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幼學瓊林》 作者:程登吉  

卷四·訟獄

世人惟不平則鳴,聖人以無訟為貴。
世人遇上不公平的事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聖明的人認為人世間沒有官司打才是最寶貴的。

上有恤刑之主,桁楊雨潤;下無冤枉之民,肺石風清。
上麵有慎用刑法的君主,用刑猶如細雨滋潤萬物,使罪犯被感化而向善;下麵也沒有被冤枉的百姓,用來喊冤的肺石則冷冷清清。

雖囹圄便是福堂,而畫地亦可為獄。
隻要棄惡從善,牢獄可能就是福堂;上古的民風淳樸,在地上畫一個圈也能成為監獄。

與人構訟,曰鼠牙雀角之爭;罪人訴冤,有搶地籲天之慘。
和人結怨打官司,可以說是“鼠牙雀角”的爭鬥;犯人訴訟冤情,則有“搶地籲天”的慘狀。

狴犴猛犬而能守,故獄門畫狴犴之形;棘木外刺而裏直,故聽訟在棘木之下。
狴犴生得勇猛肥大,能看門守戶,所以古時牢門上常常畫有它的圖像。棘木外麵長著針刺但裏麵卻是直的,所以古代的司法官大多在棘木下審理案件。

鄉亭之係有岸,朝廷之係有獄,誰敢作奸犯科;死者不可複生,刑者不可複續,上當原情定罪。
鄉亭的監牢有“岸”,朝廷的監牢有“獄”,誰還敢為非作歹,違法犯罪;死了的人不可能再活過來,服過刑的人也不可能再用金錢贖回,所以上麵應當按照實際情況量刑定罪。

囹圄是周獄,羑裏是商牢。
“囹圄”是周代的監獄,“羑裏”是商代的牢房。

桎梏之設,乃拘罪人之具;縲絏之中,豈無賢者之冤。
腳鐐、手銬是用來拘捕犯人的刑具;在囚禁的犯人之中,怎麼可能沒有被冤枉的好人。

兩爭不放,謂之鷸蚌相持;無辜牽連,謂之池魚受害。
雙方互相爭執不想讓,就是“鷸蚌相持”;無故受到牽連則是“池魚受害”。

請公入甕,周興自作其孽;下車泣罪,夏禹深痛其民。
“請公入甕”是指唐代的酷吏周興自作自受;“下車泣罪”則是大禹對百姓犯法的憐憫。

好訟曰健訟,掛告曰株連。
好打官司稱為“健訟”,沒有罪而受到牽連被稱作“株連”。

為人息訟,謂之釋紛;被人栽冤,謂之嫁禍。
幫助別人解除訴訟,稱為“釋紛”;被人栽贓冤枉稱作“嫁禍”。

徒配曰城旦,遣戍是問軍。三尺乃朝廷之法,三木是罪人之刑。
判徒刑流放去做苦役的稱“城旦”;充軍到邊境守邊的稱作“問軍”。“三尺”是指朝廷的法律;“三木”是銬在犯人頸、手、足上的三種刑具。

古之五刑,墨、劓、剕、宮、大辟;今之律例,笞、杖、死罪、徒、流。
古時候的五種刑罰分別是墨、劓、剕、宮、大辟;現在的刑罰則是笞、杖、死罪、徒、流。

上古時削木為吏,今日之淳風安在;唐太宗縱囚歸獄,古人之誠信可嘉。
上古的時候削木為吏,犯人能夠抱木吏自己到庭受審,今天這種古樸的淳風在哪裏呢?唐太宗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將兩百多名死囚釋放回家,規定第二年秋天再歸獄受刑,結果這些犯人如期而至,古人的誠信實在值得讚許。

花落訟庭間,草生囹圄靜,歌何易治民之間;吏從冰上立,人在鏡中行,頌盧奐折獄之清。
“花落訟庭閑,草生囹圄靜”,這是百姓對唐代益昌縣令何易的廉潔及治民有方的稱頌;“吏從冰上立,人在鏡中行”,則是百姓對唐代南海太守盧奐斷案清正廉明的讚美。

可見治亂之藥石,刑罰為重;興平之梁肉,德教為先。
由此可見,治理亂世的良藥,是要以刑罰為重;振興太平的美味,則要以道德教化為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幼學瓊林》

《幼學瓊林》

作者:程登吉
《幼學瓊林》卷一
《幼學瓊林》卷二
《幼學瓊林》卷三
《幼學瓊林》卷四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