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卷十四·恭帝

赫連勃勃征隱士韋祖思而殺之,暴人之恒也。祖思不免於死。凡屍隱士之名以處亂世而無其實者,幸而不死,殆行險以徼幸之徒與!祖思之殺,以恭懼過甚,而逢勃勃之怒。恭懼非死道也。故莊周人閑世有養虎之說,動色相戒,譬諸遊羿之彀中,誠哉其言乎!而非也。若周之說,亦懼已甚而與死為徒者也。孔子之於陽貨,義不屈而身不危,雖聖人哉,而固無神變不測之用,求諸己而已。君子之於人也,無所傲,無所徇,風雷之變起於前,而自敦其敬信。敬者自敬也,信者自信也,勿論其人之暴與否也。貞敬信者,行乎生死之塗而自若,恂慄以居心,而外自和,初無與閑也。其於暴人也,遠之已夙矣。不可遠而居正以自持,姚興之與勃勃又奚擇焉?

嗚呼!即不幸而終不免於死矣,以正死,以諂死,均死,而以正處死者,不猶愈乎?以正為道,其與死違者,常也;不免者,變也。以懼而諂,諂而死,蹈乎死之道也;即不死而生理不足以存,幸而免也。剛柔之外有自立之本,而後行乎進退而不迷。莊周之說,亦舍其自立者以憂天下而徼幸乎免者爾。又惡知祖思之恭懼,非聞莊周之說,以戒心於羿彀,而增其葸怯哉?

乃若祖思之竊隱士之名而亡實,則於其行見之矣。處夷狄爭亂之世,一征於姚興,再征於勃勃,隨聲而至,既至而不受祿,以隱為顯名厚實之囮,蹠之徒也。中夏無主,索虜、羌胡迭為雄長,而桓溫、劉裕兩入關中,獨不可乘其時以南歸邪?如曰溫與裕不可托也,則管寧歸漢,亦何嚐受羈絡於曹操乎?如其不能,身絕天下之交,口絕天下之言,莫為之先容者,興與勃勃抑豈能有獨知之契以相求於夢遇哉?

人之不肖,有賢者以相形,見賢而反求之己,改而從之,上也;雖弗能改,猶知媿焉而匿其不善,次也;以其相形,忮忌而思害之,小人之惡甚矣。然其忮忌之者,猶知彼之為賢,而慚己之不肖,則抑其羞惡之心銷沈未盡,橫發而狂者也。若夫與賢者伍,己之不肖無所逃責,而坦然忘愧,視賢者之痛哭流涕以哀世者,若弗見焉,若弗見焉,進不知改,退不知忌,而後羞惡之心蕩然無餘,果禽獸矣,非但違之不遠矣。

劉裕篡晉,而徐廣流涕,此涕也,豈徐氏之私怨而肅然傷心者乎?通國之變,盈廷之恥,苟有人之心者,宜於此焉變矣。謝晦者,晉之世臣也,從容謂廣曰:“徐公,得無小過。”廣曰:“君為宋佐命,身是晉遺臣,悲歡固不可同。”則已置晦於人倫之外而絕之矣。晦亦若置廣於物理之外而任之,無媿也,無忌也。人自行,禽自飛,蘭自芳,蕕自臭,同域而不驚,同時而不掩。嗚呼!天下若此,而君子所以救世陷溺之道窮矣。微獨晦也,宋君臣皆夷然聽廣之異己而無忌之者。嗣是而劉彧、蕭道成、蕭鸞、蕭衍,相襲以怙為故常。君臣義絕,廉恥道喪,置忠孝於不論不議之科,為其所為,而是非相忘於無跡。不知者以為其寬厚,而孰知其天良滅絕之已極哉!曹操之殺孔北海,司馬昭之殺嵇中散,恥心存焉。至於晉、宋之際,而蕩盡已無餘,“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陶元亮之悲,豈徒為晉室之存亡哉?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讀通鑒論》卷一
《讀通鑒論》卷二
《讀通鑒論》卷三
《讀通鑒論》卷四
《讀通鑒論》卷五
《讀通鑒論》卷六
《讀通鑒論》卷七
《讀通鑒論》卷八
《讀通鑒論》卷九
《讀通鑒論》卷十
《讀通鑒論》卷十一
《讀通鑒論》卷十二
《讀通鑒論》卷十三
《讀通鑒論》卷十四
《讀通鑒論》卷十五
《讀通鑒論》卷十六
《讀通鑒論》卷十七
《讀通鑒論》卷十八
《讀通鑒論》卷十九
《讀通鑒論》卷二十
《讀通鑒論》卷二十一
《讀通鑒論》卷二十二
《讀通鑒論》卷二十三
《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讀通鑒論》卷二十五
《讀通鑒論》卷二十六
《讀通鑒論》卷二十七
《讀通鑒論》卷二十八
《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讀通鑒論》卷三十
《讀通鑒論》卷末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