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禮記》 作者:戴聖  

卷二十九 孔子閑居

孔子閑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雲:‘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
孔子在家休息,子夏在一旁陪侍。子夏說:“請問先生《詩》上所說的‘凱弟君子,民之父母’,怎樣才可以稱為民之父母呢?”孔子回答說:“民之父母嗎?他必須通曉禮樂的本源,達到‘五至’,做到‘三無’,並用來普及子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現了災禍,他一定能夠最早知道。做到了這些,才算是百姓的父母啊!”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誌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誌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
子夏說:“關於‘民之父母’,學生已經領教了。但您說的‘五至’又是什麼呢?”孔子回答說:“既有愛民之心至於百姓,就會有愛民的詩歌至於百姓;既有愛民的詩歌至於百姓奮就會有愛民的禮至於百姓;既有愛民的禮至於百姓,就會有愛民的樂至於百姓;既有愛民的樂至於百姓,就會有哀民不幸之心至於百姓。哀與樂是相生相成。這種道理,即使擦亮眼睛,也不可能看到;豎起耳朵,也不可能聽到;但君王的這種思想卻充塞於天地之間。這就叫做‘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
子夏說:“什麼是‘五至’,學生已經明白了。再請問什麼叫做‘三無’?”孔子回答說:“無聲的音樂,無形的禮儀,以及不穿喪服的喪事。這就叫做‘三無’。”子夏說:“三無的大概意思我已經明白了,但請問什麼詩句跟這三無的意思比較近似呢?”孔子說:“‘日夜秉承天命,寬和而又寧靜。’這就近似於無聲的樂。‘儀表威嚴寬和,沒有挑剔之處。’這就近似於無形的禮。‘看見人家有災難,千方百計去救援。’這就近似於不穿喪服的服喪。”

子夏曰:“言則大矣!美矣!盛矣!言盡於此而已乎?”孔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猶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子曰:“無聲之樂,氣誌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悲。無聲之樂,氣誌既得;無體之禮,威儀翼翼;無服之喪,施及四國。無聲之樂,氣誌既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以畜萬邦。無聲之樂,日聞四方;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無服之喪,純德孔明。無聲之樂,氣誌既起;無體之禮,施及四海;無服之喪,施於孫子。”
子夏說:“您這番話太偉大了,太美妙了,太有哲理了!要說的道理都在這裏了嗎?”孔子說:“怎麼會呢?君子在實行‘三無’的時候,還有‘五起’呢。”子夏說:”‘五起’怎麼講?”孔子說:“第一,無聲的音樂,不違背心誌;無形的儀式,國君的態度從容不迫;沒有喪服的喪事,設身處地地同樣非常悲傷。第二,無聲的音樂,心願已經滿足;沒有形式的禮儀,‘態度恭恭敬敬;沒有喪服的服喪,愛心延及四方各國。第三,沒有聲音的音樂,上下心願交融;沒有形式的禮儀,上下和睦齊同;沒有喪服的服喪,使萬國之民競相孝養。第四,沒有聲音的音樂,四方聞者曰益增多;沒有形式的禮儀,‘天勝似一天,一月強過一月;沒有喪服的服喪,使純粹的道德曰益光明。第五,沒有聲音的音樂,使響應之心紛紛而起;沒有形式的禮儀,普及四海;沒有喪服的服喪,傳及後世子孫。”

子夏曰:“三王之德,參於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參於天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齊。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是湯之德也。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誌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其在《詩》曰:‘嵩高惟嶽,峻極於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令聞,《詩》雲:‘明明天子,令聞不已。’三代之德也。‘弛其文德,協此四國。’大王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負牆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子夏問道:“夏禹、商湯、文王的德行,與天地並列。請問怎樣才能與天地並列呢?”孔子答道:“要遵奉‘三無私’的精神,以恩德招攬天下百姓。”子夏接著問道:“什麼叫做‘三無私’呢?”孔子答道:“就是像天那樣無私地覆蓋萬物,像地那樣無私地承載萬物,像曰月那樣無私地照耀萬物。按照這三條來招攬天下百姓,就叫做‘三無私’。這個意思在《詩經》裏也有所反映:‘奉行天命不敢違,至於成湯登君位。降下政教不遲緩,聰明謹慎曰向上。明德長久照下民,恭恭敬敬事上帝,帝命九州效法湯。’這就是商湯的德行。天有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既有刮風下雨,也有下露降霜。這些都是天所顯示的教化,人君應當奉行以為政教。大地承載著神妙之氣,風雷鼓蕩,萬物萌芽生長。這些都是地所顯示的教化,人君應當奉行以為政教。聖人自身的德行極其清明,他的氣誌微妙如神。在他行將稱王天下的時候,神靈有所預知,一定要為他生下賢能的輔佐之臣。就好像天降及時之雨,又好像山川飄出祥雲。有《詩》為證:‘五嶽居中是篙山,巍巍高聳入雲天。中嶽高山降神靈,生下甫侯和申伯。隻有甫侯和申伯,才是周朝棟染臣。諸侯靠他作屏障,宣揚盛德遍四方。這就是文王、武王的德行。夏、商、周三代稱王,在其稱王之前就已經有了美好的名聲。《詩》上說:‘勤勉不倦的天子,美好名聲千古傳。這就是三代聖王的德行。《詩》上又說:“太王施其文德,團結四方各國。這就是太王的德行。”子夏聽到這裏,一躍而起,倚牆而立,說:“弟子敢不接受老師的這番教誨嗎!”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禮記》

《禮記》

作者:戴聖
《禮記》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