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遼史》 作者:脫脫  

列傳·卷四

耶律敵剌蕭痕篤康默記(延壽)韓延徽(德樞紹勳紹芳資讓)韓知古(匡嗣德源德凝)
康默記,原名照。年輕時任薊州衙校,太祖進攻薊州時獲得他,愛其才,隸屬於麾下。所有與蕃、漢相關之事,都委托康默記折衷處理,他辦事都很合乎皇上意旨。

耶律敵剌,字合魯隱,遙輦鮮質可汗之子。太祖踐阼,與敞穩海裏同心輔政。太祖知其忠實,命掌禮儀,且諉以軍事。後以平內亂功,代轄裏為奚六部吐裏,卒。敵剌善騎射,頗好禮文。
當時諸部新近歸附不久,康默記推斷剖析律令的意義,論斷判決定刑的輕重,不曾有絲毫的差錯。觸犯法網的人,人人都自認為沒什麼冤枉。不久,拜為左尚書。神冊三年(918),開始建造京城,康默記監督勞作,人人都互相勸勉趕去赴役,一百天就將事情辦完了。五年(920),任為皇都夷離畢。適逢太祖出兵居庸關,命令康默記率領漢軍進逼長蘆水寨,俘虜甚眾。

蕭痕篤,字兀裏軫,迭剌部人。其先相遙輦氏。痕篤少慷慨,以才能自任。早隸太祖帳下,數從征討。既踐阼,除北府宰相。痕篤事親孝,為政尚寬簡。
天讚四年(925),皇上親自征討渤海,康默記與韓知古隨從。後來大....反叛,皇上令諸將進攻。康默記分兵進逼東門,率領勇士率先登城。攻下渤海城之後,與韓延徽又攻下長嶺府。大軍撤回時,已攻下的城池大多反叛,康默記與阿古隻平定之。

康默記,本名照。少為薊州衙校,太祖侵薊州得之,愛其材,隸麾下。一切番、漢相涉事,屬默記折衷之,悉合上意。時諸部新附,文法未備,默記推析律意,論決重輕,不差毫厘。罹禁網者,人人自以為不冤。頃之,拜左尚書。神冊三年,始建都,默記董役,人鹹勸趨,百日而訖事。五年,為皇都夷離畢。會太祖出師居庸關,命默記將漢軍進逼長蘆水寨,俘馘甚眾。天讚四年,親征渤海,默記與韓知古從。後大諲歙叛,命諸將攻之。默記分薄東門,率驍勇先登。既拔,與韓延徽下長嶺府。軍還,已下城邑多叛,默記與阿古隻平之。既破回跋城,歸營太祖山陵畢,卒。佐命功臣其一也。
攻破回跋城之後,回京營造太祖陵墓完工,便去世了。為佐命功臣之一。

孫延壽,字胤昌,少倜儻,謂其所親:“大丈夫為將,當效節邊垂,馬革裹屍。”景宗特授千牛衛大將軍。宋人攻南京,諸將既成列,延壽獨奮擊陣前,敵遂大潰。以功遙授保大軍節度使。乾亨三年卒。
其嫡孫康延壽,字胤昌,少時卓異超凡,對親近朋友說:“大丈夫為將,應該盡忠於邊疆,以馬革裹屍而還。”景宗特授之千牛衛大將軍。宋人攻南京,諸將排成陣列之後,延壽獨自出陣前奮勇進擊,敵人於是大潰。因功遙授為保大軍節度使。乾亨三年(981)去世。

韓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夢殷,累官薊、儒、順三州刺史。延徽少英,燕帥劉仁恭奇之,召為幽都府文學、平州錄事參軍,同馮道祗候院,授幽州觀察度支使。後守光為帥,延徽來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後諫曰:“彼秉節弗撓,賢者也,奈何困辱之?”太祖召與語,合上意,立命參軍事。攻黨項、室韋,服諸部落,延徽之籌居多。乃請樹城郭,分市裏,以居漢人之降者。又為定配偶,教墾藝,以生養之。以故逃亡者少。
韓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韓夢殷,曆任薊、儒、順三州刺史。延徽在少時便才德出眾,燕帥劉仁恭覺得他奇異不凡,征召為幽都府文學、平州錄事參軍,與馮道同掌祗候院,又授幽州觀察度支使。

居久之,慨然懷其鄉裏,賦詩見意,遂亡歸唐。已而與他將王緘有隙,懼及難,乃省親幽州,匿故人王德明舍。德明問所適,延徽曰:“吾將複走契丹。”德明不以為然。延徽笑曰:“彼失我如失左右手,其見我必喜。”既至,太祖問故。延徽曰:“忘親非孝,棄君非忠。臣雖挺身逃,臣心在陛下。臣是以複來。”上大悅,賜名曰匣列。“匣列”,遼言複來也。即命為守政事令、崇文館大學士,中外事悉令參決。
後劉守光為軍帥時,延徽被派來我國訪問,太祖因他不肯屈服而惱怒,扣下了他,述律後勸諫說:“此人自持操守,不屈不撓,是個賢士,為什麼要讓他受窘迫和侮辱呢?”太祖召延徽並跟他交談,深合太祖之意,當下命他參與軍事。進攻黨項、室韋,製服各部落,延徽之籌劃居多。於是請太祖建立城郭,對城鄉加以分割,讓漢人之降服者居住下來。又為之擇定配偶,教他們墾田種莊稼,養活自己。所以逃亡之人很少。

天讚四年,從征渤海,大諲歙乞降。既而複叛,與諸將破其城,以功拜左仆射。又與康默記攻長嶺府,拔之。師還,太祖崩,哀動左右。太宗朝,封魯國公,仍為政事令。使晉還,改南京三司使。世宗朝,遷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設張理具,稱盡力吏。天祿五年六月,河東使請行冊禮,帝詔延徽定其製,延徽奏一遵太宗冊晉帝禮,從之。應曆中,致仕。子德樞鎮東平,詔許每歲東歸省。九年卒,年七十八。上聞震悼,贈尚書令,葬幽州之魯郭,世為崇文令公。
過了很久,思鄉之心十分急切,做詩以寄托心意,於是逃回到唐,不久與另外一位將領王緘有了磨擦,害怕惹出禍事,便到幽州探望父母,躲在舊交王德明家中。德明問他準備到哪兒去。延徽說:“我想再跑到契丹去。”德明認為不妥。延徽笑著說:“他們失去了我,好比失去了左右手一般,見到我一定很高興。”到了以後,太祖問他去而複來的緣故。延徽說“:忘棄父母稱為不孝,背棄君王乃是不忠,臣盡管鬥膽逃走,臣的心卻是在陛下這裏。所以臣又回來了。”皇上大喜,賜名為匣列。“匣列”,遼語複來之意。當下命為守政事令、崇文館大學士,內外大事均讓他參與決斷。

初,延徽南奔,太祖夢白鶴自帳中出;比還,複入帳中。詰旦,謂侍臣曰:“延徽至矣。”已而果然。太祖初元,庶事草創,凡營都邑,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為佐命功臣之一。子德樞。
天讚四年(925),隨太祖征討渤海,大....請降。不久又反叛,延徽同眾將一起破其城,因功拜為左仆射。又與康默記一道攻長嶺府,攻下之。回師,太祖崩,延徽悲哀之情感動了左右眾人。太宗朝,封為魯國公,仍為政事令。出使晉回來,改為南京三司使。世宗朝,遷南府宰相,建立政事省,對於機構設置頗具才識,薦舉了一批能竭盡材力的官吏。天祿五年(951)六月,河東遣使請求行冊禮,皇上詔令延徽確定其禮製,延徽奏請一概遵照太宗冊封晉帝之禮,從之。應曆年間,辭官歸居。九年(955)卒,年七十八歲。皇上知道後震驚悲痛,贈為尚書令,葬於幽州之魯郭,世代為崇文令公。

德樞年甫十五,太宗見之,謂延徽曰:“是兒卿家之福,朕國之寶,真英物也!”未冠,守左羽林大將軍,遷特進太尉。時漢人降與轉徙者,多寓東平。丁歲災,饑饉疾癘。德樞請往撫字之,授遼興軍節度使。下車整紛剔蠹,恩煦信孚,勸農桑,興教化,期月民獲蘇息。入為南院宣徽使,遙授天平軍節度使,平、灤、營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門下平章事。已而加開府儀同三司、行侍中,封趙國公。保寧元年卒。孫紹勳、紹芳。
當初,延徽南奔,太祖夢見白鶴從帳中飛出;快回來時,又夢見白鶴飛入帳中。次晨,對侍臣說:“延徽來了。”不久果真如此。太祖建國之初,諸事均屬草創,所有營造城邑,建築宮殿,正君臣之位,定名分之別,法度井然,都是延徽之力。為佐命功臣之一。

紹勳,仕至東京戶部使。會大延琳叛,被執,辭不屈,賊以鋸解之,憤罵至死。
韓知古,薊州玉田人。善於謀劃,富有見識和度量。太祖平定薊州時,知古六歲,為淳欽皇後兄長欲穩所得。後淳欽皇後出嫁,知古為隨從,沒有得到太祖接見和慰問。過了很久,自恃胸中所學,怏怏不樂,覺得很不得誌,便隻身出逃,為人做雇工,以保證自己的錢財用度。

紹芳,重熙間參知政事,加兼侍中。時延議征李元昊,力諫不聽,出為廣德軍節度使。聞敗,嘔血卒。
其子韓匡嗣得以親近太祖,於是找個機會說起他。太祖召見,跟他交談,覺得他是賢才,讓他參與謀劃大事。神冊初年,遙授彰武軍節度使。久而久之,得到更深信任,總管漢兒司事,同時主管各國禮儀。當時禮儀製度粗略,韓知古援引舊典,參酌國俗,與漢禮儀雜糅混用之,使得國人易於了解和采行。

孫資讓,壽隆初拜中書侍郎、平章事。會宋徽宗嗣位,遣使來報,有司按籍,有“登寶位”文,坐是出為崇義軍節度使。改鎮遼興,卒。
不久,拜為左仆射,與康默記統率漢軍征討渤海有功,遷為中書令。天顯年間去世,為佐命功臣之一。子韓匡嗣。韓匡嗣因為擅長醫術,在長樂宮當值,皇後把他當親生子看待。應曆十年(960),為太祖廟詳穩。後來宋王喜隱陰謀反叛,供辭牽涉匡嗣,皇上置之不問。

韓知古,薊州玉田人,善謀有識量。太祖平薊時,知古六歲,為淳欽皇後兄欲穩所得。後來嬪,知古從焉,未得省見。久之,負其有,怏怏不得誌,挺身逃庸保,以供資用。其子匡嗣得親近太祖,因間言。太祖召見與語,賢之,命參謀議。神冊初,遙授彰武軍節度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時儀法疏闊,知古援據故典,參酌國俗,與漢儀雜就之,使國人易知而行。頃之,拜左仆射,與康默記將漢軍征渤海有功,遷中書令。天顯中卒,為佐命功臣之一。子匡嗣。
當初,景宗在藩國時,與匡嗣交好。即位後,拜為上京留守。不久,為燕王,改為南京留守。保寧末年,以留守兼攝樞密使。

匡嗣以善醫,直長樂宮,皇後視之猶子。應曆十年,為太祖廟詳穩。後宋王喜隱謀叛,辭引匡嗣,上置不問。初,景宗在藩邸,善匡嗣。即位,拜上京留守。頃之,王燕,改南京留守。保寧末,以留守攝樞密使。時耶律虎古使宋還,言宋人必取河東,合先事以為備。匡嗣詆之曰:“寧有是!”已而宋人果取太原,乘勝逼燕。匡嗣與南府宰相沙、惕隱休哥侵宋,軍於滿城。方陣,宋人請降。匡嗣欲納之,休哥曰:“彼軍氣甚銳,疑誘我也。可整頓士卒以禦。”匡嗣不聽。俄而宋軍鼓噪薄我,眾蹙踐,塵起漲天。匡嗣倉卒諭諸將,無當其鋒。眾既奔,遇伏兵扼要路,匡嗣棄旗鼓遁,其眾走易州山,獨休哥收所棄兵械,全軍還。帝怒匡嗣,數之曰:“爾違眾謀,深入敵境,爾罪一也;號令不肅,行伍不整,爾罪二也;棄我師旅,挺身鼠竄,爾罪三也;偵候失機,守禦弗備,爾罪四也;捐棄旗鼓,損威辱國,爾罪五也。”促令誅之。皇後引諸內戚徐為開解,上重違其請。良久,威稍霽,乃杖而免之。既而遙授晉昌軍節度使。乾亨三年,改西南麵招討使,卒。睿智皇後聞之,遣使臨吊,賻贈甚厚,後追贈尚書令。五子:德源,德讓,後賜名隆運,德威,德崇,德凝。德源、德凝附傳,餘各有傳。
時逢耶律虎古出使宋國,聲稱宋人必定會出兵取河東,應當先行做好防備。韓匡嗣駁斥他說“:哪有這回事?”不久宋人果然攻取太原,乘勝進逼燕京。匡嗣與南府宰相耶律沙、惕隱耶律休哥進犯宋土,駐軍於滿城,剛剛布陣,宋人請求投降。匡嗣想要納降,休哥說:“敵軍兵氣十分精銳,我懷疑投降是引誘我們的。應當整頓士兵加以防禦。”匡嗣不聽。不久宋軍鼓噪著進逼我軍,大軍猝然間衝了過來,揚塵迷漫了天空。匡嗣倉猝之間曉諭諸將,無人能擋住宋軍兵鋒。眾人既已奔逃,又遇到宋伏兵在要道扼守,匡嗣丟棄了旗鼓逃走,遼軍奔逃到易州山,隻有休哥收揀了遼軍所丟棄的兵甲器械,全軍而還。

德源,性愚而貪,早侍景宗邸。及即位,列近侍。保寧間,官崇義、興國二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師。以賄名,德讓貽書諫之,終不悛。以故論者少之。後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遙攝保寧軍節度使。乾亨初卒。
皇上惱怒匡嗣,數落他說:“你不聽眾人的謀劃,深入敵人境內,這是你的第一條罪;軍令不嚴肅,隊伍不整齊,這是你的第二條罪;拋棄我國的軍隊,獨自一人逃竄,這是你的第三條罪;偵察敵情貽誤軍機,守衛防禦不完備,這是你的第四條罪;遺棄軍用旗鼓,損害軍威,辱沒國格,這是你的第五條罪。”下令將他立即斬首。皇後領著各位內親慢慢地為他開脫釋罪,皇上一再不聽他們的求情。很久以後,震怒漸漸平息,於是杖擊韓匡嗣然後釋免了他。

德凝,廉遜謙謹。保寧中,遷護軍司徒。開泰中,累遷護衛太保、都宮使、崇義軍節度使。移鎮廣德,秩滿,部民請留,從之。改西南麵招討使,黨項隆益答叛,平之。遷大同軍節度使,卒於官。
不久遙授晉昌軍節度使。乾亨三年(981),改為西南麵招討使,去世。睿智皇後聞訊,派使者前往吊唁,贈予助喪的錢物十分豐厚,後來追贈他為尚書令。

子郭三,終天德軍節度使。孫高家奴,終南院宣徽使;高十,終遼興軍節度使。
有五子:德源、德讓———後賜名隆運、德威、德崇、德凝。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遼史》

《遼史》

作者:脫脫
《遼史》本紀
《遼史》誌
《遼史》表
《遼史》列傳
《遼史》附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