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在昔〔二〕,天地開辟〔三〕。三皇迭製,各樹號諡,以紀其世。天命五代,正朔三複〔四〕。神明感生〔五〕,爰〔六〕興有國。亡於嫚以〔七〕,滅於積惡。神微精以〔八〕,天命罔極〔九〕。或皇馮依〔一0〕,或繼體育〔一一〕。太?〔一二〕以前尚矣。〔一三〕迪斯用來〔一四〕,頗可紀錄。雖一精思〔一五〕,議而複誤。故撰古訓〔一六〕,著五德誌〔一七〕。
〔一〕○鐸按:大戴禮有五帝德、帝係二篇,此文本之,皆上古興亡史也。
〔二〕詩那。
〔三〕禦覽一引尚書中候雲:“天地開辟。”○鐸按:已見卜列篇。
〔四〕白虎通三正篇雲:‘禮三正記曰:“正朔三而改,文質再而複。”’
〔五〕禮記大傳鄭注雲:“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詳卜列篇注。
〔六〕“爰”舊作“愛”。
〔七〕“以”當作“易”,易、以聲近之誤。說文雲:“嫚,侮易也。”經典通作“慢易”,注見斷訟篇。
〔八〕“以”字誤,或當在“精”字上,明忠篇“精微而神”是其例。論衡奇怪篇雲:“說聖者以為稟天精微之氣。”此文意蓋與彼同。
〔九〕詩維天之命毛傳:‘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無極。”’文十七年左傳雲:“命之罔極。”
〔一0〕詩閟宮雲“上帝是依”,鄭箋:“天用是馮依而降精氣。”僖五年左傳雲:“神所馮依。”
〔一一〕史記外戚世家序雲:“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
〔一二〕“?”與“?”同。隸書從“皋”之字多作“睪”。
〔一三〕大戴禮五帝德篇雲:‘孔子曰:“黃帝尚矣。”’史記三代世表序雲:“五帝三代之記尚矣”,索隱:‘劉氏雲:“尚猶久古也。”’
〔一四〕猶雲“由斯以來”也。○鐸按:楚辭九章懷沙:“易初本迪兮。”史記屈原傳“迪”作“由”。
〔一五〕史記鄒陽傳雲:“雖竭精思。”一,讀“專壹”之“壹”。
〔一六〕詩烝民雲:“古訓是式。”說文雲:“僎,具也。”“撰”即“僎”之借。
〔一七〕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史記三代世表序雲:“終始五德之傳”,索隱雲:‘謂帝王更王,以金木水火土之五德傳次相承,終而複始,故雲“終始五德之傳”也。’
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伏羲、神農為二皇〔一〕;其一者或曰燧人〔二〕,或曰祝融〔三〕,或曰女媧〔四〕。其是與非,未可知也。我聞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五〕,以為或及此謂,亦不敢明。凡斯數〔六〕,其於五經,皆無正文。故略依易係,記伏羲以來,以遺後賢。雖多未必獲正,然罕可以浮遊博觀〔七〕,共求厥真。
〔一〕淮南子原道訓雲:“泰古二皇”,高誘注:“二皇,伏羲、神農也。”獨斷雲:“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
〔二〕尚書大傳及禮緯含文嘉。說見風俗通皇霸篇。禮記曲禮疏雲:“宋均注援神契引甄耀度數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
〔三〕禮號諡記。說見風俗通。白虎通亦引之。
〔四〕春秋運鬥樞。說見風俗通。
〔五〕史記秦始皇紀:‘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索隱雲:“泰皇當人皇也。”初學記九引春秋緯雲:“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長天下。”禦覽七十八引徐整三五曆紀雲:“天皇、地皇、人皇為太古。”
〔六〕“數”下脫一字。○鐸按:邵校本臆補“者”字。
〔七〕○俞樾雲:‘“然罕”二字絕句,言此義為世所罕聞也。篇中所陳,與太史公五帝紀、三代世表絕異。太史公曰:“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曆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鹹不同乖異。”然則當時原有異同。今依潛夫說,則舜無娶曾祖姑之嫌,而稷、契皆非堯弟,故自舜始舉之,於理為近也。’孫詒讓劄迻八雲:‘“罕”疑當作“幸”。謂冀幸可以浮遊博觀,與學者共求其真也。’○鐸按:俞讀固非,孫改恐亦未是。罕,少也。“罕可”蓋猶後世言“少可”、“差可”耳。陶潛感士不遇賦:“罕無路之不澀”,“罕”義與此同,蓋漢末、魏、晉時方俗有此語。
大人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一〕。其相日角〔二〕,世號太?〔三〕。都於陳〔四〕。其德木〔五〕,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六〕。作八卦,結繩為網以漁〔七〕。
〔一〕禦覽七十八引詩含神霧雲:“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又引孝經鉤命決雲:“華胥履跡,怪生皇犧。”注雲:“跡,靈威仰之跡也。”
〔二〕禦覽引孝經援神契雲:“伏羲氏日角,衡連珠。”五行大義五引孝經鉤命決雲:“伏羲日角,珠衡,戴勝。”
〔三〕漢書古今人表:“太昊帝宓羲氏”,張晏曰:“太昊,有天下號也。”按律曆誌雲:‘易曰:“炮犧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犧繼天而王,為百皇先,首德始於木,故為帝太昊。作罔罟以佃漁,取犧牲,故天下號曰炮犧氏。是班氏以太昊為身號,炮犧為世號矣。先儒言身號、世號往往歧異,今就與本書合者錄之。
〔四〕昭十七年左傳雲:“陳,太?之墟也。”杜注:“太?居陳。”
〔五〕禦覽引春秋內事雲:“伏羲氏以木德王。”
〔六〕昭十七年左傳。
〔七〕易係辭下傳。○鐸按:下係:“作八卦,作結繩而為罔罟。”下“作”字涉上衍。王念孫說,見經義述聞。
後嗣帝嚳〔一〕,代顓頊氏〔二〕。其相戴幹〔三〕,其號高辛〔四〕。厥質神靈〔五〕,德行隻肅,迎送日月〔六〕,順天之則,〔七〕能敘三辰以周民〔八〕。作樂六英〔九〕。世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雄、叔豹、季狸,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謂之八元〔一0〕。
〔一〕錢宮詹大昕雲:“太史公三代世表謂堯、舜、禹、稷、契皆出黃帝。稷、契與堯同父,堯不能用,至舜始舉之。舜娶堯二女,乃是曾祖姑。此皆昔人所疑。惟潛夫論五德篇謂帝嚳為伏羲之後,其後為後稷;堯為神農之後,舜為黃帝後,禹為少昊後,契為顓頊後。少昊、顓頊不出於黃帝,堯不出於嚳,則舜無娶同姓之嫌,而稷、契之不為堯所知,亦無足怪。於情事似近之。又考春秋命曆序稱黃帝傳十世二千五百二十歲,少昊傳八世五百歲,顓頊傳二十世三百五十歲,帝嚳傳十世四百歲。然則顓頊非黃帝孫,堯亦非帝嚳子。可以正史記之謬,與潛夫論亦相合。”
〔二〕漢書律曆誌雲:“春秋外傳曰,顓頊之所建,帝嚳受之,水生木,故為木德。”
〔三〕禦覽八十引春秋元命苞雲:“帝嚳戴幹,是謂清明,發節移度,蓋像招搖。”王先生雲:‘按元命苞言“厥象招搖”,則“幹”當作“鬥”,字形相涉而誤。戴鬥者,頂方如鬥也。’
〔四〕漢書律曆誌雲:“天下號曰高辛氏。”史記索隱:‘宋衷曰:“高辛地名,因以為號。”’
〔五〕大戴禮五帝德篇雲:“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
〔六〕大戴禮雲:“曆日月而迎送之。”
〔七〕大戴禮雲:“順天之義。”
〔八〕禮記祭法雲:“帝嚳能敘星辰以著眾。”
〔九〕周禮大司樂疏引樂緯雲:“顓頊之樂曰五莖,帝嚳之樂曰六英。”注雲:“能為五行之道立根莖。六英者,六合之英。”高誘注淮南子齊俗訓以六英為顓頊樂,禦覽七十九、八十引帝王世紀又雲:“顓頊作樂五英,帝嚳作樂六莖。”白虎通禮樂篇則以六莖屬顓頊,五英屬帝嚳,漢書禮樂誌同。然此自本樂緯。下雲:“顓頊作樂五英”,“英”當為“莖”,蓋傳寫之誤。
〔一0〕文十八年左傳。“雄”今作“熊”,“狸”作“狸”,“恭”作“共”。○鐸按:下四人皆以獸為字,則作“雄”者借字也。帝王世紀:“伏羲曰皇雄氏”,亦作“黃熊”,易林蹇之大過“熊”與“宏”協,是二字音近相通之證。
後嗣薑嫄,履大人跡生姬棄〔一〕。厥相披頤〔二〕。為堯司徒〔三〕,又主播種,農植嘉穀〔四〕。堯遭水災,萬民以濟〔五〕。故舜命曰後稷〔六〕。初,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穀,故立以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之興也,以棄代之,至今祀之〔七〕。
〔一〕禦覽一百卅五引春秋元命苞雲:“周本薑嫄遊閟宮,其地扶桑,履大跡,生後稷。”史記周本紀雲:“帝舜封棄於邰,號曰後稷,別姓姬氏。”
〔二〕“披頤”宋書符瑞誌作“枝頤”。按披、枝並“岐”之誤。禦覽三百六十八引春秋元命苞雲:“後稷岐頤自求,是謂好農。蓋象角亢,載上食穀。”王先生雲:‘按詩大雅生民:“克岐克嶷”,“岐嶷”即“岐頤”也。岐者,頭骨隆起而岐出,嶷嶷然高,故象角亢。’○鐸按: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二十五雲:‘元命苞“歧頤”,潛夫論“披頤”,皆即詩“岐嶷”之轉借,或本三家詩。’
〔三〕“司徒”當作“司馬”。詩閟宮鄭箋雲:“後稷生而名棄,長大,堯登用之,使居稷官,民賴其功。後雖作司馬,天下猶以後稷稱焉。”疏引尚書刑德放雲:“稷為司馬,契為司徒。”禦覽二百九引尚書中候雲:“稷為大司馬。”論衡初稟篇雲:“棄事堯為司馬,居稷官,故為後稷。”
〔四〕書呂刑。“植”今作“殖”。○鐸按:農,勉也。言勉植嘉穀也。經義述聞三王念孫說。
〔五〕係辭雲:“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六〕書堯典。
〔七〕昭廿九年左傳雲:“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禮記祭法雲“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鄭注:“厲山氏或曰有烈山氏。”此合二書言之。
太妊夢長人感己,生文王〔一〕。厥相四乳〔二〕。為西伯,興於岐〔三〕。斷虞、芮之訟而始受命〔四〕。武王駢齒〔五〕,勝殷遏劉〔六〕,成周道〔七〕。姬之別封眾多,管、蔡、成、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蔣、邗、茆、祚、祭,周公之?也〔八〕。周、召、虢、吳、隨、邠、方、卬、息〔九〕、潘〔一0〕、養、滑、鎬、宮、密、榮、丹、郭〔一一〕、楊、逢、管、唐、韓、楊、〔一二〕觚、〔一三〕,欒、甘、鱗虞〔一四〕、王氏〔一五〕,皆姬姓也〔一六〕。
〔一〕禦覽八十四引詩含神霧雲:“大任夢長人感己,生文王。”
〔二〕禦覽引春秋元命苞雲:“文王四乳,是謂含良。蓋法酒旗,布恩施惠。”
〔三〕史記周本紀雲:‘古公止於岐,少子季曆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說文雲:‘?。周文王所封。或從山作“岐”,因岐山以名之也。’
〔四〕史記劉敬傳雲:“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齊太公世家雲:“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周本紀又雲:“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
〔五〕禦覽三百六十八引春秋元命苞雲:“武王駢齒,是謂剛強。參房誅害,以從天心。”
〔六〕詩武。
〔七〕漢書律曆誌雲:“武王伐商紂,水生木,故為木德,天下號曰周室。”五行誌雲:“昔周公製禮樂,成周道。”
〔八〕僖廿四年左傳。“成”作“郕”,“邗”作“邢”,“茆”作“茅”,“祚”作“胙”。茆,讀為“茅”,詳交際篇。
〔九〕“息”舊作“自”,據路史國名紀五、後紀十改。隱十一年左傳疏引世本:“息國,姬姓。”說文作“鄎”。
〔一0〕廣韻二十六桓“潘”字注雲:“周文王子畢公之子季孫食采於潘,因氏焉。”
〔一一〕僖五年左傳雲:“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疏引賈逵雲:“虢仲封東虢,製是也。虢叔封西虢,虢公是也。”按“虢公”僖二年公羊傳作“郭”。○鐸按:公羊釋文雲:“郭,音虢,又如字。”
〔一二〕“楊”重見。後紀十載姬國有陽,在楊上。上文“楊”字蓋?“陽”之訛。此“楊”字當從手,襄廿九年左傳雲:“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鐸按:左傳“揚”當從木,辯見洪亮吉春秋左傳詁。
〔一三〕“觚”疑“狐”。晉語雲:“狐氏出自唐叔。”○鐸按:狐氏,晉姬姓。見下篇。
〔一四〕“鱗”當作“鮮”。昭十二年穀梁傳“晉伐鮮虞”,範寧注:“鮮虞,姬姓,白狄也。”疏雲:“世本文。”鄭語雲:“北有衛、燕、狄、鮮虞”,韋昭注:“鮮虞,姬姓國。”
〔一五〕國名紀、後紀“王”作“主”,以“主”為國名。按太子晉之後為王氏,見誌氏姓篇。
〔一六〕○鐸按:以上伏羲,木德,後嗣嚳、棄。
有神龍首出常羊,感任姒〔一〕,生赤帝魁隗。身號炎帝,世號神農,代伏羲氏〔二〕。其德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三〕。是始〔四〕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耨。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五〕。
〔一〕舊脫“羊”字,“任”作“妊”。禦覽七十八引帝王世紀雲:“神農氏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又引孝經鉤命決雲“任已感龍生帝魁”,注雲:‘魁,神農名。“已”或作“姒”。’
〔二〕淮南子時則訓雲“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裏”,高誘注:“赤帝,炎帝,號為神農。”漢書律曆誌雲:‘易曰:“炮犧氏沒,神農氏作。”以火承木,故為炎帝。教民耕農,故天下號曰神農氏。’
〔三〕昭十七年左傳。
〔四〕“始”舊作“以”,依下文例改。
〔五〕易係辭。按“揉木為耒耨”,與釋文或本同。
後嗣慶都,與龍合婚,生伊堯〔一〕。代高辛氏。其眉八彩〔二〕。世號唐〔三〕。作樂大章〔四〕。始禪位〔五〕。武王克殷,而封其胄於鑄〔六〕。
〔一〕初學記九引詩含神霧雲:“慶都與赤龍合婚,生赤帝伊祁堯。”按隸釋帝堯碑雲:“帝堯者,其先出自塊?,翼火之精。有神龍首出於常羊□□□□□□□□□生赤□□□□□□□□□□爰嗣八九,慶都與赤龍交而生伊堯。”成陽靈台碑雲:“昔者慶都兆舍穹精氏,姓曰伊,遊觀河濱,感赤龍交,始生堯。”淮南子修務訓高誘注:“堯母慶都,蓋天帝之女。寄伊長孺家,年二十無夫。出觀於河,有赤龍負圖而至,奄然陰雲,赤龍與慶都合而生堯。”按誘說本春秋合誠圖,禦覽八十引之。
〔二〕禦覽引春秋元命苞雲:“堯眉八彩,是謂通明。曆象日月,璿璣玉衡。”
〔三〕漢書律曆誌雲:“帝堯封於唐。蓋高辛氏衰,天下歸之。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陶唐氏。”
〔四〕白虎通雲:“堯樂曰大章。”
〔五〕孟子雲:“唐、虞禪。”
〔六〕禮記樂記雲:“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帝堯之後於祝。”鄭注:‘“祝”或為“鑄”。’續漢書郡國誌:“濟北郡蛇邱有鑄鄉城”,劉昭注:“周武王未及下車,封堯後於鑄。”按鑄、祝聲相近。淮南子俶真訓:“冶工之鑄器”,高誘注:‘鑄,讀如“唾祝”之“祝”。’
含始吞赤珠,克曰“玉英生漢”,龍感女媼,劉季興〔一〕。
〔一〕藝文類聚九十八引詩含神霧雲:‘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漢皇”,後赤龍感女媼,劉季興也。’“克”與“刻”同。史記高祖紀索隱引王符雲:“太上皇名煓。”此書無之,蓋小司馬誤也。漢書律曆誌雲:“漢高祖皇帝伐秦繼周,木生火,故為火德。”○鐸按:以上神農,火德,後嗣堯。
大電繞樞照野,感符寶,生黃帝軒轅〔一〕。代炎帝氏。其相龍顏〔二〕,其德土行〔三〕。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四〕。作樂鹹池〔五〕。是始製衣裳〔六〕。
〔一〕藝文類聚二引河圖握矩起雲:“大電繞樞星,照郊野,感符寶而生黃帝。”禦覽七十九“符”作“附”,初學記九引詩含神霧同。大戴禮五帝德篇雲:“黃帝曰軒轅。”○鐸按:初學記九引帝王世紀:“黃帝母曰附寶。”
〔二〕禦覽七十九引春秋元命苞雲:“黃帝龍顏,得天庭陽。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陰,秉數製剛。”
〔三〕史記五帝紀雲:“有土德之瑞。”漢書律曆誌雲:‘易曰:“神農氏沒,黃帝氏作。”火生土,故為土德。’
〔四〕昭十七年左傳。
〔五〕白虎通雲:“黃帝樂曰鹹池。”
〔六〕係辭。
後嗣握登,見大虹,意感生重華虞舜〔一〕。其目重瞳〔二〕。事堯,堯乃禪位,曰:“格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虞永終〔三〕。”乃受終於文祖〔四〕。世號有虞〔五〕。作樂九韶〔六〕。禪位於禹。武王克殷,而封胡公媯滿於陳,庸以元女大姬〔七〕。
〔一〕禦覽八十一引詩含神霧雲:“握登見大虹,意感生帝舜。”史記五帝紀雲:“虞舜者,名曰重華。”
〔二〕禦覽三百六十六引春秋元命苞雲:“舜重瞳子,是謂滋涼。上應攝提,以象三光。”禦覽多誤字,據白虎通聖人篇訂正。
〔三〕論語。“格”今作“谘”,“厥”作“其”。
〔四〕書堯典。
〔五〕漢書律曆誌雲:“帝舜處虞之媯汭,堯禪以天下。火生土,故為土德。天下號曰有虞氏。”
〔六〕白虎通雲:“舜樂曰簫韶。”呂氏春秋古樂篇雲:“舜乃令質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招”與“韶”同。
〔七〕禮記樂記雲:“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帝舜之後於陳。”襄廿五年左傳雲:“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王先生雲:‘“大姬”下脫“配之”二字。’○鐸按:以上軒轅,土德,後嗣舜。
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生白帝摯青陽。世號少?〔一〕。代皇帝氏,都於曲阜〔二〕。其德金行〔三〕。其立也,鳳皇適至,故紀於鳥。鳳鳥氏〔四〕曆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雎鳩氏司馬也,屍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夷民者也〔五〕。是始〔六〕作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七〕。有才子四人,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故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恪恭厥業,世不失職,遂濟窮桑〔八〕。
〔一〕初學記十引河圖雲:“帝摯少昊氏,母曰女節,見大星如虹,下流華渚,既而夢接,意感生白帝朱宣。”禦覽引帝王世紀雲:“少昊帝名摯,字青陽。”按漢書律曆誌以摯為黃帝子青陽子孫,與此異。
〔二〕定四年左傳“封於少?之虛”,杜注:“少?虛,曲阜也。”帝王世紀雲:“都曲阜。”
〔三〕漢書律曆誌雲:“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金天氏。”
〔四〕“鳥”舊脫。
〔五〕昭十七年左傳“鳳皇”作“鳳鳥”,“利器用”下有“正度量”一句。又雲:“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此亦當有之。
〔六〕“始”舊作“故”。
〔七〕係辭。
〔八〕昭廿九年左傳無“恪恭厥業”句。
後嗣修紀,見流星,意感生白帝文命戎禹〔一〕。其耳參漏〔二〕。為堯司空〔三〕,主平水土,命山川〔四〕,畫九州,製九貢。功成,賜玄圭,以告勳於天〔五〕。舜乃禪位,命如堯詔〔六〕,禹乃即位。作樂大夏〔七〕。世號夏後〔八〕。
〔一〕“戎”舊作“我”。禦覽八十二引尚書帝命驗雲:“禹白帝精,以星感。修己山行,見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命。”注雲:“姒,禹氏。禹生戎地,一名文命。”按禦覽引帝王世紀及宋書符瑞誌“紀”並作“己”。孝經鉤命決作“紀”,亦見禦覽。
〔二〕禦覽八十二引雒書靈準聽雲:“有人大口,兩耳參漏。”注雲:“謂禹也。”白虎通聖人篇雲:“禹耳三漏,是謂大通。興利除害,決河疏江。”
〔三〕書堯典。
〔四〕書呂刑“命”今作“名”。
〔五〕書禹貢。“圭”今作“圭”。說文雲:“古文圭從玉。”
〔六〕論語雲:“舜亦以命禹。”
〔七〕白虎通雲:“禹樂曰大夏。”
〔八〕漢書律曆誌雲:“伯禹,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夏後氏。”皇侃論語義疏引白虎通雲:“夏以揖讓受禪為君,故褒之稱後。後,君也。”又雲:“夏得禪授,是君與之,故稱後也。”
傳嗣子啟。啟子太康、仲康更立。兄弟五人,皆有昏德,不堪帝事,降須洛汭,是謂五觀〔一〕。
〔一〕楚語:‘士亹曰:“啟有五觀。”’韋昭注:‘五觀,啟子太康昆弟也。觀,雒汭之地。書曰:“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於雒汭。”’按漢書古今人表“下中太康”,注:“啟子。兄弟五人,號五觀”,“下上中康”,注:“太康弟。”按太康、仲康不在五觀之數。此幷言之,蓋誤。○鐸按:史記魏世家正義:“觀國,夏啟子太康第五弟之所封也。”以五觀為一人。此以為五人,與書序合。
孫相嗣位,夏道浸衰。於是後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滅相。妃後緡方娠,逃出自竇,奔〔一〕於有仍,生少康焉。為仍〔二〕牧正〔三〕。
〔一〕“奔”襄四年左傳作“歸”。
〔二〕“為仍”舊作“仍妃”,據傳改。
〔三〕按襄四年傳“以代夏政”下?接“恃其射也”,滅相乃浞事,見哀元年傳,傳文“滅夏後相”至“為仍牧正”在“伐斟、鄩”下。此文敘事,有乖先後。
羿恃己〔一〕射也,不修民事,而淫於原獸;棄武羅、伯因、熊髡、尨圉〔二〕,而用寒浞。浞,柏〔三〕明氏讒子弟也。柏明氏惡而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浞行媚於內,施賂於外,愚弄於〔四〕民,虞羿於田,樹之詐匿〔五〕,以取其國家,外內鹹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諸,死於窮門。
〔一〕“己”傳作“其”。
〔二〕○鐸按:程本作“龍圉”,文選桓溫薦焦秀表注引傳同。漢書人表作“厖圉”。
〔三〕“柏”傳作“伯”。○鐸按:柏、伯古字通。上文“伯因”,人表作“柏因”。郭璞注穆天子傳雲:‘古“伯”字多從木’,謂伯仲字多作“柏”也。
〔四〕“於”傳作“其”。
〔五〕匿,讀為“慝”。○鐸按:傳作“慝”。
靡奔於有鬲氏〔一〕。浞因羿室生澆及?,恃其讒慝〔二〕詐偽,而不德於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於過,處澆於戈,〔三〕使椒求少康。逃奔有虞,為之胞正〔四〕。虞思妻以二妃〔五〕,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靡自有鬲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焉。乃使女艾誘澆,使後杼誘?〔六〕,遂滅過、戈,複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七〕。十有七世而桀亡天下〔八〕。
〔一〕○鐸按:傳無“於”字。水經淮水注引傳作“逃於有鬲氏”,“於”字不省,與此同。
〔二〕本書“慝”皆作“匿”。按爾雅釋訓:“謔謔、謞謞,崇讒慝也。”釋文雲:“慝,諸儒並女陟反,言隱匿其情以飾非。”是“讒慝”正當為“讒匿”,此疑後人所改。
〔三〕按傳,?、澆當易置。
〔四〕“胞”傳作“庖”。按胞、庖古通用。列子楊朱篇:“胞廚之下”,釋文雲:‘“胞”本作“庖”。’莊子養生主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釋文雲:‘“庖”崔本作“胞”。’庚桑楚篇:“湯以胞人籠伊尹”,釋文雲:‘“胞”本又作“庖”。’漢書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胞人,東方朔傳:“館陶公主胞人臣偃”,顏師古注並雲:‘“胞”與“庖”同。’王方伯雲:‘禮記祭統雲:“夫祭有卑輝胞翟閽者。”又雲:“胞者,肉吏之賤者也。”亦以“胞”為“庖”。’
〔五〕“妃”傳作“姚”。
〔六〕“後”傳作“季”。杜注:“季杼,少康子後杼也。”
〔七〕“夏道浸衰”以下,本襄四年、哀元年左傳。○鐸按:“夏道浸衰”至“處澆於戈”、“靡自有鬲”至“立少康焉”,襄四年。餘皆哀元年。
〔八〕史記三代世表雲:“從禹至桀十七世。”夏本紀集解:‘徐廣曰:“從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漢書律曆誌雲:“夏後氏繼世十七王。”
武王克殷,而封其後於杞〔一〕,或封於繒〔二〕。又封少?之胄於祁〔三〕。
〔一〕禮記樂記雲:“武王克殷反商,下車而封夏後氏之後於杞。”
〔二〕周語雲:“有夏雖衰,杞、繒猶在。”韋昭注:“杞、繒二國,夏後也。”
〔三〕王先生雲:‘“祁”當作“郯”。’昭十七年左傳:‘郯子來朝,昭子問少昊氏鳥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繼培按:路史國名紀二,少昊後有祁國,即承潛夫論誤本言之。
澆才力蓋眾〔一〕,驟其勇武而卒以亡。故南宮括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也〔二〕。”
〔一〕漢書鄒陽傳雲:“眾不可蓋”,顏師古注:“蓋,覆蔽也。”項羽傳雲:“力拔山兮氣蓋世”,季布傳雲:“布弟季心氣蓋關中”,義並同。○鐸按:史記貨殖傳:“田農拙業,而秦陽以蓋一州”,義亦同。
〔二〕論語。“奡”與“澆”同。
姒姓分氏,夏後、有扈、有南、斟尋、泊?、辛、褒、費、戈、冥、繒,皆禹後也〔一〕。
〔一〕史記夏本紀論雲:“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索隱雲:“係本“男”作“南”,“尋”作“鄩”,“費”作“弗”,而不雲彤城及褒。又斟戈氏,左傳、係本皆雲斟灌氏。”此文“褒”舊作“襄”,據史記改。“戈”上無“斟”字,疑脫。“泊?”不見於史,蓋即“彤城”之誤。○鐸按:有男氏逸周書史記篇作有南氏,與世本同。水經注以為有南之國在南郡,則作“男”者乃同音借字。以上少?,金德,後嗣禹。
搖光如月正白,感女樞幽防之宮,生黑帝顓頊〔一〕。其相駢幹〔二〕。身號高陽,世號共工〔三〕。代少?氏。其德水行〔四〕,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五〕。承少?衰,九黎亂德,乃命重黎討訓服〔六〕。曆象日月,東西南北〔七〕。作樂五英〔八〕。有才子八人,蒼舒、隤凱、搗演、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人謂之八凱〔九〕。共工氏有子曰勾龍,能平九土,故號後土,死而為社,天下祀之〔一0〕。
〔一〕禦覽七十九引河圖雲:“瑤光之星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幽房之宮,生黑帝顓頊。”初學記九“蜺”作“虹”,又二引詩含神霧雲:“瑤光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生顓頊。”此雲“搖光如月”,誤。“搖”與“瑤”、“防”與“房”古字並通。
〔二〕禦覽七十九引春秋元命苞雲:“顓頊並幹,上法月參。集威成紀,以理陰陽。”三百七十一引作“駢幹”。
〔三〕禮記祭法雲:“共工氏霸九州”,鄭注:“在太昊、炎帝之間。”魯語韋昭注同。漢書律曆誌雲:‘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言雖有水德,在火木之間,非其序也。任知刑以強,故伯而不王。’淮南子原道訓雲:“共工與高辛爭為帝。”兵略訓雲:“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按共工為顓頊所誅,不當襲用其號。漢書律曆誌以高陽為有天下號,此雲身號亦異。昭十七年、廿九年左傳共工氏,此並以為顓頊事,或出左氏家舊說也。
〔四〕漢書律曆誌雲:“金生水,故為水德。”
〔五〕昭十七年左傳。
〔六〕楚語:‘觀射父雲:“少?之衰也,九黎亂德,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複舊常,無相侵瀆。”’“服”上疑脫“不”字。“訓”與“馴”同,史記索隱雲:‘史記“馴”字,徐廣皆讀曰“訓”。訓,順也。’
〔七〕下有脫文。大戴禮五帝德篇雲:“顓頊乘龍而至四海,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濟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礪。”
〔八〕“英”當作“莖”,詳上。
〔九〕文十八年左傳“隤凱”作“隤敳”,“搗演”作“搗戭”,“八凱”作“八愷”。按說文“戭”字下引春秋傳“檮”亦從手。誌氏姓篇“演”作“戭”,與傳同。○鐸按:尨降程本作龍降,誤。王氏廣雅疏證一雲:“自庭堅以上皆以二字為名。爾雅:“厖、洪,大也。”“洪”與“降”古同聲。大臨、尨降,或皆取廣大之義與?”
〔一0〕昭廿九年左傳:‘蔡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勾龍,為後土。”’魯語:‘展禽曰:“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此合二書言之。○鐸按:漢書郊祀誌作“能平水土”。
娀簡吞燕卵生子契〔一〕,為堯司徒,職親百姓,順五品〔二〕。
〔一〕史記殷本紀雲:“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禦覽八十三引尚書中候雲:“玄鳥翔水,遺卵於流,娀簡拾吞,生契封商。”注:‘玄鳥,燕也。翔水,徘徊於水上。娀,氏也。簡,簡狄也,契母名。商,國名,詩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是也。’禮記月令鄭注亦稱娀簡。
〔二〕書堯典。“順”今作“遜”。殷本紀作“訓”。淮南子人閑訓:“五品不慎”,禦覽五十九引淮南子作“不順”。
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生黑帝子履〔一〕,其相二肘〔二〕。身號湯,世號殷〔三〕。致太平。
〔一〕禦覽八十三引河圖雲:“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生黑帝湯。”注雲:“詩含神霧同。”禦覽脫“意”字,據藝文類聚十補。○鐸按:孫誌祖讀書脞錄據大戴禮少閑篇“商履代興”,白虎通姓名篇“湯王後更名,為子孫法,本名履也”,謂湯名天乙,又名履,自無可疑。劉氏論語正義說“予小子履”亦雲:“潛夫論亦稱子履,是履為湯名也。”
〔二〕禦覽八十三引雒書靈準聽雲:“黑帝子湯長八尺一寸,連珠庭,臂二肘。”又引春秋元命苞雲:“湯臂二肘,是謂神剛。”按論衡骨相篇亦雲:“湯臂再肘。”白虎通聖人篇作“三肘”。禦覽三百六十九引元命苞又雲:“湯臂四肘。”藝文類聚十二引元命苞、初學記九引帝王世紀、宋書符瑞誌並同。○鐸按:“四肘”合兩臂言之。“三肘”誤。
〔三〕漢書律曆誌雲:“湯伐夏桀,金生水,故為水德。天下號曰商,後曰殷。”孟康曰:“初契封商,湯居殷而受命,故二號。”
後衰,乃生武丁。即位,默以不言,思道三年,而夢獲賢人以為師。乃使以夢像求之四方側陋,得傅說,方以胥靡築於傅岩。升以為大公,而使朝夕規諫。恐其有憚怠也,則敕曰:“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時大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視地,厥足用傷。爾交修餘,無棄!”故能中興,稱號高宗〔一〕。及帝辛而亡,天下謂之紂〔二〕。
〔一〕“武丁”以下見楚語。“大公”楚語無“大”字。○鐸按:“夢像”楚語作“象夢”,誤倒,王念孫據此訂正之。
〔二〕史記三代世表雲:“帝辛是為紂。”
武王封微子於宋〔一〕,封箕子於朝鮮〔二〕。
〔一〕禮記樂記雲:“投殷之後於宋”,鄭注:“投,舉徙之辭也。時武王封紂子武庚於殷墟,所徙者微子也。後周公更封而大之。”按史記殷本紀雲:“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續殷後。”宋世家同。
〔二〕史記宋世家。
子姓分氏,殷、時、來、宋、扐、蕭、空同、北段,皆湯後也。〔一〕
〔一〕史記殷本紀論雲:“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索隱雲:“按係本子姓無稚氏,北殷氏作髦氏,又有時氏、蕭氏、黎氏。”按稚氏即黎氏之誤,此文又誤“黎”為“扐”,誤“殷”為“段”。同、桐古字通。髦氏,隱元年左傳疏引世本作比髦。○鐸按:世本比髦蓋北髦之訛,乃一氏,路史後紀四亦誤分之。以上顓頊,水德,後嗣契。五德表列於左:
伏羲木德帝嚳棄
神農火德堯
軒轅土德舜
少?金德禹
顓頊水德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