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僧祐徐文盛杜掞兄岸弟幼安兄子龕陰子春
胡僧佑字願果,南陽冠軍人。從小勇敢果斷,有用兵的才幹。在魏國出仕,官至銀青光祿大夫,他在大通二年回歸京城,頻頻上呈封事,高祖很器重他,授為假節、超武將軍、文德主帥,派他去戍守項城。項城被攻陷,胡僧佑又淪落到魏。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顥去洛陽,胡僧枯又得以回歸京城,被授為南天水、天門二郡太守,在為官的地方都留下了好的政績。胡僧枯生性喜歡讀書,但不通曉寫詩作文,然而每次在朝廷宴會上,胡僧佑一定勉力賦詩,詩句文辭鄙俗,常常被人嘲弄譏笑,胡僧佑歡悅如常,認為自己的詩實在作得精巧。自負誇耀就更加厲害。
胡僧祐,字願果,南陽冠軍人。少勇決,有武幹。仕魏至銀青光祿大夫,以大通二年歸國,頻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節、超武將軍、文德主帥,使戍項城。城陷,複沒於魏。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顥入洛陽,僧祐又得還國,除南天水、天門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讀書,不解緝綴。然每在公宴,必強賦詩,文辭鄙俚,多被嘲謔,僧祐怡然自若,謂己實工,矜伐愈甚。
胡僧佑晚年事奉世祖,任鎮西錄事參軍。侯景叛亂的時候,西沮蠻也反叛,世祖命胡僧棺去討伐西沮蠻,命胡僧祜把蠻人的酋長和頭領全都誅除,胡僧佑進諫,因為違背世祖的旨意而被關入獄中。大實二年,侯景進犯荊陝,在巴陵包圍了王僧辯,世祖於是從獄中傳喚胡僧佑,授他為假節、武猛將軍,封為新市縣侯,令他趕去援助王僧辯。胡僧佑將要出發的時候,對自己的兒子說:“你可以開設兩座門,一座門備辦成朱門,一座門備辦成白門。吉就由朱門進家,凶就由白門進家,我不取勝就不回家。”世祖聽到胡僧佑這番話,感到他勇壯可嘉。胡僧枯率軍到楊浦,派遣手下將領任鉤率領五千名精銳士卒,據守自堡,遠遠地等著胡僧佑軍來交戰。胡僧佑由另外的道路向西前進,任約認為他們是害怕自己而退兵,於是率軍急忙去追擊他們,在南安芊口追上了胡僧枯,任約喊著胡僧佑說:“吳兒,為什麼不早早投降?要逃到什麼地方去?”胡僧佑不輿他答話,暗暗引軍退卻,到了赤砂亭,適逢陸法和率軍來到,胡僧佑於是和陸法和兩軍並力攻擊任約,大破任約軍,活捉任約送往江陵,侯景聽到任約被擒的消息就率軍逃跑了。世祖就授胡僧佑為侍中、領軍將軍,把他征召回荊州。
晚事世祖,為鎮西錄事參軍。侯景亂,西沮蠻反,世祖令僧祐討之,使盡誅其渠帥,僧祐諫,忤旨下獄。大寶二年,侯景寇荊陝,圍王僧辯於巴陵,世祖乃引僧祐於獄,拜為假節、武猛將軍,封新市縣侯,令赴援。僧祐將發,謂其子曰:“汝可開兩門,一門擬硃,一門擬白。吉則由硃門,凶則由白門。吾不捷不歸也。”世祖聞而壯之。至楊浦,景遣其將任約率銳卒五千,據白塔,遙以待之。僧祐由別路西上,約謂畏己而退,急追之,及於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吳兒,何為不早降?走何處去。”僧祐不與之言,潛引卻,至赤砂亭,會陸法和至,乃與並軍擊約,大破之,擒約送於江陵。侯景聞之遂遁。世祖以僧祐為侍中、領軍將軍,征還荊州。承聖二年,進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餘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祐為都督城東諸軍事。魏軍四麵起攻,百道齊舉,僧祐親當矢石,晝夜督戰,獎勵將士,明於賞罰,眾皆感之,鹹為致死,所向摧殄,賊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時年六十三。世祖聞之,馳往臨哭。於是內外惶駭,城遂陷。
承聖二年,胡僧佑升任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其他職位全都不變。西魏敵寇來犯,世祖命胡僧佑為都督城束諸軍事。魏軍四麵發起進攻,許多股部隊同時出擊。胡僧佑親自冒著箭矢磐石,晝夜督戰指揮,獎勵將士,賞罰嚴明,士卒都被他感動,都願意為他拚死殺敵。胡僧佑所到之處,那襄的敵寇就被摧毀消滅,沒有一個敵寇再敢上前進攻。不久胡僧佑被流箭射中而死,死時六十三歲。世祖聽到遣消息,馳馬趕往城東哭吊。於是朝廷內外都惶恐駭怕,城最終被攻陷。
徐文盛,字道茂,彭城人也。世仕魏為將。父慶之,天監初,率千餘人自北歸款,未至道卒。文盛仍統其眾,稍立功績,高祖甚優寵之。大同末,以為持節、督寧州刺史。先是,州在僻遠,所管群蠻不識教義,貪欲財賄,劫篡相尋,前後刺史莫能製。文盛推心撫慰,示以威德,夷獠感之,風俗遂改。
徐文盛字道茂,彭城人。他家世代在魏做官,擔任將領。徐文盛之父徐慶之,在天監初年,率領一千餘人來投誠歸順,但還未到達,途中就死了。徐文盛繼續統領手下的一千餘人馬,漸漸立下了許多功勞,高祖對他很是優待寵愛。大同末年,高祖授任徐文盛為持節、督寧州刺史。徐文盛任職以前,寧州因為地處僻遠,管轄的群蠻不懂教化禮義,衹是貪圖錢財,搶劫爭奪接連不斷,前後擔任刺史的人沒有誰能製止。徐文盛推心置安撫存恤,既示以威,又施以德,夷僚都被他感化,寧州風俗於是發生改變。
太清二年,聞國難,乃召募得數萬人來赴。世祖嘉之,以為持節、散騎常侍、左衛將軍、督梁、南秦、沙、東益、巴、北巴六州諸軍事、仁威將軍、秦州刺史,授以東討之略。於是文盛督眾軍東下,至武昌,遇侯景將任約,遂與相持。久之,世祖又命護軍將軍尹悅、平東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等會之,並受文盛節度。擊任約於貝磯,約大敗,退保西陽。文盛進據蘆洲,又與相持。侯景聞之,乃率大眾西上援約,至西陽。文盛不敢戰。諸將鹹曰:“景水軍輕進,又甚饑疲,可因此擊之,必大捷。”文盛不許。文盛妻石氏,先在建鄴,至是,景載以還之。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無戰心,眾鹹憤怨。杜幼安、守簉等乃率所領獨進,與景戰,大破之,獲其舟艦以歸。會景密遣騎從間道襲陷郢州,軍中凶懼,遂大潰。文盛奔還荊州,世祖仍以為城北麵都督。又聚贓汙甚多,世祖大怒,下令責之,數其十罪,除其官爵。文盛既失兵權,私懷怨望,世祖聞之,乃以下獄。時任約被擒,與文盛同禁。文盛謂約曰:“汝何不早降,令我至此。”約曰:“門外不見卿馬跡,使我何遽得降?”文盛無以答,遂死獄中。
太清二年,徐文盛聽說國家發生禍亂,於是招募將士,他率領招募到的敷萬人趕來救援。世祖嘉賞他的忠義,授任他為持節、散騎常侍、左衛將軍、督梁南秦沙束益巴北巴六州諸軍事、仁威將軍、秦州刺史,把向東進討的方略交付他。於是徐文盛督領眾軍沿江而下向東進討,到武昌,遇上侯景的將領任約,徐文盛於是和任約對壘相持很久。世祖又命護軍將軍尹悅、平束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殉等人率軍和徐文盛會師,要他們都聽從徐文盛調度指揮。徐文盛等人在貝磯攻擊任約,任約大敗,退兵據守西陽,徐文盛進軍占據蘆洲,又輿任約相持。侯景聽到逭消息,就率領大軍逆江而上西進援救任約,也到達西陽。徐文盛不敢出戰。他手下眾將都說:“侯景的水軍輕率進軍,軍士又很饑餓疲勞,可以乘遣機會進擊他們,一定獲得大捷。”徐文盛不答應。徐文盛之妻石氏,原先在建鄴,在遣時候,侯景用船載著石氏送回徐文盛那兒,徐文盛深深感激侯景,於是派出使者和侯景秘密來往,全無交戰的打算,他手下的將領都憤怒且怨恨。杜幼安、宋遙等於是率領自己手下的部隊單獨挺進,輿侯景交戰,大破侯景軍,繳獲侯景的船艦歸來。正逢侯景秘密派遣騎兵從小道襲擊郢州,郢州被攻陷,徐文盛軍中恐懼不安,於是全軍潰敗。徐文盛逃回荊州,世祖於是命徐文盛為城北麵都督。徐文盛又貪髒納賄,聚斂財物很多,世祖十分生氣,下令懲處徐文盛,列舉他的十條罪狀,削除他的官爵。徐文盛丟失兵權以後,心懷怨恨,世祖知道後,就把徐文盛囚入獄中。當時任約也被擒獲,輿徐文盛關押在同一個地方。徐文盛對任約說:“你為什麼不早些投降,現在害得我被關在這個地方。”任約說:“我軍營門外見不到你的馬蹄痕跡,叫我怎麼投降。”徐文盛無話可答,最終死在獄中。
杜掞,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歸南,居於雍州之襄陽,子孫因家焉。祖靈啟,齊給事中。父懷寶,少有誌節,常邀際會。高祖義師東下,隨南平王偉留鎮襄陽。天監中,稍立功績,官至驍猛將軍、梁州刺史。大同初,魏梁州刺史元羅舉州內附,懷寶複進督華州。值秦州所部武興氐王楊紹反,懷寶擊破之。五年,卒於鎮。
杜掞,京兆杜陵人。他的祖先從北方歸順南朝,居住在雍州的襄陽,後代子孫就在那裹安家了。杜則的祖父杜靈啟,齊時任給事中。杜期的父親杜懷寶,從小有誌氣、有節操,常常遇上好的機遇。高祖率領聲討東昏侯的義軍順江束下,杜懷寶跟隨南平王蕭偉留下來鎮守襄陽。丟監年間,杜懷宣功勞漸漸增多,官職提升到驍猛將軍、梁州刺史。大同初年,魏梁州刺史元羅率州歸附,杜懷寶又進督華州。正逢秦州所屬亙邊區王握鈕韭反叛,絲懷宜率軍擊潰擾叁眯。太同五年,杜懷實死在任職的地方。杜則就是杜懷實的第七個兒子。他從小有誌氣,在家鄉素以膽氣和勇武著稱。初出仕為官任廬江驃騎府中兵參軍。世祖治理荊州,杜助依然為幕府參軍,後來任塹興太守。太清二年,杜掞跟隨嶽陽王來襲荊州,世祖因為輿杜則早有情誼,就秘密地約請杜期歸附自己,杜掞於是和兄長杜岸、弟弟幼安幼安、兄長之子拄鑫等人趁夜投歸世塑,世祖授絲巫為持節、信威將軍、武州刺史。不久遷任宣毅將軍,領鎮蠻護軍、武陵內史,封為枝江縣侯,食邑千戶。世祖命杜則跟隨王僧辯東進征討侯景。率軍到巴陵,正遇上候景來進攻,候景攻了敷十天,不能取勝就逃跑了。杜勳加侍中、左衛將軍,爵號進為公,增加食邑五百戶。杜勳繼續跟隨王僧辯追擊候景,直追到石頭,在槿嶺輿叛賊相持。到雙方交戰的時候,侯景親自率領精銳士卒,左衝右突,杜掞從嶺後衝出,攔腰截殺候景軍,候景於是大敗,向東逃到晉陵,杜則占據石頭城。侯景叛亂平定後,杜剴加散騎常侍、持節、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增加食邑千戶。
掞即懷寶第七子也。幼有誌氣,居鄉時以膽勇稱。釋褐廬江驃騎府中兵參軍。世祖臨荊州,仍參幕府,後為新興太守。太清二年,隨嶽陽王來襲荊州,世祖以與之有舊,密邀之。掞乃與兄岸、弟幼安、兄子龕等夜歸於世祖,世祖以為持節、信威將軍、武州刺史。俄遷宣毅將軍,領鎮蠻護軍、武陵內史,枝江縣侯,邑千戶。令隨王僧辯東討侯景。至巴陵,會景來攻,數十日不克而遁。加侍中、左衛將軍,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仍隨僧辯追景至石頭,與賊相持橫嶺。及戰,景親率精銳,左右衝突,掞從嶺後橫截之,景乃大敗,東奔晉陵,掞入據城。景平,加散騎常侍、持節、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增邑千戶。
這個月,齊將郭元建在秦郡進攻秦州刺史嚴超遠,王僧辯命杜掞趕去救援,陳霸也從咖睦率軍輿絲歐陽合。他們在元建與士林大戰。陳霸先命令用強弩齊射,元建軍退卻,杜掞乘機揮兵攻擊,大敗郭元建軍,斬殺一萬餘人,活捉一千餘人。建收拾殘兵逃跑了。這時世祖在執王琳於江陵,手下長史陸納等人於是在長沙反叛,世祖征召杜掞與王僧辯一起征討。承聖二年,人在車輪交戰,大敗,攻陷了其兩座營壘,史陸納等人逃往長沙固守,杜掞等人包圍了。後來史陸納等人投降,杜掞又與王僧辯一起西進征討武陵王,軍隊趕到,立即就擊潰叛軍,平定叛亂。於是旋鎮,染病而死。世擔下韶說:“杜掞是京兆的世族,元凱的後代子孫,家學相傳,世代忠貞。自從征召在江兩岸作官,被稱道為施政幹練廉明;在淺原拜為將帥,天下因此而平靜。突然間損喪,我悲傷淒惻,哀痛難平。可以贈車騎將軍,加鼓吹一部。贈謐為武。”
是月,齊將郭元建攻秦州刺史嚴超遠於秦郡,王僧辯令掞赴援。陳霸先亦自歐陽來會,與元建大戰於士林,霸先令強弩射,元建眾卻。掞因縱兵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生擒千餘人,元建收餘眾而遁。時世祖執王琳於江陵,其長史陸納等遂於長沙反,世祖征掞與王僧辯討之。承聖二年,及納等戰於車輪,大敗,陷其二壘,納等走保長沙,掞等圍之。後納等降,掞又與王僧辯西討武陵王於硤口,至即破平之。於是旋鎮,遘疾卒。詔曰:“掞,京兆舊姓,元凱苗裔。家傳學業,世載忠貞。自驅傳江渚,政號廉能。推轂淺原,實聞清靜。奄致殞喪,惻愴於懷。可贈車騎將軍,加鼓吹一部。諡曰武。”
杜掞兄弟共有九人,兄長杜嵩、杜岑、杜旂、杜岌、杜嶷、杜巘、杜岸以及弟弟幼安、在當代都很出名。
掞兄弟九人,兄嵩、岑、旂、岌、嶷、巘、岸及弟幼安,並知名當世。
杜岸字公衡。從小就有軍事才幹,喜歡合縱連橫遊說之術。太清年間,杜岸和杜勳一同歸依世祖,世祖授杜岸為持節、平北將軍、北梁州刺史,封為江陵縣侯,食邑一千戶。杜岸就請求準許自己率兵襲取襄陽,世祖準許了。杜岸於是日夜兼程,先去進攻襄陽城,未攻克,嶽陽王趕來了,嶽陽於是逃往依附其兄杜巘,杜巘當時任南陽太守。嶽陽不久就派兵攻陷其城,杜岸和他的兄長杜蠍一同被殺害。
岸,字公衡。少有武幹,好從橫之術。太清中,與掞同歸世祖,世祖以為持節、平北將軍、北梁州刺史,封江陵縣侯,邑一千戶。岸因請襲襄陽,世祖許之。岸乃晝夜兼行,先往攻其城,不克。嶽陽至,遂走依其兄巘於南陽,巘時為南陽太守。嶽陽尋遣攻陷其城,岸及巘俱遇害。
杜幼安生性最為孝敬,待人寬厚,勇武過人。左渣年間,杜幼安與其兄杜掞一同歸附世祖,世祖授他為雲麾將軍、西荊州刺史,封為華容縣侯,食邑一千戶。世祖命他與平南將軍王僧辯一道去長沙征討河東王譽,平息了叛亂。世狙又命杜幼安率領一萬精兵,協助左衛將軍徐文盛東進征討候景。到達貝磯,正遇上候景的將領任約越來迎戰,於是就和任釣交戰,大敗,斬殺偽官儀同叱羅子通、湘州刺史趙威方等人,把首級送往江陵。於是進軍直到去,與候景相持。另外派人攻打武昌,拔之。候景從蘆洲上遊渡遼以進逼徐文盛等人,幼安與其他各路人馬一齊攻擊侯景,侯景大敗,把船艦全都繳獲。正逢侯景秘密派兵襲擊並攻陷堅業,抓獲堅業刺史蘆左盞等人帶回來。徐文盛、軍心駭怕驚慌,徐文盛由漢口逃回去,各路人馬都大敗,杜幼安於是向候景投降,候景因為噬反覆無常,就把杜幼安殺了。
幼安性至孝,寬厚,雄勇過人。太清中,與兄掞同歸世祖,世祖以為雲麾將軍、西荊州刺史,封華容縣侯,邑一千戶。令與平南將軍王僧辯討河東王譽於長沙,平之。又命率精甲一萬,助左衛將軍徐文盛東討侯景。至貝磯,遇景將任約來逆,遂與戰,大敗之。斬其儀同叱羅子通、湘州刺史趙威方等,傳首江陵。乃進軍大舉,因與景相持。別攻武昌,拔之。景渡蘆洲上流以壓文盛等,幼安與眾軍攻之,景大敗,盡獲其舟艦。會景密遣襲陷郢州,執刺史方諸等以歸,人情大駭,徐文盛由漢口遁歸,眾軍大敗,幼安遂降於景。景殺之,以其多反覆故也。
杜龕是杜掞第二個哥哥杜岑之子。年輕時就很驍健勇猛,善於用兵,他也是在太清年間與伯父叔父們一同歸附世祖,世祖授他為持節、忠武將軍、鄖州刺史,封為中廬縣侯,食邑一千戶。叔父杜幼安一同跟隨王增巒征討回墓王,平定了叛亂。又跟隨王僧辯沿江而下,繼徐文盛軍之後到達巴陵,聽說侯景襲擊攻陷郢州,正逆江而上,向西進軍,將要來到巴陵,杜寵就和王僧辯等人守住巴陵等待侯景來攻。侯景到巴陵,圍攻了數十天,不能攻克,隨後就逃跑了。杜寵遷任太府卿、安北將軍、督定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加授通直散騎常侍,增加食邑五百戶。杜龠繼續跟隨王僧辯追擊侯景直至江夏,圍攻江夏城。侯景手下將領宋子仙棄城逃跑,杜寵追到楊浦,活捉了宋子仙。大實三年,各路大軍到達姑孰,侯景手下將領侯子鑒迎戰,杜寵與陳霸先、王琳等人率領精銳士卒進擊,大敗侯子鑒,於是大軍到達石頭。侯景親自率領他的叛軍會戰,杜寵與各路人馬齊心奮擊,大破侯景叛軍,侯景於是向東逃跑。考察軍功,杜寵為上等,於是授為平束將軍、束揚州刺史,增加食邑一千戶。
龕,掞第二兄岑之子。少驍勇,善用兵,亦太清中與諸父同歸世祖,世祖以為持節、忠武將軍、鄖州刺史,中廬縣侯,邑一千戶。與叔幼安俱隨王僧辯討河東王,平之。又隨僧辯下,繼徐文盛軍至巴陵,聞侯景襲陷郢州,西上將至,乃與僧辯等守巴陵以待之。景至,圍之數旬,不克而遁。遷太府卿、安北將軍、督定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加通直散騎常侍,增邑五百戶。仍隨僧辯追景至江夏,圍其城。景將宋子仙棄城遁,龕追至楊浦,生擒之。大寶三年,眾軍至姑孰,景將侯子鑒逆戰,龕與陳霸先、王琳等率精銳擊之,大敗子鑒,遂至於石頭。景親率其黨會戰,龕與眾軍奮擊,大破景,景遂東奔。論功為最,授平東將軍、東揚州刺史,益封一千戶。
承聖二年,杜寵又與王僧辯到長沙征討陸納等人,迫使陸納等人投降。又到西陵征討武陵王,也平息了叛亂。後江陵被攻陷,齊國把貞陽侯送來讓他繼承梁國帝位。貞陽侯登上帝位後,授杜寵為震州刺史、吳興太守。又授為鎮南將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溧陽縣侯,給鼓吹一部;又加授散騎常侍、鎮束大將軍。正逢陳霸先襲擊攻陷京城,抓住王僧辯殺了。杜寵是王僧辯的女婿,擔任吳興太守。他認為陳霸先既不是出身貴家世族,手下兵士又雜亂不齊,在處理軍務的時候,全不把陳霸先放在心上,到治理本郡事務的時候,每每以法紀處置陳霸先同宗之人,沒有寬赦。陳霸先對此恨得咬牙切齒。到王僧辯被害之後,杜寵就據守吳興抵禦陳霸先,並派遣自己統軍副手杜泰到長城進攻陳蓓,杜泰反被陳蓿打敗。陳霸先於是派遣手下將領周文育征討杜寵,杜寵命堂弟杜北叟出戰,又被周文育打敗,他於是逃往義興,陳霸先親自率軍包圍他們。正逢齊國將領柳達摩等人襲擊京城,陳霸先害怕了,於是回京城與齊人講和。杜寵聽說齊軍返國,才投降,於是被殺。
承聖二年,又與王僧辯討陸納等於長沙,降之。又征武陵王於西陵,亦平之。後江陵陷,齊納貞陽侯以紹梁嗣,以龕為震州刺史、吳興太守。又除鎮南將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溧陽縣侯,給鼓吹一部。又加散騎常侍、鎮東大將軍。會陳霸先襲陷京師,執王僧辯殺之。龕,僧辯之婿也,為吳興太守。以霸先既非貴素,兵又猥雜,在軍府日,都不以霸先經心;及為本郡,每以法繩其宗門,無所縱舍,霸先銜之切齒。及僧辯敗,龕乃據吳興以距之,遣軍副杜泰攻陳蒨於長城,反為蒨所敗。霸先乃遣將周文育討龕,龕令從弟北叟出距,又為文育所破,走義興,霸先親率眾圍之。會齊將柳達摩等襲京師,霸先恐,遂還與齊人連和。龕聞齊兵還,乃降,遂遇害。
陰子春字幼文,武威姑臧人。晉義熙末年,陰子春曾祖父陰襲,隨宋高祖南遷,到南平,就在那兒安家。陰子春之父陰智伯,與高祖相鄰而居,兩人從小就非常友好。陰智伯曾經進入高祖臥室,見到室中呈現出五色的奇異光彩,他就握住高祖的手說:“你以後一定非常顯貴,不再是做臣子。天下正處在動亂之中,安定百姓的,恐怕就是你吧!”高祖說:“希望你不要多說。”於是兩個人交情日益深厚,高祖每每有所需求,就在陰智伯那兒取用,如同在家外的倉庫取用。到高祖登上帝位之後,陰智伯官職升遷到梁、秦二州刺史。
陰子春,字幼文,武威姑臧人也。晉義熙末,曾祖襲,隨宋高祖南遷,至南平,因家焉。父智伯,與高祖鄰居,少相友善,嚐入高祖臥內,見有異光成五色,因握高祖手曰:“公後必大貴,非人臣也。天下方亂,安蒼生者,其在君乎!”高祖曰:“幸勿多言。”於是情好轉密,高祖每有求索,如外府焉。及高祖踐阼,官至梁、秦二州刺史。
子春,天監初年,陰子春被從家中征召出來任宣惠將軍、西陽太守。普通年間,陰子春屢經升遷為明威將軍、南梁州刺史;又遷任信威將軍、都督鑿台莖三州諸軍事、梁秦二州刺史。太清二年,陰子春征討叛亂的蠻民,平定了叛亂。征召為左衛將軍,又遷為侍中。正值侯景叛亂,世祖命陰子春跟隨領軍將軍王僧辯到郢州征討邵陵王,平定了郢州。又與左衛將軍徐文盛一道東進征討侯景,到達貝磯,與侯景相遇,陰子春奮力作戰,戰功常常居於眾軍之首,屢次打敗侯景。正值郢州被攻陷,大軍於是敗退。大實二年,陰子春在江陵去世。
子春,天監初,起家宣惠將軍、西陽太守。普通中,累遷至明威將軍、南梁州刺史;又遷信威將軍、都督梁、秦、華三州諸軍事、梁、秦二州刺史。太清二年,討峽中叛蠻,平之。征為左衛將軍,又遷侍中。屬侯景亂,世祖令子春隨領軍將軍王僧辯攻邵陵王於郢州,平之。又與左衛將軍徐文盛東討侯景,至貝磯,與景遇,子春力戰,恒冠諸軍,頻敗景。值郢州陷沒,軍遂退敗。大寶二年,卒於江陵。
孫顥,從小就出名。初出仕即任奉朝請,擔任尚書金部郎。陰顥後來歸附周。他撰寫了《瓊林》二十卷。
孫顥,少知名。釋褐奉朝請,曆尚書金部郎。後入周。撰《瓊林》二十卷。
史臣曰:胡僧祐軍事才能早已著稱,拔敵旗破敵陣,屢立戰功;以致為保住氣節獻出生命,為王事而死,即使是古代的忠烈之士,又有什麼超過他的呢。徐文盛最初立下功績,但不能最終保住已有的名聲,這是不義。杜勳懂得機變的道理,知道向背的適當選擇;再加上自己屢次主管軍隊,頻頻殲滅叛逆,功勳卓著,最終成為梁室中興的功臣,真是具有道義啊!
史臣曰:胡僧祐勇幹有聞,搴旗破敵者數矣;及捐軀殉節,殞身王事,雖古之忠烈,何以加焉。徐文盛始立功績,不能終其成名,為不義也。杜掞識機變之理,知向背之宜,加以身屢典軍,頻殄寇逆,勳庸顯著,卒為中興功臣。義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