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既許越成,乃大戒師徒,將以伐齊。申胥進諫曰:“昔天以越賜吳,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踐恐懼而改其謀,舍其愆令,輕其征賦,施民所善,去民所惡,身自約也,裕其眾庶,其民殷眾,以多甲兵。越之在吳,猶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夫越王之不忘敗吳,於其心也侙然,服士以伺吾閑。今王非越是圖,而齊、魯以為憂。夫齊、魯譬諸疾,疥癬也,豈能涉江、淮而與我爭此地哉?將必越實有吳土。
吳王夫差同意越國的求和之後,就大規模地整頓士卒,打算攻打齊國。伍子胥進諫說:“過去上天把越國送給吳國,而您沒有接受。天命也會有反複,現在越王勾踐因為恐懼而改變了他的謀略,廢棄錯誤的法令,減輕民眾的稅負,實施民眾所喜歡的,除去民眾所討厭的,自己很節儉,讓民眾富裕起來。他的民眾數量龐大,足以充實軍隊。越國對於吳國,就像一個人的心腹之患。越王不忘被吳國打敗的前鑒,內心一直耿耿於懷。他讓士兵勤於操習,窺伺對我們報複的時機。現在您不考慮對付越國,卻去操心征服齊國和魯國的事。那齊國和魯國如果比作疾病的話,隻不過是疥癬一類的小病,它們難道會渡過長江和淮河來與我們爭奪這兒的土地嗎?將來一定是越國才會奪占吳國的土地。
“王其盍亦鑒於人,無鑒於水。昔楚靈王不君,其臣箴諫以不入。乃築台於章華之上,闕為石郭,陂漢,以象帝舜。罷弊楚國,以閑陳、蔡。不修方城乏內,逾諸夏而圖東國,三歲於沮、汾以服吳、越。其民不忍饑勞之殃,三軍叛王於乾谿。王親獨行,屏營仿偟於山林之中,三日乃見其涓人疇。王呼之曰:‘餘不食三日矣。”疇趨而進,王枕其股以寢於地。王寐,疇枕王以墣而去之。王覺而無見也,乃匍匐將入於棘闈,棘闈不納,乃入芋尹申亥氏焉。王縊,申亥負王以歸,而土埋之其室。此誌也,豈遽忘於諸侯之耳乎?
“您何不也以人為鑒,不要隻是用水作鏡子。過去楚靈王不行君道,臣下的告誡勸諫都聽不進去。他在章華這個地方建造台榭,鑿石為槨,引來漢水,仿效舜的陵墓。他使楚國疲憊不堪,還窺伺著消滅陳國和蔡國。他不修內政,卻想越過鄰國去征服東方的諸侯,他化了三年時間才渡過沮河和汾河,想征服吳越兩國。他的民眾再也忍受不了饑餓勞累的痛苦,全軍在乾谿發動了叛亂。楚靈王隻身逃亡,惶惶不安地流竄於山林之中,三天後才碰見侍衛的涓人疇。楚靈王向他呼救說:‘我已經三天沒有吃東西了。’疇趕快走到靈王麵前,靈王枕著他的腿就在地上睡著了。靈王睡著後,疇用土塊代替枕頭抽身離去。靈王醒後不見疇,就自己爬著想進棘城的大門,棘城的人不接納他,最後總算被申亥收容。靈王上吊自殺,申亥背著靈王的屍體回到家中,用土把他埋在屋內。這些應該牢記的事,難道很快就被諸侯們遺忘了嗎?
“今王既變鮌、禹之功,而高高下下,以罷民於姑蘇。天奪吾食,都鄙薦饑。今王將很天而伐齊。夫吳民離矣,體有所傾,譬如群獸然,一個負矢,將百群皆奔,王其無方收也。越人必來襲我,王雖悔之,其猶有及乎?”
“現在您改變了當年鮌和禹治水的功業,築台修池以享樂,使民眾為修姑蘇台而疲憊不堪。上天又用災荒奪去了我們的食糧,都城邊邑連年饑荒。您違背天意而去攻打齊國,吳國的民眾都要離棄你了。國家的傾複,就像一群野獸那樣,一個野獸中了箭,整群野獸都會逃去,您還有什麼方法收拾局麵呢。越國人必定會來侵襲我們,那時您即使後悔,還來得及嗎?”
王弗聽。十二年,遂伐齊。齊人與戰於艾陵,齊師敗績,吳人有功。
吳王不聽勸諫。在他執政的第十二年起兵攻打齊國。齊國與吳國軍隊在艾陵交鋒,齊軍戰敗,吳國暫時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