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玄黓困敦,盡屠維協洽,凡八年。
起玄黓困敦,盡屠維協洽,一共八年。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二年(壬子,公元五九二年)
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壬子,公元592年)
春,二月,己巳,以蜀王秀為內史令兼右領軍大將軍。
春季,二月己巳(疑誤),隋朝任命蜀王楊秀為內史令兼右領軍大將軍。
國子博士何妥與尚書右仆射邳公蘇威爭議事,積不相能。威子夔為太子通事舍人,少敏辯,有盛名,士大夫多附之。及議樂,夔與妥各有所持;詔百僚署其所同,百僚以威故,同夔者什八九。妥恚曰:“吾席間函丈四十餘年,反為昨暮兒之所屈邪!”遂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為朋黨。省中呼弘為世子,同和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複言威以曲道任其從父弟徹、肅罔冒為官等數事。上命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案之,事頗有狀。上大怒。秋,七月,乙巳,威坐免官爵,以開府儀同三司就第;盧愷除名,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國子博士何妥與尚書右仆射邳公蘇威議論政事時,素來意見不同,各不相讓。蘇威的兒子蘇夔擔任太子通事舍人,他從小就機敏善辯,享有盛名,士大夫都樊附巴結他。及至討論修訂音樂時,蘇夔和何妥各有自己的主張。於是隋文帝下詔令百官群臣各自發表意見,百官大臣由於蘇威的緣故,十分之八九都表示讚成蘇夔的主張。何妥憤憤不平地說:“我當國子博士都四十多年了,現在反倒屈居於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兒之下!”於是向文帝上奏說:“蘇威和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朗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吏部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結黨營私,尚書省中稱呼王弘為世子,稱呼李同和為叔,這是說他們兩人就如同蘇威的兒子和兄弟。”又告發蘇威以不正當手段為堂弟蘇徹、蘇肅謀求官職等幾項罪行。於是文帝命令蜀王楊秀、上柱國虞慶則等人負責調查此事,基本屬實。隋文帝非常憤怒,秋季,七月乙巳(初一),蘇威因此被免除官職爵位,隻保留開府儀同三司,回家閑居;盧愷被免官除名,受牽連而獲罪的知名人士多達一百餘人。
初,周室以來,選無清濁;及愷攝吏部,與薛道衡等甄別士流,故涉朋黨之謗,以至得罪。未幾,上曰:“蘇威德行者,但為人所誤耳!”命之通籍。威好立條章,每歲責民間五品不遜,或答雲:“管內無五品之家。”其不相應領,類多如此。又為餘糧簿,欲使有無相贍;民部侍郎郎茂以為煩迂不急,皆奏罷之。茂,基之子也,嚐為衛國令。有民張元預兄弟不睦,丞、尉請加嚴刑,茂曰:“元預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彌益其仇,非化民之意也。”乃徐諭之以義。元預等各感悔,頓首請罪,遂相親睦,稱為友悌。
自從北周建立以來,選拔官吏不管品德好壞,及至盧愷代理吏部尚書,與薛道衡一起對官吏的品德加以分別,所以遭到結交朋黨的誹謗,以至於獲罪。不久,隋文帝又說:“蘇威是個有德行的人,隻是被別人所誤罷了。”於是下令蘇威可以參預朝會宴請。蘇威熱衷於訂立各種規章製度,每年都責備民間各地不重視推行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的教化,有的地方官回答道:“在我管轄的地區內沒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其不相領會,多數類此。蘇威又編製出餘糧帳簿,打算令民間有無互相調節,民部侍郎郎茂認為這種作法煩瑣迂闊,難以推行,於是向文帝上奏,予以廢除。郎茂是郎基的兒子,他曾經擔任衛國縣令,有平民百姓張元預兄弟不相和睦,縣丞、縣尉請求對張元預兄弟嚴刑治罪,郎茂說:“張元預兄弟之間本來就互相憎惡,如果因此將他們治罪,他們就會更加仇恨,達不到教化百姓的目的。”於是郎茂就用仁義慢慢開導他們。張元預兄弟都深受感動而後悔不已,向郎茂叩頭請罪,於是兄弟之間互相親愛和睦,民間鄉裏都稱讚他們的友愛孝悌。
己巳,上享太廟。
己巳(二十五日),隋文帝到太廟祭祀祖先。
壬申晦,日有食之。
壬申晦(二十八日),出現日食。
帝以天下用律者多春駁,罪同論異,八月,甲戌,製:諸州死罪,不得輒決,悉移大理按覆,事盡,然後上省奏裁。”
隋文帝因為天下的執法官吏對法律的理解多有錯誤,往往發生罪行相同而判決不同的現象,八月甲戌(初一),下製書說:“各州犯有死罪的案件,州府不得隨意判決定案,要全部移送大理寺審理複查,複查完畢後,再呈奏尚書省裁決。”
冬,十月,壬午,上享太廟。十一月,辛亥,祀南郊。
冬季,十月壬午(初十),隋文帝到太廟祭祀祖先。十一月辛亥(初九),文帝在南郊舉行祭天大祀。
己未,新義公韓擒虎卒。
己未(十七日),新義公韓擒虎去世。
十二月,乙酉,以內史令楊素為尚書右仆射,與高熲專掌朝政。素性疏辯,高下在心,朝臣之內,頗推高熲,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視蘇威蔑如也,自餘朝貴,多被陵轢。其才藝風調優於熲;至於推誠體國,處物平當,有宰相識度,不如熲遠矣。右領軍大將軍賀若弼,自謂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許。既而楊素為仆射,弼仍為將軍,甚不平,形於言色,由是坐免官,怨望愈甚。久之,上下弼獄,謂之曰:“我以高熲、楊素為宰相,汝每昌言曰:‘此二人惟堪啖飯耳!’是何意也?”弼曰:“熲,臣之故人;素,臣舅子。臣並知其為人,誠有此語。”公卿奏弼怨望,罪當死。上曰:“臣下守法不移,公可自求活理。”弼曰:“臣恃至尊威靈,將八千兵渡江,擒陳叔寶,竊以此望活。”上曰:“此已格外重賞,何用追論!”弼曰:“臣已蒙格外重賞,今還格外望活。”既而上低回者數日,惜其功,特令除名。歲餘,複其爵位,上亦忌之,不複任使,然每宴賜,遇之甚厚。
十二月乙酉(二十四日),隋朝任命內史令楊素為尚書右仆射,與尚書左仆射高一起掌管朝政。楊素秉性粗疏而有辯才,對侍他人隨意褒貶,在朝臣之中,他很推崇高,尊敬太常卿牛弘,傾心結交薛道衡,而根本瞧不起蘇威,其餘的當朝權貴大都受到他的欺淩侮辱。楊素的才藝風度優於高,至於以誠侍人,體諒國家,處事公平,具備宰相的見識和器度,他遠不如高。
有司上言:“府藏皆滿,無所容,積於廊廡。”帝曰:“朕既薄賦於民,又大經賜用,何得爾也?”對曰:“入者常多於出,略計每年賜用,至數百萬段,曾無減省。”於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詔曰:“寧積於人,無藏府庫。河北、河東今年田租三分減一,兵減半功,調全免。”時天下戶口歲增,京輔及三河地少而人眾,衣食不給,帝乃發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狹鄉每丁才至二十畝,老少又少焉。
右領軍大將軍賀若弼自認為他的功勳名望在其他的群臣之上,因此經常以宰相自任。不久,楊素被任命為尚書右仆射,自己還是將軍,所以非常憤恨不平,並在言談臉色上表現出來,於是他被朝廷罷免職務,因而愈加怨恨。過了一段時間後,隋文帝將賀若弼逮捕下獄,問他說:“我任命高、楊素為宰相,而你經常揚言說:‘這兩個人隻會吃飯。’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賀若弼回答說:“高是我的老朋友,楊素是我舅舅的兒子,我深知他們的為人,所以敢說那樣的話。”公卿大臣上奏說賀若弼怨恨朝廷,犯了死罪。文帝又對賀若弼說:“百官大臣嚴格執法,判定你犯有死罪,你得自己尋找活命的理由。”賀若弼說:“我仰仗著陛下威靈,率領八千名兵士渡過長江,俘獲了陳後主陳叔寶,我想以此功勞請求活命。”文帝說:“朝廷對此已格外重賞,現在怎麼還能再提此事?”賀若弼說:“我是已經得到過格外重賞,隻是今天還想請求陛下格外開恩,保全性命。”在這以後的幾天裏,文帝稍微回心轉意,顧念他戰功卓著,特令免除一切官爵職務,除名為民。一年以後,文帝雖然又恢複了賀若弼的爵位,但也對他產生猜忌,不再任命他擔任具體職務,但是朝會宴請賞賜群臣時,給他的侍遇仍很優厚。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三年(癸醜,公元五九三年)
有關官吏上奏說:“國家的府庫已經全堆滿了,以至於財物沒有地方存放,隻好暫時堆放在府庫外的廂房裏。”隋文帝問:“朕不但對天下百姓征收很輕的賦稅,而且又曾經用來大量地賞賜平陳的有功將士,為什麼府庫還會全滿呢?”回答說:“由於每年收入經常多於支出,估計每年用於賞賜和日常支用達到數百萬段,所以府庫所藏根本不會減少。”於是文帝下令另外開辟左藏院以存放新征收的財帛。文帝又下詔書說:“糧食布帛寧願積蓄在民間百姓家裏,也不要儲藏於國家府庫,今年河北、河東地區的田租可減征三分之一,軍人應繳納的份額可減征一半,全國各地成丁應繳納的調全部免征。”當時隋朝全國的戶口每年都在增加,京畿地區和河北、河南、河東三河地區地少人多,許多平民衣食不足,於是文帝就向全國各地派出使節,重新調整分配天下的田地,地少人多的狹鄉每個成年丁口隻能分到二十畝地,老人和孩童能分到的土地更少。
春,正月,壬子,上祀感生帝。
十三年(癸醜,公元593年)
壬戌,行幸岐州。二月,丙午,詔營仁壽宮於岐州之北,使楊素監之。素奏前萊州刺史宇文愷檢校將作大匠,記室封德彝為土木監。於是夷山堙穀以立宮殿,崇台累榭,宛轉相屬。役使嚴急,丁夫多死,疲屯顛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築為平地。死者以萬數。
春季,正月壬子(十一日),隋文帝祭祀感生帝。
丁亥,上至自岐州。
壬戌(二十一日),隋文帝巡幸岐州。
己卯,立皇孫暕為豫章王。暕,廣之子也。
二月丙午(疑誤),隋文帝下詔令在岐州北麵營建仁壽宮,派遣楊素監督施工。楊素上奏請求朝廷委派前萊州刺史宇文愷臨時代理將作大匠,記室參軍封德彝為土木監。於是平山填穀構築宮殿,高台累榭,宛轉相連。在營建過程中督使嚴急,服役丁夫死亡眾多。很多人疲備不堪,倒地而死,屍體被填入坑中,上麵用土石覆蓋,因而築成平地。死的人數以萬計。
丁酉,製:“私家不得藏緯候、圖讖。”
丁亥(十七日),隋文帝自岐州返回長安。
秋,七月,戊辰晦,日有食之。
己卯(疑誤),隋朝冊封皇孫楊為豫章王。楊是晉王楊廣的兒子。
是歲,上命禮部尚書牛弘等議明堂製度。宇文愷獻明堂木樣,上命有司規度安業裏地,將立之;而諸儒異議,久之不決,乃罷之。
丁酉(二十七日),隋文帝下製書說:“民間私家不得收藏預卜吉凶的緯候、圖讖之類的書籍。”
上之滅陳也,以陳叔寶屏風賜突厥大義公主。公主以其宗國之覆,心常不平,書屏風,為詩敘陳亡以自寄。上聞而惡之,禮賜漸薄。彭公劉昶先尚周公主,流人楊欽亡入突厥,詐言昶欲與其妻作亂攻隋,遣欽來密告大義公主,發兵擾邊。都藍可汗信之,乃不修職貢,頗為邊患。上遣車騎將軍長孫晟使於突厥,微觀察之。公主見晟,言辭不遜,又遣所私胡人安遂迦與楊欽計議,扇惑都藍。晟至京師,具以狀聞。上遣晟往索欽;都藍不與,曰:“檢校客內無此色人。”晟乃賂其達官,知欽所在。夜,掩獲之,以示都藍,因發公主私事,國人大以為恥。都藍執安遂迦等,並以付晟。上大喜,加授開府儀同三司,仍遣入突厥廢公主。內史侍郎裴矩請說都藍使殺公主。時處羅侯之子染幹,號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使裴矩謂之曰:“當殺大義公主,乃許婚。”突利複譖之於都藍,都藍因發怒,殺公主,更表請婚,朝議將許之。長孫晟曰:“臣觀雍虞閭反覆無信,直以與玷厥有隙,所以欲依倚國家,雖與為婚,終當叛去。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靈,玷厥、染幹必受其征發。強而更反,後恐難圖。且染幹者,處羅侯之子,素有誠款,於今兩代,前乞通婚,不如許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撫馴,使敵雍虞閭以為邊捍。”上曰:“善。”複遣晟慰諭染幹,許尚公主。
秋季,七月戊辰晦(三十日),出現日食。
牛弘使協律郎範陽祖孝孫等參定雅樂,從陳陽山太守毛爽受京房律法,布管飛灰,順月皆驗。又每律生五音,十二律為六十音,因而六之,為三百六十音,分直一歲之日以配七音,而旋相為宮之法,由是著名。弘等乃奏下請複用旋宮法,上猶記何妥之言,注弘奏下,不聽作旋宮,但用黃鍾一宮。於是弘等複為奏,附順上意,其前代金石並銷毀之,以息異議。弘等又作武舞,以象隋之功德;郊廟饗用一調,迎氣用五調。舊工稍盡,其餘聲律,皆不複通。
這一年,隋文帝下令禮部尚書牛弘等人討論研究古代明堂的建築結構。宇文愷向文帝呈獻了明堂的木製模型,於是文帝下令有關官吏在長安安業裏規劃出地皮,準備建立明堂。可是由於朝中的儒生意見不同,很長時間不能形成一致意見,隻好作罷。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四年(甲寅,公元五九四年)
隋文帝滅掉陳後,將陳叔寶的屏風賞賜給突厥可賀敦大義公主。大義公主因為她的宗國北周宇文氏滅亡,心裏一直憤憤不平,於是就在屏風上作詩,敘述陳亡國的事,借以寄托自己對故國的哀思。隋文帝知道此事後就忌恨大崐義公主,對她逐漸冷淡,賞賜也日益減少。彭公劉昶以前也娶了北周帝室公主為妻,隋朝流民楊欽逃入突厥,謊稱劉昶打算和妻子一起興兵作亂,攻打隋朝,因此派遣楊欽來密告大義公主,請求突厥發兵侵擾隋朝邊境。突厥都藍可汗相信了楊欽的話,於是就不再謹守藩國的職責,按時朝貢,時常發兵侵犯隋境。隋文帝派遣車騎將軍長孫晟出使突厥,暗中觀察了解情況。大義公主見了長孫晟後,出言不恭,又派和她私通的胡人安遂迦去與楊欽計議謀劃,煽動鼓惑都藍可汗。長孫晟回到京師後,將所見所聞向隋文帝作了報告。於是文帝又派遣長孫晟到突厥索要楊欽,都藍可汗不給,回答說:“檢查過我們的賓客,其中沒有這個人。”於是長孫晟就賄賂突厥的達官貴人,知道了楊欽躲藏的地方,在夜裏突然將他抓獲,然後給都藍可汗看,並趁機揭發了大義公主和胡人安遂迦的私情,突厥國人得知後認為是極大的恥辱。於是都藍可汗拿獲了安遂加等人,一並交付長孫晟帶回隋朝。隋文帝十分高興,加授長孫晟開府儀同三司,並派他出使突厥勸說廢除大義公主。內史侍郎斐矩請求出使突厥勸說都藍可汗,使他殺掉大義公主。當時前突厥莫何可汗處羅侯的兒子染幹號稱為突利可汗,居住在突厥國的北方,他派遣使者向隋朝求婚,隋文帝就派遣裴矩對他說:“隻有殺掉大義公主,隋朝才能答應婚事。”於是突利可汗也向都藍可汗說大義公主的壞話,都藍可汗因此大怒,殺了大義公主,重新向隋朝上表求婚,朝廷準備答應都藍可汗。長孫晟說:“我看都藍反複無常,不講信用,隻因為和西方達頭可汗玷厥結下怨恨,所以才依倚我朝。即使是我們雙方建立了婚煙關係,他終久也會叛變而去。現在都藍可汗如果能娶到大隋公主為妻,那末他就可以憑籍我們大隋的威靈而發號施令,達頭可汗玷厥與染幹必然會聽從他的指揮調度。這樣都藍可汗的勢力將會更加強大,強大後再起來反叛,以後恐怕就很難製服了。況且染幹是處羅侯的兒子,素來誠心歸服,至今已有兩代,以前他曾派遣使節來求婚,不如答應他,然後招撫勸誘他率領部落向南遷移,染幹兵少力弱,容易馴服,我們可以利用他抵禦都藍可汗以保衛北方邊疆。”文帝聽了稱讚道:“這個主意好!”於是再次派遣長孫晟前去安慰曉諭染幹,答應他可以娶公主為妻。
春,三月,樂成。夏,四月,乙醜,詔行新樂,且曰:“民間音樂,流僻日久,棄其舊體,競造繁聲,宜加禁約,務存其本。”萬寶常聽太常所奏樂,泫然泣曰:“樂聲淫厲而哀,天下不久將盡!”時四海全盛,聞者皆謂不然;大業之末,其言卒驗。寶常貧而無子,久之,竟餓死。且死,悉取其書燒之,曰:“用此何為!”
禮部尚書牛弘請協律郎範陽人祖孝孫等人參與修訂雅樂,祖孝孫曾從師陳陽山太守毛爽學習京房的律呂之法,律管中葭灰飛動,順序和十二個月份全部符合。又每種律調有五個音級,十二種律調共有六十個音級,把這六十個音級重複六次,就構成三百六十個音級,分別和一年的三百六十天對應起來,然後再和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個音級配合起來而形成各種律調節奏。於是,古代旋相為宮之法,才重新大白於天下,被人們所認識。因此,牛弘等人上奏請求重新使用旋宮法演奏音樂,可是文帝還記著以前何妥所說的話,於是就在牛弘等人的奏書上麵批示,不許采用旋宮法,仍舊隻使用黃鍾一宮。於是,牛弘等人重新上奏,附和文帝的旨意,請求把前代的金石樂器之類全部予以銷毀,以平息人們在音樂方麵的不同意見。牛弘等人又創作了武舞,用來表現隋朝的功德;規定在舉行郊、廟祭祀時隻使用黃鍾一宮,在祈求豐年的迎氣祭祀時,可分別使用黃鍾的角、徵、宮、商、羽五調。從此以後,老樂師逐漸死去,新樂師對黃鍾律調以外的其它聲律,都不再通曉。
先是,台、省、府、寺及諸州皆置公廨錢,收息取給。工部尚書蘇孝慈以為“官司出舉興生,煩擾百姓,敗損風俗,請皆禁止,給地以營農。”上從之。六月,丁卯,始詔“公卿以下皆給職田,毋得治生,與民爭利。”
十四年(甲寅,公元594年)
秋,七月,乙未,以邳公蘇威為納言。
春季,三月,隋朝新樂修訂完成。夏季,四月乙醜(初一),隋文帝下詔令頌行新樂,並且說:“民間音樂流入邪僻不正已經很久,丟棄了音樂原崐來的主體風格,競相造作繁雜的聲律,應該加以禁止,務必保存音樂本來意義。”著名樂師萬寶常聽了太常寺樂師所演的音樂後,傷心落淚地說:“樂聲淫厲而又哀惋,天下不久將會滅亡!”當時隋朝正處在全盛時期,聽到的人都認為他的預言不會兌現;到了大業末年,萬寶常的預言終於得到證實。萬寶常生活貧窮又沒有兒子,很久以後,竟饑餓而死。臨死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書籍全部燒掉,悲憤地說:“讀這些書能有什麼用處!”
初,張賓曆既行,廣平劉孝孫及冀州秀才劉焯並言其失。賓方有寵於上,劉暉附會之,共短孝孫等,斥罷之。後賓卒,孝孫為掖縣丞,委官入京,上其事,詔留直太史,累年不調,乃抱其書,使弟子輿櫬來詣闕下,伏而慟哭;執法拘而奏之。帝異焉,以問國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與賓曆比較短長。直太史勃海張胄玄與孝孫共短賓曆,異論鋒起,久之不定。上令參問日食事,楊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無驗,胄玄所刻,前後妙中,孝孫所刻,驗亦過半。”於是上引孝孫、胄玄等親自勞徠。孝孫請先斬劉暉,乃可定曆,帝不懌,又罷之。孝孫尋卒。
以前,隋朝在中央台、省、府、寺各機構和地方各州縣都設立了公廨錢,每年放貸出去,收取利息以供需用。工部尚書蘇孝慈認為:“官府放貸,收息盈利,煩擾百姓,敗壞風俗,請求陛下明令禁止,而由國家撥給他們田地以經營農業。”隋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六月丁卯(初四),下詔書說:“公卿大臣以下各級官吏都分配給職分田,不得再經商放貸,與民爭利。”
關中大旱,民饑,上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為之不禦酒肉者,殆將一期。八月,辛未,上帥民就食於洛陽,敕斥候不得輒有驅逼。男女參廁於仗衛之間,遇扶老攜幼者,輒引馬避之,慰勉而去。至艱險之處,見負擔者,令左右扶助之。
秋季,七月乙未(初三),隋朝任命邳公蘇威為納言。
冬,閏十月,甲寅,詔以齊、梁、陳宗祀廢絕,命高仁英、蕭琮、陳叔寶以時修祭,所須器物,有司給之。陳叔寶從帝登邙山,侍飲,賦詩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並表請封禪。帝優詔答之。它日,複侍宴,及出,帝目之曰:“此敗豈不由酒!以作詩之功,何如思安時事!當賀若弼渡京口,彼人密啟告急,叔寶飲酒,遂不之省。高熲至日,猶見啟在床下,未開封。此誠可笑,蓋天亡之也。昔苻氏征伐所得國,皆榮貴其主,苟欲求名,不知違天命;與之官,乃違天也。”
當初,隋朝頒行了張賓修撰的《甲子元曆》以後,廣平人劉孝孫與冀州秀才劉焯都上書指出了新曆的失誤。當時因為張賓正受到隋文帝的寵信,儀同三司劉暉又附會張賓,兩人一起向隋文帝詆毀劉孝孫,於是文帝就駁回了劉孝孫的建議。後來張賓去世,劉孝孫擔任了掖縣縣丞,他棄官入京,再一次上書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文帝下詔令他留在太史曹擔任直太史,但多年沒有調動他的職務,於是他自己抱著書,讓弟子門生們抬著棺材來到宮闕前,伏地痛哭;執法官吏拘捕了他,然後奏報隋文帝。文帝感到驚異,就詢問國子祭酒何妥,何妥回答說劉孝孫的建議很對。於是文帝就讓他將自己的曆法和張賓的曆法比較高下優劣。直太史勃海人張胄玄和劉孝孫共同指責張賓的曆法,於是異議蜂起,長期爭論不休。文帝派人詢問驗證雙方曆法所定日食的情況,尚書右仆射楊素等人上奏說:“太史們根據張賓的曆法所奏報的日食總共有二十五次,基本上都與事實不符;而張胄玄所推定的日食日期,前後全都得到驗證,準確無誤;劉孝孫所推定的日食日期,符合的也超過一半。”於是文帝就召見劉孝孫和張胄玄兩人,親自加以慰問勉勵。劉孝孫請求先處斬劉暉,然後他才能製定新曆,文帝很不高興,就又下令終止了製定新曆的工作。劉孝孫不久就去世了。
齊州刺史盧賁坐民饑閉民糶,除名。帝後複欲授以一州,賁對詔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皇太子為言:“此輩並有佐命功,雖性行輕險,誠不可棄。”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劉昉、鄭譯、盧賁、柳裘、皇甫績等,則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當周宣帝時,以無賴得幸。及帝大漸,顏之儀等請以趙王輔政,此輩行詐,顧命於我。我將為政,又欲亂之,故昉謀大逆,譯為巫蠱。如賁之例,皆不滿誌,任之則不遜,置之則怨望,自為難信,非我棄之。眾人見此,謂我薄於功臣,斯不然矣。”賁遂廢,卒於家。
隋朝關中地區大旱,百姓饑荒,隋文帝派遣左右侍臣察看老百姓的食物,左右侍臣拿回了百姓所吃的豆屑雜糠呈獻給文帝。文帝流著眼淚將這些東西展示給百官大臣們看,並深深地自責,從此不再飲酒吃肉,堅持了將近一年。八月辛未(初九),隋文帝率領關中百姓前往洛陽地區度荒,並下敕令警衛的士兵不得驅趕百姓。百姓們男男女女參雜行進在禁衛和儀仗隊伍中間,文帝如果遇到扶老攜幼的逃難者,總是牽馬讓路,好言慰勉而去;到了艱險難行的地方,遇到挑擔負重的逃難者,就命令左右隨從上前扶助。
晉王廣帥百官抗表,固請封禪。帝令牛弘等創定儀注,既成,帝視之,曰:“茲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但當東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車駕東巡。
冬季,閏十月甲寅(二十三日),隋文帝下詔,由於北齊、梁、陳三國帝室的宗廟祭祀廢絕,命令原北齊高平王高仁英、原後梁國君蕭琮、原陳後主陳叔寶三人分別按時負責祭祀,祭祀時所需要的器物,由朝廷有關部門主管官吏供給。陳叔寶隨從文帝登上洛陽城北邙山,在陪侍文帝飲酒時賦詩說:“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並上表請求文帝上泰山祭祀天地,文帝用親切客氣的詔令答複了他。在另一天,陳叔寶又在文帝舉行的宴會上作陪,等他離開時,文帝目送他說:“他的敗亡難道不是正由於酒嗎!與其在作詩上下功夫,不如用來考慮安定時事政局!當初在賀若弼率軍渡過長江拿下京口時,就有人向陳朝廷密信告急,可是陳叔寶正在飲酒,根本不看。一直到高到達建康的那天,還發現告急密信猶扔在床下,根本就沒有開封。這件事真是可笑,實在是上天要讓陳滅亡。以前前秦苻堅南征北伐所吞並的國家,都榮耀尊貴原來的國君,苻堅隻是想博取好名聲,不知道這樣做是違背天命的。給上天已經拋棄的君主官做,就是違背了上天的旨意。”
上好禨祥小數,上儀同三司蕭吉上書曰:“甲寅,乙卯,天地之合也。今茲甲寅之年,以辛酉朔旦冬至,來年乙卯,以甲子夏至。冬至陽始,郊天之日,即至尊本命;夏至陰始,祀地之辰,即皇後本命。至尊德並乾之覆育,皇後仁同地之載養,所以二儀元氣並會本辰。”上大悅,賜物五百段。吉,懿之孫也。員外散騎侍郎王劭言上有龍顏戴幹之表,指示群臣。上悅,拜著作郎。劭前後上表言上受命符瑞甚眾,又采民間歌謠,引圖書讖緯,捃摭佛經,回易文字,曲加誣飾,撰《皇隋靈感誌》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劭集諸州朝集,使盥手焚香,而讀之,曲折其聲,有如歌詠,經涉旬朔,遍而後罷。上益喜,前後賞賜優洽。
齊州刺史盧賁因饑荒時關閉義倉不讓糶糧給老百姓,被朝廷除名為民。隋文帝後來想再授予他一州刺史,而盧賁在回複文帝詔書時不合文帝的意,再加上又有怨言,文帝十分憤怒,就不再起用他。皇太子楊勇為他上奏說:“象盧賁這些人都有佐命大功,他雖然秉性輕薄,行為險詐,但是也不能棄之不用。”文帝回答說:“我壓製他,是為了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不是劉、鄭譯、盧賁、柳裘、皇甫績等人的輔助,我也不會成為大隋天子。但他們都是些反複無常的小人,在北周宣帝時,他們都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宣帝寵幸。及至宣帝病重,顏之儀等人請求讓趙王宇文招輔政,而他們這些人公然作假,偽造遺詔,讓我輔政。及至我將要當政,他們又想作亂,所以劉謀反,鄭譯用巫術詛咒。象盧賁這類人,永遠不會有滿足欲望的時候,任用他們則驕橫不法,棄置他們則怨天尤人,這要怪他們自己不能取信於人,並不是我要拋棄他們。眾人見我這樣對侍他們,都認為我對待功臣太刻薄,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盧賁遂被廢黜,後來在家中去世。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五年(乙卯,公元五九五年)
晉王楊廣率領百官大臣上表,極力堅持請求文帝上泰山祭祀天地。於是隋文帝命令牛弘製定祭祀天地的禮節儀式,牛弘製定完成,文帝看後說:“這件事非同小可,朕有什麼德行能承受呢?隻到東方巡視,順便祭祀一下泰山。”十二月乙未(初五),文帝巡幸東方。
春,正月,壬戌,車駕頓齊州。庚午,為壇於泰山,柴燎祀天,以歲旱謝愆咎,禮如南郊;又親祀青帝壇。赦天下。
隋文帝喜愛預卜吉凶災祥的雕蟲小技,上儀同三司蕭吉上書說:“甲崐寅、乙卯之年,是天地陰陽之氣相互交合的時候。今年是甲寅年,辛酉朔那天冬至,來年是乙卯年,甲子那天夏至。冬至過後陽氣開始上升,是祭天的日子,那天正是陛下的本命日;夏至過後陰氣開始上升,是祭地的時刻,那天正是皇後的本命日。陛下的恩德如同天之覆育眾生,皇後的仁愛如同地之載養萬物,所以天地兩儀的元氣一起聚合在陛下和皇後的生辰日期上。”文帝聽後大喜,於是賞賜蕭吉布帛等物五百段。蕭吉是蕭懿的孫子。員外散騎常侍王劭說文帝有龍顏和頭部有肉突起如角的奇異相貌,並指示給百官大臣們看。文帝聽了也大為高興,於是就任命王劭為著作郎。王劭前後多次上表書,陳述文帝受命即位所出現的種種吉祥的征兆,又采集民間歌謠,征引預卜吉凶的讖緯圖書,摘錄佛經中的記載,采取改換文字、歪曲附會等手法,撰成《皇隋靈感誌》三十卷上奏文帝,文帝下令將此書宣示天下。於是王劭召集全國各州的朝集使,讓他們洗手焚香而誦讀此書,並且故意讀得抑揚頓挫,好象歌詠一般,讀了十多天,直到把全書讀完才罷。文帝更加高興,先後賞賜給王劭大量錢財。
二月,丙辰,收天下兵器,敢私造者坐之;關中、緣邊不在其例。
十五年(乙卯,公元595年)
三月,己未,至自東巡。
春季,正月壬戌(初三),隋文帝車駕停在齊州。庚午(十一日),在泰山上修起祭壇,焚燒柴火祭祀上天,由於去年出現了旱情,文帝就自陳過失,以向上天請罪,祭祀儀式和南郊大祀相同。隨後文帝又親自登壇祭祀青帝。又下令大赦天下。
仁壽宮成。丁亥,上幸仁壽宮。時天暑,役夫死者相次於道,楊素悉焚除之。上聞之,不悅。及至,見製度壯麗,大怒曰:“楊素殫民力為離宮,為吾結怨天下。”素聞之,惶恐,慮獲譴,以告封德彝。曰:“公勿憂,俟皇後至,必有恩詔。”明日,上果召素入對,獨孤後勞之曰:“公知吾夫婦老,無以自娛,盛飾此宮,豈非忠孝!”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素負貴恃才,多所淩侮;唯賞重德彝,每引之與論宰相職務,終日忘倦,因撫其床曰:“封郎必當據吾此座。”屢薦於帝,帝擢為內史舍人。
二月丙辰(二十七日),隋文帝下令收繳天下兵器,民間敢有私自製造者問罪;關中和沿邊地區不在此例。
夏,四月,己醜朔,赦天下。
三月己未(初一),隋文帝結束東巡回到長安。
六月,戊子,詔鑿底柱。
隋岐州仁壽宮修建完工。丁亥(二十九日),隋文帝駕幸仁壽宮。當時天氣暑熱,服役丁夫死者相連於道,楊素把死屍全部都焚燒清除,文帝聽說後,心中不高興。及至文帝來到仁壽宮,見宮殿結構雄偉壯麗,就怒衝衝地說:“楊素殫竭民力修建這座離宮,是為我結怨於天下百姓。”楊素聽說後,惶恐不安,預料將會受到譴責,就將文帝發怒之事告訴了土木監封德彝,封德彝說:“您不必擔憂,等皇後來到以後,陛下必定會有詔書讚揚您。”第二天,隋文帝果然召見楊素入宮談話,獨孤皇後慰勞楊素說:“你知道我們夫婦已老,沒有娛樂的地方,所以將這座宮殿裝修得如此華麗,這豈不正是你忠孝的表現!”於是賞賜給他錢一百萬,錦帛三千段。楊素仗著自己地位高貴,富有才氣,對公卿大臣常有淩侮,唯獨賞識器重封德彝,常邀他一起議論宰相的職務,暢談終日,不知疲倦,並手撫自己的坐床說:“封郎一定能坐上我的宰相座位。”楊素因此屢次向文帝推薦封德彝,文帝提拔封德彝為內史舍人。
庚寅,相州刺史豆盧通貢綾文布,命焚之於朝堂。
夏季,四月己醜朔(初一),隋朝大赦天下。
秋,七月,納言蘇威坐從祠太山不敬,免,俄而複位。上謂群臣曰:“世人言蘇威詐清,家累金玉,此妄言也。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從己則悅,違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六月戊子(初一),隋文帝下詔令鑿開黃河中的底柱山。
戊寅,上至自仁壽宮。冬,十月,戊子,以吏部尚書韋世康為荊州總管。世康,洸之弟也,和靜謙恕,在吏部十餘年,時稱廉平。常有止足之誌,謂子弟曰:“祿豈須多,防滿則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辭。”因懇乞骸骨。帝不許,使鎮荊州。時天下惟有四總管,並、揚、益、荊,以晉、秦、蜀三王及世康為之,當世以為榮。
庚寅(初三),相州刺史豆盧通向朝廷進貢綾紋布,隋文帝下令在朝堂上予以焚毀。
十一月,辛酉,上幸溫湯。
秋季,七月,納言蘇威由於在隨從隋文帝祭祀泰山時犯了大不敬之罪,被免官,但很快就又恢複了職務。文帝對百官群臣說:“世人都說蘇威假裝清廉,實際上家中堆滿了金玉珍寶,這完全是一派胡言。但是蘇威秉性殘暴,為人處事不合適宜,求名的欲望太強,別人順從自己則皆大歡喜,不順從自己則惱羞成怒,這是他最大的缺點。”
十二月,戊子,敕:“盜邊糧一升已上,皆斬,仍籍沒其家。”
戊寅(二十二日),隋文帝從仁壽宮回到長安。
己醜,詔文武官以四考受代。
冬季,十月戊子(初三),隋朝任命吏部尚書韋世康為荊州總管。韋世康是韋的弟弟。他秉性溫和謙虛,前後主管吏部十餘年,當時人都稱讚他清廉公正。他常懷有知足之樂,對子弟家人告誡說:“俸祿豈能越多越好,為防止多而招禍,應該抽身早退;年齡也不必等到衰老以後,有病便可以辭官歸養。”因此上表懇求告老退休。文帝不答應,派遣他出鎮荊州。當時全國隻有四位總管,設在並、揚、益、荊四州,分別由晉王揚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和韋世康擔任,當時都認為這是很榮耀的事。
汴州刺史令狐熙來朝,考績為天下之最,賜帛三百匹,頒告天下。熙,整之子也。
十一月辛酉(初七),隋文帝駕幸驪山溫泉。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六年(丙辰,公元五九六年)
十二月戊子(初四),隋文帝下敕書說:“凡是盜取邊疆軍糧一升以上,都要斬首,並且沒收全部家產。”
春,正月,丁亥,以皇孫裕為平原王,筠為安成王,嶷為安平王,恪為襄城王,該為高陽王,韶為建安王,煚為潁川王,皆勇之子也。
己醜(初五),隋文帝下詔令天下文武官吏要連考四年,決定升降。
夏,六月,甲午,初製工商不得仕進。
汴州刺史令孤熙考滿入朝,由於他的政績為天下第一,所以隋文帝賜給他絹帛三百匹,並且將他的事跡布告天下。令孤熙是令孤整的兒子。
秋,八月,丙戌,詔:“決死罪者,三奏然後行刑。”
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
冬,十月,己醜,上幸長春宮;十一月,壬子,還長安。
春季,正月丁亥(疑誤),隋朝冊封皇孫楊裕為平原王,楊筠為安城王,楊嶷為安平王,楊恪為襄城王,楊該為高陽王,楊韶為建安王,楊為潁川王,他們都是皇太子楊勇的兒子。
黨項寇會州,詔發隴西兵討降之。
夏季,六月甲午(十三日),隋朝首次下製令工商業者不得做官。
帝以光化公主妻吐穀渾可汗世伏;世伏上表請稱公主為天後,上不許。
秋季,八月丙戌(初六),隋文帝下詔書說:“判決死刑的罪犯,必須呈奏三次,然後才能行刑。”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七年(丁巳,公元五九七年)
冬季,十月己醜(初十),隋文帝駕幸同州長春宮;十一月壬子(初三),文帝回到長安。
春,二月,癸未,太平公史萬歲擊南寧羌,平之。初,梁睿之克王謙也,西南夷、獠莫不歸附,唯南寧州酋帥爨震恃遠不服。睿上疏,以為:“南寧州,漢世牂柯之地,戶口殷眾,金寶富饒。梁南寧州刺史徐文盛為湘東王征赴荊州,屬東夏尚阻,未遑遠略,土民爨瓚遂竊據一方,國家遙授刺史,其子震相承至今。而震臣禮多虧,貢賦不入,乞因平蜀之眾,略定南寧。”其後南寧夷爨玩來降,拜昆州刺史,既而複叛。乃以左領軍將軍史萬歲為行軍總管,帥眾擊之,入自蜻蛉川,至於南中。夷人前後屯據要害,萬歲皆擊破之;過諸葛亮紀功碑,渡西洱河,入渠濫川,行千餘裏,破其三十餘部,虜獲男女二萬餘口。諸夷大懼,遣使請降,獻明珠徑寸,於是勒石頌美隋德。萬歲請將爨玩入朝,詔許之。爨玩陰有二心,不欲詣闕,賂萬歲以金寶,萬歲於是舍玩而還。
黨項人侵犯會州,文帝下詔令調發隴西的軍隊討伐並降附了黨項族。
庚寅,上幸仁壽宮。
隋文帝將光化公主嫁給吐穀渾可汗世伏,世伏上表請求稱呼公主為天後,文帝不答應。
桂州俚帥李光仕作亂,帝遣上柱國王世積與前桂州總管周法尚討之,法尚發嶺南兵,世積發嶺北兵,俱會尹州。世積所部遇瘴,不能進,頓於衡州,法尚獨討之。光仕戰敗,帥勁兵走保白石洞。法尚大獲家口,其黨有來降者,輒以妻子還之。居旬日,降者數千人。光仕眾潰而走,追斬之。
十七年(丁巳,公元597年)
帝又遣員外散騎侍郎何稠募兵討光仕,稠諭降其黨莫崇等,承製署首領為州縣官。稠,妥之兄子也。
春季,二月癸未(初六),太平公史萬歲率軍攻打居住在南寧地區的羌族人,平定了他們。當初,北周行軍元帥梁睿平定王謙的時候,西南夷、獠等族莫不歸順朝廷,唯有南寧州的酋帥震依恃路途遙遠,不肯臣服。於是梁睿上疏,認為:“南寧州本是漢代的柯,人口眾多,財寶豐富。在侯景之亂時,梁南寧州刺史徐文盛被湘東王蕭繹召赴荊州,由於當時華夏戰亂,無暇顧及經略邊遠地區,當地土著瓚遂得以竊據一方,國家隻好遠遠地授予他刺史職務,由他的兒子震承襲至今。而震作為臣子,禮節多缺,又不向朝廷繳納貢賦,所以我請求率領平定巴、蜀地區的軍隊,前去平定南寧。”後來南寧夷族首領玩歸降隋朝,被任命為昆州刺史,可是他不久就又反叛。於是隋朝任命左領軍將軍史萬歲為行軍總管,率軍攻打玩,從蜻蛉川進入,到達南中地區。夷族人前後屯據著戰略要地,依險固守,都被史萬歲率軍攻破。越過諸葛亮的紀功碑,渡過西洱河,進入渠濫川,轉戰千餘裏,攻破夷族三十多個部落,俘獲男女兩萬餘口。因此夷人害怕,紛紛派遣使節向史萬歲請求歸降,獻出直徑約長一寸的大明珠,於是刻碑歌頌隋朝的功德。史萬歲又向朝廷上書請求帶玩入朝,文帝下詔同意,可是玩暗中懷有二心,不想入朝,因此用金銀珠寶賄賂史萬歲,史萬歲就放了玩而班師還朝。
上以嶺南夷、越數反,以汴州刺史令狐熙為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許以便宜從事,刺史以下官得承製補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帥更相謂曰:“前時總管皆以兵威相脅,今者乃以手教相諭,我輩其可違乎!”於是相帥歸附。先是州縣生梗,長吏多不得之官,寄政於總管府。熙悉遣之,為建城邑,開設學校,華、夷感化焉。俚帥寧猛力,在陳世已據南海,隋因而撫之,拜安州刺史。猛力恃險驕倨,未嚐參謁。熙諭以恩信,猛力感之,詣府請謁,不敢為非。熙奏改安州為欽州。
庚寅(十三日),隋文帝駕幸仁壽宮。
帝以所在屬官不敬憚其上,事難克舉,三月,丙辰,詔“諸司論屬官罪,有律輕情重者,聽於律外斟酌決杖。”於是上下相驅,迭行捶楚,以殘暴為幹能,以守法為懦弱。
居住在桂州的俚族首領李光仕反叛作亂,隋文帝派遣上柱國王世積和前桂州總管周法尚率軍前去討伐。周法尚調發駐紮在嶺南地區的軍隊,王世積調發駐紮在嶺北地區的軍隊,都在伊州會師。王世積率領的軍隊因為遇到瘴疫,無法前進,隻得停在衡州。於是周法尚獨自率軍攻打李光仕。李光仕戰敗,率領精銳部隊退保白石洞,周法尚俘獲了大批李光仕部隊的親屬家人,李光仕的部下有來向官軍投降的,就歸還他的妻子家人,十多天內,投降的俚人有數千人。最後,李光仕部眾潰散,他本人狼狽逃跑,被隋軍追上斬首。
帝以盜賊繁多,命盜一錢以上皆棄市,或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於是行旅皆晏起早宿,天下懍懍。有數人劫執事而謂之曰:“吾豈求財者邪!但為枉人來耳。而為我奏至尊:自古以來,體國立法,未有盜一錢而死者也。而不為我以聞,吾更來,而屬無類矣!”帝聞之,為停此法。
隋文帝又派遣員外散騎侍郎何稠召募軍隊討伐李光仕,何稠勸降了李光仕的黨羽莫崇等人,又以朝廷之命署置俚族首領擔任州縣官。何稠是何妥哥哥的兒子。
帝嚐乘怒,欲以六月杖殺人,大理少卿河東趙綽固爭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長庶類,不可以此時誅殺。”帝報曰:“六月雖曰生長,此時必有雷霆;我則天而行,有何不可!”遂殺之。
隋文帝由於居住在嶺南地區的夷族、越族多次起兵反叛,於是任命汴州刺史令狐熙為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允許他相機行事,授權他可以朝廷之命任免州刺史以下各級官吏。令狐熙上任後,大力推行恩德信義,於是嶺南溪洞中的夷、越族酋帥互相說道:“以前各任總管都是以軍隊相威脅,今天的總管卻是以親筆教令來開導,我們怎麼能再違抗呢?”於是相繼率領部落歸降。先前,嶺南各地州縣往往違抗命令,朝廷委派的官吏無法到位任職,隻好寄居在總管府。現在令狐熙把他們全都派遣到職,並為各州縣營建城邑,開設學校,因此漢、夷各族人民都感化賓服。俚族首領寧猛力在陳統治時期已據有南海,隋崐朝因此對他采取安撫政策,任命他為安州刺史。寧猛力依仗著地形險要,桀驁不馴,從來不曾參拜謁見總管。令狐熙對他施以恩德信義,寧猛力大受感動,於是來到總管府拜見,從此不敢再胡作非為。令狐熙又奏報朝廷,把安州改稱欽州。
大理掌固來曠上言大理官司太寬,帝以曠為忠直,遣每旦於五品行中參見。曠又告少卿趙綽濫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驗,初無阿曲,帝怒,命斬之。綽固爭,以為曠不合死,帝拂衣入閣。綽矯言,“臣更不理曠,自有它事,未及奏聞。”帝命引入閣,綽再拜請曰:“臣有死罪三,臣為大理少卿,不能製馭掌固,使曠觸掛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爭,二也。臣本無它事,而妄言求入,三也。”帝解顏。會獨孤後在坐,命賜綽二金杯酒,並杯賜之。曠因免死,徙廣州。
隋文帝因為政府各部門的屬官往往不尊敬懼怕上司長官,難以提高辦事效率,三月丙辰(初九),下詔書說:“各主管部門給屬官定罪,如果按律應該從輕發落,但犯罪情節又比較嚴重的,允許在法律規定之外斟酌處以杖刑。”於是各級部門上下互相強迫,亂行捶打,把殘暴酷虐當作有辦事能力,把遵紀守法當作懦弱無能。
蕭摩訶子世略在江南作亂,摩訶當從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為?以其名將之子,為人所逼耳。”因赦摩訶。綽固諫不可,上不能奪,欲綽去而赦之,因命綽退食。綽曰:“臣奏獄未決,不敢退。”上曰:“大理其為朕特舍摩訶也。”因命左右釋之。
隋文帝由於天下盜賊繁多,下令凡是偷竊一文錢以上的人都要在鬧市中被處死,暴屍街頭,曾有三人一起偷了一個瓜,事情敗露後三人都被立即處死。於是行旅之人都早睡晚起,天下百姓人心惶惶。有幾個人劫持了執法官吏,對他們說:“我們不是盜財之人!隻為被冤死的眾人而來。現在要求你們替我們上奏皇上,自古以來製定的法律,都沒有偷竊一文錢就判處死刑的條款。你們如果不將我們的話轉奏朝廷,等我們再來抓住你們,你們就不能活命了!”文帝聽說後,就廢除了這項法令。
刑部侍郎辛亶嚐衣緋褌,俗雲利官;上以為厭蠱,將斬之。綽曰:“法不當死,臣不敢奉詔。”上怒甚,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引綽斬之。綽曰:“陛下寧殺臣,不可殺辛亶。”至朝堂,解衣當斬,上使人謂綽曰:“竟何如?”對曰:“執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釋之。明日謝綽,勞勉之,賜物三百段。
隋文帝曾經在盛怒之時,想在六月份杖刑殺人,大理寺少卿河東人趙綽苦苦爭諫說:“盛夏季節,正是天地間萬物旺盛生長的月份,不可在此時殺人。”文帝回答說:“六月份雖然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但上天也會有雷霆震怒發生;我效法上天行事,有什麼不可以呢?”於是就下令將人杖殺了。
時上禁行惡錢,有二人在市,以惡錢易好者,武候執以聞,上令悉斬之,綽進諫曰:“此人所坐當杖,殺之非法。”上曰:“不關卿事。”綽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殺人,豈得不關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動者當退。”對曰:“臣望感天心,何論動木。”上複曰:“啜羹者熱則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綽拜而益前,訶之,不肯退,上遂入。治書侍禦史柳彧複上奏切諫,上乃止。
大理寺掌固來曠上言說大理寺執法官吏對囚犯量刑定罪太寬,隋文帝因此認為來曠忠誠正直,讓他每天早晨站在五品官員的行列中參見。來曠又上告說大理少卿趙綽違法釋放囚徒,文帝派遣使臣前去調查,發現趙綽根本沒有枉法偏袒之事,文帝非常憤怒,下令將來曠斬首。趙綽苦苦諫諍,認為來曠按照法律構不成死罪,文帝不聽,拂衣進入中。趙綽又假稱:“我不再申理來曠的事情,我還有別的事沒有來得及奏聞。”文帝讓人引趙綽來到後,趙綽再拜奏請說:“我犯了三項死罪:身為大理寺少卿,沒有能管製約束住掌固來曠,使他觸犯了朝廷刑律,這是第一;囚犯罪不當死,而我不能以死相爭,這是第二;我本來沒有別的事,而以妄言,求見陛下,這是第三。”文帝聽了他的話,臉色才緩和下來。當時正碰上獨孤皇後在坐,就下令賞賜趙綽兩金杯酒,並且連金杯也賞賜給他。因此,來曠得以免除一死,被流放到廣州。
上以綽有誠直之心,每引入閣中,或遇上與皇後同榻,即呼綽坐,評論得失,前後賞賜萬計。與大理卿薛胄同時,俱名平恕;然胄斷獄以情而綽守法,俱為稱職。胄,端之子也。
原陳驃騎將軍蕭摩訶的兒子蕭世略在江南地區舉兵作亂,蕭摩訶應當連坐治罪,隋文帝說:“蕭世略年紀還未滿二十歲,能有什麼作為,隻因為他是名將的兒子,所以被別人所脅迫罷了。”於是下令赦免蕭摩訶。趙綽苦苦諫諍不崐能這樣做,文帝也不能使他屈服。文帝又想等趙綽離去後再下令赦免蕭摩訶,於是讓趙綽退下去吃飯。但是趙綽回答說:“我呈奏的案件還沒有叛決,因此我不敢退下。”文帝隻好宣布:“請大理寺法官為朕特赦蕭摩訶。”於是命令左右近臣釋放了蕭摩訶。
帝晚節用法益峻,禦史於元日不劾武官衣劍之不齊者,帝曰:“爾為禦史,縱舍自由。”命殺之,諫議大夫毛思祖諫,又殺之。將作寺丞以課麥遲晚,武庫令以署庭荒蕪,左右出使,或授牧宰馬鞭、鸚鵡,帝察知,並親臨斬之。
刑部侍郎辛曾經穿過紅色的褲子,民間風俗說穿紅色褲子可以官運亨通;隋文帝認為這是妖術,將要把他斬首。趙綽說:“根據法律不應當處死,我不敢接受詔命。”文帝震怒,對趙綽說:“你可惜辛的性命,難道不可惜自己的性命嗎?”於是下令將趙綽推出斬首。趙綽回答說:“陛下可以處死我,但不能處死辛。”趙綽被押到朝堂,解去衣服,正準備處斬時,文帝又派人對他說:“你抗命不尊的下場如何?”趙綽回答說:“我一心一意公正執法,因此不敢愛惜自己的性命。”文帝拂衣進入後宮,過了很長時間,才傳令釋放趙綽。第二天,文帝又向趙綽道歉,好言慰問勉勵他,賞賜他布帛等物三百段。
帝既喜怒不恒,不複依準科律。信任楊素,素複任情不平,與鴻臚少卿陳延有隙,嚐經蕃客館,庭中以馬屎,又眾仆於氈上樗蒲,以白帝。帝大怒,主客令及樗蒲者皆杖殺之,棰陳延幾死。
當時隋文帝嚴禁民間使用假錢,有兩人在集市上用假錢兌換由官府鑄造的好錢,巡查社會治安的武候抓獲了他們,並報告了朝廷,文帝下令將他們斬首,趙綽進諫說:“他們所犯的罪應該判處杖刑,處死他們不符合法律。”文帝回答說:“這不關你的事。”趙綽說:“陛下不因為愚昧無知,把我放置在執法部門,現在陛下想胡亂殺非罪之人,怎麼能不關我執法大臣的事!”文帝又說:“搖動高大樹木的時候,如果樹木不動就該知難而退。”趙綽也回答說:“我希望自己的一片忠心能感動蒼天,何況是搖動樹木。”文帝又說:“喝湯的時候,如果湯熱就放在一邊,天子的權威,你也想挫折它嗎?”趙綽再次跪拜後又向前靠近,文帝厲聲嗬斥他,越綽還是不肯退避,於是文帝就起身回後宮。治書侍禦史柳又上奏懇切勸諫,文帝才不再堅持將那兩人處死。
帝遣新衛大都督長安屈突通往隴西檢覆群牧,得隱匿馬二萬餘匹,帝大怒,將斬太仆卿慕容悉達及諸監官千五百人。通諫曰:“人命至重,陛下奈何以畜產之故殺千有餘人!臣敢以死請!”帝真目叱之,通又頓首曰:“臣一身分死,就陛下丐千餘人命。”帝感寤,曰:“朕之不明,以至於此!賴有卿忠言耳。”於是悉達等皆減死論,擢通為右武候將軍。
隋文帝因為趙綽忠誠正直,常常把他帶進中談話,有時遇到文帝正和皇後同床而坐,即令趙綽也就坐,和他評論朝政得失,前後賞賜的布帛財物多達上萬。趙綽和大理寺卿薛胄同時,都享有公正寬恕的好名聲;隻是薛胄審理和判決案件多根據情理定罪,而趙綽隻根據法律條文辦案,兩人都很稱職。薛胄是薛端的兒子。
上柱國彭公劉昶與帝有舊,帝甚親之;其子居士,任俠不遵法度,數有罪,上以昶故,每原之。居士轉驕恣,取公卿子弟雄健者,輒將至家,以車輪括其頸而棒之,殆死能不屈者,稱為壯士,釋而與交。黨與三百人,毆擊路人,多所侵奪,至於公卿妃主,莫敢與校。或告居士謀為不軌,帝怒,斬之,公卿子弟坐居士除名者甚眾。
隋文帝晚年用法愈加嚴厲苛刻,曾有當值的禦史在正月初一的大朝會時沒有對衣冠佩劍不整齊的武官提出彈劾,文帝就說:“你作為禦史,卻不履行職責,放任自流。”於是下令將當值禦史處死;諫議大夫毛思祖進諫,文帝又下令將他處死。將作寺丞由於征收麥稈遲晚,衛尉寺武庫令由於署庭荒蕪,左右近臣出使,有的收受地方官吏贈送的馬鞭、鸚鵡,文帝訪察知道後,都親臨刑場將他們斬首。
楊素、牛弘等複薦張胄玄曆術。上令楊素與術數人立議六十一事,皆舊法久難通者,令劉暉等與胄玄等辯析之。暉杜口一無所答,胄玄通者五十四,上乃拜胄玄員外散騎侍郎兼太史令,賜物千段,令參定新術。至是,胄玄曆成。夏,四月,戊寅,詔頒新曆;前造曆者劉暉等四人並除名。秋,七月,桂州人李世賢反,上議討之。諸將數人請行,上不許,顧右武候大將軍虞慶則曰:“位居宰相,爵乃上公,國家有賊,遂無行意,何也?”慶則拜謝,恐懼,乃以慶則為桂州道行軍總管,討平之。
隋文帝變得喜怒無常,不再依據法律條款量刑定罪。文帝信任尚書右仆射楊素,而楊素又感情用事,不能公平地處事待人。他因和鴻臚寺少卿陳延之間崐有隔閡,有一次經過接待蕃邦客人的客館,發現庭院中有馬屎,又有一些仆人在氈毯上賭博,就告訴了文帝。文帝聽後大怒,下令把鴻臚寺主客令和參加賭博的仆人全部杖殺,陳延也被捶打得奄奄一息。
秦王俊,幼仁恕,喜佛教,嚐請為沙門,不許。及為並州總管,漸好奢侈,違越製度,盛治宮室。俊好內,其妃崔氏,弘度之妹也,性妒,於瓜中進毒,由是得疾,征還京師。上以為奢縱,丁亥,免俊官,以王就第。崔妃以毒王,廢絕,賜死於家。左武衛將軍劉升諫曰:“秦王非有它過,但費官物,營廨舍而已,臣謂可容。”上曰:“法不可違。”楊素諫曰:“秦王之過,不應至此,願陛下詳之!”上曰:“我是五兒之父,非兆民炎父?若如公意,何不別製天子兒律!以周公之為人,尚誅管、蔡,我誠不及周公遠矣,安能虧法乎!”卒不許。
隋文帝派遣親衛大都督長安人屈突通到隴西去檢查由太仆寺掌管的牧場,得到各牧場隱匿下來沒有登記在冊的馬共兩萬餘匹,於是文帝怒不可遏,將要把太仆寺卿慕容悉達和各牧場監牧官吏一千五百人一齊斬首。屈突通進諫說:“人命關天,最為珍貴,陛下怎麼能因為畜牲的緣故而一下子殺害一千多人!我將以死相爭。”文帝瞪眼怒罵他,屈突通又叩頭說:“我拿分內該死的這條命向陛下換取一千餘條性命。”文帝這才醒悟過來,對屈突通說:“這都是由於朕不明事理,以致於荒唐到這個地步!幸虧有了你的忠言,才沒有鑄成大錯。”於是慕容悉達等人都被免死定罪,文帝又提拔屈突通為左武候將軍。
戊戌,突厥突利可汗來逆女,上舍之太常,教習六禮,妻以宗女安義公主。上欲離間都藍,故特厚其禮,遣太常卿牛弘、納言蘇威、民部尚書斛律孝卿相繼為使。
上柱國彭公劉昶和隋文帝有舊交,隋文帝非常親信他;劉昶的兒子劉居士負氣仗義,不遵守朝廷法度,曾數次犯罪,文帝由於劉昶的緣故,每次都寬宥了他。於是劉居士有恃無恐,越加驕橫放縱,獵取公卿大臣子弟中高大健壯者,到自己家裏,把車輪套到他脖子上,然後用棍棒一通亂打,差不多快被打死還能不屈服求饒的人,就稱為壯士,與他相交為友。劉居士的黨羽有三百人,他們無故毆打路人,侵奪財物,為非作歹,甚至於連公卿大臣、後妃公主也都不敢和他們計較。後來有人上告說劉居士圖謀不軌,文帝很憤怒,下令將劉居士斬首,公卿大臣的子弟受到牽連而被除名為民的非常多。
突利本居北方,既尚主,長孫晟說其帥眾南徙,居度斤舊鎮,錫賚優厚。都藍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幹!”於是朝貢遂絕,亟來抄掠邊鄙。突利伺知動靜,輒遣奏聞,由是邊鄙每先有備。
尚書右仆射楊素、大常卿寺牛弘等人再次向隋文帝推薦張胄玄的曆法,於是文帝令楊素和掌管律曆的官吏討論提出了六十一個問題,都是舊曆法長期以來很難解釋清楚的,讓擁護舊曆法的劉暉等人和張胄玄等人互相辯難解釋。結果劉暉閉口無言,而張胄玄解釋通了五十四個問題,於是文帝就任命張胄玄為員外散騎常侍兼太史令,賞賜給他布帛財物一千餘段,並令他參酌修定新的曆法。此時,張胄玄曆法修訂完成。夏季,四月戊寅(初二),文帝下詔令頒行新曆。先前參加修訂張賓曆法的劉暉等四人都被除名為民。
九月,甲申,上至自仁壽宮。
秋季,七月,桂州人李世賢舉兵造反,隋文帝和百官大臣商議發兵征討,有好幾位將帥請命出征,文帝都沒答應,而對右武候大將軍虞慶則說:“你位居宰相,受封上柱國、魯國公,現在國家出現了叛賊,你卻根本沒有領兵出征的意思,這是為什麼?”虞慶則叩頭請罪,惶恐不安,於是文帝就任命虞慶則為桂州道行軍總管,率軍前去平定叛亂。
何稠之自嶺南還也,寧猛力請隨稠入朝。稠見其疾篤,遣還欽州,與之約曰:“八九月間,可詣京師相見。”使還,奏狀,上意不懌。冬,十月,猛力病卒。上謂稠曰:“汝前不將猛力來,今竟死矣!”稠曰:“猛力與臣約,假令身死,當遣子入侍。越人性直,其子必來。”猛力臨終,果戒其子長真曰:“我與大使約,不可失信,汝葬我畢,即宜登路。”長真嗣為刺史,如言入朝。上大悅曰:“何稠著信蠻夷,乃至於此!”
秦王楊俊從小就仁愛寬恕,愛好佛教,曾經請求出家當和尚,隋文帝沒有答應。等到他擔任了並州總管以後,生活逐漸奢侈,違越製度規定,大規模修建和裝飾宮殿府第。楊俊好近女色,他的妃子崔氏是崔弘度的妹妹,生性妒忌,就在瓜中置毒,楊俊因此中毒得病,被文帝召回京師。文帝因為楊俊驕奢縱欲,丁亥(十三日),下令罷免了他的官職,以王爵回家閑居。崔妃因為向秦王下毒,被廢除了妃子名位,賜死在家中。左武衛將軍劉升上言諫道:“秦王並沒有別的罪過,隻不過是耗費國家錢財營造宮舍府第而已,我認為可以寬容他。”文帝回答說:“國家的法律不可違背。”尚書右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