遷任副提控、太原府判官。他和從宜都提控、振武軍節度使完顏蒲剌都在商議防守方略時意見不同,布置得不合理,敵軍乘機大舉入侵,差點不能抵禦。後來他交了份表章自我申辯,說他沒有罪責,皇帝對他們不和睦很不高興,下詔讓分開統領軍隊。

古裏甲石倫,隆安人。以武舉登第。為人剛悍,頗自用,所在與人不合。宣宗以其勇善戰,每任用之。貞祐二年,累遷副提控、太原府判官,與從宜都提控、振武軍節度使完顏蒲刺都議拒守不合,措置乖方,敵因大入,幾不可禦。既乃交章論列,以自辨其無罪,上惡其不和,詔分統其兵。未幾,遷同知太原府事。奏請招集義軍,設置長校,各立等差。都統授正七品職,副統正八品,萬戶正九品,千戶正班任使,謀克雜班。仍三十人為一謀克,五謀克為一千戶,四千戶為一萬戶,四萬戶為一副統,兩副統為一都統,外設一總領提控。製可。
不久,改任同知太原府事。他上奏請求招募義軍,設立長校官員,各有等級差別。都統授給正七品職位,副都統正八品,萬戶正九品,千戶為正班任使,謀克為雜班。仍按三十人編成一謀克,五謀克為一千戶,四千戶為一萬戶,四萬戶為一副統,兩副統為一都統,外設一位總領提控。皇帝批示可行。

四年,遷河東宣撫副使,上章言宣撫使烏古論禮不肯分兵禦敵,且所行多不法。詔禮罷職,石倫遷絳陽軍節度使,權經略使,尋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馬都總管。大元兵圍忻州,石倫率兵往援,以兵護其民入太原,所保軍民甚眾。興定元年七月,改河平軍節度、兼衛州管內觀察使,詔諭曰:“朕初謂汝勇果,為國盡力,故倚以濟事。尋聞汝嗜酒不法,而太原知府烏古論德升亦屢嚐為朕言之,然皆瑣屑,乃若不救汾州,豈細事哉?有司議罪如此,汝其悉之,益當戮力,以掩前過。”是年十一月,遷鎮西軍節度使、兼嵐州管內觀察使、行元帥府事。
四年,遷任河東宣撫副使,上表章說宣撫使烏古論禮不肯分兵抵禦敵人,況且所作所為多不守法度。皇帝下詔罷免烏古論禮的職務,古裏甲石倫升為絳陽軍節度使,代理經略使,不久又任知延安府事、兼任..延路兵馬都總管。元軍圍困忻州,石倫領兵前去救援,他以軍隊保護忻州民眾進入太原,受他保護的軍民人數眾多。

二年四月,石倫言:“去歲北兵破太原,遊兵時入嵐州境,而官民將士悉力捍禦,卒能保守無虞。向者河東內郡,皆駐以精甲,實以資儲,視邊城尤為完富,然兵一至,相繼淪沒。嵐兵寡而食不足,惟其上下協同,表裏相應,遂獲安帖。當大軍初入,郡縣倉皇,非此帥府控製,則庾、管、保德、岢嵐、寧化皆不可知矣。今防秋不遠,乞朝廷量加旌賞,務令益盡心力,易以鎮守。”詔有功者各遷官一級,仍給降空名宣敕,令樞密院遣授之。
興定元年(1217)七月,改任河平軍節度使,兼衛州管內觀察使,皇帝下詔對他說“:朕當初認為你勇敢善戰,為國盡力,所以倚仗你成功。不久聽說你嗜酒不守法令,而太原知府烏古論德升也多次向我說過,都是瑣碎事,但像不救援汾州,豈是小事?有司這樣議罪,你應當知道,更加努力,以補前時的過失。”當年十一月,遷任鎮西軍節度使、兼嵐州管內觀察使、行元帥府事。

三年二月,石倫奏:“向者並、汾既破,兵入內地,臣謂必攻平陽,平陽不守,將及潞州,其還當由龍州穀以入太原。故臣嚐請兵欲扼其歸路,朝廷不以為然,既而皆如臣所料。始敵入河東時,郡縣民皆攜老幼徙居山險,後雖太原失守,而眾卒不從,其意謂敵不久留,且望官軍複至也。今敵居半歲,遣步騎擾諸保聚,而官軍竟無至者,民其能久抗乎。夫太原,河東之要郡;平陽,陝西,河南之藩籬也。若敵兵久不去,居民盡從,屯兵積糧以固基本,而複擾吾郡縣未殘者,則邊城指日皆下矣。北路不守,則南路為邊,去陝西、河南益近,臣竊憂之,故複請兵以圖戰守。而樞府檄臣,並將權太原治中郭遹祖、義軍李天祿等萬餘人,就其糧五千石,會汾州權元帥右都監抹撚胡剌複太原。臣召遹祖,欲號令其眾,遹祖不從。尋得胡剌報曰:‘嚐問軍數於遹祖,但稱天祿等言之,未嚐親閱。問糧,則曰散在數處。’蓋其情本欲視朝廷以己有兵糧,冀或見用,以取重職,不可指為實用也。雖然,臣已遣提控石盞吾裏忻等領軍以往矣。但敵勢頗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絕無精銳,恐不能勝。乞於河南、陝西量分精兵,以增臣力,仍令陝西州郡近河東者給之資糧,更令南路諸軍綴敵之南,以分其勢,如此庶幾太原可複也。”詔陝西、河東行省分糧與之,請兵之事,以方伐宋不從。
二年四月,石倫上奏說:“去年北兵攻破太原,遊兵時常進入嵐州境內,而官民將士全力抵抗,終能保守無誤。以前河東內郡都駐守精兵,物資充實,比邊城更加完備充裕,可是當敵軍一到便相繼淪沒。嵐州兵少而食物供應不足,全靠上下同心協力,內外相應,固而得以安寧。當敵軍初入時,郡縣惶惶不安,如果不是帥府嚴加管製,那麼,阝奧、管保德、岢嵐、寧化都不知會怎樣了。如今秋防已近,請朝廷量情予以獎賞,務使更加盡心盡力,容易鎮守。”朝廷詔令對有功人員各升官一級,仍給予沒有填寫名字的委任書,讓樞密院派人送去。

三月,石倫複上言曰:“頃者大兵破太原,招民耕稼,為久駐之基。臣以太原要鎮,所當必爭,遣提控石盞吾裏忻引官兵義兵共圖收複。又以軍士有功者宜速賞之,故擬令吾裏忻得注授九品之職,以是請於朝,而執政以為賞功罰罪皆須中覆。夫河東去京師甚遠,移報往返不暇數十日,官軍皆敗亡之餘,鋒銳略盡,而義兵亦不習行陣,無異烏合,以重賞誘之猶恐不為用,況有功而久不見報乎。夫眾不可用則不能退敵,敵不退則太原不可複,太原不可複則平陽之勢日危,而境土日蹙矣。今朝廷抑而不許,不過慮其濫賞耳。借使有濫賞之弊,其與失太原之害孰重?”於是詔從其請,自太原治中及他州從七品以下職、四品以下散官,並聽石倫遷調焉。
三年二月,古裏甲石倫上奏說:“原來並、汾被攻破,敵軍入侵內地,我認為他們必定攻打平陽,平陽不能守住,就將危及潞州,他們回兵時將從龍州穀入侵太原。所以我曾請求派兵扼守住敵軍退路,朝廷不以為然,後來果然都如臣所預料那樣。開始敵軍入侵河東時,郡縣的民眾都扶老攜幼遷移到山上險要地方,後來太原雖然失守,而民眾不肯跟從撤退,他們認為敵人不會久留,而且希望官軍能再到。如今敵人已停留了半年之久,派遣步騎兵騷擾各民眾聚居的村堡,而官軍卻始終不到,民眾能夠長久抵抗嗎?太原是河東的要郡,平陽,是陝西、河南的前衛。如果敵軍久留不走,居民都跟從他們,駐紮軍隊積存糧食以鞏固根基,再來騷擾我方還未殘損的郡縣的話,則邊境城池指日將被攻下。北路守不住,則南路成為邊境,離陝西、河南更近。我深感憂慮,所以再次請兵以求作戰和防衛。而樞密院下文書給我,讓我統率代理太原治中郭..祖、義軍李天祿等一萬多人,就近取其糧五千石,會集汾州代理元帥右都監抹睰胡剌收複太原。臣召令..祖,要命令他的部眾,郭..祖不肯聽從。不久接到抹睰胡剌回報說‘:曾經幾次向郭..祖詢問軍隊的情況,隻是聽李天祿等人說,沒有親自見到文書。問糧食,則說分散在幾個地方。’根據這種情況,原是想讓朝廷知道自己有兵有糧,希望受到朝廷任用,以得到高的職務,不能指望他們能夠實用。雖則如此,臣已派遣提控石盞吾裏忻等領兵前往了。但敵軍來勢頗大,而派去的大多是新招來的平民,絕無精銳部隊,恐怕難以取勝。請從河南、陝西量情分給精兵,以增大我的兵力,並令陝西州郡中靠近河東的給予一部分軍糧,再讓南路各軍牽製住敵軍的南部,以分散敵軍兵力,這樣太原大概可望收複。”朝廷詔令陝西、河東的行省分糧給他,請求派兵的事則因正在討伐宋國而不聽請求。

是月,石倫複言:“日者遣軍潛搗敵壘,欲分石州兵五百權屯方山,剿殺土寇,且備嵐州,而同知蒲察桓端拒而不發。又召同知寧邊軍節度使姚裏鴉鶻與之議兵,竟不聽命。近領兵將取太原,委石州刺史納合萬家權行六部,而辭以他故,幾誤軍糧。約武州刺史郭憲率所領並進,憲亦不至。臣猥當方麵之任,而所統官屬並不稟從,乞朝廷嚴為懲誡,庶人知職分,易以責辦。”宰臣惡之,乃奏曰:“桓端、鴉鶻已經奏改,無複可議。石倫身兼行部,不自規畫,而使萬家往來應給,石州無人,恐亦有失。武州邊郡,正當兵衝,使憲率軍離城,敵或乘之,孰與守禦?萬家等不從,未為過也。”上以為然,因遣諭石倫曰:“卿嚐行院於歸德,衛州防備之事,非不素知,乃屢以步騎為請何耶?比授卿三品,且數免罪譴卿,嚐自誓以死報國,今所為如此,豈報國之道哉!意謂河南之眾必不可分,但圖他日得以藉口耳。卿果赤必為國,盡力經畫,亦足自效。萬家等若必懲戒,彼中誰複可使者?姑為容忍可也。”
三月,古裏甲石倫又上奏說:“近時元兵攻破太原,招攬民眾耕作,作為久駐的根基。臣認為太原是重鎮,為必爭之地,派提控石盞吾裏忻率領官兵、義兵共圖恢複。又因軍士有功的應當趕快賞賜,所以打算讓吾裏忻得以授九品官職,以此向朝廷請示,而執政大臣認為賞功罰罪都要經過朝廷批複。河東離京都很遠,送去報告來回不停也要幾十天,官軍都是打了敗仗和遭受毀滅的軍隊的殘餘,精銳大都喪盡,而義兵也不熟悉行陣之法,無異於烏合之眾,以重賞加以誘惑還恐不為所用,何況立了功而久不見回報呢?不能用的人眾多就難以退敵,敵軍不退則太原不能收複,太原不能收複則平陽形勢日趨危急,而國土就日趨減少了。今朝廷抑製不加許可,不過是擔心濫於獎賞罷了。就算有獎賞過濫的弊端,比起太原損失的害處哪種更嚴重?”於是皇帝下詔準了他的請求,太原治中和其他州從七品以下職務、四品以下散官,都聽由石倫升遷調整。

閏三月,石倫駐兵太原之西,俟諸道兵至進戰,聞脅從人頗有革心,上言於朝,乞降空名宣敕、金銀符,許便宜遷注,以招誘之。上從其請,並給付之,仍聽注五品以下官職。
當月,石倫又上奏說:“近日派遣軍隊偷偷地搗毀敵軍營壘,準備分出石州的軍隊五百人暫時屯駐於方山,剿滅當地賊寇,並且防守嵐州,而同知蒲察桓端拒不發兵。又召同知寧邊軍節度使姚裏鴉鶻一起商議軍事,他竟不聽命令。近日領兵準備攻取太原,委任石州刺史納合萬家暫時掌管六部,而他以有其他事加以推辭,差點貽誤軍糧。約同武州刺史郭憲帶領所部人馬一同進取,郭憲也不肯來。臣不才而充任一方麵的職掌,而所統率屬官都不聽從,請朝廷給予嚴懲,讓人人各知職責,容易督責辦理。”宰臣們對石倫感到討厭,便上奏說:“桓端、鴉鶻都已經上奏改動,不再複議了。石倫身兼行部之職,不親自策劃,而讓納合萬家來回供應,石州沒有人恐怕會有閃失。武州是邊郡,正當敵軍的要害,讓郭憲領兵離城,敵軍或乘機進攻,誰來防守?萬家等沒有聽從,不能算為過失。”皇帝也這樣認為,於是派人對石倫說:“你曾經在歸德設立行院,衛州防禦之事並非不知,而屢次請求派給步騎兵,是何緣故?近來授給你三品官職,並且幾次免去你的罪責,你曾經發誓以死報效國家,如今這樣做法,難道是報國之道嗎?你認為河南的軍隊一定不可能再分派出去,卻一再請求,無非為他日有個借口而已吧!你如果赤心為國,盡心策劃,也足以自我報效了。萬家等人如果必須懲處的話,那邊又能派誰前去呢?暫且容忍一下吧!”

六月,保德州振威軍萬戶王章、弩軍萬戶齊鎮殺其刺史孛術魯銀術哥,仍滅其家,脅官吏軍民同狀白嵐州帥府,言銀術哥專恣慘酷,私造甲仗,將謀不軌。石倫密令同知州事把蒲剌都圖之,蒲剌都乃與兵吏置酒召章等欽,擒而族誅之。至是,朝廷命行省胥鼎量宜遷賞,仍令蒲剌都攝州事,撫安其眾焉。
閏三月,古裏甲石倫將軍隊駐紮在太原以西的地方,等候各路軍隊到達後進攻,他聽說元軍中被脅迫去的人有反叛之心,便上奏朝廷,請求給予一部分沒有填寫姓名的委任書、金銀符令等,允許他根據需要給予封授官職,以便招降。皇帝聽從他的請求,並交付給了他,同時聽由他委任五品以下的官職。

六月,遷金安軍節度使,行帥府事於葭州。時鄜州元帥內族承立慮夏人入寇,遣納合買住以兵駐葭州,石倫輒分留買住兵千八百人,令以餘兵屯綏德,而後奏之。有司論罪當絞,既而遇赦,乃止除名。元光元年,起為鄭州同知防禦使,與防禦使裴滿羊哥部內酤酒不償直,皆除名。三月,上諭元帥監軍內族訛可曰:“石倫今以罪廢,欲再起之,恐生物議,汝軍前得無用之乎。此人頗善戰,果可用便當遣去。古亦有白衣領職者,渠雖除名,何害也。”十月,大元兵圍青龍堡,詔以石倫權左都監,將兵會上黨公、晉陽公往援之。兵次彈平寨東三十裏,敵兵梗道不得進,會青龍堡破,召還。既而複以罪免。
六月,保德州振威軍萬戶王章、弩軍萬戶齊鎮殺死本州刺史孛術魯銀術哥,並殺了他全家,脅迫官吏和軍民一起到嵐州帥府告狀,說銀術哥專幹殘酷的事情,私造甲胄兵器,圖謀不軌。古裏甲石倫密令同知州事蒲剌都除掉他們。蒲剌都便和官吏們一起設酒召請王章等同飲,活捉了他們並族滅全家。這時,朝廷讓行省胥鼎量情給以升遷和獎賞,仍令蒲剌都負責州事,安撫民眾。

正大八年,大兵入河南,州郡無不下者,朝議以權昌武軍節度使粘葛仝周不知兵事,起石倫代之。石倫初赴昌武,詔諭曰:“卿先朝宿將,甚有威望,故起拜是職。元帥蘇椿、武監軍皆曉兵事,今在昌武,宜與同議,勿複不睦失計也。”時北兵已至許,石倫赴鎮,幾為遊騎所獲。數日,知兩省軍敗,潰軍踵來。有忠孝軍完顏副統入城,兩手皆折,血汙滿身,州人憂怖不知所出。石倫遣歸順軍提控嵐州人高珪往斥候,珪因持在州軍馬糧草數目奔大元軍,仍告以城池深淺。俄大兵至城下,以鳳翔府韓壽孫持檄招降,言三峰敗狀。石倫、蘇椿不詰問即斬之市中。既而武監軍偏裨何魏輩開東門,內族按春開南門,夾穀太守開西門。大元軍入城,擒蘇椿,問以大名南奔之事,椿曰:“我本金朝人,無力故降,我歸國得為大官,何謂反耶!”大將怒其不屈,即殺之。石倫投廨後井中,仝周自縊州廨。武監軍者初不預開門之謀,何魏輩欲保全之,故言於大將曰:“監軍令我輩獻門。”然亦怒其不迎軍而降,亦殺之。
六月,轉任金安軍節度使,在葭州行帥府事。當時..州元帥內族承立擔心西夏入侵,派納合買住將軍隊駐紮在葭州,古裏甲石倫便分留了買住的一千八百名兵士,命令他帶領其餘軍隊駐守於綏德,然後再上奏朝廷。有關方麵論罪,認為應當處以絞刑,後遇赦令,便隻是除名。元光元年(1222),起用擔任鄭州同知防禦使,他跟防禦使裴滿羊哥在部內打酒不給錢,兩人都受除名處分。三月,皇帝對元帥監軍內族訛可說“:古裏甲石倫如今因罪而廢黜,要再起用,恐怕引起非議,你的軍前難道沒有可用人的地方嗎?這人頗為善戰,如果能用就可以派去。古代也有以白衣而任職的,他雖已除名又有什麼妨礙。”十月,元軍包圍了青龍堡,皇帝詔令古裏甲石倫暫任左都監,領兵會合上黨公、晉陽公一起前往救援。當軍隊走到彈平寨以東三十裏地時,因敵軍堵塞道路而無法前進,正好青龍堡已被攻破,他們被召回。不久又因罪而免職。

仝周名暉,字子陽,策論進士,興定間為徐州行樞密院參議官,上章言:“惟名與器不可假人,自古帝王靡不為重。今之金銀牌,即古符節也,其上有太祖禦畫,往年得佩者甚難,兵興以來授予頗濫,市井道路黃白相望,恐非所以示信於下也。乞寶惜之,有所甄別。”上以語宰臣,而丞相高琪等奏:“時方多難,急於用人,駕馭之方,此其一也,如故為便。”
正大八年(1231),元軍入侵河南,州郡無不被攻破。朝議認為暫時代理昌武軍節度使粘葛仝周不懂軍事,起用古裏甲石倫來代替他。石倫初去昌武時,皇帝對他說:“您是先朝的有經驗的老將,很有威望,所以拜任這個職務。元帥蘇椿、武監軍都是懂得軍事的,如今都在昌武,應當和他們共同商議,不要再因為不和睦而失算了。”當時元兵已經到了許州,石倫前往駐鎮途中差點被元軍的遊騎所俘虜。幾天後,已知兩行省軍隊大敗,敗軍接踵而來,有位忠孝軍的完顏副都統進城時,兩手都斷了,血染全身,州人都十分害怕,不知怎麼辦好。石倫派遣歸順軍提控嵐州人高皀出去偵察,高皀便帶著這個州的軍馬糧草數目投奔元朝,並告訴元軍城池的深淺。不久元兵便來到城下,他們派鳳翔府的韓壽孫拿著檄文招降,並敘述在三峰山失敗的情況。石倫、蘇椿並不詢問立即把他斬於市中。後來武監軍偏將何魏等人打開東門,內族按春開了南門,夾穀太守開了西門,元軍進了城,抓住了蘇椿,責問他在大名府時南逃之事。蘇椿說“:我本是金朝人,沒有抵抗能力所以投降,我回國擔任大官,怎麼說是反叛呢?”元軍大將因他不肯屈服而大怒,當即殺了他。古裏甲石倫自投於官署後麵的井中,仝周在州署中自縊。武監軍起初並未參預打開城門的計謀,何魏之流想要保護他,故意對大將說“:是監軍讓我們獻門的。”但大將也惱怒他沒有出來迎接元軍投降,也將他殺掉了。

蘇椿,大名人,初守大名,歸順於大元,正大二年九月,自大名奔汴,詔置許州,至是,見殺。
強伸,原是河中射糧軍子弟,他的相貌十分醜陋,但他力氣過人。興定初年(1217),他跟從華州副都統安寧收複潼關,因功績當了官,曾監製..陽醋。後來客居洛陽,被選為官軍,守衛陝鐵嶺,軍敗被俘,跟從都尉兀林答胡土逃回了中京。當時中京也被攻破,留守兼行樞密院使內族撒合輦在作戰中已死,元帥任守真又成立了官府,以方便處置授官,委任強伸做了警巡使。後來任守真率領他的軍隊跟從行省思烈入京救援,在鄭州戰敗,任守真在作戰中死去。

完顏訛可,內族也。時有兩訛可,皆護衛出身,一曰“草火訛可”,每得賊,好以草火燎之,一曰“板子訛可”,嚐誤以宮中牙牌報班齊者為板子,故時人各以是目之。
天興元年(1232)八月,中京民眾推選強伸為府簽事,他所率領的軍隊共二千五百人,其中傷殘老幼占了一半。過了三天,北兵包圍了他們,東、西、北三麵立有大炮,強伸收集了衣服布帛做成旗幟立在城上,率領士兵赤膊上陣作戰,用五十名壯士往來救應,大聲喊叫,以“憨子軍”為名,叫起來聲勢如有萬人。兵器用盡,他們便以錢做箭頭,得到元兵的箭就一折為四,用筒鞭來發射。他又領著人創造了遏炮,隻用幾個人就能把大石頭發射到百步之外,而且百發百中。強伸四處奔跑接應,所到之處都獲得勝利。他把得到的兩隻駱駝和自己所騎的馬都殺了用來犒勞軍士,雖然每人不過吃一口,但得到的人如得到百金賜錢。九月,元兵退到百裏之外。閏月又來攻城,而且士兵人數是以前的幾倍,過了一個月,仍不能攻克。事情傳到朝廷後,哀宗降詔褒獎,任命強伸為中京留守、元帥左都監、世襲謀克,行元帥府事。

正大八年九月,大兵攻河中。初,宣宗議遷都,朝臣謂可遷河中:“河中背負關陝五路,士馬全盛,南阻大河,可建行台以為右翼。前有絳陽、平陽、太原三大鎮,敵兵不敢輕入。應三鎮郡縣之民皆聚之山寨,敵至則為晝攻夜劫之計。屯重軍中條,則行在有萬全之固矣。”主議者以河中在河朔,又無宮室,不及汴梁,議遂寢。宣宗既遷河南,三二年之後,詔元帥都監內族阿祿帶行帥府事。阿祿帶恇怯不能軍,竭民膏血為浚築之計。未幾,絳州破,阿祿帶益懼,馳奏河中孤城不可守。有旨親視,果不可守則棄之,無至資敵。阿祿帶遂棄河中,燒民戶官府,一二日而盡。尋有言河中重鎮,國家基本所在,棄之為失策,設為敵人所據,則大河之險我不得專恃矣。宣宗悔悟,係阿祿帶同州獄,累命完複之,隨守隨破。至是,以內族兩訛可將兵三萬守之。大兵謀取宋武休關。未幾,鳳翔破,睿宗分騎兵三萬入散關,攻破鳳州,徑過華陽,屠洋州,攻武休關。開生山,截焦崖,出武休東南,遂圍興元。興元軍民散走,死於沙窩者數十萬。分軍而西,西軍由別路入沔州,取大安軍路開魚鱉山,撤屋為筏,渡嘉陵江入關堡,並江趨葭萌,略地至西水縣而還。東軍止屯興元、洋州之間,遂趨饒峰。宋人棄關不守,大兵乃得入。
十月,參知政事內族思烈從南山率領十多萬軍民進入洛陽,建立行省。天興二年二月,強伸在洛川驛東興建一堂,名為“報恩堂”,他將皇帝的詔文刻在石頭上,表示願以死效力。三月,中使到來,讓強伸可根據情況方便處置。當月,元兵在汴京驅趕思烈之子來到東門之下,引誘思烈投降,思烈立即命令左右射箭。後來,他知道了崔立叛變,便得病說不出話而死。總帥忽林答胡土代行省事,強伸行總帥府事。過了一個多月,糧食已盡,軍人和百姓便稍稍散去。

初,大兵期以明年正月合南北軍攻汴梁,故自將攻河中。河中告急,合打蒲阿遣王敢率步兵一萬救之。十二月,河中破。初,河中主將知大兵將至,懼軍力不足,截故城之半守之。及被攻,行帳命築鬆樓高二百尺,下瞰城中,土山地穴百道並進。至十一月,攻愈急。自王敢救軍至,軍士殊死鬥,日夜不休,西北樓櫓俱盡,白戰又半月,力盡乃陷。草訛可戰數十合始被擒,尋殺之。板訛可提敗卒三千奪船走,北兵追及,鼓噪北岸上,矢石如雨。數裏之外有戰船橫截之,敗軍不得過,船中有齎火炮名“震天雷”者連發之,炮火明,見北船軍無幾人,力斫橫船開,得至潼關,遂入閿鄉。尋有詔赦將佐以下,責訛可以不能死,車載入陝州,決杖二百。識者以為河中城守不下,德順力竭而陷,非戰之罪,故訛可之死,人有冤之者。
五月元兵又來了,在洛南擺陣,而強伸在護城河北布陣。有個叫韓帥的人單槍匹馬站在水邊,招降強伸。強伸對韓帥說“:你難道不是我國的臣子嗎?隻要能救王室一天,就能留下芳名於世,你既不能這樣做,還想誘我投降嗎?我本是一個軍卒,現在貴為留守,我發誓以死報國。”說罷便跳出來射韓帥,韓帥奔入陣中,率領幾百名步兵奪橋。強伸軍中有一名旗手單獨出來阻擊他們,殺了幾人,強伸立即解下都統銀符給這名旗手戴上,兵士們士氣又大振。起初,洛陽城外四角都築有戰壘,五門內外都有屏牆,被稱為“迷魂牆”。元軍用五百騎兵攻打強伸的軍隊,強伸率二百士兵呐喊而出,元軍就退卻了。

初,訛可以元帥右監軍、邠涇總帥、權參知知事,奉旨於邠、涇、鳳翔往來防秋。奉禦六兒監戰,於訛可為孫行,而訛可動為所製,意頗不平,漸生猜隙。七年九月,召赴京師,改河中總帥,受京兆節製。此時六兒同赴召,謂訛可奉旨往來防秋,而乃畏怯避遠,正與朝旨相違,上意頗罪訛可。及河中陷,苦戰力盡,而北兵百倍臨之,人謂雖至不守猶可以自贖,竟杖而死,蓋六兒先入之言主之也。
六月,行省胡土率士兵逃到南山,鷹揚都尉獻出西門投降,強伸知道城守不住了,便率領敢死隊幾十人從東門突圍而出,轉戰到偃師,力盡被元兵抓住了。他被載在一匹馬上,元兵簇擁著他強迫前行。強伸拚命掙紮,不肯前進,被強推著去見大帥塔察。走到中京七裏河,強伸出言不遜,士兵們說:“這個人這麼古怪,如見大帥他能投降嗎?不如殺了他。”他們用好話引誘他說“:你要是能向北麵下跪一次,我們就讓你活命。”強伸不聽他們的話,左右士兵便用力讓他向著北方,強紳卻拗頭向南,士兵們便殺了他。

劉祁曰:“金人南渡之後,近侍之權尤重。蓋宣宗喜用其人以為耳目,伺察百官,故奉禦輩采訪民間,號‘行路禦史’,或得一二事即入奏之,上因以責台官漏泄,皆抵罪。又方麵之柄雖委將帥,又差一奉禦在軍中,號曰‘監戰’,每臨機製變,多為所牽製,遇敵輒先奔,故師多喪敗。”哀宗因之不改,終至亡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金史》

《金史》

作者:脫脫
《金史》本紀
《金史》誌
《金史》表
《金史》列傳
《金史》附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