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卷十二·惠帝

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乃唐順宗之瘖而無知,宋光宗之製於悍妻而不知有父,其愈於惠帝無幾,而唐、宋不亡,有人焉耳。四顧晉廷之士,有可托以天下者乎?齊王攸之得物情也,其能為慕容恪與否,不敢信也。傅鹹、劉毅諫諍之士,可任以耳目,而未可任以心膂,非能持大體者也。張華謀略之士,可與立功,而未可與守正,非能秉大節者也。托國於數子之手,不能救惠帝之危,況荀勗、馮紞、賈謐、楊駿之驕佞,挾戈矛以互競者乎!傅鹹、劉毅能危言以規武帝之失矣,賈充之奸,與同朝而不能發其惡。張華秉國,朝野差能安靜,而楊後之廢,且請以趙飛燕之罪罪之,依賈謐浮慕之推重,而弗能止其邪,華不能辭亡晉之辜矣。

或曰:狄仁傑廁身淫後奸賊之閑,與周旋而不恥,論者以存唐之功歸之,惡知華之非有密用,特不幸而未成耳。曰:仁傑驟貴於武後之朝,當高宗之世,未嚐位大臣、秉國政,權固輕矣,故不能不假權於武後以濟大難。華被武帝之深知,與平吳之大計,以開國元老,出典方州,入管機要,為天下所傾仰,僅托淫邪之黨,塗飾治跡,而可稱大臣之職哉?體先隳,望先失,誌先奪,求有為於後,斡旋於已亂之餘,其將能乎?謂盈晉之廷無一人焉,非已甚之辭也。

夫晉之人士,蕩檢踰閑,驕淫愞靡,而名教毀裂者,非一日之故也。魏政之綜核,苛求於事功,而略於節義,天下已不知有名義;晉承之以寬弛,而廉隅益以蕩然。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名教為天下所諱言,同流合汙而固不以為恥。其以世事為心者,則毛舉庶務以博忠貞幹理之譽,張華、傅鹹、劉毅之類是已。不然,則崇尚虛浮,逃於得失之外以免害,則阮籍、王衍、樂廣之流是已。兩者交競,而立國之大體、植身之大節,置之若遺;國之存亡,亦孰與深維而豫防之哉?故與賈充偕而不慚,與楊駿比而不忌。如是,則雖得中主,難持以永世,況惠帝之愚無與匹者乎!董養升太學之堂而歡曰:“天人之理既絕,大亂將作。”誠哉其言之也!

惠帝之七年,索頭猗西略諸夷三十餘國,拓拔氏入主中國之始基也。夷狄居塞內,乘中國之虛,竊為主於中國,而邊遠之地虛,於是更有夷狄乘之,而為主於所虛之地。夫夷狄所恃以勝中國者,朔漠荒遠之鄉,耐饑寒、勤畜牧、習射獵,以與禽獸爭生死,故麤獷悍厲足以奪中國膏粱豢養之氣。而既入中國,沈迷於膏粱豢養以棄其故,則乘其虛以居其地者,又且麤獷悍厲而奪之。故劉、石、慕容、姚、苻、赫連迭相乘而迭相襲,猗之裔,乃養其銳於西北,徐起而收之,奄有群胡之所有,而享國以長,必然之勢也。契丹人燕、雲,而金人乘之於東;金人有河北,而蒙古乘之於北;知奪人而不知見奪之即在此矣。

嗚呼!其養銳也久,則其得勢也盛;其得勢也盛,則其所竊也深。自拓拔氏之興,假中國之禮樂文章而冒其族姓,隋、唐以降,胥為中國之民,且進而為士大夫以自旌其閥閱矣。高門大姓,十五而非五帝三王之支庶,婚宦相雜,無與辨之矣。漢、魏徙戎於塞內,空朔漠以延新起之夷,相踵相仍,如蟹之登陸,陵陵藉藉以繼進,天地之紀,亂而不可複理,乾坤其將毀乎!謀之不臧,莫知其禍之所極,將孰尤而可哉!

流民之名,自晉李特始。春秋所書戎狄,皆非塞外荒遠控弦食內之族也,其所據橫亙交午於中國之谿山林穀,遷徙無恒,後世為流民、為山寇、皆是也。澤、潞以東,井陘以南,夾乎太行、王屋,赤白狄也;夾淮之藪,淮夷也;商、雒、淅、鄧、房、均,戎蠻陸渾也;夔、巫、施、黔,濮人也;漢、川、秦、鞏,薑戎也;潛、霍、英、六、光、黃、隨、均,群舒也;宣、歙、嚴、處,島夷也;其後以郡縣圍繞,羈縻而附之版圖之餘。而人餘於地,無以居之;地餘於人,因而不治;遂以不務耕桑、無有定業而為流民,相沿數千年而不息。

緬惟禹之奠下土也,刊山通道,敷其文命,聲教訖乎四海,盡九州之山椒水曲而胥為大夏。延及三代,納之政教之中,而製其貢賦,蓋以治之者緩之也。殷、周斥之為戎狄,簡其禮,薄其貢,而侵陵始作。後世附之郡縣版圖之餘,略其頃畝,蠲其征役,而為流民、為寇盜,乃益猖狂而逞。所以然者,非但驕之而使狠也。其屬係於郡縣者,率數百裏而為不征、不繇、不教、不治之鄉。其土廣,其壤肥,鹵莽以耕,滅裂以耘,而可以獲。有溪泉而不為之陂池,有澤藪而土曠人稀,為虎兕蛇虺所盤踞。於是乎苟幸豐年之多獲,而一遇凶歲,則無以自食;一有征調,則若責己以不堪,而怨谘離散。其鈍者,不以行乞為恥,其點者則以蕩佚為奸。遵義、平越建,而播州之夷禍平;天柱、嘉禾、新田建,而武、靖、郴、桂之寇賊消。然則階、文、秦、徽、英、六、隨、黃、漢、雒、淮浦、夔、鄖之可郡可縣者,移人之餘,就地之曠,分畫其田疇,收教其子弟,定其情,達其誌,使農有恒產,士有恒心,國有恒賦,勞費於一時,而利興於千載,六有為之君相,裁成天地以左右民,用夏變夷,迪民安土,非經世之大猷乎!而何弗之講?明王作,名世興,其尚此之圖哉!

知事幾、察物情者,可與謀國乎?未可也,抑不可以謀身。故張華終死而晉以大亂。華之決策平吳,何其明也;執政於淫昏之廷,而庶務粗舉,民猶安之,何其審也;拒劉卞之說,不欲為陳蕃之為,以冀免於禍,抑不可不謂工於全身。然而身卒殞、國卒危者,何也?智有餘而義不足也。

華之言曰:“權戚滿朝,威柄不一。”知此矣,而受侍中之位以管機要,何為乎?又曰:“吾無阿衡之任。”夫既任不在己矣,而與賈氏周旋終始,何心乎?華嚐為賈充所忌而置之外,如其欲全身而免於罪戾,則及此而引去可也。賈模,賈氏之黨也,知賈氏之亡晉,而以憂死,華且從容晏處,托翰墨記問以自娛,固自信其智足以遊羿彀中而恃之以無懼。不清不濁之閑,天下有餘地焉以聽巧者之優遊乎?天下有自謀其身處於無餘之地,而可與謀國者乎?故晉之亡,非賈謐能亡之,華亡之也。何也?君昏後虐,讒言高張,寇賊伏莽,天下所縣望者,唯一華耳。劉卞進扶立太子之說,非不知人而妄投,亦舍華而更無可與言者。華無能為矣,然後誌士灰心而狂夫乘釁。棟折榱崩,則瓦解而室傾,豈更有望哉!

且華之居勢,非陳蕃比也,蕃依竇武以圖社稷,武不得宦官之腹心為之內應;華則賈模、裴頠以賈氏之姻族為內援以相輔,其成也可八九得。然而不能者,華於賈氏廢姑殺其母之日,委順其閑,則氣不可複振;氣已茶而能有為者,未之有也。蓋華者,離義為智,而不知不義者之未有能智者也。是非之外無禍福焉,義利之外無昏明焉,懷祿不舍,浮沈於其閑,則更不如小人之傾倒於邪而皆可偷以全身。是以孔光、胡廣得以瓦全,而華不免,若其能敗人之國家則一也。是以君子於其死也不閔之。

士有詞翰之美,而樂以之自見,遂以累其生平而喪之,陸機其左鑒已。

機之身名兩隕,瀕死而悔,發為華亭鶴唳之悲,惟其陷身於司馬穎,不能自拔,而勢不容中止也。其受穎之羈絏而不能自拔,惟受穎辯理得免之恩而不忍負也。機之為司馬倫撰禪詔也,無可貰其死。人免之於鈇鉞之下,肉其白骨,而遽料其敗,速去之以避未然之禍,此亦殆無人理矣。故機之死,不死於為穎將兵之日,而死於為倫撰詔之時。其死已晚矣!

雖然,機豈愚悖而甘為賊鵠乎?謝朝華,披夕秀,以詞翰之美樂見於當世,則倫且資其諛頌以為榮,蓋有求免而不得者。其不能堅拒之而仗節以死,固也。雖然,不死則賊,不賊則死,以瑣瑣之文名,迫之於必死必賊之地,詞翰之美為累也若斯!“虎豹之文來藉”,遂將托於不材之樗,而後以終天年乎!而抑奚必其然邪?

君子之有文,以言道也,以言誌也。道者,天之道;誌者,己之誌也。上以奉天而不違,下以盡己而不失,則其視文也莫有重焉;樂以之自見,則輕矣。樂以自見,而輕以酬人之求,則人不擇而借之以為美。為人借而以美乎人,是翡翠珠璣以飾婦人也;倚門者得借,豈徒象服是宜之之子哉!

嗚呼!苟有文焉,人思借之矣,遑恤其道之所宜與誌之所守乎?班固之典引,幸也;揚雄之美新,不幸也;漢明之欲借固,與王莽之欲借揚雄,一也。李白永王東巡之歌,永王借之也,陸遊平原園林之記,韓侂胄借之也,不幸也;蔡邕之於郭有道,蘇軾之於司馬溫公,幸也;然苟借焉,幸不幸存乎人,而焉能自必哉!君子之有文,以言道也,以言誌也,以承天盡己而匡天下之邪淫者也。守己嚴,待物以正,勿以諛人、勿以悅人、為天下侮,奚足為累,而效不才之樗為?

有必不可仕之時,則保身尚矣。外患已深,國危如線,亟得君而事之,身非所恤也。權臣擅於下,孤主立於上,扶弱圖存,功雖不立,而誌不可忘,苟非因權臣而進,身非所恤也,皆可仕也。必不可仕而以保身為尚者,其唯無天子之世乎!

所謂無天子者,非人逐失鹿、天位未定之謂也。擇主而奉之以已亂,而定君臣之分,故張良歸高帝,鄧禹追光武,允矣。即不然,而為範增之從項羽,郭嘉、荀攸之依曹操,猶足以自見焉。唯至於晉惠帝之時,有天子而無之,人欲為天子而不相下,群不知有天子,而若可以無天子者。於斯時也,順逆無常理,成敗無定勢,彊臣林立,怙愚以逞,逆者逆,順者亦逆也,敗者敗,成者亦敗也。欲因之以事孤危之天子而不能,即欲掖之以為天子,而亦必不得。生人殺人而皆操天子之權。夫然後納身於狂蕩凶狡之中,寄命於轉盼不保之地,果矣其為大惑,而自貽以死亡也。王戎之免,幸也;王衍、陸機、潘嶽之死,自賊者也。顧榮、張翰、戴淵、賀循褰裳而急去之,非過高絕人之智也,未有無天子而可仕者也。

晉有天下,初並蜀、吳,二方之民,習於割據之餘,未有以綏之也;而中朝內亂,故趙廞、李特、張昌、石冰乘之以興。乃特之子孫竊蜀者數十年,而江南早定,劉弘之功茂矣哉!故以知國有幹城,雖亂而弗難定也。雖然,豈獨弘之功哉?其地有人,而後可以相資而理。李特之亂,蜀土風靡而從之,盡三巴之士,僅一詭僻之範長生而已。吳則賀循、華譚、周玘、顧榮皆潔身退處而為州郡所倚重,民亂而士不與俱,則民且苶然而自廢,張昌、石冰之首不難馘已,而陶侃得以行其誌於不疑。嗚呼!此非晉能得之,其所繇來者舊矣。

孫氏之不足與言治理也,而未嚐立一權謀名法之標準,則江介之士民,猶且優遊而養其誌。諸葛公賢於孫氏遠矣,乃尚名法以鉗束其下,人皆自困於名法之中,而急於事功以為賢,則涵泳從容之意不複存於風俗,安所得高視遠覽以曙於貞邪逆順之大者哉!諸葛之張也,不如孫氏之弛也。孫氏不知道而道未亡,諸葛道其所道而道遂喪。自其隆中養誌之日,以管、樂自比,則亦管、樂而已矣!齊之所以速亂而燕旋敝也。管、樂者,自其功而言;申、商者,自其學而言也。申、商法行而民有賊心,君子所以重為諸葛惜也。

劉淵雖挾桀敖不逞之材,然其始誌亦豈遽爾哉?觀其譏隨、陸之無武,絳、灌之無文,則亦自期於隨、陸、絳、灌之中而已矣。其既歸五部,聞司馬穎之敗,尚欲為之擊鮮卑、烏桓,則猶未必遽背晉而思滅之也。司馬穎延而挑之,劉宣等推而嗾之,始以流毒天下,而覆晉室。乃匈奴自款塞以來,蕃育於西河有年矣,淵匪茹而逞,不再世而子孫宗族及其種類駢死於靳準,無孑遺焉,則淵毒天下還以自毒,淵亦何利有穎之挑、宣之嗾,以糜爛冒頓以來數十傳之苗裔部落於崇朝也?司馬穎一潰其防,而河決魚爛,滅其宗而赤淵之族,亦憯矣哉!

而推禍原所啟,則王浚之結務勿塵先之也。司馬氏自訌於室,固未嚐假外援而召之亂也。浚狡有餘而力不足,乃始結鮮卑而開千餘年之釁;穎懼鮮卑,乃晉淵以敵之;交相用夷,穎不救死,而浚伏其誅。流毒天下者,殃必及身。及身者,殃之券也;禍延百世者,殃之餘也。石敬瑭之妻子殲於契丹而無遺種,豈或爽哉!故王浚者,千古凶人之魁也,而效之者何相踵以自滅也!

死而不得其所者,謂之刑戮之民,其嵇紹之謂與!紹之不可死而死,非但道先人之誌節以殉讎賊之子孫也。惠帝北征,征紹詣行在,豈惠帝之闇能知紹而任之乎?司馬越召之耳。冏也、又也、穎也、顒也、越也,安忍無親,而為至不仁,一也。偶然而假托於正,奉土木偶人之孱主以逞,君子逆風,猶將避其腥焉。紹曰:“臣子扈衛乘輿,死生以之。”妄言耳。樂為司馬越之廝役而忘其死也。不知有父者,惡知有君。名之可假,勢之可依,奉要領以從之,非刑戮之民而誰邪?秦準謂紹曰:“卿有佳馬乎?”導之以免於刑戮而不悟,妄人之妄,以自斃而已矣。

一○

宋高宗免於北行,而延祀於杭州,幸也;琅邪王免於劉、石之禍,而延祀於建康,非幸也。當穎、顒、騰、越交訌之日,引身而去,歸國以圖存,卓矣哉!王之歸,王導勸之也。導之察幾也審,王之從諫也決,王與導之相得自此始,要其所以能然者有本矣。八王奰爭之日,晉室紛紜轇轕,人困於其中而無術以自免。乃王未歸國之先,一若無所短長浮沈於去就者;導以望族薄仕東海,而邪正順逆之交,一無所表見。嗚呼!斯所以不可及也。

老子曰:“靜為躁君。”非至論也。乃所謂靜者,於天下妄動之日,端凝以觀物變,潛與經綸,而屬意於可發之幾,彼躁動者,固不知我靜中之動,而我自悠然有餘地矣。天地亦廣矣,物變有所始,必有所終矣。事之可為者,無有禁我以弗為;所難者,身處於葛藟卼之中,而酒食相縻,赤紱相係,於是而戈矛相尋不覺矣。靜者日悠然天宇之內,用吾才成吾事者無涯焉,安能役役與人爭瀠洄於漩澓之中乎!澄神定誌於須臾,而幾自審,言之有當者,從之自決矣。此王與導之得意忘言而莫逆於心者也。是術也,老、莊以之處亂世而思濟者也。得則馳騁天下之至剛;不得,抑可以緣督而不近於刑。琅邪之全宗社於江東,而導昌其家世,宜矣。

雖然,此以處爭亂雲擾之日而姑試可也;既安既定而猶用之,則不足以有為而成德業。王與導終始以之,斯又晉之所以絕望於中原也。孔子思小子之簡,而必有以裁之,非精研乎動靜之幾、與時偕行者,不足以與於斯。

一一

晉保江東以存中國之統,劉弘之力也。弘任陶侃、誅張昌、平陳敏,而江東複為完土。侃長以其才,而弘大以其量,唯弘能用侃,侃固在弘帡幪之中也。夫弘又豈徒以其量勝哉!弘無往而不持以正者也。司馬越之討顒,顒假詔使弘攻越,弘不為顒攻越,亦不為越攻顒,而但移書以責其罷兵,正也,顒逆而越亦不順也;惡張方之凶悖,不得已擇於二者之閑而受越節度,亦正也;受越節度,終不北向以犯闕誅顒,亦正也;張光者,顒之私人,討陳敏有功,不以顒故而抑之,亦正也;天下方亂,而一之以正,行乎其所當行,止乎其所當止,不為慷慨任事之容,不操偏倚委重之心,千載而下,如見其嶽立海涵之氣象焉。使晉能舉國而任之,雖亂而可以不亡;惜乎其不能獨任,而弘亦早世以終也!

微弘,則周玘、顧榮、賀循無所憚而保其貞;微弘,則陶侃無所托以盡其才;微弘,則琅邪南遷,王導亦無資以立國。晉不能用弘,而弘能用晉。嗚呼,當危亂之世,鎮之以靜,慮之以密,守之以大正,而後可以為社稷之臣。挾才而急於去就者,益其亡爾。有土可憑,有人可用,而褊心詭億以召亂,曰:吾以行權。權其可與未可與立者道乎?

一二

惡有天子中毒以死,而不能推其行弑之人者哉?惠帝之為司馬越鴆也,無疑。越弑君,而當時天下不能窮其奸,因以傳疑於後世,而主名不立。當其時,司馬模、司馬騰皆唯恐無隙而不足以逞者,然而胥中外為諱之,而模與騰不能藉以為名,史臣於百世之後,因無所據以正越弑逆之罪,何也?天下胥幸惠帝之死也。惠帝死,而亂猶甚,國猶亡;惠帝不死,則琅邪雖欲存一線於江東也,不可得矣。

惠帝,必不可為天子者也;武帝護之而不易儲,武帝病矣;然司馬氏之子孫,特不如惠帝之甚耳,無而不可以亡天下者,則將孰易而可哉?惠帝之必亡也,使晉有社稷之臣,行伊、霍之事,而庶其定乎!司馬越固亦有此心矣,然而不能者,司馬倫已嚐試焉,而為天下僇;司馬穎、司馬顒皆將為之,而先伏其辜;越而行伊、霍之事,則顒與穎所不敢為者而身任其咎,以召天下之兵,越慮之熟矣。無如此士木之闇主何!不得已而聽人之斃之,越之情亦苦矣。

貴戚之卿,有易位之責,而越不能;養昏汶之主以速即於亡,而抑不可;顧懷帝之尚可有為,而非惠帝之死弗能立也。決出於倒行之一計,而扳懷帝以立,己無私焉,故天下且如釋重負而想望圖存之機。故一時人心翕然,胥為隱諱,以免越宮官之辟;後世亦存為疑案,而不推行鴆之人。夫人苟處不得已之勢而誌非逆者,則天討不加,而清議不相摘發。弗能事也,弗能廢也,社稷且岌岌焉,為天下任惡,天下所矜而容之者也。懷帝立五年,而越無篡心,其專殺而畏寇,則司馬氏驕昏之習也,不足深責也。

一三

孟子言保國之道,急世臣,重巨室,蓋惡遊士之徒亂人國也。夫遊士者,即不亂人國,而抑不足以係國之重輕,民望所不歸也。主其地,習其教,然後人心翕然而附之。陳敏之亂,甘卓反正,而告敏軍曰:“所以戮力陳公者,正以顧丹陽周安豐耳,今皆異矣,汝等何為?”顧榮羽扇一麾,而數萬人潰散。琅邪王鎮建業,榮與紀瞻拜於道左,而江東之業遂定。夫此數子者,皆孫氏有國以來所培植之世族也,率江東而定八王已亂之天下,抗五胡窺吞之雄心,立國百年而允定,孟子之言,於斯為烈矣。

嗚呼!地皆有人也,民皆有望也,用人者迫求之驟起喜事之人,而略老成物望之士,求民之歸也難矣。光武所與興者,南陽崛起之流輩,而其收河北以為根本,則唯得耿弇、寇恂、吳漢而大業定。劉焉倚東州兵為腹心,以淩駕蜀人而內亂;馴至於先主,所與者皆平原初起之爪牙,故兩世而不收蜀一士之用,其亡也,民且去之若遺也。劉弘、王導知此,而以樹建業百年之基,就其地,得其人,定天下之大略也,允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讀通鑒論》卷一
《讀通鑒論》卷二
《讀通鑒論》卷三
《讀通鑒論》卷四
《讀通鑒論》卷五
《讀通鑒論》卷六
《讀通鑒論》卷七
《讀通鑒論》卷八
《讀通鑒論》卷九
《讀通鑒論》卷十
《讀通鑒論》卷十一
《讀通鑒論》卷十二
《讀通鑒論》卷十三
《讀通鑒論》卷十四
《讀通鑒論》卷十五
《讀通鑒論》卷十六
《讀通鑒論》卷十七
《讀通鑒論》卷十八
《讀通鑒論》卷十九
《讀通鑒論》卷二十
《讀通鑒論》卷二十一
《讀通鑒論》卷二十二
《讀通鑒論》卷二十三
《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讀通鑒論》卷二十五
《讀通鑒論》卷二十六
《讀通鑒論》卷二十七
《讀通鑒論》卷二十八
《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讀通鑒論》卷三十
《讀通鑒論》卷末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