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之道
在古代,對人類發展影響最大的就是居住的自然環境,良好的居住環境有利於人類的健康和發展。古人在選擇地形時,通常要講究“山環水抱”、“藏風聚氣”, 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環境才會產生“地靈人傑”的風水效應。
“風水”一詞最早見於東晉郭璞所著的《葬書》中:“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郭璞首次明確了風水的概念,指出安居必然選擇“生氣”旺盛的“藏風聚氣”之地,所以後人尊郭璞為風水鼻祖。
所謂“風”,就是空氣流動的現象。 “水”,指的是水流。 “氣”就是地氣與空中肉眼看不見的虛無之氣。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概念,也是風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和方法都是圍繞“聚氣”這個問題而展開的。
符合“藏風聚氣”的要求應該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也就是:
背面要有靠山,前面遠處要有低伏的小山,左右兩側有砂山環抱,明堂要寬敞,並且要有曲水環抱。
這是最理想的環境模式,在實際應用的時候,
只要後面的地勢或建築比前面的高,
左邊的地勢或建築比右方高,並且明堂開闊,那麼就具備了“藏風聚氣”的條件。
風水的起源“風水”一詞最早見於郭璞所著的《葬書》中:
“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
首次明確了風水的概念,
指出安居必然選擇“生氣”旺盛的“藏風聚氣”之地。