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卷八·桓帝

順帝崩,衝帝殤,質帝弑,李固兩欲立清河王蒜而不克,終與蒜而俱斃。夫固而安能必立蒜也!伊尹、周公相湯、武以取天下,位極尊,任極重,而所戴以立者太甲、成王,皆適家宜立而無容異議者;是以不順之徒,毀室之黨,撓之而不敗。若非此而俾天子之立決於一人之意旨,則此一人者,伊尹、周公所不敢任,而李固安能必也!天子之立,決於一人之意旨,以為擇賢而戴之。忠者曰:吾所擇者賢也。奸者亦曰:吾所擇者賢也。賢無定名,隨毀譽而移焉。忠奸互角,視權之輕重為憑藉,而奸者常勝。固之言曰:“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唯天子有天下可以與人,而後人唯其所擇而授之以天下;身為人臣,而可雲為天下得人乎?固之言不順矣。

漢之亡也,母後、外戚、宦豎操立主之權,以持國柄而亂之;其所立者,感立己者之德而捐社稷以徇之;夫其漸積使然,豈一朝一夕之故哉?諸呂誅,惠帝子廢,舍齊王而迎立代王者,周勃也。昭帝無後,昌邑廢,迎立宣帝於民閉者,霍光也。夫二子所擇者賢,而二子無奸心,則得矣,然此豈可以為後世法哉?且勃立文帝,而帝目送之曰:“鞅鞅非少主臣。”光立宣帝,而驂乘之日,帝若芒刺。則二子危而漢以安。非然者,跋扈之言出諸口,而鴆毒已入其咽。故為人臣而以為天下得人為己任,雖伊尹、周公弗敢任焉,而況李固乎?

自禹以後,傳子之法定。無子而以次相繼,為母後者不敢擇也,為大臣者不敢擇也。庶支無覬覦之心,外戚奄人無扳援之望,則雖得之不令,而亦唯天所授,非臣子所敢以意為從違。故劉子業之凶淫,而沈慶之有死而不敢廢。忠者無所容其忠,奸者無所容其奸,然後權臣不能操天位之取舍以與人主市。宋仁宗之立英宗,高宗之立孝宗,人主自擇之,此則可謂為天下得人爾。先君無前定之命,嗣子無豫建之實,則如楊廷和之迎興邸,順次而無敢擇焉可也。廷和行其所無事,而世宗曰:“以門生天子待朕。”亦鞅鞅芒刺之謂矣。然廷和危而天下安。固欲為天下得人,而有擇焉,惡足以敵梁冀之結奄人、挾母後、以讎其邪心哉?漢法不善,而固無能自審於人臣之義;固爭愈力,則桓帝之感冀愈深,而冀之惡愈稔。卒與蒜而俱斃也,哀哉!

讀崔寔之政論,而世變可知矣。譬德教除殘為粱肉治疾,申韓之緒論,仁義之蟊賊也。其後荀悅、鍾繇申言之,而曹孟德、諸葛武侯、劉先主決行之於上,君子之道詘,刑名之術進,激於一時之詭隨,而啟百年嚴酷之政,亦烈矣哉!

司馬溫公曰:“慢則糾之以猛,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斯不易之常道。”是言也,出於左氏,疑非夫子之言也。夫嚴猶可也,未聞猛之可以無傷者。相時而為寬猛,則矯枉過正,行之不利而傷物者多矣。能審時而利用之者,其唯聖人乎!非激於俗而毗於好惡者之所得與也。若夫不易之常道,而豈若此哉!

寬之為失,非民之害,馭吏以寬,而民之殘也乃甚。漢之季世,馭委其轡,馬駘其銜,四牡橫奔,皇路傾險者,豈民之遽敢爾哉?外戚奄人作威福以鉗天下,而任貪人於郡吧,使虔劉赤子,而民日在繁霜積雪之下,哀我憚人,而何忍言猛乎!嚴者,治吏之經也;寬者,養民之緯也;並行不悖,而非以時為進退者也。今欲矯衰世之寬,益之以猛,瑣瑣之姻亞,佌佌蔌蔌之富人,且日假威以蹙其貧弱,然而不激為盜賊也不能。猶且追咎之曰:未嚐束民以猛也。憔悴之餘,摧折無幾矣。故嚴以治吏,寬以養民,無擇於時麵業行焉,庶得之矣。而猶未也。

以漢季言之,外戚奄人之族黨肆行無憚,是信刑罰之所不赦也;乃誅殛以快一時之眾誌,陽球用之矣,範滂、張儉嚐用之矣,卒以激乎大亂而不可止。然則德教不興,而刑罰過峻,即以施之殃民病國之奸而勢且中潰。寔乃曰:“德教除殘,猶以粱肉治疾。”豈知道者之言乎?上之自為正也無德,其導民也無教;寬則國敝而禍緩,猛則國競而禍急;言治者不反諸本而治其末,言出而害氣中於百年,申、韓與王道爭衡而尤勝。鄙哉寔也,其以戕賊天下無窮矣。

且夫治病者而恃藥石,為壯而有餘、偶中乎外邪者言也。然且中病而止,必資梁肉以繼其後。若夫衰老羸弱而病在府藏者,禁其粱肉而攻以藥石,未有不死者也。當世之季葉,元氣已滲洩而無幾,是衰老羸弱之比也而寔尚欲操砭石、擣五毒以攻其標病乎?智如孟德,賢如武侯,而此之不審,亖其欲以此時刈孑遺之餘民乎!夫崔寔者,殆百草欲衰而鶗鴂為之先鳴乎!

張奐卻羌豪之金馬,而羌人畏服。為將者,能不受賊餌以受斃於賊者,鮮矣。豈特中國之盜賊哉?敵國之相攻,疆夷之相偪,而未嚐不薦賄以餌邊將。故或以孤軍懸處危地而磐固自安,朝廷誇其堅悍有製寇之勞,乃不知香火之誓,饋問之往還,日相酬酢,而人莫之覺也。其事甚秘,其文飾甚密,迨其後知受其餌,欲求自拔而莫之能免。夫為將者,類非潔清自好獨行之士,其能如奐之卓立以建大功者無幾也,而朝廷何以製之哉?中樞不受賄以論功,司農不後時以吝饟,天子不吝賞以酬勞,庶有瘥乎!唐高祖不與突厥通,則師不可興;石敬瑭不與契丹為緣,則反不能速。即不爾者,鬻國而貪盜賊夷狄之苞苴,為武人相傳之衣盋,能無敗亡乎?

子曰:“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謂夫疑可與言而固不可者也。故其咎也,失言而已,未足以烖及其身。若夫虎方咥而持其爪,蛇方螫而禁其齒,非至愚者不為。然而崔琦獻箴幹梁冀之怒,乃曰:“將軍欲使馬鹿易形乎?”其自貽死也,更誰咎哉!

夫冀仰不知有天,上不知有君,旁不知有四海之人,內不知有己,弑君專殺,鳶肩虎視而亡賴,是可箴也,是虎可持之無咥、蛇可禁之無螫也。琦果有忠憤之心,暴揚於庭,而與之俱碎,漢廷猶有人焉。而以責備賢者之微詞,施之狂狡,何為者也!冀之為冀,如此而已矣。藉其為王莽與,則延琦而進之,與溫言而誘使忠己,琦且為揚雄、劉歆,身全而陷惡益深矣。故若冀輩者,弗能誅之,望望然而去之可爾。以身殉言,而無益於救,且不足以為忠直也,則謂之至愚也奚辭?

桓帝之誅梁冀也,一具瑗製之,而如擒鼠於甕。冀,亡賴子耳,誅之也其易如此;然而舉國無人,帝不得已,就唐衡而間中人。李固、杜喬死,君孤立於上,以聽狂童之驕橫。若胡廣之儔,固不足道,乃舉國而無深識定力士,亦至此哉!

鳴呼!劉瑾之誅也,非張永不能;魏忠賢之誅也,發其惡者一國子生而已。豈盡其威劫之乎?懸利以熏士大夫之心,而如霜原之帥,藉藉佗佗而無生氣,國不亡也何恃哉!易曰:“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故乘高墉以射隼,而無不獲。誠篤其忠貞乎,奚待單超等之鋤冀,而後揚王庭以呼號也!能勿愧焉否也?

徐稺、薑肱、哀閎、韋著、李曇、魏桓,征而不至,非忘世也,知亂之未訖也。桓之言曰:“後宮千數,其可損乎?廄馬萬匹,其可減乎?左右權豪,其可去乎?”此知本之論也。

梁冀之橫也,人知病冀而已矣,冀誅而天下遂若沈屙之去體。黃瓊為太尉,陳蕃為尚書令,範滂按察冀州,無知者想望新政。嗚呼!冀之生死,烏足係漢之存亡哉!冀之誅,殆痎瘧之得汗而解也。伏邪在桓帝之膏肓,而內堅之以鴆而攻砒也,天下無能知者。瓊與蕃且不知,而況蚩蚩之望影以對語者乎!以桓帝為君,而漢無可複為之理勢,其本撓,其末乍正而傾愈疾。故權奸之極,非必國之福也。況乎帝之誅冀,為鄧香之妻報其登屋之怒,而非以其貪濁枉殺之凶於而國哉!

然則陳蕃之薦五處士為不知時而妄動乎?曰:此未可以責蕃也。蕃既立乎其位矣,苟可以為焉,則庶幾於一當,植正人於君側,君其有悛心乎!亦臣子不容已之情也。然而固不能也。故五子者,愛道以全身,斯可尚也。

亂政不一,至於賣官而未有不亡者也,國紀盡,民之生理亦盡也。古之天子雖極尊也,而與公侯卿大夫士受秩於天者均。故車服禮秩有所增加,而無所殊異。天子之獨備者,大裘、玉輅、八佾、宮縣而已;其餘且下而與大夫士同,昭其為一體也。故貴士大夫以自貴,尊士大夫以自尊,統士大夫而上有同於天子,重天之秩,而國紀以昭。秦、漢以下,卿士大夫車服禮秩絕於天子矣,而猶不使之絕也。舉立以行,進之以言,敍之以功,時複有束帛安車之征,訪之以道。上下有其大辨,君子小人有其大閑,以為居此位者,非其人而不可覬,抑且使天下徼幸之徒望崖而返。卿大夫士且有巍然不可扳躋之等,臨其上以為天子者,其峻如天而莫之敢陵。賣官之令行,則富者探囊而得,狡者稱貸以營,旦市井而夕廟堂。然則天子者,亦何不可以意計營求於天而幸獲之也?而立國之紀,埽地而無餘。

古之詔祿,下逮於府史胥徒而皆浹,曰以代耕。民耕以養吏,而上製之。上斂民以養吏,而民不怨;吏知己之養一出於民,而不敢複漁獵於民。且士唯其不謀利而貧也,是以貴;而既得所養矣,抑謀其喪祭冠昏之資,而士以安。故以天子而養士,不以士養天子;天子製民之財以養士,而士不求養於民。彼之揭金粟以奉一人之欲,非其義也。且非徒邀其榮也,失之於天子,而得之於民,賈道行而希三倍之利,上弗能禁焉。且貪人之取償於倍利者,禁之殺之而終不厭。縱千百賈於郡邑,以取償於貧弱,民之生理不盡者,亡有也。國無紀,民無生,黠者踰垣而冀非望,弱者泣隅而幸災禍,故曰國未有不亡者也。

禍始於桓、靈,毒潰於獻帝,日甚日滋,求如前漢之末,王莽篡而人思漢,不可複得矣。石虎、高洋之國貧而用汰,不屑也;唐僖宗之猥賤,宋徽宗之驕奢,皇甫鎛、裴垍之牟利,蔡京、賈似道之骫法,不屑也;孰其繼桓、靈而自亡者也!

中人監軍,自馮緄之請始也。夫緄亦惡知蟻穴之決而氾濫迄於千載乎?緄之請也,以將帥出師,宦官多陷以折耗軍資,而誣抵乎罪;使與焉,則以箝其口,而無辭以相傾。然未幾而緄竟以軍還盜複起,免官。則其為此也,何救於禍。而徒決裂防閑,使內豎操閫外之權,魚朝恩、童貫、盧受、張彝憲,小以敗而大以亡,緄之貽害烈矣哉!

漢至此已無可為矣,無往而非宦官之挾持也。南北軍之唯其頤指,所僅存者疆場之軍政,皇甫規、張奐幾倬幾詘於宦官之手,而猶自行其權藉於師中,緄更引而受之以利器;蹇碩之為八校尉魁也,熟嚐其肯綮而取必於人主以威中外,循故事以行之而逌然矣。

夫漢事不可為矣,竭其忠貞,繼之以死,亦何懼於謗譖。不然,引身而退耳。防之愈密,縱之愈甚,業已假監軍之權,而生死成敗且唯其意旨,他日者,忠臣元老欲去之而不得。緄胡弗思,而懼禍之情長,以倒行至是乎!推禍原而定罪首,緄不得辭矣。

漢之末造,必亡之勢也,而兵疆天下。張奐、皇甫規、段熲皆奮起自命為虎臣,北虜、西羌斬馘至百萬級,窮山搜穀,殄滅幾無遺種,疆莫尚矣。乃以習於戰而人有憤盈之誌,不數十年,矢石交集於中原,其幾先動於此乎!

桓,靈之世,士大夫而欲有為,不能也。君必不可匡者也;朝廷之法紀,必不可正者也;郡縣之貪虐,必不可問者也。士大夫而欲有為,唯擁兵以戮力於邊徼;其次則驅芟盜賊於中原;名以振,功以不可掩,人情以歸往,闇主權閹抑資之以安居而肆誌。故雖或忌之,或譖之,而終不能陷之於重辟。於是天下知唯此為功名之徑而禍之所及者鮮也,士大夫樂習之,凡民亦競尚之,於是而盜日起,兵日興,究且瓜分鼎峙,以成乎袁、曹、孫、劉之世。故國恒以弱喪,而漢以強亡。

夫羌、虜之於漢末,其害已淺矣,驅之迫之,蹙而殺之,而生類幾絕。非以紓邊疆之急,拯生民之危,扶社稷於不傾,而薙艾之若此其酷。人長樂殺之氣,無虜可殺而自相為殺。自相殺,則自相敝矣;自相敝,則僅存之醜類,徐起而乘之;故垂百年,三國兵息,而五胡之禍起。佳兵不祥,遂舉曠古以來富強卓立之中夏趨於弱,而日畏犬羊之噬搏。漢末之強,強之婪尾而姑一快焉者,論世者之所深悲也。

一○

仇香不致陳元不孝之罰,感而化之,香蓋知元之可化而不驟加之罰也;非盡人之不孝者皆可以化元之道化之也。天下有道,生養遂,風俗醇,無不順之子弟。非其惻隱之性篤而羞惡之心不可泯也,人率其子弟之常,而己獨逆焉,則無以自容於鄉閭。乃天下而無道矣,羞惡之心不泯以亡者不數數矣。仇香曰:“吾過元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一元不孝,而於此奚取焉?取其欲自錚錚於鄉閭,而羞惡之心有存焉者也。

夫孝者,人之性也,仁之所繇發也。舍其不忍之真,而求之於羞惡,亦已末矣。雖然,苟其有羞惡之心,則戢其狂愚,徐俟天良之複,而惻隱亦旋以生。惰四支,暱妻子,侵以自媮,於是而生人之氣乃絕。故易曰:“小人不恥不仁。”仁不仁,豈恥不恥之能辨存亡者哉!苶然而甘於猥賤,憤然而生其悍戾,不見不仁之可恥,而後天性終迷以不複。故人之無良,莫甚於有胸無心而不自攝者也,而後教化之道窮。

仇香知此矣,以其無惰心也,知其有恥;以其有恒度也,知其不迷;急取其羞惡之心而重用之,以徐俟惻隱之生焉,故元終以孝聞。雖有聖人,不能如無恥心者何也。弑父與君,皆介然蹶起,忘亂賊之名為可惡者也。惰四支,暱妻子,勢窮而逆施。故先王之德教,非不如香,而設不孝之誅,無如此無恥者何也。殺之而已矣。

一一

巨奸之蠹國殃民而自伏其法,不足以為大快,於國之存亡無當也。左悺自殺,具瑗貶,侯覽黜,非桓帝之能誅之,非楊秉之能取必於桓帝而誅之,罪已踰涯,自滅焉耳矣。三凶去而宦官之勢益張,黨錮之獄且起,曾何救於漢之危亡哉!

外戚滅,宦官興,大臣無事焉,天子欲行其意以誅僭偪,而大臣不與,宦官除君側之奸,事已顯者,而後擿其罪以請誅,未有傾心而聽者。故曰:“人不足與適也,唯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能之者,有以能之者也。無堅識定力為天子除患,則雖日陳堯、舜之道,而固視之如蘿囈。漢之大臣道不足,而與宦豎爭存亡,亦晚矣。快一時之人情,去三凶而若拔牛之一毛,不救其亡,固矣。

一二

桓、靈之世,君道澌滅,而臣之諫之也亟,探本以立論者,唯荀爽乎!當其時,荼毒生民而椓杙正氣者,無如宦官之甚。乃宦官之於人主,亦何親而過信之?且其聲音笑貌之無可悅者,夫人而知厭惡之矣,而人主暱之,若乳子之依母也,何故?非豔妻哲婦之居間,則宦官之不敵士大夫久矣。內寵盛而後宦官興,密邇於宮闈,而相倚以重;溺君於晏寢,而視聽以衰。付詔令刑賞之權於宦官,而床第之歡始得晏間於娛樂。非然,則聲音、采色、肥甘、輕煖,人主自可給其欲,而何藉此嚬笑可憎之刑人為邪?爽之對策,直斥而切言之,女謁遠,奄權自失矣。故曰探本立論也。

一三

黨錮諸賢,或曰忠以忘身,大節也;或曰激以召禍,畸行也。言畸行者,獎容容之福以墮士氣。言大節者,較為長矣,而猶非定論也。

人臣捐身以事主,苟有裨於社稷,死之無可辟矣。闇主不庸,讒臣交搆,無所裨於社稷,而捐身以犯難,亦自靖之忱也。雖然,太上者,直糾君心之非而拂之以正;其次視大權之所倒持,巨奸之為禍本,而不與之俱生,猶忠臣之效也。然一奸去而一奸興,莫之勝擊也。若夫瑣瑣之小人,憑藉權奸而售其惡者,不勝誅也,不足誅也。君誌移,權奸去,則屏息以潛伏而蕭條竄匿,亦惡用多殺以傷和哉!然其流毒於天下,取惡於士大夫,則瑣瑣者易激人怒而使不平;賢者知之,則以為不勝誅、不足誅者也。乃諸賢之無所擇而怒,無所恤而過用其刑殺,但與此曹爭勝負,不已細乎!

李膺、杜密,天子之大臣也,匡君之邪而不屈其節也。膺嚐輸作左校矣,非以擊大奸而刑,所擊者一無藉之羊元群而已。既已詘於時而被罔,則悔向之攻末而忘本,以爭皇極之安傾,夫豈無道焉?所與伉直之流搏殺以快斯須者,一野王令張朔耳,富賈張汎耳,小黃門趙津耳,下邳令徐宣耳,妄人張成耳,是何足預社稷之安危,而憤盈以與讐殺者邪!侯覽也,張讓也,蟠踞於桓帝之肘腋,而無能一言相及也。殺人者死,而誅及全家;大辟有時,而隨案即殺;赦自上頒,而殺人赦後;若此之為,倒授巨奸以反噬之名,而卒莫能以片語隻詞揚王庭以袪禍本。然則諸君子與奸人爭興廢,而非為君與社稷捐軀命以爭存亡乎!擊奸之力弱,而一鼓之氣易衰,其不敵凶憝而身與國俱斃,無他,舍本攻末而細已甚也。

直擊嚴嵩,而椒山之死以正;專劾魏閹,而應山之死以光;黨錮諸賢,其不得與二君子頡頏焉,無他,岑晊、張儉之流有以累之也與!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讀通鑒論》卷一
《讀通鑒論》卷二
《讀通鑒論》卷三
《讀通鑒論》卷四
《讀通鑒論》卷五
《讀通鑒論》卷六
《讀通鑒論》卷七
《讀通鑒論》卷八
《讀通鑒論》卷九
《讀通鑒論》卷十
《讀通鑒論》卷十一
《讀通鑒論》卷十二
《讀通鑒論》卷十三
《讀通鑒論》卷十四
《讀通鑒論》卷十五
《讀通鑒論》卷十六
《讀通鑒論》卷十七
《讀通鑒論》卷十八
《讀通鑒論》卷十九
《讀通鑒論》卷二十
《讀通鑒論》卷二十一
《讀通鑒論》卷二十二
《讀通鑒論》卷二十三
《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讀通鑒論》卷二十五
《讀通鑒論》卷二十六
《讀通鑒論》卷二十七
《讀通鑒論》卷二十八
《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讀通鑒論》卷三十
《讀通鑒論》卷末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