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卷二十六·穆宗

元和十四年,李師道授首,平盧平;其明年,王承宗死,承元歸命,請別除帥,成德平;又明年,劉總盡納其土地上馬,送遣部將於京師,為僧以去,盧礱平;田弘正徙鎮成德,張弘靖出帥盧龍,自肅、代以來,河北割據跋扈之風,消盡無餘,唐於斯時,可謂曠世澄清之會矣。乃未三載,而朱克融囚張弘靖以起,王庭湊殺田弘正以據成德亂更酷於前代,終唐之世,訖不能平。穆宗荒宴以忘天下,而君非君;崔檀、杜元穎闇淺不知遠略,而相非相;張弘靖驕貴不接政事,而帥非帥;求以敉寧天下也,誠不可得。雖然,亦何至如此之亟哉?

田弘正之輸忱於王室,非忠貞之果摯也,畏眾之不服,而倚朝廷以自固也。劉悟之殺李師道,師道欲殺悟而悟先發製之也。王承元之斬李寂等而移鎮義成,懲師道之死而懼也。劉總之棄官以去,見淄青、魏博之瓦解,黨援既孤,而抱弑父與兄之巨慝不自保也。是憲宗之世,河北之漸向於平者,皆其帥之私心違眾,以逃內叛外孤之害,而非其偏裨士卒之所願欲,則暫見為定,而實則陻滔天之水以數尺之堤耳。王遂一人沂州,而王弁即反;王承元欲去趙,而諸將號哭。撫斯勢也,雖英君哲相,不可以旦暮戢其凶頑,豈徒駕馭之非人,以激成倉卒之禍乎?嗚呼!天地有遷流之運,風俗有難反之機,非大有為者化行海寓,若舜之分北三苗,而洞庭、彭蠡之狂波永息,則必待天地之有悔心,而正人之氣倍勝於邪慝,以力爭其勝,豈易言哉?

河北者,自黃帝誅蚩尤以來,堯、舜、禹敷文教以薰陶之,遂為諸夏之冠冕,垂之數千年而遺風泯矣。永嘉之亂,司馬氏不能撫有,委之羯胡者百餘年,至唐而稍戢。乃未久而玄宗失禦,進軋犖山之凶狡,使為牧帥,淫威以脅之,私恩以昭之,披堅執銳、競韁爭勝以習之,怒馬重裘、割生飲湩以改易其嗜欲,而熒眩其耳目,於是乎人之不獸也無幾。故田承嗣、薛嵩、李寶臣之流,非有雄武機巧之足以抗天下,而唐之君臣,目睨之而不能動搖其毫發。非諸叛臣之能也,河北之驕兵悍民、氣焰已成,而不可撲也。師道死,惡足以懲之?弘正、承元之順命,惡足以化之?其複起而樂為盜賊,必然之勢也。垂及於石敬瑭,而引契丹以人,欣奉之為君親。金、元相襲,凶悍相師,日月不耀,凡數百年。而數千裏之區,上民無清醒之氣,凡背君父、戴夷盜、結宮闈、事奄宦、爭權利、誇武虣者,皆其相尚以雄、恬不知恥之習也。天氣昌,則可以移人;人氣盛,亦可以熏天。胎之乳之,食其食,衣其衣,少與之嬉,長與之伍,雖有和粹文雅之姿,亦久而與化。耒甫釋而即尋戈,經方橫而遽躍馬,欲滌除以更新,使知有君親以效順也,難矣。

自開元以後,河北人材如李太初、劉器之、司馬君實者,蓋晨星之一見爾。而類皆遊宦四方,不思矜式其鄉裏。邵康節猶以南人為相為亂階,其亦誣矣。雖然,無往不複之幾,必將變也。薛河東、趙高邑、魏南樂三數君子者,以清剛啟正學,其有開必先之兆乎?非章誌貞教之大儒一振起之,洗滌其居食衣履、頻笑動止之故態,而欲格其心,未有勝焉者也。論世者,屬目而俟之久矣。

貢舉者,議論之叢也,小人欲排異己,求可攻之瑕而不得,則必於此焉摘之,以激天下之公怒,而脅人主以必不能容。李德裕修其父之夙怨,元稹佐之,以擊李宗閔、楊汝士,長慶元年進士榜發,而攻訐以逞,於是朋黨爭衡,國是大亂,迄於唐亡而後已。近者溫體仁之逐錢謙益,奪其枚卜,廷訟日爭,邊疆不恤,以底於淪胥,蓋一轍也。

貢舉之於天下,群人士而趨之者也。其不讎者,皆能多其口說以動眾者也。抑他日之可在位以持彈射之權,公卿貪勢位、昵子孫、私姻亞,莫此著明,而其犯群怒也為烈。故張居正之子首臚傳,王錫爵之子冠省試,搖群心,起議論,國以不靖,禍亦劇矣。李德裕自以門廕起家,遠嫌疑而名位亦伸,既有以謝薦紳之怨怒;其知貢舉,榜發而有“相將白日上青天”之譽;迨其貶竄,而有“八百孤寒齊下淚”之思;持此以摘發奸私而快其誅鉏,何求而不克乎?幸而德裕之於唐,功過相半也,使德裕而為溫體仁之奸,唐亡於其手而眾且欣戴焉,又孰懲哉?

夫翹舉噯昧以報夙怨者,誠小人之術矣。然所以致此者,其情固私,其事固鄙,苟知義之所不許,亦何為而授人以口實乎?夫以賄相援者勿論已。以知交言,知其人之才,而有薦賢之任,揚之王庭,固無吝也。如其不能,則亦相愛以道,使知命而待時耳。如行能心跡他無足取,僅以文筆之長,乍然相賞,不保眾論之諧,又奚足汲汲為之謀利達哉?以子弟言,其才足用也,門陰有進之資,而何須貢舉?既以文就有司之試,則才而見抑,自有司之過,而於已何尤?然而相承不舍,關節公行,雖才望之大臣,他端不枉,而於此荏苒無慚,士習不端,成千餘年之惡俗,伊可歎也。

內不勝婦人孺子之嚅唲,外不勝姻亞門生之洽比,恤暮年之炎冷,念身後之榮枯,一中其隱微而情不能禁,賢者不免,勿問壟斷之賤丈夫矣。宗閔之於壻蘇巢,汝士之於弟殷士,固也;鄭覃行誼無大疵而庇其弟朗,李紳以賢見忌而有所請托,乃至裴中立以耆德元勳,何患其子不與清華之選,而使其子譔膺冒昧之榮,尤可惜也。習尚之移人,特立不染者,伊何人邪?有之,則允為豪傑之士矣。

朱克融首亂,囚張弘靖,而授以盧龍;史憲誠脅忠孝之田布以死,而授以魏博;王庭湊殺推誠平賊之田弘正,而授以成德,唐之不足以興而迤邐以亡,在此矣。河北之亂,始於仆固懷恩之割地以授降賊,成於崔植、杜元穎、王播之因亂以獎叛人。懷恩之奸,植、播、元穎之陋,固無足責者;郭汾陽位兼中外,裴中立身任安危,而坐視失圖,莫能匡救,抑又何也?

夫汾陽固有不可力爭者矣。前乎河北之降,汾陽以朔方孤旅崛起勤王,威望未能大著也。清渠之敗,相州之潰,亦稍挫矣。宦官忌公,奪其兵柄以授其偏裨,一出而複束京、馘朝義,方且揶揄公以功不若人;使公於此持異議,以與懷恩相牴啎,吝予降賊以節鉞,既嫌於忌懷恩而毀其方略,且使懷恩蟲朔方之將士,謂公壓己以絀三軍之勞績;他日者懷恩叛,而朔方之眾,惡能戴公如父母以效於國乎!公戢意以靜持之,知不可挽,則姑聽之,而有餘地以圖他日之蕩平;公之慮深而誌謹,國危君竄而社稷終賴以安,非淺衷之所易測也。

若中立以元臣受專征之命,而元稹、魏弘簡居中掣之,中立抗辨以爭而不能奪其寵任;其受三叛之歸,錫以方鎮,非徒庇三叛也,不欲公複收前日淮蔡之功名而解其兵柄也,則中立豈容伸其遠慮哉?三叛受封,而公罷為東京留守,不恤唐室之安危,唯抑公之是圖,稹之誌也。植、元穎輩且無能為異同,況中立可自與爭得失乎?用兵危事也,內有攜貳之宰執,而危乃滋甚。使中立力爭弗與,決誌以進討,敗者十九矣;徒殺士卒、虛帑藏,討之不克,而複封之,身為戮而國愈蹙,此一往自任之淺圖,而中立其肯身執其咎乎?

雖然,君如此其昏也,相如此其劣也,聾者不可使聰,狺者不可使馴,如中立者,可以去乎,而豈其木也?中立之兼將相也,與汾陽異。汾陽將而相者也,其相,寵之也,去就不關其名節,留身於浮沈之閑,以為他日社稷之寄,將臣之道也。中立相而將者也,其將,假以秉鉞為三軍之重,而固非將也,留身於浮沈之閑,則道以身輕,而不足為宗社生民之衛;李逢吉、元稹乃至無賴之鄭注,皆可頡頏以為伍,身即留而固不足建他日補天鎮海之功,多言數窮,以激小人而堅護其惡,豈徒無補,而害且因之益滋矣。元稹、魏弘簡用而三叛罷征,三叛割據而元稹複相,沃膏救火,火乃愈熾,斯君子所重為中立惜也。汾陽默而唐安,中立屈而唐亂,時各有權,道各有分,人各有司,故二公者,地異而不可並論者也。

君子小人忽屈忽伸,迭相衰王,其亂也,更甚於小人之盤據而不可搖,何也?君子體國,固自有其規模;小人持權,亦自有其技術。小人驟進,深忌君子,固樂翹小過而盡反其道;君子複升,深惡小人,抑疾惡己甚,而概絀其謀。夫既執國政而行其所欲為矣,疆場之或戰或守,寇盜之或勦或撫,征徭之或罷或興,禮製銓除之或隆或替,邊臣受而行之將士,部寺受而行之庶司,郡邑受而行之百姓,其善者固樂從之矣,小人之稗政,亦既不得已而奉行之,財已費,力已勞,習之已成,因之免害。乃忽於此焉,忽於彼焉,將無定略,官無定守,士無定習,民無定從,奸人緣之以持兩端,願民因之而無準則,豈特小人之病國殃民已亟矣哉?君子之以搖蕩天下之視聽,而俾蹙蹙靡騁者亦不保其不導以亂也。機事之泄,奸弊之興,窮民之左右救過而不遑,士大夫之疑殆而交相嚚訟,然而政不亂、民不窮、封疆不僨、國不危亡者,未之有也。

夫小人之能固君寵、結眾心、幸成勞以侈功績者,亦嚐取天下之大略而籌之,有鉗製之術,而下不敢違,有從欲之餌,而或享其利,有揣摩之機,而夷狄盜賊亦可相持以苟安。未幾而盡易之,汲汲焉唯恐其複進,不循其序,而操之已蹙,乃易之未久,而小人果複起矣,取已泄之機、已亂之緒、而再用之,外之必訌,內之必困,君子小人交受其咎,非但小人之亂之也。

穆宗在位四年耳,以君子,則裴度也、李紳也、韓愈也;欲為君子而不馴者,李德裕也;以小人,則李逢吉也,元稹也、牛僧孺也、王播也、李宗閔也;庸靡不能自固而居其閑以浮沈屍大位者,崔植也、杜元穎也;雖無大過而不克有為者,蕭俛也、鄭覃也。或正或邪,或才或窳,無所擇而皆執國政,俄而此庸矣,俄而又黜矣,俄而此退矣,俄而又進矣,一言之忤合,一事之得失,搖搖靡定,而宦豎與人主爭權,諫官與將相爭勢,任賢貳,去邪疑,害不可言也。並其任小人者,亦使小人無自固之地,一謀不遂,一語未終,早已退而憂危,求閃爍自全之術。嗚呼!晴雨無恒,而稻麥腐於隴首;葠連雜進,而血氣耗於膻中。不知其時之人心國事旦改夕更,以快一彼一此之誌欲,吏乘之以藏奸,民且疲於奔命,夷狄盜賊得閑而乘之者奚若也!唐之不即傾覆也,亦幸矣哉!

李林甫之奸也,非楊國忠大反之而猶可不亂。靖康賢奸爭勝,而國以速亡。極亂之國有治人,有治人而益亂。靖亂者自有道焉,非相反之謂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讀通鑒論》卷一
《讀通鑒論》卷二
《讀通鑒論》卷三
《讀通鑒論》卷四
《讀通鑒論》卷五
《讀通鑒論》卷六
《讀通鑒論》卷七
《讀通鑒論》卷八
《讀通鑒論》卷九
《讀通鑒論》卷十
《讀通鑒論》卷十一
《讀通鑒論》卷十二
《讀通鑒論》卷十三
《讀通鑒論》卷十四
《讀通鑒論》卷十五
《讀通鑒論》卷十六
《讀通鑒論》卷十七
《讀通鑒論》卷十八
《讀通鑒論》卷十九
《讀通鑒論》卷二十
《讀通鑒論》卷二十一
《讀通鑒論》卷二十二
《讀通鑒論》卷二十三
《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讀通鑒論》卷二十五
《讀通鑒論》卷二十六
《讀通鑒論》卷二十七
《讀通鑒論》卷二十八
《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讀通鑒論》卷三十
《讀通鑒論》卷末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