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卷七·明帝

明帝即位之元年,率百官朝於先帝之陵,上食奏樂,郡國計吏以次占其穀價及民疾苦,遂為定製。迨後靈帝時,蔡邕從駕上陵,見其威儀,察其本意,歡明帝至孝惻隱之不易奪,而古不墓祭之未盡也,邕於是乎知通矣。

夫雲古不墓祭,所謂古者,自周而言之,蓋殷禮也。孔子於防墓之崩,泫然流涕曰:“古不修墓。”其雲古者,亦殷禮也。孔子殷人也,而用殷禮,示不忘故也。然而泫然流涕,則聖人之情亦見矣。殷道尚鬼,貴神而賤形,禮魂而藏魄,故求神以聲,坐屍以獻,是亦一道也,而其弊也,流於墨氏之薄葬。若通幽明一致而言之,過墓而生哀,豈非夫人不自已之情哉!

且夫謂神既離形而形非神,墓可無求,亦曰魂氣無不之也。夫既無不之矣,則亦何獨墓之非其所之也?朝踐於堂,事屍於室,祝祭於祊,於彼乎,於此乎,孝子之求親也無定在,則墓亦何非其所在。始死之設重也,瓦缶也;既虞而作主也,桑栗也;土木之與人,畢類而不親,而孝子事之如父母焉,以為神必依有形者以麗而不舍也;豈繄形之所藏,曾瓦缶桑栗之不若哉?墓者,委形之藏也;孫者,委形之化也。以為非其靈爽之故,則皆非故矣;以為形之所委,則皆其體之遺矣;事屍之禮,以孫為形之遺而事之如生,乃於其形之藏而棄之於朽壤乎?夫物各依於其類,不得其真,則以類求之。形之與神,魂之與魄,相依不舍以沒世,則神如有依,不違此也審矣。

孝者,生於人子之心者也;神之來格者,思之所成也;過墓而有哀愴之情,孝生於心,而神即於此成焉。且也,是形也,為人子者寒而溫之,暑而清之,疾痛屙癢而抑搔之,事之生平,一旦而朽壤置之,曰有尊形者在焉,其情恝,其道過高而亡實。莊也、墨也,皆嚐以此為教,而賊人惻隱之良;雖為殷道,自匪殷人,何為效之哉?子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損益於禮之中,而不傷仁義,百世之後,王者有作,前聖不得而限之矣。故曰:“喪,與其易也寧戚。”執古禮以求合,抑情以就之,易之屬也;情有所不忍,雖古所未有而必伸,戚之屬也;守章句以師古者,又何譏焉!

養老之典,有本有標,文其標也;文抑以動天下之心而生其質,則本以生標,標以蔭本,枝葉榮而本益固矣。養老於癢,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標也。製民田裏,教之樹畜,免其從政,不饑不寒,而使得養其老,本也。王者既厚民之生,使有黍稷、酒醴、絲絮、雞豚可以養其老矣;然恐民之怙其安飽,而孝弟之心不生也,於是修其禮於太學,躬親執勞,悙憲乞言,以示天子之必有尊,而齒為天下之所重,乃以興起斯民之心而不敢憑壯以遺老,則標以蔭本而道益榮。明帝修三老五更之禮,養李躬、桓榮盡敬養之文,於時之天下,果使家給戶饒遂其衣帛食肉以奉其父母乎?抑尚未也?民未給養而徒修其文,則固無以興起孝弟而虛設此不情之儀節矣。雖然,文與質相輔以成者也;本與標相扶以茂者也。以天下之未給而不遑修其禮焉,俟之俟之,而終於廢墜矣。修其文以感天下之心,抑可即此以自感其心,俯仰磬折之下,顧文而思之,必有以踐之,而仁澤之下流,亦將次第而舉矣。明帝之時,內寇靖,邊陲無警,承光武之餘澤,猶挹水於江、承火於燧也。則文以滋質,標以蔭本,亦不得曰虛致此不情之儀節也。乃若其不可者,記曰:“敬老為其近於父也。”以近父故敬,則敬老以父而推爾。光武崩,曾未期年,而雍容於冠冕笙磬之下,不已急乎!躬與榮憑幾受饋,而寢門之視膳,天奪吾歡,則固有憯怛而不寧者。明帝、東平王蒼皆斬焉銜恤之子也,王亟請之,帝輒行之,無已泰乎!是則斵本而務其末也。

明帝永平三年,以左馮翊郭丹為司徒,郡守人為三公,循西漢之製也,而尤不待內遷而速拔之以升。其後邪穆、鮑昱皆以太守踐三公之位,其重吏事也甚矣。是道也,以獎郡守,使勸進於治理,重其權而使安於其職則得也;若以善三公之選,則有不貴於此者,何也?道者,事之綱也,天下者,郡之積也。即事而治之,目與綱並舉而不可有遺;即道而統之,舉其綱而不得複察其目;此郡守三公詳簡之殊也。以郡守纖悉必察之能,讚君道而攝大綱,則瑣細而虧其大者多矣。

五方之政,剛柔之性畢於天,饒瘠之產畢於地,一郡之利病,施於百裏以外,則利其病而病其利。郡守之得民也,去其郡之病以興其利,而民心悅矣。遂以概之於天下,是強山國以舟、澤國以車,徒為病而或足以斃也。然則郡守果賢,固未可坐論清宮,而平章四海。況乎名之所自成,實之所自損,黃霸之賢,且以鳻雀之欺為鼎足羞,況不能如霸者,而遽以宗社托之乎?是則旦郡守而夕三公,廟堂無廣大從容之化,其弊也,飾文崇法以傷和平正直之福,非細故也。明帝勤吏事,而不足與於治道,未可為後世擇相法也。

宗均去檻穽,而九江之虎患息,其故易知也。人與虎爭,而人固不勝矣。檻穽者,人所與虎爭之具也,有所恃而輕與虎遇,蹈危而不覺,虎與人兩斃之術也。均之令曰:“江、淮之有猛獸,猶北土之有雞豚。”謂其繁有而不可使無也。常存一多虎於心目,而無恃以不恐,則自遠其害。推此道也,以治民之奸可矣。

故其論治,謂文法廉吏不足以止奸,亦以雞豚視奸而奸者詘,與天下息機而天下之機息也。文法之吏,恃文法以與奸競而固不勝;廉吏恃廉以弗懼於奸,而奸巧以傷之;惟其有恃也,而遂謂奸之不足防也。挈大綱,略細法,訟魁猾胥不得至於公廷矣,奚以病吾民哉?均之所挾持者弘遠矣。劉先主、諸葛武侯尚申、韓,而蜀終不競,包拯、海瑞之悁疾,尤其不足論者已。

楚王英始事浮屠,而以反自殺;笮融課民盛飾以事浮屠,而以劫掠死於鋒刃;梁武帝舍身事浮屠,而以挑禍樂殺亡其國;邪說暗移人心,召禍至烈如此哉!

浮屠之教,以慈湣為用,以寂靜為體,以貪、嗔、癡為大戒。而英、融、梁武好動嗜殺,含怒不息,迷乎成敗以召禍,若與其教相反,而禍發不爽,何也?夫人之心,不移於跡,而移於其情量之本也。情量一移,反而激之,製於此者,大潰於彼,潰而不可複收矣。浮屠之說,窮大失居,謂可旋天轉地而在其意量之中,則惟意所規,無不可以得誌,習其術者,侈其心而無名義之可守。且其為教也,名為慈而實忍也;發膚可忍也,妻子可忍也,君父可忍也,情所不容已而急絕之,則憤然一決而無所恤矣。

又其為說也,禁人之欲而無所擇;於是謂一飲、一食、一衣、一宿,但耽著而無非貪染也。至於窮極無厭,毒流天下,而其為貪染,亦與寸絲粒米之貪同其罪報而無差別。則既不能不衣食以為物累,又何憚於窮極之貪饕而不可為乎?迫持之,則舉手揚目而皆桎梏;寬假之,則成毀一同,而理事皆可無礙,心亡罪滅而大惡冰釋,暴逆凶悖無非夢幻泡影,一悟而悉歸於空。故學其學者,未有不駤戾以快於一逞者也。

桎梏一脫,任翱翔於劍鋒虎吻以自如一真法界,放屠刀、出淫坊,而即獲法身。操之極而繼以縱,必然之勢也。英何憚而不反,融何恤而不掠,衍何忌而不納叛怒鄰以驅民於鋒刃哉?趙閱道、張子韶、陸子靜之不終於惡,幸也;王欽若、張商英、黃潛善,則已禍人家國矣。

讓國之義,伯夷、泰伯為昭矣,子臧、季劄循是以為節,而漢人多效之。丁鴻逃爵,鮑駿責之曰:“春秋之義,不以家事廢王事。”允矣,而猶未盡也。漢之列侯,非商、周之諸侯也。古之諸侯,有其國,君其民,製其治,蓋與天子迭為進退者也,君道也。漢之列侯,食租衣稅,而無宗社人民之守,臣道也。君製義,臣從義,從天子之義,非己所得製也。古之諸侯,受之始祖,天子易位,而國自如。澳之列侯,受之天子,天子失天下,則不得複有其封。國非己所得私也,何敢以天子之爵祿唯己意而讓之也。

且君子之讓國,非徒讓其祿也。叔齊之賢,王季、文王之德,故伯夷、泰伯以保國康民興王製治之道德勳名讓之。若祿,則己所不屑,而可以非分之得汙弟為愛弟乎?鴻弟盛而賢也,不必侯而可以功名自見也;如其不能,則亦溫飽以終身而已矣。祿食者,簞食豆羹之類也,讓者小而受者媿,商、周之義,惡可效之後世乎?讀古人書,欲學之,而不因時以立義,鮮不失矣。子曰:“以與爾鄰裏鄉黨乎!”受列侯之封,分祿以與弟,斯得矣,侯豈鴻所得讓者哉?

史有溢詞,流俗羨焉,君子之所不取。紀明帝之世,百姓殷富,曰“粟斛三十錢”。使果然也,謀國者失其道,而民且有餒死之憂矣。

一夫之耕,中歲之獲,得五十斛止矣。古之斛,今之石也。終歲勤勞,而僅得千五百錢之利,口分租稅徭役出於此,婦子食於此,養老養疾死葬婚嫁給於此,鹽酪耕具取於此,固不足以自活,民猶肯竭力以耕乎?所謂米斛三十錢者,盡天下而皆然乎?抑偶一郡國之然而詫傳之也?使盡天下而皆然,尚當平糴收之,以實邊徼,以禦水旱,而不聽民之狼戾。然而必非天下之盡然也,則此極其賤,而彼猶踴貴,當國者宜以次輸移而平之,詎使粟死金生,成兩匱之苦乎?

故善為國者,粟常使不多餘於民,以啟其輕粟之心,而使農日賤;農日賤,則遊民商賈日驕;故曰:“粟貴傷末,粟賤傷農。”傷末之與傷農,得失何擇焉?太賤之後,必有餓殍,明帝之世,不聞民有餒死之害,是以知史之為溢詞也。雖然,亦必有郡國若此者矣,故曰謀國者失其道也。

廣陵王荊、楚王英、淮陽王延,以逆謀或誅或削。夫三王者誠狂悖矣;乃觀北海王睦遣中大夫入覲,大夫欲稱其賢,而歡曰:“子危我哉!大夫其對以孤聲色狗馬是娛是好,乃為相愛。”則明帝之疑忌殘忍,夫亦有以致之也。

且三王者,未有如濞、興居之弄兵狂逞也,綏之無德,教之無道,愚昧無以自安,而奸人乘之以告訐,則亦惡知當日之獄辭,非附會而增益之哉?楚獄興而虞延以死,延以舜之待象者望帝,意至深厚也,而不保其生。寒朗曰:“公卿口雖不言,而仰屋竊歡。”則臣民之為寒心者多矣。作圖讖,事淫祀,豈不可教,而必極無將之辟以加之,則諸王之寢棘履冰如睦所雲者,善不敢為,而天性之恩幾於絕矣。

西京之亡,非諸劉亡之也;漢之複興,諸劉興之也。乃獨於兄弟之閉,致其猜毒而不相舍,聞睦之言,亦可為之流涕矣。身沒而外戚複張,有以也夫!

班超之於西域,戲焉耳矣;以三十六人橫行諸國,取其君,欲殺則殺,欲禽則禽,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蓋此諸國者,地狹而兵弱,主愚而民散,不必智且勇而製之有餘也。萬裏之外,孱弱之夷,苟且自王,實不能踰中國一亭長。其叛也,不足以益匈奴之勢;其服也,不足以立中夏之威;而欺弱淩寡,撓亂其喙息,以詫奇功,超不複有人之心,而今古稱之,不益動妄人以為妄乎?發穴而攻螻蛄,入沼而捕鰍鯈,曰:“智之奇勇之神也。一有識者笑之久矣。”

光武閉玉門,絕西域,班固讚其盛德。超,固之弟也。嚐讀固之遺文,其往來報超於西域之書,述竇憲殷勤之意,而羨其遠略,則超與固非意異而不相謀也。其立言也如彼,其兄弟相獎、誣上徼幸以取功名也如此,弄文墨趨危險者之無定情,亦至此乎!班氏之傾危,自叔皮而已然,流及婦人而辯有餘,其才也,不如其無才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讀通鑒論》卷一
《讀通鑒論》卷二
《讀通鑒論》卷三
《讀通鑒論》卷四
《讀通鑒論》卷五
《讀通鑒論》卷六
《讀通鑒論》卷七
《讀通鑒論》卷八
《讀通鑒論》卷九
《讀通鑒論》卷十
《讀通鑒論》卷十一
《讀通鑒論》卷十二
《讀通鑒論》卷十三
《讀通鑒論》卷十四
《讀通鑒論》卷十五
《讀通鑒論》卷十六
《讀通鑒論》卷十七
《讀通鑒論》卷十八
《讀通鑒論》卷十九
《讀通鑒論》卷二十
《讀通鑒論》卷二十一
《讀通鑒論》卷二十二
《讀通鑒論》卷二十三
《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讀通鑒論》卷二十五
《讀通鑒論》卷二十六
《讀通鑒論》卷二十七
《讀通鑒論》卷二十八
《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讀通鑒論》卷三十
《讀通鑒論》卷末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