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金史》 作者:脫脫  

列傳·卷六十五

◎孝友
褚承亮,字茂先,真定縣人。宋朝的蘇軾在定武被貶謫官職,路過真定的時候,褚承亮拿了文章來拜見,蘇軾對他大加稱讚。宋宣和五年(1123)秋,褚承亮參加鄉試,一同應試的有八百人,而他名列第一。第二年,考中了進士,被調任易州戶曹。褚承亮還沒去赴任,便遇上了金兵南下。

○溫迪罕斡魯補陳顏劉瑜孟興王震劉政
天會六年(1128),幹離不攻下了真定,把名冊上是真定的進士都拘禁到安國寺考試,褚承亮的名字也列在名冊中,卻躲藏起來不露麵。軍營裏知道他的才華,下嚴令把他押來,與各進士一起答對策問。策問道:“上皇無道,少帝失信。”舉人順承諷諫的旨意,極力對朝廷進行詆毀。褚承亮則對主考官劉侍中說“:君父的過錯哪裏是臣子能夠議論的呢?”然後深深作了個揖便離去了。劉侍中很受感動。其餘的舉子都被錄取,共計七十二人,於是號稱七十二賢榜。狀元許必被任命為郎官,有一天他走出左掖門的時候,從馬上摔下來,頭碰在門檻的石頭上而死。這樣,其他舉人都沒什麼知名的了。劉侍中非常看重和褚承亮的交情,舉薦他做槁城縣知縣。褚承亮隨便答應下來,但不久就棄職而去。他七十歲時逝世,門人們私下稱他為“玄貞先生”。

孝友者,人之至行也,而恒性存焉。有子者欲其孝,有弟者欲其友,豈非人之恒情乎?為子而孝,為弟而友,又豈非人之恒性乎?以人之恒情責人之恒性,而不副所欲者恒有焉。有竭力於是,豈非難乎。天生五穀以養人,五穀之有恒性也。服田力穡以望有秋,農夫之有恒情也。五穀熟,人民育,豈異事乎。然以唐、虞之世,“黎民阻饑”不免以命稷,“百姓不親、五品不遜”不免以命契,以是知順成之不可必,猶孝友之不易得也。是故“有年”、“大有年”以異書於聖人之經,孝友以至行傳於曆代之史,勸農興孝之教不廢於曆代之政,孝弟力田自漢以來有其科。章宗嚐曰:“孝義之人,素行已備,雖有希覬,猶不失為行善。”庶幾帝王之善訓矣。夫金世孝友見於旌表、載於史冊者僅六人焉。作《孝友傳》。
褚承亮的兒子褚席珍,於正隆二年(1157)中了進士,在州縣做官頗有聲譽。

溫迪罕斡魯補,西北路宋葛斜斯渾猛安人。年十五,居父喪,不飲酒食肉,廬於墓側。母疾,刲股肉療之,疾愈。詔以為護衛。
杜時升,字進之,是霸州信安人。時升博學,通曉天文,隻是不肯進入仕途。承安年間和泰和年間,宰相屢次舉薦時升,說是對他可以重用。時升對所親近的人說“:我觀察正北方赤氣如血,東西橫貫天空,天下應當大亂,大亂之後南北應該合成一統。消息是實是虛,循環往複沒有頭緒,考察往來變化,誰能違背天意呢?”在那時候,社會風俗奢侈萎靡,朝廷紀綱遭大破壞,世宗的基業已經衰敗。時升於是南渡黃河,隱居在嵩、洛山中,跟他學習的人很多。用“伊洛之學”的理論教人大抵是從時升開始的。

陳顏,衛州汲縣人。世業農。父光,宋季擢武舉第,調壽陽尉,未赴。值金兵取汴,光病,圍城中。顏間關渡河,往省其父,因扶疾北歸。光家奴謀良不可,誣告光與賊殺人。光係獄,榜掠不勝,因自誣服。顏詣郡請代父死,太守徐某哀之,不敢決,適帥臣至郡,以其狀白,帥曰:“此真孝子也。”遂並釋之。天會七年,詔旌表其門閭。
正大年間,蒙古軍進攻潼關,金軍抗敵守關很是堅強,大家都爭相祝賀,時升說“:蒙古大軍都在秦、鞏之間,如果借道從宋國進發,出襄、漢進入宛、葉,鐵騎長驅勢如風雨,沒有高山大川阻擋他們,那麼金國就成為土崩瓦解之勢了。”很快,蒙古軍果然從饒峰關涉襄陽出南陽,金兵戰敗於三峰山,汴京失守,一切都像時升所預料的那樣。正大末年(1232),時升逝世。

劉瑜,棣州人。家貧甚,母喪不能具葬,乃質其子以給喪事。明昌三年,詔賜粟帛,複其終身。
宋可,字予之,是武陟縣人。他的姑母嫁給了大族槁氏,在貞..年間的戰爭中,丈夫和兒子都死於戰亂。姑母把五十笏白金贈給宋可,宋可並不推辭,接受下來。後來,姑母繼領了槁氏遠族的一個孩子,帶他回來探訪娘家。宋可就擺了酒席聚會鄉鄰,對姑母說:“姑母以前贈金於我,我因為槁氏無子才接受下來。現在槁氏有了孩子,這金錢是槁氏的財產,而不是姑母您的,我有什麼理由拿它呢?”於是,宋可叫妻兒抬出五十笏白金歸還給姑母,鄉裏人因此十分敬重他。

孟興,蚤喪父,事母孝謹,母沒,喪葬盡禮。事兄如事其父。明昌三年,詔賜帛十匹、粟二十石。
沒過多久,北國的軍隊進駐山陽,軍中有人聽說過宋可的聲名,就探訪到他的住處,把他的兒子抓走做人質,派人叫他去,說:“如果順從我們,可以禍福同享。如果不從,你的兒子就得死掉了。”親友們都勸宋可去,他全部謝絕,並說:“我有沒有兒子,我兒子是死是活,這都是命中注定。我怎麼能因為一個兒子,就放棄一生所奉守的信條呢!”以後,宋可終於因此沒有了兒子。

王震,寧海州文登縣人。為進士學。母患風疾,刲股肉雜飲食中,疾遂愈。母沒,哀泣過禮,目生翳。服除,目不療而愈,皆以為孝感所致。特賜同進士出身,詔尚書省擬注職任。
王予可,字南雲,是河東吉州人。他的父親本來是一名軍校,所以予可也曾經在軍隊注冊。王予可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大病一場後忽然發狂,時間長了能拿起筆寫詩文,並且說些世外的恍恍惚惚、令人費解的事。南渡以後,他家居住在上蔡、遂平、郾城之間,遇到文人學士,他就稱人家是“大成將軍”,在佛前他則稱呼“諦摩龍什”,對道士就稱呼“騶天玄俊”,對貴族遊人則稱呼“威錦堂主人”。

劉政,洺州人。性篤孝,母老喪明,政每以舌舐母目,逾旬母能視物。母疾,晝夜侍側,衣不解帶,刲股肉啖之者再三。母死,負土起墳,鄉鄰欲佐其勞,政謝之。葬之日,飛鳥哀鳴,翔集丘木間。廬於墓側者三年。防禦使以聞,除太子掌飲丞。
王予可這個人體形雄偉,相貌奇古,戴的是青色葛巾,脖子後麵垂著像牛耳似的兩根帶子,頂額中間佩一個金鏤環。他的兩頰用青顏色點搽成翠色的微渦,他的衣服長短蓋不住小腿。落魄嗜酒,每次入城,市場上的人爭著拿酒食給他。夜間,他睡在土屋裏,夏天有時汙穢的屍體在旁邊,蛆蟲狼藉,他對此也不恐懼。

◎隱逸
有人給他紙,他落筆就是幾百字,或者是詩,或者是文,散漫碎雜,沒有斷句,沒頭沒尾,但大多是六經中的句子以及韻學家的古文奇字,筆劃鋒利有勁,遇到宋諱也知道回避。有的人問他一些典故,他對答聲音宏亮,引用的書都是當世所不曾見過的,談說之間稍微像是有條理,可是又用一些荒誕的幻語把條理搞亂了。麻九疇、張..和他交往最親密,說他的詩用百分作為比率,可以讀懂的才百分之二、三罷了。

褚承亮王去非趙質杜時升郝天挺薛繼元高仲振張潛王汝梅宋可辛願王予可
壬辰(1232)戰亂中,王予可被順天將領所收容,知道他的名字,順天將領暗中商議要帶著他北歸,讓他住在州裏的瑞雲觀。予可第二天去見將領,自己說:“我不能住在君家瑞雲觀。”不幾天,予可就死了。後來又有人說在淮上見到過他。

孔子稱逸民伯夷、叔齊、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其立心造行之異同,各有所稱謂,而柳下惠則又嚐仕於當世者也。長沮、桀溺之徒,則無所取焉。後世,凡隱遁之士,其名皆列於史傳,何歟?蓋古之仕者,其誌將以行道,其為貧而仕下列者,猶必先事而後食焉。後世幹祿者多,其先人尚人之誌與歎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鮮矣。故君子於士之遠引高蹈者特稱述之,庶聞其風猶足以立懦廉頑也。作《隱逸傳》。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金史》

《金史》

作者:脫脫
《金史》本紀
《金史》誌
《金史》表
《金史》列傳
《金史》附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