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  

卷九十一

靖康中帙六十六。

七日丙寅張邦昌令寺觀建乾龍節道場。

張邦昌遣蔣師愈等致書於大元帥。

邦昌遣蔣師愈程僎等齎谘目於康王曰:邦昌伏自拜違已而北去所遭禍難不可備詳仰惟王慈必蒙矜憫昨自燕山九月餘日金師再舉之後螵不聞訁毛至冬臘月二十日還闕以今年正月十五日還城外方知國家禍變之酷主上蒙塵於郊外凡使人一行盡留不遣二月七日。又聞宣金酋(改作人)之令遂遷二帝皇太子及太上皇皇後以下後妃嬪禦諸王公帝姬並宗室近屬皆行六宮遂空既而。又欲洗城焚燒宗朝社稷百萬生靈分為魚肉俄然俾推異姓方免屠城廟社景靈宮乃不燒毀尋奉少帝禦筆付孫傳等令並依元帥指揮為萬民計無拘舊分妄為禍福速招連累於時公卿士大夫號慟軍前以救君父而邦昌對二太子哀號擗踴以身投地絕而複蘇虜(改作敵)執酋(改作成)命終莫能回度非口舌可爭則以首觸柱求死不能。又緣甲士防護晝夜監守雖欲引繩揮刃赴並陷河皆不可得豈謂城中之人相與逃死乃嫁大禍於一身變出不圖死安足惜忽劉彥宗等齎城中文字與吳開莫儔俱至邦昌則訶責彥宗。又對眾罵城中文武百官為自免之計逼人以首惡之名皆受國恩一旦如此曾不如蛇雀尚知報恩我。若有兵定與大金相抗不共戴天彥宗等語塞而退邦昌遂不複飲食六七日垂死而百官陳述禍福謂事巳至此雖臣民盡死莫能加二帝之遷唯從權。且與承當此事則存宗廟保社稷景靈像設皆得無虞而一城文武百官億萬生靈皆得性命可為後圖,豈非忠孝之大也。。若堅持一節以就死地而壞了後事累及二帝豈得為忠臣乎!邦昌身為宰輔世荷大恩而不能報主辱而不能死複何麵目以見士民然念興複之計有在於從權以濟大事故遂忍死於此欲追二帝之還而報之於殿下也。茲幸虜(改作金)騎已退道路可通故差刑議曹之婿(刪此五字改作閤門宣讚舍人)蔣師愈本府內知(下添客字)蔡琳承務郎程僎齎此以明本心今則社稷不隳廟主如故祖宗神禦皆幸存全伏惟殿下盛德在躬四海係望願寬悲痛以幸臣民續次別差謝克家等間道齎玉寶一紐詣行在當別貢陳初夏方。

暄更乞倍保玉重邦昌無任瞻望激切之至四月五日邦昌惶恐谘目上覆康國大王殿下幕府尋詢師愈等所以差來之因師愈等曰:邦昌先差兩番使臣李興潘景燾等未回聞有帥府探兵入城邏者得之邦昌問來曆乃知王在濟州故遣師愈等來。

大元帥谘目答邦昌。

谘目曰:構谘目上太宰相公閣下天降大禍不使構前期殞滅而使聞君親之流離見宗族之蕩覆肝心摧裂涕淚不禁窮天下之楚毒不足為喻便欲引繩伏刃而二聖之鑾輿未複四方將士忠憤責以複仇大義集兵數逾百萬諭使邀迎率皆覬應蚤夜以覬從容浹月自謂知心故北來之事聞流言而不信士大夫將佐亦皆雲:爾今奉來教備陳始終有伊尹之誌達周公之權然後知所期之不謬天或悔禍可覬二聖之複所諭遣謝克家之意讀之愕眙失措其何敢承稟願皆緘藏內府責在守者俟鑾輿歸而上之九廟之不毀生靈之獲全相公之功巳不愧於伊周矣。構方身率士卒圖援父兄願相公協忠盡力奉迎二聖複還中都克終伊周之誌構雖身膏賊手受賜而死矣。氣令漸勢伏惟鈞候動止康裕方寸方亂修謝不能多及構谘目上太宰相公閣下遣成忠郎黃永錫齎詣邦昌投下。且令觀變。

邦昌遣其甥吳何邦昌谘目於大元帥。

蔣師愈等到帥府之日邦昌。又遣其甥吳何及國之元舅韋淵亦到齎邦昌谘目稱臣其大略言內封府庫以待大王顏子曰:子在回何敢死邦昌所以不死者以君王之在外也。王喜悅召吳何飲以酒賜金十梃以寵之何往日同王奉使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寨中至是王與之敘舊不忘。

宗室叔向領兵到京城。

宗室敦武郎叔向領兵七千到闕屯於青城號趙大王小人初未知叔向起兵之因但聞宗室以兵至亦頗欣喜。

八日丁卯邦昌賜學校之士恩各有差。

監察禦史馬伸狀申太宰相公速行改正。

伏見逆胡(改作金人)犯順(刪此二字)劫二帝北行。且選立太宰相公使主國事相公所以忍死就尊位者自信虜(改作敵)退必能複辟也。忠臣義士不即捐生就死城中之人不即生變者亦以相公必能立趙孤也。今虜(改作敵)退多日吾君之子巳知所在獄訟謳歌。又皆歸往相。

公尚處禁中不返初服未就臣列道路傳言以謂相公外挾強虜(改作敵)之威使人遊說康王。且令南遁然後據有中原為久假不歸之計伸知相公必無是心但為虜(改作金)人未遠因循未能盡改。雖然如此亦大不便蓋人心未孚一旦喧鬨雖有忠義之誌相公必不能自明滿城生靈反遭塗炭孤負相公初心矣。伏望相公速行改正易服歸省庶事稟取太後命令而後行仍速迎奉康王歸京日下開門撫勞四方勤王之師以示無間應內外赦書施行恩惠收人心等事權行拘收候立趙氏了日然後施行,庶幾中外釋疑轉禍為福伊周再生無以複加如以伸言為不然即先次就戮伸有死而巳必不敢輔相公為宋朝叛臣也。謹具申太宰相公伏候鈞旨申時奉鈞旨一切改正。

兵馬大元帥府移檄郡邑。

檄曰:見危致命者忠臣之心視死如歸者烈士之勇凡在率土世沐湛恩今陳瀝血之辭庶致捐軀之效昔上皇禪位下詔責躬事出忱誠人皆惻隱恭惟皇帝遵養潛邸十有五年克儉克勤博通經史天下延頸莫不歸心及受禪之初金人大入許割三鎮乃肯退師皇帝念祖宗之故疆乃陵寢之重地請計賦租之入以為歲幣之常乃曰:渝盟實惟求釁再操戈而詣闕遂鼓眾而乘墉至於屈己稱臣露章引咎初斂兵而不下詭以通和既邀駕以出臨乃輒留駐。且(刪此字)既已降詔而割地民畏左衽而拒關(刪民畏至此七字)。又為隙端以肆貪欲(此三字改作尋兵)今者二聖太子諸王近臣皆質賊(改作敵)營悉將北去考之自昔未或有然臣子之心痛徹骨髓某昨奉睿旨充兵馬大元帥倡義率眾影從響答數百萬眾奮怒而前內揆人心可知天意逼逐狂虜(改作強敵)今茲已行而強抑臣寮俾僭位號天怒人怨曷能安居已遣發大兵糾合諸郡把扼險阻焚絕河梁或迎擊於前或追躡於後期於埽清萬裏迎還兩宮外帥臣監司郡守縣令其統驍銳之眾使堅忠義之心撫柔良之民母忘歸戴之舊凡關津之出入謹於防奸或文書之往來審於辨詐以報皇朝之涵養以底天下之治安報德賞功決非空言三辰在上實聞斯言檄書到日曉示軍民各令知悉右劄付某處先是二日雕印檄書至八日封角行下淮浙荊湖二廣等路帥臣監司並付發運司京西川陝路帥臣監司並付宣總司仰火急星夜施行。

九日戊辰邦昌召侍從職事官議事晚降手書請元祐皇後垂簾聽政邦昌行太宰事。

《書》曰:以身徇國蓋常質於軍前忍死救民姑從權於輦下幸外兵之悉退使初誌之獲伸戴惟遭變之非常求濟皇圖於有永今則保存九廟全活萬靈社稷不隳衣冠如故奉迎太母實追少帝之玉音表正萬邦猶假本朝之故事蓋以敵方退舍兵未越河尚虞殿後之師或致回戈之舉據今間探漸巳北還既禍亂之稍紓豈權宜之敢久延福宮太後宜遵依元奉欽聖憲肅皇後詔旨上尊號曰:元祐皇後入居禁中緣遣使康邸未審行府所在軍國庶務不可曠時恭請元祐皇後垂簾聽政以俟複辟予位塚宰實總百工誓殫樸忠以輔王室惟天心之悔禍起帝胄以應葫一帝雖遷賴吾君之有子多方時入係我後之斯猷邦其永孚於休予亦有辭於世。

回天錄曰:先是呂好問在諫垣累論元祐皇後當複位號呂日麵奏曰:元祐皇後廢處瑤華宮當今孝治之世宜複故位上矍然曰:便當出製耶奏曰:昨欽聖臨朝時已複故位號崇甯再廢議者紛然蓋姑有雲:婦之義叔無廢嫂之理元祐皇後於陛下乃伯母也。今。若尊崇不當出製但宜舉行欽聖已行之命耳先是同知樞密院孫公傅僉書樞密院張公叔夜奏瑤華宮在舊城之外賊虜(改作金兵)時時入寇(改作深入)元祐皇後所處非宜二十三日姑徙於延甯呂二年正月車駕幸青城三月二日延甯宮火元祐皇後傍偟無所歸步入相國寺前軍器少監孟忠厚家忠厚來相見呂諭之曰:將來賊(改作敵)退非先還元祐皇後不可元祐皇後聽政則人知複趙氏矣。忠厚惶懼曰:今女真尚猖獗(改作金師在城外)國家唯有家姑一人女真(改作金人)知之則複取去矣。望姑俟之三月末女真(此二字改作金)軍有去意呂即啟邦昌曰:宜速尊崇元祐太後邦昌乃定議上尊號曰:元祐皇(此三字改作宋)太後呂曰:此事發於予。若雲:宋太後則人心疑懼必以予謀為非遂以疾在告不與其事是晚孟忠厚密〈扌巂〉張邦昌上元祐皇後劄子來具述興複之事乃知前日之事或有教之者畏禍故也。五日元祐皇後入延福宮呂。又啟張邦昌歸政故事邦昌曰:以軍退未遠欲俟別日呂雲:時不可失至九日申未間遂召百官太後以是日入禁中。

始開諸城門。

圍城半年至是諸門始開正當圍閉之際士民多病。

夜眠日知如故每至黃昏時則眼不能視物謂之夜眼,或以謂城門久閉氣不宣達之故也。治之之法用水調蛤粉往往一服而愈。

邦昌追回諸路赦文並收初四日立宋太後手書不用遣馮澥李回為奉迎使副。

權知樞密院兼領尚書省事王時雍權門下侍郎呂好問權中書侍郎徐秉哲權尚書右丞李回權同知樞密院吳開權僉書樞密院莫儔奏乞各還舊職奉麵旨依各還舊職依舊。且兼權領職事。

韋壽隆乞罷給事中奉麵旨依舊徽猷閣待製宮祠。

先是三月二十三日奉麵旨文武差權事人令尚書省出劄子請給恩數依正官法時諸公皆欲作真兩府坐繡鞍重蓋喝門下中書樞密者盈道莫儔喝道者凡數百人及初八九間事體一變自知不可僥幸乃入劄子乞免正官法帶舊職兼權,於是撤糸散去鞍嗬從稍減人皆笑之。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九十一校勘記。

邦昌遣蔣師愈蔡琳程僎等(脫蔡琳二字)宗廟社稷(廟誤作朝)惟有從權(脫有字)蚤夜以覬聞人足音而跫然念與相公去歲同處賊營(脫聞人至此十七字)讀之愕在失措(然誤作眙)一旦喧鬨(鬨應作鬧)考之自昔未有或然(誤作或有)多方時乂(乂誤作入)是日麵奏(是誤作呂)簽書樞密張公叔夜(簽誤作僉)曰:元祐皇太後四月四日聞邦昌手書乃改曰:宋太後(脫四月至此十五字)權簽書樞密院莫儔(簽誤作僉)呂曰:此事發端於予(脫端字)。又啟邦昌歸政故事(故字衍)。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