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卷十六·齊高帝

凡篡位者,未即位皆稱名,已即位則稱帝,史例也。蕭齊無功竊位,不足列於帝王之統係,而以帝稱者,以北有拓拔氏之稱魏,故主齊以存中國。

天下之治,統於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統乎天下,則天下亂。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統於國;郡縣之天下,分其統於州。後世曰道、曰路、曰行省、曰布政使司,皆州之異名也。州牧刺史統其州者也,州牧刺史統一州而一州亂,故分其統於郡。隋、唐日州,今曰府。郡守統其郡者也,郡守統一郡而一郡亂,故分其統於縣。上統之則亂,分統之則治者,非但智之不及察,才之不及理也。民至卑矣,其識知事力情偽至不齊矣。居尊者下與治之,褻而無威,則民益亢而偷;以威臨之,則民恇懼而靡所騁。故天子之令行於郡而郡亂,州牧刺史之令行於縣,郡守之令行於民,而民亂。強者玩焉,弱者震掉失守而困以死。唯縣令之卑也而近於民,可以達民之甘苦而悉其情偽。唯郡守近於令,可以察令之貪廉敏拙而督以成功。唯州牧刺史近於守,可以察守之張弛寬猛而節其行政。故天子之令不行於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於縣,郡守之令不行於民,此之謂一統。上侵焉而下移,則大亂之道也。而暴君汙吏,恒下求以迫應其所欲,於是牧刺不能治守,守不能治令,令抑不能治民。其尤亂者,天子之令,下與編氓相督責,守令益曠,奸民益逞,懦民益困,則國必亡。故統者,以緒相因而理之謂也,非越數累而遙係之也。

江左之有天下,名為天子,而其時之人已曰:適如平世之揚州刺史而已。雖然,荊、揚、徐、梁四州之土廣矣,而又益之以交、廣、寧三州之地,視商、周之天下,版圖不隘也。而天子急奔其欲,日遣臺使下郡縣以征求於民;則天子一縣令,臺使一胥隸也。乃既名為天子之使而有淫威,則民之死於督迫者積矣;實為天子之令而威已媟,則民之無憚於上以亢守令者又多矣。齊高立,令群臣言事,而竟陵王首以為言,知治道矣。

將亡之國,必頻遣使以征求於天下。遣禦史矣,遣給諫矣,且遣卿貳矣。民愈怨,事愈廢,守令愈偷,未有不亡者也。畫尊卑而限之,乃以聯四海而一之。故春秋書武氏子、家父、毛伯之來求,以著天王之不君而自絕其紐也。

義不可襲者也,君子驗之於心,小人驗之於天。心所弗信,君子弗為。天所弗順,小人無成。徒曰義而遂執言以加人,則義在外也。故辟外義之邪說,而亂以不生。

齊無寸功於天下,乘昏虐而竊其國、弑其君、盡滅其族,神人之所不容,義之必討者也。劉昶以宋室懿親,擁拓拔氏之眾三十萬以向壽陽,流涕縱橫,偏拜將士,求泄其大讎,於義無不克者也,而困於垣崇祖之孤軍,狼狽而退;再舉以向甬城,周盤龍父子兩騎馳騁萬眾之中,朒縮旋師。然則智力伸而義詘,將天之重護蕭齊以佑亂賊、挫忠孝哉?蓋昶者,非可以義服人者也。其奔也不仁,其仕於拓拔氏也不正;而其假於報讎以南侵也,又豫為稱藩於魏之約,以蔑中夏之餘緒;則其挾彊夷以逞也,乘國之亡而遂其私也。

嗚呼!昶誠拊心而自問,果閔宗國之亡、祖考之不血食、合族之殲死邪?否也?昶方流涕之時,不能自喻,而天下又惡從而喻之?然而天鑒之矣。故憤盈以出,而疲攰以歸,天奪之也。若夫昶之耽榮寵於索虜,則千載以下,可按跡以知心者也。義不義,決於心而即征於外,驗之天而益信,豈可揜哉?

魏、晉以降,臣節隳,士行喪,擁新君以戕舊君,旦比肩而夕北麵,居之不疑,而天下亦相與安之也久矣。獨至於褚淵而人皆賤之,弟炤祝其早死,劉祥斥其障麵,沈文季責其不忠;且其子賁以封爵為大辱,而屏居不仕。華歆、王祥、殷仲文、王弘、傅亮之流,均為黨逆,淵獨不齒,何也?此天理之權衡發見於人心者,銖兩之差不昧也。

黨篡逆而叨佐命之賞者多矣。有誌同謀合而悅以服焉者,有私恩固結而不解者,有不用於時而奮起以取高位者;其下則全軀保祿位被脅而詭隨者。凡此,以君子之道責之,則無可容,以小人之情度之,則猶相諒,而淵皆不然。淵者,聯姻宋室,明帝任之為塚宰者也。其時,齊高巴陵王休若之偏裨耳,淵不藉之以貴,抑未嚐與協謀而相得,恩所不加,誌所不合,勢不相須,權不相下。乃其決於黨逆而終始成乎篡弑者,無他,己則不孝,脫衰幹進,而忌袁粲之終喪,欲奪粲以陷之死;宋不亡,齊不篡,則粲不死,遂以君授人而使加以刃,遂傾其祚,皆快意為之而不恤;於是永為禽獸,不足比數於人倫。故閨門之內,弟願其死,子畏其汙;子弟不願以為父兄,而後雖流風頹靡之世,亦不足以容。不然,何獨於淵而苛責之邪?

褚賁之辭父爵,疑非人子之道矣;而屏居墓下,終身不仕,則先自靖而不傷父子相隱之恩;無他,忘利祿而後可曲全於人倫之變也。以名位權勢而係其心者,於君親何有哉?張居正以衝主為辭,楊嗣昌以滅賊自詫,幸而先填溝壑,不及見國之亡爾,不然,其為褚淵必也。絕其本根,見棄於天,人之賤之也夙矣。不待惡已著見而後不容於天下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讀通鑒論》卷一
《讀通鑒論》卷二
《讀通鑒論》卷三
《讀通鑒論》卷四
《讀通鑒論》卷五
《讀通鑒論》卷六
《讀通鑒論》卷七
《讀通鑒論》卷八
《讀通鑒論》卷九
《讀通鑒論》卷十
《讀通鑒論》卷十一
《讀通鑒論》卷十二
《讀通鑒論》卷十三
《讀通鑒論》卷十四
《讀通鑒論》卷十五
《讀通鑒論》卷十六
《讀通鑒論》卷十七
《讀通鑒論》卷十八
《讀通鑒論》卷十九
《讀通鑒論》卷二十
《讀通鑒論》卷二十一
《讀通鑒論》卷二十二
《讀通鑒論》卷二十三
《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讀通鑒論》卷二十五
《讀通鑒論》卷二十六
《讀通鑒論》卷二十七
《讀通鑒論》卷二十八
《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讀通鑒論》卷三十
《讀通鑒論》卷末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