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孔子家語 作者:孔子及孔門弟子  

卷四十一 正論解

孔子在齊,齊侯出田,招虞人以弓。不進,公使執之。對曰:“昔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乃舍之。孔子聞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
孔子在齊國時,齊侯出去打獵,用旌旗招呼管理山澤的官吏虞人,虞人沒來晉見,齊侯派人把他抓了起來。虞人說:“從前先君打獵時,用旌旗來招呼大夫,用弓來招呼士,用皮帽來招呼虞人。我沒看見皮帽,所以不敢晉見。”齊侯聽後就放了他。孔子聽到這件事,說:“好啊!遵守道不如遵守職責。”君子都認為說得對。

齊國書伐魯,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師禦之,樊遲為右。“非不能也,不信乎。請三刻而逾之。”如之,眾從之。師入齊軍。“齊軍遁。”冉有用戈,故能入焉。孔子聞之,曰:“義也。”既戰,季孫謂冉有曰:“子之於戰,學之乎?性達之乎?”對曰:“學之。”季孫曰:“從事孔子,惡乎學?”冉有曰:“即學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聖,無不該,文武竝用兼通。求也適聞其戰法,猶未之詳也。”季孫悅。樊遲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孫於是乎可謂悅人之有能矣。”
齊國的國書率領軍隊攻打魯國,魯國的季康子派冉求率領左軍去抵抗,樊遲率領右軍抵抗。魯軍不敢跨過戰壕去迎敵,樊遲對冉求說,“不是他們沒有能力抵抗,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季康子,請您三次發出號令,並帶頭越過壕溝。”冉求聽從了他的話。士兵們就都跟著過了壕溝,勇敢地衝入齊軍,齊軍大敗。冉求用的是戈,所以能輕鬆衝入敵陣。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這樣符合義。”仗打完後,季孫問冉求說:“你是學會打仗的呢?還是天生就會打仗的呢?”冉求回答說:“我是學會的。”季孫說:“你跟著孔子,怎能學會打仗呢?”冉求說:“就是從孔子那裏學的。孔子是聖人,他的知識非常廣博,文武並用,相互補充。我也是不久才從他那裏學了一點戰法,但我學得還不夠精。”季孫聽了很高興。樊遲把這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說:“季孫還是喜歡有才能的人。”

南容說、仲孫何忌既除喪,而昭公在外,未之命也。定公即位,乃命之。辭曰:“先臣有遺命焉,曰:夫禮、人之幹也,非禮則無以立。囑家老,使命二臣必事孔子而學禮,以定其位。”公許之。二子學於孔子,孔子曰:“能補過者,君子也。《詩》雲:‘君子是則是效。’孟僖子可則效矣。懲己所病,以誨其嗣。《大雅》所謂‘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是類也夫!”
南宮說和仲孫何忌為父親服喪完畢,因當時魯昭會逃亡在外,沒來得及任命他們。魯定公即位後才任命。他們推辭說:“先父留有遺囑,說‘禮如人的軀幹一樣,是做人的根本,沒有禮則無以自立。’囑托家裏的老人,讓他們要求我們必須侍奉孔子,到他那裏去學禮,好確定自己的地位。”定公允許了。他們因此向孔子學禮,孔子說:“能夠彌補過錯的人是正人君子。《詩經》說‘君子是學習的榜樣。’孟僖子就是學習的榜樣,改正自己過去的缺點,以此來教誨後代。正如《詩經》所說‘遺贈後代好謀略,以保子孫永平安’,說的正是孟僖子這樣的人啊!”

衛孫文子得罪於獻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擊鍾焉。延陵季子適晉,過戚,聞之,曰:“異哉!夫子之在此,猶燕子巢於幕也,懼猶未也,又何樂焉?君又在殯,可乎?”文子於是終身不聽琴瑟。孔子聞之,曰:“季子能以義正人,文子能克己服義,可謂善改矣。”
孫文子在衛國擔任大夫一職,得罪了衛獻公,住在戚地。衛獻公去世之後還沒有安葬,孫文子就敲鍾娛樂。延陵季子去晉國時路過戚地,知道這件事情,說:“奇怪啊!你現如今居住在這裏,就好比燕子將窩築到帷幕上一樣危險,害怕還來不及呢,有什麼可以高興的呢?國君的靈柩還沒殯葬,就能夠這樣娛樂嗎?”孫文子從今以後就再也沒有聽過琴瑟。這件事孔子知道之後說:“季子能夠用義來糾正別人的錯誤,文子為了能夠服從義來克製自己,真的是很擅長改正錯誤啊!”

孔子覽《晉誌》,晉趙穿殺靈公,趙盾亡,未及山而還。史書:“趙盾弑君。”盾曰:“不然。”史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討賊,非子而誰?”盾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乎?”孔子歎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受惡,惜也。越境乃免。”
孔子閱讀晉國的史書,書上記載:晉靈公被晉國的趙穿殺害了,趙盾逃亡在外,國境的山還沒有越過就又返回來了。史書寫著“趙盾弑君”。趙盾說:“不是這樣的。”史官說:“你是正卿,逃走了卻沒有逃出國境,而且逃回來也不是為了討伐凶手,殺死晉靈公的不是你又會是誰呢?”趙盾說:“唉!《詩經》說‘由於我的懷念,而給自己招來禍患’,這說的就是我了。”孔子歎息說:“董狐,他書寫曆史實情從來沒有隱瞞過。趙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啊,由於法度從而蒙受了不好的罪名。真的是非常可惜啊!假如越過國境就能夠免去罪名了。”

鄭伐陳,入之,使子產獻捷於晉。晉人問陳之罪焉,子產對曰:“陳亡周之大德,豕恃楚眾,馮陵弊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命,則又有東門之役。當陳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懼,天誘其衷,啟敝邑心,知其罪,授首於我。用敢獻功。”晉人曰:“何故侵小?”對曰:“先王之命,惟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一圻,列國一同,自是以衰,周之製也。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晉人曰:“其辭順。”孔子聞之,謂子貢曰:“誌有之,言以足誌,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
鄭國攻打陳國,進入了陳國,派子產向晉國奉獻戰利品。晉人質問陳國的罪狀。子產回答說:“陳國忘記了周朝對他的恩德,依仗人多欺淩小國,我國因此而有去年請求攻打陳國的報告。沒有得到貴國允許,反倒有了陳國進攻我國東門的戰役。陳軍經過的路上,水井被填,樹木被砍,我們很害怕。幸虧上天開導我們,啟發了我們攻打陳國的念頭。陳國知道自己的罪過,因而向我們投降,因此敢於奉獻戰利品。”晉國人又問:“為什麼攻打小國?”子產回答說:“根據先王的律令,隻要是罪過所在,就要分別給予懲罰。況且從前天子的土地方圓千裏,諸侯的土地方圓百裏,依次遞減,這是周朝的製度。現在大國的土地多到方圓數千裏,如果沒有侵占小國,怎麼能達到這地步呢?”晉國人說:“他的話順理成章。”孔子知道後,對子貢說:“古書上有這樣的話‘言語用來表達誌向,文采用來增加言語的力量。’不說話,誰知道你的誌向是什麼呢?語言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久遠。晉國成為霸主,鄭國進入陳國,不是善於辭令就不能成功。你們要謹慎地使用辭令啊。”

叔孫穆子避難奔齊,宿於庚宗之邑。庚宗寡婦通焉,而生牛。穆子反魯,以牛為內豎,相家。牛讒叔孫二人,殺之。叔孫有病,牛不通其饋,不食而死。牛遂輔叔孫庶子昭而立之。昭子既立,朝其家眾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以求舍罪。罪莫大焉!必速殺之。”遂殺豎牛。孔子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昭子有焉!”
魯國大夫叔孫穆子逃到齊國避難,住在庚宗這個地方。庚宗有個寡婦,叔孫穆子和她私通,生了一個兒子叫牛。叔孫穆子後來返回魯國,先讓牛當了傳令的小官,長大後讓他當了家臣。牛給叔孫穆子的兩個嫡子進讒言,致使二人被殺。叔孫穆子生了病,牛不讓給他吃飯,最後也被餓死,牛於是擁立叔孫穆子庶出的兒子昭子並輔助他。昭子當政後,召集他的臣仆說:“豎牛禍害叔孫氏,使禍亂一個接著一個,殺害嫡子擁立庶子,又把邊邑的地方用來行賄,以求免去罪行,沒有比他的罪行再大的了,必須迅速把他殺掉。”於是殺了豎牛。孔子說:“叔孫昭子不認為豎牛擁立自己是功勞,是因為不可以這樣做。周任有這樣的話:‘執政者不獎賞對自己私人有功勞的人,不懲罰對自己有私怨的人。’《詩經》說:‘君子德行正直,四方諸侯順從。’昭子就是這樣的人。”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

作者:孔子及孔門弟子
《孔子家語》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