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南齊書》 作者:蕭子顯  

誌·卷十四

州郡上
揚州是京輦膏腴之地。漢、魏二代的刺史治所在壽春,三國時吳國設置持節督州牧八人,看不到揚州都督的官署所在。晉太康元年,吳國被平定,刺史周浚才開始鎮守江南。晉元帝作為都督,渡過長江來到江左,揚州遂成為京畿之地,地望極其隆重。揚州統轄的郡如下:

揚南徐豫南豫南兗北兗北徐青冀江廣交越
丹陽郡

揚州,京輦神皋。漢、魏刺史鎮壽春,吳置持節督州牧八人,不見揚州都督所治。晉太康元年,吳平,刺史周浚始鎮江南。元帝為都督,渡江左,遂成帝畿,望實隆重。領郡如左:
建康秣陵丹陽溧陽永世湖熟江寧句容

丹陽郡
會稽郡

建康秣陵丹陽溧陽永世湖熟江寧句容
山陰永興上虞餘姚諸暨剡鄞始寧句章鄮

會稽郡
吳郡

山陰永興上虞餘姚諸暨剡鄞始寧句章鄮
吳婁海虞嘉興海鹽錢唐富陽鹽官新城建德壽昌桐廬

吳郡
吳興郡

吳婁海虞嘉興海鹽錢唐富陽鹽官新城建德壽昌桐廬
烏程武康餘杭東遷長城於潛臨安故鄣安吉原鄉

吳興郡
東陽郡

烏程武康餘杭東遷長城於潛臨安故鄣安吉原鄉
長山太末烏傷永康信安吳寧豐安定陽遂昌

東陽郡
新安郡

長山太末烏傷永康信安吳寧豐安定陽遂昌
始新黟遂安歙海寧

新安郡
臨海郡

始新黟遂安歙海寧
章安臨海寧海始豐樂安

臨海郡
永嘉郡

章安臨海寧海始豐樂安
永寧安固鬆陽橫陽樂成

永嘉郡
南徐州,治所在京。吳國設置幽州牧,在此處駐守軍隊。丹徒的水道通入吳、會稽二郡,孫權最初把治所設在丹徒。《爾雅》說:“在絕高處建築京城。”現在京城依山築壘,臨長江望東海,以長江為邊境,像河內郡,防衛特別重要。宋代以來,帝宅之鄉,寄居之屋多在江左膏腴之地。統轄的郡如下:

永寧安固鬆陽橫陽樂成
南東海郡

南徐州,鎮京口。吳置幽州牧,屯兵在焉。丹徒水道入通吳會,孫權初鎮之。《爾雅》曰:“絕高為京。”今京城因山為壘,望海臨江,緣江為境,似河內郡,內鎮優重。宋氏以來,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膏腴。領郡如左:
郯祝其襄賁利成西隰丹徒武進

南東海郡
晉陵郡

郯祝其襄賁利成西隰丹徒武進
晉陵無錫延陵曲阿暨陽南沙海陽

晉陵郡
義興郡永明二年,割給揚州隸屬,後恢複如舊。

晉陵無錫延陵曲阿暨陽南沙海陽
陽羨臨津國山義鄉綏安

義興郡永明二年,割屬揚州,後複舊。
南琅邪郡本來治所在金城,永明年間遷到白下。

陽羨臨津國山義鄉綏安
臨沂江乘蘭陵承建武三年撤銷。譙建元二年,平陽郡的流民在墮絲登的,設立宣祚縣,不久改為盡。丞塱元午,撤銷垣絲一縣並入謎。

南琅邪郡本治金城,永明徙治白下。
臨淮郡自此以下各郡沒有實際管轄地。

臨沂江乘蘭陵承建武三年省譙建元二年,平陽郡流民在臨江郡者,立宣祚縣,尋改為譙。永明元年,省懷化一縣並屬。
海西射陽浚淮陰東陽淮浦建武二年撤銷。

臨淮郡自此以下,郡無實土。
淮陵郡

海西射陽淩淮陰東陽淮浦建武二年省。
司吾武陽建武三年,撤銷與泰山郡的隸屬關係。甄城陽樂徐建武三年撤銷。

淮陵郡
南東莞郡

司吾武陽建武三年,省泰山郡屬。甄城陽樂徐建武三年省
東莞莒姑幕建武三年撤銷。

南東莞郡
南清河郡南徐州兼管的冀州領地。

東莞莒姑幕建武三年省。
束武城清河貝丘繹幕建武二年撤銷。

南清河郡南徐州領冀州
南彭城郡

東武城清河貝丘繹幕建武二年省。
彭城武原傅陽蕃薛開陽洨僮。下邳建武三年撤銷。呂建武四年撤銷.杼秋建武四年撤銷。逃盧建莖四年撤銷。

南彭城郡
南高:平郡宋太始五年僑置,最初治所寄居在淮陰,又遷淮南、當塗二縣寄居隸屬南豫州,後又隸屬南途叢。

彭城武原傅陽蕃薛開陽洨僮下邳建武三年省呂建武四年省杼秋建武四年省北陵建武四年省
金鄉高平

南高平郡宋太始五年僑置,初寄治淮陰,複徙淮南當塗。二縣僑屬南豫,後屬南徐。
南濟陰郡

金饗高平
城武單父城陽建武三年撤銷。

南濟陰郡
南濮陽郡

城武單父城陽建武三年省。
廩丘束燕會鄄城建武三年,解除與濟陽郡的隸屬關係後並入。榆次建武二年撤銷。

南濮陽郡
南魯郡建武二年撤銷。

廩丘東燕會鄄城建武三年,省濟陽郡度屬。榆次建武二年省
魯樊西安建武二年撤銷。

南魯郡建武二年省
南平昌郡建武三年撤銷。

魯樊西安建武二年省
安丘郡撤銷後,改屬東莞.新樂郡撤銷後,改屬東莞。

南平昌郡建武三年省
南泰山郡建武三年撤銷。

安丘郡省,屬東莞。
南城郡撤銷後,擬屬平昌郡,不久又撤銷。廣平

南泰山郡建武三年省
南濟陽郡建武三年撤銷。

南城郡省,度屬平昌,尋又省。廣平
考城郡撤銷後,凝屬魯郡,不久又撤銷。

南濟陽郡建武三年省
豫州,晉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約為躲避胡寇,把治所從譙撤回到壽春。壽春是淮南的一大都會,周圍千餘裏,境內有富饒的陂田,漢、魏以來是揚州刺史的治所,北麵拒守淮河,《禹貢》說“淮河與大海之間惟揚州”。鹹和四年,祖約獻城投降胡寇,又任命庾亮為刺史,治所設在蕪湖。蕪湖,浦水從南邊流入,也是險要之地。劉備對孫權說:“江束主要有建業,其次有蕪湖。”庾亮籌劃恢複中原,任命毛寶為刺史,治所在邾城,被胡寇占領。荊州刺史庾翼兼管豫州,治所在武昌。各郡失去土地的數千災民無農活可做,庾翼上表請求遷移西陽、新蔡二郡的災民到尋陽的陂田勞作。穆帝永和五年,胡寇偽揚州刺史王浹獻壽春城投降,然而刺史的治所或在曆陽,或進至馬頭及譙,不再回到舊的治所。哀帝隆和元年,袁真回到壽春。袁真被桓溫消滅,桓溫讓自己的兒子桓熙任刺史,治所在曆隧。孝武帝寧塵元年,但過把治所移至蛙墊,認為邊境敵寇入侵不得安靜,分割譙、梁二郡現有的百姓,安置到浣川,建立南譙郡、梁郡。十二年,擔石虔回到曆陽。庾準任刺史,上表請求撤銷各臨時的設置,都回複到原來。義熙二年,壁邀又在位塾設治所。上表說:“我任此州刺史,土地不廣,西界荒遠,接近敵寇,北邊蕭條,風氣逞強粗獷,百姓不懂禮義,衹知道練習作戰。逃跑現象不斷,幾乎每天都有發生。連年以來,沒有一月不打仗,這實在不是我這個才疏學淺的人所能獨立治理的。請輔國將軍張暢兼管淮南、塞豐、鑾厘三郡。”當時邀業的邊遠地區,竟至如此。十二年,劉義慶鎮守壽春,後常作為州的治所。安撫接近荒遠,抵禦疆埸。豫州統轄的郡如下:

考城郡省,度屬魯,尋又省。
南汝陰郡至紐二年撤銷壺墮左鄧的兩個縣並入。

豫州。晉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約避胡賊,自譙還治壽春。壽春,淮南一都之會,地方千餘裏,有陂田之饒。漢、魏以來揚州刺史所治,北拒淮水,《禹貢》雲“淮海惟揚州”也。鹹和四年,祖約以城降胡,複以庾亮為刺史,治蕪湖。蕪湖,浦水南入,亦為險奧。劉備謂孫權曰:“江東先有建業,次有蕪湖。”庾亮經略中原,以毛寶為刺史,治邾城,為胡所覆。荊州刺史庾翼領州,在武昌。諸郡失土荒民數千無佃業,翼表移西陽、新蔡二郡荒民就陂田於尋陽。穆帝永和五年,胡偽揚州刺史王浹以壽春降。而刺史或治曆陽,進馬頭及譙,不複歸舊鎮也。哀帝隆和元年,袁真還壽春。真為桓溫所滅,溫以子熙為刺史,戍曆陽。孝武寧康元年,桓衝移姑熟,以邊寇未靜,分割譙、梁二郡見民,置之浣川,立為南譙、梁郡。十二年,桓石虔還曆陽。庾準為刺史,表省諸權置,皆還如本。義熙二年,劉毅複鎮姑熟,上表曰:“忝任此州,地不為曠,西界荒餘,密邇寇虜,北垂蕭條,土氣強獷,民不識義,唯戰是習。逋逃不逞,不謀日會。比年以來,無月不戰,實非空乏所能獨撫。請輔國將軍張暢領淮南、安豐、梁國三郡。”時豫州邊荒,至乃如此。十二年,劉義慶鎮壽春,後常為州治。撫接遐荒,扞禦疆埸。領郡如左:
壇過壁塞塞屋王噬宜墮堡退

南汝陰郡建元二年罷南陳左郡二縣並
扯《永元元年地誌》中沒有。鑾《永元誌》中沒有。鄞《永元誌》中沒有。毖《永元誌》中沒有。趟撾《永元誌》中沒有。鉍《永元誌》中沒有。

慎汝陰宋安陽和城南頓陽夏宋丘《永元元年地誌》無樊《永元誌》無鄭《永元誌》無東宋《永元誌》無南陳左縣《永元誌》無邊水《永元誌》無
晉熙郡

晉熙郡
新冶陰安懷寧南樓煩齊興太湖左縣

新冶陰安懷寧南樓煩齊興太湖左縣
潁川郡

潁川郡
臨潁邵陵南許昌《永元誌》無曲陽

臨潁邵陵南許昌《永元誌》無曲陽
汝陽郡

汝陽郡
武津汝陽

武津汝陽
梁郡《永元元年地誌》,南梁郡領睢陽、新汲、陳、蒙、崇義五縣。

梁郡《永元元年地誌》,南梁郡領睢陽、新汲、陳、蒙、崇義五縣。
北譙梁蒙城父《永元誌》屬南譙

北譙梁蒙城父《永元誌》屬南譙
北陳郡

北陳郡
陽夏西華萇平項

陽夏西華萇平項
陳留郡

陳留郡
浚儀小黃雍丘

浚儀小黃雍丘
南頓郡《永元元年地誌》無

南頓郡《永元元年地誌》無
和城南頓

和城南頓
西南頓郡寄治州,《永元元年地誌》無

西南頓郡寄治州,《永元元年地誌》無
西南頓和城譙平鄉

西南頓和城譙平鄉
北梁郡《永元元年地誌》無

北梁郡《永元元年地誌》無
北蒙北陳

北蒙北陳
西汝陰郡

西汝陰郡
樓煩汝陰宋陳《永元誌》無平豫《永元誌》無固始《永元誌》無新蔡《永元誌》無汝南《永元誌》無安城北譙郡

樓煩汝陰宋陳《永元誌》無平豫《永元誌》無固始《永元誌》無新蔡《永元誌》無汝南《永元誌》無安城
寧陵譙蘄《永元誌》屬南譙

北譙郡
汝南郡《永元元年地誌》無

寧陵譙蘄《永元誌》屬南譙
瞿陽安城上蔡

汝南郡《永元元年地誌》無
北新蔡郡

瞿陽安城上蔡
鮦陽新蔡固始苞信

北新蔡郡
弋陽郡

鮦陽新蔡固始苞信
期思南新息弋陽上蔡平輿

弋陽郡
陳郡

期思南新息弋陽上蔡平輿
南陳萇平《永元誌》無項《永元誌》無西華《永元誌》無陽夏《永元誌》無

陳郡
安豐郡

南陳萇平《永元誌》無項《永元誌》無西華《永元誌》無陽夏《永元誌》無
雩婁新化史水扶陽開化邊城鬆滋《永元誌》屬北新蔡安豐

安豐郡
光城左郡

雩婁新化史水扶陽開化邊城鬆滋《永元誌》屬北新蔡安豐
樂安光城茹田

光城左郡
邊城郡《永元元年地誌》無

樂安光城茹田
建寧郡

邊城郡《永元元年地誌》無
陽城建寧

建寧郡
齊昌郡

陽城建寧
陽塘保城齊昌永興

齊昌郡
以上三郡,永明四年割自郢州所轄。

陽塘保城齊昌永興
南豫州,置空塵元年,邃業刺史旦迚最初在姑熟設治所,後又遷走,見於《晉書》。宋永初二年,分出淮束作為南豫州,治所在曆陽,而把淮西作為豫州。元嘉七年撤並。大明元年又設置,治所在姑熟。泰始二年治所在曆陽,泰始三年治所在宣城,泰始五年撤銷。淮西淪陷。泰始七年,又分出淮東設南豫州。建元二年,太祖認為西豫州官吏百姓都很少,分設兩個州,耗費太多,想撤銷南豫州。左仆射王儉啟奏說:“我認為正因為長江以西連接汝、穎,地廣人稀,匈奴入侵,衹有把壽春作為阻擋。如果州刺史用人得當,敵寇一有行動立即報告,事先準備防禦,那麼不一定要南豫州。但假如謀劃有失誤,羯人入侵,事先沒有得到消息,他們的人馬一下子打過來,壽陽固守城池,不能阻斷他們的來路,朝廷派遣軍隊到曆陽,也失去了主動。況且兵馬剛實施戒備,每件事情都需草創,哪比得上將帥常年駐守,軍中一貫整飭。臨時配置幫助,益處實在有限,安穩時不忘危險,這是古來的善政。因此江左屢次分設南豫州,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聽說酉豫州的民力人役大致還可以,現在得到的畝譏等郡,民家更少,對於它的實際幫助,又從何談起。”太祖沒有聽從。永明二年,割出揚州宣球、進直,遂業曆屋、盞、廬逗、墮旦六郡,又設置南豫州。永明四年,冠軍長史沈憲啟奏說:“兩個邀州的區劃,以桑垛子亭為界。穎一、這區在盧盡、曆蕩界內,卻全部屬西豫州,廬絲處在置凰、這壁之間,卻屬於南豫州。請求把邇叢、迪屋歸屬應邀業,把廬絲還給酉遼姐。”丞塱七年,南豫州別駕晝邇聲稱:“題叢、這墮,饑荒殘破已久,流民分散在譙、曆二郡境內,多蒙免除徭役,才有了郡名,交納的田租非常有限,府州沒有一個將領官吏,衹是領受一個空名,根本沒有實際利益。把治所寄放在譙、曆,還是合適的,實際也應該屬於南豫州。兩個豫州屢經分置,廬遼屬於直遜業,濱臨墾遼,與直越郡接壤,百姓的田租布帛,經由水路送到州裹,確實是便利,如果輸送到西豫州那樣遠,他們不會願意,另外廬遼管轄的遷複及驗塹、左墨,出產竹子,府州采伐,獲利不少。府州都是新設,不同於舊的府州,資產人役多有欠缺,確實很倚重廬江。希望依照過去的區劃。”尚書台商議:“往年考慮邊境戰事需要充實力量,所以改換區劃。如今淮河、泅水一帶沒有什麼可顧慮的,應該準許殷彌的奏牒。”皇帝下詔說:“可以。”南豫州統轄的郡如下:

右三郡,永明四年割郢州屬。
淮南郡

南豫州。晉寧康元年,豫州刺史桓衝始鎮姑熟,後遷徙,見《晉書》。宋永初二年,分淮東為南豫州,治曆陽,而淮西為豫州。元嘉七年省並。大明元年複置,治姑熟。泰始二年治曆陽,三年治宣城,五年省。淮西沒虜,七年,複分淮東置南豫。建元二年,太祖以西豫吏民寡刻,分置兩州,損費甚多,省南豫。左仆射王儉啟:“愚意政以江西連接汝、潁,土曠民希。匈奴越逸,唯以壽春為阻。若使州任得才,虜動要有聲聞,豫設防禦,此則不俟南豫。假令或慮一失,醜羯之來,聲不先聞,胡馬倏至,壽陽嬰城固守不能斷其路,朝廷遺軍曆陽,已當不得先機。戎車初戒,每事草創,孰與方鎮常居,軍府素正。臨時配助,所益實少。安不忘危,古之善政。所以江左屢分南豫,意亦可求。如聞西豫力役尚複粗可,今得南譙等郡,民戶益薄,於其實益,複何足雲。”太祖不從。永明二年,割揚州宣城、淮南,豫州曆陽、譙、廬江、臨江六郡,複置南豫州。四年,冠軍長史沈憲啟:“二豫分置,以桑堁子亭為斷。潁川、汝陽在南譙、曆陽界內,悉屬西豫,廬江居晉熙、汝陰之中,屬南豫。求以潁川、汝陽屬南豫,廬江還西豫。”七年,南豫州別駕殷瀰稱:“潁川、汝陽,荒殘來久,流民分散在譙、曆二境,多蒙複除,獲有郡名,租輸益微,府州絕無將吏,空受名領,終無實益。但寄治譙、曆,於方斷之宜,實應屬南豫。二豫亟經分置,廬江屬南豫,濱帶長江,與南譙接境,民黎租帛,從流送州,實為便利,遠逾西豫,非其所願,郡領灊舒及始新左縣,村竹產,府州采伐,為益不少。府州新創,異於舊藩。資役多闕,實希得廬江。請依昔分置。”尚書參議:“往年慮邊塵須實,故啟回換。今淮、泗無虞,宜許所牒。”詔“可”。領郡如左:
王趔丞塱八年,撤銷魚繼、產堊、工巫三縣並入。繁昌當塗浚遒定陵襄垣

淮南郡
宣城郡

於湖永明八年,省角城、高平、下邳三縣並。繁昌當塗浚遒定陵襄垣
廣德懷安宛陵廣陽石城臨城寧國宣城建元涇安吳

宣城郡
曆陽郡

廣德懷安宛陵廣陽石城臨城寧國宣城建元涇安吳
曆陽龍亢雍丘

曆陽郡
南譙郡

曆陽龍亢雍丘
山桑蘄北許昌《永元誌》中沒有。扶陽曲陽嘉幹

南譙郡
廬江郡

山桑蘄北許昌《永元誌》無扶陽曲陽嘉平
舒建元二年是郡的治所。潛始新和城《永元誌》中沒有。西華《永元誌》中沒有。呂亭左縣建元二年,割白晉熙歸屬。譙建元二年,割自南譙歸屬。

廬江郡
臨江郡建元二年,撤銷並入曆陽,後又設置。烏遼壞壁墨

舒建元二年為郡治灊始新和城《永元誌》無西華《永元誌》無呂亭左縣建元二年,割晉熙屬。譙建元二年,割南譙屬。
南兗州治所在廣陵,是漢代的古王國。境內有江都浦水,魏文帝討伐吳國由此出兵,看到長江波濤洶湧,感歎說:“這是上天要隔斷南北啊。”晉元帝渡過長江,建興四年,揚言北伐,派遣宣城公裒督率徐、兗二州,坐鎮廣陵。其後有時撤回江南,但是建立治所是從這時開始的。當時百姓遭逢戰亂,流亡到此地,流民多托庇大戶人家作為佃戶。晉元帝大興四年,下詔令,因為流民失去戶籍,讓他們具名上報官府,建立給客製度,然而江北荒廢殘破,不可能檢查核實。晉明帝太寧三年,郗鑒治理兗州,坐鎮廣陵,後回到京。此後兗州或以盱眙為治所,或以山陽為治所,桓玄派桓弘治理青州,坐鎮廣陵。義熙二年,諸葛長民治理青州,治所遷到山陽。當時與鮮卑接壤,諸葛長民上表說:“該城連續十年遭受侵擾,城池崩塌毀壞,廢棄散置,邊界各處營壘,聽不到鸚鳴狗叫。而且胡虜入侵逞暴,搶掠越發厲害。”於是回到京口坐鎮。晉木,因為廣陵控製三齊且與之接壤,所以作為青州、兗州共同的治所。宋永初元年,撤銷青州並入兗州。永初三年,檀道濟初治南兗州,廣陵因此成為州的治所。土地非常平坦開闊,刺史每年秋季多出海陵觀濤,與京口隔岸相對,是長江壯闊的地方。永明元年,刺史柳世隆上奏說:“尚書台下令不論本地人還是外來戶,統一在所居住的郡縣編製戶,合並撤銷僑置郡縣。舉凡那些寄居他鄉的流民,本來就居無定所,十家分布五處,零散居住。一個縣的百姓,分散在全州,西到淮河岸邊,束到大海一角。現在祇是撤銷僑置郡縣,不撤銷荒廢的城邑,雜亂居住的狀況,與原先沒有不同。按地區編製戶口,並不能革除遊蕩混亂的狀況。我認為僑置郡縣和荒廢的城邑都應撤銷,依照目前地界安撫百姓。如果鄉裏聚居的民戶有二三百家,田地能夠整修,區域易於劃分,當另外建置。”於是濟陰郡六縣,下邳郡四縣,淮陽郡三縣,東莞郡四縣,因為百姓散居各處,沒有實際管轄地,長官沒有官署,寄居在鄉村,等到州的治所建立,就被撤銷,民戶就地歸屬。南兗州統轄的郡如下:

臨江郡建元二年,罷並曆陽,後複置。
廣陵郡建元四年,撤銷北淮陽、北下邳、北濟陰、塞差四郡並入。

烏江懷德酂
海陵廣陵高郵江都齊寧永明元年置

南兗州,鎮廣陵,漢故王國。有江都浦水,魏文帝伐吳出此,見江濤盛壯,歎雲:“天所以限南北也。”晉元帝過江,建興四年,揚聲北討,遣宣城公裒督徐、兗二州,鎮廣陵。其後或還江南,然立鎮自此始也。時百姓遭難,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為客。元帝太興四年,詔以流民失籍,使條名上有司,為給客製度,而江北荒殘,不可檢實。明帝太寧三年,郗鑒為兗州,鎮廣陵,後還京口。是後兗州或治盱眙,或治山陽。桓玄以桓弘為青州,鎮廣陵。義熙二年,諸葛長民為青州,徙山陽。時鮮卑接境,長民表雲:“此蕃十載釁故相襲,城池崩毀,荒舊散伏,邊疆諸戍,不聞雞犬。且犬羊侵暴,抄掠滋甚。”乃還鎮京口。晉末以廣陵控接三齊,故青、兗同鎮。宋永初元年,罷青並兗。三年,檀道濟始為南兗州,廣陵因此為州鎮。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觀濤,與京口對岸,江之壯闊處也。永明元年,刺史柳世隆奏:“尚書符下土斷條格,並省僑郡縣。凡諸流寓,本無定憩,十家五落,各自星處。一縣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東屆海隅。今專罷僑邦,不省荒邑,雜居舛止,與先不異。離為區斷,無革遊濫。謂應同省,隨堺並帖。若鄉屯裏聚,二三百家,井甸可修,區域易分者,別詳立。”於是濟陰郡六縣,下邳郡四縣,淮陽郡三縣,東莞郡四縣,以散居無實土,官長無廨舍,寄止民村,及州治立,見省,民戶帖屬。領郡如左:
海陵郡

廣陵郡建元四年,罷北淮陽、北下邳、北濟陰、東莞四郡並。
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臨澤齊昌永明元年置。海安永明五年撤銷新郡,合並此縣歸屬。

海陵廣陵高郵江都齊寧永明元年置
山陽郡

海陵郡
東城山陽鹽城左鄉

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臨澤齊昌永明元年置海安永明五年罷新郡,並此縣度屬。
盱眙郡

山陽郡
考城盱眙陽城直瀆長樂

東城山陽鹽城左鄉
南沛郡

盱眙郡
沛蕭相

考城盱眙陽城直瀆長樂
北兗州,治所在淮陰。《地理誌》說淮陰縣屬臨淮郡,《郡國誌》中屬下邳國,《晉太康地記》中屬廣陵郡。穆帝永和年間,北中郎將荀羨北伐鮮卑,說:“淮陰是從前的治所,地處中樞,水陸交通便利,易於伺機行動。沃野有墾殖之利,舟船漕運,沒有什麼阻礙。”於是營建城池。宋泰始二年失掉淮北,在此建立州的治所。建元四年,治所移至盱眙,兼管盱眙郡。原先與北邊清泗相對,濱臨淮河據守險要,有陽平石鱉,田中稻穀豐饒。所統轄的衹有陽平一郡,永明七年,光祿大夫呂安國上奏說:“北兗州百姓戴尚伯六十人陳訴說,‘我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流離失所,現在雖然創建了淮陰,然而陽平郡在州裹沒有實際統轄地,寄居在山陽境內。我們認為司、徐、青三州,全都是新設置的,都有實在的郡。束平既然是有名望之地,許多士紳與它相關。希望在山陽、盱眙兩郡的邊界之間,割一些小戶設置東平郡,開始招集人充實荒廢的村落。使束平本上的士紳百姓,有地方歸依’。我尋思束平郡既然本是北兗少所屬,我家族的故裏,希望設置此郡。”被準許。北兗州統轄的郡如下:

南沛郡
陽平郡治所寄居山陽。

沛蕭相
泰清永陽安宜豐國

北兗州,鎮淮陰。《地理誌》雲淮陰縣屬臨淮郡,《郡國誌》屬下邳國,《晉太康地記》屬廣陵郡。穆帝永和中,北中郎將荀羨北討鮮卑,雲“淮陰舊鎮,地形都要,水陸交通,易以觀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運漕,無他屯阻。”乃營立城池。宋泰始二年失淮北,於此立州鎮。建元四年,移鎮盱眙,仍領盱眙郡。舊北對清泗,臨淮守險,有陽平石鱉,田稻豐饒。所領唯陽平一郡,永明七年,光祿大夫呂安國啟稱:“北兗州民戴尚伯六十人訴‘舊壤幽隔,飄寓失所,今雖創置淮陰,而陽平一郡,州無實土,寄山陽境內。竊見司、徐、青三州,悉皆新立,並有實郡。東平既是望邦,衣冠所係。希於山陽、盱眙二界間割小戶置此郡,始招集荒落,使本壤族姓,有所歸依。’臣尋東平郡既是此州本領,臣賤族桑梓,願立此邦。”見許。領郡如左:
東平郡

陽平郡寄治山陽
壽張分割山陽官瀆以西三百戶設置。淮安分割直瀆、破釜以束,淮陰鎮治所屬下一百戶流民設置。

泰清永陽安宜豐國
高平郡

東平郡
濟北郡

壽張割山陽官瀆以西三百戶置淮安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一百戶置。
泰山郡

高平郡
新平郡

濟北郡
魯郡

泰山郡
以上各郡荒置。

新平郡
北徐州,治所在鍾離。《漠誌》中鍾離縣屬九江郡,《晉太康二年起居注》中設置淮南鍾墼,不了解此前的沿革。《晉地記》中屬淮南郡。塞童絲末年歸屬南兗州。五邀元年設州,割出來成為州的治所,沿淮河防衛鎮守。永明元年,撤銷北徐州的譙、梁、魏、陽平、彭城五郡。北徐州統轄的郡如下:

魯郡
鍾離郡

右荒。
燕縣郡治朝歌虞永明元年,割馬頭屬。零永明元年,割馬頭屬。

北徐州,鎮鍾離。《漢誌》鍾離縣屬九江郡,《晉太康二年起居注》置淮南鍾離,未詳此前所省令。《晉地記》屬淮南郡。宋泰始末年屬南兗。元徽元年置州,割為州治,防鎮緣淮。永明元年,省北徐譙、梁、魏、陽平、彭城五郡。領郡如左:
馬頭郡

鍾離郡
已吾永明元年,罷譙郡屬。二年,刺史戴僧靜又以濟縣並之。

燕縣郡治朝歌虞永明元年,割馬頭屬。零永明元年,割馬頭屬。
濟陰郡

馬頭郡
頓丘永明元年,罷定陶並。睢陵樂平永明元年,割鍾離屬。濟安永明元年,割鍾離屬。

已吾永明元年,罷譙郡屬。二年,刺史戴僧靜又以濟縣並之。
新昌郡

濟陰郡
頓丘穀熟尉氏

頓丘永明元年,罷定陶並。睢陵樂平永明元年,割鍾離屬。濟安永明元年,割鍾離屬。
沛郡

新昌郡
相蕭沛

頓丘穀熟尉氏
壹業,塞童始初進韭陷入敵手,童並六年,直叢治所才設在鬱叢島上。鬱業在海中,周圍數百裏,島上出產白鹿,境內有田地魚鹽之利。劉善塱任刺史,認為海中容易固守,不修築險峻的城牆,祇是壘石作為城牆,高約八九尺。後來成為變雖的治所。紐初年,查登的治所遷到巫步,以韭複的治所設在查鄧的舊治所,州的治所仍舊。由於百姓流亡土地廢棄,郡縣成為虛設,至於本分安居的土著百姓,大概沒有多少了。建五四年,治所移到朐山,後又回到舊治所。青州統轄的郡如下:

沛郡
查登丞塱元年,撤銷奎邵合並進來,治所在步。

相蕭沛
墮趙丞型二年,撤銷壟球遜並入。盤丞塱元年撤銷。迺籃墮墮慰旦堊盧星回台益都

青州,宋泰始初淮北沒虜,六年,始治鬱州上。鬱州在海中,周回數百裏,島出白鹿,土有田疇魚鹽之利。劉善明為刺史,以海中易固,不峻城雉,乃累石為之,高可八九尺。後為齊郡治。建元初,徙齊郡治瓜步,以北海治齊郡故治,州治如舊。流荒之民,郡縣虛置,至於分居土著,蓋無幾焉。建元四年,移鎮朐山,後複舊。領郡如左:
北海郡

齊郡永明元年,罷秦郡並之,治瓜步。
苞遏苤時的塹墨,至紐時改用邁名。齷贛榆膠束劇下密平壽

臨淄永明二年,省華城縣並齊安永明元年罷西安宿豫尉氏平虜昌國泰益都
東莞琅邪二郡治所設在朐山。

北海郡
即丘南東莞永明元年,用流民設置。北東莞

都昌宋鬱縣,建元改用漢名也。廣饒贛榆膠東劇下密平壽
冀州,宋元嘉九年從青州分出設置。青州轄齊、濟南、樂安、高密、平昌、北海、柬萊、太原、長廣九郡,冀州轄廣川、平原、清河、樂陵、魏郡、河閑、頓丘、高陽、勃海九郡。泰始初年,遭胡虜入侵,都淪落敵手。現在所存的,是泰始之後重新設置的。兩個州共一個刺史。郡縣十個中沒了八九個,衹存下了名字,查一下《宋書郡縣誌》白會知道。建元初年,把東海郡隸屬冀州。總共轄一個郡:

東莞琅邪二郡治朐山也
北東海郡治所在塑。塞童僮工邳星丘迪球

即丘南東莞永明元年,以流戶置。北東莞
江州,治所在尋陽,地處長江中遊的顯要之地。晉元康元年,惠帝下詔說:“荊、揚二州,疆土曠遠。主管部門奏請割揚州的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建立新的州。新安、束陽、宣城過去在豫章境內,地處豫章的東北,相距遙遠,可仍舊隸屬揚州。另割荊州的武昌、桂陽、安成合並成十個郡,可依據長江之名建立江州,治所應設在豫章。”庾亮領刺史,都督六州,說把荊州、江州作為根本,校核二州戶口,雖然二州都遠離中央,實際江州在感覺上要近一半多,江州其實是根本。庾亮臨終上表認為江州的治所應設在尋陽,因為江州督領豫州的新蔡、西陽二郡,治所設在湓城,接近東江各郡,往來便利。此後庾翼又回到豫章。義熙以後,回到尋陽。何無忌上表說:“竟陵離州的治所遙遠,離江陵僅三百裏,荊州的綏安郡民產,參雜在竟陵境內,竟陵的治所常設在夏口附近。要依賴竟陵郡協助長江沿岸的防衛,就得把它歸還荊州。另外司州的弘農、揚州的鬆滋二郡,治所寄居尋陽,百姓雜居,應一並歸江州統轄。”現在九江在州治所的北邊,彭蠡在東邊。江州統轄的郡卜:

冀州,宋元嘉九年分青州置。青州領齊、濟南、樂安、高密、平昌、北海、東萊、太原、長廣九郡,冀州領廣川、平原、清河、樂陵、魏郡、河間、頓丘、高陽、勃海九郡。泰始初,遇虜寇,並荒沒。今所存者,泰始之後更置立也。二州共一刺史。郡縣十無八九,但有名存,案《宋誌》自知也。建元初,以東海郡屬冀州。全領一郡:
尋陽郡。

北東海郡治連口
柴桑彭澤

襄賁僮下邳厚丘曲城
豫章郡

江州,鎮尋陽,中流衿帶。晉元康元年,惠帝詔:“荊、揚二州,疆土曠遠。有司奏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為新州。新安、東陽、宣城舊豫章封內,豫章之東北,相去懸遠,可如故屬揚州。又割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並十郡,可因江水之名為江州,宜治豫章。”庾亮領刺史,都督六州,雲以荊、江為本,校二州戶口,雖相去機事,實覺過半,江州實為根本。臨終表江州宜治尋陽,以州督豫州新蔡、西陽二郡,治湓城,接近東江諸郡,往來便易。其後庾翼又還豫章。義熙後,還尋陽。何無忌表:“竟陵去治遼遠,去江陵正三百裏,荊州所立綏安郡民戶,參入此境,郡治常在夏口左右,欲資此郡助江濱戍防,以竟陵還荊州。又司州弘農、揚州鬆滋二郡,寄尋陽,人民雜居,宜並見督。”今九江在州鎮之北,彭蠡在其東也。領郡如左:
南昌新淦艾建城建昌望蔡新吳永修吳平康樂豫章豐城

尋陽郡。
臨川郡

柴桑彭澤
南城臨汝新建永城宜黃南豐東興安浦西豐

豫章郡
廬陵郡

南昌新淦艾建城建昌望蔡新吳永修吳平康樂豫章豐城
石陽西昌東昌吉陽巴丘興平高昌陽豐遂興

臨川郡
鄱陽郡

南城臨汝新建永城宜黃南豐東興安浦西豐
鄱陽餘幹葛陽樂安廣晉上饒

廬陵郡
安成郡

石陽西昌東昌吉陽巴丘興平高昌陽豐遂興
平都新喻永新萍鄉宜陽廣興安複

鄱陽郡
南康郡

鄱陽餘幹葛陽樂安廣晉上饒
贛雩都南野寧都平固陂陽虔化永明八年,罷安遠縣並。南康

安成郡
南新蔡郡

平都新喻永新萍鄉宜陽廣興安複
慎苞信陽唐左縣宋

南康郡
建安郡

贛雩都南野寧都平固陂陽虔化永明八年,罷安遠縣並。南康
吳興建安將樂邵武建陽綏城沙村

南新蔡郡
晉安郡

慎苞信陽唐左縣宋
候官羅江原豐晉安溫麻

建安郡
盧州,治所在直塗。濱臨海角,溝通交州,雖然民家不多,然而俚僚等民族混雜,都居住在山野之中的竹樓上,不肯臣服。西南二江,源遠流長,另外設置督護,專門負責征討。積聚的資財,兼有十代之富。尉他殘留的基業,也有稱霸之痕跡。逗左王朝因為廣州遙遠,宗戚沒有人前去,衹有塞墮王劉盞任遇刺史。廬業統轄的郡如下:

吳興建安將樂邵武建陽綏城沙村
南海郡

晉安郡
番禺熙安博羅增城龍川懷化酉平綏寧新豐羅陽高要安遠

候官羅江原豐晉安溫麻
河源東官郡

廣州,鎮南海。濱際海隅,委輸交部,雖民戶不多,而俚獠猥雜,皆樓居山險,不肯賓服。西南二江,川源深遠,別置督護,專征討之。卷握之資,富兼十世。尉他餘基,亦有霸跡,江左以其遼遠,蕃戚未有居者,唯宋隨王誕為刺史,領郡如左:
懷安寶安海安欣樂海豐齊昌陸安興寧

南海郡
義安郡

番禺熙安博羅增城龍川懷化酉平綏寧新豐羅陽高要安遠河源
綏安海寧海陽義招潮陽程鄉

東官郡
新寧郡

懷安寶安海安欣樂海豐齊昌陸安興寧
博林南興臨沇甘泉新成威平單牒龍潭城陽威化歸順初興

義安郡
撫納平鄉

綏安海寧海陽義招潮陽程鄉
蒼梧郡

新寧郡
廣信寧新封興撫寧遂城丁留懷熙猛陵廣寧蕩康僑寧思安

博林南興臨沇甘泉新成威平單牒龍潭城陽威化歸順初興撫納平鄉
高涼郡

蒼梧郡
安寧羅州莫陽西鞏思平禽鄉平定

廣信寧新封興撫寧遂城丁留懷熙猛陵廣寧蕩康僑寧思安
永平郡

高涼郡
夫寧安沂幹安盧平員鄉蘇平逋寧雷鄉開城毗平武林豐城

安寧羅州莫陽西鞏思平禽鄉平定
晉康郡

永平郡
威城都城夫阮元溪安遂晉化永始端溪賓江熙寧樂城武定

夫寧安沂幹安盧平員鄉蘇平逋寧雷鄉開城毗平武林豐城
悅城文招義立

晉康郡
新會郡

威城都城夫阮元溪安遂晉化永始端溪賓江熙寧樂城武定悅城文招義立
盆允新夷封平初賓封樂義寧新熙永昌始康招集始成

新會郡
廣熙郡

盆允新夷封平初賓封樂義寧新熙永昌始康招集始成
龍鄉羅平賓化寧鄉長化定昌永熙寶寧

廣熙郡
宋康郡

龍鄉羅平賓化寧鄉長化定昌永熙寶寧
廣化石門化隆遂度威覃單城開寧海鄰輿定綏定

宋康郡
宋隆郡

廣化石門化隆遂度威覃單城開寧海鄰輿定綏定
平興招興崇化建寧熙穆崇德海昌郡

宋隆郡
寧化招懷永建始化新建

平興招興崇化建寧熙穆崇德
綏建郡

海昌郡
新招四會化蒙化注化穆

寧化招懷永建始化新建
樂昌郡

綏建郡
始昌樂山宋元義立安樂

新招四會化蒙化注化穆
鬱林郡

樂昌郡
布山鬱平阿林建安始集龍平賓平新林綏寧中胄領方懷安

始昌樂山宋元義立安樂
歸化晉平威化

鬱林郡
桂林郡

布山鬱平阿林建安始集龍平賓平新林綏寧中胄領方懷安歸化晉平威化
武熙騰溪潭平龍岡臨浦中留武豐程安威定潭中安遠安化

桂林郡
龍定

武熙騰溪潭平龍岡臨浦中留武豐程安威定潭中安遠安化龍定
寧浦郡

寧浦郡
安廣簡陽平山寧浦興道吳安

安廣簡陽平山寧浦興道吳安
晉興郡

晉興郡
晉興熙注桂林增翊安廣廣鬱晉城鬱陽

晉興熙注桂林增翊安廣廣鬱晉城鬱陽
齊樂郡

齊樂郡
希平觀寧臻安宋平綏南封陵

希平觀寧臻安宋平綏南封陵
齊康郡樂康

齊康郡
齊建郡

樂康
初寧永城

齊建郡
齊熙郡

初寧永城
交州,治所在交吐,位於南海的半島上。楊雄作的箴中說:“交州荒遠,水天交接。”交州對外連接南夷,出產寶物,山珍海怪,別處無法相比。百姓依仗地勢險要距離遙遠,屢好反叛。交州統轄的郡如下:

齊熙郡
九真郡

交州,鎮交阯,在海漲島中。楊雄《箴》曰:“交州荒遰,水與天際。”外接南夷,寶貨所出。山海珍怪,莫與為比。民恃險遠,數好反叛。領郡如左:
移風胥浦鬆原高安建初常樂津梧軍安吉龐武寧

九真郡
武平郡

移風胥浦鬆原高安建初常樂津梧軍安吉龐武寧
武定封溪平道武興根寧南移

武平郡
新昌郡

武定封溪平道武興根寧南移
範信嘉寧封山西道臨西吳定新道晉化

新昌郡
九德郡

範信嘉寧封山西道臨西吳定新道晉化
九德鹹驩浦陽南陵都洨越常西安

九德郡
日南郡

九德鹹驩浦陽南陵都洨越常西安
西卷象林壽冷朱吾比景盧容無勞

日南郡
交止郡

西卷象林壽冷朱吾比景盧容無勞
龍編武寧望海句漏吳興西於朱緌南定曲易海平羸婁

交止郡
宋平郡

龍編武寧望海句漏吳興西於朱緌南定曲易海平羸婁
昌國義懷綏寧

宋平郡
宋壽郡建元二年,自壟割屬。

昌國義懷綏寧
義昌郡永元二年,改迪設置。

宋壽郡建元二年,割越州屬。
越州,治所設在臨漳郡,本是合浦郡的北界。夷僚等族聚居,隱藏在山巒疊障之中,搶劫盜掠,不歸順朝廷,基本上沒有編製戶籍。宋泰始年間,西江督護陳伯紹在北部打獵,看到兩頭青牛受驚逃入草叢中,讓人驅趕沒有找到,於是在此地立下標誌,說“此地應當有奇異吉祥”。開始建立越州。泰始七年,最早設置百梁、隴蘇、永寧、安昌、富昌、南流六郡,割出廣州、交州的朱哉等三郡隸屬。元徽二年,任命陳伯紹為刺史,才建立了州的治所,鑿山作城門,威鎮俚僚各族。當地有瘴氣害人。漢代交州刺史每到夏季就躲避到高處,如今交州風土調和,惟獨越州的瘴氣仍很厲害。刺史的日常事務多在軍事方麵,衹是把抑製征討土著部族作為要務。

義昌郡永元二年,改沃屯置。
臨漳郡

越州,鎮臨漳郡,本合浦北界也。夷獠叢居,隱伏岩障,寇盜不賓,略無編戶。宋泰始中,西江督護陳伯紹獵北地,見二青牛驚走入草,使人逐之不得,乃誌其處,雲“此地當有奇祥”。啟立為越州。七年,始置百梁、隴蘇、永寧、安昌、富昌、南流六郡,割廣、交朱緌三郡屬。元徽二年,以伯紹為刺史,始立州鎮,穿山為城門,威服俚獠。土有瘴氣殺人。漢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輒避處高,今交土調和,越瘴獨甚。刺史常事戎馬,唯以戰伐為務。
漳平丹城勞石容城長石都並緩端

臨漳郡
合浦郡

漳平丹城勞石容城長石都並緩端
徐聞合浦朱盧新安晉始蕩昌朱豐宋豐宋廣

合浦郡
永寧郡

徐聞合浦朱盧新安晉始蕩昌朱豐宋豐宋廣
杜羅金安蒙廖簡留城

永寧郡
百梁郡

杜羅金安蒙廖簡留城
百梁始昌宋西

百梁郡
安昌郡

百梁始昌宋西
武桑龍淵石秋撫林

安昌郡
南流郡

武桑龍淵石秋撫林
方度

南流郡
北流郡永明六年立,無屬縣。

方度
龍蘇郡

北流郡永明六年立,無屬縣。
龍蘇

龍蘇郡
富昌郡

龍蘇
南立義立歸明

富昌郡
高興郡

南立義立歸明
宋和寧單高興威成夫羅南安歸安陳蓮高城新建

高興郡
思築郡

宋和寧單高興威成夫羅南安歸安陳蓮高城新建
鹽田郡

思築郡
杜同

鹽田郡
定川郡

杜同
興昌

定川郡
隆川郡

興昌
良國

隆川郡
齊寧郡建元二年置,割鬱林之新邑、建初二縣並。

良國
開城建元二年置,延海新邑建初。

齊寧郡建元二年置,割鬱林之新邑、建初二縣並。
越中郡

開城建元二年置延海新邑建初
馬門郡

越中郡
鍾吳田羅馬陵思寧

馬門郡
封山郡

鍾吳田羅馬陵思寧
安金

封山郡
吳春俚郡永明六年設置,沒有下屬縣。

安金
齊隆郡最初屬於奎業,一度改為口口。丞台元年,改為齊隆,仍舊屬於口州。

吳春俚郡永明六年立,無屬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南齊書》

《南齊書》

作者:蕭子顯
《南齊書》本紀
《南齊書》誌
《南齊書》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