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卷十六·東昏侯

揚雄曰:“鴻飛冥冥,弋者何篡焉?”雄未能踐其言也,若其言,則固可深長思也。冥冥者時也,飛者道也;鴻以飛為道,不待冥始飛也,而所以處冥者得矣。弋者之不篡,非有篡之之心,限於冥而罷其機牙也。苟有可篡,則於冥而篡之也滋甚。唯使弋者忘其篡之情,而後鴻以安於雲逵,其以銷弋者之情已久矣。

王敬則反,欲劫何胤為尚書令,散則長史王弄璋曰:“何令高蹈,必不從;不從,便應殺之舉大事,先殺名賢,必不濟。敬則乃止。夫胤何以得此於弄璋乎?至何點而尤危矣,崔慧景反,逼點召之,點弗能脫,唯日與談佛義,不及軍事。慧景敗,東昏侯欲殺點,蕭暢曰:點若不誘賊共講,未易可量。”東昏乃止。點又何以得此於暢邪?點與胤之時冥矣,上有亂君,下有亂臣,而二子若罔知也,守其飛之恆而已。二子者,學於浮屠氏者也,而守其恒以自安於道,且若此矣,況君子之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幹櫓者乎!飛絕於地,而非有擇地。故二子迫處於吳、越之閑,而不必浮海濱而居荒嶠。飛無求於人而人自仰之。放楊、弄璋不必與相知,而曲為之護。亂君亂臣,弋之不可,而弋之之誌自消。二子豈以飛為避弋之術哉?自翔於雲路,而弋固莫能篡也。

故飛者,非怙之以不可篡也;冥者,非可乘以飛之機也。天下無道,吾有其道,道其所道,而興天下無興。然而道之不可廢也,不息於冥,亦不待冥而始決也。持己自正,修其業而人心自順,生死禍福,俟之天,聽之世,己何知焉?是故揚雄氏之言。可深長思也,而非固為暗晦以圖全之陋術也,愈於莊生曳塗之說遠矣。

齊之逆,非曹、馬、劉氏之比也;東昏之虐,非蒼梧、鬱林之比也;故蕭衍雖篡,而罪輕於道成。乃自宋以來,天下之滅裂甚矣,一帝殂,一嗣立,則必有權臣不旋踵而思廢之。伺其失德,則暴揚之,以為奪之之名。當扆之席未,今將之械已成。謝晦一啟戎心,而接跡以興者不絕,至於東昏立,而無人不思攘臂以仍矣。江祏也,劉暄也,蕭遙光也,徐孝嗣也,沈文季也,陳顯達也,崔慧景也,張欣泰也,死而不懲,後起而益烈,汲汲焉唯手刃其君以為得誌爾。身為大臣,不定策於顧命之日,不進諫於失德之始,翹首以待其顛覆,起而殺之。嗚呼!君臣道亡,恬不知恤,相習以成風尚,至此極矣!

拓拔氏聞風而起,元禧無故而乘其主之出獵,遂欲舉兵以內亂。自有天地以來,人道之逆,未有甚於此時者也。能挽其狂波而扶名義於已墜者,顧不偉與!於是而蕭懿獨秉耿耿之忠,白刃臨頭而不易其節,弟衍說之而不聽,張弘策說之而不聽,徐曜甫說之而不聽,禍將及矣,曜甫知之,勸其奔襄陽,而奮然曰:“自古皆有死,豈有叛走尚書令邪?”可不謂皎皎炎炎,天日在心,而山嶽孤立者乎!沈慶之不忍廢子業而死,猶有低回之心焉,懿則引領受刃,以全大臣之節,尤為烈矣。一人風之,而天下之心亦動。故目是以後,自非決誌篡奪,不敢視嗣君如圈豚、旋擁立而旋執殺之,懿之為功於名教大矣哉!煬之者謝晦,撲之者懿也。晦罪滔天,而懿之功又豈可泯乎?

孟昶與劉裕同起,盧循寇逼而昶懼以死;蕭穎胄與蕭衍同起,蕭璝兵逼江陵而穎胄懼以死;庸人輕動而喪其神守,裕與衍固不以其存亡為輕重也。乃昶、穎胄之無定情固矣,假令不死,而裕、衍之勢成,昶、穎胄其能終匡晉、齊乎?抑知己之非裕、衍之敵而不爭乎?昶且為劉毅,穎胄且為沈攸之也無疑;則其死也,又裕、衍之幸也。昶死而劉毅無援,穎胄死而衍安坐以有國;天下稍寧,免於兵爭者五十餘年,則穎胄之死,非徒衍之幸,抑天下之幸也。

穎胄之立南康王也,非衍誌也,穎胄挾以製衍也。故於諸篡主,唯衍差為近正者有二:穎胄恇怯,欲請救於魏,其時元英方欲乘亂以襲襄陽,幸其主不從耳,而請援以挑之,是授國於索虜也。衍毅然曰:“丈夫舉事,欲清天步,豈容北麵請救戎狄?”則其視劉文靜之引突厥以貽後患者為正矣。穎胄之立南康也,果不忘蕭鸞之血祀乎?抑道成立順帝、蕭鸞立海陵之故智耳。已正君臣之分,而又奪而弑之,則君臣之道,遂淪喪而無餘。衍之東下也,東昏已死於張稷之手,衍乃整勒部曲以入建康,自以宣德太後令承製受百僚之敬,而非受命於南康。南康王至姑熟,而衍已自立,未嚐一日立於南康之廷。非己立之,未嚐臣之,則視唐之奉代王而逼之禪也,又有閑矣。故曰視諸篡者為近正也。藉令穎胄不死,必陽奉南康以與衍爭,而規滅衍以自篡;不勝,則北引索虜以殘中國僅存之統,王琳之禍,穎胄先之矣。故穎胄之死,非徒衍之幸,抑天下之幸也。

乃若衍之惡不可掩者,則弑和帝是已。衍固欲置之南海,而沈約以危詞動之,然衍以是惡約,奪其權而加以惡諡,則衍且有自艾之心矣。若穎胄之茸頑,而欲師道成、鸞之故轍,死而其慝隱耳,衍之所不屑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讀通鑒論》卷一
《讀通鑒論》卷二
《讀通鑒論》卷三
《讀通鑒論》卷四
《讀通鑒論》卷五
《讀通鑒論》卷六
《讀通鑒論》卷七
《讀通鑒論》卷八
《讀通鑒論》卷九
《讀通鑒論》卷十
《讀通鑒論》卷十一
《讀通鑒論》卷十二
《讀通鑒論》卷十三
《讀通鑒論》卷十四
《讀通鑒論》卷十五
《讀通鑒論》卷十六
《讀通鑒論》卷十七
《讀通鑒論》卷十八
《讀通鑒論》卷十九
《讀通鑒論》卷二十
《讀通鑒論》卷二十一
《讀通鑒論》卷二十二
《讀通鑒論》卷二十三
《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讀通鑒論》卷二十五
《讀通鑒論》卷二十六
《讀通鑒論》卷二十七
《讀通鑒論》卷二十八
《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讀通鑒論》卷三十
《讀通鑒論》卷末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