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雲笈七簽》 作者:張君房  

天地部·卷一

◎總序天

《三天正法經》曰:九天真王與元始天王俱生始氣之先。天光未朗,鬱積未澄,溟涬無涯,混沌太虛。浩汗流冥七十餘劫,玄景始分,九氣存焉。一氣相丟九萬九千九百九十歲。清氣高澄,濁氣下布。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稟自然之孕,置於九天之號。九氣玄凝,日月星辰於是而明,便有九真之帝。上之三真,生於極上清微之天;次中三真,生於禹餘之天;下有三真,生於大赤之天。

《玉京山經》曰:玉京山冠於八方諸大羅天,列世比地之樞上中央矣。山有七寶城,城有七寶宮,宮有七寶玄台。其山自然生七寶之樹。一株乃彌覆一天,八樹彌覆八方大羅天矣。即太上無極虛皇大道君之所治也。

《大洞經》曰:大冥在九天之上。蓋謂冥氣極遠,絕乎九玄,惟讀《大洞玉經》者可以交接,然後玉帝乘丹霄而啟道,太冥披綠霞而朗煥也。《元始經》雲:大羅之境,無複真宰,惟大梵之氣,包羅諸天。太空之上有自然五霞,其色蒼黃,號曰黃天。黃天之上,其色青蒼,號曰蒼天。蒼天之上,其色玄空成青,號曰青天。故頌曰: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

◎三界寶籙

△上四天

《諸天靈書經》曰:飛步入北清者,是三界之上四天帝王北真天也。言此四帝上為三清玉京之巔,應化接引,中為三界四八,禦運五氣;帝主下降無象通生天,人各為一天,璿璣玉衡、三十六帝,五鬥魁主,亦象人腦,四象合成。故《放品經》雲:四天王天在玉清之上,九天之巔,恒以八節之日命三界四帝週行天下,開度道學建齋之人也。先師疏雲:北清天者,北鬥是也。又雲:北鬥之下昆侖上宮,故人頭首上象昆侖。下愚小解將為是誤,此去棄賢,既在昆侖山南,望將中鬥則為北清,未審中鬥已北北方北清別在何處。今依《度人經》說:東鬥主算,西鬥記名,北鬥落死,南鬥上生,中鬥大魁,總監眾靈。此名一天五鬥魁主,即明中鬥已北而有北鬥也。今又按《靈書正經》本文經雲,天尊言此四章並是四天帝王度命妙品,四方正土,偏得法音。其《東方品章經》雲:九氣青天東華宮中,青童大君封以青玉寶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氣之章。其《南方品章經》雲:南方三氣丹天硃陵上宮,南極上元君封以赤玉寶函之中,印以太丹三氣之章。其《西方品章經》雲:西方七氣素天西華宮中,西王母封以白玉寶函之中,中以太素七氣之章。其《北方品章經》雲:北方五氣玄天元始北上宮中,玉晨大君封以玄玉寶函之中,印以太玄五氣之章。即明東方而稱東華,南方而稱南極,西方而稱西靈,北方而稱北真。上即明北真而處三界之上,最上之天。四天帝主下通一天,四序生化,非是一天五鬥之位也。今按《靈書正經》,並是三界之上四天帝王正名正位,未稱一天五鬥名位。今乃獨脫北方,取中為上,不審更上北真天也。比先所錯,上下相承,古今疑惑,皆從此起。又尋先師所錯,本意者,言三十二天上下重疊,亦為一天。二十八宿,即錯將中鬥而攝北位,獨脫北方,此方以中為上,又中為上亦複是誤。言九天初構,上下重疊,亦為一天,比地九宮。言鬱單之天上上氣上,先立於子而處一宮,即明一宮亦為四梵最上第一天也。若將人身以等於天,頭為昆侖,目為日月,上下相合,其義正是。若以身觀身、以天下觀天下,不及更上頭象三界之上,四人四天帝主天也,又乃不及,更上頭象三清之上,玉京之山大羅天地,故《大洞隱注經》雲:昆侖山上接九氣,以為璿璣之輪,在太空之中。中鬥既在昆侖山上,即大羅天闕亦在玉京山上也。《生神經》雲:飛仙翼於瓊闕,四宰輔於明輪。既在三界中鬥之上,即大羅天關、玉京瓊闕亦在玉京山上也。又明一天三界應位,上下重疊,比地既殊,取上為下,上下失科,四天帝主闕而不述,東華、南極、西靈、北真,境界不論,何處別立?

△中四天

《三界圖》雲:三十二天四傍並,分列四方,一重四天,積氣相承,扶搖而上,其天獨立,亦無八方。未審此由,有何氣候?若無八方,則無比地九宮;若無正中,則無中鬥。上無九氣,下無八方,三十五分、八景何來?人身之中尚有三一、三元,九宮一體,即是帝一、太一帝君等神,豈雲三界而無三元三十六帝?若三界正中既無三一,人身三一從何而來?比先學者唯見《隱注寶訣經》雲,玄階與扶搖台在東北方癸地,名為玄天也,言天階發起於扶搖台,羊角邊週,仍登梵行入三清也。既睹此經,錯將三界四天傍並,其扶搖台既在東北方癸地,未審三界總在東北方癸地,如不以此,並是錯,誤注經也。今言扶搖者,三十六天上下相承,中為天關,皆為中鬥璿璣,四方二十八宿漸次升上,故言扶搖,故雲玄階與扶搖台在東北方玄天也。又明上下三十二天皆有七宿璿升,四方亦言四天也。今言四天者,東方有九氣青天,南方有三氣丹天,西方有七氣素天,北方有五氣玄天。四方四天,故言四天,非是天外更別四天也。故《度人經》雲:旋鬥曆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總氣上元。又明三十六天每一天中皆有七宿三十二帝。其太皇黃曾天位居箕宿,皆在東初;又賈弈天鬥宿,皆處北末,故雲旋鬥曆箕,回度五常,則明三界三十六天,皆有中鬥璿樞,四方二十八宿,各為一天璿璣、玉衡。此是二十八宿上下扶搖,上通三清,上下天關,非是別天羊角而上,故明三元各主八方。天有九氣,上下九宮合中宮位,始名三界也。若三界之內三十二天亦列四方四傍並,上下天關九宮何在?比地九宮亦無次序。故明一天三界有異也。《河圖》、《五煉》等經,說一天二十八宿,四七相並,以為三界,二十八天餘有四星,上在中鬥,亦將三界四七相並,傍上列位以為玄圍,而安三界二十八天,餘上四天上為四人,一處傍並比列位,不審一天二十八宿上通三界二十八天,上合四人三十二位,傍並不同,大小有異。今言一天比地四天者,《真人口訣經》雲:中鬥之中,五鬥位者,陽明為東鬥,丹元為南鬥,陰精為西鬥,北極為北鬥,天關一星以為中鬥。上及玄冥,真人以為一天三十五分,上及上元天帝,合為一天三十六位也。言上界四人等位者,今按《赤書》及《九天譜》等經雲,三十二天上下相去,各有氣數,上及四梵合為三界三十六帝,不同一天四方傍並也。

《三清圖》雲:將以玄、元、始三氣,以為三境三天。又以《生神經》九天乃於三天之下,各並著三天。又以四方三十六天而取二十七天,各於九天之下各並著三天,一單三並以為九天。未審九天各生八方,上下應會,何所分立?故《大洞經》雲:玄元始三氣各生八方,而為二十四帝;九宮各生八方,而為七十二宮。即明《生神》九天無有一單三並,九氣天關,上下不應,言三洞生化,故立三光,三乘各三,故立九帝,九氣分化,各生三天,故為三境三十六天也。若以九天各於三天之下一單三並,上下重疊,唯有六重之天,天若積陰,亦任六重,天既積陽,即合九重,如何九品二等不同?上下九宮其天何在?故《赤書》經雲,天有九分之關,轉輪三氣,九度明焉。故明三元九天,九重是也。故《道德經》雲:道生一。一是元氣,一是應化元始天尊也。於此妙一而生三洞。故《靈寶五符經》雲,三洞以為天尊三公天也。三生九氣,九氣以為天尊九卿天也。又此九氣各生三天,故立三九二十七位,故此二十七位上為天尊二十七大夫天也。欲此二十七位上合九天三元,各有一十二位,合為三洞三十六天也。此言三清降生三界,各於八方以下而生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億等,比地無極三界各稟三清,皆承此象,上下重立,是其義也。

今言傍並者,別有一義。故《洞真回元九道飛行羽經》雲:三清天中而有三萬六千天公卿等品,並各有官僚公卿大夫侯伯,置署如一,更相管統,降生三界,遍備天人,皆稟此氣,各稟至道妙一之分。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百二十郡、千二百縣、萬二千鄉、三萬六千亭,同稟此氣,或單或並,以為生神萬象之主也,非是九天傍次分列也。三界圖書相傳為錯者,言三清九氣降為三界一天,氣餘九色。又雜也,言三清九氣各成一天,降為三界,上稟本氣,未經說五色共成,故《靈寶經》雲:上從大寶,初降妙一,始生於元,元生於玄,三生萬物,莫不相承也。又按《九天生神》及《玄門論》等經雲,始生於混沌,為蒼色,而成鬱單無量天,下生三天上聖三品之位;複次混生於洞,洞為赤色,而成上上禪善天,下生三天中聖三品之位;複次洞生於浩,浩為青色,而成梵監須延天,下生三天下聖三品之位;複次元生於旻,旻為綠色,而成寂然兜術天,下生三天上真三品之位;複次旻生於景,景為黃色,而成不驕樂天,下生三天中真三品之位。複次景生於遁,遁為白色,而成洞元化應聲天,下生三天下真三品之位;複次玄生於融,融為紫色,而成靈化梵輔天,下生三天,上仙三品之位;複次融生於炎,炎為碧色,而成高虛清明天,下生三天中仙三品之位;複次炎生於演,演為烏色,而成無想無結無愛天,下生三天下仙三品之位。故此九氣,九色光明,上為三境三十六天也。三境降氣,三界方生,各於三清八方已下降生三界五億等天也。故《九天譜經》雲:上從梵行太清之天,三境九氣降為三界,天各一色,上稟氣生,未見五色,一時混雜也。今所錯者,亦可知委。故《諸天內音經》雲:三十二天皆以五合之氣而成,空洞結而成章者,此是五篇真文,生成五方,通為五行,合為五髒,混為二儀,四序生化,此應五方五合所育也,非關九氣混為五色,今以五色合為雲氣,相參盤鬱,是其錯也。

△後四天

舊說四梵名為四民之天,今按《九天譜經》雲,三界應化三十二天,上從梵行太清天中,氣漸流降,始生於混,混為蒼色,而生二萬二千氣,其色蒼,氣澄凝而成賈奕天,即明賈奕天是四民最上初天,即明四民非是太清四梵四天王天也。今言帝王者,統領八方,始名帝位,不審太虛無上常融天、太釋玉隆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太極平育賈奕等天,乃是一天,北方五氣玄天,光同四方,比地各為小八天也。故明三界三十二天,上下重疊,三元品生,亦為一天,分別四方,各屬四正,四九列位,及其分應,上下相臨。故東方九氣青天,上為三界東華天也;南方三氣丹天,上為三界南極天也;西方七氣素天,上為三界西靈天也;北方五氣玄天,上為三界北真天也。《五符經》雲:升為五雲,化為五氣。又按《靈寶經》雲,五篇經文生天立地,普植神靈,上為三境之玄根,標天地以長存,鎮五氣於靈館,製劫運於三關。即明五篇經文上為三清之上四天王位;中為三界四天帝主,應為太清梵行四天,而為四八三十二帝八天生主;下為一天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又為比地各列四方,四九列位。又為一天五方淨土。故按《上清經》及《玄門論》等雲,三界之上而有八清天名,三清降氣下生三界。今按八清天內而有太清天名,重明太清梵行之天而生四民賈奕、龍變、太釋、常融等四天也。故《法輪經》雲:超度過三羅八難,於是名滅,度如脫胞,曠朗睹八清也。朗明四梵而處三清之下,四民三界之巔,上為八清之天,三界劫週二十八天,已上八清四民等八天終無劫壞,故名三界八清天也。

或雲,三界之中從此天上,自有華光,不假日月,自然明朗。此是訛言,妄為大語,各自審明,取證即解。何者言三清三界?凡聖降差,有無不同,動寂各異。欲界六天,六欲見生;次上色界一十八天,在下六天舍欲愛色,次中六天漸舍色樂,又上六天色心隨淨;次上無色,由四輕塵色聲香味出於觸體,漸舍心識,有待都忘,升虛入無,出生滅境也。言三清上境妙化難思,九色寶光不假日月,無有晝夜,亦無去來,言三界之內假合成身者,《洞真經》雲,天有一氣,則五氣生焉。五篇真文,附合生體;兩半相合,以為生身;以身為宅,心為主人,以神為本,神感應生也。故明神托五氣共合為識,又明神合陰陽以為魂魄。若人六識清淨,感生六慧;六欲煩濁,耽入六塵。故此生身命終之後,魂陽歸天,魄陰歸地,自守魄骨以為屍主,生時罪福,並以神當,神更托生,別感諸氣,四生六趣,應感俱然,上天下地,清濁有異,應化三界,並感陰陽,既感陰陽,寧無日月?若是仙家道品,自有仙光,不假日月,神通明朗,三界見著,色欲染塵,二景共滋,日月皆有,並具晝夜,三光齊臨,二十八宿璿璣不定,宿有時轉,天有劫期,上下數交,百六運會。今按《靈寶九天生神經》雲,日月星宿,陰陽五行,人民品物,並受生成,則明三界皆有日月也。

又按《玄妙經》雲,於此界外,八方世界皆上有羅天,重重別置,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亦與南天下宛利同,無異也。又按《玄門論》及《大洞經》雲,九天真人呼日為“濯曜羅”,三天真人呼日為“圓光蔚”,太素天中呼日為“眇景皇”,上清真人呼日為“九曜生”,泰清天中仙人呼日為“太明”,太極天中呼日為“圓明”,玉賢天中呼日為“微玄”,東華真人呼日為“紫曜明”,亦名“圓珠”,亦謂“始暉”,亦謂“太明”,亦謂日名“鬱儀”,亦謂月名“結璘”,亦生人首上為眼目。故《玉京山經》雲,俯仰存太上,華景秀丹田,左顧提鬱儀,右眄攜結璘。普明天人皆有眼目,三界日月亦同人目也。

《三界圖》雲:其天中心皆有昆侖山,又名“須彌山”也。其山高闊,傍障四方,日月繞山,互為晝夜。日在東方於逯境界,日正中時光及南方,浮利境界以為日出;日在南方於正中時,耶尼境界以為日出;西方日正中時光及北方,鬱單以為日出;日在北方於正中時,東方境界以為日出者,今雖四序合宿,是同冬夏二至晝夜不等,日若繞山,四方合停,出沒既異,則無山隔,今以形象難詰,或詳日出處即有映體,東方日中,南即漸明,南方初出,日既映山,其日合如立豎半鏡,今泰山上而有日觀,遙望日初出在於地中,其狀形如橫出半鏡,以望初出非映山也。若其日出之處即是須彌,其山不高,不能映日,即知日出在地中也。故《易證》雲:爻也者,效也;效也者,象也。象效於天,以為爻象也。故日在地下,“明夷”之卦為日,處夜陽降陰升也。日出地上,陽升陰降也,故地上有日,“晉”卦是也。故在午後,日祇之叢刊本、四庫本、輯要離,不鼓缶而歌,陰生陽降也,言陰陽璿璣,晝夜遞興,日直繞山,證何律呂?日若繞山,璿璣須停,四方度量,何為不等?言二月、八月晝夜各中,餘月長短南北互差。故月建在子冬至之分,日極於南,晝短夜長,日出於巽,日沒於坤,從左行而至於巽,曆於夜分,西北東方三方天下一十九位,分為五更,皆處於夜,晝以已丙午丁未等以為晝日,即明夜統西北東方三方,天下皆處於夜,唯獨南方以為晝日,即明日月非隔山也。又月建在午夏至之分,日極於北,夜短晝長,日出於艮,日入於乾,從艮左行而曆晝位,東南西方一十九位,三方天下以為晝日,唯獨北方亥壬子癸醜等五辰而處於夜,重明日月非隔山也。又明夏至之日出沒艮乾,東南西方三方天下一時為晝,冬至之日出沒巽坤,西北東方三方天下一時為夜。日既繞山,四方互明,未審此節日映山不?又明夏至之日,日出於艮,日入於乾,其昆侖山合近於子,日既遠山,不合更遠,何故起難為日映山也?其昆侖山向北百千萬裏則非東方,日正中時南方卯地以為日出也。又明月建在子,冬至之日,日出於巽,日沒於坤,其昆侖山既是映日,即合移就南方在於午分,其此土人不是南方,即合住在昆侖山北,其山既是天心,不移即明日月非映山也。又明一年四時行焉與日月合宿,以定律呂,故一月建寅,寅與亥合,其神徵明者,徵召萬物,而明月建在卯,合宿天魁;月建在辰,合宿從魁;月建在已,合宿傳送;月建在午,合宿小吉;月建在未,合宿勝先;月建在申,合宿太一;月建在酉,合宿天剛;月建在戌,合宿太衝;月建在亥,合宿功曹;月建在子,合宿大吉;月建在醜,合宿神後;十二月建合宿行神,璿機玉衡,以定四序,四方七宿,日夜互更,即明一天律呂同則南方律呂也。普天既同,四方同天,不合山隔也。後宣八景,三光同茲,五篇真文,二象通應,具在玉京流光品中,問宣經理,答申應用也。

或有胡人摩尼珠,說皆托一物百六數期,三清八景,降氣通生,西戎即序,全無分曉。或雲言此天是屬於地住,或雲雜報世界,故近則不入六欲之天,遠則不在三界二十八天之數。次上太皇黃曾天上人者,始名欲界,最下天也。下愚小解因述便答,三界之內,三元通生元各十二,共三十六位。一天三界,上象俱然,四梵八清,下通元氣。既雲地住,別號誰天?雜報世界,何氣寄立?次上璿璣,下攝何方?下地雜報,上屬何天?夫言天者,在上,巔也。在上廣覆,謂之天也,在下厚載,謂之地也。言天上天下,上下鹹差,一天之中,上屬玄樞,一天之上更屬上象。此天即是太皇黃曾天中人也。言三界之內五種感生雖同,一天善惡兩種,所感雜報命短無,上品仙家壽九百萬歲。五方淨土皆定壽年,洞室虛宮上下不等,誠仙棋暫玩,柯爛樵人,或二日逢仙,則經二百餘歲,諸仙人壽具顯,後章唯此,下地淨穢,兩別遠明,三清上降元氣,下生三界法象,降成真仙聖位,各備修科,雖居三界,仙道原深。故《消魔經》雲:三清上境三十六天,下備三界三十六帝,其三界劫盡,被劫火所燒,其三洞仙家不覺有火也。故明雜報世界善惡同天,善者福壽遐年,惡者濁辱短促。淨穢二土,鹹備一天。博地下方亦有上道。先標前錯一十二條,審而觀詳,他義總曉,請詳圖錄,入道機要,次後顯章,具明前疑。

△四梵三界三十二天

太上曰:第一欲界六天:一曰太皇黃曾天,二曰太明玉完天,三曰清明何童天,四曰玄胎平育天,五曰元明文舉天,六曰七曜摩夷天。

右欲界六天,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是故舉其重,因名為欲界。

第二色界一十八天:七曰虛無越衡天,八曰太極蒙翳天,九曰赤明和陽天,十曰玄明恭華天,十一曰曜明宗飄天,十二曰竺落皇茄天,十三曰虛明堂曜天,十四曰觀明端靜天,十五曰玄明恭慶天,十六曰太煥極瑤天,十七曰元載孔升天,十八曰太安皇崖天,十九曰顯定極風天,二十曰始黃孝芒天,二十一曰太黃翁重天,二十二曰無思江由天,二十三曰上揲阮樂天,二十四曰無極曇誓天。

右色界十八天,雲其界有色無情欲,不交陰陽,人民化生。但綍香,無複便止之患,故曰色界。

第三無色界四天:二十五曰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曰淵通元洞天,二十七曰翰寵妙成天,二十八曰秀樂禁上天。

右無色界四天,雲無複色欲。其界人微妙無色想,乃有形,長數百裏而人不自覺,唯有真人能見,故曰無色界。

四梵天元始曰:二十九曰常融天,三十曰玉隆天,三十一曰梵度天,三十二曰賈奕天。

四天之上則為梵行。梵行之上則是上清之天,玉京玄都紫微宮也。乃太上道君所治,真人所登也。自四天之下,二十八天,分為三界,一天則有一帝王治其中。其天人皆是在世受持智慧上品之人,從善功所得,自然衣食,飛行來去,逍遙歡樂。但死生之限不斷,猶有壽命,自有長短。下第一天人壽九萬歲,以次轉增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雲笈七簽》

《雲笈七簽》

作者:張君房
《雲笈七簽》序
《雲笈七簽》道德部
《雲笈七簽》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
《雲笈七簽》道教本始部
《雲笈七簽》道教經法傳授部
《雲笈七簽》經教相承部
《雲笈七簽》三洞經教部
《雲笈七簽》天地部
《雲笈七簽》日月星辰部
《雲笈七簽》十洲三島部
《雲笈七簽》洞天福地部
《雲笈七簽》治部
《雲笈七簽》稟生受命部
《雲笈七簽》雜修攝部
《雲笈七簽》齋戒部
《雲笈七簽》說戒部
《雲笈七簽》雜法部
《雲笈七簽》存思部
《雲笈七簽》秘要訣法部
《雲笈七簽》雜要圖訣法部
《雲笈七簽》雜秘要訣法部
《雲笈七簽》魂神部
《雲笈七簽》諸家氣法部
《雲笈七簽》金丹部
《雲笈七簽》方藥部
《雲笈七簽》符圖部
《雲笈七簽》庚申部
《雲笈七簽》屍解部
《雲笈七簽》諸真要略部
《雲笈七簽》仙籍旨訣部
《雲笈七簽》諸真語論部
《雲笈七簽》七部語要部
《雲笈七簽》七部名數要記部
《雲笈七簽》仙籍語論要記部
《雲笈七簽》讚頌部
《雲笈七簽》紀傳部
《雲笈七簽》靈驗部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